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1.定风丹 内容: 治初生小儿绵风,其状逐日抽掣,绵绵不已,亦不甚剧。 生明乳香(三钱) 生明没药(三钱) 朱砂(一钱) 全蜈蚣(大者一条) 全蝎(一钱)共为细末,每小儿哺乳时,用药分许,置其口中,乳汁送下,一日约服药五次。 此方以治小儿绵风或惊风,大抵皆效。 而能因证制宜,再煮汤剂以送服此丹,则尤效。 一小儿,生后数日即抽绵风。 一日数次,两月不愈。 为拟此方,服药数日而愈。 所余之药,又治愈小儿三人。 附录∶宗弟张××喜用此丹以治小儿惊风。 又恒随证之凉热虚实,作汤剂以送服此丹。 其所用之汤药方,颇有可采。 爰录其治验之原案二则于下。 (原案一)己巳端阳前,友人黄××幼子,生六月,头身胎毒终未愈。 禀质甚弱,忽肝风内动,抽掣绵绵不休。 囟门微凸,按之甚软,微有赤色。 指纹色紫为爪形。 目睛昏而无神,或歪。 脉浮小无根。 此因虚气化不固,致肝阳上冲脑部扰及神经也。 黄××云∶此证西医已诿为不治,不知尚有救否? 答曰∶此证尚可为,听吾用药,当为竭力治愈。 遂先用定风丹三分,水调灌下。 继用生龙骨、生牡蛎、生石决明以潜其阳;钩藤钩、薄荷叶、羚羊角(锉细末三分)以熄其风;生箭 、生山药、山萸肉、西洋参以补其虚;清半夏、胆南星、粉甘草以开痰降逆和中。 共煎汤多半杯,调入定风丹三分,频频灌之。 二剂肝风止,又增损其方,四剂全愈。 按∶黄 治小儿百病,明载《神农本草经》。 惟此方用之,微有升阳之嫌。 然《神农本草经》又谓其主大风,肝风因虚内动者,用之即能熄风可知。 且与诸镇肝敛肝之药并用,若其分量止用二三钱,原有益而无损也。 (原案二)天津聂姓幼子,生七月,夜间忽患肝风,抽动喘息,不知啼。 时当仲夏,天气亢旱燥热。 察其风关、气关纹红有爪形,脉数身热,知系肝风内动。 急嘱其乳母,将小儿置床上,不致怀抱两热相并。 又嘱其开窗,以通空气。 先用急救回生丹吹入鼻中,以镇凉其脑系。 遂灌以定风丹三分。 又用薄荷叶、黄菊花、钩藤钩、栀子、羚羊角以散风清热,生龙骨、生牡蛎、生石决明以潜阳镇逆,天竹黄、牛蒡子、川贝母以利痰定喘。 将药煎好,仍调入定风丹三分,嘱其作数次灌下,勿扰其睡。 嗣来信,一剂风熄而病愈矣。 按∶此二证,虽皆系肝风内动抽掣,而病因虚实迥异。 张××皆治以定风丹,而其煎汤送服之药,因证各殊。 如此善用成方,可为妙手灵心矣。 又∶献县刘姓之婴孩,抽绵风不已,夜半询方。 知病危急,适存有按小儿风证方所制定风丹,与以少许,服之立止,永未再犯。 后屡用此方皆效。 【附方】 鲍云韶《验方新编》预防小儿脐风散。 方用枯矾、蓬砂各二钱半、朱砂二分、冰片、麝香各五厘,共为末。 凡小儿降生后,洗过,即用此末擦脐上。 每小儿换襁布时,仍擦此末。 脐带落后,亦仍擦之。 擦完一料,永无脐风之证。 按∶此方最妙,愚用之多次皆效。 真育婴之灵丹也。 发布时间:2025-04-24 11:09:5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5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