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鉴赏 内容: 长亭怨慢 作者:姜夔 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 桓大司马①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一江一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此语余深一爱一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 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 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 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 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②。 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③无人为主。 算空有并刀④,难剪离愁千缕。 【注释】 ①桓大司马:桓一温一(312-373),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蚌埠)人。 东晋政治家,东晋明帝的驸马,官至大司马。 清代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白石《长亭怨慢》引桓大司马云云,乃庾信《枯树赋》,非桓一温一语。 ” ②“韦郎”二句: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卷三载,唐韦皋游一江一夏,与玉箫女有情,别时留玉一指环,约以少则五载,多则七载来娶,后八载不至,玉箫绝食而死。 ③红萼:红花,女子自指。 ④并刀: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 所产刀剪以锋利出名。 唐代杜甫《戏题画水山图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一江一水。 ” 【翻译】 春风渐渐吹尽枝头柳絮,柳荫深处人家,正是伊人居处。 远处水岸迂回曲折,黄昏时,水上帆船点点,也不知今夜它们要漂流到哪里去? 要论谁见过的离别多,谁比得过这长亭边的柳树呢。 树若有情,恐怕也早已苍老,不会年年春来还依旧如此青青! 天色渐晚,远处高城已隐入暮霭,只望见一片重峦叠嶂的远山。 那时我如韦皋离别玉箫女,留下玉环和他年之约离你而去,怎能忘记临别时你的殷殷叮咛:最要紧的是早早归来,要记得担心这娇花无人呵护。 念及此情此景,纵有锋利的并州刀,也难以剪断心上离愁啊。 【解读】 此词为言情忆别之作,约作于绍熙二年作别合肥情一人之后,日夜感念,因合肥街巷多柳,故以柳树起兴,以表达相思。 题序中引“昔年种柳”六句,出自南北朝庾信《枯树赋》,非桓一温一之言,或为误记。 全词写一爱一侣离别,清刚峭拔,却又深情绵邈,有无尽遗恨。 清代陈廷焯《词则·大雅集》评其为:“哀怨无端,无中生有,海枯石烂之情。 ” 发布时间:2025-04-25 11:40:3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5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