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存养类 内容: 【题解】存养类一章主要讲的是存心养性的问题。 所谓存心养性即修养心性,编者站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传统立场上认为人性本善,因此要好好保有上天赋予的善良本心,要细心养护上天赋予的善良本性。 一切美好的品行都蕴含在这本心本性之中。 因此,本章的修养心性也主要是围绕如何能够充分地发扬这本心本性来谈的。 存心养性一方面要努力发挥本心和本性,另一方面要努力克制各种情感和欲望。 对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要做到有所节制,对自己的各种欲望不仅要加以克制,更要努力去除。 不仅要在与人交往时严格要求自己,更要在独处时不能有丝毫放松与懈怠,要用心体悟慎独的深刻意义并付诸实践。 在修养心性的过程中,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重要的是能够持之以恒。 在谈及修身之道的同时,还补充以处世之法。 在编者看来,对于生活在社会之中的每个人而言,潜心修养心性、胸怀仁义与参透世事风霜、保持中和同等重要。 所以,编者不厌其烦地强调控制愤怒等不良情绪的必要性,以及改正狭隘、自私、偏激、急躁等不良性格的紧迫性。 将修身之法与处世之道有机地融合到了一起,使存心养性既有传统儒家思想中的超凡脱俗,又不失世俗社会层面的人间烟火气。 最后,编者更不忘告诫人们,真正高尚的品格都是在漫长的点滴积累中养成的。 修养身心应当达到的境界是心气平和、行事稳重、胸怀宽广,并且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处事圆融而不失原则,为人亲和而不失威严。 性分不可使不足[1],故其取数也宜多:曰穷理[2],曰尽性[3],曰达天[4],曰入神[5],曰致广大[6],极高明[7];情欲不可使有余[8],故其取数也宜少:曰谨言,曰慎行,曰约己[9],曰清心[10],曰节饮食,寡嗜欲[11]。 【译文】对人天性的培养不可以不充分,所以应当充足些:探究天下万事之理,充分了解世间万物的本性,洞悉天地变化的规律,探察自然万物内在的精妙与神奇,实现人生气象的宽广和博大、眼界的高远与思想的睿智。 嗜好和欲念不可以太多,所以应当减少些:说话谨慎,行事小心,约束自己,去除杂念,节制饮食,戒除不良嗜好。 【源流】明吕坤《呻吟语》卷一:性分不可使亏欠,故其取数也常多:曰穷理,曰尽性,曰达天,曰入神,曰致广大、极高明;情欲不可使赢余,故其取数也常少:曰谨言,曰慎行,曰约己,曰清心,曰节饮食、寡嗜欲。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12],受天下之善[13];平其心[14],论天下之事;潜其心[15],观天下之理;定其心[16],应天下之变。 【译文】使心胸开阔,方能容纳天下万物;使内心谦虚,方能接受天下美德;使内心平和,方能纵论天下大事;使内心专注,方能观览世间道理;使内心沉稳,方能应对世事变迁。 【源流】明吕坤《呻吟语》卷一: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清明以养吾之神[17],湛一以养吾之虑[18],沉警以养吾之识[19],刚大以养吾之气[20],果断以养吾之才,凝重以养吾之器[21],宽裕以养吾之量[22],严冷以养吾之操[23]。 【译文】培养心神,使之清净明澈。 培养思虑,使之精纯专一。 培养胆识,使之沉稳机警。 培养心气,使之刚正宽宏。 培养才干,使之果敢决断。 培养风度,使之庄严稳重。 培养度量,使之宽广豁达。 培养操守,使之严正肃穆。 【源流】明刘宗周《学言》:清明以养吾之神,湛一以养吾之虑,沉警以养吾之识,刚大以养吾之气,果断以养吾之才,凝重以养吾之器,宽裕以养吾之量,严冷以养吾之操。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24];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25]。 【译文】自己有优点,要掩饰一些,这是通过涵养化育来培养自己的深度;别人有缺点,要掩饰一些,这是通过达到质朴敦厚来培养自己的大度。 【源流】明吕坤《呻吟语》卷一:自家好处,掩藏几分,这是涵蓄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以虚养心[26],以德养身[27];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译文】用谦虚修养自己的内心,用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用仁爱关照天下万物,用天地大道感召世间万代。 【源流】明吕坤《呻吟语》卷一: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善养人,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万世。 养之义,大矣哉! 涵养冲虚[28],便是身世学问[29];省除烦恼[30],何等心性安和[31]。 【译文】修养内心使之淡泊谦逊,这便是人生在世的学问;排除烦恼,内心是多么安宁平和。 颜子四勿[32],要收入来[33],闲存工夫[34],制外以养中也[35];孟子四端[36],要扩充去[37],格致工夫[38],推近以暨远也[39]。 【译文】颜子的四勿,要牢记心中,闲暇时修养心性,要通过抵制外界干扰的方法来修养自己的内心;孟子的四端,要推广发扬,格物致知的锻炼,要通过由近及远,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 喜怒哀乐而曰未发[40],是从人心直溯道心[41],要他存养;未发而曰喜怒哀乐,是从道心指出人心[42],要他省察[43]。 【译文】虽有喜怒哀乐之情但并不表现出来,这是从人的本心本性直接上升到道德修为之性的境界,这是需要人们潜心修养的;虽然没有任何情感却要作出喜怒哀乐之情,这是从道德修为之性回归人之本心本性,这是需要人们用心体悟的。 存养宜冲粹[44],近春温[45];省察宜谨严[46],近秋肃[47]。 【译文】存心养性应当中和纯正,好像春天般温暖和润;反省自察应当谨慎严格,好像秋天般严正肃穆。 就性情上理会[48],则曰涵养。 就念虑上提撕[49],则曰省察。 就气质上销熔[50],则曰克治[51]。 【译文】性格脾气上需要在意的地方,要涵养心性。 思想意识上需要注意的地方,要反省自察。 品格德行上需要改善的地方,要克己自制。 【源流】明刘宗周《学言》:就性情上理会,则曰涵养。 就念虑上提撕,则曰省察。 就气质上销熔,则曰克治。 一动于欲[52],欲胜则昏;一任乎气[53],气偏则戾。 【译文】一旦萌生欲望,欲望强烈便会心智昏乱;一旦听任意气,气量褊狭便会性情乖戾。 人心如谷种,满腔都是生意,物欲锢之而滞矣[54],然而生意未尝不在也,疏之而已耳;人心如明镜,全体浑是光明,习染薰之而暗矣[55],然而明体未尝不存也,拭之而已耳。 【译文】人心就像种子,心中满是勃勃生机,物欲禁锢使其无法生长,然而勃勃的生机并未消失,疏远那些物欲即可;人心就像镜子,全身都是光明洁净,恶习熏染它使其黯淡无光,然而光明的本质不曾逝去,拭去那些恶习即可。 【源流】明刘宗周《学言》:人心如谷种,满腔都是生意,物欲锢之而滞矣,然而生意未尝不在也,疏之而已耳;又如明镜,全体浑是光明,习染薰之而暗矣,然而明体未尝不存也,拂拭而已耳。 果决人似忙[56],心中常有余闲[57];因循人似闲[58],心中常有余忙[59]。 【译文】处事果断坚决的人看上去好像很忙,其实心中常常很悠闲;迟延拖拉的人看上去好像很悠闲,其实心中常常很忙乱。 【源流】明吕坤《呻吟语》卷三:果决人似忙,心中常有余闲;因循人似闲,心中常有余累。 寡欲故静[60],有主则虚[61]。 【译文】欲望少所以内心清净,有主见才能虚怀若谷。 【源流】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十九:如伊川云:有主则实,又云:有主则虚。 按,程颐为洛阳伊川人,世称伊川先生。 此处有主则虚句当本于宋代程颐之语。 无欲之谓圣[62],寡欲之谓贤[63],多欲之谓凡[64],徇欲之谓狂[65]。 【译文】没有欲念的人称为圣人,欲念很少的人称为贤人,欲念多的人称为凡人,放纵欲望的人称为狂人。 【源流】清孙奇逢《理学宗传》卷二十五《明儒考》陈几亭龙正条: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徇欲之谓狂。 按,陈龙正,号几亭,《格言联璧》此句当本于明代陈龙正之语。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 人之心术[66],多欲则险[67],寡欲则平[68]。 人之心事[69],多欲则忧,寡欲则乐。 人之心气[70],多欲则馁[71],寡欲则刚[72]。 【译文】人的心胸,欲念多则狭窄,欲念少则宽广。 人的心境,欲念多则忙乱,欲念少则悠闲。 人的心术,欲念多则阴险,欲念少则平和。 人的心绪,欲念多则忧愁,欲念少则快乐。 人的精神状态,欲念多则颓废丧气,欲念少则刚健有力。 宜静默[73],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74],四者切己良箴[75]。 忌多欲,忌妄动[76],忌坐驰[77],忌旁骛[78],四者切己大病[79]。 常操常存[80],得一恒字诀[81];勿忘勿助,得一渐字诀。 【译文】应当沉静少言,从容不迫,谨慎严肃,勤俭节约,这四点都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良言。 切忌欲念过多,草率行事,终日空想,心神不专,这四点都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大问题。 好的原则要长久地坚持与存养,诀窍在一个恒字;在坚持的过程中既不要懈怠也不要冒进,诀窍在一个渐字。 敬守此心[82],则心定;敛抑其气[83],则气平。 【译文】恭敬谨慎地坚守人的本心,则内心安定;收敛抑制虚妄浮躁之气,则心平气和。 人性中不曾缺一物[84],人性上不可添一物。 【译文】人的本性中本来就不缺少什么,因此人的本性中亦不可再添加什么。 君子之心不胜其小[85],而器量涵盖一世[86];小人之心不胜其大[87],而志意拘守一隅[88]。 【译文】君子的心思非常细密,但器量却可以包举天地;小人的心思极其夸大,但志向却局限一隅。 【源流】清刁包《潜室札记》卷上: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器量涵盖一世;小人之心不胜其大,而志意拘守一隅。 怒是猛虎,欲是深渊。 【译文】愤怒好比猛虎,欲望好似深渊。 忿如火[89],不遏则燎原[90];欲如水[91],不遏则滔天[92]。 【译文】愤怒好比烈火,不加遏制便会大火燎原;欲望恰似洪水,不加遏制便会大水滔天。 惩忿如摧山[93],窒欲如填壑[94];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95]。 【译文】控制愤怒如同铲平高山,遏制欲望如同填平沟壑;控制愤怒如同救火,遏制欲望如同防洪。 【源流】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第七十二:只是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迁善如风之迅,改过如雷之烈。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第七十二: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按,《格言联璧》此句皆本于朱子之语。 心一松散[96],万事不可收拾[97]。 心一疏忽[98],万事不入耳目[99]。 心一执着[100],万事不得自然[101]。 【译文】内心一懈怠,什么事都做不好。 内心一疏忽,什么事都注意不到。 内心一固执,什么事都无法使之顺其自然。 【源流】明吕坤《呻吟语》卷一:心一松散,万事不可收拾。 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 心一执着,万事不得自然。 一念疏忽[102],是错起头[103];一念决裂[104],是错到底。 【译文】一念之间造成错误而不加在意,这是犯错的开始;一念之间造成错误而坚决不改,这是一错到底。 古之学者,在心上做工夫[105],故发之容貌[106],则为盛德之符[107];今之学者,在容貌上做工夫,故反之于心[108],则为实德之病[109]。 【译文】古时的学者,在内心修养上下功夫,所以外化到容貌仪表上,就成了高尚德行的标志;如今的学者,只在容貌仪表上下功夫,所以反观他们的内心,就成了高尚德行的损害。 【源流】明吕坤《呻吟语》卷二:古之学者,在心上做工夫,故发之外面者,为盛德之符;今之学者,在外面做工夫,故反之于心,则为实德之病。 处逆境心[110],须用开拓法[111];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112]。 【译文】对待逆境的心态,要用积极乐观的方法;对待顺境的心态,要用内敛克制的方法。 世路风霜[113],吾人炼心之境也[114]。 世情冷暖[115],吾人忍性之地也[116]。 世事颠倒[117],吾人修行之资也[118]。 【译文】世间风霜雨雪,是我磨炼心性的地方。 社会人情冷暖,是我坚忍性情的地方。 人生坎坷命运不佳,是我修为进步的资本。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119];旋乾转坤的经纶[120],自临深履薄处得力[121]。 【译文】青天白日般的节操道义,从隐秘深暗的独处之中培养而来;治理国家的才干能力,从做事小心谨慎中获得。 【源流】明洪应明《菜根谭》前集: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从临深履薄处操出。 名誉自屈辱中彰[122],德量自隐忍中大[123]。 【译文】名望和声誉在忍受屈辱中得到彰显,德行和度量在克制忍耐时得到提升。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124],安详是处事第一法[125],涵容是待人第一法[126],洒脱是养心第一法[127]。 【译文】谦逊退让是保全自身的首要方法,从容稳重是为人处世的首要方法,宽容和善是待人接物的首要方法,简单自然是修养身心的首要方法。 【源流】明吕坤《呻吟语》卷一:宁耐是思事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置富贵、贫贱、死生、常变于度外,是养心第一法。 喜来时,一检点[128]。 怒来时,一检点。 怠惰时,一检点。 放肆时[129],一检点。 【译文】喜出望外时,应当谨言慎行。 怒不可遏时,应当谨言慎行。 懒散懈怠时,应当谨言慎行。 放纵任性时,应当谨言慎行。 【源流】明吕坤《呻吟语》卷二:喜来时一点检,怒来时一点检,怠惰时一点检,放肆时一点检,此是省察大条款。 自处超然[130],处人蔼然[131];无事澄然[132],有事斩然[133];得意淡然[134],失意泰然[135]。 【译文】独处时超然脱俗,与人相处时和气友善;闲来无事时内心清净,处理事情时坚决果断;春风得意时平淡面对,失意落魄时安然自若。 【源流】明耿定向《耿天台先生文集》卷十九:自处超然,处人蔼然。 无事澄然,有事斩然。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静能制动[136],沉能制浮[137],宽能制褊[138],缓能制急[139]。 【译文】平静能够克制妄动,沉稳能够克制浮躁,宽宏大量能够克制心胸狭窄,安闲舒缓能够克制焦虑急躁。 【源流】明薛瑄《读书录》卷七: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 天地间真滋味[140],惟静者能尝得出[141];天地间真机括[142],惟静者能看得透。 【译文】天地间真正的奥秘,唯有内心平静的人方能领会得到;天地间真正的大道,唯有内心平静的人方能参悟得透。 【源流】明吕坤《呻吟语》卷一: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括,惟静者能看得透;天地间真情景,惟静者能题得破。 有才而性缓[143],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144],斯为大智。 【译文】有才华且性情稳重,这样的人必定是有大才华的人;有智慧且心气平和,这样的人必定是有大智慧的人。 气忌盛[145],心忌满[146],才忌露[147]。 【译文】气势切忌盛气凌人,内心切忌骄傲自满,才华切忌显露炫耀。 【源流】明吕坤《呻吟语》卷二: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有作用者[148],器宇定是不凡[149];有智慧者,才情决然不露[150]。 【译文】有作为的人,胸襟必定不同于凡夫俗子;有智慧的人,才华必然不会轻易显露炫耀。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151]。 【译文】粗心大意性情急躁,终究一事无成;内心平静性情和顺,必定好运连连。 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152]。 世事纷扰处[153],要闲得下。 胸怀牵缠处[154],要割得下[155]。 境地浓艳处[156],要淡得下。 意气忿怒处,要降得下。 【译文】世间尘俗烦恼,要耐得下性子。 世事纷繁琐碎,要保持闲适的心情。 心中有所牵挂,要割舍得下。 身处美色之中,要淡然面对。 任性发怒之时,要克制得住。 【源流】明耿定向《耿天台先生文集》卷十九:俗情浓酽处澹得下,俗情苦恼处耐得下,俗情劳扰处闲得下,俗情牵缠处斩得下,斯为学问得力处也。 按,《格言联璧》此句当化用明代耿定向之语。 以和气迎人[157],则乖沴灭[158]。 以正气接物[159],则妖氛消[160]。 以浩气临事[161],则疑畏释[162]。 以静气养身[163],则梦寐恬[164]。 【译文】以和善之气待人,则冲突纷争自会消灭。 以正直之气交往,则麻烦灾祸自会消失。 以浩然之气做事,则疑虑担忧自会消散。 以沉静之气修养身心,则夜里睡觉自然安稳。 观操存[165],在利害时[166]。 观精力,在饥疲时[167]。 观度量,在喜怒时。 观镇定,在震惊时[168]。 【译文】看一个人的操守,要在他身处危难的时候。 看一个人的精力,要在他饥饿疲惫的时候。 看一个人的度量,要在他高兴或愤怒的时候。 看一个人的镇定,要在他震撼惊骇的时候。 【源流】明吕坤《呻吟语》卷四:观操存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存养在纷华时,观镇定在震惊时。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169],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170]。 【译文】面对大事难事时,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有担当。 遭逢逆境顺境时,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有胸襟。 遇到喜悦或发怒时,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有修养。 与众人一起时,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有见识。 【源流】明吕坤《呻吟语》卷二: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轻当矫之以重[171],浮当矫之以实[172],褊当矫之以宽[173],执当矫之以圆[174],傲当矫之以谦,肆当矫之以谨,奢当矫之以俭,忍当矫之以慈[175],贪当矫之以廉,私当矫之以公[176]。 放言当矫之以缄默[177],好动当矫之以镇静[178],粗率当矫之以细密,躁急当矫之以和缓[179],怠惰当矫之以精勤[180],刚暴当矫之以温柔[181],浅露当矫之以沉潜[182],溪刻当矫之以浑厚[183]。 【译文】轻浮应当用稳重来纠正,浮躁应当用踏实来纠正,心胸狭窄应当用宽宏大量来纠正,固执应当用圆融来纠正,傲慢应当用谦逊来纠正,任意应当用严谨来纠正,奢侈应当用俭朴来纠正,残忍应当用仁慈来纠正,贪婪应当用廉洁来纠正,自私应当用公义来纠正。 言语放纵应当用沉默少言来纠正,好动应当用沉静来纠正,粗心大意应当用心思细密来纠正,躁动急切应当用平和舒缓来纠正,懈怠懒惰应当用专心勤勉来纠正,刚猛粗暴应当用温和柔顺来纠正,浅薄直率应当用深沉内敛来纠正,刻薄挑剔应当用朴实敦厚来纠正。 * * *[1] 性分(fn):犹天性,本性。 [2] 穷理:探究天下万事的道理。 穷,探究。 [3] 尽性:充分探究天下万物的本性。 尽,充分探究,彻底了解。 《周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4] 达天:洞悉天地变化的规律。 达,洞悉,知晓。 [5] 入神:探察自然万物内在的精妙与神奇。 [6] 致广大:实现人生气象的宽广和博大。 致,实现,达到。 [7] 高明:指眼界高远与思想睿智。 [8] 情欲:泛指人的嗜好和欲念。 [9] 约己:约束自己,管束自己。 约,约束,管束。 [10] 清心:去除杂念,使内心平和安宁。 [11] 寡嗜欲:戒除不良嗜好。 寡,减少。 此处指去除、戒除。 嗜欲,感官上的享乐。 [12] 虚:使虚心。 此处指谦虚。 [13] 善:美德。 [14] 平:使平和。 此处指平静。 [15] 潜:使潜心。 此处指专注。 [16] 定:使安定。 此处指沉稳。 [17] 清明:清净明澈。 [18] 湛(zhn)一:精纯专一。 湛,精纯。 [19] 沉警以养吾之识:培养胆识,使之沉稳机警。 沉警,沉稳机警。 识,胆识,胆量。 [20] 刚大:刚正宽宏。 [21] 凝重:庄严稳重。 [22] 宽裕:宽广豁达。 [23] 严冷:严正肃穆。 [24] 涵育:涵养化育。 此处指个人内心德行的修炼。 深:深度。 此处指有深厚的德行修养。 [25] 浑厚:质朴敦厚,原指人心地淳朴。 此处作动词,使人变得质朴敦厚。 大:大度,宽容。 [26] 虚:谦虚,虚心。 养:培养,修养。 心:内心,心地思想。 [27] 德:道德,德行。 养:培养。 此处指约束。 身:此处指行为。 [28] 涵养:修养内心。 冲虚:淡泊谦逊。 [29] 身世:人生在世。 [30] 省除:排除,去除。 [31] 心性:内心。 安和:安宁平和。 [32] 颜子四勿:所谓四勿,即孔子教诲颜回的四条戒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语出《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3] 收入:放在心里,牢记在心。 [34] 闲存:闲暇时修养心性。 闲,闲暇。 存,存养,存心养性。 此处指修身养性。 [35] 制外以养中也:抵制外界的干扰以修养自己的内心。 制,抵制。 中,内心。 [36] 孟子四端:所谓四端,即孟子提出人应当具备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条基本标准。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37] 扩充:推广发扬。 [38] 格致:格物致知。 探寻事物本源,获取知识真理。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39] 推近以暨(j)远也:由近及远。 此处指要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而后逐渐上升到家国天下的境界。 [40] 发:表现,表露。 《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41] 人心:人的本心本性。 溯:此处指上升。 道心:道德修为之性。 [42] 指:此处指回归。 [43] 省(xǐng)察:内省,用心体悟。 [44] 冲粹:中和纯正。 [45] 近春温:好像春天般温暖和润。 近,好比,好像。 春温,春天般温暖和润。 [46] 谨严:谨慎严格。 [47] 近秋肃:好像秋天般严正肃穆。 [48] 性情:性格脾气。 理会:关心,在意。 [49] 念虑:念头,想法。 此处指思想意识。 提撕:提醒,注意。 《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汉郑玄注:我非但对面语之,亲提撕其耳。 此言以教道之,孰不可启觉。 [50] 气质:此处指品格德行。 销熔:熔解。 此处指改变、改善。 [51] 克治:克己自制。 [52] 动:萌动,萌生。 [53] 任乎气:即任气,意气用事。 [54] 锢:禁锢,束缚。 滞:使停滞。 此处指使无法生长。 [55] 薰:熏染,习染。 [56] 果决:果断坚决。 [57] 余闲:闲暇,悠闲。 [58] 因循:此处指迟延拖拉。 [59] 余忙:忙碌,忙乱。 [60] 寡欲:欲望少。 静:此处指内心清净,没有杂念。 [61] 主:主见。 此处指远大的目标与坚定的志向。 虚:虚心求教,虚怀若谷。 [62] 圣:圣人,指德行完备建立功业的人,如尧、舜、禹、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等。 [63] 贤:贤人,指德才兼备的人。 [64] 凡:凡人,普通人。 [65] 徇欲:纵欲,放纵欲望而不加节制。 徇,顺从。 狂:任性放荡之人。 [66] 心术:心思。 [67] 险:阴险,狠毒。 [68] 平:平和。 [69] 心事:心绪。 [70] 心气:此处指人的精神状态。 [71] 馁(něi):颓废,丧气。 [72] 刚:此处指刚健有力,精神饱满。 [73] 静默:沉静少言。 静,沉静。 默,少言。 [74] 俭约:勤俭节约。 [75] 切己良箴(zhēn):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劝诫良言。 切己,与自身密切相关。 箴,劝诫之言。 [76] 妄动:草率行事。 [77] 坐驰:终日安坐空想。 《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 晋郭象注:此为以应坐之日而驰骛不息也。 [78] 旁骛(w):心神不专。 [79] 病:缺点,问题。 [80] 常操常存:长久地坚持与存养。 [81] 得一恒字诀:诀窍在一个恒字。 恒,恒久,持久。 诀,诀窍,秘诀。 [82] 敬:恭敬谨慎。 守:坚守。 此心:人之本心。 [83] 敛抑:收敛抑制。 气:此处指人的虚妄浮躁之气。 [84] 人性:此处指人的本性。 [85] 不胜:极其,非常。 小:此处指思虑周全细密。 [86] 涵盖:包举,包容。 一世:此处指全世界。 [87] 大:此处指念头夸大空洞。 [88] 志意:志向,志趣。 拘守:拘泥,局限。 一隅:一角。 此处指狭小。 [89] 忿(fn):愤怒。 [90] 不遏则燎原:不加遏制则难以控制。 遏,遏制,控制。 燎原,大火蔓延原野。 此处指愤怒情绪难以控制。 [91] 水:此处指洪水,水灾。 [92] 滔天:大水弥漫无际。 此处指欲望泛滥无法控制。 [93] 惩:控制。 摧:平夷。 此处指铲平。 [94] 窒:遏制。 壑:沟壑,深谷。 [95] 水:此处指洪水,水灾。 [96] 松散:松懈,懈怠。 [97] 收拾:整治。 此处指做好。 [98] 疏忽:粗疏大意。 [99] 不入耳目:看不到听不到,注意不到。 [100] 执着:此处指固执拘泥,做事不够灵活变通。 [101] 自然:此处指顺其自然,即事物按照其自身规律发展。 [102] 一念疏忽:此处指一念之间造成错误。 [103] 起头:起点,开始。 [104] 决裂:此处指坚定错误不思悔改。 [105] 心:此处指内心修养。 [106] 发:外化,表现。 [107] 盛德之符:高尚德行的标志。 盛德,此处指高尚的德行。 符,标志,表征。 [108] 反:此处指反观。 [109] 实德之病:高尚德行的祸害。 实德,广德,即高尚的德行。 病,损害,祸害。 [110] 处逆境心:对待逆境的心态。 [111] 开拓:此处指心态积极乐观。 [112] 收敛:此处指心态内敛克制。 [113] 世路:世间,社会。 风霜:风霜雨雪。 此处指人生坎坷、世态炎凉。 [114] 炼心:修炼内心。 [115] 世情冷暖:人情冷暖。 [116] 忍性:坚忍性情。 此处指磨炼性情意志。 《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17] 颠倒:人生坎坷,命运不佳。 [118] 修行之资:修为进步的资本。 [119] 青天白日的节义二句:青天白日般的节操道义,从隐秘深暗的独处之处中培养而来。 此二句意在说明,一切高尚品行皆根植于独处之时亦能严格约束自己,即慎独。 青天白日,原指晴朗的天空和耀眼的太阳。 此处形容人的品行高洁傲岸。 暗室,隐秘独处的房间。 屋漏,房间的深暗之处。 《诗经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毛传:西北隅谓之屋漏。 [120] 旋乾转坤:此处指治理国家。 经纶:治理国家的才干和能力。 [121] 临深履薄:靠近深渊脚踩薄冰,后指做事小心谨慎。 临,靠近,接近。 深,深渊,深潭。 履,踩,踏。 薄,薄冰。 得力:受益,获得。 《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122] 彰:彰显。 [123] 大:扩大,提升。 [124] 谦退:谦逊退让。 保身:保全自身。 [125] 安详:从容稳重。 [126] 涵容:宽容和善。 [127] 洒脱:简单自然。 [128] 检点:谨言慎行,注意举止。 [129] 放肆:此处指放纵任性。 [130] 自处:独处。 [131] 处人蔼(ǎi)然:与人相处时和气友善。 处人,与人相处。 蔼然,和气友善。 [132] 澄然:内心清净,心无杂念。 [133] 斩然:坚决果断,干脆利落。 [134] 淡然:平淡面对,心气平和。 [135] 泰然:安然自若,内心宁静。 [136] 制:克制,克服。 动:此处指妄动,盲目行动。 [137] 沉:沉稳,稳重。 浮:浮躁,急躁。 [138] 褊(biǎn):心胸狭窄,气量狭小。 [139] 急:急躁,焦虑。 [140] 滋味:味道。 此处指奥秘,即深刻的道理。 [141] 尝:品味。 此处指领会。 [142] 机括:原为弩上发射箭矢的机件,后指事物的关键。 此处指大道。 [143] 性缓:性情稳重。 [144] 气和:心气平和。 [145] 盛:盛气凌人。 [146] 满:骄傲自满。 [147] 露:显露炫耀。 [148] 作用:作为,成就。 [149] 器宇:胸襟,气度。 [150] 才情:此处指才华。 [151] 千祥骈(pin)集:好运连连。 千祥,众多的吉祥好运。 骈集,众多且接连不断地到来。 [152] 要耐得下:要耐得下性子,即要有耐心。 [153] 纷扰:纷繁琐碎。 [154] 胸怀:此处指心中。 牵缠:牵挂。 [155] 要割得下:要割舍得下。 [156] 境地浓艳处:身处美色之中。 浓艳,浓妆艳抹,多指美色。 [157] 迎人:待人。 [158] 乖沴(l):冲突,纷争。 [159] 接物:交往。 [160] 妖氛:不祥的事情。 此处指麻烦与灾祸。 [161] 浩气:浩然之气,刚正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临事:做事,处理事情。 [162] 疑畏:疑虑,担忧。 释:消散,消失。 [163] 静气:沉静之气。 养身:修养身心。 [164] 则梦寐(mi)恬:则夜里睡觉自然安稳。 梦寐,梦中。 此处指睡觉。 恬,安稳。 [165] 操存:操守,修养。 [166] 利害:此处指危难。 [167] 饥疲:饥饿疲惫。 [168] 震惊:震撼惊骇。 [169] 襟度:胸襟,气度。 [170] 群行群止:与众人同处。 识见:见识。 [171] 轻:此处指轻浮,不庄重。 矫:纠正,改正。 重:此处指稳重。 [172] 浮:此处指浮躁。 实:此处指踏实。 [173] 褊:心胸狭窄,气量狭小。 宽:此处指宽宏大量。 [174] 执:此处指固执。 圆:此处指圆融。 [175] 忍:此处指残忍。 [176] 公:公义,正直无私。 [177] 放言:言语放纵,随意发表言论。 [178] 镇静:沉静。 [179] 躁急:躁动急切。 和缓:平和舒缓。 [180] 精勤:专心勤勉。 [181] 刚暴:刚猛粗暴。 温柔:温和柔顺。 [182] 浅露:浅薄直率。 沉潜:此处指深沉内敛。 [183] 溪刻:刻薄挑剔。 浑厚:朴实敦厚。 发布时间:2025-04-18 18:50:5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