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十二类 参请门 内容: ●请益传灯录禅门规式云。 除入室请益。 任学者勤怠。 或上或下。 不拘常准。 敕修清规请益云。 凡欲请益者。 先禀侍者。 通覆住持。 (乃至)如允所请。 定钟後。 诣侍司。 候方丈秉烛装香。 侍者引入住持前。 问讯。 插香。 大展九拜。 (乃至)肃恭侧立。 谛听埀诲。 毕。 进前插香。 大展九拜。 谓之谢因缘。 免则触礼。 次诣侍司。 致谢。 论语子路篇云。 子路问政。 子曰。 先之劳之。 请益。 曰无倦。 疏。 请益者。 子路嫌其少。 故更请益之。 礼记曲礼云。 侍坐於先生。 先生问焉终则对。 请业则起。 请益则起。 注尊师重道也。 起若今抠衣前请也。 益谓受说不了。 欲师更明说之(引论语)。 忠曰。 有所已与。 更复请余分。 言请益。 禅家借儒典字。 以命入室请法也。 碧岩录云。 久参先德。 有见而未透。 透而未明。 谓之请益。 若是见得透请益。 却要语句上周旋。 无有疑滞。 久参请益。 与贼过梯。 其实此事。 不在言句上。 又云门倒一说话评云。 这僧不妨。 是个作家。 解恁麽问头边。 谓之请益。 僧宝传佛印元禅师传云。 尝谓众曰。 昔云门。 说法如云雨。 绝不喜人记录其语。 见必骂逐曰。 汝口不用。 反记吾语。 异时裨贩我去。 今室中对机录。 皆香林明教。 以纸为衣。 随所闻即书之。 後世学者。 渔猎文字语言。 正如吹网欲满。 非愚即狂。 时江浙丛林。 尚以文字为禅。 谓之请益。 故元以是讽之。 祖庭事苑法英序云。 睦庵卿上人曰。 曩游丛林。 窃见大宗师。 陞堂入室之外。 复许学者记诵。 所谓云门雪窦诸家禅录。 出众举之。 而为演说其缘。 谓之请益。 忠曰。 此是江浙丛林。 所谓请益也。 联灯会要洞山价禅师章云。 师问忠国师无情说法。 後到沩山。 沩云。 我这里。 也有些子。 便以拂子点一点。 师辞沩山。 直造云岩。 请益前话。 岩云。 不见。 弥陀经云。 水鸟树林。 悉皆念佛念法。 师因有省。 八方珠玉集云。 金峯和尚上堂。 至晚。 有僧请益云。 和尚今日埀语。 有僧出问。 为什麽不答。 峯云。 大似失钱遭罪。 雪岩钦禅师录普说云。 移单过净慈挂搭。 怀香诣方丈。 请益。 ●谢因缘见请益处。 忠曰。 因缘者。 佛祖差别因缘也。 师家为学者说之。 睦庵所谓。 为演说其缘者(详请益处)。 学者听毕。 谢之。 故言谢因缘。 雪岩钦禅师录普说云。 寻常请益。 末上有一炷香礼三拜。 谓之谢因缘。 ●代众请法敕修清规圣节上堂云。 侍者登座。 左手上香。 转身提坐具问讯。 谓之代众请法。 竺仙仙禅师录示烧香侍者法语云。 海印提藏主。 为吾侍者。 数以左手。 代为大众烧香。 请吾说法。 於是莫不即为或拈拂子。 或拄杖等。 并口唠舌沸。 无量作用。 其犹描画虗空也。 又送辉藏主偈云。 如来大藏教。 演出复演入。 光明一照中。 眨眼覰不及。 手操乌号弓。 射落日与月。 拾得兔角杖。 拨出火中雪。 由是与我左手烧香。 转身问讯。 八万高人。 似鹄立。 三千刹界如雷震。 相别如九州。 写作赠行句。 他日再相逢。 清风动寰宇。 (盖辉侍于烧香)●问话传灯录瑞鹿先禅师章云。 师云。 大凡参学佛法。 未必学问话是参学。 (详拣话处)广灯录宝觉諟禅师章云。 师云。 今时师僧问话。 印本打就。 个个一般。 未有一个本分问话者。 看他茱茰和尚上堂道。 汝诸人。 莫向虗空里钉橛。 有僧便出来道。 虗空是橛。 茱茰便棒。 且道者僧。 出来恁麽道。 具眼。 不具眼。 茱茰当时便棒。 且道。 打他什麽处。 大家验看。 缁门警训。 佛眼远禅师。 诫问话云。 近代问话。 多招讥谤。 葢缘不知伸问致疑。 咨请之意。 後生相承。 多用祝赞顺时语。 并非宗乘中建立。 如古人问。 若为得出三界去。 又问。 声色如何透得。 又问。 此间宗乘。 和尚如何言论。 并是出众当塲决择。 近时兄弟。 进十转五转没巴鼻语。 或奉在座官员。 或庄严修设檀信。 俱不是衲僧家气味。 又抽身出众。 便道数句。 或时云。 某甲则不恁麽道。 又云。 和尚何不道云云。 夫问话者。 激扬玄极也。 不在多进语。 三两转而已。 贵得生人信。 不至流荡取笑俗子也。 又见职位门。 禅客处。 ●问答忠曰。 学问师答。 谓之问答。 若唯属师家边。 则谓之对机也。 缁门警训佛眼远禅师示禅人心要云。 近世多以问答。 为禅家家风。 不明古人事。 一向逐末不反。 可怪可怪。 昔人因迷而问。 故问处求证入得一言半句。 将为事。 究明令彻去。 不似如今人胡乱问。 趁口答。 取笑达者。 续灯录崇福祖印禅师章云。 师云。 问在答处。 答在问宗。 一任诸人点头。 忽若问不在答处。 答不在问宗又且作麽生摸[打-丁+索]。 乃展手云。 无遗丝发。 一时分付。 请诸人。 各各子细观瞻。 甚生门风。 甚生标格。 傥一念回光。 千圣共彻。 不历僧只。 岂劳修证。 截生死河。 踞祖佛位。 便乃高超三界。 永出四流。 万德圆明。 十方独步。 可不同酬佛恩。 共显王化。 ●问禅见职位门。 禅客处。 ●出阵 入阵大监小清规秉拂云。 问话禅客。 始谓出阵。 终谓入阵。 此皆讹谬。 古人胸中。 疑情未泯。 出来对众决择。 安有出阵入阵之意。 可削除之。 古来虽有法战之语。 不专在禅客分上。 杨岐会和尚录云。 一日七人新到。 师问。 阵势既圆。 作家战将。 何不出阵。 与杨岐相见(云云)。 又曰。 一日八人新到。 师问。 一字阵圆。 作家战将。 何不出阵与杨岐相见。 僧云。 和尚照顾话头。 师云。 杨岐今日抱马拖旗去也。 僧云。 新戒打退鼓。 师云。 道。 僧拟议。 师云道。 僧抚掌一下。 师云。 谢上座答话。 僧无语。 师云。 将头不猛。 累及三军。 且坐吃茶。 ●出众 入众忠曰。 出阵入阵。 大监已呵之。 则须言出众入众也。 ●下语敕修清规告香云。 参头进椅侧问讯。 禀云。 某等为生死事大。 无常迅速。 伏望和尚慈悲。 开示因缘。 住持举话三则随下语。 忠曰。 葢住持自下语。 示学徒也。 敕修清规下遗书云。 专使进前问讯云。 请和尚趺坐。 若住持埀语。 须下语插香展礼。 传灯录。 洞山价禅师章。 师埀语曰。 直道本来无一物。 犹未消得他衣鉢。 这里合下得一转语。 且道下得什麽语。 有一上座。 下语九十六转。 不惬师意。 末後一转。 始可师意。 师曰。 闍黎何不早恁麽道。 有一僧。 闻请举。 如是三年。 执侍巾缾。 终不为举。 上座因有疾。 其僧曰。 某甲三年。 请举前话。 不蒙慈悲。 善取不得。 恶取。 遂持刀向之曰。 若不为某甲举。 即便杀上座也。 上座悚然曰。 闍黎且待。 我为汝举。 乃曰。 直饶将来。 亦无处着。 其僧礼谢。 续传灯录大慧杲禅师章云。 勤(圆悟)举。 僧问云门。 如何是诸佛出身处。 答云。 东山水上行。 令师下语。 师参及一年。 凡下四十九转语。 皆不契。 一日勤赴一达官宅陞座。 擧东山水上行。 若是天宁即不然。 若有人问。 如何是诸佛出身处。 只向道。 薰风自南来。 殿阁生微凉。 师闻擧。 豁然省悟。 痴绝冲禅师录。 尤木石序云。 痴绝师。 得处超轶。 用处洒落。 故平生室中不许人下语。 专以此着。 罗龙打凤。 而学者鲜能凑泊。 ●厮禅忠曰。 问答挨拶。 谓之厮禅。 厮相也。 余冬序录云。 唐人诗中字音。 有以十读如谌。 相读如厮。 如恰似春风相欺得。 如何不相离等句。 皆思必切。 老学庵笔记云。 世多言。 白乐天用相字。 多从俗语。 作思必切。 如为问长安月。 如何不相离。 是也。 然北人大抵以相字。 作入声。 至今犹然。 不独乐天。 老杜云。 恰似春风相欺得。 夜来吹折数枝花。 亦从入声读。 乃不失律。 俗谓。 南人入京师。 效北语。 过相蓝輙读其牓。 曰大厮国寺。 传以为笑。 大慧答张提刑书云。 将心意识记取遮杜撰说底。 却去勘人。 一句来一句去。 谓之厮禅。 末後我多一句。 儞无语时。 便是我得便宜了也。 大慧为永大师普说云。 真净和尚。 爱与学者厮禅。 或问。 监寺近日如何。 或问。 首座近日作麽生。 或问。 沩山水牯牛。 儞如何会。 学者便答一句。 看来又似好。 又似不好。 何故字。 经三写乌焉成马。 引得後来丛林。 有一般兄弟。 专以厮禅为事。 不管道理是不是。 末後多一句。 便是赢得禅。 ●行脚释氏要览云。 游行人间。 今称行脚。 未见其典。 毗柰耶律云。 如世尊言。 五法成就。 五夏已满。 得离依止。 游行人间。 五法者。 一识犯。 二识非犯。 三识轻。 四识重。 五於别解脱经。 善知通塞。 能持能诵(别解脱经即戒本也)。 祖庭事苑云。 行脚者。 谓远离乡曲。 脚行天下。 脱情捐累。 寻访师友。 求法证悟也。 所以学无常师。 徧历为尚。 善财南求。 常啼东请。 盖先圣之求法也。 永嘉所谓。 游江海涉山川。 寻师访道为参禅。 岂不然邪。 中阿含帝释偈云。 我正恭敬彼能出非家者。 自在游诸方不计其行止。 往则无所求。 啀无为为乐。 又高僧慧乘。 事祖强为师。 年十六。 启强曰。 离家千里。 犹名在家沙门。 请远游都鄙。 以广见闻。 强廼从之。 夫是行脚之利。 岂不博哉。 村寺清规云。 从上出家。 参学之士。 未有不发足超方。 千里求师者。 故永嘉云。 游江海。 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 大慧师喜离得业偈曰。 古佛放光留不住。 铁牛无脚也须行。 虽然未踏曹溪路。 且喜今朝离火坑。 古人既如是。 今可不然耶。 赵州谂禅师录云。 师初随本师行脚。 到南泉。 (乃至)其後自携瓶锡。 遍历诸方。 常自谓曰。 七岁童儿。 胜我者。 我即问伊。 百岁老翁。 不及我者。 我即教他。 年至八十。 方住赵州城东观音院。 忠曰。 从谂。 自盛年行脚。 到八十岁。 初住院。 此谓赵州八十行脚。 世误言八十岁。 而行脚者。 非也。 广灯录兴化奖禅师章云。 常云。 我南方行脚。 一帀。 拄杖。 不曾拨着一个会佛法底人。 林间录云。 云峯悦禅师见僧荷笼至。 则曰未也。 更三十年。 定乘马行脚。 法云秀禅师。 闻包腰至者。 色动颜面彼存心於丛林。 岂浅浅哉。 丛林盛事云。 密庵杰禅师。 初出岭。 至婺州智者。 有老宿问曰。 上座此行何处去。 曰四明育王见佛智和尚去。 老宿云。 世衰道丧。 後生家行脚。 例带耳不带眼。 杰曰。 何谓也。 老宿云。 今育王一千来众。 长老日逐接陪不暇。 岂有工夫着实。 与汝辈发机。 杰下泪曰。 若如此。 某今往何处。 宿云。 此去衢州明果。 有华匾头。 虽後生。 见识超卓。 汝宜见之。 杰依教。 往明果依华。 慈受深禅师录示小师行脚语云。 前辈打包。 意在省缘。 无冗细。 无玩好。 如德山挟复子到大沩。 是也。 今人打包即不恁麽。 鉢盂以梅花衲作袋。 祠部用古蜀锦为囊。 净瓶交枕。 总要光鲜。 拄杖戒刀。 莫非济楚笠顶上。 闲文泼字。 须及数斤。 线贴里。 韈样针筒。 将看一担。 只要别人道好。 忘却自己辛勤。 若是脱洒衲僧。 必不如是。 草草地挈个包子。 卓卓地做个道人。 直似野鹤孤云。 切忌无绳自缚。 汝等更听一偈。 古人只蓄两枚针。 夏葛冬裘逐旋寻。 汝辈盛年脚力健。 好携复子历丛林。 汾阳昭禅师录行脚歌云。 发志辞亲。 意欲何能。 投佛出家异俗。 专心慕法为僧。 既得尸罗具备。 又能法服沾身。 父母不供甘旨。 王侯不侍不臣。 洁白修持。 如氷似玉。 不名不利。 去垢去尘。 受人天之瞻敬。 承释梵之恭勤。 忖德业量来处。 将何报答为门户。 专精何行即能消。 唯有参寻别无路。 苦身心历山水。 白眉作伴。 为参礼。 冐雪冲霜。 不避寒。 渡水穿云。 伏龙鬼。 铁锡飞铜缾满。 不问世间长与短。 丛林道侣要商量。 四句百非一齐翦。 探玄机明道眼。 入室投针须锻链。 驱邪显正自应知。 勿使身心有散乱。 道难行尘易漫。 头头物物须明见。 区区役役走东西。 今古看来忙无限。 我今行勤自辨。 莫教失却来时伴。 擧足动步要分明。 切忌被他虗使唤。 入丛林行大道。 不着世间虗浩浩。 坚求至理。 不辞劳。 剪去繁华休作造。 百衲衣云水袄。 万事无心离烦恼。 千般巧妙不施功。 直出轮廻生死道。 劝同袍求正见。 莫似愚夫频改变。 投岩立雪猛身心。 方得法王常照现。 请益勤恭敬速。 不避寒暄常不足。 只缘心地未安然。 不羡荣华不怕辱。 直教见性不从他。 自家解唱还乡曲。 度平生实安乐。 荡荡纵横无依托。 四方八面应机缘。 万象森罗任宽廓。 报四恩拔三有。 问答随机易开口。 五湖四海乍相逢。 一击雷音师子孔。 悠悠自在乐腾腾。 大地乾坤无过咎。 分明报尔水云僧。 记取面南看北斗。 领众行脚 碧岩录第七则评云。 韶国师。 久依疎山。 自谓得旨。 乃集疎山平生文字顶相。 领众行脚。 至法眼会下。 他亦不去入室。 只令参徒。 随众入室。 ●徧参五灯会元。 应化圣贤云。 善财参五十三员善知识。 末後到弥勒阁前。 见楼阁门闭。 瞻仰赞叹。 见弥勒从别处来。 善财作礼曰。 愿楼阁门开。 令我得入。 寻时弥勒至善财前。 弹指一声。 楼阁门开。 善财入已。 阁门即闭。 大隋真和尚录云。 只如老僧行脚时。 不拣丛林。 有供养无供养处。 只要看他眼目。 稍似根性有些些器量。 方欲过一夏或一冬。 若是根性鄙劣者。 三朝两日。 便行。 算来参六十余员大知识。 有大眼目者。 那无一二。 余者岂有真实知见。 只是图儞诸人供养。 欲望福报。 儞又有什麽福报与伊。 传灯录。 玄沙备禅师章云。 雪峯召曰。 备头陁。 何不徧参去。 师曰。 达磨不来东土。 二祖不往西天。 僧宝传。 汾州昭禅师传云。 剃发受具。 杖策游方。 所至少留。 不喜观览或讥其不韵。 昭叹之曰。 是何言之陋哉。 从上先德。 行脚。 正以圣心未通。 驱驰决择耳。 不缘山水也。 昭历诸方。 见老宿者。 七十有一人。 皆妙得其家风。 尤喜论曹洞。 传灯录龙会道寻徧参三昧歌云。 天涯海角参知识。 徧咨惠我全提力。 师乃呵余退步追。 省躳廓尔从兹息。 覩诸方埀带直。 善财得处难藏匿。 棒头喝下露幽奇。 纵去夺来看殊特。 赵州关雪岭陟。 筑廅峯前验虗实。 据证灵由辟万机。 横挥祖刃开三域。 卷舒重重孰可委。 休呈识意谩猜揣。 衲子攒眉碧眼咦。 黄河倒逆崑仑觜。 沩山牛道吾唱。 马师奋迅呈圆相。 执水投针作後规。 把镜持旛看先匠。 广陵歌谁继唱。 拟续宫商调难况。 石人愠色下鞭挝。 木马奔嘶梵天上。 丽水金蓝田玉。 祝融峯攒湘浪蹙。 满月澄谿松韵清。 云从龙腾好观瞩。 ●办道修行曰办道。 敕修清规侍者进退云。 旧侍者咨禀云。 某等久侍和尚。 今欲告退随众办道。 伏望慈悲。 雪岩钦禅师录普说云。 修兄问我。 在这里作甚麽。 对他道。 辨道。 他云。 儞唤甚麽作道。 遂不能对。 永平清规有辨道法章。 又典座教训章云。 嘉定十六年癸未。 五月。 在庆元舶里。 有一老僧。 来问和客。 讨买倭椹。 山僧请他吃茶。 僧云。 吾是西蜀人。 离乡四十年。 今年六十一岁。 充阿育王山典座。 明日。 五日一供。 浑无好吃。 要做麪汁。 未有椹在。 仍特特来讨椹。 欲供养十方云衲。 山僧话次问。 座尊年。 何不坐禅办道。 看古人话头。 烦充典座。 只管作务。 有甚好事。 座大笑云。 外国好人。 未了得辨道。 未知得文字在。 山僧惊且惭。 便问。 如何是文字。 如何是辨道。 座云。 若不蹉过问处。 岂非其人麽。 山僧不会。 座云。 他时後日。 来育王。 与汝商量。 便起去。 七月山僧挂锡天童。 典座忽来相见。 山僧喜踊。 说出前日未了因缘。 座云学文字者。 要知文字所由。 务辨道者。 要会辨道所由。 山僧问他。 如何是文字。 座云。 一二三四五。 又问如何是办道。 座云徧界不曾藏。 ●罢参了毕大事。 罢休参禅也。 传灯录京兆草堂和尚章云。 自罢参大寂(马祖)。 游至海昌。 又镜清怤禅师章云。 师罢参。 受请。 止越州镜清禅苑。 唱雪峯之旨。 虗堂愚和尚录普说云。 则监院。 谓法眼曰。 某甲曾见青峯和尚。 得个安乐法门。 所以罢参。 ●嗣法祖庭事苑云。 嗣音寺。 从口以言传。 从册以书记。 记而主之。 必有传嗣者矣。 宗门之嗣法。 犹诸侯之嗣国也。 云外岫禅师嗣法论云。 参禅学道。 贵在乎续佛祖慧命。 非荣身之事也。 余尝曰。 嗣其法者。 有三。 上士嗣怨。 中士嗣恩。 下士嗣势。 嗣怨者在道。 嗣恩者在人。 嗣势者在己。 在道者。 如大火真金。 在人者。 如岁寒松柏。 在己者。 如春风杨柳。 立志有殊。 真伪不等。 古今丛林。 皆有之。 余作此论。 自愧学陋才謭。 不敢褒贬是非。 明人之功过。 後必有班阳史笔。 作春秋者。 详而补之。 延佑己未夏。 为璵书记。 班阳史笔。 本录阳作杨 发布时间:2025-04-25 18:07:3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5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