标题:本德宗道章第四 内容: 言本宗不可以离道德。 张注君子以德为本,圣人以道为宗。 此章之内,论说务本、修德、守道、明宗道理。 王氏曰第一则 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 解读想要遵循自己的意志,专心行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深思多谋。 张注谋之欲博。 王氏曰道、德、仁、智存之于心;礼、义、廉、耻用之于行;人能志心笃行,乃立身成名之本。 如伊尹为殷朝大相,受先帝遗诏,辅佐幼主太甲为是。 太甲不行仁政,伊尹临朝摄政,将太甲放之桐宫三载,修德行仁,改悔旧过;伊尹集众大臣,复立太甲为君,乃行仁道。 以此尽忠行政贤明良相,古今少有;人若志诚正心,立国全身之良法。 君不仁德、圣明,难以正国、安民。 臣无善策、良谋,不能立功行政。 齐家、治国无谋不成。 攻城破敌,有谋必胜,必有机变。 临事谋设,若有机变、谋略,可以为人师长。 第二则 能忍耻者安,能忍辱者存安莫安于忍辱。 解读忍辱负重才能获得安宁的生活。 张注至道旷夷,何辱之有! 王氏曰心量不宽,难容于众;小事不忍,必生大患。 凡人齐家,其间能忍、能耐,和美六亲;治国时分,能忍、能耐,上下无怨。 相如能忍廉颇之辱,得全贤义之名。 吕布不舍侯成之怨,后有亡身丧国之患。 心能忍辱,身必能安;若不忍耐,必有辱身之患。 第三则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先莫先于修德。 解读为人处世最先要做的就是修身养德。 张注外以成物,内以成己,此修德也。 王氏曰正直中和,人之大德,若为贤人君子,必须志心养德,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无德难行,若要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必先修养德行。 尽忠于君王,行孝于父母,遵守仁义,择善从公,此是德行贤人。 第四则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乐莫乐于好善。 解读乐善好施可以说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 王氏曰疏远奸邪,勿为恶事;亲近忠良,择善而行。 子胥治国,惟善为宝;东平王治家,为善最乐。 心若公正,身不行恶;人能去恶从善,是远无害终身之乐。 第五则 诚无垢, 思无辱神莫神于至诚。 解读诚心待人可以说是最明智的生活之道。 张注无所不通之谓神。 人之神与天地参而不能神于天地者,以其不至诚也。 王氏曰志诚于天地,常行恭敬之心;志诚于君王,当以竭力尽忠;志诚于父母,朝暮谨身行孝;志诚于朋友,必须谦让。 人若志诚自然,心合于神明。 第六则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明莫明于体物。 解读最高明的做法,就是从细微之处明察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张注《记》云:清明在躬,志气如神。 如是,则万物之来,其能逃吾之照乎? 王氏曰行善、为恶,在于心意。 识是明非,出乎聪明。 贤能之人,先可照鉴自己,于心上是非、善恶。 若能分辨自己,所行是非善恶明白,然后可以体察、辨明世间成败、兴衰道理。 第七则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吉莫吉于知足。 解读人世间最吉祥的状态,应该就是知足了。 张注知足之吉,吉之又吉。 王氏曰好狂图者,必伤其身;能知足者,不遭祸患。 死生由命,富贵在天。 若知足,有吉庆之福,无凶忧之祸。 第八则 罪莫大于可欲苦莫苦于多愿。 解读人世间最痛苦的就是欲求过多。 张注圣人之道,泊然无欲,其于物也,来则应之,去则无系,未尝有愿也。 古之多愿者,莫如秦皇、汉武:国则愿富,兵则愿强,功则愿高,名则愿贵,宫室则愿华丽,姬嫔则愿美艳,四夷则愿服,神仙则愿致。 然而国愈贫,兵愈弱;功愈卑,名愈钝;卒至于所求不获而遗恨狼狈者,多愿之所苦也。 夫治国者,固不可多愿。 至于贤人养身之方,所守其可以不约乎! 王氏曰心所贪爱,不得其物;意在所谋,不遂其愿。 二件不能称意,自苦于心。 第九则 人到无求品自高悲莫悲于精散。 解读人世间最大的悲哀就是心烦意乱,精神涣散。 张注道之所生之谓一,纯一之谓精,精之所发之谓神。 其潜于无也,则无生无死,无先无后,无阴无阳,无动无静。 其舍于形也,则为明为哲,为智为识。 血气之品无不禀受。 正用之则聚而不散,邪用之则散而不聚。 目淫于色,则精散于色矣;耳淫于声,则精散于声矣;口淫于味,则精散于味矣;鼻淫于臭,则精散于臭矣。 散之不已,其能久乎? 王氏曰心者,身之主;精者,人之本。 心若昏乱,身不能安;精若耗散,神不能清。 心若昏乱,身不能清爽;精神耗散,忧悲灾患自然而生。 第十则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病莫病于无常。 解读处世接物如无常性,操行无定、喜怒无常、饮食不定、起居失常,就会让人感到无所适从,身体上就会经络失调,疾病侵扰。 张注天地所以能常久者,以其有常。 人而无常,其不病乎? 王氏曰万物有成败之理,人生有兴衰之数;若不随时保养,必生患病。 人之有生,必当有死。 天理循环,世间万物岂能免于无常? 第十一则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短莫短于苟得。 解读人世间最短视的事情就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到钱财。 张注以不义得之,必以不义失之;未有苟得而能长也。 王氏曰贫贱人之所嫌,富贵人之所好。 贤人君子不取非义之财,不为非理之事;强取不义之财,安身养命岂能长久? 第十二则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幽莫幽于贪鄙。 解读人世间最阴暗的事情就是贪婪卑鄙。 张注以身殉物,暗莫甚焉。 王氏曰美玉、黄金,人之所重;世间万物,各有其主,倚力、恃势,心生贪爱,利己损人,巧计狂图,是为幽暗。 第十三则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孤莫孤于自恃。 解读人世间最孤独的事情就是自以为是、恃才傲物。 张注桀纣自恃其才,智伯自恃其强,项羽自恃其勇,王莽自恃其智,元载、卢杞自恃其狡。 自恃则气骄于外,而善不入耳;不闻善,则孤而无助。 及其败,天下争从而亡之。 王氏曰自逞己能,不为善政,良言傍若无知,所行恣情纵意,倚着些小聪明,终无德行,必是傲慢于人。 人说好言,执蔽不肯听从;好言语不听,好事不为,虽有千金、万众,不能信用,则如独行一般,智寡身孤,德残自恃。 第十四则 疑则勿用,用则勿疏危莫危于任疑。 解读人世间最危险的事情就是任用自己怀疑的人。 张注汉疑韩信而任之,而信几叛。 唐疑李怀光而任之,而怀光遂逆。 王氏曰上疑于下,必无重用之心;下惧于上,事不能行其政;心既疑人,勾当休委。 若是委用,心不相托;上下相疑,事业难成,恐有危亡之患。 第十五则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败莫败于多私。 解读没有什么比私欲太盛更能导致一个人失败了。 张注赏不以功,罚不以罪,喜佞恶直,亲党远正,小则结匹夫之怨,大则激天下之怒。 此多私之所败也。 王氏曰不行公正之事,贪爱不义之财;欺公枉法,私求财利。 后有累己、败身之祸。 发布时间:2025-04-18 17:52:18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