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苏轼·永遇乐·明月如霜·鉴赏 内容: 永遇乐 作者:苏轼 彭城夜宿燕子楼①,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②三鼓,铿然③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 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 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④夜景,为余浩叹。 【注释】 ①燕子楼:在今一江一苏徐州。 为唐代武宁节度使张建封为一爱一妾关盼盼所筑。 张死后,盼盼念旧不嫁,独居此楼十余年。 ②紞(dǎn)如:击鼓声。 ③铿(kēng)然: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④黄楼:在今一江一苏徐州,为宋代苏轼知徐州时所造。 【翻译】 明月皎洁如霜,夜风清凉如水,这清和静谧的夜景真是万般怡人。 曲曲折折的荷塘里,有鱼儿不时跃出一水面,圆圆的荷叶上露珠儿悄然滚落,可惜这样的美景却无人共赏。 忽闻谯楼上三更鼓响,又听得一片树叶铿然坠地,竟将我自一场幽黯的春一梦里惊醒。 醒来后唯见夜色茫茫,梦中情致再也寻不得,纵然找遍了小园也是枉然。 这天涯漂泊的倦游人啊,多少回怅然遥望那山中的归乡路,痴心一片苦苦思念故园。 看这燕子楼已是人去楼空,当初楼中佳人,如今又踪迹何在? 只空留下那雕梁画栋上的一双燕子。 古往今来多少事,皆如一场春一梦,可惜啊,世人只知沉溺于旧欢新怨,有几人能自梦中醒觉呢? 想我自己,他日再登上黄楼,遥忆此景此情,恐怕也只剩几声长长的叹息了。 【解读】 此词记梦感怀,约作于元丰元年徐州知州任上。 此时苏轼因对王安石新法不满被辗转外放,已先后历杭州、密州等地,深为政治失意与奔波劳顿之苦所困。 此词虽名为记美人春一梦不成,实借梦境抒发古今之叹,传达对人世间的欢一爱一、名利种种空幻不实的哲学思考,体现对人生意义的终极追问,是苏轼将哲学引入诗词的代表作之一。 宋代一胡一仔《苕溪渔隐丛话》赞曰:“绝去笔墨畦径间,直造古人不到处,真可使人一唱而三叹。 ” 发布时间:2025-04-19 11:39:4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