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鉴赏 内容: 扬州慢 作者: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①以为有黍离②之悲也。 淮左名都③,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一胡一马窥一江一④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⑤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⑥,青一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⑦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 ①千岩老人:萧德藻,生卒年不详。 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南宋诗人。 姜夔曾随其学诗。 ②黍离:《诗经·王风》篇名。 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过西周故都,见宗庙尽毁,遍地禾黍,因作此诗。 ③淮左名都:指扬州。 宋时行政区划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为淮东首府。 ④一胡一马窥一江一:指金兵南侵,洗劫扬州。 ⑤杜郎:即杜牧。 ⑥豆蔻词工:唐代杜牧《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⑦二十四桥:唐代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翻译】 过淮左名都扬州,于竹西亭风景如画处,下马稍作停歇。 一路所经之处,遍地荠麦青青。 自从金兵进犯长一江一之后,留下的废弃池苑、伤痕累累的乔木,至今都还烦厌提起兵戈之事。 日色渐入黄昏,凄清号角吹送来声声寒意,回荡在空荡荡的扬州城。 料想就算有杜牧的才华,如今若重来此地,也一定睹物惊心。 纵然能写出“豆蔻梢头二月初”“赢得青一楼薄幸名”这般一精一妙工丽之词,恐怕对此情此境也难以为言。 诗人笔下的二十四桥仍在,清冷的月色倒映在桥下粼粼微波中,寂静无声。 可怜那桥边芍药,年年如期盛开却无人赏,花开花落知为谁? 【解读】 此词以沉痛之笔写今昔之叹,也是其词作艺术风格的成熟与高一峰之作。 白石二十余岁路过扬州,感发而作。 昔日扬州富丽繁华,对比今日之凋残破败,表达自己面对此情此景,才华已然无用,纵有千言万语亦难表达伤痛,不胜寂寞凄凉。 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赞“废池”句:“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 ” 发布时间:2025-04-25 11:44:42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5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