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 内容: 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元曲三百首咏史怀古赞颂写人译文/注释译文云山有情有意,可没有办法得到官位,被西风吹断了功名难求的伤心泪。 归去吧,不要旧事重提。 青山善解人意让人沉醉,得和失到头来都是由于天理。 得,是人家命里有;失,是我命里不济。 注释①轩裳:即轩冕,古代卿大夫的车服。 此指入仁取得功名官位。 ②去来兮:即归去来兮,辞官退隐归乡。 ③尽解:完全懂得。 ④物理:事物之常事。 全文赏析阿鲁威是蒙古族散曲家,以写小令见长。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之作。 诗人以大开大合之笔,再现了三国人物的历史风采,歌颂了他们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大展经纶之宏愿。 感情基调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的遗风。 大概是受到曹操“煮酒论英雄”的启发,元人常喜对历史上的千古英雄人物作一番指点评论。 “问人间谁是英雄? ”作品起笔劈头一问,大有俯仰今昔、睥睨千古之气概。 以问句领首,往往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并为全文的铺开拓出地步。 作者首肯的“英雄人物”有三名:曹操、孙权、诸葛亮。 对曹操的概括是“有酾酒”二句,如注释中所言是借用苏东坡的成说,连“曹公”也是赋中所用的称呼。 应当说,东坡对曹操“固一世之雄也”的评语在当时是十分大胆的,其中正包含着折服于历史时空的文人心态。 曹操作为“奸雄”、“独夫”已成定评,但对于东坡这样的文人来说,一个人能在天地间独立俯仰,且能创造或影响一段历史,就在空间和时间上取得了“雄”的资格。 这同今日的“自我实现”颇为相似。 显而易见,曲作者持取的也是这种观念。 然而也恰因如此,这一笔已为全曲带上了雄豪的气氛。 再看孙权。 作者用“紫盖黄旗”作为代指,这就颇像英文里出现“His Majesty”那样,表现出一种尊崇的意味。 但孙权毕竟未在三国中称霸,其子孙终究有“金陵王气黯然收”的一天,所以作者对他有所保留。 “多应借得,赤壁东风”,还算是颂扬了他在赤壁之战的胜利,只是在“多应”二字中说他赢得比较侥幸。 杜牧《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将二乔的保全归功于赤壁东风的帮助,曲作者无疑是受了杜诗的影响。 三位“英雄”中曹操、孙权都是君主,诸葛亮是唯一的例外。 但从“更惊起”的“更”字上我们可以发现,诗人是将他作为三雄之最来讴歌的。 南阳卧龙的身手不凡,在群雄争鼎的纷乱局面中“惊起”,且一惊起“便成名八阵图中”。 这一句源于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诗联,指代的正是“功盖三分国”的内容,故诗人于末三句即补明了“鼎足三分”的既成事实。 一个“更”字,一个“便”字,将诸葛亮的应时而出、一鸣惊人,以及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雍容豪迈、游刃有余,都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古代作文有所谓“尊题”之法,即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事迹同时表现,而于结论上有所抑扬。 本曲虽未明指,却在事实上实现了尊题的效果。 全作气势雄豪,开阖如意,尤以颂尊诸葛亮为天下布衣草泽之士扬眉吐气。 这就如同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项羽、陈胜与历代帝王并肩一样,体现了作者在历史观上的胆识。 发布时间:2025-04-20 10:51:2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