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赤壁 内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唐诗三百首初中古诗咏史怀古战争译文/注释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注释⑴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⑵销:销蚀。 ⑶将:拿起。 ⑷磨洗:磨光洗净。 ⑸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⑹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⑻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⑼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全文赏析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 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 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 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 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 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发布时间:2025-04-21 09:50:2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