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6.治痰点天突穴法 内容: (附∶捏结喉法、明矾汤、麝香香油灌法)点天突穴以治痰厥,善针灸者,大抵知之。 而愚临证体验,尤曲尽点法之妙。 穴在结喉(颈间高骨)下宛宛中。 点时屈手大指(指甲长须剪之)以指甲贴喉,指端着穴,直向下用力(勿斜向里),其气即通。 指端,当一起一点,令痰活动,兼频频挠动其指端,令喉痒作嗽,其痰即出。 一妇人,年二十许。 数日之前,觉胸中不舒,一日忽然昏昏似睡,半日不醒。 适愚自他处归,过其村。 病家见愚喜甚,急求延医。 其脉沉迟,兼有闭塞之象。 唇 动。 凡唇动者,为有痰之征。 脉象,当系寒痰壅滞上焦过甚。 遂令人扶之坐,以大指点其天突穴,俾其喉痒作嗽。 约点半点钟,咳嗽十余次,吐出凉痰一碗,始能言语。 又用干姜六钱,煎汤饮下而愈。 岁在甲寅,客居大名之金滩镇。 时当孟春,天寒,雨且雪,一兵士衣装尽湿,因冻甚,不能行步,其伙舁之至镇,昏不知人。 呼之不应,用火烘之,且置于温暖之处,经宿未醒。 闻愚在镇,曾用点天突穴法,治愈一人,求为延医。 见其僵卧不动,呼吸全无。 按其脉,仿佛若动。 以手掩其口鼻,每至呼吸之顷,微觉有热,知犹可救。 遂令人扶起俾坐,冶以点天突穴之法,兼捏其结喉。 约两点钟,咳嗽二十余次,共吐凉痰碗半,始能呻吟。 亦饮以干姜而愈。 【捏结喉法】得之沧州友人张××,其令人喉痒作嗽之力尤速。 欲习其法者,可先自捏其结喉,如何捏法即可作嗽,则得其法矣。 然当气塞不通时。 以手点其天突穴,其气即通。 捏结喉,必痒嗽吐痰后,其气乃通。 故二法宜相辅并用也。 按∶西人谓,冻死者若近火,则寒气内迫,难救。 宜置寒冷室中,或树阴无风处,将衣服脱除,用雪团或冷水,周身摩擦;或将身置冷水中,周身摩擦。 及四肢渐次柔软,行人工呼吸法,此时摩擦,更不宜间断。 迨患者自能呼吸,先被以薄衾,继用稍浓之被,渐移入暖室。 按∶此法必周身血肉,冻至冰凝,呼吸全无者,方宜用之。 若冻犹不至若是之剧,用其法者又宜斟酌变通。 究之其法虽善,若果有寒痰杜塞,必兼用点天突穴,捏结喉法,方能挽救。 人工呼吸法,即患者呼吸全无,以法复其呼吸之谓也。 其法,先将患者仰卧,俾其头及胸稍高。 启其口,将舌周遭缠以细布条,紧结之,防舌退缩,及口之收闭。 救护者跪于头之旁,以两手握患者之两肘,上提过头,俾空气流入肺中,以助其吸后,须臾,将两肘放下,紧压于胸胁之际,以助其呼(助其呼时更有人以两手心按其胸及心窝更佳)。 如此往复,行至患者自能呼吸而止。 此为救急之良方,凡呼吸暴停者,皆可用此方救之。 【明矾汤】生白矾,长于治顽痰热痰,急证用之,诚有捷效。 惟凉痰凝滞者,断不可用。 一妇人,年二十余。 因悲泣过度,痰涎杜塞胃口,其胃气蓄极上逆,连连干呕。 形状又似呃逆,气至咽喉不能上达。 剧时,浑身抖战,自掇其发,有危在顷刻之状。 医者,用生姜自然汁灌之,益似不能容受。 愚诊视之,其脉左手沉濡,右三部皆无。 然就其不受生姜观之,仍当是热痰杜塞,其脉象如此者,痰多能瘀脉也。 且其面有红光,亦系热证。 遂用生白矾二钱,化水俾饮之,即愈。 此方愚用之屡次,审知其非寒痰杜塞,皆可随手奏效。 即痰厥至垂危者,亦能救愈。 【麝香香油灌法】严用和云∶“中风不醒者,麝香清油灌之。 ”曾治一人,年二十余。 因夫妻反目,身躯忽然后挺,牙关紧闭,口出涎沫。 及愚诊视,已阅三点钟矣。 其脉闭塞不全,先用痧药吹鼻,得嚏气通,忽言甚渴。 及询之,仍昏昏如故,惟牙关微开,可以进药。 因忆严用和麝香清油灌法,虽治中风不醒,若治痰厥不醒,亦当有效。 况此证形状,未必非内风掀动。 遂用香油二两炖热,调麝香一分,灌之即醒。 又∶硼砂四钱化水,治痰厥可代白矾,较白矾尤稳妥。 若治寒痰杜塞,用胡椒三钱捣碎,煎汤灌之,可代生姜自然汁,与干姜汤。 附录∶沧县董××来函∶朱姓妇,产后旬余,甚平顺。 适伊芳弟来视,午后食煮包一大碗,伊芳弟去后,竟猝然昏倒,四肢抽搐,不省人事。 延为诊视,六脉皆伏。 当系产后五内空虚,骤而饱食填息,胸中大气不能宣通,诸气亦因之闭塞,故现此证。 取药不及,急用点天突穴及捏结喉法,又用针刺十宣及少商穴,须臾咳吐稠痰若干,气顺腹响,微汗而愈。 发布时间:2025-04-23 10:30:0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5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