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唐雎不辱使命 内容: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说 通: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初中文言文古文观止赞美写人谋略译文/注释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安陵君说:“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 ”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 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 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 ”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 ”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 ”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 ”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 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 (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 ”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 怎么会到这种(地步)! 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注释1. 唐雎(jū),也作唐且,人名。 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 辱,辱没、辜负。 2. 秦王:即秦始皇嬴政,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 3. 使:派遣,派出。 4. 谓. .. 曰:对. .. 说。 5. 欲:想。 6. 以:用,用作介词。 7. 之:的。 8. 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 安陵是当时的一个小国,在河南鄢(yān)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 战国时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9. 守:守护。 10. 易:交换。 11. 直:只,仅仅。 12. 怫然:盛怒的样子。 13. 公: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客气称谓。 14. 布衣:指平民。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15. 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抢,撞。 徒,光着。 16. 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17. 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18.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19. 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20.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 仓,通“苍”,苍鹰。 21. 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jiāng)四矣: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将效仿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 休祲,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 祲,不祥。 于,从。 22. 若:如果。 23. 必:将要。 24. 缟(gǎo)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25. 是:此,这样。 26. 秦王色挠:秦王变了脸色。 挠,屈服。 27. 长跪而谢之:长跪,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如果跪着则耸身挺腰,身体就显得高(长)起来,所以叫“长跪”。 谢,认错,道歉。 28. 谕:通“喻”,明白,懂得。 29. 以:凭借。 30. 存:幸存31. 者:原因。 32. 徒:只。 33. 以:因为。 全文赏析在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中,展示人物性格变化的轨迹,是本文一个鲜明的特点。 秦王嬴政在“灭韩亡魏”之后,雄视天下,根本不把小小的安陵放在眼里,他似乎不屑以武力相威胁,企图以“易地”的谎言诈取安陵。 在他看来,安陵君哪敢说个“换”字,更不敢说“不”,“安陵君其许寡人”,这种命令式的口吻,既表现了他的强横无理,又表现了他对安陵君的轻蔑。 不料在安陵君那里竟碰了个软钉子,因此当唐雎出使来秦,秦王便在强迫对方服从的基础上,增加了胁迫威逼的气势,“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秦王恃强凌弱,不可一世的嘴脸渐露狰狞,“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面对秦王的盛气淫威,唐雎则寸步不让,据理力争:“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一个委婉的反诘句,既驳斥了秦王的无理要求,也表示了对秦王强烈的轻蔑。 这使本来就很尖锐的矛盾更加激化了,文章至此陡起波澜,读者顿生焦虑之情,为冲突的后果而担忧。 秦王自以为无人敢摸老虎屁股,而唐雎居然敢在老虎头上猛击一掌。 秦王被激怒,于是以“天子之怒”相威胁,而唐雎则针锋相对以“布衣之怒”奋起抗争。 唐雎以布衣侠士为榜样,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迫使秦王屈服。 作者充分调动了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段以烘托气氛,同时对二人的情态举止的变化略加点染,强化冲突,精心营造戏剧性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成功地刻画出唐雎不畏强暴的鲜明个性。 写作背景《唐雎不辱使命》是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的故事。 唐雎(jū),是安陵国的臣子。 安陵是附属于魏国的一个小国,安陵君原是魏襄王的弟弟。 当时,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灭亡,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消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几年,秦国就统一了天下。 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秦王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 出小诱而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技。 秦惠王曾派张仪入楚,把商于之地六百里许给楚怀王,条件是让楚与齐断交,结果傻头傻脑的怀王上了当。 秦昭襄王以十五城请易赵惠文王的和氏璧,结果骗局被蔺相如识破,偷鸡不成蚀把米。 这些事据唐雎出使,不过几十年的时间。 而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安陵君和唐雎选择与虎狼之秦作争锋相对的坚决斗争。 发布时间:2025-04-23 10:23:3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5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