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二回 降善書神仙救世 鈔鐵案志士入冥 内容: 五聖行宮紀錄仙官楊椒山先生降壇詞〈〔調寄:漁家傲〕〉浩劫來時無處避,可憐世界遭顛沛;總為殘零多造孽,不早計,空空抱恨將誰懟? 良善之家安且吉,暗中自有神天庇;勸爾眾生齊懺罪,立志氣,莫教禍到空垂淚。 〈【試歌是詞,如泣如訴。】〉話說五聖帝君,在 玉皇案前,發下宏誓大願,願救下界生民,減免大劫,當日領了 玉旨,降下凡來,互相維持世界,拯患救災,凡有設壇之區,靡不降像示乩,藉警狂悖。 觀音大士。 或化作乞丐以勸人,或裝作僧道而訓俗,尋聲救苦,慈悲廣大,世人無從得知。 〈(救世婆心,有如此。)〉〈【接上無縫】〉不料是年春夏之交,山東、北京一帶,有拳匪、紅燈、邪教肇釁,惹出國際交涉,致八國洋人進京,乘輿播遷,賠償鉅款。 約計是年順直、山東、山西一帶,官吏軍民人等,死於刀兵、水火、槍砲、疫癘者,不下數十萬人。 其各直省,遭水火、地震、風雹之災者,不可勝計,誠浩劫矣! 〈【洪災浩劫重疊而來】〉越八年戊申,清太后、皇上於三日內,先後賓天,至宣統三年辛亥八月,武昌革命軍起,清廷鼎革,民國發見,又是一大變動。 逮丙辰、丁巳,順直、湖南、粵東,大水為災,沖毀民居禾苗,民之飢死溺死者甚眾。 洎戊午冬,廿二行省,均染大疫,死者又不啻數百萬生靈。 加以南北不和,連年戰爭不息,民之死於槍林、彈雨者,不可勝數。 〈【世之治也,不治於治之時。】〉推原其故,總因人心大壞,道德墮落,〈(病根)〉國無統紀,潰亂泯棼,〈(病勢)〉平權是尚,自由為高,〈(病由)〉以致釀成種種慘劫。 哀哉吾民! 何以堪此? 〈(幾乎莫可救藥)〉所幸戊午之疫,〈(是一服大承氣湯)〉人人懲前毖後,皆有悔過向善之機。 故五聖帝君,得以因勢利導,方方闡教,處處開壇,假神道以設教,藉木筆以勸人,降出不少的聖諭格言。 〈(無數藥方)〉但各省善壇雖多,而尤以滇西為最。 故五聖抉擇於洱源之東南兩鄉,命興壇李生復誠,豫壇楊生抱一,入冥鈔案,續成《八寶金鍼》〈(砭惡疾)〉中下二卷。 又命紹壇之趙生篤誠、楊生定一、守一、段生志一、侍乩,降演《勸善寶箴》〈(立綱維)〉一卷。 再命婉壇張生妙慧,集合各壇諸子,降演《儒門救世金丹》〈(起沈痀)〉全部。 再令各壇乩生、協力贊襄,降演出 上皇敕頒之《五聖經誥》一卷。 〈(頌揚聖德)〉至校正、編輯之責,則令呂生惟一統任之。 〈(極大事業)〉統計此數部善書,完美盡善,其義推尊孔教,間參以釋、道之旨,〈(三教同源,一以貫之)〉無非發明五倫、八德之理,以救當時之弊,正人心而維風俗,胥賴此數部書。 〈(提醒眾人,大齊注意。)〉〈【八九子同處一鄉,也是早已安排。】〉無奈有等腐儒,視為老生常談,疑信參半,〈(不知神道設教之旨,大家仍懷著鬼胎。)〉甚且毀謗加之,〈(可誅)〉更有等頑梗之庸夫愚婦,不信因果報應,天堂地獄,善升、惡降之理;善書雖多,而宣講者如故,作惡者仍如故,〈(可殺)〉故五聖常怏怏抱歉,愁悶於懷。 〈(愁悶甚麼? 你們可知否?)〉一日。 關聖帝君獨坐宮中,思念及此,慨然長嘆! 忽然計上心來,不禁拍案叫絕,曰:「是非演此書不可,〈(各人掩卷猜是何書?)〉此書一出,世界之人,尚有不信善,而敢於為惡者,吾不信也。 〈(工化如此)〉但演此書,必先奏明 無極聖母, 金闕至尊允準,然後再召集眾仙,開一大會,令諸天各各知悉,然後施行。」〈【民胞物與,聖澤無邊。】〉計議已定,聖帝即刻上奏,奉旨俞允;〈(小心翼翼)〉次日即遣功曹,照會諸天仙佛聖眾,準於某日王五聖行宮開會,名曰:「萬仙會」。 功曹奉命去訖,屆日準備施行,你看聖帝具這種救世深情,真是堯、舜仁愛為心,禹、稷飢溺為量,世上的人,誰能體貼得這番苦衷? 〈(莫負苦衷纔好)〉但聖帝所擬頒演之書,是何等書? 開會定於何日? 均未得知,且聽下回分解。 總評:⊙敘次錯落,井井有條,如穿九曲明珠,的是仙品。 发布时间:2025-04-23 14:28:11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5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