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微子篇第十八 内容: 【原文】微子①去之,箕子②为之奴,比干③谏而死。 孔子曰:殷有三仁④焉。 【注释】①微子:殷纣王的异母兄长,名启,纣王无道,他离开朝廷。 ②箕子:殷纣王的叔父,他极谏纣王,纣王不听,被贬为奴隶。 ③比干:殷纣王的叔父,极谏纣王,被剖心而死。 ④三仁:三位有仁德的人。 【译文】纣王昏庸残暴,微子便辞官而去,箕子成了他的奴隶,比干进谏身亡。 孔子说:殷代有三位仁人。 【原文】柳下惠为士师①,三黜②。 人曰:子未可以去乎? 曰:直道而事人,焉往③而不三黜? 枉道④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⑤? 【注释】①士师:法官。 ②三黜:多次被撤职。 黜,贬斥,废除。 ③焉往:到哪里去。 ④枉道:邪道。 ⑤父母之邦:生养自己的祖国,指鲁国。 【译文】柳下惠担任士师,多次被罢免。 有人说:你不能离去吗? 柳下惠说:以正直的道义来侍奉他人,到哪里不多次被罢免呢? 以歪门邪道来侍奉他人,何必要离开生我养我的国家呢? 子路问津鲁哀公四年(公元前四九一年),孔子从叶返回蔡国,忘记了渡口,看到长沮、桀溺在耕田,就让子路去问。 他们说,像洪水一样的坏事到处都有,谁能改变呢? 你与其跟着逃避坏人的人,哪能赶得上跟着我们这些逃避乱世的人呢? 仍然进行耕作。 【原文】楚狂①接舆②歌而过孔子曰:凤兮③凤兮,何德之衰④?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⑤。 已而⑥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⑦之,不得与之言。 【注释】①楚狂:楚国的狂人。 ②接舆:楚国隐士,佯狂以避世。 接舆并非他的名字,因为他接孔子的车,故称他为接舆。 ③凤兮:凤凰呀。 传说凤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④何德之衰:讥讽孔子不能隐,为德衰。 衰,衰微、式微。 ⑤来者犹可追:劝孔子及今尚可隐去,因今之从政者皆不足与有为也。 追,改正。 ⑥已而:算了吧。 ⑦辟:通避,避开。 【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走过孔子身边说:凤凰啊凤凰,你的德行为何衰微了? 过去的不能挽回,未来的还能补救。 算了算了,现在的执政者无可救药! 孔子走下车来想和他说话,他却快步避开了,孔子没能和他说上话。 【原文】子路从①而后,遇丈人②,以杖荷蓧③。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④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⑤,子路拱⑥而立。 止⑦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⑧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⑨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⑩。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⑪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注释】①从:跟随。 ②丈人:老翁,对老年人的尊称。 ③以杖荷蓧:用拐杖挑着除草工具。 蓧,古代耘田用的竹器。 ④四体:指二手二足。 ⑤植其杖而芸:放下拐杖而除草。 植,亦作置,放置。 芸,通耘,耘田。 ⑥拱:拱着手,表示恭敬。 ⑦止:留。 ⑧反:通返,返身回去。 ⑨节:关系,大节。 ⑩大伦:最大的伦常关系,指君臣关系。 ⑪行其义:履行推行道义的职责。 【译文】子路跟着孔子赶路,落在了后面,遇见一位老人,用拐杖担着锄草的农具。 子路问道:老丈见到夫子吗? 老人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谁是夫子? 说完插下拐杖去除草,子路拱着手站在一边。 老人留子路住宿,杀鸡做饭给他吃,却让自己的两个儿子与子路相见。 第二天,子路赶上去把这些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是隐者啊! 让子路返回去见他,到了那里老人已经离开了。 子路说:不出仕是不合乎义的。 长幼之间的节度尚且不能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怎么能废除呢? 要想洁净自身却扰乱了大的伦理关系。 君子的出仕,是履行君臣之间的大义,主张不能实行是早就明白的。 【原文】周公①谓鲁公②曰:君子不施③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④无大故则不弃⑤也,无求备于一人。 【注释】①周公:周公旦,鲁国的初封始祖。 ②鲁公:周公之子伯禽。 ③施:通弛,怠慢。 ④故旧:故人、亲旧。 ⑤弃:抛弃。 【译文】周公对鲁公伯禽说:君子不怠慢自己的亲属,不让大臣抱怨不被重用,故臣旧属没有大的过错不要放弃,不要对一个人求全责备。 发布时间:2025-04-19 16:15:5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