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天子章第二 内容: 本篇导读在《孝经》里有所谓五等孝,天子之孝、诸候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和庶人之孝。 由这一章开始及以下四章,分别讨论了上述五等孝行。 我们常误会中国儒家讲道德教化,只是叫人守礼和读书。 礼教和经典也许是不可或缺的,但借着社群领袖树立道德模范,让群众可以模仿和学习,也是传统中国人宣示道德教化的主要途径。 在古时候,所谓天子不仅是政治上的领袖,也是最高德行的现世模范。 《中庸》的《三重章》就曾经说: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对儒家而言,作为社群领袖,无论是天子也好,是君子也好,一己的修身,并不是要追求个人超凡入圣,成仙成佛,而是要走进群众,伫立在社会之中,以为后世效法之典范。 子曰:『爱亲者[1] ,不敢恶于人[2] ;敬亲者,不敢慢于人[3] 。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4] ,刑于四海[5] 。 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6] :「一人有庆[7] ,兆民赖之。」』1 爱亲者:指天子将对自己父母的亲爱之心(孝心)扩大到天下所有人的父母。 爱亲,亲爱自己的父母。 2 恶:憎恶,厌恶。 3 慢:轻侮,怠慢。 4 德教:道德修养的教育,即孝道的教育。 加:施加。 5 刑:通型,典范,榜样。 四海:指全天下。 6 《甫刑》:《尚书吕刑》篇的别名。 7 一人:指天子。 庆:善行,在这里是指天子爱敬父母之事。 译文孔子说:天子能够亲爱自己的父母,也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的父母,也就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天子能以爱敬之心尽力侍奉父母,就会以至高无上的道德教化人民,成为天下人效法的典范。 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啊! 《甫刑》里说:天子有善行,天下万民全都仰赖他。 赏析与点评《天子章》所讲的是天子行孝的原则和作用。 从起始而言,天子的孝行其实与一般人没有两样,都是以爱敬的心来尽力侍奉自己的父母。 不同的是作为天下之主,天子对父母的爱与敬,并不是个人的事,而是作为世人的道德楷模。 然而,若我们留意作者引用《尚书甫刑》的话作结,就会更明白《孝经》作者的深意。 为什么古人说: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从表面看来,这句话很容易理解。 中国人一直以来信奉贤人政治,相信有贤人自然有德政。 不过如我们追问下去:为什么国家领袖拥有高尚的道德风范,人民和不同种族的人也会受感染? 说到底,这是因为儒家相信人拥有感通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同理心。 感通作用的前提,就是先肯定别人和自己是平等的,是和自己没分别的,那样才可以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才可以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那样有贤人就有德政就会变成可能,同时民众被道德模范感染也是可能的。 发布时间:2025-04-20 14:01:5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