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内容: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初中古诗豪放记梦战争抒情壮志难酬译文/注释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注释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 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 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 《世说新语·汰侈》“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 后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麾:军旗。 麾下:指部下。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战场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 dí 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 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 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作:像,如。 霹雳(pī 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了(liǎo)却:了结,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可怜:可惜全文赏析这是辛弃疾寄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上片写军容的威武雄壮。 开头两句写他喝酒之后,兴致勃勃,拨亮灯火,拔出身上佩戴的宝剑,仔细地抚视着。 当他睡觉一梦醒来的时候,还听到四面八方的军营里,接连响起号角声。 “角”,古代军队的乐器,如同今天的军号,有竹、铜、牛角等制品。 三、四、五句写许多义军都分到了烤熟的牛肉,乐队在边塞演奏起悲壮苍凉的军歌,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着全副武装、准备战斗的部队。 古代有一种牛名叫“八百里驳”。 “八百里”,这里代指牛。 “麾[huī]下”,即部下。 “炙”[zhì],这里是指烤熟的牛肉。 古代的一种瑟有五十弦,这里的“五十弦”,代指各种军乐器。 下片前两句写义军在作战时,奔驰向前,英勇杀敌;弓弦发出霹雳般的响声。 “作”,与下面的“如”字是一个意思。 “的卢”,古代一种烈性的快马。 三国时代,有这样的故事:刘备带兵驻扎在樊城(今河北省襄樊市),刘表不信任他,曾请他赴宴,想在宴会上捉拿他。 刘备发觉这个阴谋后,便从宴会上逃出。 蔡瑁去追赶他,当时他所乘的马名叫的卢。 在他骑马渡襄阳城西檀溪水时,的卢溺在水中,走不出来。 刘备非常着急地说:“的卢,今天有生命危险呵,应当努力! ”于是,的卢马一跃三丈,渡过溪水,转危为安。 “马作的卢”,是说战士所骑的马,都象的卢马一样好。 “了却君王天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 “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说:我要博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 也就是说,他这一生要为抗金复国建立功业。 这表现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 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意思是说:可惜功名未就,头发就白了,人也老了。 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这首词气势磅礴,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壮志豪情,能够代表作者的豪放风格。 写作背景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 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 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 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 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公元1188年,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 此词当作于这次会见又分别之后。 发布时间:2025-04-21 10:44:0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4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