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士章第五 内容: 本篇导读据《白虎通义爵》说: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 士作为最前线的政府人员,要直接面对广大的民众,处理政府的具体事务。 据本篇所讲,士应该以忠、顺的态度事奉君上。 而在下位的士,只要坚定不移地以忠顺事奉上级,就可以永远得保禄位。 此外,读本篇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一个关键的概念移孝作忠,移孝作忠将两种原来不相干的感情孝和忠贯通起来,这正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家国同构的特点。 资于事父以事母[1] ,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2] 。 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3] 。 盖士之孝也。 《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4] 。』1 资:取、拿。 2 长:上级,此处卿大夫。 3 祭祀:专指祭祖。 4 夙兴夜寐两句:语出《诗经小雅小宛》。 无:不要。 忝(tiǎn):羞辱。 尔所生:生养你的人,指父母。 译文以侍奉父亲的态度去侍奉母亲,那爱心是相同的;以侍奉父亲的态度去侍奉国君,那尊敬的心是相同的。 因此,对母亲,以爱心侍奉;对国君,以崇敬的态度侍奉;只有对待父亲,应二者兼而有之。 所以,用孝道来侍奉国君,便是忠诚;以敬心侍奉上级,就是顺从。 坚持忠诚与顺从的心,侍奉国君长上,就能保住自己的俸禄和职位,并维持对祖先祭祀的权力。 这就是士人的孝道。 《诗经小雅小宛》里说:早起晚睡,努力工作,不要玷辱了生育你的父母! 赏析与点评二十世纪之后,《孝经》经常为人所诟病,说它是维系君主专制政体的政治工具。 当我们读到《孝经士章》的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似乎可以肯定《孝经》有移孝作忠,载负巩固政权的作用。 当然,不能否认,自西汉以后,忠顺不失常常被高举,成为在下位者谨守的规条。 然而,当我们明白《孝经》出现的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代,就会了解移孝作忠既有其合理性,也有合法性。 话说西周时代,姬姓的周人以封建、宗法和礼乐三种制度作为维系周天子政权的纽带。 在宗法制度下,天子不仅是最高的统治者,也是宗族的大宗。 如此类推,诸侯、卿大夫、士也是其家族的大宗,这就是中国特有的家国同构的政治模式。 于是,在理论上,无论是天子,还是封君,对在下位者而言,上位者不仅是政治上的领袖,也是家族中的长辈。 因此,要求在下位者以孝事君,以敬事长,并不无道理。 再者,儒家提倡忠顺,是因为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原来的政治秩序已荡然无存。 故此,高呼忠顺不失,以事其上是有其实际需要的。 所谓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读此句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只着眼于忠和顺二字,因为它们只是结果,而不是内容。 父母教导子女,老师教导学生,总是抱着很多的期望,希望受教者能够达标。 但就如忠和顺一样,如果忠失去了孝爱和敬;顺缺乏了敬,便只会徒具形式,没有意思了。 发布时间:2025-04-20 14:17:0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