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3.通结用葱白熨法 内容: 治同前证。 大葱白(四斤,切作细丝) 干米醋(多备待用)将葱白丝和醋炒至极热,分作两包,乘热熨脐上。 凉则互换,不可间断。 其凉者,仍可加醋少许,再炒热。 然炒葱时,醋之多少,须加斟酌。 以炒成布包后,不至有汤为度。 熨至六点钟,其结自开。 一孺子,年六岁。 因食肉过多,不能消化,郁结肠中。 大便不行者六七日,腹中胀满,按之硬如石,用一切通利药皆不效。 为用此法熨之,至三点钟,其腹渐软。 又熨三点钟,大便通下如羊矢,其胀遂消。 一童子,年十五六。 因薄受外感,腹中胀满,大便数日不通,然非阳明之实热燥结也。 医者投以承气汤,大便仍不通,而腹转增胀。 自觉为腹胀所迫,几不能息,且时觉心中怔忡。 诊其脉,甚微细,按之即无。 脉虚证实,几为束手。 亦用葱白熨法,腹胀顿减。 又熨三点钟,觉结开,行至下焦。 继用猪胆汁导法,大便得通而愈。 一人,年四十许,素畏寒凉。 愚俾日服生硫黄,如黑豆粒大两块,大见功效,已年余矣。 偶因暑日劳碌,心中有火,恣食瓜果,又饱餐肉食,不能消化,肠中结而不行,且又疼痛,时作呕吐。 医者用大黄附子细辛汤降之,不效。 又用京都薛氏保赤万应散,三剂并作一剂服之,腹疼减去,而仍不通行。 后愚诊视,其脉近和平,微弦无力。 盖此时不食数日,不大便十日矣。 遂治以葱白熨法,觉腹中松畅,且时作开通之声。 而仍然恶心,欲作呕吐。 继用赭石二两,干姜钱半,俾煎服以止其恶心。 仍助以葱白熨法,通其大便。 外熨内攻,药逾五点钟,大便得通而愈。 按∶《金匮》大黄附子细辛汤,诚为开结良方。 愚尝用以治肠结腹疼者甚效。 即薛氏保赤万应散,三剂作一剂服之,以治大人,亦为开结良方。 愚用过屡次皆效。 而以治此证,二方皆不效者,以其证兼呕吐,二方皆不能止其呕吐故也。 病患自言,从前所服之药,皆觉下行未至病所,即上逆吐出。 独此次服药,则沉重下达,直抵病结之处,所以能攻下也。 一人,年四十三。 房事后,恣食生冷,忽然少腹抽疼,肾囊紧缩。 大便四日不通,上焦兼有烦躁之意。 医者投以大黄附子细辛汤,两胁转觉疼胀。 诊其脉,弦而沉,两尺之沉尤甚。 先治以葱白熨法,腹中作响,大有开通之意。 肾囊之紧缩见愈,而大便仍未通。 又用赭石二两,附子五钱,当归、苏子各一两,煎汤,甫饮下,即觉药力下坠。 俾复煎渣饮之,有顷,降下结粪若干,诸病皆愈。 按∶此证用葱白熨之,虽未即通,而肠中之结已开。 至所服之药,重用赭石者,因此证,原宜用热药以温下焦,而上焦之烦躁,与大便之燥结,又皆与热药不宜。 惟重用赭石以佐之,使其热力下达,自无僭上之患。 而其重坠之性,又兼有通结之功。 上焦之浮热,因之归根,下焦之凝寒,因之尽化矣。 附∶(1)猪胆汁导法,乃《伤寒论》下燥结之法也。 原用猪胆汁,和醋少许,以灌谷道中。 今变通其法,用醋灌猪胆中,手捻令醋与胆汁融和,再用以通气长竹管,一端装猪胆中,用细绳扎住,一端纳谷道中。 用手将猪胆汁,由竹管挤入谷道。 若谷道离大便犹远,宜将竹管深探至燥粪之处。 若结之甚者,又必连用两三个。 若畏猪胆汁凉,或当冷时,可将猪胆置水中温之。 若无鲜猪胆,可将干者,用醋泡开,再将醋灌猪胆中,以手捻至胆汁之凝结者皆融化,亦可用。 若有灌肠注射器,则用之更便。 (2)古方治小便忽然不通者,有葱白炙法。 用葱白一握,捆作一束,将两端切齐,中留二寸。 以一端安脐上,一端用炭火炙之。 待炙至脐中发热,小便自通。 此盖借其温通之性,自脐透达,转入膀胱,以启小便之路也。 然仅以火炙其一端,则热力之透达颇难。 若以拙拟葱白熨法代之。 则小便之因寒不通,或因气滞不通者,取效当更速也。 按∶此熨法,不但可通二便,凡疝气初得,用此法熨之,无不愈者。 然须多熨几次,即熨至疝气消后,仍宜再熨两三次。 或更加以小茴香、胡椒诸末,同炒亦佳(用胡椒末时,不宜过五钱,小茴香可多用)。 发布时间:2025-04-26 10:59:5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5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