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先进篇第十一 内容: 【原文】子曰:先进于礼乐①,野人②也;后进于礼乐,君子③也。 如用④之,则吾从先进。 【注释】①先进于礼乐:先学习礼乐,然后做官。 ②野人:儒家对居住在郊野的劳动者的称呼。 此指郊外之民。 野,城郊之外。 ③君子:指卿大夫子弟等依靠门荫入仕者。 ④用:选用、任用。 【译文】孔子说:先学习礼乐然后做官,这是普通在野的人士;先做官然后再学习礼乐,这是贵族子弟。 如果要我选用人才,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原文】子曰:从我于陈①、蔡②者,皆不及门③也。 【注释】①陈:春秋时陈国,妫姓,在今河南东部及安徽一部分。 ②蔡:春秋时蔡国,姬姓,在今河南上蔡一带。 ③不及门:不在师门,即不在身边。 【译文】孔子说:曾经跟随我困在陈国、蔡国的人,现在都不在我身边了。 【原文】德行①: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②: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③:子游,子夏。 【注释】①德行:品德行为。 ②言语:能言善辩。 指善于辞令和外交应对者。 ③文学:古代文献。 指通晓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者。 【译文】德行见长的弟子是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见长的弟子是宰我、子贡。 政务见长的弟子是冉有、季路。 文学见长的弟子是子游、子夏。 【原文】子曰:回也非助①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②。 【注释】①助:帮助。 ②说:通悦,心悦诚服。 【译文】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于我的话没有不感到喜悦的。 【原文】季康子问:弟子孰①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②。 【注释】①孰:谁、哪一个。 ②亡:通无,没有。 古书多借亡字为无字。 【译文】季康子问道:门徒中哪个好学? 孔子答道: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不幸短命死去,现今就没有这么好学的学生了。 【原文】颜渊死,颜路①请子之车以为之椁②。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③。 鲤④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⑤以为之椁。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注释】①颜路:颜回之父,名无繇,字路,也是孔子学生。 ②椁:外棺。 有两种解释:一、卖车买椁。 二、欲殡之时以孔子之车菆涂为椁,并非葬时之椁。 ③才不才二句:才,有才华,指颜渊;不才,无才华,指孔鲤。 亦各言其子,意谓不论有才无才,总还各是你我的儿子。 ④鲤:孔子之子,字伯鱼。 ⑤行:步行。 【译文】颜回去世了,颜路要求孔子卖掉车子来为颜回置办棺外的椁。 孔子说:无论有无才能,就说各人自己的儿子吧。 即使孔鲤去世,也是有棺而没有椁,我也不能徒步行走来为他置办椁。 因为我曾经当过大夫,按礼是不能徒步行走的。 【原文】颜渊死,子曰:噫! 天丧予①! 天丧予! 【注释】①天丧予:天要我的命了。 【译文】颜渊去世了,孔子说:啊! 老天爷这是要我的命呀! 老天爷这是要我的命呀! 【原文】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①问死。 曰:未知生,焉②知死? 【注释】①敢:自言冒昧之词,无实际意义。 ②焉:怎么。 【译文】子路询问怎样侍奉鬼神,孔子说:还没能侍奉好活人,怎么能侍奉鬼神呢? 子路说:请问怎样看待死? 孔子说:还没了解生,怎么能了解死呢? 【原文】子贡问:师①与商也孰贤? 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②。 曰:然则师愈与③? 子曰:过犹不及④。 【注释】①师:颛孙师,字子张。 以字行。 ②师也过二句:过,过头、过分。 不及,赶不上、达不到。 朱熹《论语集注》:子张才高意广,而好为苟难,故常过中;子夏笃信谨守,而规模狭獈,故常不及。 ③愈与:更好一些。 与,同欤,表语气。 ④过犹不及:过分和达不到同样不好。 犹,同。 朱熹《论语集注》:道以中庸为至。 过虽若胜于不及,其失中则一也。 孔门儒家以中庸之道为最高美德,认为任何事物均有一定的度量界限,无过无不及,超过或达不到这个度量都是错误的,故曰过犹不及。 【译文】子贡问道:子张和子夏哪个更强一些? 孔子说:子张过头了些,子夏不及了些。 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强一些了? 孔子说:过头和不及不相上下。 【原文】子曰:论笃是与①,君子者乎,色庄②者乎? 【注释】①论笃是与:谓不要轻易赞许言语笃实的人。 论笃,言论笃实、诚实。 与,赞扬、赞许。 ②色庄:伪装脸色庄重。 【译文】孔子说:言论笃实就赞许,但是要区分他究竟是君子呢,还是装做庄重的人呢? 【原文】子路问:闻斯行诸①?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②?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③,敢问④。 子曰:求也退⑤,故进之;由也兼人⑥,故退之。 【注释】①闻斯行诸:听到了好事就实行。 诸,通之。 ②如之何其句:意谓怎么可以听到了就马上干呢? ③赤也惑:赤,公西华自称其名。 惑,怀疑。 ④敢问:请问。 敢,自言冒昧之词。 ⑤求也退:求,指冉求。 退,退缩不前。 ⑥由也兼人:由,指仲由,子路。 兼人,超人、一人抵得过很多人。 指勇于作为。 【译文】子路问道:听说了就实行吗? 孔子说:有父亲兄长在世,怎么能听说了就实行呢? 冉有问道:听说了就实行吗? 孔子说:听说了就实行。 公西华说:仲由询问是否听说了就实行,老师说有父亲兄长在世;冉求询问是否听说了就实行,老师说听说了就实行。 我搞不懂,向老师请教。 孔子说:冉求谦退,所以促进他;仲由好胜,所以抑制他。 【原文】子路使子羔为费宰①,子曰:贼②夫人之子③。 子路曰:有民人④焉,有社稷⑤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子曰:是故恶夫佞者⑥! 【注释】①费宰:费地的行政长官。 费,为季孙氏的食邑。 ②贼:残害。 ③夫人之子:指子羔。 时子羔尚年少,故如此称呼之。 孔子以为,学未成而从政,适足以害之。 ④民人:平民和贵族,这里偏指老百姓。 ⑤社稷:社,土神;国家的代称。 稷,谷神。 ⑥佞者:强辩的人。 【译文】子路让子羔担任费邑的长官,孔子说:他学业未完,你这是误人子弟啊! 子路说:既有民众又有社稷,为什么一定要读书才算是学习呢? 孔子说:因此我厌恶强词夺理的人! 四子侍坐孔子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谈谈自己的志向,子路、冉有、公西华分别以民富国强和做个司仪对答。 唯有曾皙有沐浴春风游沂水的乐趣,孔子感叹地说:我赞同曾皙的志向啊! 【原文】子路、曾皙①、冉有、公西华侍坐②,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③。 居④则曰不吾知也,如或⑤知尔,则何以哉⑥? 子路率尔⑦而对曰:千乘之国⑧,摄乎大国之间⑨,加之以师旅⑩,因之以饥馑⑪,由也为之⑫,比⑬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⑭也。 夫子哂⑮之。 求,尔何如⑯? 对曰:方六七十⑰,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⑱。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⑲。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⑳,如会同㉑,端㉒章甫㉓,愿为小相㉔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㉕,铿尔㉖,舍瑟而作㉗,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㉘。 子曰:何伤㉙乎? 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㉚春者,春服㉛既成,冠者㉜五六人,童子㉝六七人,浴乎沂㉞,风乎舞雩㉟,咏㊱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㊲!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㊳,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㊴? 安见㊵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㊶小,孰能为之大? 【注释】①曾皙:孔子学生,名点,字子皙,曾参之父。 ②侍坐:陪坐。 ③以吾二句:我的年龄虽然比你们稍长一些,不要因此受到拘束就不敢说话。 长,年长。 ④居平常。 ⑤或:有人。 ⑥则何以哉:何以为用,即怎么去做呢? ⑦率尔:不加思索、轻率的样子。 ⑧千乘之国:周制,拥有千辆兵车的诸侯之国。 ⑨摄乎大国之间:夹在大国之间。 摄,介、夹。 ⑩加之以师旅:犹言发生战祸。 加之,加上。 师旅,军队。 ⑪因之以饥馑:意即遇到凶年。 因之,继之。 饥馑,饥荒。 ⑫由也为之:由,指仲由,子路。 为,治理。 ⑬比:等到、及到。 ⑭方:指礼义。 ⑮哂:微微一笑,含轻蔑之意。 ⑯尔何如:你怎么样。 ⑰方六七十:纵横各六七十里的小国。 方,方圆。 ⑱足民:使人民衣食富足。 ⑲如其礼乐二句:犹言至于礼乐教化之事,则有待于才德更高的人。 俟,等待。 ⑳宗庙之事:指天子或诸侯在宗庙祭祀祖先之事。 ㉑会同:一般指诸侯朝见天子,这里指两国国君相见。 同,其他一般人的会见。 ㉒端:玄端,指古代的礼服名。 ㉓章甫:古代的礼帽名。 ㉔小相:古代祭祀、会同作赞礼司仪的人,有不同的等级,小相为最低级。 公西华自谦之词。 ㉕希:稀疏,指弹瑟接近尾声。 ㉖铿尔:象声词,放瑟时弦振颤所发出的声音。 ㉗作:站起来。 ㉘撰:述、想法。 ㉙伤:妨碍。 ㉚莫:通暮,晚。 ㉛春服:夹衣。 暮春三月的衣着。 ㉜冠者:成年人。 古代男子二十成年举行冠礼。 ㉝童子:小孩子。 ㉞沂:沂水,在今山东曲阜南,沂水河边。 有温泉可浴。 ㉟雩:鲁国祭天求雨的地方,在今山东曲阜。 ㊱咏:唱歌。 ㊲吾与点也:我赞同曾点的主张。 与,赞同、赞成。 ㊳不让:不谦虚。 ㊴唯求句: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 唯,语首词,无义。 与,同欤,表语气。 ㊵安见:怎见得。 ㊶之:用法同其。 【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随从孔子坐着,孔子说:虽然我的年岁稍长些,但你们不要拘束。 以前你们常说没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打算做什么呢? 子路轻率地答道:千乘兵车的国家,处在大国的中间,外有兵戈相加,内有饥荒相困,让我来治理,只需三年,能使人民勇敢,并且懂得道理。 孔子微微一笑。 孔子说:求,你怎么样啊? 冉有答道: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让我来治理,只需三年,能使民众富有。 至于礼乐教化,就有待君子了。 孔子说:赤,你怎么样啊? 公西华答道:并非有能力,但愿意学习。 宗庙祭祀,或与别国会盟,我愿意穿着礼服,担任小小的司仪。 孔子说:点,你怎么样啊? 曾皙鼓瑟略微放慢了节奏,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身来,答道:我和他们三位的想法不同。 孔子说:这有什么关系呢? 不过各人谈论自己的志向而已。 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装,邀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在沂水里沐浴,到雩台上乘凉,唱着歌回来。 孔子叹息着说:我赞同点啊! 其他三人退出去了,曾皙后走。 曾皙说: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啊? 孔子说:不过是各人谈论自己的志向而已。 曾皙说:夫子为何哂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凭借礼仪,他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哂笑他。 曾皙说:冉求所说的就不是国家吗? 孔子说: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曾皙说:公西赤所说的就不是国家吗? 孔子说:有宗庙能会盟诸侯,不是诸侯是什么? 如果赤只做个小小的司仪,谁能担任大的职事呢? 发布时间:2025-04-19 15:37:2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