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廿二类 文疏门 内容: ●敕黄敕修清规书记云。 古之名宿。 多奉朝廷徵召。 及名山大刹。 凡奉圣旨敕黄。 住持者。 具谢表。 示寂有遗表。 或所赐所问。 俱奉表进。 而住持专柄大法。 无事文字。 特请书记。 以职之。 山堂肆考云。 唐太宗。 用黄麻纸。 写诏敕文。 故杜诗。 紫诏仍兼绾。 黄麻似六经。 唐玄宗别置学士院掌内命。 凡拜免将相。 皆用白麻。 注云。 黄麻。 诏纸用黄蘖染成。 取其辟蠹也似六经者。 谓诏诰之词。 浑厚如六经之文也。 野客丛书云。 敕旧用白纸。 唐高宗上元间。 以施行之制。 既为永式。 白纸多蠹。 遂改用黄。 除拜将相制书。 用黄麻纸。 其或学士制。 不自中书出。 故独用白麻纸。 所以有黄麻。 白麻之异也。 又见经单处。 圣节黄榜处。 ●谢表见敕黄处。 ●公文忠曰。 知府所降公凭文也。 居家必用云。 公文。 谓官遣文字。 故曰公文。 敕修清规开堂祝寿云。 先呈公文。 举法语毕。 接付维那。 宣白。 次山门诸山江湖疏。 一一递上。 有法语分送宣读。 雪窦显禅师开堂录小参云。 僧问。 四明侯伯。 远降公文。 未涉程途。 请师速道。 师云剳。 大慧武库云。 洪州奉新县慧安院。 偶法席久虗。 太守移书宝峰真净禅师。 命择人主之。 时有渊首座。 向北人。 孤硬自立。 白真净曰。 惠渊去得否。 真净曰。 汝去得。 遂复书举渊。 渊得公文。 即辞去。 隐山璨禅师录云。 入院。 指座云。 隐山无量罪过。 复被公文追到。 要得重整颓纲。 不免再陞此座。 已下畧记外典公文语。 魏书高祖纪云。 二年夏四月癸酉。 诏沙门。 不得去寺浮游民间。 行者仰以公文。 春渚纪闻云。 江淮发运使卢秉。 元佑初。 发解赴阙。 至泗州。 夜梦。 肩舆诣郡守。 而回。 过漕司。 有顶帽执挝。 而督视工役。 丹饰门墙者。 问之。 云。 修此以俟新官也。 卢曰。 新官为谁。 执挝者。 厉声而对曰。 卢秉(云云)。 既觉。 未及盥濯。 而郡将公文一角至。 即除卢领大漕事。 为善阴隲曰。 王缙为两路提刑。 每断死囚。 必焚香奏天。 然後行下。 一日暮坐。 恍见一玉女。 长披大袖手持一角公文。 立于檐前。 遥告缙曰。 此汝平生。 所奏事目。 一一皆合情法。 无有枉滥。 上帝嘉汝。 已为汝父延寿一纪。 兼为汝倍增福矣。 汝之子孙。 异日亦皆当作监司。 更宜自勉。 言讫而殁。 後果如其言。 ●府帖公文也。 校定清规新住持入院云。 都寺。 预请维那首座宣疏帖等人。 注先读敕黄。 省剳或府帖。 山门疏。 诸山疏。 次第宣读。 ●诸疏帖文体明辩云。 疏者。 布也。 正字通云。 疏去声。 暮韵。 音数。 条陈也。 忠曰。 疏者。 条畅布陈其所蓄望也。 禅苑清规。 请尊宿云。 具合用钱物。 行李。 人轿等。 或舟船。 要用之物。 官疏。 院疏。 僧官疏。 诸院长老疏。 施主疏。 闲居官员疏。 住持帖。 本州县开报。 彼处州县文牒。 官员书信。 院门茶榜。 并须子细备辨。 如法安置。 旧说曰。 士大夫为僧制请疏。 泛论之。 则南北朝时。 沈休文发讲疏为始。 禅林请住持疏。 韶州防御使何希范等。 制请疏。 令云门偃禅师。 住灵树。 为始。 其疏。 载在云门语录後也。 僧疏。 则九峯韶公。 作疏请大觉琏和尚。 住阿育王山。 此为始矣。 ●官府疏旧说曰。 凡请住持。 有官府疏。 山门诸山道旧法眷江湖勤旧等疏。 官府疏者。 宣政院选举之也。 又曰。 古者官府疏。 有祝圣寿之语。 今则山门疏。 有祝语。 盖无官府疏时。 如此而已。 若有官府疏。 则山门疏。 非必作祝天子语。 也。 ●路疏忠曰。 某州路官府。 请住持疏也。 古林茂禅师永福录。 有拈路疏语。 ●县疏虗堂愚和尚录续辑云。 府疏已刊前集。 县疏。 知府陆盘隐撰。 ●府僚疏忠曰。 僚官僚也。 府中官僚。 荐住持疏也。 居顶圆庵集。 有青远禅师住昌国普慈。 府僚疏。 盖居顶代府僚制也。 ●山门疏旧说曰。 请住持山门疏。 叙劝请。 诸山疏。 叙促驾。 江湖疏。 道旧疏。 叙展贺(又见官府疏。 法眷疏处)。 敕修清规请新住持云。 库司会两序勤旧茶。 议发专使修书(头首知事勤旧蒙堂前资僧众)。 制疏(山门。 诸山。 江湖)。 茶汤榜。 ●同门疏新命。 同门人。 制疏。 贺其入院也(见法眷疏处)。 同门义。 见称呼门。 同门处。 ●诸山疏本寺隣封之诸山。 制新住持。 入寺疏也(见山门疏处)。 ●江湖疏忠曰。 江湖上禅刹人。 制新命入寺疏也(见山门疏处)。 有东江湖西江湖二疏。 南禅规式入院云。 首座宣山门疏。 行者两人扛疏。 住持在椅。 其余疏。 以次头首宣读。 道旧疏。 书记。 诸山疏。 後堂。 东江湖西江湖疏。 东西藏主宣之。 但道旧同门等疏。 头首出众向法座立定。 读之。 盖无可宣扬位也。 忠曰。 江湖者。 江外湖边蕞刹也。 凡禅刹名山大刹之外者。 称江湖矣。 然旧说。 援江西马祖。 湖南石头。 学者憧憧往来之说。 实无交涉。 如今此方江湖疏。 题名衔曰。 平沙某甲。 远浦某乙等。 是足粗知江湖义。 庄子云。 鱼相忘於江湖。 莲社高贤传云。 周续之曰。 心驰魏阙者。 以江湖为柣梏。 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云。 寄通灵台之下。 遗迹江湖之上(止此)。 此等江湖。 其义相通(又见称呼门江湖处)。 ●道旧疏忠曰。 新住持道旧。 制其入寺疏也(见官府疏山门疏处)。 道旧者。 道友也。 详称呼门。 道旧处。 ●法眷疏忠曰。 新命法属。 制其入寺疏也(见官府疏处)。 天隐曰。 今时山门疏语。 如上表文。 例祝天子。 如山门疏。 以山门事为发端。 以祝天子终之。 同门疏。 以同门事终之。 江湖疏。 以江湖事终之道旧疏。 以道旧事。 终之。 法眷疏。 以兄弟故事。 终之。 竺仙来来禅子集。 有杭州大慈成止岩。 住西兴明化法眷疏。 蒙头云。 时止时行。 何用隔江招手。 难兄难弟。 倒却门前刹竿。 收结云。 懽恊人天。 光增法社。 ●法亲疏法眷疏。 又名法亲疏。 见义堂空华集。 ●方外疏在家士大夫。 为新住持。 制疏也。 居顶圆庵集有方外交疏。 其柄语云。 窃闻。 今浙东天童木庵禅师。 靖退已久。 一旦虗席。 其徒失依。 遂劝师。 以轻车熟路。 复镇其虗。 人谓师之此举。 足以崇重天童。 而师固无加损也。 凡吾荐绅。 所尚在道。 道由人兴。 故疏以贺。 元叟端禅师。 杭州灵隐录。 拈方外疏。 又抗州径山录拈方外疏语云。 言言见谛。 句句朝宗。 西天昔日净名老。 东土今朝庞蕴公。 ●江湖友社疏相国寺香渚和尚告忠曰。 江湖疏外。 复有江湖友社疏。 但新命杰出人。 而敢当之。 非寻常用之。 居顶圆庵集。 有青远禅师。 住昌国普慈。 友社疏。 又有应中法师。 住延庆。 禅林友社疏。 盖今为教家发。 故有禅林目也。 ●林泉友社疏旧说曰。 山门。 诸山。 江湖疏外。 有林泉友社疏但非寻常有之。 香渚和尚告忠曰。 林泉友社疏。 例江湖友社疏。 必新命杰出人。 而敢制之。 义堂空华集。 有芳少室住净智。 友社疏。 ●乡曲疏居顶圆庵集。 有元素住开寿乡曲疏●淋汗疏忠曰。 为化柴烧浴。 制疏也。 曾闻。 五岳学制疏者。 必先制之。 试手。 琳汗义。 见丛轨门。 清拙澄禅师录。 化琳汗颂云。 陕府铁牛遭日炙。 嘉州大象汗交流。 有人浴得这个佛万两黄金也合收。 ●化疏忠曰。 凡丛林。 化米化炭等。 皆造疏。 化主齎之去。 一展示其意。 二证非假窃也。 已下略录诽僧好化。 笑隐蒲室集与友人书云。 不肖。 多与士大夫交。 尝闻其言。 与僧往来。 每惧其袖中有物。 便杀风景。 谓其持疏也。 故五年於此。 修造已十成七八。 忍贫自力。 未尝妄造人门。 颇似倔强。 云栖竹窓三笔云。 有道者。 告予曰。 我辈冠簪。 公等剃削。 夫剃削者。 应离世绝俗。 柰何接踵於长途广行募化者。 罕遇道流。 而恒见缁辈也。 有手持缘簿。 如土地神前之判官者。 有鱼击相应。 高歌唱和。 而谈说因缘。 如瞽师者。 有扛擡菩萨像神像。 而鼓乐喧填。 賛劝舍施。 如歌郎者。 有持半片铜铙。 而鼓以竹箸。 如小儿戏者。 有整衣执香。 沿途礼拜。 挨家逐户。 如里甲抄排门册者。 清修法门。 或者有玷乎。 予无以应。 ●草疏忠曰。 疏语多四六成之。 而间有散文者。 此名草疏。 禅月集上新定宋使君诗云。 水叠山层擎草疏。 砧清月苦立霜风。 已下。 畧录古今草疏。 九峯韶禅师。 请大觉。 住育王疏。 圆庵作。 竺芳住道塲江湖疏(见圆庵集)。 又作。 性初住雪窦诸山疏(见圆庵集)。 又作。 岱宗住中竺。 京刹疏(见圆庵集)。 笑隐欣禅师。 请虗谷。 住径山。 江湖疏(见蒲室集)。 清拙澄禅师。 请明蒙山。 住圣福。 山门疏(见清拙录)。 又请梦窓。 住建仁疏(见清拙录)。 袁中疏集多草疏。 又有以诗准疏。 宣读者。 义堂日工集云。 建长中山入寺。 以余所寄禅诗。 拟疏。 付西藏主令读。 拈云。 镡津语脉。 筠溪词源。 华衮之赠。 感佩何言。 盖日本。 以诗准疏读者。 始於此。 ●柄语忠曰。 山门同门等疏。 小序。 名柄语。 盖如器有柄也。 山门疏柄语。 造语多一律。 同门疏等柄语。 有语意不同者。 瑞溪卧云日件录云。 普广院僧。 持本寺同门疏来。 疏语。 意句不到。 柄语亦冗甚。 今时后生。 不依师授。 叨作文。 往往如此。 ●道塲疏旧说曰。 道塲疏。 多满散用之。 然启建。 亦有之。 凡启建有疏。 则满散必亦有疏。 启疏。 发头用儒典语。 散疏。 发头用释典词。 又与讽唱门宣疏交看。 佥疏法。 见执务门。 佥疏处。 文体明辩附录云。 按道塲疏者。 释老二家。 庆祷之词也。 庆词曰生辰疏。 祷词曰功德疏。 二者皆道塲之所用也。 ●右语忠曰。 道塲疏。 首叙某州某寺某甲值某事。 讽某经等毕次正有四六疏语。 故疏语首必蒙右伏以三字。 是以疏语称右语也。 右者指已前事缘讽诵等。 伏以已下。 详述其志趣祷愿等事也。 东渐畧清规。 佛降诞云。 维那宣疏。 至右语。 住持跪炉。 忠曰。 住持跪炉。 必在右伏以时。 东渐言右语跪炉。 则以右伏以为右语。 正同余所解也。 文体明辩附录云。 按右语者。 宋时。 词臣。 进呈文字之词也。 谓之右语者。 所进文字。 列于左方。 而先之。 以此词。 实居其右。 故因而名之。 盖变进书表文之体。 而别其称耳。 然考之诸集。 唯欧阳修王安石等。 有进功德疏右语。 岂其特用於此等文字。 而他皆不用欤。 词皆俪语。 而短简特甚。 忠曰。 徐氏言所进文字在左。 此词居右。 故名右语者失矣。 余谓功德疏。 先列数般功德品目。 在右方。 而次之。 以述其志趣之疏语。 在左方。 而此疏语之首。 必加右伏以三字。 故以骈俪疏文。 名为右语耳。 非为此词在右矣。 徐氏见诸家文集。 唯载右伏以已下俪语。 未见功德疏全文。 故谬以谓。 疏前词。 在疏语右。 故名右语。 然则不名于本疏为右语。 而却以前序为右语也。 夫一篇文字题。 不题本体。 却题前序。 岂有此理耶。 忠按山门同门等疏。 凡有右伏以者。 皆当称右语。 然古来右语名。 唯於道塲疏。 不可称於余疏。 矣。 旧说曰。 祈祷等疏语。 名右语。 书记制之。 其文四六也。 凡右方为尊。 故右语。 犹言尊语也。 非疏文在右方之义。 忠曰。 此亦一重臆解。 固不足取也。 欧阳文忠公集云。 太祖皇帝忌辰。 道塲功德疏。 右语(九月八日)。 右伏以。 当天开运。 聿隆创始之功。 继綂承休。 方罄奉先之孝。 爰戒彻昔之日。 用资作善之祥。 严法会於金园。 启灵文於贝叶。 伏愿。 超登妙果。 高证真乘。 瞻不动以常存。 佑无疆而永固。 下均氓庶。 咸获又宁。 白玉蟾集。 忏谢朱表云。 上清大洞宝籙弟子五雷三司判官知北极驱邪院事(臣白某)。 右(某)言。 伏以。 紫鸾啸月。 青皇埀羽葆於枢宫。 白鹤呼云。 赤帝降霓旌於玑舍(已下文繁故畧)。 ●榜品字笺云。 说文榜木片也。 古无纸。 凡有示告。 皆用板。 言简。 悬之牌。 文繁列之榜。 後虽有纸。 而牌牓之名。 犹昔焉。 敕修清规肃众云。 大慧禅师。 住育王时。 榜示堂司。 僧争无明。 决非好僧。 有理无理。 竝皆出院。 南堂欲禅师录。 大慧和尚墨蹟。 跋云。 参学兄弟。 未有正见。 而务外学。 故先德有杂毒入心之诫。 老妙喜榜之於门罚及隣案。 在洋屿一夏打发一十三。 人夫岂偶然。 雪峯龙岩翁。 得此牓。 时以示人。 不为无补。 死心。 揭牓于门。 见殿堂门。 三门处。 ●茶汤榜文体明辩云。 张于食所者。 曰茶汤榜(详道塲榜处)。 敕修清规。 请新住持云。 库司会两序勤旧茶。 议发专使。 修书制疏茶汤榜(专使署名)。 请书记为之。 如缺书记。 择能文字者。 分为之。 用绢素写榜。 解者曰。 山门疏。 及茶汤榜。 书记作之。 分为之者。 一人作茶榜。 一人作汤榜也。 忠曰。 新住持。 茶汤榜。 有入寺前者。 有入寺後者。 敕修清规。 专使特为新命煎点云。 茶汤榜。 张于堂外两侧。 是即专使与请疏。 共持去。 於新命本居处。 设煎点时。 所张也。 又敕修清规。 山门特为新命茶汤云。 茶汤榜。 预张僧堂前上下间。 是即新命入寺之後。 煎点所张也。 ●回礼榜敕修清规。 谢挂搭云。 当日侵早。 方丈客头。 堂司行者。 各写回礼榜。 贴众寮前。 方丈榜。 贴上间。 两序榜。 贴下间。 榜式云。 堂头和尚。 粥罢回礼新归堂首座。 今月 日客头行者 (某) 承准头首知事。 粥罢。 回礼新归堂首座。 今月 日堂司行者 (某) 拜覆●免告香小榜敕修清规。 告香云。 侍者预出小榜。 贴法堂柱上云。 奉堂头和尚慈旨名德西堂。 首座。 并免告香。 侍司某谨白。 ●免人事榜敕修清规。 库司四节。 特为首座大众汤云。 方丈预出免人事榜云。 某节。 并就来日。 法堂上人事。 例免到方丈。 伏希众悉。 旧说曰。 榜有古式今式。 敕修所载。 今式也。 古式免人事榜云(结制。 解制。 冬节。 岁节)。 礼数并就来日。 法堂人事。 头首。 知事。 耆旧。 法眷。 私下往复。 不必讲。 切希悉及。 住山某。 咨白。 新式。 免人事榜云。 某节。 礼数。 并就来日。 法堂上人事。 例免到方丈。 幸希众悉。 ●免人事颂禅苑清规。 冬年人事云。 节前一日。 堂头有免人事。 颂。 贴僧堂前。 贞和集。 天衣怀禅师元旦免人事颂云。 休把僧仪混俗情。 江头野草几回青。 无角铁牛眠少室。 当初岂是贺新正。 又云。 日日相逢日日新。 何须特地致殷懃。 百年三万六千日。 只是南柯梦里人。 芙蓉楷禅师录。 岁旦免人事颂云。 日出东方夜落西。 急须着眼莫迟疑。 新年不用来相贺。 江月松风是旧时。 圆照本禅师别录。 山中岁旦。 免人事颂云。 报尔玄徒休贺岁。 出家弗比在家同。 老僧自看生来事。 七十年过一梦中。 又云。 自谓居山且免闲岂劳心力贺新年。 百千万岁今朝事。 成住坏空弹指间。 ●闲人不辄入榜卧云日件录云。 察堂省西堂入寺。 据室。 有闲人不辄入之语。 问之。 省答曰。 唐土尊宿之室。 例揭闲人不辄入之榜。 ●诸寮报榜敕修清规大挂搭归堂云。 维那发诸寮报榜。 榜式云。 挂搭 一僧某甲上座。 某州人氏。 某戒。 某甲上座     某甲上座      今月 日堂司 (某) 报报侍司曰申。 尊住持也。 前堂首座。 侍司。 众寮。 必具戒次州名。 余皆不具。 ●挂搭报榜敕修清规游方参请云。 求住。 如允。 仍触礼一拜。 就求帖子。 到侍司。 附名云。 适奉方丈慈旨。 令就上寮附名。 侍者次第。 发榜头下堂司。 (详帖子处) 又大相看云。 次早。 赴方丈茶。 求挂搭。 候发榜下堂司送归堂。 榜式云。 奉 方丈慈旨。 挂搭 一僧。 某甲上座。 某甲上座       今月 日侍司 (某) 报●谢挂搭率香钱小榜见钱财门。 谢挂搭香钱处。 ●参榜参榜。 即门状也。 见门状处。 翰墨大全云。 凡榜子用白纸濶四寸许。 就中心。 写一行。 横卷之。 平常见人。 添取覆两字。 其余贺谢辞违。 并临时於名下。 改之。 写榜子式云。 僧家      某院住持僧 (某) 参●无头牓镜堂圆禅师录。 示作无头榜者。 偈云。 白壁无头榜字浓。 不知虗费半宵功。 损他常住恶徒党。 尽付伽蓝掌握中。 义堂日用工夫集云。 石室出示无头榜一卷。 大槩举丛林辨事。 不公之论。 又云。 石屏寮有无头榜之嗤。 盖以余不党门徒之议。 独立弗移也。 一休顺和尚年谱云。 岐岳请师。 题无头牓。 忠曰。 李肇国史补云。 匿名造谤。 谓之无名子(止此)。 无头牓者。 所谓无名子也。 盖无头名也。 若人无头。 则不可认其人。 今作榜谤人者。 藏己姓名。 故言无头榜。 张汤传。 言蜚变。 亦此类也。 寂照堂谷响集作无住方。 素无据。 尧山堂外纪云。 唐魏扶(太和中进士)知礼闱。 入贡院题诗云。 梧桐叶落满庭阴。 锁闭朱门试院深。 曾是当年辛苦地。 不将今日负初心。 及放榜。 无名子削其梧桐。 锁闭。 曾是。 不将。 二字为五言诗。 以讥之。 忠曰。 所讥。 只在削不将二字。 史记张汤传云。 河东人李文。 尝与汤有却。 汤有所爱史鲁谒居。 知汤不平。 使人上蜚变。 告文奸。 评林云。 刘奉世曰。 蜚变。 谓如无姓名。 上变者。 岳珂裎史云。 熙宁七年。 四月。 王荆公罢相。 镇金陵。 是秋江左大蝗。 无名子。 题诗赏心亭曰。 青苗免役两妨农。 天下嗷嗷怨相公。 惟有蝗虫感恩德又随钧旆过江东。 荆公一日饯客。 至亭上。 览之不悦。 命左右物色。 竟莫知其为何人也。 ●道塲榜文体明辩附录云。 按道塲榜者。 释老二家。 修建道塲。 榜示之词也。 品题不同。 而施用亦异。 其迎神驭者。 曰门榜。 净坛塲者。 曰监坛榜(亦曰卫坛)。 燃灯者。 曰灯榜。 戒孤魂者。 曰戒约榜。 限孤魂者。 曰结界榜。 浴孤魂者。 曰浴堂榜。 施法食者。 曰施斛榜。 施水灯者。 曰水灯榜。 张于造斋之所者。 曰监斋榜。 张于设供之所者。 曰供榜。 张于食所者。 曰茶汤榜。 已上数榜。 二家错陈。 而互有遗阙。 其或用或不用。 亦不可知。 ●圣节黄榜敕修清规圣节云。 启建之先。 一日。 堂司备榜。 张于三门之右。 用黄纸书之。 又黄榜式云。 某道某路某寺。 某月某日。 钦遇。 天寿圣节。 本寺预於今月某日。 恭就   大佛宝殿。 启建   金刚无量寿道塲。 一月日。 逐日轮   僧上殿。 披阅真诠。 宣持密号。 所萃   洪因。 端为祝延今上皇帝。 圣寿万岁。 万岁。 万万岁。 右恭惟 佛日洞明。 龙天昭格。 某年某月 日都监寺(臣)僧(某) 言       住持(臣)僧 (某)幻住清规云。 榜用黄纸书。 如臣僧之名。 用红纸贴。 可高四尺阔三尺。 此亦随屋大小。 为挂之佛殿上。 俟道塲满散收起。 榜用木作骨子。 春明退朝录云。 唐日历。 正(正字犯仁宗嫌名)观十年十月。 诏始用黄麻纸。 写诏敕。 又曰。 上元三年。 闰三月戊子。 敕制敕施行。 既为永式比用白纸多有虫蠹。 自今已後。 尚书省颁下诸司。 及州下县。 宜竝用黄纸(魏志。 刘放孙资。 劝明帝召司马宣王帝纳其言即以黄纸令放作诏)。 旧说曰。 圣节榜。 及经单。 用黄纸防[木/虫]也或谓一月日间。 岂怕[木/虫]灾哉。 但是敬之至也。 黄纸。 以黄蘖染。 遯斋闲览云。 古人写书。 皆用黄纸。 以蘖染之。 所以辟蠹。 故曰黄卷。 ●看经榜忠曰。 七月十五日。 盂兰盆会。 维那预於朔日。 发看经榜榜语左方。 列写经咒名题。 张之僧堂。 众僧随意。 读诵某经咒几卷讫。 书己名於某经咒目下。 维那依所诵。 列写之疏中。 至十五日。 临会宣读。 榜式云。 山门宓以衲子自恣之日。 乃是兰盆救苦之辰。 鹅护雪清调御之真规不坠。 蜡人氷冷。 目连之报劳有效。 真读至教。 课持秘咒所鸠良因。 仰赞常住三宝。 果海圣贤。 专祈。 亡没七世父母亲眷心镜初拭。 照破万劫之昏迷慧剑忽磨。 斫开千生之覊锁四恩总报三有齐宝。 法界含灵。 均登觉道者。 具列功课品目于後。 大乘妙典 圆觉了义经 金刚般若经 梵网经 盂兰盆经 般若心经 普门品 寿量品 楞严神咒 大悲咒 提婆品 尊胜陀罗尼 光明真言 随求陀罗尼 八句陀罗尼 破地狱咒 一字金轮咒 阿弥陀名号  右具在前  伏希 众悉 今月 日    堂司(某甲)榜右经咒名。 一行一名。 正月修正。 或亡僧结缘等。 皆有看经榜。 ●经单忠曰。 单者。 纸片也。 经目录单纸。 故云经单(单有数种见名单处。 及座位门单位处)。 敕修清规。 圣节云。 启建之先。 一日。 堂司备榜。 及上殿经单。 俱用黄纸书之。 (用黄义。 见圣节黄榜处。 )旧说曰。 经单式。 似看经榜。 敕修清规经单式云。 今具经文品目于后。 大方广佛华严经  大佛顶万行首楞严经  大乘妙法莲华经  大乘金光明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乘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仁王护国经右具如前    今月 日纲维(臣)僧 (某) 具●茶状旧说曰。 请于茶之状子也。 敕修清规告香云。 请客侍者。 预依戒次。 具茶状备卓袱笔砚。 告香罢。 列法堂下间。 请茶。 各佥名。 又方丈特为新挂搭茶云。 次日库司客头行者。 依戒单字名。 具茶状。 列众寮前。 请佥名。 书云。 某甲敬依来命。 新挂搭茶状式云。 新挂搭某甲上座。 列名。 堂头和尚。 今晨斋退。 就寝堂点茶。 特为伏希 云集   今月 日侍司(某) 拜请库司头首式云新挂搭 某上座。 列名。 右某等。 今晨斋退。 就库司。 点茶一中。 特为。 伏望 众慈同埀 降重。 今月 日库司比丘(某)等拜请头首当列名。 止於知客。 就照堂余同前。 ●门状敕修清规月分须知云。 正月初一日。 有处四孟月。 大众行道讽经祈保。 次具门状。 官员檀越。 诸山。 贺岁。 旧说曰。 门状者。 谒见人时。 所呈单状也。 纸濶六七寸。 内不书文字。 自在方卷之。 用丝束分中少已上。 题姓名於其上。 又名参榜。 或曰参状。 翰墨大全云。 凡名刺门状。 用好纸。 濶三四寸。 左卷如箸大。 用红线。 束刺腰。 须真楷细书。 或仓卒无丝线。 则剪胚红纸一小条。 就名上束定。 亦得。 若辞人。 则於名下书拜辞。 谢人则於名下书拜谢。 送人则於名下书拜违。 又写门状式云。 具衔姓某。 右某。 谨只候。 参 某官称呼。 伏候 台旨。 月 日具衔。 姓 (某) 状凡门状。 用大白纸一幅。 前空二寸。 真楷小书。 字疎密相对。 如前式。 武官不用全幅纸。 但濶四五寸。 後不用具年。 但云某月日。 姓某状。 公吏同武官式。 僧道。 同官员式。 尤贵细书。 太平老人袖中锦云。 古者未有纸。 削竹木。 以书姓名。 故谓之刺。 後以纸书故谓之名纸。 唐李德裕为相贵盛。 人务加礼。 改具衔候起居之状。 谓之门状。 李济翁资暇录云。 门状。 文宗朝以前无之。 自朱崕李相贵盛於武宗朝。 且近代稀有生一品。 百官无以希取其意。 以为旧刺轻(刺则今之名纸)。 相扇留具衔候起居状。 而今又益竞。 以善价纸。 如出印之字。 巧謟曲媚。 犹有未臻之遗恨。 井丹祢正平生於今日。 其亦如是乎。 丹铅总录云。 古以通名为谒。 至汉犹然。 晋人谓之门牋唐人谓之投刺。 今人谓之拜帖。 史记郦生踵单门上谒。 案剑叱使者。 使者惧而失谒。 跪拾谒。 还走入报。 汉徐穉传。 吊丧醊酒毕。 留谒则去。 注谒刺也。 忠曰。 门状。 辞别则主还之。 见宼准事。 古今诗话云。 宼莱公写刺。 访魏仲先。 议论骚雅。 相得甚懽。 将别。 谓莱公曰。 盛刺不复还。 留为山家之宝。 ●参状门状又名参状。 见门状处。 ●目子忠曰。 凡人名。 或事条等。 其数多。 而不可谙记者。 列写其品目於片纸。 以备遗忘。 此名目子。 敕修清规。 入院。 当晚小参云。 提纲毕。 叙谢。 行者秉烛。 侍者呈目子。 庶得详尽。 忠曰。 清规上文云。 或有相送官客。 诸山留宿者。 逐一条列。 预用呈禀(止此)。 今所呈目子。 列其名者。 敕修清规两序进退云。 住持以择定人名目子。 并西堂勤旧。 令客头行者。 请。 粥罢会茶。 又挂鉢时。 请知事云。 维那至住持前。 问讯侧立。 住持付所请人名目子。 忠曰。 又丛林。 请入牌祖堂等语於住持人。 其孝子。 详录其入牌祖师。 屋里缘语等。 呈之住持。 以充造语之用。 此亦云目子矣。 又请禅师号等。 於 朝廷时。 列书其祖师行状。 缘语等。 呈之内记。 以备造文之资。 此亦云目子矣。 故目子之名。 广焉。 ●批子忠曰。 敕修清规两序进退云。 择定人名目子(详目子处)。 校定清规书之。 目子作批子。 然批子。 少异目子。 笑隐改名。 固有意。 批者小片纸书事要。 示人也。 旧说曰。 批者。 但书事简要者。 如禅林批子。 曰谁某挂搭。 或充某职等也。 有首尾语。 复用年月日。 日本俗言折纸者。 类此。 庄子庖丁解牛说云。 依天理。 批大却导大窾。 林氏曰。 大却。 骨肉交际之处也。 批击也(止此)。 盖以刀背。 击其骨肉间。 戞戞然。 骨肉自分离。 书要者。 类之。 故云批。 凡诗文批语。 亦此义。 如注语多。 批则评至要。 仅下三五字。 品字笺云。 批手书评隲曰批。 进学解。 手不停批於六艺之编。 正字通云。 批示也。 唐李藩传。 藩迁给事中。 制敕有不便者。 黄纸後批之。 帝称其有宰相器。 已下。 略录批式。 亦文有长短。 华严经玄谈云。 藏和尚开讲。 忽然震动。 具以表闻。 则天大圣皇后。 亲运御笔。 批云。 省状具云。 皆因敷演微言。 弘扬秘赜。 初译之日。 梦甘露以呈祥。 开译之辰。 感地动而标异。 斯乃如来降迹。 用符九会之文。 岂朕庸虗。 敢当六种之应披览来状。 欣畅盈怀尧山堂外纪云。 唐中宗。 内出彩花。 赐近臣。 武平一应制赋诗(云云)。 中宗手敕批云。 平一年虽最少。 文甚警新。 悦红蕊之先开讶黄莺之未啭。 循环吟咀。 赏叹兼怀。 今更赐花一枝。 以彰其美。 宋史张方平传云。 方平进诏草。 帝亲批之曰。 卿文章典雅。 焕然有三代风。 又云。 新法。 鬻河渡坊场司农。 并及祠庙。 宋阏伯微子庙。 皆为贾区。 方平言。 宋王业所基。 阏伯封於商丘。 以主大火。 微子为始封之君。 是二祠者。 亦不得免乎。 帝震怒。 批牍尾曰。 慢神辱国。 无甚於斯。 於是天下祠庙。 皆得不鬻。 宋李忠定公奏议。 多御批。 皆书议後。 或云。 依奏。 或云。 不允所乞。 今封还卿奏。 勿复有请。 王梅溪集御试策卷末云。 御批。 任贤辉。 经学淹通。 议论醇正。 可作第一人。 ●免远迎批敕修清规入院云。 专使预当计禀住持。 必先发批。 免众远迎。 ●送榻位批敕修清规诸方名胜挂搭云。 凡欲求挂搭(云云)。 住持如允。 随职名高下。 送蒙堂前资(云云)受送人。 怀香。 诣方丈。 拜谢榻位或方丈发榜头。 烦首座。 请送。 则首座。 令堂司行者。 请知事一人。 维那侍者。 及受送人。 同至寮。 首座烧香献茶。 白住持发批。 山门相送之意。 ●请侍者批敕修清规。 侍者进退云。 住持。 批下堂司。 请新侍者。 维那。 令行者照批请。 ●帖子敕修清规。 游方参请云。 不拘早晚。 不择处所。 各知进退。 伺候住持求住。 方丈近事人。 毋得呵禁。 如允。 仍触礼一拜。 就求帖子。 到侍司附名云。 适奉方丈慈旨。 令就上寮附名。 侍者次第。 发榜头。 下堂司。 维那令行者。 请新到。 吃茶毕。 出度牒。 上床历。 忠曰。 旧说。 言帖子。 即目子也。 差矣。 但小片纸。 书挂搭一僧某甲。 烦侍者附名。 之语也。 又敕修清规。 亡僧云。 用小片白纸。 写帖子云。 新圆寂。 某甲上座。 某州人。 秉炬 佛事堂头和尚 堂司比丘 (某) 拜请其余佛事。 并准此写。 旧说曰。 祖东传。 入元国。 求挂搭於龙翔寺。 辉东阳抛出剪刀。 令试颂。 祖即时呈颂。 杀人刀矣活人剑。 一句当机不让师。 自此豁开门户了。 丧身失命在斯时。 东阳亲书帖云。 挂搭一僧。 烦侍者附名。 有住持躬书帖。 如此者。 ●检子校定清规。 侍者职事云。 凡上堂。 及法语。 当随即编录。 预呈检子。 臻志书写。 正字通云。 检程式。 今俗谓文书[葶-丁+呆]。 为检子。 ●日子敕修清规入院云。 行者进卓笔砚。 知事具状。 备盘袱。 捧呈寺印。 新命看封。 付知事。 开封。 新命视篆讫。 就状上。 先佥押。 次题日子。 使印於上。 知事收状。 衣鉢侍者。 收印退卓。 忠曰。 日子子。 非助词。 乃十二支之子也(余冬解见于次)。 题日子者。 书朔日子。 二日子等也。 岐阳和尚曰。 状上者。 状尾也。 寺印。 是山门重宝。 不可容易。 但入寺事繁。 不暇别纸造收纳状。 即就送来状子尾。 仅题日子。 使印於其上。 年月已详于彼状。 故今只书某日甲子而已。 使印於上。 者。 谓日子字上也。 或曰。 佥押下。 日子上之中间。 使印也。 忠曰。 岐阳。 言书某日甲子者。 岐阳意谓。 若入寺朔日甲子。 则押下书甲子字。 若二日乙丑。 则押下书乙丑字。 而其支干上。 使住持私印也。 是讹矣。 但既书某月下书某日子。 而日子上。 使印而已。 余冬序录(何孟春撰)云。 年月称某年月日。 有云日子者。 或谓。 此俗语。 按文选陈孔璋。 檄吴将校文。 年月朔日子。 云云。 则日子之称。 有自来矣。 南史刘之遴。 与张缵等。 参校古本汉书。 称。 永平十六年。 五月二十一日己酉郎班固。 而今本无上书年月日子。 隋袁充上表。 宝历之元。 改年仁寿。 岁月日子。 还共诞圣之时日。 十二时每日必起子。 日子之称。 其是乎。 孔氏杂说(宋孔平仲)云。 俗所谓日子。 亦有所出。 文选曹公檄吴将校部曲文。 年月朔日子。 注。 发檄时也。 然则日子日时也。 (忠曰。 陈孔璋。 为曹公作此檄文。 )忠曰。 文选注。 以子为发檄时。 则与余冬解子。 较异也。 夜半子时。 恐非发檄时。 余谓余冬之解。 得理也。 叶子奇草木子云。 北人无识字。 使之为长官。 或缺正官。 要题判署事。 及写日子。 七字鈎不从右(七)转。 而从左(七)转。 见者为笑。 ●标敕修清规唱衣云。 行者。 瞻顾前後。 喝定名字。 知客写名上单。 侍者依名发标。 又亡僧估衣云。 排字号。 就记价直。 在下。 依号写标。 贴衣物上。 入笼。 正字通云。 标表也。 立木为表。 系采于上。 为标记。 忠曰。 发者发遣也。 发纸片标记与买人。 後时以此标照之。 而取某物也。 ●长标忠曰。 联纸列写。 故言长标。 敕修清规。 亡僧估衣云。 随号依价。 逐件别写长标以备唱衣时用。 ●引标黄檗清规梵行章。 第五云(三师七证共十条)。 第一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师。 为得戒大和尚。 第二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师。 为羯磨阿闍黎。 第三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师。 为教授阿闍黎。 第四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师。 为尊证阿闍黎。 (至第十引票俱仿此) 票用红纸长二尺余。 阔五寸。 忠曰。 票。 标俗省。 上(某)下(某)者。 檗山僧。 称隐元。 言上隐下元老和尚之类也。 ●单(名单)忠曰。 以名书单片纸。 故言单也。 凡清规称单者。 数种。 名同物别。 有名单。 有单板。 单位(见座位门)。 眠单(见服章门)。 并但言单。 又有经单。 差单。 簿单。 单帐等(见簿券门)今此即名单也。 又曰。 僧堂单者。 红纸小片。 书各位名。 一纸一名。 以贴各位床上。 壁外面(今太清僧寺如此)。 别源东归集。 贺太虗侍者。 侍圣僧偈云。 五湖四海堂内客。 一单一鉢标一名(止此)。 是也(又见座位门单位处)。 敕修清规坐禅云。 大众归堂向里坐(止此)。 解者曰。 面己坐牌坐(止此)。 依此。 似名单在後壁如东福僧堂。 後壁。 当对面处。 各画一圆相。 艺州佛通寺僧堂亦後壁当坐可对面处。 画圆相圆相中。 次第书竺土大仙心。 东西密相付。 云云(参同契语)。 一圆一字。 即是第二世。 一笑和尚亲蹟(忠亲览)。 敕修清规请丧司职事云。 丧司合干人仆。 排单揭示。 ●单票丛林两序须知(费隐撰)知客须知云。 在寺及新到僧众。 有恳求进堂者。 预先引拜方丈。 给出单票。 然後送入。 白维那安单●花押见执务门佥押处。 ●遗嘱书敕修清规尊宿迁化。 遗嘱式云。 某寺住持某。 世缘报谢。 风烛不停。 所有随身衣鉢。 檀信施利。 非常住物。 烦两序抄剳。 端请某人。 主行丧事。 余俵众僧。 看经行丧。 毋致繁多。 侵用常住。 幸察此意。 伏希悉及。 年 月 日。 住山 (某) 押。 ●遗书敕修清规尊宿迁化云。 有官员檀越。 诸山法眷。 遗书。 即当遣送。 遗书式云。 早忝游从。 柰合离之有数。 继承推挽。 遂黾勉於微缘。 电露俄空。 云山益渺。 敢祈保护。 以寿斯文。 拜檮。 不备。 邻封式云住山无补。 每依邻壁之光。 梦境元空。 幸谢世缘之幻。 莫谐面别。 惟切心驰。 冀佛日以流辉。 俾宗风而益振。 伏惟珍重。 法眷式云叨滥住山。 有媿同门之友。 因循抱疾。 将为毕世之人。 敬奉手书。 聊伸面别。 光昭先师之令德。 道在吾属之力行。 无任倾勤。 伏惟珍重。 可漏子书云书拜 某人称呼 某寺比丘 (某) 谨封●病僧口词敕修清规病僧口词云。 抱病僧某。 右某。 本贯某州。 某姓。 几岁。 给到某处度牒为僧。 某年。 到某寺挂搭。 今来抱病。 恐风火不定。 所有随身行李。 合烦公界抄剳。 死後望。 依丛林清规津送。 年 月 日。 抱病僧 (某甲)口词。 又见幻住庵清规。 ●讣状敕修清规尊宿入龛云。 首座同两序勤旧。 商议。 发讣状。 状式云。 某寺丧司比丘 (某)。 右某山门不幸。 堂头和尚。 今月某日。 遽尔归真。 谨以讣 闻谨状。 年 月 日。 某寺丧司比丘(某)状。 可漏子书云讣告 某处堂头和尚禅师 具位 谨封●祭文敕修清规尊宿迁化云。 凡祭文。 皆丧司书记为之东渐清规送亡式云。 祭文不拘时节若为师为父。 则倒展读之。 可也。 ●諡号僧史略云。 僧循万行。 故有迹焉。 善行。 则諡以嘉名。 恶行。 则人皆不齿。 是以六羣比丘。 终非杜多之号。 六和胜士。 方旌所易之名。 自汉魏晋宋。 无闻斯礼。 後魏重高僧法果生署之以官。 死幸之而临(去声)。 乃追赠胡灵公。 此僧諡之始也(果为沙门统封公爵追赠胡灵諡也)。 原此出於太常寺矣。 後周隋世唐初皆不行。 至天后朝。 有北宗神秀居荆州。 神龙二年。 诏赐諡大通禅师矣。 日本禅林諡号。 始於大觉。 见称呼门。 禅师处。 ●可漏子忠曰。 纳文疏纸筒也。 书柬袋。 亦名可漏子。 可漏即是壳漏。 壳漏者卵[谷-禾+卵]也。 比人身骸。 又言封皮。 可壳唐音相近。 故假用。 犹如弄引作弄胤。 此类甚多。 敕修清规。 迎待尊宿请状云。 可漏子。 状请。 某处堂头和尚禅师。 具位。 谨封。 又山门请新命斋状云。 可漏子状请。 新命(云云)尊座前。 具位谨封。 容斋三笔云。 蔡京。 盗弄威柄。 有一兵。 齎一双缄及紫匣来。 乃福建转运判官。 直龙图阁郑可简。 以新茶献。 即就可漏上。 书秘撰运副四字。 授之。 潜确居类书云。 敕黄。 用蜀中麻纸为之。 其可漏子。 又长於敕黄一尺。 可漏子注云封皮。 孤树裒谈云。 内阁题本。 用小揭帖。 楷书斜摺。 内封。 外则可漏。 封以文渊阁印。 方银铸。 五筯篆。 大如御史印。 忠曰。 书柬可漏。 糊封上下。 启之之法。 截开其底。 如疏可漏上下不封。 如竹筒然。 行者度疏於维那时。 维那亦自底。 抽取之。 或曰。 可漏者。 上下通透。 可脱漏之义。 余谓若然。 则上下糊封者。 亦名可漏。 当如何解之。 故此义不足取也。 已下。 录可漏即是壳漏之证。 圆悟勤禅师录普说云。 先师常云。 莫学瑠璃瓶子禅。 轻轻被人触着。 便百杂碎。 参时须参皮可漏子禅。 任是向高峯顶上扑下。 亦无伤损。 碧岩录举之。 作但参皮壳漏子禅。 已下。 录身骸称壳漏子。 传灯录洞山价禅师章云。 师将圆寂。 谓众曰。 离此壳漏子。 向什麽处。 与吾相见。 众无对。 掌珠故事。 载此。 注云。 壳漏子。 身尸也。 传灯录长庆棱禅师章云。 保福迁化。 人问师。 保福抛却壳漏子。 向什麽处去也。 师曰。 且道保福在那个壳漏子里。 又南阳忠国师语云。 有知识。 示学人。 但自识性了无常时。 抛却[谷-禾+卵]漏子一边着。 灵台智性。 迥然而去。 名为解脱(是外道量)。 已下。 录衣称可漏又壳可通用之证。 恕中愠禅师录云。 洪佑和尚。 送归源法衣至。 上堂。 拈衣示众云。 者个是先归源。 向异类中。 遗下皮可漏子。 日炙风吹而不坏。 刀斫锯解而不开。 旧说云。 疏可漏贴小黄纸者。 为防蠹灾也。 虽少时用之。 表其谨至。 忠曰。 此义不然。 余谓。 可漏贴黄纸者。 引黄之遗范也。 施食法疏可漏。 贴黑纸者。 盖黑北方水色。 取救渴义也。 引黄者。 正字通云。 贴黄。 即古之引黄。 唐制。 诏敕有更改。 以纸贴之曰贴黄。 其表章。 略举事目。 见于前封皮者。 谓之引黄。 後世即以引黄。 为贴黄。 不用黄纸。 龙川志曰。 富郑公上章。 贴黄言。 臣与韩琦言。 不当。 起复。 是以引黄为贴黄也。 李肇曰贴黄。 或曰押黄。 发布时间:2025-04-26 12:06:18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5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