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夜夜曲 内容: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 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 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古诗三百首乐府妇女孤独思念悲愁译文/注释银河纵横穿流、星斗横竖移动;银河与北斗星都是在无知无情的空自流转,又怎知我心中在想念一个人? 空房之内,一盎孤灯半明不灭,不管天寒地冻,依然踏起织机,织起布来。 泪流不止可又能向谁诉说呢? 只能听着鸡鸣声发出一声声的叹息。 全文赏析《夜夜曲》,乐府杂曲歌辞的一种,它的创始人便是沈约。 《乐府解题》云:“《夜夜曲》,伤独处也。 ”沈作有二首,皆写同样的主题。 此为第一首,写空房独处的凄凉况味尤为具体而细致。 此诗共八句,可分前后两段,段各四句。 每段开头二句均用对偶,结尾二句以白描手法抒写思妇惆怅自怜的内心感情。 从前段到后段,思妇的感情有发展,有变化,直至结尾,形成一个高潮。 诗歌的开头两句借银河和北斗方位的变化来暗示时间的流逝。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写思妇长夜不眠,观看天空景象。 诗人在这两句诗中交错使用了“纵”、“横”、“直”三个动词,忽纵忽横忽直,使人仿佛看到银河纵横穿流、星斗横竖移动的情景。 诗中虽未直截写人,而人物的神情自可令人想见。 古诗中用星辰位置的变易反衬思妇感情的愁苦,例子甚多。 如《古诗十九首》云:“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又云:“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前人皆以为本之于《诗经·小雅·大东》,如《文选》李善注“河汉女”云:“《毛诗》曰:‘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毛苌曰:‘河汉,天河也。 ’”观沈约此诗,当系近承《古诗十九首》,远绍《诗经》之《大东》,当然在具体描写上也有所不同。 它开头二句说银河由纵到横,北斗由横到直,通过写景显示了时间的迁延。 用一句通俗的话说,便是斗转星移,时间已过了很长。 在此漫漫长夜,思妇耿耿不寐,心中必有所想,于是诗人借她的口吻说道:“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 ”星汉本为无知无情之客体,怨它何来? 这种写法便是古人所常说的“无理而妙”。 仿佛在说:银河啊,你空自流转;北斗星啊,你徒然横斜,你们怎知我心中在想念一个人? 接下去二句写思妇因星汉移动、时光流逝而起的惆怅心情。 “星汉”句总括上文又作一顿挫,着一“空”字,似乎把前面铺排的两句一下子推倒,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宁知”句把思妇胸中的一股怨气,喷薄而出,着一“宁”字,与前面的“空”字紧相呼应,把人物的感情引向内心深处。 二句全系脱口而出,声情毕肖,确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 如果说前半段以天空之景烘托思妇孤栖之苦,那么后半段则转而以室内之景映衬人物独处无聊的心态。 诗人的笔锋由夜空转入闺房。 空房之内,一盎孤灯,半明不灭,那暗淡的灯光,正象征着思妇的情怀。 她孤独难耐,于是不管天寒地冻,踏起织机,织起布来。 在这里,诗人没有照搬《诗经》与古诗,光写天上织女,而是将天上移到人间,写思妇亲理寒机。 因此使人读来,更富有现实感。 从对偶方面讲,这一联比前一联更为精当。 因为前一联并列两件性质相近的事物,其弊如后人评价近体诗时所说的“合掌”。 而这一联则意不相重,且层层推进,前句说灯不明,是在深夜;后句说晓犹织,则已到天亮了。 从深夜到天明,思妇由独守孤灯到亲理寒机,层次鲜明,动作清晰,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她的孤独之感。 结尾二句,承上文而来。 思妇彻夜未眠,所忆之人缥缈无踪,眼望孤灯,手理寒机,心中分外凄苦,于是她情不自禁地哭了。 尽管泪流不已,也没有人同情她,她不能向人诉说单身独处的苦闷。 她只有哀哀自伤,徒然叹息。 结句“鸡鸣”二字,紧扣上句的“晓”字,而“徒”字又与前段的“空”字遥相照映。 此刻女主人翁的孤独之感已达到了顶点,天上的星汉也好,自己的忆念与叹息也好,一切的一切,都是空幻而徒然的。 她只有默默地流泪,独自咀嚼着悲伤。 听到鸡叫的声音,她不由发出长长的叹息。 发布时间:2025-04-26 10:05:1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5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