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十四类 杂行门 内容: ●吹嘘忠曰。 日本禅林。 賛成某禅士。 称扬於主人。 而请其许达。 是曰吹嘘。 联灯会要。 睦州陈尊宿。 指临济参黄檗。 接云门。 嗣云峰。 皆师之力也(止此)。 此即吹嘘榜样也。 魏志郑浑传云。 浑兄泰。 字公业。 对董卓十事曰。 孔公绪能清谈高论。 嘘枯吹生。 杜工部集。 赠献纳起居田舍人澄诗云。 扬雄更有河东赋。 唯待吹嘘送上天。 又谒文公上方诗云。 愿闻第一义。 廻向心地初。 金篦刮眼膜。 价重百车渠。 无生有汲引。 兹理傥吹嘘。 山谷诗集。 东观读未见书。 诗云。 诸生起孤贱。 天子自吹嘘。 ●轮差旧说曰。 轮差轮番也。 忠曰。 自上位差。 次第到下位。 复还及上位。 若车轮环转。 故云轮差。 正字通云。 差又皆韵。 音钗。 使也。 唐宣宗诏。 每役事。 委令轮差。 敕修清规圣节云。 轮差僧簿。 依戒次。 各书双字名。 又祈祷云。 轮僧十员。 廿员。 或三五十员。 分作几引。 接续讽诵。 雪峯存禅师录规制云。 众中或有老者病者。 不任自取索即差了事童行。 终始看侍。 如无童行。 轮差沙弥。 如无沙弥。 轮差大僧。 始终看侍。 无至违越。 宋史食货志云。 轮差壮丁。 忠曰。 轮差音训。 今得正字通不复费辨。 古解圣节轮差者曰。 差叉宜切。 次也。 今谓戒腊次第也。 若如所解。 则雪峯轮差。 亦若何通。 至唐诏。 宋志。 皆在俗事。 岂有戒腊次第哉。 可笑。 ●公差公界差人也。 敕修清规请丧司职事云。 丧司。 公差库子客头。 茶头。 一行人。 管辨事。 ●差定丛林盛事云。 混融然。 有小师大骥者。 淳熙间。 住衢之灵曜。 时朝廷。 方行役法。 二浙江淮处。 并差定。 骥乃纠率衢婺处三州。 僧尼道士。 造朝。 免之。 今天下僧。 由此获安。 不为国家之差役者。 葢骥之力耶。 宋史食货志云。 收租。 掌纳官吏。 以限外欠数。 差定其罚。 又云。 铜钱。 阑出江南塞外。 及南蕃诸国。 差定其法。 至二贯者徒一年。 五贯以上。 弃市。 募告者赏之。 经国大典注解云。 差定。 差择也。 言差任也。 定安也。 ●暗封旧说曰。 暗封者。 暗昧选封也。 不以公举。 而私请也。 藏叟摘槀。 跋赵大监请愚谷住法石书後云。 法石二十年间。 主僧更代不一。 类非本色。 寺日入於坏。 前守赵大监。 一日集诸禅主首曰。 法石坏於暗封久矣。 欲革斯弊。 非得江湖名衲子。 不可。 某等退而举三人。 愚谷元智其一也。 时愚谷谢事常之芙蓉。 居灵隐。 为第一座。 有声丛林间。 守焚香拈得之。 且询其出处。 喜甚。 亟驰书招致。 寺僧咸谓。 泉取浙二千里余。 如费何。 某谕之曰。 昔以暗封。 今以公举。 计道路费。 视暗封。 不能十之一。 何患焉。 愚谷至。 众果悦服。 未二年。 百废具举。 日工集云。 府君。 欲付以天龙。 而东归兴。 切也。 赴三会忌斋。 与等持物先。 和会退建仁事云。 余日者闻。 诸山新命。 暗封已定。 而以南禅天龙未动。 且期今日忌斋烧香。 欲告退。 先曰。 可也。 ●接待正宗賛香林远禅师传云。 师後归蜀。 於水晶宫。 接待往来。 茶汤。 碧岩录云。 大隋真如和尚。 承嗣大安。 後归川。 先於堋口山路次。 煎茶。 接待往来。 凡三年。 後方出世。 开山住大隋。 ●打给忠曰。 送食於别处。 曰打给。 打义饮啖门。 打饭处笺。 日用轨范云。 木鱼响。 不得入堂。 或令行者取鉢。 堂外坐。 或归众寮打给。 禅苑清规库头云。 如遇打给即时应副。 又延寿堂主云。 堂中所用。 柴炭米麪。 油盐酱菜。 茶汤药饵。 姜枣乌梅。 什物家事。 皆系堂主缘化。 如其无力。 唯米麪油炭。 就常住打给。 又云。 有处。 病僧在堂。 并上文历。 以凭库司。 打给。 并请斋嚫。 ●隶籍六祖坛经缘起外纪云。 师游境内山水胜处。 辄憩止。 遂成兰若一十三所。 今曰花果院。 隶籍寺门。 字典云。 隶即计切。 音丽。 说文附着也。 後汉书冯异传注。 隶属也。 又孔融传。 皆隶名而已。 宋马缟中华古今注云。 牛亭问。 籍者。 何云。 答曰。 籍者。 一尺二寸竹牒。 记人之年。 名字物色。 悬之宫门。 案省。 相应。 乃得入也。 ●出队忠曰。 小补韵会云。 队群队也(止此)。 出队者。 住持出大众之队。 在外。 劝化财粮也。 又见埀说门。 出队上堂处。 簿券门。 右具如前处。 传灯录招福和尚(嗣投子大同)章云。 僧问。 东牙乌牙。 皆出队。 和尚为什麽。 不出队师曰。 住持各不同。 闍梨争得怪。 一山曰。 东牙乌牙俱寺名。 出队劝化也。 应庵华禅师录示章化士法语云。 善章禅人。 有志参学。 不惮数千里。 来此道集。 期透生死大事。 未肯端坐。 固効古为众持鉢。 继洪州出队目录。 袖轴求法语。 挥汗。 聊书大槩。 ●出乡出队。 又曰出乡。 见埀说门。 出乡上堂处。 ●游山忠曰。 已事了毕人。 不要参问。 翫览胜槩也。 敕修清规装包云。 如游山。 到处将及门。 下包捧入旦过。 安歇处解包。 取鞋韈。 濯足更衣。 搭袈裟。 与知客相看。 联灯会要巴陵鉴禅师章云。 师问僧。 为佛法来。 游山来。 云清平世界。 说甚麽佛法。 师云。 好个无事底禅客。 云早是多事也。 师云。 上座去年。 在此过夏了。 云不曾。 师云。 恁麽则先来不相识。 下去。 禅林类聚云。 茱茰禅师问僧。 闍梨为复游山翫水。 为复问道参禅。 僧云。 和尚试道看。 师云。 雕蚶镂蛤。 不[虫*参]之泥。 劳君远至。 云浑身是铁。 犹被一桡。 师云。 降军不斩。 已下。 畧录与上义异者。 联灯会要仰山寂禅师章云。 师问僧。 近离甚处。 云庐山。 师云。 曾到五老峯麽。 云不曾到。 师云。 闍梨不曾游山。 又云。 一日有一异僧。 乘空而来。 作礼而立。 师问。 近离甚处。 云早晨离西天。 师云。 何太迟生。 云游山翫水。 师云。 神通妙用。 即不无尊者。 佛法须是老僧始得。 云特来东土。 礼文殊。 却遇小释迦。 遂出西天贝多叶与师。 作礼。 腾空而去。 又长沙岑禅师章云。 师游山。 归至门首。 首座问。 和尚甚处去来。 师云。 游山来。 云到甚麽处来。 师云。 始随芳草去。 又逐落花回。 云大似春意。 师云。 也胜秋露滴芙渠。 日用轨范云。 衩袒登溷。 草履游山。 莫践法堂。 回互耆旧。 ●闭关永觉贤禅师。 禅余内集。 示三峯泰水法师法语云。 余闻。 古之学道者。 博参远访。 陆沈贱役。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百苦无不备尝。 并求有晏坐一室。 闭关守寂。 以为学道者也。 自入元始有闭关之说。 然高峯闭死关於天目。 乃是枕子落地後。 非大事未明而画地。 以自限者也。 自入明。 乃有闭关学道之事。 夫闭关学道。 其最初一念。 乃是厌动趋寂者也。 秖此一念。 便为入道之障况关中。 既不受知识钳鎚。 又无师友策励。 痴痴守着一句话头。 如抱枯桩相似。 日久月深。 志渐糜力渐疲。 话头无味。 疑情不起。 忽然转生第二念了也。 甚至身坐一室。 百念纷飞者。 有之。 又何贵於关哉。 文选江文通恨赋云。 闭关却扫。 塞门不仕。 ●持斋旧说曰。 儒佛取斋义有异。 儒氏则欲先祖来歆。 故齐心也。 佛氏则过日中。 不食也。 小补韵会云。 经传斋字。 多作齐。 洪武正韵云。 古单作齐。 後人於其下。 加立心。 以别之。 请观音经智者疏云。 斋者齐也。 齐身口业也。 齐者只是中道也。 後不得食者。 表中道法界外。 更无别法也。 中前得啖。 而非正中。 此得明表前方便。 但似道之中。 得有证义。 故得啖也。 亦是表中道法界外有法也。 智圆阐义钞云。 齐身口业者。 祭统云。 齐之为言齐也。 齐不齐。 以致齐者也。 是故君子。 非有大事也。 非有恭敬也。 则不齐。 不齐。 则於物无防也。 嗜欲无止也。 及其将齐也。 防其邪物。 讫其嗜欲。 耳不听乐。 今释氏。 以不过中食为齐。 亦取其防邪讫欲。 齐不齐之义也。 毘罗三昧经云。 早起诸天食。 日中三世佛食。 日西畜生食。 日暮鬼神食。 佛制断六趣因。 令同三世佛故。 今约理解。 故云齐者只是中道。 後不得食者。 者。 即佛制。 中後不得食也。 今表初住初地圆证中道。 心外无法。 如中後不得食也。 中前得噉者。 佛制中前非正食。 皆得噉之。 释氏要览云。 斋起世因本经云。 乌脯沙陁。 隋言增长。 谓受持齐法。 增长善根。 故佛教。 以过中不食名斋。 飜译名义集云。 毗婆沙论云。 夫斋者。 以过中不食为体。 以八事。 助成斋体。 共相支持。 名八支斋法。 又云。 处处经。 佛言。 中後不食。 有五福。 一少婬。 二少睡。 三得一心。 四无有下风。 五身得安稳。 亦不作病。 杂譬喻经云。 佛言。 一日持斋。 有六十万岁粮。 复有五福。 少病身安。 少睡。 少婬。 得生天。 识宿命。 佛祖统纪天台智顗禅师传云。 师曰。 非但步影为斋(日影不过午)。 能无缘无观。 即真斋也(无所缘无能观是为境观俱亡)。 步影 善见律云。 受戒已。 应步影。 步影者。 正立住。 取住脚为初。 随身影长短步影。 步影竟。 教其时。 其时者。 或冬时。 或春时。 或夏时。 庄子人间世篇云。 颜回曰。 吾无以进矣。 敢问其方。 仲尼曰。 斋。 吾将语若。 有而为之。 其易耶。 易之者。 皡天不宜。 颜回曰。 回之家贫。 唯不饮酒。 不茄荤者。 数月矣。 若此。 则可以为斋乎。 曰是祭祀之斋。 非心斋也。 回曰。 敢问心斋。 仲尼曰。 若一志。 无听之以耳。 而听之以心。 无听之以心。 而听之以气。 听止於耳。 心止於符。 气也者。 虗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虗。 虗者心斋也。 又见饮啖门。 非时食处。 ●持鉢忠曰。 乞食於城市。 曰持鉢。 续灯录拈古门云。 临济持鉢。 到一婆子门前。 云家常婆子开门云。 太无厌生。 济云。 饭犹未曾得。 何责人无厌。 婆子闭却门。 传录灯风穴沼禅师章云。 师初见南院。 不礼拜。 便问曰。 入门须辨主。 端的请师分。 (乃至)南院曰。 三十年住持。 今日被黄面浙子。 上门罗织。 师曰。 和尚大似持鉢不得。 诈道不饥。 又漳州罗汉和尚章云。 始於关南常禅师拳下。 悟旨。 乃为歌曰。 咸通七载初参道。 (乃至)从兹蹬蹬以碣碣。 直至如今常快活。 只闻壮里饱膨脝。 更不东西去持鉢。 普灯录。 怀玉用宣首座章云。 一日自临川持鉢归。 值泐潭(景祥)晚参。 有云。 一叶飘空便见秋。 法身须透閙啾啾。 宣闻领旨。 大慧武库云。 叶县省和尚。 严冷枯淡。 浮山远参。 (乃至)省一日。 见远独於旅邸前立。 乃云。 此是院门房廊。 儞在此住许多时。 曾还租钱否。 令计所欠追取。 远无难色。 持鉢於市。 化钱还之。 密庵杰禅师录示殊禅人法语云。 回观此山。 食指既多。 常住不给。 不忍坐视。 发心为众持鉢。 余嘉其志不凡。 临行欲语。 故书此以赠之。 曹源生禅师录送闻兄持鉢偈云。 闻声悟道鸟投笼。 秖麽无闻道未充。 利剑拂开悭悋穴。 全身辊入是非丛。 脚头脚尾无虗弃。 山北山南有路通。 一笑归来能事毕。 真金百链见全功。 金刚般若经云。 尔时世尊。 食时着衣持鉢。 入舍卫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首楞严经云。 阿难。 汝常二时。 众中持鉢。 其间或遇酥酪醍醐。 名为上味。 於意云何。 此味为复生於空中。 生於舌中。 为生食中(广说)。 广弘明集。 沈约述僧设会论云。 出家之人。 本资行乞。 戒律昺然。 无许自立厨帐。 并畜净人者也。 今既取足寺内。 行乞事断。 或有持鉢到门。 便呼为僧徒鄙事下劣。 既是众所鄙耻。 莫复行乞。 悠悠後进。 求理者寡。 便谓。 乞食之业。 不可复行。 白净王子。 转轮之贵。 持鉢行诣。 以福施者。 岂不及千载之外。 凡庸沙门。 躳命仆竪。 自营口腹者乎。 ●托鉢乞食曰托鉢。 或作拓。 正字通托同拓。 手承物也。 续传灯录净土院惟正禅师章云。 有愿输奉岁时用度。 俾继加之院务。 亦复谢曰。 闻托鉢乞食。 未闻安坐以享。 闻历谒诸祖。 未闻废学自任。 况我齿茂气完。 正在筋力为礼。 非从事屋庐之秋也。 恕中愠禅师录松岩杂言云。 念念无生自入微。 瓶中米尽腹中饥。 夜深月下敲门急。 道者蕉溪托鉢归。 又粥饭时。 擎鉢赴僧堂。 曰托鉢。 联灯会要。 雪峯存禅师章云。 师在德山作饭头。 一日饭迟。 师晒饭巾次。 见德山托鉢。 至法堂前。 师云。 这老汉。 钟未鸣鼓未响。 托鉢向甚麽处去。 山便归方丈(云云)。 ●乞食见持鉢托鉢处。 佛祖统纪云。 善见论。 梵语分卫。 此云乞食。 宝云经。 凡乞食。 为四分。 一奉同梵行。 一与竆乞。 一与鬼神。 一分自食。 法集经。 行乞食者。 破一切憍慢。 十二头陁经。 食有三种。 一受请食。 二众僧食。 三常乞食。 前二食起诸陋因缘。 若得请。 便言我有德。 若不请。 则嫌恨彼。 或自鄙薄。 是贪法。 则能遮道。 共僧食者。 常随众法断事摈人。 料理僧事。 心则散乱。 妨废行道。 有如是恼乱。 应受乞食法。 ●把针佛果击节录云。 岩头担锄头行脚。 到处只做园头。 雪峯担笊篱木杓行脚。 到处作典座。 钦山将熨斗剪刀针线行脚。 到处与人做衣。 到个所住处。 三人互为宾主。 作小参。 举公案。 钦山承当不得。 後来却到洞山契证。 法嗣洞山。 贞和集。 龙岩庐山东林十题。 把针颂云。 豆花和雨落缤纷。 络纬催寒彻夜闻。 不费机梭衣不尽。 白绵山顶自牵云。 清拙和云。 千山黄落正纷纷。 月下村碪远近闻。 寒衲一条重补缀。 自怜剪破半溪云。 ●卧眠摩得勒伽云。 云何卧。 比丘。 不病。 不得昼日卧。 不得灯中卧。 若疲极者。 应起去。 不得恼第二人。 云何眠。 世尊。 听比丘。 昼日经行。 坐除睡葢。 初夜过。 四揲郁多罗僧。 敷。 卷揲僧伽梨。 为枕。 右脇卧。 脚脚相累不得散手脚。 不得散乱心。 不得散乱衣。 作明相正念。 起想思惟。 然後眠至後夜。 疾疾起。 经行坐。 除去睡葢。 ●带刀卧宋高僧传。 百丈山怀海传云。 海创意不循律制。 别立禅居。 不论高下。 尽入僧堂。 堂中设长连牀。 施椸架。 挂搭道具。 卧必斜枕牀唇。 谓之带刀睡。 为其坐禅既久。 略偃亚而已。 (又见僧史畧别立禅居章)六学僧传。 唐怀海传。 云。 坐长连牀。 昼夜不息。 倦则斜枕牀唇。 偃仰。 谓之带刀卧。 使不安於寝寐也。 传灯录百丈海禅师章云。 设长连牀。 施椸架。 挂搭道具。 卧必斜枕牀唇。 右胁吉祥睡者。 以其坐禅既久。 略偃息而已。 具四威仪也。 忠曰。 僧传带刀卧。 即传灯右胁吉祥睡也。 葢带刀者於左脇。 故不得左脇而卧。 因名右脇卧。 为带刀卧也。 白云端禅师录云门餬饼颂云。 云门餬饼圆漠小。 争似法华炉竈大。 饱来一任带刀眠。 谁问西来闲达磨。 续灯录澄惠诩禅师章云。 更有一般堪羡处。 长连牀上带刀眠。 普灯录法真一禅师章云。 问如何是玄中玄。 曰长连牀上带刀眠。 ●抽解敕修清规坐禅云。 坐定久之。 僧众方可次第起身抽解。 又须看上下肩。 起止急缓。 免见成连单位空缺。 又大坐参云。 如坐再请禅。 住持後门入归位。 不巡堂。 头首随。 众或抽解者。 即归被位。 又云。 头首与大众。 暂从後门出。 换衣换头袖。 抽解。 即归守被位。 备用清规坐参云。 与坐禅一同。 但促鸣板耳。 葢不起抽解故也。 禅苑清规挂搭云。 维那云。 请某上座於某寮。 抽解。 问讯而别。 新到归寮。 又云。 或自监院首座藏主退下。 於独寮抽解。 又云。 新到挂搭。 如经本院曾作知事头首化主。 并於前资寮。 抽解。 又下头首云。 以次头首。 合入前资寮抽解。 忠曰。 或坐禅中间。 出僧堂。 少休息。 或新挂搭人。 归寮安息。 皆曰抽解也。 抽解者。 抽解袈裟也。 敕修清规库司特为。 新旧两序汤药石云。 谢汤毕抽衣就座药石。 又游方参请云。 抽衣就坐药石(止此)。 抽解义可例知也。 旧说曰。 抽解同抽脱。 放大小便也。 忠曰。 如坐禅坐参抽解。 则解衣休息时。 亦应行便利。 故可通便利义。 如挂搭抽解。 则唯是休息义。 不通便利。 故抽解。 不可直以放便利解之。 竹窓三笔云。 念弥陀。 饮食抽解。 皆无间断。 忠曰。 此但言便利。 婉词称抽解矣。 或有蕃船抽贡货物。 曰抽解者。 甚与前义。 不相涉。 且录广闻见。 宋史食货志。 互市舶法云。 熙宁初。 立市舶。 以通物货。 旧法抽解有定数。 而取之不苛。 如犀角象齿。 十分抽二。 珠十分抽一。 元史食货志市舶云。 每岁招集舶商於蕃邦。 博易珠翠香货等物。 及次年廻帆。 依例抽解。 於是定双抽单抽之制。 双抽者蕃货也。 单抽者土货也。 ●抽脱旧说曰。 放大便云抽脱。 抽脱上衣也。 忠曰。 如厕抽脱袈裟僧只支。 故云抽脱。 婉辞也。 故行事钞诸杂要行篇云。 应脱袈裟。 僧只支。 大小便。 敕修清规日用轨范云。 若抽脱。 古例披五条(即挂络也)。 以净巾。 搭左手。 解绦系笐竿上。 脱五条直裰。 令齐整。 以手巾系定。 作记认。 不得笑语。 不得在外催促。 右手提水入厕(其规如彼)。 大慧武库云。 泐潭深和尚。 河东人。 真净之子。 有悟侍者。 偶在知客寮。 见掉下火柴头。 忽然有省。 直上方丈通所悟。 深和尚喝出。 自尔失心。 引绳於延寿堂东司自缢。 夜後常在藏院。 知客寮。 东司。 三处。 出没。 移鞋度瓶。 一众苦之。 湛堂游浙回。 充首座。 闻其事。 中夜故入延寿堂东司。 抽脱。 壁灯微明。 忽然扑灭。 方脱衣。 悟便提水瓶至。 湛堂云。 未要。 且待我脱衣。 脱衣罢。 便接瓶子。 去当时悟自缢间。 抽脱。 须? 又送筹子来。 及出。 唤云。 接瓶去。 悟才接。 捉住摸其手。 或似輭或似硬。 问曰。 汝是悟侍者麽。 汝便是当时在知客寮。 见掉下火柴头。 有省处底麽。 参禅学道。 秖要知本命元辰下落处。 汝在藏殿移端首座鞋履。 岂不是汝当时悟得底。 又在知客寮。 移枕子。 岂不是汝当时悟得底。 逐夜在此。 与人提瓶度水。 岂不是汝当时悟得底因甚不知落处。 秖管在这里。 恼乱大众。 作麽。 我明日劝大众。 为汝看藏经。 裒钱设粥。 追悼汝。 汝当别求出离。 不得滞着於此。 言讫乃推一推。 如瓦砾塔子倒。 索然有声。 由是绝迹。 湛堂一臂。 冷如冰。 踰半月方平复。 葢非人附阴而至。 冷气侵人如此。 上厕法。 十诵律毘尼母论等。 详说。 ●看病敕修清规延寿堂主云。 看视病僧。 汤药油烛。 炭火粥食。 五味。 常备供须。 (详职位门延寿堂主处)释氏要览云。 瞻病人五德。 四分律云。 一知病人可食不可食。 二不恶病人。 便利唾吐。 三有慈愍心。 不为衣食。 四能经理汤药。 五能为病人说法。 令欢喜已。 增长善法。 瞻病人六失。 增壹经云。 一不辩良药。 二懈怠。 三喜瞋好睡。 四但贪衣食。 五不以法供养。 六不共病人。 言语谈笑。 (忠曰。 增壹为五法。 以今一二合为一。 )增壹阿含经云。 疾病之人。 成就五法。 不得时差。 恒在牀蓐。 云何为五。 於时病人不择饮食。 不随时而食。 不亲近医药。 多忧喜瞋。 不起慈心。 向瞻病人。 是谓比丘疾病之人。 成就此五法。 不得时差(反此得差畧之)。 又云。 瞻病人。 成就五法。 不得时差。 恒在牀蓐。 云何为五。 於是瞻病之人。 不别良药。 懈怠无勇猛心。 常喜瞋恚。 亦好睡眠。 但贪食故。 瞻视病人。 不以法供养故。 亦不与病人。 语谈往返。 是谓比丘。 若瞻病之人。 成就此五法者。 不得时差(反此得差且畧之)。 教诫律仪看和尚闍梨病法云。 一怀孝养心。 作父母想。 二不得嫌有臭秽。 三常经营汤药。 四所忌之食。 不与食。 五饮食常令得所。 六洗濯衣裳。 七数除粪秽。 八勤烧香。 九常令衣被。 厚薄得所。 十常具火烛。 十一常须作意细心。 不得麤躁。 十二常念观音菩萨。 愿师所苦。 早得痊平。 梵网经云。 若佛子。 见一切疾病人。 应供养。 如佛无异。 八福田中。 看病福田第一福田。 若父母师僧。 弟子病。 诸根不具。 百种病苦。 皆养令差。 华严经净行品偈云。 见疾病人。 当愿众生。 知见空寂。 解脱众苦。 缁门警训。 勉僧看病偈(灵岩石刻)。 三首。 云。 四海无家病比丘。 孤灯独照破牀头。 寂寥心在呻吟里。 粥药须人仗道流。 病人易得生烦恼。 健者长怀恻隐心彼此梦身安可保。 老僧书偈示丛林。 气湿风劳犹可疗。 不知禅病若为医。 衲僧更拟论方药便把拳头蓦口搥。 已下。 畧录事缘。 僧只律云。 佛住舍卫城。 按行。 到一破房中。 见一病比丘。 卧粪秽中。 不能自起。 佛问。 气力何似。 所患增损。 答言。 患。 但有增无损。 复问。 得食不。 世尊。 我不得食来。 已经七日。 佛问。 此间有和尚阿闍梨不。 无有。 无比房比丘耶。 答言以我臭秽不喜故。 徙余处去。 佛语比丘。 汝莫忧恼。 我当伴汝。 取衣来。 我为汝浣。 阿难白言我当与浣。 佛语阿难汝浣衣。 我当灌水。 浣已日曝。 阿难抱病比丘。 举着露地。 除去粪秽。 出牀褥诸不净器水洒房内。 埽除已。 巨磨涂地。 浣晒牀褥。 更织绳牀。 敷着本处。 澡浴病比丘。 徐卧牀上。 世尊以无量功德庄严。 金色柔輭手。 摩比丘额上。 问言。 所患增损。 比丘言。 蒙世尊手。 至我额上。 众苦悉除。 世尊。 随顺说法。 发欢喜心已。 重为说法。 得法眼净。 比丘差已。 世尊至众多比丘所。 以上事具说。 呵责比房比丘。 汝等同梵行人。 病痛不相看视。 谁当看者。 若比丘病不看者。 越毗尼罪(畧钞)。 智度论亦载此缘。 为舍婆提国事。 舍婆提。 即舍卫也。 又增壹阿含。 有佛罗阅城。 瞻病比丘缘。 与僧只大同小异。 罗阅即王舍城。 王舍城在摩伽陀国。 葢事相似而缘别也。 西国传云。 唐三藏。 亲至王舍城东北。 礼佛洗病僧塔(止此)。 然西域记以此缘。 系舍卫国。 则玄奘所礼者舍卫塔也。 恐西国传讹录。 发布时间:2025-04-25 18:14:31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5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