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二·時令類 内容: 宋代土牛《月令》:季冬之月出土牛,以送寒氣(《續漢書》)。 季冬出土牛,以示農耕之早晚(《刪定月令》)。 宋時立春前五日,並造土牛、耕夫、犁具於大門之外。 是日黎明,有司為壇以祭先農。 官吏各執彩杖,環擊牛者三,所以示勸耕之意(《夢筆錄》)。 春幡彩勝後漢立春之日立春幡。 唐制,立春日,自郎官、御史、寺監長貳以上,皆賜春幡彩勝,以羅為之。 宰執、親王、近臣皆賜金銀幡勝,入賀訖,戴歸私第。 周美成《春帖子》云:「鸞輅青旂殿閣寬,祠官奠璧下春壇。 曉開魚鑰朝衣集,彩勝飄揚百辟冠」(《夢筆錄》)。 桃符畫神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蟠屈三千里。 其卑枝向東北曰鬼門,萬鬼出入也。 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閱領眾鬼之出入者,執以飼虎,於是黃帝法而象之,因立桃板於門戶,上畫神荼、鬱壘以禦凶鬼。 此則桃板之制也。 蓋其起自黃帝,故今畫神像於板上,猶於其下書左神荼、右鬱壘,以元日置之門戶也(《山海經》)。 黃帝上古之時,有神荼、鬱壘兄弟二人,性能執鬼,於度朔山桃樹下簡閱百鬼之無道者,縛以葦索,執以飼虎。 張平子《東都賦》云:「守以鬱壘,神荼副焉」(《風俗通》)。 蘇秦說孟嘗君曰:「土偶人語桃梗曰:今子東國之桃木,削子為人,假以丹彩,用子以當門戶之癘」(《戰國策》)。 夢鍾馗明皇開元講武驪山翠華,還宮,上不悅。 因痁疾作,晝夢一小鬼,衣絳犢鼻,跣一足,履一足,腰懸一履,搢一筠扇,盜太真繡香囊及上玉笛,繞殿奔戲上前。 上叱問之,小鬼奏曰:「臣乃虛耗也。」上曰:「未聞虛耗之名。」小鬼奏曰:「虛者,望空虛中,盜人物如戲。 耗即耗人家喜事成憂。」上怒,欲呼武士,俄見一大鬼頂破帽,衣藍袍,係角帶,靸朝靴,徑捉小鬼,先刳其目,然擘而啖之。 上問大鬼曰:「爾何人也?」奏曰:「臣終南山進士鍾馗也。 因武德中應舉不捷,羞歸故里,觸殿階而死。 是時奉旨,賜綠袍以葬之。 感恩發誓,與我王除天下虛耗妖孽之事。」言訖,夢覺,痞疾頓瘳,乃詔畫工吳道子曰:「試與朕如夢圖之。」道子奉旨,恍若有睹,立筆成圖進呈。 上視久之,撫幾曰:「是卿與朕同夢耳。」賜以百金(《唐逸史》)。 飲屠蘇酒唐人孫思邈有道術,除夕,遺閭里藥囊浸井中,元旦取水置酒,名屠蘇酒。 闔家飲之,不染瘟疫。 飲必自幼,雲少者得歲,故先飲;老者失歲,故後飲(《荊楚歲時記》。 屠蘇,思邈庵名)。 人日多陰都人劉克,窮該典籍。 嘗與客論云:「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陰時。 人知其一,未知其二,四百年,惟子美與克會耳。」起就架取書,示客曰:「此東方朔占書也。 歲後八日,一日為雞,二日為犬,三日為豕,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穀。 其日晴,主所生之物育;陰則災。」少陵意謂天寶亂離,四方雲擾,幅裂人物,歲歲俱災。 豈《春秋》書「王正月」意邪? 深得古人用心(《西清詩話》)。 廣陵觀燈開元十八年正月望日,帝謂葉仙師曰:「四方之盛,此夕何處極麗?」對曰:「天下無逾於廣陵。」帝曰:「何術以觀之?」師曰:「可。」俄而虹橋起子殿前,師奏橋成,但無回顧。 於是帝步而上,太真及高力士,黃幡綽樂官數人從行,俄頃已到廣陵寺。 觀陳設之盛,燈火之光照灼其殿,士女華麗。 皆仰望曰:「仙人現於五色雲中。」帝大悅。 師曰:「請敕伶官奏《霓裳羽衣》一曲。」後數日,廣陵果奏雲(《幽怪錄》)。 曲水流觴晉武帝問尚書郎摯虞曰:「三日曲水,其義何指?」答曰:「漢章帝時,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俱亡,一村以為怪,乃相攜之水濱盥洗,遂因水以泛觴。 曲水之義起於此。」帝曰:「若如所談,便非好事。」尚書郎束皙曰:「仲冶小生,不足以知此。 臣請說其始:昔周公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詩云:『羽觴隨波。』又,秦昭王以三日置酒河曲,見金人奉水心之劍,曰:『令君製有西夏』,乃霸諸侯,因此立為曲水。」帝大悅(《束晳傳》)。 周舉溫食周舉遷并州刺史。 初,太原一郡舊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龍忌之禁,至其月,咸言神靈不樂舉火,一月寒食,莫敢煙爨,歲多死者。 舉到州,作吊書置子推之廟,言盛寒去火,殘損民命,非賢者意。 今則三日而已,宣示愚民,使還溫食,風俗頓革(《鄴中記》)。 墓祭之始唐詩禦鄭正則《祠享儀》云:古者無墓祭之文,孔子許望墓,以時祭祀。 《春秋左氏傳》辛有適伊川,見被髮於野而祭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戒乎?」 竟為陸渾氏焉。 漢光武初纂大業,諸將出征,有經鄉里者,詔有司給少牢,令拜掃以為榮。 曹公過喬玄墓致祭,其文淒愴。 寒食墓祭,蓋出於此。 唐開元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 近代相傳,寢以成俗。 宜許上墓,同拜掃禮。 柳宗元書:近世禮重拜掃,今已闕者四年矣。 每過寒食,則北向長號,以首頓地。 想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皂隸庸丐,皆得上父母丘隴,馬醫夏畦之思,無不受子孫追養者。 秋千之戲北方之俗,至寒食為秋千戲,以習輕趫。 後中國女子效之,乃以彩繩懸木立架,士女坐立其上推引之,謂之秋千。 或曰本山戎之戲。 自齊威公北伐山戎,此戲始傳中國。 一雲作「千秋」,字本出漢宮祝壽詞。 後世誤,倒讀為「秋千」耳(《古今藝術圖》)。 《涅槃經》謂之罥索(《歲時記》)。 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競蹴秋千,令宮嬪輩嬉笑以為樂。 帝常呼為半仙之戲(《遺事》)。 暑中環火玄宗被病,廣求方士,詔漢中逸人王仲都者。 詔問所能為,對曰:「但能忍寒暑耳。」因為待詔。 至夏,大暑月使暴坐,又環以十爐,火不熱而身汗不出。 或問不熱之道,曰:「服玄冰丸、飛雪散。」王仲都並用此方也(《抱樸子》)。 端午誕子田文母五月五日生文,父令勿舉,母私舉。 文長,以實告之,遂啟父曰:「不舉五月子,何也?」父曰:「生及戶,損父。」文曰:「受命於天,豈受命於戶? 若受命於戶,何不高其戶? 誰能至其戶耶?」父知其賢,後封孟嘗君。 俗以五月為惡月,故忌(《異苑》)。 王鎮惡以五月五日生,家人欲棄之。 其祖猛曰:「昔孟嘗君以此日生,卒得相齊。 此兒必興吾宗,以鎮惡名之」(《史略》)。 王鳳以五月五日生,其父欲不舉,曰:「俗諺舉此日子,長及戶自害,否則害其父母。」其叔父曰:「昔田文亦以此日生,非不祥也。」遂舉之(《西京雜記》)。 胡廣本姓黃,以五月五日生,父母惡之,藏之葫蘆,棄之河流,岸側居人收養。 及長,有盛名,父母欲取之。 廣以為背其所生則害義,背其所養則忘恩,兩無所歸,托葫蘆而生也,乃姓胡名廣。 後登三司,有中庸之號(《小說》)。 曹女溺濤孝女曹娥者,會稽上虞人。 父盱能弦歌,為巫祝;漢建安二年五月五日,於縣江溯濤迎婆娑神,溺死,不得屍。 娥年十四,乃沿江號哭,晝夜不絕於聲,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 三日後,與父屍俱出(東漢《列女傳》)。 屈沉汨羅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而死,楚人哀之。 每至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續齊諧記》)。 漢建武中,長沙歐回白日忽見一人,自稱三閭大夫,謂曰:「君常見祭,甚善;但常所遺,苦蛟龍所竊。 今若見惠,可以楝樹葉塞其上,仍以五彩絲縛之。 此二物蛟龍所畏憚也。」回依其言。 世人作粽,並帶五色絲及楝葉,皆汨羅之遺風也。 捕守宮漢武帝時以端午日取蜥蜴,置之器,飼以丹砂。 至明年端午,搗之以塗宮人臂,有所犯則消滅,不爾則如赤痣,故得「守宮」之名。 李賀詩云:「玉臼夜搗紅守宮。」李商隱詩云:「巴西夜市紅守宮,後房點臂斑斑紅。」古宮詞云:「愛惜加窮褲,防閑托守宮。」方朔割肉伏日,詔賜從官肉,大官日晏不來,東方朔獨拔劍割肉,謂同官曰:「狀日當早歸,請受賜。」即懷肉去,大官奏之。 朔入,上問之。 朔免冠謝曰:「朔來受賜,不待詔,何無禮也;拔劍割,一何壯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歸遺細君,又何仁也。」上笑之,使先生自責,乃反自譽,復賜酒一石,肉百斤(《本傳》)。 織女嫁牽牛桂陽成武丁有仙道,謂其弟曰:「七月七日織女當渡河,諸仙悉還宮。」弟問曰:「織女何事渡河?」答曰:「織女暫詣牽牛。」世人至今雲織女嫁牽牛也(《續齊諧記》)。 穿針乞巧唐天寶宮中,七夕以錦彩結成樓殿,高百尺,可容數十人。 陳花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 嬪妃穿針乞巧,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士民皆效之。 盂蘭盆供目連比丘見其亡母生餓鬼中,即以缽盛飯往餉其母,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 目連大叫馳還,白佛。 佛言:「汝母罪重,非汝一人力所奈何,當須十方眾僧威神之力。 至七月十五日,當為七代父母,現在父母厄難中者,具百味五果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佛敕眾僧皆為施主咒願七代父母,行禪定意,然後受食。 是時,目連母得脫一劫餓鬼之苦。」目連白佛:「未來世佛弟子行孝順者,亦應奉盂蘭盆為爾,可否?」佛言大善。 故後代人因此廣為華飾,乃至刻木割竹,飴蠟剪彩,模花果之形,極工巧之妙(《盂蘭盆經》)。 佩萸食餌漢武帝宮人賈佩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 相傳自古莫知其由。 《周宮邊人職》曰:「羞籩之實,糗餌粉餈。」注曰:「糗餌者,豆米屑蒸之以棗。」《方言》:「餌謂之糕,或謂之餈」(《西京雜記》)。 食餌者,其時黍稌並收,因以黏米加味嘗新(《玉燭寶典》)。 孟嘉落帽孟嘉為桓溫參軍,色和而正,溫甚重之。 九月九日,溫遊龍山,參僚畢集。 時佐史並著戎服,有風至,吹嘉帽墮落。 嘉不之覺。 溫敕左右及賓客勿言,以觀其舉止。 嘉良久如廁,溫令取還之,命孫盛作文嘲嘉,置嘉坐處。 嘉還,見即答之,其文甚美。 賜菊延壽魏文帝與鍾繇書曰:「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 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各宜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燕享高會。 是月,律中無射,言群木庶草,無有射地而生;而芳菊紛然歸榮,非夫含乾坤之淳和,本芬芳之淑氣,孰能如此? 故屈平悲冉冉之將老,思食秋菊之落英。 輔體延年,莫斯之貴。 謹奉一束,以助彭祖之術。」驅儺昔顓頊氏有三子,亡而為疫鬼。 一居江中為瘧鬼,一居若水為罔兩蜮電,一人居宮室區隅中,善驚小兒,為小鬼。 於是以歲十二月,命祠官時儺以索室中而驅疫鬼焉。 東海度朔山有神荼、鬱壘之神,以禦凶鬼,為民除害,因製驅儺之神。 季冬先臘一日大儺,謂之逐疫。 選侲子百二十人,皆亦幘皂製,執大鞀鼓。 方相氏黃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執戈持盾,率百隸及童子而時儺,以逐惡鬼於禁中。 黃門唱,侲子和,曰:「甲作食凶,胇胄食虎,雄伯食魅,騰簡食不祥,攬諸食咎,伯奇食夢,強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委隨食觀,錯斷食巨,窮奇、騰根共食蠱。 凡使十二神追惡凶,赫女軀,拉女幹,節解女肉,抽女肺腸。 女不急去,後者為糧」(《山海經》及《後漢禮儀志》)。 臘取瘦羊甄宇,北海人,建武中青州從事,徵拜博士。 每臘月,詔賜博士羊,人一頭。 羊有大小肥瘦。 時博士祭酒議欲殺羊,稱分其肉,宇曰:「不可。」又欲投鉤,宇復恥之。 宇因先自取其最瘦者。 後召問:「瘦羊博士所在?」京師因以為號(《東觀漢記》)。 不必避忌《後漢郭鎮傳》:河南吳雄,少家貧,喪母,營人所不封土,擇葬其中。 喪事趣辦,不問時日,醫巫皆言當族滅。 雄後致位司徒,子孫三世廷尉。 桓帝時,汝南陳伯敬行必矩步,坐必端膝,嗬叱狗馬,終不言死;目有所見,不食其肉,行路聞凶,便解駕留止,還觸歸忌,則寄宿鄉亭。 年老不過舉孝廉,後坐女婿亡吏,太守怒而殺之。 肅宗時,司隸校尉趙興,每入官舍,輒更繕修館宇,移阱改氣,故犯妖禁,子孫三世為司隸。 避正五九月今之上官者,多忌正、五、九月。 或謂宋朝火德,火生於寅,旺於午,墓於戌。 此三個月謂之災月,官員例減祿料無羊,故謂無羊之月,眾皆避之。 陰陽家云:「武德詔此三月不行死刑,禁屠殺。」時日無吉凶辨沈顏謂:古者國家將有事乎? 戎祀必先擇時日,以定其期。 是用備物於有司,司儀於禮寺,俾臻其慮而戒其誠,非所以定吉凶、決勝負也。 後之惑者不詳其故,推考時日,妄生穿鑿。 斯風不革,拘忌益深,至使凡庶之家,將欲越一溝隍,折一葭葦,必待擇日而後為之;構一衡宇,雜一榛蕪,必審方位而後為之,且吉凶由人,焉係時日? 夫四達之衢,輪蹄未嘗息也;五都之市,貨賄未嘗絕也;萬家之邑,斤斧未嘗斷也;七雄之世,戰伐未嘗已也。 其凶也,必由於人;其吉也,必由於人。 故吉人凶其古,凶人吉其凶,一於人之所為而已矣。 然則惑者不知其在人也,有一不吉則罪於時日矣。 且以不謀之將,不練之士,有能以時日勝者乎? 不耕之土,不實之穀,有能以時日種者乎? 以鐵為金,以石為玉,有能以時日濟者乎? 是皆不能也。 則時日於人何有哉? 夫王者之兵以德勝,霸者之兵以義勝,其次以智,其次以勇。 故古之名將,未嘗不以此而戰勝也,未嘗不以此而立功也。 論辰不哭陰陽家雲,辰為水墓,又為土墓,故不得哭。 王充《論衡》云:「辰日不哭,哭則重喪。」今無教者辰日有喪,不問輕重,舉家清謐,不敢發聲以辭吊客。 《道書》又曰:晦歌朔哭,皆當有罪。 天奪之筭,喪家朔望,哀感彌深,寧當惜壽,又不哭也(《顏氏家訓》)。 繕修犯土今世俗營建宅舍,或小遭疾厄,皆云犯上,故道家有謝土司章醮之文。 按《後漢書》,安帝時,皇太子驚病不安,避幸乳母野王聖舍。 太子廚監邴吉以為聖舍新繕修,犯上禁,不可久禦。 然則古有其說矣(《容齋隨筆》)。 发布时间:2025-04-22 13:07:0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5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