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六类 称呼门 内容: ●国师祖庭事苑云。 西域之法。 推重其人。 外内攸同。 邪正俱有。 举国归依。 乃彰斯号。 声教东渐。 唯北齐高僧法常。 齐主。 崇为国师。 国师之号。 自常公始。 陈隋之代。 天台智顗。 为陈宣隋炀菩萨戒师。 故时号国师。 唐则天朝。 神秀召入京师。 及中睿玄。 凡四朝。 皆号为国师。 後有慧忠。 肃代二朝。 入禁中说法。 亦号国师。 元和中。 敕署知玄。 号悟达国师。 若偏覇之国。 则蜀後主赐右街僧录光业。 为佑圣国师。 吴越称德韶为国师。 见賛宁僧史(钞畧僧史畧而此文义明。 故引此不引彼)。 忠曰。 高丽国称国尊。 高丽国华山曹溪宗麟角寺普觉国尊碑铭序云。 国尊讳见明字晦然。 诏住云门寺。 上曰。 我先王。 皆得释门德大者。 为王师。 德又大者为国师。 今云门和尚。 道尊德盛。 行阖国尊师之礼。 改国师。 为国尊者。 为避大朝国师之号也。 忠曰。 大朝。 指中华也。 ●大师传灯录菩提达磨章云。 师以化缘已毕。 传法得人。 端居而逝。 即後魏孝明帝。 太和十九年。 丙辰岁。 十月五日也。 代宗(李唐第九主)諡圆觉大师。 塔曰空观。 释氏要览云。 师范也。 大简小之言也。 瑜伽论云。 於善说法毗柰耶中。 略有五种大师功德。 若有大师具成就者。 便能映蔽外道沙门婆罗门师。 何等为五。 一於诸戒行。 终无误失。 二善建立法。 三善制立所学。 四於善建立法。 善制立所学中。 随所疑惑。 皆能善断。 五教授出离。 又佛称大师。 瑜伽论云。 能善教诫声闻弟子。 一切应作。 不应作事。 故名大师。 又能化导无量众生。 令苦寂灭。 故名大师。 又为摧灭邪秽外道。 出现世间。 故名大师。 ●禅师忠曰。 称禅师有二。 一天子褒赏有德。 赐徽号称某禅师。 二凡禅僧。 呼前人称某禅师。 通师家众僧。 义堂日工集云。 禅师号。 自神秀号大通禅师始焉。 国师之称。 亦起於神秀。 即唐朝也。 生前赐之者。 宋朝大慧禅师。 是也。 有四字者。 有六字者。 如今风俗好名。 以多字为荣。 非正论也。 四字号。 始于宋南渡卖师号助役。 未为好事。 (神秀赐号。 详疏榜门。 諡号处。 )日本禅师号者。 兰溪名道隆。 蜀人也。 松源三世。 嗣无明性。 来朝为鎌仓建长兴国禅寺开山。 示寂之後。 諡大觉禅师。 是此方禅师号之始(建长第八十八主後深草帝年号。 以为寺名)。 顿悟要门论云。 有客问云。 弟子未知。 律师。 法师。 禅师。 何者最胜。 师曰。 夫律师者。 启毗尼之法藏。 传寿命之遗风。 洞持犯而达开遮。 秉威仪而行轨范。 牒三番羯磨。 作四果初因。 若非宿德白眉。 焉敢造次。 夫法师者。 踞师子之座。 泻悬河之辩。 对稠人广众。 启凿玄关。 开般若妙门。 等三轮空施。 若非龙象蹴蹋。 安敢当斯。 夫禅师者。 撮其枢要。 直了心源。 出没卷舒。 纵横应物。 咸均事理。 顿见如来。 拔生死深根。 获现前三昧。 若不安禅静虑。 到这里。 总须忙然。 随机授法。 三学虽殊。 得意忘言。 一乘何异。 故经云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 无二亦无三。 除佛方便说。 但以假名字。 引导於众生。 客曰。 和尚深达佛旨。 得无碍辩。 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云。 文殊师利言。 何等比丘。 坐禅。 禅师於一切法。 悉无所得。 彼无忆念。 若不忆念。 彼则不修。 若不修者。 彼则不证。 (乃至)天子问。 何等比丘。 得言禅师。 文殊师利答言。 天子。 此禅师者。 於一切法。 一行思量。 所谓不生。 若如是知。 得言禅师。 乃至无有少法可取。 得言禅师。 不取何法。 所谓不取此世彼世。 不取三界。 至一切法。 悉皆不取。 谓一切法悉无众生。 如是不取。 得言禅师。 天子。 若彼禅师。 无少法取非取不取。 以是义故。 得言禅师。 楞伽经百八问中云。 禅师以何法。 建立何等人。 传灯录。 韶州净法章和尚禅想大师(嗣云门偃)章云。 广主刘氏问。 如何是禅师。 师乃良久。 广主罔测。 因署其号。 双杉元禅师。 上书丞相。 言买师号。 金环象简。 不便。 见枯崖漫录。 ●堂头和尚忠曰。 方丈和尚。 称堂头也。 敕修清规告香云。 侍者出小榜云。 奉堂头和尚慈旨。 名德西堂。 首座。 并免告香。 临济玄禅师录行录云。 首座云。 汝何不去问堂头和尚。 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 又方丈曰堂头。 见殿堂门。 ●方丈和尚忠曰。 住侍人也。 敕修清规小参云。 客头行者喝请云。 方丈和尚。 请西堂。 两班。 单寮。 耆旧。 蒙堂。 侍者。 禅客。 即今就寝堂献汤。 又单言方丈。 敕修清规训童行云。 喝食行者喝云。 奉方丈慈旨。 晚参。 又四节秉拂云。 秉拂人提纲。 叙谢方丈及两序勤旧。 诸寮大众毕。 举方丈小参公案。 或拈或颂。 明极俊禅师报恩录上堂云。 只如桶箍一爆。 忙急上方丈。 方丈云。 且喜大事了毕(云峰因缘)。 这个还伤锋犯手麽。 又秉拂头首。 多称堂头和尚。 为方丈老人。 传灯录石头和尚草庵歌云。 方丈老人相体解。 上乘菩萨信无疑。 石溪月禅师录天童西堂寮。 结夏普说云。 方丈老人云。 释迦老子。 全身在草窠里。 扶持不起(云云)。 ●上方忠曰。 上方本称山上佛寺。 而今呼住持人。 为上方。 其所居。 在寺最高深处。 亦可称上方也。 五车妙选曰。 初学记。 常琮侍炀帝游宝山。 帝曰。 几时到上方(上方寺也)。 琮曰。 昏黑应须到上头。 左右大笑。 帝曰。 淳古君子也。 唐诗选郎士元赠钱起秋夜。 宿灵台寺见寄。 诗云。 月在上方诸品静。 心持半偈万缘空。 注上方是僧寺最深处。 无文印。 与明月涧书中云。 比闻以翰墨。 入侍上方。 朝夕相从。 所得当浩无涯涘。 清拙附录南屏德海诗序云。 寄呈前鸡足清拙和尚。 及上方月江和尚。 又德海诗题云。 奉谢真净上方清拙和尚老师。 别源南游集凤台藏主寮。 结夏秉拂云。 且道上方拂子。 因甚麽。 在旨上座手里。 ●堂上忠曰。 堂头。 亦言堂上。 虚堂愚和尚录。 送镜空西堂上堂云。 景德堂上镜空禅师。 蕴前辈典刑。 有尊宿礼貌。 ●和尚传灯录达磨大师章云。 神光悲泪曰。 惟愿和尚慈悲。 开甘露门。 广度羣品。 善见律云。 和尚者。 外国语。 汉言知罪知无罪是名和尚。 慧苑华严音义云。 和尚。 按。 五天杂言和上。 谓之坞波陀耶。 然彼土流俗。 谓之殟社。 于阗疏勒乃云鹘社。 今此方讹音。 谓之和上。 虽诸方舛异。 今依正释。 言坞波者。 此云近也。 陀耶者读也。 言此尊师。 为弟子。 亲近习读之者也。 旧云亲教师者。 是也。 行事钞云。 问云何名师和尚闍梨。 答此无正飜。 善见云。 无罪见罪诃责。 是名我师。 共於善法中教授。 令知故。 是我闍梨。 论传云。 和尚者。 外国语。 此云知有罪知无罪。 是名和尚。 四分律。 弟子诃责和尚中亦同。 明了论正本。 云优波陀诃。 飜为依学。 依此人。 学戒定慧故。 即和尚是也。 方土音异耳。 相传云。 和尚为力生(道力由成)。 闍梨为正行(能紏正弟子行)。 未见经论。 杂含中。 外道亦号师。 为和尚。 业疏云。 中梵本音。 邬波陀耶。 在唐谛言。 名之依学。 依附此人。 学出道故。 自古飜译。 多杂蕃胡。 胡传天语。 不得声实。 故有讹僻转云和上。 如昔人解和中最上。 此逐字释。 不知音本。 人又解云。 翻力生。 弟子道力。 假教生成。 得其远意。 失其近语。 真谛所译明了论疏则云优波陀诃。 稍近梵音。 犹乖声论。 余亲参译。 委问本音。 如上所述。 彦琮译云郁波弟耶。 声相近也。 翻译名义集云。 和尚。 或和闍(云云)。 传云。 和尚。 梵本正名邬波遮迦。 传至于阗翻为和尚传到此土什师翻名力生。 舍利弗问经云。 夫出家者。 舍其父母生死之家。 入法门中。 受微妙法。 盖师之力生长法身。 出功德财。 养智慧命。 功莫大焉。 又和尚。 亦飜近诵。 以弟子年少。 不离於师。 常逐常近。 受经而诵(云云)。 义净云。 邬波陀耶。 此云亲教师。 由能教离出世业故。 故和尚有二种。 一亲教。 即受业也。 二依止。 即禀学也。 毗柰耶云。 弟子门人。 才见师时。 即须起立。 若见亲教。 即舍依止。 ●长老传灯录禅门规式云。 凡具道眼。 有可尊之德者。 号曰长老。 如西域道高腊长。 呼须菩提等之谓也。 敕修清规。 住持章云。 始奉其师为住持。 而尊之曰长老(见职位门住持处)。 慈觉龟镜文云。 开示众僧。 故有长老。 又云。 晨参莫请。 不舍寸阴。 所以报长老也。 释氏要览云。 长阿含经云。 有三长老。 谓耆年长老(年腊多者)。 法长老(了达法性内有智德)。 作长老(假号之者)。 譬喻经偈云。 所谓长老者。 未必剃须发。 虽复年齿长。 不免於恶行。 若有见谛法。 无害於群萌。 舍诸秽恶行。 此名为长老。 我今谓长老。 未必先出家。 修其善本业。 分别於正行。 设有年齿幼。 诸根无漏缺。 此谓名长老。 肇法师云。 内有智德可尊。 故名长老。 恩法师云。 有长者老年之德。 名长老。 祖庭事苑云。 今禅宗住持之者。 必呼长老。 正取长阿含经有三长老中。 所谓了达法性内有智德之人。 以训领学者。 增壹阿含经云。 世尊说偈。 所谓长老者。 未必剃须发。 虽复年齿长。 不免於愚行。 若有见谛法。 无害於羣萌。 舍诸秽恶行。 此名为长老。 我今谓长老。 未必先出家。 修其善本业。 分别於正行。 设有年幼少。 诸根无漏缺。 此谓名长老分别正法行。 大庄严经论云。 诸沙弥说偈言。 所谓长老者。 不必在白发。 面皱牙齿落。 愚痴无智慧。 所贵能修福。 除灭去众恶。 净修梵行者。 是名为长老。 智度论云。 如佛说偈。 所谓长老相。 不必以年耆。 形瘦须发白。 空老内无德。 能舍罪福果。 精进行梵行。 已离一切法。 是名为长老。 金刚经纂要云。 长老者。 德长年老。 唐译云具寿。 寿即是命。 魏译云慧命。 以慧为命。 刊定记。 德高曰长。 年多曰老也。 智慧超伦。 即是德长义也。 然以慧为命者。 约喻显法也。 谓人身以命为本。 佛法以慧为本。 命尽则六根俱废。 慧丧则万行不成。 此约别义释长老也。 若通意者。 但有德业。 便名长老。 如云先生。 未必年老矣。 增壹阿含经云。 阿难白世尊言。 如今诸比丘。 当云何自称名号。 世尊告曰。 若小比丘。 向大比丘。 称长老。 大比丘称小比丘。 称姓字。 十诵律云。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下座比丘。 不恭敬唤上座。 上座闻已。 心不喜。 诸比丘不知。 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从今。 不得不恭敬唤上座。 若不恭敬唤上座者。 突吉罗。 尔时诸比丘。 不知云何唤上座。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下座比丘。 唤上座言长老。 尔时但唤长老。 不便。 佛言。 从今唤长老某甲。 如唤长老舍利弗。 长老目犍连。 长老阿难。 长老难提。 长老金毗罗。 世尊称长老。 却成不敬。 方广大庄严经云。 阿若憍陈如等。 白佛言。 长老瞿昙。 面目端正。 诸根寂静。 身相光明。 如阎浮金。 今者应证出世圣种智耶。 尔时世尊。 语五人言。 汝等不应称唤如来。 为长老也。 令汝长夜。 无所利益。 後生亦称长老 五灯会元华严休静禅师章云。 後唐庄宗。 请入内斋。 见大师大德总看经。 唯师与徒众。 不看经。 帝问师。 为甚麽不看经。 师曰。 道泰不传天子令。 时清休唱太平歌(云云)。 帝曰。 既是後生。 为甚麽。 却称长老。 师曰。 三岁国家龙凤子。 百年殿下老朝臣。 (联灯作僧问)北磵简禅师录普说云。 远录公召东山至方丈。 与语奇之曰。 我老矣。 不能与汝说话。 近此有一後生长老。 名端我也不识他。 只见他颂临济三顿棒。 极是净洁。 汝若信我说。 必了大事。 (端即白云守端禅师也)●前住忠曰。 退某寺。 在东堂者。 此称前住。 枯崖漫录双杉元禅师上丞相书云。 景德灵隐禅寺前堂首座前住持嘉兴府天宁寺。 僧中元。 谨熏沐。 献书枢使大丞相国公(云云)。 ●故住京师伊藤儒门弟。 览妙心祖堂牌。 语一僧云。 现存可称前住。 迁化後。 可称故住也。 忠曰。 此言是也。 明极俊和尚。 东院主入祖堂语云。 故我瑞云堂上阳谷院主(云云)。 文苑英华权德舆马祖塔铭云。 唐故洪州开元寺石门道一禅师塔铭(云云)。 然古名德。 有迁化人称前住者。 清拙和尚石梁入祖堂语云。 前住当山第二十二代石梁和尚大禅师(云云)。 ●东堂忠曰。 当寺前住人。 称东堂。 盖东是主位。 前住人是旧主。 故居东堂。 旧说曰。 东堂当山前住也。 西堂他山前住也。 本非谓位之高下。 与日本沿袭义别也。 昔龙华和尚(春屋葩。 开基南禅龙华院)慈氏和尚(义堂信。 开基南禅慈氏院)武州管领等。 胥议。 定东堂西堂。 及其衣相。 坐具等之色。 又曰。 如中华。 虽甲刹。 某寺前住则称东堂於本寺。 虽五山之前住。 来居余寺。 则称西堂。 日本称呼不如此耳。 莹山清规云。 如当寺退院长老。 称之东堂。 敕修清规入院云。 若前代住持。 别迁未赴。 或退居东堂。 未据室前。 讲交代礼。 又退院云。 若留本寺居东堂相继住持者。 须当尽礼温存。 又圣节云。 住持趺坐。 西堂东堂。 出座下问讯。 又云。 次东堂西堂。 出班上香。 五灯会元临济玄禅师章云。 师後居大名府兴化寺东堂(又临济录序云)。 僧宝传白云端禅师传云。 圆通讷禅师。 让圆通以居之。 而自处东堂。 祖庭事苑解风穴众吼集东堂云。 晋却诜。 辽迁雍州刺史。 帝於东堂。 会送。 问诜曰。 卿自以为何为。 诜对曰。 百举贤良对策。 为天下第一。 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之片玉。 帝笑之。 忠曰。 风穴众吼集。 今不传。 古尊宿录风穴语录。 无东堂语。 未知解何东堂也。 诜郗传。 东堂於禅家东堂。 没干涉。 ●东庵东堂又言东庵。 普灯录雪峯妙湛思慧禅师章云。 绍兴甲子。 罢寺居东庵。 东山空和尚录送南泉入庵。 上堂云。 去此善法堂不远。 有卧云老人旧隐之东庵。 伏望禅师。 不忘廼祖。 暂此韬藏。 佛祖通载松源岳禅师传云。 师有栖遯之志。 即上章。 乞罢住持事。 上察其诚。 许之。 退居东庵。 又佛照光禅师传云。 师於育王创数椽。 以自处。 号曰东庵。 掩关自娱。 ●西堂忠曰。 他山前住人称西堂。 葢西是宾位。 他山退院人。 来此山。 是宾客。 故处西堂(又详东堂处)。 莹山清规云。 如他寺退院长老者。 称之西堂。 敕修清规告香云。 其特为茶。 请西堂光伴。 碧岩录云。 此是涅盘和尚法正禅师也。 昔时在百丈作西堂。 开田说大义者。 ●西庵西堂又名西庵。 ●庵主敕修清规开堂祝寿云。 庄库庵塔。 法眷乡人。 暂到展贺。 忠曰。 庵塔者庵主。 塔主也。 五灯会元沩山佑法嗣。 有蕲州三角山法遇庵主。 传灯录临济玄法嗣。 有桐峯庵主杉洋庵主虎谿庵主覆盆庵主。 ●名胜敕修清规有诸方名胜挂搭规。 旧解名胜者。 非泛常人。 或大方兄弟之类也。 ●江湖敕修清规开山历代祖忌云。 或乡人或江湖举咒又尊宿迁化祭次。 蒙堂次有江湖。 庄子大宗师云。 泉涸鱼相与处於陆。 相呴以湿。 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於江湖。 忠曰。 江湖二水名也(文选注)。 今言江湖者。 江外湖边。 本是隐沦士所处。 如莲社高贤传。 周续之曰心驰魏阙者。 以江湖为桎梏。 骆宾王序。 曰廊庙与江湖齐致。 范希文记。 曰既而动星象归江湖是也。 故禅士之散处名山大刹之外。 江上湖边。 此为江湖人。 或不出世为名山大刹住持者。 聚会在一处。 亦为江湖众也。 然相传以江西马祖湖南石头。 往来憧憧为解。 此说浸染学家肺肠可浣濯之难矣。 此方禅林江湖疏。 题名。 曰平沙某。 远浦某等。 亦足粗知其字义。 如传灯录石头章云江西主大寂。 湖南主石头往来憧憧竝凑二大士之门矣(止此)。 则二祖师之法席盛昌。 非今隐沦义也。 (又见文疏门江湖疏处)●耆旧敕修清规日用轨范云。 古云。 衩袒登溷。 草履游山。 莫践法堂。 回互耆旧。 校定清规。 参前特为新旧人汤云。 请西堂。 或大耆旧一人。 相伴。 备用清规交代茶云。 随令茶头请两班耆旧光伴。 华严经离世间品云。 见有耆旧久修行人。 不起逢迎。 不肯承事。 是慢业。 增壹阿含经云。 是时世尊。 住尼拘类树下。 成佛未久。 将千弟子。 是皆耆旧宿长。 (千弟子者。 优留比迦叶弟子五百人。 江迦叶弟子三百人。 伽耶迦叶弟子二百人。 )毘尼母论云。 从无腊乃至九腊。 是名下座。 从十腊至十九腊。 是名中座。 从二十腊。 至四十九腊。 是名上座。 过五十腊已上。 国王长者出家人所重。 是名耆旧。 长宿。 (又上座处引行事钞)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云。 诸有生年尊长耆旧。 是谓生年上座(详于上座)。 王充论衡卜筮篇云。 夫蓍之为言。 耆也。 龟之为言。 旧也。 明狐疑之事。 当问耆旧也。 晋习凿齿作襄阳耆旧传。 杜工部集。 赠别郑链。 赴襄阳诗云。 为於耆旧内。 试觅姓庞人。 ●上座广灯录临济玄法嗣。 有定上座奯上座。 传灯录雪峯存法嗣。 有太原孚上座。 行事钞云。 毗尼母云。 二十夏。 至四十九夏。 名上座(详于耆旧)。 资持记云。 母论四名。 局据夏限。 若如五分取上无人。 随时受称。 则通大小。 今时禅众无论老少。 例称上座。 不知孰为下座乎。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云。 三上座者。 谓生年上座。 世俗上座。 法性上座。 云何生年上座。 答诸有生年尊长耆旧。 是谓生年上座。 云何世俗上座。 答如有知法富贵长者。 大财大位。 大族大力。 大眷属大徒众。 虽年二十。 皆应和合推为上座。 云何法性上座。 答诸受具戒。 耆旧长宿。 是谓法性上座。 有说此亦是生年上座。 所以者何。 佛说。 出家受具足戒。 名真生故。 若有苾刍。 得阿罗汉。 名为法性上座。 释氏要览云。 五分律云。 齐几名上座。 佛言。 上更无人名上座。 十诵律云。 具十法名上座。 谓有住处(言住处者。 婆沙论云。 谓道及果空。 三摩地。 能引彼力殊胜能令身心安住不动故名上座住处矣)。 无畏。 无烦恼。 多知识多闻。 辩言具足。 义趣明了。 闻者信受。 善能安庠入他家。 能为白衣说法。 令他舍恶从善。 自具四谛法乐。 无有所乏。 名上座。 律中。 僧坊上座(即律三纲上座)。 僧上座(即坛上上座。 或堂中首座)。 别房上座(即今禅居诸寮首座)。 住家上座(即计齐席上座)。 婆沙论云。 夫上座者。 心安住故。 不为世违顺倾动。 是名上座。 祖庭事苑说。 见职位门。 前堂首座处。 上座又作尚座。 从容录云。 曹山问德尚座。 佛真法身。 犹若虗空(云云)(曹山录作强上座)。 ●勤旧敕修清规圣节云。 坐堂。 西堂勤旧。 蒙堂诸寮。 并外堂坐。 旧说云。 东序都寺退职者。 曰勤旧。 葢知事勤山门世务。 故曰勤。 已退职故曰旧也。 敕修清规都监寺云。 所在单寮。 勤旧不满五六人。 又两序进退云。 近来诸方大小勤旧动至百数。 仆役倍之。 脱欢丞相。 额定岁请知事员数。 正为此也。 忠曰。 此等语。 皆可以证知事退职者曰勤旧矣。 又有侍者退职。 曰勤旧。 有藏主退职曰勤旧。 有书状退职曰勤旧。 忠曰。 勤旧不止称东序退职。 而西序退职。 亦称勤旧。 故敕修清规方丈小坐汤云。 第二座分四出。 头首一出。 知事二出。 西序勤旧三出。 东序勤旧四出(止此)。 故知勤旧名。 通东西序。 又须与单寮及前资合看。 ●单寮敕修清规小参云。 客头行者喝请云。 方丈和尚。 请西堂。 两班。 单寮。 耆旧。 蒙堂。 侍者。 禅客。 即今就寝堂献汤。 敕修清规受嗣法人煎点云。 令客头请两序单寮诸寮。 品字笺云。 同官为寮。 文选注寮小窗也。 杨升庵曰。 古人谓同官为寮。 亦指斋署同窗为义。 敕修清规都监寺云。 都寺非三次。 不得居单寮。 再请出充者。 公界封钥元房。 以避嫌疑。 忠曰。 头首知事。 退职居独房。 及名德西堂首座。 居独房者。 皆称单寮。 言单身专寮。 无同舍者也。 敕修清规西堂首座挂搭云。 如大方名德。 欲作住计。 语次露意。 住持度有单寮可处。 及行坐位次。 上下安顺。 则留之。 备用清规。 西堂首座挂搭云。 住持两班。 送归单寮。 若辞即蒙堂。 亦两班相送。 此是西堂首座。 归单寮者。 敕修清规两序进退云。 古知事职满。 鸣椎白众。 告退归堂随众。 初无单寮榻位。 又都监寺云。 所在单寮。 勤旧不满五六人。 (忠曰。 盖知事难得其人故退称勤旧而居独房者。 亦少也。 ○知事告退归堂者。 如灵隐都寺。 估唱衣物归钱常住插单僧堂见灵像门土地神。 )此是知事退职。 归单寮者。 备用清规两班进退云。 送旧首座都寺。 归单寮。 此是头首退职。 归单寮者。 又与蒙堂合看。 人天宝监云。 无畏久法师。 徧历禅会。 尝入径山佛日之室。 出世清修。 学者云集。 师患後生单寮纵恣。 辟屋为众堂。 净几明窻。 蒲褥禅板。 洒然有古丛社之风。 (法久法师天台宗。 佛祖统纪为慧觉玉法师法嗣。 )此教家有单寮称也。 ●蒙堂敕修清规圣节云。 集众坐堂。 西堂勤旧蒙堂诸寮。 竝外堂坐。 蒙堂名。 基于大觉故事(见殿堂门蒙堂)。 後来。 两序退职者居之。 敕修清规都监寺云。 监寺非三次。 不归蒙堂。 旧说曰。 三度充都寺者得退归单寮。 此谓单寮。 三度充监寺者。 得退归蒙堂。 此谓蒙堂。 忠曰。 都寺退职居单寮者。 称单寮众。 监寺已下知事退职。 居蒙堂者。 称蒙堂众。 今按後堂已下头首退职者。 亦须居蒙堂。 得称蒙堂。 证如次引。 敕修清规。 两序进退云。 各喝云。 大众送旧首座都寺归寮。 鸣钟送贺毕各喝云。 两班勤旧。 送以次旧头首知事。 归蒙堂前资。 忠曰。 首座前已送毕。 可知以次旧头首者。 後堂已下而归蒙堂也。 又都寺前已送毕。 可知以次旧知事者。 副寺已下。 而归前资也(监寺归蒙堂)。 旧说曰。 都寺是大蒙堂。 而居後堂上。 敕修清规出图帐云。 除单寮西堂。 首座勤旧。 排板头外。 其余竝依戒腊。 旧以送蒙堂者。 排副鉢。 後因争竞不排。 忠曰。 旧时。 则以蒙堂众。 排於单寮西堂首座勤旧之傍。 此为副鉢位。 後为其生争竞。 终停不排之。 余谓。 既以蒙堂。 排板头傍。 则可知蒙堂位。 卑於单寮西堂首座勤旧矣。 古林茂和尚拾遗录。 送林藏主入虎丘蒙堂。 颂云。 一气转得大藏教。 衲僧觑着眼睛枯。 中峯故是口门窄。 虎阜不妨牙齿踈。 放去乾坤千句有。 收来佛祖一毫无。 飜身百草头边看。 大地从教似焰炉。 义堂信和尚录寿天锡真赞叙云。 天锡寿公。 外柔而内刚。 言雅而行端。 禅苑之职。 自侍局至后板。 率以序迁。 虽居蒙堂。 户外之屦已满矣。 ●蒙堂寮主主蒙堂者。 曰蒙堂寮主。 敕修清规入寮出寮茶云。 入蒙堂者。 白寮主挂点茶牌。 ●前资敕修清规尊宿迁化祭次。 江湖次有前资。 又都监寺云。 副寺以下。 非历三次。 不归前资。 普灯录净慈混源昙密禅师章云。 之泉南教忠求决於晦庵俾悦众。 会解事归前资。 物初賸语。 代净慈前资。 祭北磵文云。 服勤众事。 随职所操。 解职宁居。 录兹微劳。 获依我师。 优存吾曹。 春风和气。 以相薰陶。 有过则饬。 有美则褒。 忠曰。 以敕修清规及物初所言。 推之。 副寺以下东序职。 勤历三次。 而退休者。 为前资也。 葢谓前之资助事务者也。 若副寺已上都寺。 勤而历三次者。 为勤旧。 居单寮矣。 监寺勤而历三次者。 居蒙堂耳矣。 敕修清规两序进退。 送旧首座都寺。 次送以次旧头首知事。 归蒙堂前资(详蒙堂处)。 忠曰。 前已送都寺毕。 可知以次旧知事者。 副寺已下。 而归前资也(监寺归蒙堂)。 备用清规云。 浙翁退知客後。 鞱晦前资十七年。 旧说曰。 或见备用语。 妄谓。 前资。 但是知客已下退职者。 讹矣。 忠曰。 东序归前资。 如前辨。 然知客班西序。 今见备用所言。 西序亦归前资也。 ●久住云门偃禅师录云。 示众云。 儞等诸人。 每日上来下去问讯。 即不无若过水时。 将什麽过。 有久住僧。 对云。 步。 师深喜之。 又云。 问新到。 甚处过夏。 云云盖师云。 多少人。 僧云七十人。 师云儞为什麽不在数。 代云恐久住瞋。 玄沙备禅师广录云。 师见三人新到。 打鼓三下。 却归方丈。 僧具威仪了。 却去打皷三下。 却归堂内。 久住来。 白师云。 新到。 轻欺和尚法席(云云)。 ●旧住久住。 又作旧住。 无明性和尚尊相录。 有旧住至上堂。 石溪月和尚报恩录。 有谢首座旧住上堂。 法华经如来神力品云。 尔时世尊。 於文殊师利等。 无量百千万亿。 旧住娑婆世界。 菩萨摩诃萨。 (乃至)一切众前。 现大神力。 出广长舌(云云)。 五分律云。 若旧住比丘。 闻上座客比丘。 游行人间。 当来至此。 应修饰房舍。 (乃至)应出门迎(云云)。 ●位头忠曰。 在众位之最上人。 云位头。 葢日本称呼而已。 敕修清规虽有位头字。 其义别也。 ●主盟忠曰。 禅林主道聚者。 呼为主盟。 密庵杰禅师灵隐录安抚疏云。 径山天目之奇峰。 久尸法席。 灵隐钱塘之胜槩。 愿得主盟。 左传文七年云。 无德何以主盟。 襄九年云。 非礼何以主盟。 昭十三年云。 晋礼主盟。 羣玉韵府云。 凡盟割牲。 以玉敦承血。 诸侯共歃血。 主盟者。 执牛耳。 掘坎埋牲。 加载书堙之言。 背盟者。 如此牛也。 又云。 礼记疏割牲左耳。 盛以朱盘玉敦。 用血为盟书。 乃歃之。 忠曰。 禅林主盟名义。 准拟世典。 ●善知识忠曰。 或称师家。 或称道友。 或师家呼学者。 皆为善知识。 知识者。 友之义。 谓知识其面也。 非博知博识之谓也。 维摩经什法师注云。 众生利钝有五品。 第一但见他无常。 其心便悟。 第二见知识无常。 其心乃悟(云云)。 正法念处经云。 诸凡夫。 若见知识。 若见妇女。 心则生贪。 僧只律云。 阿难有一知识檀越家。 合门疫病死尽(止此)。 毘奈耶杂事云。 火生长者。 与诸亲朋友知识共辞别(止此)。 皆谓友也。 辅行释善知识引大经云。 佛告大众。 菩提近因。 莫过善友(止此)。 善知识。 即是善友。 可知也。 传灯录长沙景岑禅师章云。 僧皓月问。 天下善知识证三德涅盘未。 师曰。 大德。 问果上涅盘。 因中涅盘。 曰问果上涅盘。 师曰。 天下善知识未证。 曰为什麽未证。 师曰。 功未齐於诸圣。 曰功未齐圣。 何为善知识。 师曰。 明见佛性。 亦得名为善知识。 碧岩录云。 大凡宗师。 须与人抽钉? 楔。 去粘解缚。 方谓之善知识。 僧宝传玄沙备禅师传云。 夫为人师匠。 大不容易。 须是善知识始得。 联灯会要洞山初禅师示众云。 夫善知识者。 驱耕夫之牛。 夺饥人之食。 方名善知识。 即今天下。 那个是真善知识。 诸人参得几个善知识来。 也。 不是等闲。 直须是参教彻。 覰教透。 千圣莫能证明。 方显丈夫儿。 忠曰。 已上称师家者。 法宝坛经云。 大师告众曰。 善知识。 菩提自性。 本来清净。 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善知识。 且听慧能行由得法事意(云云)。 忠曰。 此即师家。 谦呼学者。 为道友也。 法华经云。 善知识者。 是大因缘。 摩诃般若经云。 云何菩萨。 亲近善知识。 佛言。 能教人入萨婆若中住。 如是善知识亲近谘受。 恭敬供养。 是名亲近善知识。 释氏要览云。 摩诃般若经云。 能说空无相无作。 无生无灭法。 及一切种智。 令人心入欢喜信乐。 是名善知识。 华首经云。 有四法。 是善知识。 一能令人入善法中。 二能障碍诸不善法。 三能令人住於正法。 四常能随顺教化。 瑜伽论云。 善知识。 具十功德。 一调伏。 二寂静。 三惑除。 四德增。 五有勇。 六经富。 七觉真。 八善说。 九悲深。 十离退。 且初调伏者。 谓与戒相应。 由根调故。 寂静者定相应。 由内摄故。 惑除者。 信念以慧相应。 烦恼断故。 德增者。 戒定慧具不缺减故。 有勇者。 利益他时。 不疲倦。 故经富者。 多闻故。 觉真者。 了实义故。 善说者。 不颠倒故。 悲深者。 绝希望故。 离退者。 於一切时恭敬故。 涅盘经云。 阿难比丘说半梵行。 名善知识我言。 不尔。 具足梵行。 乃名善知识。 (又第二十三卷。 广说善知识义。 )忠曰。 止观作半因缘全因缘。 然半梵行者。 值遇善友。 则成己身梵行半分也。 全梵行者。 启发己行。 得全备也。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云。 阿难陀言。 诸修行者。 由善友力。 方能成办。 得善友故。 远离恶友。 以是义故。 方知。 善友是半梵行。 佛言。 阿难陀。 勿作是语。 善知识者。 是半梵行。 何以故。 善知识者是全梵行。 由此便能离恶知识。 不造诸恶。 常修众善。 纯一清白。 具足圆满梵行之相。 由是因缘。 若得善伴。 与其同住。 乃至涅盘。 事无不辨。 故名全梵行(又杂阿含经说)。 ●贫道忠按。 沙门一飜乏道。 乏即贫然则贫道本沙门飜语。 而世不省何也。 乃修道断生死贫穷之义。 释氏通监。 齐世祖武帝纪云。 僧锺初见武帝於乾和殿。 称贫道。 时畅(元畅)献(法献)见帝。 每称名而不坐。 帝因问尚书王俭。 先辈沙门。 见帝王。 何所称。 及预坐否。 俭答。 东晋时。 诸国僧。 皆称贫道而预坐。 中代庾氷桓元。 欲使僧尽敬。 朝议纷纭。 事皆休寝。 自宋至今。 多预坐而称贫道。 帝曰。 畅献二僧。 道业如此。 尚自称名况复余者。 挹拜则太甚。 称名亦无嫌。 自是僧称名於帝王。 自献畅始也。 又梁武帝纪云。 上以宝亮法师。 德居时望。 每延谈说。 亮每对上。 唯称贫道。 僧史略云。 此方对王者。 汉魏两晋或称名。 或曰我。 或曰贫道。 故法旷上书於晋简文称贫道。 支遁上书乞归剡亦称贫道。 道安谏苻坚。 自称贫道。 呼坚为檀越。 于时未为定式。 避暑录话云。 晋宋间。 佛学初行。 其徒犹未有僧称。 通曰道人。 贫道亦是当时仪制。 定以自名之辞。 不得不称者。 疑示尊礼。 许其不名云耳。 今乃反以名相呼。 而不讳。 葢自唐已然。 而贫道之言。 废矣。 百论胡吉藏疏云。 沙门者云乏道。 亦云息心。 乏道者。 以道断於贫乏也。 飜译名义集云。 沙门。 或云具名沙门那。 此云乏道。 以为良福田故。 能断众生馑乏。 以修八正道。 故。 能断一切邪道故。 又云。 世言。 沙门名乏那者名道。 如是道者。 断一切乏。 断一切邪道。 以是义故。 名八正道。 为沙门那。 从是道中。 获得果故。 名沙门果。 忠曰。 沙门那见宝积。 宝积经善住意天子会云。 大士所言。 沙门那者。 义何谓也。 文殊师利言。 天子。 若非沙门。 非婆罗门。 是则名为真沙门。 世说云。 支道林。 常养数匹马。 或言。 道人畜马不韵。 支曰。 贫道重其神骏。 释氏通监云。 唐代宗召忠国师。 验大白山人。 忠云。 算三七。 是多少。 曰国师玩弟子。 三七岂非二十一。 忠云。 却是山人弄贫道。 三七是十。 何谓二十一。 忠曰。 唐时。 废贫道称者。 言对王者耳。 如於士庶。 则今古何妨焉。 ●道旧忠曰。 道旧谓道友也。 以道相交。 故言道。 旧旧识也。 旧说。 西序头首。 退职者曰道旧。 犹如东序退职曰勤旧也。 葢头首在僧堂。 专办道。 故言道。 已退职故言旧。 忠曰。 此杜撰说。 如西序退职者。 亦名勤旧。 前勤旧处已辨。 忠曰。 敕修清规。 不多言道旧。 只头首就僧堂点茶榜式云。 乡曲道旧禅师。 又病僧念诵云。 凡有病僧。 乡人道旧对病者榻前。 排列香烛佛像念诵(止此)。 详味此语。 只是道友也。 大慧果和尚。 示苏知县法语云。 苏明甫妙喜与渠廼翁三十年道旧。 断桥伦禅师行状云。 问道旧藏密赵公曰。 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 如石衔玉不知玉之无瑕。 公曰自己。 师云。 自己聻公於言下有省。 此皆在俗曰道旧。 非西序退职明矣。 ●山主传灯录有抚州龙济山主绍修禅师(嗣罗汉琛)。 又称修山主。 广灯录有杭州南山资国。 圆进山主(嗣崇寿稠)。 续传灯。 有衡州茶陵县郁山主(嗣杨岐会 五灯会元。 为未详法嗣)。 明极俊禅师语要。 有堪翁本忍山主。 ●静主黄檗清规云。 本山住持与各院静主。 既同宗派。 ●老宿敕修清规。 尊宿迁化。 祭次。 勤旧之外。 有老宿。 次前资。 临济录云。 有一老宿。 参师。 未曾人事。 便问。 礼拜即是。 不礼拜即是(云云)。 ●受业师忠曰。 得度受教之师名受业师。 又曰亲教师(又见和尚)。 释氏要览云。 律云。 师有二种。 一亲教师。 即是依之出家。 授经剃发之者。 毘柰耶亦云亲教。 二依止师。 即是依之禀受三藏学者(但是依学一切事业乃至一日。 皆得称师)。 又云毘柰耶云。 邬波陀耶。 此云亲教。 由能教离出世业故。 称受业和尚。 古灵神赞。 大中寺受业。 见于区界门。 受业院。 史记孟子传云孟轲受业子思之门人。 ●依止师忠曰。 依随住止於诸方名德座下。 仰为受学参禅之师者。 是名依止师(又见受业师处)。 五分律云。 佛言。 有五种阿闍梨。 始度受沙弥戒。 是名出家阿闍梨。 授具足戒时。 教威仪法。 是名教授阿闍梨。 授具足戒时。 为作羯磨。 是名羯磨阿闍梨。 就授经乃至一日诵。 是名授经阿闍梨。 乃至依止住一宿。 是名依止阿闍梨。 羯磨阿闍梨。 四分律名受戒阿闍梨。 ●大师祖忠曰。 师祖之师。 称大师祖。 应庵华禅师。 蒋山录上堂云。 顷在虎丘。 闻先师举佛眼叔祖。 初作无为军化士。 因道中着攧。 有个省处。 归来举似师祖。 後令充知客。 因夜坐拨火。 忽然猛省。 虽然如是。 每至入室。 未能深入阃奥。 从容请益。 太师祖云。 我为儞说个喻子。 正如一人牵一头牛。 从窻棂中过。 两角四蹄。 悉皆过了。 唯尾巴过不得。 忠曰。 是应庵。 於五祖演。 称太师祖。 元叟端禅师录。 跋张紫岩墨蹟云。 紫岩张魏公。 为宋南渡第一人物。 其宣抚四川。 时圆悟大师祖。 尝把其手嘱曰。 杲首座真得法髓。 苟不出。 无支临济宗者。 叮咛再三。 至於忍泣。 故公造朝。 首以径山。 奏请大慧师祖。 出世。 忠曰。 是元叟。 於圆悟。 称大师祖。 ●师祖忠曰。 师之师。 称师祖(见大师祖处)。 闲极云公(嗣虗堂愚)撰虗堂愚和尚行状中云。 运庵师祖。 谢事真之天宁。 又有大师祖。 称为师祖者。 禅林宝训云。 演祖曰。 山门执事。 知因识果。 若师翁。 辅慈明师祖乎。 忠曰。 是五祖演。 於慈明称师祖。 於杨岐称师翁。 ●师翁忠曰师之师。 又称师翁。 见师祖处。 ●叔祖忠曰。 师翁之兄弟。 称叔祖。 应庵於佛眼称之(见大师祖处)。 ●法叔忠曰。 师之兄弟。 称法叔。 应庵华禅师蒋山录。 径山大慧禅师至上堂云。 苟非法叔老师到来。 小侄此生。 无因拈出。 ●弟子维摩经孤山埀裕记云。 所以称弟子者。 言弟则显师之谦。 言子则彰我之敬。 谦敬俱陈。 故言弟子所以自称为弟子。 师亦谓之为弟子。 故知其名含谦敬也。 维摩经慧远义记云。 声闻学在佛後。 故名为弟从佛化生。 故复称子。 维摩经嘉祥(胡吉藏)疏云。 问诸声闻菩萨。 皆弟子。 何意。 声闻云弟子。 菩萨不称弟子耶。 解云。 通例而不尔者。 声闻亲侍佛。 形仪如法。 故云弟子。 菩萨形无定方。 反常合道。 如文殊安剑欲刺佛。 非弟子之法。 故不得云弟子也。 而言弟子者。 外书云。 夫子视门人如弟。 自处如兄。 弟子亲夫子如父。 自处如子。 师资合举。 故云弟子。 佛法即通。 众生亲佛如父。 自处为子。 佛亦视众生如子。 自处为父。 故云。 吾世间之父。 众生皆是吾子。 前悟为兄。 後悟为弟。 故云弟子也。 ●小师忠曰。 弟子曰小师。 师葢僧通称。 如师僧之师也。 旧说曰。 小於师。 故云小师。 减师半德也。 (忠曰。 非也。 )敕修清规嗣法师忌云。 小师师孙。 不可同席。 又尊宿迁化祭次。 有小师。 马祖道一禅师录云。 有小师耽源。 行脚回(云云)。 临济玄禅师录云。 嗣法小师慧然。 大慧普说云。 时有因佛鉴。 是老杲和尚小师。 联灯会要。 归宗常禅师章云。 师因小师大愚辞。 师问。 甚处去。 云诸方学五味禅去(云云)。 释氏要览云。 寄归传云。 铎曷攞。 唐言小师(受戒十夏已前。 西天皆称小师)。 毗柰耶云。 难陀比丘。 呼十七众比丘。 为小师(此盖轻呼之也)。 亦通沙门之谦称也。 昔高僧名僧导。 为沙弥时。 叡法师。 见而异之。 问曰。 君於佛法。 且欲何为。 导对曰。 愿为法师作都讲。 叡语曰。 君当为万人法主。 岂可对扬小师乎。 ●师孙弟子之弟子。 称师孙。 敕修清规尊宿迁化祭次。 有师孙(又见小师处)。 ●法眷法中眷属曰法眷。 或同办道者。 总名法眷。 如敕修清规亡僧入塔。 云乡曲法眷。 同收骨是也。 敕修清规尊宿迁化祭次。 乡人次有法眷。 又游方参请云。 侍者详询来由。 或乡人。 法眷。 办事。 分明。 忠曰。 详问住持人。 同乡人否。 住持人法眷否也。 ●法兄忠曰。 受业於师。 先於己者。 唤之为法兄。 此文字又在佛经。 大集经云。 宝女。 语无畏言。 法兄。 如来出世。 不可思议(止此)。 已下文。 累称法兄。 葢同是释迦世尊之弟子。 故称也。 ●度弟日工集云。 慧珙童子。 即绝海度弟也。 又见区界门度弟院处。 ●同门忠曰。 法之兄弟。 言同门。 或泛称法眷。 言同门。 敕修清规云。 法眷尊长。 同门兄弟(见于兄弟处)。 大光明藏关南道吾章云。 同门有漳州罗汉和尚。 忠曰。 罗汉道吾。 同嗣关南道常。 白虎通云。 礼记曰。 同门曰朋。 同志曰友。 忠曰。 天中记同门曰朋。 引公羊。 按公羊传朋友相卫注。 有此语。 非传本文。 用礼记可也。 ●兄弟忠曰。 自少壮居丛林。 谙熟清规者。 曰山中兄弟。 便反晚达之人。 或作品丽者无据。 又作之说曰。 义满公临相国寺日。 无位者。 不得充供过。 乃以沙弥喝食。 权授五品。 而充之。 故言品丽也。 此说益无根据。 又不得字义。 敕修清规旧解云。 藏主当兄弟人转之。 然昔竺仙和尚。 特自书记。 转于藏主。 葢时无兄弟人故(书记非兄弟之职也)。 又解名胜云。 名胜者。 非常人之称。 如大方兄弟者。 敕修清规。 嗣法师忌云。 讽经罢。 备汤果。 如有法眷尊长。 同门兄弟。 皆当请之。 丛林盛事云。 宏智禅师。 一笠过东浙。 抵天童。 及归旦过。 虽不言名字。 而兄弟已有识者曰。 此乃长芦长老也。 主事即申使府。 使喜。 出帖差官。 至旦过。 请之。 师坚不肯。 乃被旦过兄弟。 硬舁归方丈。 又云。 柏堂雅禅师。 兄弟。 多归之(见座元处)。 已上兄弟。 有一类人也。 增壹阿含经云。 佛临涅盘时。 告阿难曰。 自今已後。 敕诸比丘。 不得轻心相向。 大者称尊。 小者称贤。 相视当如兄弟。 敕修清规告香云。 新挂搭兄弟。 欲求和尚告香普说。 又谢挂搭云。 出榜报众云。 新归堂兄弟。 来日粥罢。 诣方丈谢挂搭。 解云。 兄弟者。 修道和合。 如兄如弟。 故曰兄弟。 南泉语要云。 兄弟。 近日禅师太多。 觅个痴钝人。 不可得。 雪峯存禅师录云。 兄弟。 我道。 秖三寸。 能杀人能活人。 痴绝冲禅师录。 金山普说云。 如今兄弟。 志愿不坚。 力量不大。 虗堂愚和尚径山录云。 兄弟家。 还有东去西去底。 已上呼大众为兄弟。 大慧普说。 礼侍者断七普说云。 可惜遮兄弟。 方始於竹篦子话。 有个发明处。 此呼一个人。 为兄弟。 左传襄三年云。 寡君。 愿与一二兄弟相见。 林尧叟注。 列国之君。 相谓兄弟。 言晋国。 愿与列国之君相见。 ●门派忠曰。 宗派同门者。 清拙澄禅师录。 示讷侍者法语云。 吾观此方学者。 不得其正者。 以其局於门派。 为学之士。 唯守其家传之业。 不能广入作家炉鞴。 ●同行忠曰。 结友徧历者。 相谓为同行。 杨岐会和尚录云。 一日三人新到。 师问。 三人同行必有一智。 提起坐具云。 参头上座。 唤者个作什麽。 僧云坐具。 师云。 真个那。 僧云是。 师云。 唤作什麽。 僧云坐具。 师顾左右云。 参头却具眼(云云)。 正宗賛真净文禅师传云。 师游方时。 与二僧偕行。 至谷隐薛大头处。 问三人同行。 必有一智。 如何是一智。 二僧无语。 师立下肩。 应声便喝。 薛举拳作相扑势师云。 不劳再勘。 薛拽杖趁出。 ●平交敕修清规。 迎待尊宿云。 若诸山平交。 斟酌中礼。 可也。 忠曰。 平交者。 同位等辈也。 谓道德位年。 皆与我斋等也。 ●社中忠曰。 凡结众。 讲磨道学者。 曰社中。 北磵简和尚行状云。 社中饱参。 硕望。 忘年与交。 石城遗宝。 虗堂愚和尚虎丘十咏题云。 虎丘十咏。 奉呈社中龙象。 幸笑览。 ●乡人敕修清规。 议举住持云。 为勤旧知事者。 不可以乡人法眷。 阿党传会。 又游方参请。 挂搭规云。 侍者详询来由。 或乡人。 法眷。 办事。 分明。 又敕修清规。 开山历代祖忌云。 或乡人。 或江湖。 举呪。 又尊宿迁化孝服云。 勤旧辨事。 乡人法眷。 诸山。 生绢腰帛。 又亡僧大夜念诵云。 江湖道旧。 乡人法眷。 次第设祭。 或解迁化章。 乡人曰。 此有二解。 一与迁化尊宿。 同生缘乡里人。 二尊宿取灭处。 乡里人。 亡僧章乡人例解。 忠曰。 以议举住持。 参请挂搭中。 乡人语。 观之。 初同生缘乡里之义。 是也。 雪窦显禅师录云。 问僧。 近离甚处。 僧云温州。 师云还识永嘉大师麽。 僧云。 是乡人。 师云。 与儞隔海。 僧云。 酌然(云云)。 又云。 师在大龙。 为知客。 李殿院到山。 茶话次。 问师。 知客是长老乡人。 师云不敢。 院云。 且在者里。 不得乱走。 师云。 本为行脚。 院云。 行脚为甚事。 师云。 看乱走底。 院微笑。 (联灯大龙作大沩)死心新禅师录。 小参云。 便被世间情爱。 缠缚得来。 七颠八倒。 江南人护江南人。 广南人护广南人。 淮南人护淮南人。 向北人护向北人。 湖南人护湖南人福建人护福建人。 川僧护川僧浙僧护浙僧。 道我乡人住院。 我去赞佐他。 一 有个不周全。 飜作是非。 到处说。 (周全。 普灯作周旋。 )●乡头忠曰。 诸乡人中。 为其首者。 曰乡头。 雪岩钦禅师录告香普说云。 诸路乡头。 力到侍者寮。 陈请。 忠曰。 诸路乡头者。 葢大众十百。 每路数人。 其各数人中。 拣老成有德者。 以为之首名为乡头。 已每路有乡头。 此为诸路乡头也。 幻住清规津送云乡头出龛前烧香。 乡末举经。 ●乡长乡头。 亦曰乡长敕修清规亡僧云。 乡人举呪。 乡长出烧香。 ●乡末乡人之末位者(见于乡头)。 ●新到忠曰。 新到某寺挂搭。 谓之新到僧。 敕修清规游方参请云。 新到相看。 住持当居中位。 令其插香展礼。 ●暂到忠曰。 暂时到某寺。 当不久而去。 故曰暂到僧。 敕修清规圣节云。 堂僧堂司给由。 暂到客司给由。 又游方参请云。 参头领众。 白云。 暂到相看。 ●新戒忠曰。 沙弥新受戒。 故称新戒。 敕修清规新戒参堂云。 得度受沙弥戒已。 覆住持。 於何日参堂。 (乃至)新戒参头。 领众入堂。 圣僧前。 列问讯。 忠曰。 如有新戒数人。 其初得度者。 为参头。 ●恩度忠曰。 葢特恩赐度者。 为恩度。 张无尽。 东林善法堂记云。 以弼恩度。 而为上首。 ●座主忠曰。 禅家凡称教者。 为座主。 马祖一禅师录云。 有讲僧来。 问曰。 未审禅宗。 传持何法。 师却问。 座主传持何法。 主曰。 忝讲得经论二十余本。 师曰。 莫是师子儿否。 主曰不敢。 师作嘘嘘声(云云)。 释氏要览曰。 摭言曰。 有司谓之座主。 今释氏取学解。 优赡颖? 者。 名座主。 谓一座之主。 古高僧。 呼讲者为高座。 或是高座之主。 ●大众忠曰。 大众者。 谓多众也。 旧说曰。 疏家谓。 众者。 四人非一。 崇成众法。 梵言僧伽耶。 和合义。 非四人则不成和合义故。 记家。 谓三人曰众。 众字从三人故(泉涌寺。 南山为疏家大智为记家)。 国语周语曰。 兽三为羣。 人三为众。 女三为粲。 善见毗婆沙律云。 众者。 如律文说。 三人名众。 从此以上名为僧。 净名疏云。 梵言僧伽。 此翻为众。 直一比丘。 不名为众。 众多共集。 名为众也。 律明。 四人已上。 皆名为众。 如众树共聚。 乃名为林。 四分律云。 众者。 若四人。 若过四人。 十诵律云。 佛语诸比丘。 清净同见。 四比丘。 是名众僧。 若五比丘。 清净同见。 十比丘。 二十比丘。 清净同见。 皆名众僧(畧钞)。 放光般若经曰。 佛告须菩提。 大众者。 谓须陀洹。 斯陀含。 阿那含。 阿罗汉。 辟支佛。 初发意菩萨摩诃萨。 至阿惟越致地住者。 是为大众之聚。 智度论云。 大众者。 除佛。 余一切贤圣。 ●僧僧伽耶之畧言也。 僧史畧云。 若单曰僧。 则四人以上。 方得称之。 今谓分称为僧。 理亦无爽。 如万二千五百人为军。 或单己一人。 亦称军也。 僧亦同之。 行事钞云。 僧者。 以和为义。 资持记。 僧者。 通目七位。 一二三人。 虽不秉众法。 亦得名僧。 以僧假别成。 从因彰号。 和者。 有六。 戒见利三。 名体和。 身口意三名相和。 五分律云。 僧者。 从四人已上。 毘尼母论云。 比丘僧者。 一二三人不成僧。 四人成僧。 五人僧。 十人僧。 二十人僧。 ●比丘释氏要览云。 梵语云比丘。 秦言乞士。 谓上於诸佛乞法。 资益慧命。 下於施主。 乞食。 资益色身。 肇法师云。 因果有三名。 一名怖魔。 即因出家时。 魔宫震动。 故至果上。 名杀贼(有云。 出家者。 具正信正因发勇扞心求佛果大菩提誓度一切众生真实大心者。 方能震动魔宫尔)。 二因中名乞士。 果上名应供。 三因中名破恶(即持戒名破恶)。 至果上名无生。 涅盘经云。 能破烦恼。 故名比丘。 破我等想。 修戒定慧。 度三有四流。 安处无畏道。 故名比丘。 大庄严经云。 破无明藏。 故名比丘。 瑜伽论云。 比丘者。 舍离家法。 趣非家等。 具足别解脱律仪众同分。 是其自性。 於其形色。 勤精进故。 怖畏恶趣。 自防守故。 摄无损故。 名比丘。 毗婆沙论偈云。 手足勿妄犯。 节言顺所行。 常乐守定意。 是名真比丘。 杂阿含经偈云。 所谓比丘者。 非但以乞食。 受持在家法。 是何名比丘。 於功德过恶。 俱离修正行。 其心无所畏。 是则名比丘。 大威德陁罗尼。 有一长者。 名选择。 投佛出家剃发已。 时有尊者婆难陁。 唤言长者。 选择答曰。 我今出家。 剃发为比丘。 非长者也。 时婆难陁语曰。 不但剃发。 名为比丘。 乃以偈说云。 若断欲希望。 复断诸漏尽。 诸法无希望。 不可说有法。 随顺向涅盘。 随顺趣厌离。 入信到彼岸。 此成为比丘。 有四种比丘。 一毕竟到道比丘。 谓阿罗汉。 二示道比丘。 谓三果圣人。 三受道比丘。 谓初果向四污道比丘。 谓凡夫破戒者(凡夫持戒比丘。 随信随戒法故。 必在受道下称也。 问污道比丘堪为福田否。 答大婆娑论云。 污道比丘。 虽破戒而不破见。 虽破加行不破意乐信有因果如是正见意乐。 九十六种外道所无。 但施主於彼。 起正信不生嫌恶自生大福矣)。 智度论云。 比丘名乞士。 清净活命故。 (乃至)复次比名破丘名烦恼。 能破烦恼。 故名比丘。 复次出家人。 名比丘。 譬如胡汉羗虏。 各有名字。 复次受戒时。 自言。 我是某甲比丘。 尽形受持戒故名比丘。 复次比名怖。 丘名能。 怖魔王及魔人民。 当出家剃头。 着染衣受戒。 是时魔怖。 何以故怖。 魔王言。 是人必得入涅盘。 如佛说。 有人能剃头着染衣。 一心受戒。 是人渐渐断结离苦入涅盘。 维摩经注云。 肇曰。 比丘秦言。 或名净乞食。 或名破烦恼。 或名净持戒。 或名能怖魔。 天竺一名该此四义。 秦言无一名以译之。 故存义名。 焉忠曰。 比丘号。 不必局声闻僧。 马鸣遗教论云。 此修多罗中。 每说比丘。 者。 示现远离相故。 复示摩诃衍方便道。 与二乘共故。 又於四众。 亦同远离行故。 住法记释第二义云。 欲明比丘之号。 不局声闻。 取其所修。 皆受斯目方显遗教。 普被羣机。 ●尼大师忠曰。 比丘尼称大师。 与徽号赐大师之类。 别也。 正宗赞雪峰真觉禅师传云。 师象骨岩接人。 後欲往松山建寺安众。 问大师。 借庵基。 尼不肯。 因与坐禅。 约曰。 未满七日出定者。 输。 尼至六日开眼。 师遂夺其基。 建寺。 宗门统要续集云。 都尉李文和公。 临薨时。 膈胃躁热。 因尼道坚就枕问云。 都尉。 众生见劫尽。 大火所烧时。 切要照管主人公。 尉云。 大师与我。 煎一服药。 来。 尼无语。 尉云。 者师姑。 药也不会煎。 投枕而去。 忠曰。 可作李和文。 往往字倒。 非也。 大慧杲和尚普说有尼慈明大师请普说。 普灯录。 甘露仲宣禅师法嗣。 平江府妙堪尼。 慈监大师文照。 又枯木成禅师法嗣。 东京妙慧尼。 净智大师慧光。 又石门易禅师法嗣。 遂宁府香山尼。 佛通大师。 云卧纪谈云。 东都妙慧尼寺住持。 净智大师慧光(乃普灯所载者)。 倦游杂录云。 熙宁中。 王禹玉丞相奏。 亡妻庆国夫人郑氏。 临终遗言。 乞度为女真。 敕特许披戴。 赐名希真。 仍赐紫衣。 号冲静大师。 宋庄绰鸡肋编云。 京师僧。 讳和尚。 称曰大师。 尼讳师姑。 呼女和尚。 近有名执弊集者曰。 按毘那耶律云。 尼女十夏以上。 其徒尊之。 为大姉。 二十夏以上。 其徒尊之为大师。 燕南记谭同此。 忠曰。 此大妄说。 惑後生者也凡律藏有毗奈耶名者。 一一点捡。 绝无此语。 ●师姑尼称师姑。 传灯录五台智通禅师章云。 初在归宗会下。 时忽一夜巡堂。 叫云。 我已大悟也。 众骇之。 明日归宗上堂。 集众问。 昨夜大悟底僧出来。 师出云。 智通。 归宗云。 汝见什麽道理。 言大悟。 试说似吾看。 师对云。 师姑天然是女人作。 归宗默而异之。 宗门统要云。 郑十三娘。 年十二岁。 时随师姑。 到大沩。 才礼拜起。 沩便问。 这个师姑甚麽处住。 姑云。 南台江边住。 沩便喝出。 又问背後老婆。 甚处住。 十三娘放身。 近前叉手立。 沩再问。 娘云。 早个呈似和尚了也。 沩云去。 ●道人尼称道人。 云卧纪谈云。 无际道人。 乃张侍郎渊道之女。 超宗道人。 乃刘侍郎季高犹子之母。 其於大慧老师之门。 俱受记莂者。 普灯录。 死心新禅师法嗣云。 空室道人智通者。 龙图范峋女也(峋会元作珣)。 又圆悟勤禅师法嗣。 觉庵道人祖氏。 建宁游察院之侄女也。 诚斋朝天集云。 临川蔡教授诜之母。 徐氏讳蕴行。 自号悟空道人。 ●檀那南海寄归传云。 梵云陁那鉢底。 译为施主。 陁那是施。 鉢底是主。 而云檀越者。 本非正译。 略去那字。 取上陁。 音转名为檀。 更加越字。 意道。 由行檀舍。 自可越渡贫竆。 妙释虽然。 终乖正本。 旧云达嚫者讹也。 资持记云。 檀越亦云檀那。 并讹略也。 义净三藏云。 具云陀那鉢底。 此翻施主。 ●檀越敕修清规普说云。 有檀越特请者。 有住持为众开示者。 则登法座。 首楞严经云。 阿难。 心中初求最後檀越。 以为斋主。 长水疏。 檀越此云施者。 飜译名义集云。 称檀越者。 檀即施也。 此人行施。 越贫竆海。 又见檀那处。 祖庭事苑云。 檀那。 此云施者。 越谓度越彼岸。 忠曰。 或越为汉语。 或兼越为梵语。 以余观之。 两字为梵语者近是。 又唐时安秀诸师。 对天子称檀越。 见贫道处。 ●功德主檀施之人。 曰功德主。 虗堂愚和尚显孝录云。 次拈香。 奉为革律为禅。 功德主。 侍读尚书。 资陪禄算。 ●居士祖庭事苑云。 凡具四德。 乃称居士。 一不求仕官。 二寡欲蕴德。 三居财大富。 四守道自悟。 又菩萨行经云。 有居财之士。 居家之士。 居法之士。 居朝居山之士。 通名居士也。 法华文句补注云。 外国。 居财一亿。 为下居士。 乃至居财百亿。 名上居士。 此士居家。 德业充备。 故名居士。 又居家大富多财之士。 名居士也。 五分律云。 瞻婆城长者子。 名首楼那。 大富有二十亿钱。 人号曰首楼那二十亿。 有三人居士。 并二十亿为四。 瓶沙王问言。 汝各有几财。 得为居士。 第一人言。 我钱有十三亿。 第二人言。 我有十四亿。 第三人言。 我有十四亿。 又有一无价摩尼珠。 二十亿言。 我有二十亿。 复有五百摩尼珠。 一摩尼宝牀。 首楞严经云。 若诸众生。 爱谈名言。 清净自居。 我於彼前。 现居士身。 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长水疏。 博闻强识。 不求士官。 居财大富。 秉志廉贞。 故名居士。 又长水云。 守道自怡。 寡欲蕴德。 故曰居士。 维摩经云。 若在居士。 居士中尊。 断其贪着。 注什曰。 外国白衣多财富乐者。 名为居士。 肇曰。 积钱一亿。 入居士里。 宝货弥殖。 故贪着弥深。 智者观音义疏云。 居士者。 多积贿货。 居业丰盈。 以此为名也。 中阿含经云。 生闻梵志问曰。 瞿昙。 居士何欲何行。 何立。 何依何讫耶。 世尊答曰。 居士者。 欲得财物。 行於智慧。 立以技术。 依於作业。 以作业竟为讫。 礼记玉藻云。 居士锦带。 郑康成注。 居士道艺处士也。 孔颖达疏。 居士锦带者。 用锦为带。 尚文也。 辍耕录云。 今人以居士自号者甚多。 考之六经中。 惟礼记玉藻有曰。 居士锦带。 注谓道艺处士也。 吴曾能改斋漫录云。 居士之号。 起於商周之时。 按韩非子。 书曰。 太公封於齐。 东海上有居士。 任矞华仕昆弟二人。 立议曰。 吾不臣天子。 不友诸侯。 耕而食之。 掘而饮之。 吾无求於人。 无上之名无君之禄。 不仕而事力云。 然则居士云者。 处士之类。 是已。 张无尽护法论。 议欧阳修排佛曰。 及其致仕也。 以六一居士。 而自称。 何也。 以居士自称。 则知有佛矣。 知有而排之。 则是好名而欺心耳。 岂谓端人正士乎。 又志磐佛祖统纪曰。 居士者。 西竺学佛道者之称。 永叔(欧阳)见祖印。 排佛之心已消。 故心会其旨。 而能以居士自号。 又以名其文集。 信道之笃。 於兹可见。 又竺仙续丛林公论云。 欧阳子好排佛。 而乃自称居士。 居士者。 乃奉佛弟子。 在家之流。 能通佛道者也(已下引维摩证)。 忠曰。 儒亦有居士之称。 而所援数书。 以谓其称但在佛氏。 而欧阳取之。 以为渠信佛之证矣。 欠深考也。 大明录广辨居士。 今不取之。 忠曰。 居士之服。 别一样。 释氏资监云。 忠肃公马亮。 历探竺典尤邃华严忽一日。 告所亲曰。 吾大期非远。 乃绝荤澡頮。 更居士服泊然而逝。 ●女居士妇人亦称居士。 物初賸语重刊古尊宿语录序云。 觉心居士。 出善女伦。 秉烈丈夫志操。 天如则禅师录普说云。 如徐氏了心居士。 虽现女人身。 同行世间事。 其不昧者。 终自了然。 圆庵集。 贤母沈氏传云。 母名善清。 字本然。 族出苏之崑山。 湖川乡沈氏母年及笄。 即绝荤食。 衣不华饰。 好清絜自处。 父母强之。 於是赘邑之李氏福成。 为其配。 既生伯莹。 遂与夫异室而居。 清修苦行。 乡隣多誉之。 因称为女居士。 明极俊禅师语要。 有妙清女居士。 求坐禅诀语。 徐氏笔精云。 范君和妻。 姚氏自号青峨居士。 容窓随笔云。 赵明诚挺之之子。 妻李氏。 能文。 号易安居士。 尧山外纪曰。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 济南李格非女。 适赵明诚。 明诚乃赵挺之子也。 ●大姉旧解云。 大姉老女称。 碧岩录云。 七贤女。 游屍陁林。 遂指屍问云。 屍在这里。 人在什麽处。 大姉云。 作麽作麽。 一众齐证无生法忍。 敬函七女经。 无大姉字。 ●老郎敕修清规开堂祝寿云。 次直厅轿番。 庄甲作头。 老郎人仆。 参拜。 又尊宿迁化祭次。 轿番次。 有老郎。 旧解云。 老郎者。 力者之上首。 所谓兄部也。 ●人力力者也。 通监纲目。 宋文帝元嘉元年云。 台官众力。 集览力谓仆从也。 俗事考云。 俗语人力见北史。 敕修清规知浴云。 第四通。 人力入浴。 罗湖野录云。 玉泉皓禅师。 有示众曰。 一夜雨霶烹。 打倒葡萄棚。 知事头首。 行者人力。 拄底拄撑底撑。 撑撑拄拄到天明。 依旧可怜生。 ●人仆敕修清规尊宿迁化祭次。 有方丈人仆(又见老郎)。 ●某甲正字通云。 某以代名。 凡未知主名。 与不敢斥名者。 皆以某代之。 礼天王某甫。 语某在斯。 是也。 今书传凡自称不书名。 亦曰某。 忠曰某召事物辞。 甲以十干分人也。 可言某甲某乙某丙等。 文字出周礼注。 困学纪闻云。 某甲。 出周礼职内注。 周礼职内注云。 某月某日某甲。 诏书出某物若干。 给某官某事。 祖庭事苑云。 某甲。 某如甘在木上。 指其实也。 然犹未足以定其名。 甲次第之言。 亦犹某甲某乙也。 辍耕录云。 有部民。 某甲与某乙鬬殴(云云)。 旧说曰。 凡书某甲两字者。 可知双字名。 书某一字者。 可知单字名。 然不必如此。 如臣僧某(敕修清规圣节上堂)。 岂单字名而可哉。 必须双字名。 忠曰敕修清规迁化下遗书书云。 令某驰送。 又请名德首座榜云。 侍司某(止此)。 此等岂复单字名耶。 ●名讳敕修清规游方参诣云。 住持问乡里名讳。 及夏在何处。 品字笺云。 生时曰名。 没则称讳。 檀弓卒哭而讳。 讳之不称也。 今问人名。 而曰尊讳者。 失其义矣。 左传桓六年云。 公问名於申繻。 对曰。 名有五。 有信。 有义。 有象。 有假。 有类(申繻。 鲁大夫)。 以名生为信(若唐叔虞。 鲁公子友)。 以德命为义(若文王名昌。 武王名发)。 以类命为象(若孔子首象尼丘)。 取於物为假(若伯鱼生。 人有馈之鱼因名之曰鲤)。 取於父为类(若子同生。 有与父同者)。 不以国(国君之子。 不自以本国为名也)不以官。 不以山川。 不以隐疾(隐痛疾患。 辟不祥也)。 不以畜牲(畜牲。 六畜)。 不以器币。 ●释氏敕修清规肃众云。 悉称释氏。 准俗同亲。 大般若经云。 非沙门非释迦子。 高僧传道安传云。 初魏晋沙门。 依师为姓。 故姓各不同。 安以为。 大师之本。 莫尊释迦。 乃以释命氏。 後获增一阿含。 果称。 四河入海。 无复河名。 四姓为沙门。 皆称释种。 既悬与经符。 遂为永式。 开元释教录云。 秦晋已前。 出家者。 多随师姓。 後弥天沙门道安云。 凡剃发染衣。 绍释迦种。 即无殊性。 宜悉称释氏。 时皆未然。 洎译出阿含经云。 佛告比丘。 四大河水。 入海无复本名。 同名为海。 四姓之子。 於佛出家。 剃除须发。 着三法衣。 无复本姓。 但云沙门释子。 弥沙塞律云。 汝等比丘。 杂类出家。 舍本姓同称释子。 今称沙门释者。 葢天竺出家外道。 亦自称沙门。 今以释字简之。 或单称释亦可。 若彼此是僧。 即不用称。 葢同释家。 法兄弟故。 僧只律云。 佛言。 譬如恒河。 遥扶那。 萨罗。 摩醯。 流入大海。 皆失本名。 合为一味。 名为大海。 汝等如是。 各舍本姓。 皆同一姓。 沙门释子。 譬如刹利。 婆罗门鞞舍。 首陀罗。 各各异姓。 共入大海。 皆名海商人。 如是比丘。 汝等各各异姓。 异家。 信家。 非家。 舍家。 出家。 皆同一姓。 沙门释子。 避暑录话云。 晋宋间。 佛学初行。 其徒犹未有僧称。 通曰道人。 其姓则皆从所授学。 如支遁。 本姓关。 学干支谦为支。 帛道猷本姓冯。 学于帛尸棃密。 为帛是也。 至道安始言。 佛氏释迦。 今为佛子。 宜从佛氏。 乃请皆姓释。 世以释举佛者。 犹言杨墨申韩。 今以为称者。 自不知其为姓也。 慧能大师。 上唐高宗辞疾表云。 韶州曹溪山释迦慧能辞疾表。 慧能生自偏方。 幼而慕道。 叨为忍大师。 嘱付如来心印。 传西国衣鉢。 授东土佛心。 奉 天恩。 遣中使薛。 召能入内。 慧能久居山林。 年迈风疾。 陛下德包物外。 道贯万民。 育养苍生。 仁慈黎庶。 旨弘大教。 钦崇释门。 恕慧能居山养疾。 修持道业。 上答 皇恩。 下及诸王太子。 谨奉表释迦慧能。 顿首顿首。 忠曰。 释迦慧能。 即释慧能也。 释具言释迦耳。 ●法名忠曰。 凡名加祖字宗字者。 祖之宗之之意也。 祖宗者。 尊崇之也。 其所尊崇者。 下某字是也。 而今人不详此义。 浪加祖宗字。 非也。 今以明极语。 证之。 焰慧语要。 金庵主警策云。 庵主名宗金。 求语为警策。 余曰。 古人既说。 金多乱人心。 汝苦要宗他作麽。 莫是以其为世间至重之宝欤。 莫是以其有坚刚不坏之德欤。 又宗禅禅人警策云。 汝既名宗禅。 宜宗此禅。 便须二六时中。 提赵州狗子无佛性话。 东都事略。 张齐贤传云。 自言。 慕唐李大亮之为。 人。 故字师亮(止此)。 此以大亮。 为师之义。 传灯录丹霞天然禅师章云。 初造江西。 马祖曰。 南岳石头。 是汝师也。 遽抵南岳。 一日石头告众曰。 来日剗佛殿前草。 至来日。 大众诸童行。 各备锹钁剗草。 独师以盆盛水。 净头。 於和尚前胡跪。 石头见而笑之。 便与剃发。 又为说戒法。 师乃掩耳而出。 便往江西。 再谒马师。 未参礼。 便入僧堂内。 骑圣僧颈而坐。 时大众惊愕。 遽报马师。 马躳入堂。 视之曰。 我子天然。 师即下地。 礼拜曰。 谢师赐法号。 因名天然。 联灯会要。 道吾智禅师章云。 师见南泉泉问。 闍梨名甚麽。 师云宗智。 泉云。 智不到处。 作麽生宗。 师云切忌道着。 泉云。 酌然道着即头角生。 雪窦显禅师录云。 问僧。 闍梨名什麽。 僧云宗雅。 师云雅即不问。 作麽生是宗。 僧无对。 师云。 且限三日。 其僧频来下语。 师皆不诺。 僧却问。 某甲见处。 只恁麽。 和尚作麽生。 师云。 尔何不问我。 僧方拟问。 被师连打数下。 ●道号忠曰。 以号表所得之道也。 即是表德号。 今时以字为道号。 而道号之外。 有表德焉。 礼记郊特牲云。 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大慧杲禅师。 答许寿源书云。 左右具正信。 立正志。 此乃成佛作祖基本也。 山野因以湛然名公道号。 又答杨彦侯书云。 承需道号。 政欲相涂糊。 可称快然居士。 明极俊禅师语要曰。 诹方性了居士。 过门需字。 以号其道。 余摭达空二字。 授之。 又云。 崇福胤公藏主。 问号於予。 予曰。 夫胤者继也嗣也。 受经所禀师训。 名既曰胤。 宜以嗣宗二字。 号其道。 忠曰语要所言。 道号字义。 自炳然。 虎关链和尚曰。 圣一在中华时。 需道号於无准。 准曰。 汝乡里名何。 一曰骏河州久能。 准云。 不可别求。 但久能为号。 可也。 劝善书云。 宋僧惠询。 道号月堂。 俗陈氏。 古今印史云。 道号之称。 虽起於末世。 然义各有取。 或因性急。 而以韦自勉。 或因性缓。 而以弦自厉。 有思亲而号望云。 有隐江湖。 而号散人。 纷然不同。 然皆士流则有之。 今也不然。 而胥吏之徒。 往往而有。 以号者众也。 恒虑其相同。 崇尚新奇。 有名木者。 号曰半林。 有姓管名箫者。 号曰四竹。 穿凿亦甚矣。 於义何居。 且习以成俗。 而称谓之间。 有不谙大义者。 或责其友曰。 我长於汝也。 曷不以号称。 而字我邪。 嗟夫孔子祖也。 子思孙也。 尝称仲尼。 明道兄也。 伊川弟也。 尝称伯淳。 葢字之者乃所以尊之也。 何独取於号乎。 古者相语名之质也。 周人尚之以字文矣。 末世别以号称。 弥文也哉。 ●别号又言别称。 即表德也。 释氏通监。 梁武帝普通四年纪云。 制中外。 毋斥法师慧约名。 别号智者。 沙门别号。 自是而始。 杨升庵外集云。 幼名。 冠字。 长而伯仲。 没则称諡。 古之道也。 未闻有所谓别号也。 杜甫李白倡和互相称名。 张仲吉甫雅什。 但闻举字。 近世士夫。 多称别号。 厥名与字。 瞢然不知。 传刻诗文。 但云张子李子。 或云。 某庵某斋。 当时尚不谙其谁何。 後此安能辨其甲乙。 慎所着诗篇。 多举交游之字。 或书其名于下。 庶乎观者。 俾言与事谐情景相对。 不知者。 或以为轻之。 异哉。 又近日民风漓猾。 白衣市井。 亦輙称号。 永昌有锻工。 戴东坡巾。 屠宰号一峯子。 一善谑者。 见二人竝行。 遥谓之曰。 吾读书甚久。 阅人固多。 不知苏学士善锻铁。 罗状元能省牲。 信多能哉。 相传以为笑。 丹铅总录云。 战国策。 秦惠王时。 有寒泉子。 注云。 秦处士之号。 史记索隐云。 甘茂居渭南阴乡之樗里。 故号曰樗里子。 又范蠡去越。 自称鸱夷子。 此固後人别号之所昉乎。 ●表德号忠曰。 禅祖。 昔但有名而已。 临济之义玄。 德山之宣鉴之类也。 後世便有道号。 谓字也。 後又道号外。 有表德号。 其实道号即表德耳。 华严经清凉疏云。 召体曰名。 表德为号。 名别。 号通。 一切诸佛。 通具十号。 名释迦等。 则不同故。 钞亦有释云。 表德为字。 响颁人天曰号。 忠曰。 号通者。 禅林称和尚禅师等也。 丛林盛事云。 庵堂道号。 前辈例无。 但以所居处呼之。 如南岳青原百丈黄檗是也。 庵堂者始自宝觉心禅师谢事黄龙。 退居晦堂。 人因以称之。 自後灵源死心草堂。 皆其高弟。 故递相法之。 真净与晦堂。 同出黄龙之门。 故亦以云庵号之。 觉范乃云庵之子。 故以寂音甘露灭自标。 大抵道号。 有因名而召之者。 有以生缘出处而号之者。 有因做工夫。 有所契。 而立之者。 有因所住道行而扬之者。 前後皆有所据。 岂苟云乎哉。 今之兄弟。 才入众来。 未曾梦见向上一着子。 早已各立道号。 殊不原其本。 故瞎堂远禅师因结制次。 问知事云。 今夏俵扇多少。 知事曰。 五百来柄。 远曰。 又造五百所庵也。 葢禅和。 庵才得。 柄扇子便写个庵名定也。 闻者罔不大笑。 余以母氏。 梦梵僧顶一月。 而投之怀中。 既觉遂育。 因以古月自号。 以安稳眠呼之。 盖彷觉范甘露灭也。 二号皆维摩宝积所出。 故橘洲昙公。 为余作古月说云。 万古长空。 一朝风月。 惭愧古人模写得成也。 融禅未生之夕。 其母梦得月。 是为生子之祥。 愧今人不去却模子也。 融禅不负其母。 兼不忘古人。 古月名庵。 不为忝矣。 忠曰。 禅祖表德。 大珠可为始。 按传灯。 师名慧海。 姓朱氏。 嗣马祖。 祖因览其所撰顿悟入道要门论。 告众云。 越州有大珠圆明。 光透自在。 无遮障处也。 众中有知师姓朱者。 迭相推识。 结契来越上。 寻访依附。 时号大珠和尚者。 因马祖示出也。 西京杂纪云。 礼曰。 字以表德。 颜氏家训云。 名以体正。 字以表德。 老学庵笔记云。 字所以表其人之德。 故儒者谓夫子曰仲尼。 非嫚也。 先左丞每言及荆公。 只曰介甫。 苏季明书张横渠事。 亦只曰子厚。 辍耕录。 论印章制度云。 汉张安字幼君。 有印曰张幼君。 唐吕温字化光。 有印曰吕化光。 此亦三字表德式。 (详器物门印处)事林广记云。 仲尼者。 孔子字也。 字是表德也。 已上以字为表德。 祝允明猥谭云。 道号别称。 古人间自寓怀。 非为敬名设也。 今人不敢名。 亦不敢字。 必以号称。 虽尊行贵位。 不以属御为重。 而更重所谓号。 大可笑事也。 士大夫。 名实副者。 固多。 余唯农夫。 不然自闾市村陇。 嵬人琐夫。 不识丁者。 未尝无号。 兼之。 庸鄙狂怪。 松兰泉石。 一坐百犯。 又兄山则弟必水。 伯松则仲叔必竹梅。 父此物则子孙引此物於不已。 愚哉愚哉。 予每狥人为记说。 多假记以规讽。 犹用自愧。 近闻妇人亦有之。 向见人称冰壼老拙。 乃嫠媪也。 又传江西一令讯盗。 盗忽对曰。 守愚不敢。 令不解。 问左右。 一胥云。 守愚者其号也。 乃知。 今日贼亦有别号矣。 此等风俗。 不知何时可变。 南堂欲禅师录云。 承天毅首座号木翁。 松月翁更曰刚中。 求正於余。 余曰。 刚中其字也。 木翁其号也。 北磵文集云。 妙喜称觉范。 曰甘露灭。 何以字称。 宋濂护法录。 灵隐朴隐塔铭序云。 其讳元瀞。 其字天镜。 别号为朴隐。 江湖纪闻後集云。 人面虵呼之曰。 黎观主。 黎不应又连呼其孺名。 及道号表字。 俗时排行。 黎终不应。 乃不复呼。 已上字外别立表德。 周书諡法解云。 諡者。 行之迹也。 号功之表也。 车服者。 位之章也。 白虎通曰。 帝王者何。 号也。 号者功之表也。 所以表功名德。 号令臣下者也。 ●雅号忠曰。 有雅而呼者。 有谑而名者。 有诮而称者。 罗湖野录云。 湖州西余净端禅师。 字表明。 观弄狮子。 顿契心法。 齐岳禅师。 住枕之龙华。 端往参礼。 机缘相契。 不觉奋迅飜身。 作狻猊状。 岳因可之。 自是丛林雅号为端狮子。 祖庭事苑云。 白头因。 因事立号。 丛林素有之。 因以少年头白。 故得是名。 如[日*扁]头副。 赤头璨。 钁头通。 安铁胡。 觉铁觜。 刘铁磨。 清八路。 米七师。 忽雷澄。 踢天太。 鉴多口。 不语通。 黑令初。 明半面。 一宿觉。 折床会。 岑大虫。 独眼龙。 矬师叔。 周金刚。 简浙客。 陈蒲鞋。 泰布衲。 备头陀。 大禅佛。 王老师。 浏阳叟。 皆禅林之白眉。 闻其名者。 莫不慕其所以为道也。 ●諡号僧史畧云。 僧循万行。 故有迹焉。 善行则。 諡以嘉名。 恶行则人皆不齿。 自汉魏晋宋。 无闻斯礼。 後魏重高僧法果。 生署之以官。 死幸之而临。 乃追赠胡灵公。 此僧諡之始也(果为沙门统封公爵追赠胡灵諡也)。 後周隋世唐初。 皆不行。 至天后朝。 有北宗神秀。 居荆州。 神龙二年。 诏赐諡大通禅师矣。 白虎通云。 諡者何也。 諡之为言引也。 引烈行之迹也。 所以进劝成德。 使上务节也。 故礼特牲曰。 古者生无爵。 死无諡。 此言生有爵。 死当有諡也。 死乃諡之何。 言人行终始。 不能若一故据其终始。 从可知也。 晋书刘毅传云。 王宫上疏曰。 臣谨按。 諡者行之迹。 而号者功之表。 今毅功德竝立。 而有号无諡。 于义不体。 经国大典注解云。 諡诔其平生行迹。 以易名也。 竺仙仙禅师净智录云。 帝诏径山钦禅师至。 赐国一禅师。 此诚有道德。 感於君王召赐。 如此。 而本无道德。 而求讨一个虗号。 不知何用。 後来六祖。 也不讨。 不知何人。 也諡他。 为大鉴禅师。 达磨也有人。 諡他曰圆觉大师。 如今才讽经回向时。 便口里念。 我道。 也不消得。 他达磨六祖。 心里也不以为荣。 也没甚麽懽喜。 者般说话。 若如今人。 本师已死。 有师号者。 必定怪杀我。 其师未死。 无号者。 未定。 我死後。 必定小师。 也者般弄我。 必在阴空里打。 莫言不道。 又有好笑底事。 儞道是甚麽事。 释迦老子。 却没人諡他。 不知如何。 毕竟无德耶。 佛祖统纪。 善月法师传云。 善月字光远。 将入寂顾左右曰。 人患无实德。 为後世称。 若但崇虗誉。 我则不暇。 千载之下。 谓吾为柏庭叟。 则吾枯骨为无愧。 幸勿为请諡。 以污我素业。 言已。 累足而化。 ●徽号諡号又言徽号。 本旌旗之名。 借用。 陈后山诗集追尊皇太后挽词云。 典册尊徽号。 钦慈焕德名。 注徽号字。 见礼记。 後人借用。 康熙字典曰。 徽尔雅释诂。 善也。 疏。 徽者美善也。 书舜典慎徽五典。 又与[徽-糸+巾]通。 帜也。 礼大传。 圣人南面而治天下。 必改正朔。 殊徽号。 注。 徽号。 旌旗之属也。 ●安名为新戒者。 初命法名也。 增壹阿含经云。 世尊告阿难曰。 自今後。 不得称父母所作字。 又云。 诸比丘。 欲立字者。 当依三尊。 此是我之教戒。 联灯会要。 丹霞然禅师章云。 师再谒马祖。 未参礼。 便入僧堂。 骑却圣僧项而坐。 (乃至)马大师入堂见。 即笑云。 我子天然。 师跳下作礼云。 谢师安名。 因名天然。 (详法名处)广灯录黄檗断际禅师章云。 裴相一日。 托一尊佛。 於师前[跍*月]跪云。 请师安名。 召云裴休。 休应喏。 师云与汝安名竟。 相公便礼拜。 ●具位具载位名。 言具位也。 敕修清规迎待尊宿。 请汤状尾云。 年月日具位状。 文选任彦升撰。 宣德皇后令云。 宣德皇后。 敬问具位。 注济曰。 具位。 谓在位百官也。 ●人氏敕修清规。 大挂搭归堂榜式云。 挂搭一僧。 某甲上座。 某州人氏某戒。 干宝搜神记云。 汉时有杜兰香者。 自称南康人氏。 尧山堂外纪云。 唐权龙褒。 夏日侍皇太子宴。 献诗云。 严霜白皓皓。 明月赤团团。 或曰。 岂是夏景。 答曰。 趁韵而已。 太子援笔讥之曰。 龙褒才子。 秦州人氏。 明月昼耀。 严霜夏起。 如此诗章。 趁韵而已。 忠曰。 人氏。 又作人事。 葢事与氏音通。 假借而已(人事义多详礼则门)。 作氏为正。 传灯录虎谿庵主章云。 有僧问。 和尚何处人事。 师云陇西人。 法华举和尚录云。 天使牛太保入寺。 师云。 天使甚处人事。 使云。 东京城里人。 大慧武库云。 湛堂准和尚。 初参真净。 净云甚处人事。 准云兴元府。 又云。 真净和尚小参云。 人人有个生缘。 那个是上座生缘。 便道。 某是某州人事。 是何言欤。 普灯录佛海远禅师章云。 老僧本贯。 眉州眉山县人事。 西岩慧和尚东林录。 拈睦州偷果话云。 陈尊宿将谓。 是睦州生缘。 元来却是普州人事。 又法语云。 西岩老汉。 是蓬州人事了也。 ●上肩 下肩忠曰。 在己位上人言上肩。 在下人言下肩。 日用轨范云。 看上下肩。 以面相朝揖食。 又左肩谓上肩义别。 见身肢门。 ●肩上 肩下己位上下也。 同上肩下肩。 敕修清规两序交代茶云。 西序请茶。 则知事分手坐於同列头首中。 请肩下一人光伴。 如肩上人趣。 坐位相妨。 ●一行人忠曰。 一列之人也。 康熙字典云。 行集韵寒冈切。 音杭。 类篇列也。 左传隐十一年。 郑伯使卒出豭行出鸡犬。 注。 百人为卒。 二十五人为行。 行亦卒之行列。 敕修清规。 请新住持发专使云。 山门管待专使一行人从。 至起程日。 讲茶汤礼。 又尊宿迁化入塔云。 主丧同丧司一行人。 巡寮致谢。 琅琊代醉编云。 维志。 王文恪。 留守西京日。 长水县申请买木钱。 数百千。 王视其状。 亟呼吏作教。 下县令追买木。 一行人。 械送府(云云)。 ●合干人忠曰。 凡合会干预一种事务人。 曰合干人。 正字通云。 唐万年公主传。 无干时事。 注干预也。 敕修清规。 请丧司职事云。 丧司合干人仆。 排单揭示。 又唱衣云。 丧司合干人。 贵在公心主行。 发布时间:2025-04-25 17:42:3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5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