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宋定伯捉鬼 内容: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 问之,鬼言:“我是鬼。 ”鬼问:“汝复谁? ”定伯诳之,言:“我亦鬼。 ”鬼问:“欲至何所? ”答曰:“欲至宛市。 ”鬼言:“我亦欲至宛市。 ”遂行。 数里,鬼言:“步行太亟,可共递相担,何如? ”定伯曰:“大善。 ”鬼便先担定伯数里。 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 ”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 ”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 如是再三。 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 ”鬼答言:“惟不喜人唾。 ”于是共行。 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 定伯自渡,漕漼作声。 鬼复言:“何以作声? ”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持之。 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 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 得钱千五百,乃去。 于时石崇言:“定伯卖鬼,得钱千五百文。 ”初中文言文寓理故事译文/注释译文  南阳地方的宋定伯年轻的时候,(有一天)夜里走路遇见了鬼,问道:“谁? ”鬼说:“(我)是鬼。 ”鬼问道:“你又是谁? ”宋定伯欺骗他说:“我也是鬼。 ”鬼问道:“(你)要到什么地方去? ”宋定伯回答说:“要到宛市。 ”鬼说:“我也要到宛市。 ”(他们)一同走了几里路。 鬼说:“步行太劳累,可以轮流相互背负。 ”宋定伯说:“很好。 ”鬼就先背宋定伯走了几里路。 鬼说:“你太重了,恐怕不是鬼吧? ”宋定伯说:“我刚死,所以身体(比较)重。 ”轮到宋定伯背鬼,(这个)鬼几乎没有重量。 他们像这样轮着背了好几次。 宋定伯又说:“我是新鬼,不知道鬼害怕什么? ”鬼回答说:“只是不喜欢人的唾沫。 ”于是一起走。 在路上遇到了河水,宋定伯让鬼先渡过去,听着它一点声音也没有。 宋定伯自己渡过去,水哗啦啦地发出声响。 鬼又说:“为什么有声音? ”宋定伯说:“我刚刚死不久,是不熟悉渡水的缘故罢了,不要见怪。 ”一路上,快到宛市,宋定伯便把鬼背在肩上,紧紧地抓住它。 鬼大声惊叫,恳求放他下来,宋定伯不再听他的话。 (宋定伯)把鬼一直背到宛市中,才将鬼放下在地上,鬼变成了一只羊,宋定伯就卖了它。 宋定伯担心它再有变化,就朝鬼身上吐唾沫。 卖掉得到一千五百文钱,于是离开了宛县的集市。 当时石崇说(过这样的话):“宋定伯卖鬼,得到了一千五百文钱。 ”注释南阳:古郡名,今河南省南阳市。 诳(kuáng):欺骗。 复:又。 习:熟悉。 故:所以。 宛市:宛,即南阳;市,市场。 亟(jí):疲劳。 递相担:轮流相互背负。 卿(qīng):您,敬称。 略无重:几乎没有重量。 了无:一点也没有。 漕漼:涉水的声音。 着:放置。 急持:紧紧地抓住。 咋咋(zé):像声词。 索下:要求下来。 至:到迟:慢。 畏忌:害怕。 负:背。 值:遇到。 作:发出。 唯:只。 故:原因,缘故。 唾之:用唾液吐他。 唾:用唾液吐……、向……身上吐唾液,意动用法。 全文赏析这是一篇有名的不怕鬼的故事,显系民间传说,选自《列异传》。 《搜神记》卷十六也收有此篇,题目略有改动,“宋定伯”作“宗定伯”。 《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类书中有所征引。 作品的主题是宣扬不怕鬼更要敢捉鬼制服鬼。 它通过逢鬼、骗鬼和捉鬼的描写,赞扬了少年宋定伯的机智和勇敢,说明鬼并没有什么可怕,人完全可以制服它,特别是在人们相信“人鬼乃皆实有”,“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的魏晋南北朝,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中心人物是宋定伯,他年少气盛,夜行遇鬼,他不仅不怕,还主动与鬼打招呼。 当鬼问“汝复谁? ”定伯答:“我亦鬼。 ”妙! 佯装是鬼的同类,才能与鬼同行。 这表现了宋定伯的沉着和机智。 鬼背负宋定伯时说:“卿太重,将非鬼也! ”他一点不惊慌,反而自称是“新鬼,故身重耳”。 又一次巧妙地解除了鬼的怀疑,取得了鬼的信任,并进而掌握了捉鬼的奥秘“惟不喜人唾”。 当宋定伯涉水有声时,鬼又问:“何以有声? ”定伯又以“新死,不习渡水故尔”作答,使鬼信以为真,完全把鬼迷住。 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当行至宛市,定伯紧紧抓住鬼不放,不管鬼怎样惨叫,他也不心软。 鬼变成一只羊,便将它卖掉,并“唾之”以防鬼再变。 这些层层深入的描绘,活生生地再现了一个有胆有识、善于谋略、勇于捉鬼的少年英雄宋定伯的形象。 作品中的鬼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形象,它是作为宋定伯的陪衬而出现的。 它的一切都被神机妙算的宋定伯所控制,这个鬼必然要成为英雄手下的败将。 以对话的方式展开情节,贯穿全篇,简洁而传神,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需要。 作者把宋定伯和鬼的对话描写得栩栩如生,如临其境,颇为有趣。 在对话中,宋定伯的灵活、机智、勇敢与鬼的笨拙、窝囊、怯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特别把宋定伯捉鬼的情节写得极为生动:“定伯担鬼著肩上,急执之。 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 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 ”鬼的惊呼与凄然求饶的可怜相和定伯坚定果断的神情都跃然纸上,生动逼真。 本文是魏晋志怪小说中精彩的篇章。 发布时间:2025-04-23 11:51:5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5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