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廿五类 饮啖门 内容: ●粥四分律云。 毗舍佉母白佛言。 世尊。 听阿那频头国诸比丘食粥。 若世尊。 当听比丘食粥者。 我当尽形寿供给。 十诵律云。 佛言。 毗舍佉。 汝见何因缘故。 欲常与比丘僧粥。 答言。 大德。 若比丘。 不食粥。 有饥渴恼。 或时腹内风起。 我常与粥。 故则无众恼。 释氏要览云。 读五部律文。 粥之缘起有三。 初僧只律云。 佛住舍卫国。 难陁母。 令作釜饭。 逼上汁自饮。 觉身中风除食消。 便作念。 闍梨是一食人。 应当食粥。 乃取多水少米。 煎去二分。 然後入胡椒荜拨末。 盛满甖。 持诣佛所。 白言。 唯愿世尊。 听诸比丘。 食粥。 佛许。 仍为说偈云。 持戒清净人所奉。 恭敬随时以粥施。 十利饶益於行者。 色力寿乐辞清辩。 宿食风除饥渴消。 是名良药佛所说。 欲得人天长受乐。 应当以粥施众僧。 次四分律云。 佛在那频头国。 因[少/兔]沙施粥。 佛许之。 後十诵律云。 婆罗门王阿耆达。 施八般粥。 谓乳。 酪。 胡麻。 豆。 摩沙。 荏苏等。 佛许之。 又云。 粥不正食摄。 僧只律云。 粥出釜。 划不成字。 始名不正食。 (是名良药佛所说。 欲得人天长受乐。 律。 作是名为药佛所说欲生人天常受乐。 )忠曰。 依寄归传四分律等。 五噉食。 谓饭。 麦豆饭。 麨。 肉。 饼。 此为正食。 五嚼食。 谓根。 茎。 叶。 华。 果。 此为不正食。 若已食前五。 必不合餐後五。 先食後五。 则随意噉前五。 (忠曰。 肉者。 初听三种净肉。 至楞伽涅盘方断肉食。 )又释氏要览云。 今析粥十利者。 一色。 二力。 三寿。 四乐。 五词清。 俱舍云。 词谓训释言词也。 六辨。 俱舍云。 辩谓展转言。 无滞碍也。 七宿食消。 八风除。 九消饥。 十消渴(辨当作辩)。 守千崆峒记。 附法数中。 载粥十利云。 一僧徒安乐。 二施主长寿。 三不阙修道。 四不生饥馑。 五当来胜报。 六佛果现前。 七众善庄严。 八先云离苦。 九不值刀兵。 十当生净土(八先云。 先云二字可疑)。 四分律云。 食粥有五事。 善除饥。 除渴。 消宿食。 大小便调适。 除风患。 食粥者。 有此五善事。 义堂和尚日工集云。 因雪示众。 大雪。 人民冻馁。 薪贵如玉。 洗面汤不用烧。 湛堂准和尚。 以小杓汤洗面。 尚余用濯足。 古人用心如此。 况斯时乎。 又粥羹宜暂停之。 凡粥贴羹汤。 日本风俗而已。 中华但用盐豉韲等。 如今建长寺。 每日堂中粥菜用七纹钱。 买胡麻盐。 是也。 因举神鼎諲和尚住山十年。 始有酱食讫曰。 古人住山安众。 不论粥饭精麤。 唯道是行。 幸诸人不患暂时粥无羹矣。 ●小食忠曰。 和训古豆计。 释氏要览云。 增辉记云。 小食者。 粥是。 海龙王经请佛品云。 尔时海龙王。 白佛言。 唯佛加哀。 诣我宫中。 屈神小食。 野客丛书云。 漫录谓世俗例以早晨小食。 为点心。 或谓小食。 亦罕知出处。 仆谓。 见昭明太子传。 曰。 京师谷贵。 改常馔为小食。 小食之名。 本此。 忠曰。 小食本出佛经律文。 葢昭明时。 王公好佛学。 故用其目。 王儒考出。 未尽原。 ●五味粥大慧武库云。 叶县省和尚。 严冷。 浮山远在众时。 特往参扣。 请远充典座。 众苦其枯淡。 省偶出庄。 远窃钥匙。 取油面。 作五味粥。 粥熟。 省忽归赴堂。 粥罢坐堂外。 令请典座。 远至首云。 实取油面煑粥。 情愿乞和尚责罚。 省令算所直。 估衣鉢还讫打三十拄杖。 出院。 事文类聚云。 南方专用腊月八日。 灌佛。 皇朝东京。 十二月初八日。 都城诸大寺。 作浴佛会并送七宝。 五味粥谓之腊八粥。 忠曰。 杂谷众味。 随意合造。 言五味粥而已。 月令广义云。 宋元腊八日。 都城诸寺。 作浴佛会。 并送七宝。 以诸果品。 五谷煑粥。 谓之腊八粥。 春渚纪闻云。 湖州孙略教授家婢。 名吕媪者。 服勤孙氏。 有年矣。 性谨朴。 无他能。 但常日晨起。 就厨中。 取食器洁之。 聚所弃余粒。 间有落沟渠者。 亦拾取淘濯。 再於釜中。 或加五味。 煑食之。 未尝一日废也。 年七十余。 一日微疾。 即告其家人曰。 为我髠发。 着五戒衣。 我将去矣。 家人从之。 因起以左手。 结印而化。 家人遂龛。 置开元寺中。 观者余月。 了无秽气。 而发渐生。 因与剃之。 後一月一剃。 ●红糟敕修清规月分须知云。 十二月初八日。 佛成道。 库司。 预造红糟。 解者曰。 昔佛成道。 随牧牛女。 乞牛乳吃。 今红糟学牛乳者也。 未知加何红物矣。 红糟或作温糟。 忠曰。 按红唐音俱牟。 而和字俱似宇。 故错为字牟。 仍作温糟。 温糟讹音而讹字者。 义堂日工集云。 十二月八日。 吃红糟。 有人问红糟缘起。 余曰。 牧牛女献乳糜於世尊。 今红糟。 其遗意也。 忠曰。 红糟即五味粥也。 腊八噉之(见五味粥处)。 下学集云。 红调粥。 正月十五日所食。 赤豆粥也(止此)。 然则红是赤豆色。 下学糟作调。 讹矣。 余又谓。 果品五谷杂和造粥。 米白色为之变。 故言红。 数味相合。 故言糟而已。 刘侗帝京景物略云。 十二月八日。 家效庵寺。 豆果杂米。 为粥供。 而朝食曰腊八粥。 菊坡丛话云。 陆放翁。 腊八日诗云。 腊月风和气已春。 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 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唯药物。 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更相馈。 更觉江村节物新。 ●缨络粥永觉贤禅师禅余外集。 山中有感诗云。 春垦半亩畦。 秋收一担粟。 每挑野菜根。 和儞缨络粥。 忠曰。 粥糜品不载缨络粥。 盖糁野菜。 加米造。 菜牵连。 如缨络也。 梅山历然禅师普说云。 见秖对次的。 即浩浩作得主的。 作得主的。 即吃璎珞粥的。 ●蒋簿粥五灯严綂金陵蒋山昙芳忠禅师章云。 梁王。 至建康。 王诣寺问曰。 衲子所谓。 蒋簿粥者。 何也。 师曰。 将谓殿下忘却。 王曰。 衲子所谓三只袜者。 何也。 师曰国内山川都踏遍。 今朝亲到帝王家。 ●晚粥敕修清规。 坐参云。 堂司行者。 候晚粥熟。 覆首座云。 放参。 (乃至)归众寮药石。 虎关和尚曰。 唐样非时煑粥。 二百年来事也。 无准范和尚录。 解夏小参云。 径山寺里。 每日两粥一斋。 是汝诸人。 九十日内捧鉢盂。 向长连牀上。 恣意咂啖。 於中还有知饱底麽。 忠曰。 两粥者。 朝粥晚粥也。 ●斋佛祖统纪云。 毗婆沙论。 斋者。 以过中不食。 为体。 又云。 请观音疏斋者齐也。 齐身口业也。 齐者只是中道。 後不得食者。 表中法界外。 更无别法也。 释氏要览云。 起世因本经云。 乌脯沙陁。 隋言增长谓受持斋法。 增长善根故。 佛教以过中不食名斋。 又云。 斋正时。 毗罗三昧经云。 佛为法慧菩萨。 说四食时。 一旦时为天食。 二午时为法食时。 佛断六趣因。 令同三世佛。 故制日午。 为法食正时也。 僧只律云。 午时日影。 过一发一瞬。 即是非时。 斋字。 和训登几。 即是时字也。 经律往往请佛者。 先请而再请白时至。 萨婆多毘尼云。 问曰。 先已请佛。 何以重请。 答曰。 欲生增上功德。 故先日。 以请。 今更重请。 又欲成三坚法故。 又佛时到自行。 何由得知。 一居士在静处烧香。 遥供养请佛。 香来绕佛三帀。 又云。 佛自知时。 不须外缘。 ●草饭忠曰。 草饭者。 麤饭也。 史记陈丞相世家云。 更以恶草具。 进楚使。 注草粗也。 战国策云。 左右以君贱之也。 食以草具。 注草不精也。 具馔具。 正曰。 草菜也。 陈平传。 恶草具。 注去肴肉。 敕修清规请立僧首座云。 方丈备草饭。 请特为汤药石。 ●水饭敕修清规迎待尊宿请状云。 当寺住持比丘某。 右某。 辄以来日。 就寝堂。 聊备水飰。 忠曰。 水飰。 以水浇饭。 如日本汤食(和语。 由豆计)。 也。 然旧说曰饭味淡如水也。 盖谦词者。 讹甚。 本草纲目云。 飱饭。 飱音孙。 即水饭也。 正字通云。 飱苏昆切。 音孙。 食也。 字林水浇饭也。 礼杂记。 孔子曰。 少施氏。 食我以礼。 吾飱。 作而辞曰。 疏食也。 不敢以伤吾子。 注礼食竟。 更作三飱。 以助饱。 飱谓以饮浇饭也。 郑康成释飱为劝食误。 字汇云。 飱以饮浇饭也古者。 食後更飱。 以尽主情。 礼杂记孔子食於少施氏。 曰。 吾飱。 正字通云。 飰同饭。 六书故曰。 陆德明。 飰扶万切。 食飰。 曰饭扶晚切。 谓二字不同。 非也。 饭与飰一字。 而二音也。 老学庵笔记云。 集英殿。 宴金国人使九盏。 第一肉咸豉。 第二爆肉。 双下角子。 第三莲花肉。 油饼骨头。 第四白肉。 胡饼。 第五羣僊[夕/肉]。 太平毕罗。 第六假圆鱼。 第七柰花索粉。 第八假沙鱼。 第九水飰。 咸豉。 施鮓。 瓜姜。 看食枣锢子膸饼。 白胡饼。 [饥-几+(环-王)]饼。 睦州踪禅师录云。 师云。 後园生菜。 熟水淘饭。 ●黑飰敕修清规月分须知云。 四月初八日。 佛诞浴佛。 库司预造黑飰。 本草纲目云。 陶隐居登真隐诀。 载太极真人青精乾石[饥-几+(这-言+ㄗ)]饭法。 [饥-几+(这-言+ㄗ)]音信。 [饥-几+(这-言+ㄗ)]之为言。 飱也。 谓以酒蜜药草辈溲而曝之也。 亦作[这-言+ㄗ]。 凡内外诸书。 并无此字。 惟施於此饭之名耳。 陈藏器本草。 名乌饭(登真隐诀饭法文繁今畧之)藏器曰。 乌饭法。 取南烛茎叶捣碎。 清汁浸粳米。 九浸九蒸九曝。 米粒紧小。 黑如瑿珠。 袋盛。 可以适远方也。 时珍曰。 此饭。 乃仙家服食之法。 而今之释家多於四月八日。 造之以供佛耳。 造者。 又入柿叶。 白杨叶。 数十枚。 以助色。 或又加生铁一块者。 止知取其上色。 不知乃服食家所忌也。 潜确类书云。 青精。 一名南天烛。 又曰黑饭草。 以其可染黑饭也。 道家谓之青精饭。 故仙经云。 服草木之王。 气与神通。 食青烛之精。 命不复陨。 谓此也。 忠曰。 南烛异名云草木之王。 见本草。 又与桐饭交看。 ●桐饭云卧纪谈云。 真净和尚偈云。 元符二年三月三。 春饼撮餤桐饭兼。 (详丛轨门暂假处)旧说曰。 以桐叶染成饭。 言桐饭。 其色黑故。 又名黑饭。 但未知桐染饭。 是何义。 忠曰。 以南烛叶汁。 染饭。 色青黑。 故名黑饭。 南烛异名杨桐(见本草)故又言桐饭。 旧说为梧桐叶染饭。 太误。 欲知染义。 即仙家服饵也(见黑飰处)。 山堂肆考云。 零陵总记。 杨桐叶细冬青。 居人遇寒食。 采其叶染饭。 色青而有光。 食之资阳道。 道家谓之青精乾石[饥-几+(讯-言)]。 杜诗。 岂无青精饭。 使我颜色好。 郑畋诗圆明青[饥-几+(讯-言)]饭。 光润碧霞浆([饥-几+(讯-言)]音信)。 ●饡饭玉篇云。 饡子旦切。 以羹浇饭。 一山和尚曰。 饡饭古多用之。 川僧最好造之。 乃五味饭也。 或曰。 日本所谓芳饭是也。 联灯会要克宾禅师章云。 兴化云。 克宾维那。 法战不胜。 罚钱五贯。 设饡饭一堂。 (详职位门维那处)普庵肃禅师录。 举克宾话作纂饭。 ●特为饭校定清规迎待尊宿云。 次日特为饭。 系具状。 作都寺名请。 ●非时食敕修清规沙弥得度章沙弥十戒。 第十云。 不非时食。 萨婆多毘尼毘婆沙云。 非时者。 从日中。 至後夜後分。 名为非时。 从晨至日中。 名时何以故。 以日初出。 乃至日中。 明转盛。 中则满足。 故名为时。 从中至後夜後分。 明转减没。 故名非时。 又从晨至日中。 世人营救事业。 作饮食。 是故名为时。 从中至後夜後分。 燕会嬉戏。 自娱乐。 时比丘游行。 有所触恼。 故名非时。 又从晨至日中。 俗人种种事务。 婬恼不发。 故名为时。 从中至後夜後分。 事务休息。 婬戏言笑。 若比丘出入。 游行。 或时被诽谤。 受诸恼害。 名为非时。 又比丘。 从晨至中。 是乞食时。 应入聚落。 往来游行。 故名为时。 从中至後夜後分。 应静拱端坐。 诵经坐禅。 各当所业非是行(行或往乎)来。 入聚落时。 故名非时。 五分律云。 佛在王舍城。 尔时未为比丘。 制非时食。 迦留陀夷。 着杂色衣。 面黑眼赤。 闇中乞食。 怀姙妇人。 电光中见。 大惊唤言。 毗舍遮。 毗舍遮迦留陀夷言。 我是沙门。 非毗舍遮。 便骂言。 汝何冥夜乞食。 余沙门婆罗门。 一食便足。 汝云何食无昼夜。 长老比丘。 白佛。 佛呵责结戒。 若比丘。 非时食波逸提。 非时者。 从正中以後。 至明相未出。 名为非时。 法苑珠林云。 毗罗三昧经。 世尊。 为惠法菩萨说云。 食有四种。 旦天食时。 午法食时。 暮畜生食时。 夜鬼神食时。 佛断六趣因。 令同三世佛。 故日午时。 是法食时也。 过此已後。 同於下趣。 非上食时。 故曰非时。 也。 又萨婆多论云。 释时有四。 一始从日出。 乃至日中。 其明转炽。 名之为时。 从中已後。 至後夜分。 其明灭没。 故名非时。 二从旦至中。 是作食时。 乞不生恼。 故名为时。 从中已後。 至於夜分。 是俗人醼会游戏之时。 入村乞食。 多有触恼。 故名非时。 三从旦至中。 俗人作务。 婬乱未发。 乞不生恼。 故名为时。 从中已後。 事务休息。 婬戏言笑。 入村乞食。 喜被诽谤。 故名非时。 四从旦至中。 是乞食时。 得食济身宁心修道。 事顺应法。 故名为时。 从中已後。 宜应修道。 非乞食时。 故名非时。 佛祖统纪云。 僧只律时食。 若午时日影。 过一发一瞬。 即是非时。 四分戒本若比丘。 非时食者。 波逸提(十诵律波逸提义翻为堕堕在烧煮地狱)。 法苑珠林云。 僧只律云。 食已若渴。 佛令取一切谷豆麦。 煑不破者。 非时取汁得饮。 若酥油蜜。 及石蜜。 诸生果汁等。 要以水净得饮。 若器底残水。 被雨湔。 亦名为净。 善见论云。 舍楼伽果浆。 澄汁使清。 非时得饮(谓藕根是)。 摩德勒伽论。 沙糖浆。 亦得非时饮。 老学庵笔记云。 佛经戒比丘非时食。 盖其法过午。 则不食也。 而蜀僧招客草食。 谓之非时。 董仲舒。 三年不窥园。 谓勤苦不游嬉也。 舘中着庭有园。 每会饭罢。 辄相语曰。 今日窥园乎。 此二事。 甚相类。 ●放参饭竹窓二笔云。 越地。 安禅夜作斋。 其名曰放参饭。 竞为侈靡。 胜於午斋。 相沿成习。 久矣。 昔有尊宿。 闻隣房僧。 午後作食。 不觉泣下。 悲佛法之凌夷也。 故僧禁过午食。 况夜食耶。 律言。 人间碗鉢作声。 饿鬼咽中起火。 乃於漏深人静。 而砧几盘盂音响。 彻其耳根。 又煎煑烹炮。 馨香发其鼻识。 忘慈悲之训。 恣口腹之欲。 於心安乎。 或曰。 中夜饥。 如之何。 则代以菓核饼饵之类。 不烦锅铫者可也。 况持过午者。 午後至明。 不食纤物。 我等晚有药石。 何不知足之甚。 蒙山和尚录云。 我从在家。 不吃放参。 解者曰。 吃放参者。 谓吃非时食也。 盖讳非时之言也。 此方亦有此称。 其吃食在放参钟时。 故云尔。 此隣近释。 ●药石敕修清规达磨忌曰。 念诵毕。 或请就坐药石。 又告香云。 当晚方丈。 请参头维那侍者。 药石。 又游方参请云。 当晚特为汤。 (乃至)汤罢。 起就炉前。 谢汤。 须两展三礼。 抽衣就坐药石。 又大坐参云。 若住持晚参。 则不鸣堂前钟。 (乃至)开示毕。 众散。 归寮药石。 若不晚参。 则堂司行者。 进首座前问讯云。 堂头和尚。 今晚放参。 (乃至)众各出全单。 归众寮药石。 旧说曰。 药石谓晚间之粥。 盖隐语也。 凡禅林清规。 所举戒相。 止沙弥十戒而已。 不举具足戒。 故禅僧行事。 於此十支。 无缺漏。 足矣。 可谓简易。 然犹不坚持。 过午食可耶。 抑吃晚粥。 为养体疗病。 进修道业。 故称为药石也。 粥咒愿。 所谓粥是大良药是也。 黄檗清规云。 药石。 晚食也。 比丘过午不食。 故晚食名药石。 为疗饥渴病也。 玄应经音义云。 攻病曰药石。 古人以石为针。 今人以铁。 皆谓疗病者也。 春秋左氏传云。 臧孙曰。 季孙之爱我疾疢也。 孟孙之恶我。 药石也。 杜预曰。 常志相违戾。 犹药石之疗疾。 唐书高季辅传云。 数上书。 言得失。 辞诚切至。 帝赐钟乳一剂。 曰而进药石之言。 朕以药石相报。 居家必用云。 圆散曰药。 鍼砭曰石。 ●药食古刊古尊宿录睦州录云。 问大众云。 三乘十二分教。 成得个什麽边事。 有僧云。 今日大众。 普请不易。 师云。 不要将出来。 僧云。 打鼓吃药食(新刊作药石)。 云门偃禅师录云。 师岁夜问僧。 饼餤是罗汉药食。 还将得饆饠[饥-几+追]子来麽。 无对。 代云。 今日东风起。 今本作药石。 盖依事苑改。 春渚纪闻云。 龚彦和正言。 自贬所。 归卫城县。 寓居一禅林。 日持鉢随堂供。 暇日偶过库司。 见僧雏具汤饼问其故。 云具殿院晚间药食。 龚自此不复晚飡云。 祖庭事苑辨云门录罗汉药食云。 食当作石。 取疗病义。 故曰药石。 夫攻病曰药。 劫病曰石。 古以砭石为针也。 全元起欲注素问。 访以砭石。 王僧孺答曰。 古人当以石为针。 必不用铁。 说文有此砭字。 许慎云。 以石刺病也。 东山经高氏之山。 多针石。 郭璞云。 可以为砭针。 春秋美疢。 不如恶石。 服子慎注云。 石砭石也。 季世无复佳石。 故以铁代之尔。 又以服石子止饥。 如高僧僧善传。 善疾笃将殛。 告弟子曰。 吾患腹中冷结者。 昔在少年。 山居服业。 粮粒既断。 懒往追求。 噉小石子。 用充日夕。 因觉为病。 死後可破腹看之。 果如所言。 愚窃详二意皆不然也。 又神仙传。 或以药煑石而食之。 又非先圣之意。 今丛林习以为常。 未有非之。 者焉。 又况四果真人。 讵肯辄违佛制。 来享非时之餐。 云门欲以诱接学者。 而正言似反。 後世或资以为口实。 岂不误乎。 疢音趁。 热病也。 忠曰。 窃惟。 云门示众。 不在定盘星睦庵欲辨药石。 强言正言似反。 可笑。 是他时世。 早有晚食耳。 但药食当作药石。 音近讹也。 虎关和尚曰。 中华二百年来。 煑晚粥。 今自虎关寂年。 遡算云门寂年。 得三百九十八年。 故知。 虎关只言煑粥而已。 如饼餈为药石。 云门时。 已有之。 ●送食忠曰。 此方俗称送膳者。 敕修清规。 四节秉拂云。 方丈请秉拂人药石。 免赴。 当送往。 忠曰。 往者。 遗药石也。 ●陪贴忠曰。 本饭本菜外。 陪增贴附也。 正字通云。 贴音帖。 依附。 又增益赠人。 又黏置。 敕修清规。 尊宿迁化云。 计会所遗衣鉢多少。 默作三分。 一分。 准丧司孝服。 讽经灯烛之费。 一分。 归常住。 陪贴供养。 一分。 俵大众看经。 并佛事。 板帐等用。 ●贴菜常住所飰菜外。 自别贴附。 表供养意。 曰贴菜。 日用轨范云。 如有菜滓。 安鉢後屏处。 素问藏气法时论云。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 以补精益气此五者。 有辛酸甘苦咸。 各有所利。 忠曰。 按素问。 五菜谓葵甘。 韭酸。 薤苦。 藿咸。 葱辛。 格致余论云。 凡人饥则必食。 彼粳米甘而淡者。 土之德也。 物之属阴。 而最补者也。 惟可与菜同进。 经以菜为充者。 恐於饥时。 顿食。 或虑过多因致胃损。 故以菜。 助其充足。 取其疏通而易化。 此天地生物之仁也。 礼记曲礼云。 羹之有菜者。 用梜。 其无菜者。 不用梜。 注。 梜。 犹箸也●再请旧说曰。 请受食也。 再请者。 两受食也。 忠曰。 俗作再进讹。 日用轨范云。 未再请。 不得刷鉢盂。 ●请折旧说曰。 请受食也。 折韵会毁弃也。 请折者。 舍所受饭羹等余残也。 日用轨范云随量受食。 不得请折。 ●打饭鹤林玉露云。 陆象山家人。 计口打饭。 欧阳修归田录云。 今世俗。 言语之讹。 而举世君子小人。 皆同其缪者。 惟打字尔(打丁雅反)。 其义。 本谓考击。 故人相殴。 以物相击。 皆谓之打。 而工造金银器。 亦谓之打可矣。 盖有槌檛作击之义也。 至於造舟车者。 曰打船打车。 网鱼曰打鱼。 汲水曰打水。 役夫饷饭。 曰打饭。 兵士给衣粮。 曰打衣粮。 从者执伞。 曰打伞。 以糊黏纸。 曰打黏。 以丈尺量地。 曰打量。 举手试眼之昏明曰打试。 至於名儒硕学语。 皆如此。 触事皆谓之打。 而徧检字书。 了无此语(丁雅反者)。 其义主考击之打。 自音谪(疑当作滴)。 耿以字学言之。 打字从手从丁。 丁又击物之声。 故音谪。 耿。 为是。 不知因何转为丁雅也。 俗呼小录云。 俗牵连之辞。 如指其人。 至某人。 物及某物。 皆曰打(丁晋公诗所谓赤洪厓打白洪厓是也)。 ●煎点敕修清规。 受嗣法人煎点云。 若法嗣到寺煎点。 令带行知事。 到库司。 会计营辨合用钱物。 送纳。 又游方参请云。 参头云。 某等重承煎点。 特此拜谢。 又方丈特为新挂搭茶云。 特为人。 谢茶云。 某等此日。 重蒙煎点。 特此拜谢。 忠曰。 煎点者。 谓煎熬煎熟食物。 以点於心也。 正字通云。 煎音笺。 熬也。 方言有汁而乾。 之曰煎。 今俗凡以水煑物。 亦曰煎。 旧说曰。 煎点者。 但是谓点煎茶也。 然日本以点心为煎点。 非也。 纵有点心。 亦以茶为本。 谓若请人进唯茶。 则太简故先进点心。 次进茶矣。 点心本为茶。 故称点心。 为煎点。 失辞。 五灯会元芙蓉楷禅师章云。 新到相见。 茶汤而已。 更不煎点。 (详米汤处)忠曰。 凡进茶汤时。 可有煎食果糍等之供。 吃毕。 方进茶汤矣。 茶汤外。 别有煎点。 以芙蓉章。 可为证焉。 故旧说言但点煎茶。 为煎点者。 非也。 ●点心敕修清规圣节云库司严设香烛备点心。 又告香云。 半斋请参头维那侍者。 点心。 (更半斋点心者多。 详节时门。 半斋处。 )旧说曰。 点心。 谓点于空心也。 早旦阴阳未分时。 少吃食。 此摄养法。 文公家礼云。 妇具农羞。 俗谓点心(农疑晨)。 煎灯新话注云。 点心之点。 与点茶之点。 同义盖少食镇心也。 忠按。 点心之点。 与点茶之点义别。 点茶用茶筅点汤。 又点冷水之义。 见文公家礼(点茶处笺)。 点心以食点空腹耳。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云。 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 自唐时。 已有此语。 按唐郑傪。 为江淮留後。 家人备夫人晨馔。 夫人顾其弟曰。 治妆未毕。 我未及餐。 尔且可点心。 其弟举瓯已罄。 俄而女仆。 请饭库钥匙。 备夫人点心。 傪诟曰。 适已给了。 何得又请。 辍耕录云。 今以早饭前。 及饭後。 午前午後。 晡前小食。 为点心(引郑傪)此语唐时已然。 俗呼小录云。 午前午後小食。 谓上昼点心。 下昼点心(唐郑傪为江淮留後夫人曰。 尔且点心。 昭明太子别传曰。 京师谷贵。 改常馔为小食即点心之说也)。 ●糍果旧说曰。 糍果者。 搅餈(和语。 加为毛知)之类。 忠曰。 本木实曰果。 然饼餈之类。 亦通称。 故武林旧事市肆记中。 果子部。 多列餹饼之名。 敕修清规。 库司四节。 特为首座大众汤云。 惟冬节汤罢行糍果。 方行药石。 ●油糍竺仙和尚出油糍之法。 白云端禅师禅录。 慧超问佛颂云。 一文大光钱。 买得个油餈。 吃向肚里了。 当下便不饥。 忠曰。 碧岩录载之。 作油糍。 而韵书不收糍字。 正字通云。 餈才时切。 音慈。 说文稻饼也。 周礼笾人。 羞笾之实。 糗饵粉餈。 注。 皆粉稻黍米。 为之。 饵言糗。 餈言粉。 互足其义也。 合烝曰饵。 饼之曰餈。 疏云。 今餈餻之名。 出于此。 ●汤果敕修清规。 嗣法师忌。 云讽经罢。 备汤果。 解者曰。 汤称入麪。 果称果子。 凡食有汁者。 言汤也。 又解汤药侍者曰。 汤药者。 汤果药石也。 汤果者。 凡称食有汁者。 此方所谓入麪是也。 忠曰。 後说以汤果为一物。 盖初说近是。 敕修清规。 迎待尊宿云。 汤罢药石。 又客头诣客位请云。 方丈请和尚。 今晚汤果。 又西堂头首受请云。 晚请新命专使。 特为汤。 药石汤果。 ●糟鸡忠曰。 撮裂蒟蒻。 浇淡酱汁。 煎者。 日本禅林煎点用之。 然未识所以名之。 若以似在家糟藏鸡肉名之。 则改换其目。 可也。 昔在玉泉皓和尚。 责药石。 米麪假作驴肠膳。 生羊骨。 鳖臛。 喂饲八万四千户虫(通载)。 大通本禅师。 伊蒲塞馔。 以鱼胾名者。 不食(僧宝)。 谁不矜式耶。 ●菖蒲茶敕修清规。 月分须知云。 五月端午日。 早晨。 知事僧堂内烧香。 点菖蒲茶。 忠曰。 居家。 此日饮菖蒲酒。 僧家以茶代之。 准世礼也。 瞿佑四时宜忌云。 五月五日。 午时。 饮菖蒲雄黄酒。 辟除百疾。 而禁百虫。 月令广义。 五月令云。 神农书曰。 午日以菖蒲。 或缕或屑。 泛酒。 助阳气延年。 以山涧九节者。 佳。 笑谈录。 五日。 菖蒲末。 酒服。 亦解酒。 痛饮不醉。 ●茱萸茶忠曰。 世典。 有九日佩茱萸。 饮菊花酒之说。 其点茱萸於茶。 却见于禅策。 敕修清规月分须知云。 九月重阳日。 早晨。 知事烧香。 点茱萸茶。 北磵简禅师诗集九日诗云。 瓦鼎松声涨苦荼。 替杯中物泛茱萸白衣不识缁衣客。 自撷寒英插古壼。 西岩慧禅师开善录。 重阳上堂云。 孟嘉已前。 渊明去後。 谁家篱畔欠黄花。 那个盃中无白酒。 重阳只是九月九。 阿呵呵。 始信茱萸茶苦澁。 展眉人少皱眉多。 南堂欲禅师灵岩录上堂云。 今朝九月九。 万物随时候。 满泛茱萸茶。 何用菊华酒。 毕竟醉兀兀。 不似长醒醒(云云)。 镜堂圆禅师建仁录。 重阳上堂云。 紫萸满泛赵州茶。 清香直透顶门烈。 西京杂记云。 戚夫人侍儿贾佩兰。 後出为扶风人段儒妻。 说。 在宫内时。 九月九日。 佩茱萸。 食蓬饵。 饮菊花酒。 令人长寿。 琅邪代醉编云。 重阳佩茱萸囊。 相传费长房故事。 然武帝宫人贾佩兰。 佩茱萸。 食蓬饵。 饮菊花酒。 则西汉时。 已有此俗。 不自长房始也。 见西京杂记。 ●茶末敕修清规日用轨范云。 不得包藏茶末。 忠曰。 细末茶也。 言不可未行汤已前。 包末茶。 而怀之也。 文公家礼云。 古人饮茶用末。 所谓点茶者。 先置末茶于器中。 然後投以滚汤(详点茶处)。 云门偃禅师录云。 因园头请师吃茶。 师云。 儞若煎茶我有个报答儞处。 园头云。 请师报答。 师云多着水少着末。 ●点茶敕修清规。 新命辞众上堂。 茶汤云。 山门首。 预钉挂帐设。 中敷高座向内。 首座向外摄。 居主位。 (乃至)上首知事行礼。 揖坐揖香。 归位点茶。 收盏。 再起烧香揖香。 归位点汤。 汤罢。 起谢。 上轿。 文公家礼云。 主妇执茶筅。 执事者。 执汤瓶。 随之。 点茶。 盖以神主椟前。 先设盏托。 至是乃注汤于盏。 用茶筅点之耳。 古人饮茶用末。 所谓点茶者。 先置末茶于器中。 然後投以滚汤。 点以冷水。 而用茶筅调之。 今人烧汤煎叶茶。 而此犹云点茶者。 存旧也。 宋蔡襄茶录曰。 点茶。 茶少汤多。 则云脚散。 汤少茶多。 则粥面聚(建人谓之云脚。 粥面)。 钞茶一钱七。 先注汤。 调令极匀又添注入。 环廻击拂。 汤上盏可四分则止。 眎其面色。 鲜白。 着盏无水痕。 为绝佳。 建安鬬试。 以水痕先者为负。 耐久者为胜。 故较胜负之说曰。 相去一水两水。 宋徽宗大观茶论曰。 点茶不一。 而调膏继刻。 以汤注之。 手重筅轻。 无粟文蟹眼者。 谓之静面点。 盖击拂无力。 茶不发立。 水乳未浃。 又复增汤。 色泽不尽。 英华沦散。 茶无立作矣。 有随汤击拂。 手筅俱重。 立文泛泛。 谓之一发点。 盖用汤已。 故指腕不圆。 粥面未凝。 茶力已尽。 云雾虽泛。 水脚易生。 妙于此者。 量茶受汤。 调如融胶。 环注盏畔。 勿使侵茶。 势不欲猛。 先须搅动茶膏渐加击拂。 手轻筅重。 指遶腕旋。 上下透彻。 如酵櫱之起面。 疎星皎月。 灿然而生。 则茶之根本立矣。 第二汤。 自茶面注之。 周回一线。 急注急上。 茶面不动。 击拂既力。 色泽渐开。 珠玑磊落。 三汤。 多寘。 如前击拂。 渐贵轻匀。 周环旋复。 表里洞彻。 粟文蟹眼。 泛结杂起。 茶之色十。 已得其六七。 四汤。 尚啬。 筅欲转稍宽而勿速。 其清真华彩。 既已焕发。 云雾渐生。 五汤。 乃可少纵筅。 欲轻匀而透达。 如发立未尽则击以作之。 发立已过。 则拂以敛之。 结浚霭结凝雪。 茶色尽矣。 六汤。 以观立作乳点勃结。 则以筅着居。 缓遶拂动而已。 七汤。 以分轻清重浊。 相稀稠得中。 可欲则止。 乳雾汹涌。 溢盏而起。 周回旋而不动。 谓之咬盏。 宜匀其轻清浮合者。 饮之。 桐居录曰。 茗有饽饮之宜人。 虽多不为过也。 ●特为茶忠曰。 特为此人点。 故曰特为茶。 敕修清规。 堂司特为新旧侍者茶汤云。 请新旧侍者特为茶。 ●普茶忠曰。 点茶。 普及一众。 故曰普茶。 黄檗清规云。 常住设普茶。 ●入寮茶忠曰。 新入众寮。 为众点茶也。 敕修清规。 新挂搭人。 点入寮茶云。 新挂搭人。 入寮後。 照例。 纳陪寮钱若干。 候寮元。 轮排当在何日。 挂点茶牌。 报众(云云)。 候点入寮茶毕寮元逐日。 依戒具名。 点戒腊茶。 ●戒腊茶见入寮茶处。 忠曰。 寮元依众戒腊。 自上位。 次第请于众寮。 点茶。 盖众多。 不可一时讲。 故逐日行之也。 ●米汤芙蓉楷禅师录云。 示众云。 夫出家者。 为厌尘劳。 求脱生死。 (乃至)山僧行业无取。 忝主山门。 岂可坐费常住。 顿忘先圣付嘱。 今者辄欲効古人住持体例与诸人议定。 更不下山。 不赴斋。 不发化主。 唯是本院庄课。 一岁所得。 均作三百六十分。 日取一分用之。 更不随人添减。 可以备饭。 即作饭。 作饭不足。 即作粥。 作粥不足。 即作米汤。 新到相见。 茶汤而已。 更不煎点。 唯置一茶堂。 自去取用。 务要省缘。 一向办道。 忠曰。 与淫汤交看。 醉菩提济颠曰。 王婆与我。 吃粉汤(止此)。 亦是米汤。 ●淫汤旧说曰。 或谓淫汤。 饮之则能折薄淫心故名。 此义非也。 淫当作饮。 僧堂鸣开鉢槌时。 唱饮汤而行之。 忠曰。 续字汇云。 淫王粲七哀诗。 何为久滞淫。 文选注留也(止此)。 盖米粉点汤。 混浊滞留。 故言淫汤。 即米汤也。 旧说曰。 洞山价禅师。 辞母出家。 母爱惜。 遗书不许。 既而随其志。 告曰。 汝须如目连救母。 後其母忆价不已。 躳往寻求四方。 遂毙于道路。 洞山适知之。 为收遗骸荼毘。 母囊中。 蓄米粒少许。 山欲行大众。 结良缘。 则米少而不及。 便投之釜中。 以汤普进大众。 此淫汤之始也。 林间录云。 丛林相传。 洞山悟本禅师。 见母行乞。 佯为不识。 母竟死於路旁。 往视之。 有米数合。 为投大众粥锅中。 以荐冥福。 悟本独庵寒溪。 百结最有年。 至住新丰。 已六十余。 自岩头雪峯钦山三人。 相寻而至。 於是积众。 几千人。 则母盖不翅八十岁矣。 借使闻其子显着。 自东吴孤行来。 不亦难乎。 此直不情者。 记之。 以自藏。 安知诬毁先德。 为罪逆。 必有任其咎者。 不可不慎也。 忠曰。 依寂音之议。 则淫汤。 为洞山事缘。 妄矣。 ●七香汤东福寺入寺记云。 五侍者交代(名小官代)。 除侍衣。 余四人。 宾位立班。 新命主位对立。 各问讯。 触礼毕。 坐(此名胡乱坐)。 茶礼。 复各立定。 客头取香案上目子。 渡与新命。 新命开读之。 客头接之。 安卓上。 四人转位。 侍香植香归班。 新命答香。 与四人。 对触礼毕。 复坐。 入盏行七香汤。 入汤瓶。 吃毕。 撒盏。 各起小问讯。 退。 七香汤方。 陈皮(中)茯苓(中)地骨皮(小)肉桂(小)当归(小)枳壳(小)甘草(少)敕修清规。 知殿云。 佛诞日。 浴佛煎汤。 供大众。 忠曰。 盖此亦七香汤之类欤。 凡中华俗。 早朝吃汤。 如水浒传。 宋江。 五更从县前过。 遇卖汤药王公赶早市。 为夜来伤酒。 便进醒酒二陈汤。 是也。 律家有甘露汤。 早朝吃之。 居家必用。 载汤药法。 自天香汤。 至沃雪汤。 凡有三十品。 律家甘露汤。 未知其方。 古杭高濂法制品。 载甘露丸法云。 百药煎一两。 甘松诃子各一钱二分半。 麝香半分。 薄荷二两。 檀香一钱六分。 甘草末一两二钱五分。 水拨丸晒乾。 用甘草膏子入。 麝香为衣。 ●粗汤忠曰。 粗不精好也。 为人点汤。 谦所称也。 敕修清规。 库司四节。 特为首座大众汤云。 都寺行礼。 初展云。 此日粗汤特沐慈悲降重。 下情不胜感激之至。 ●点汤见点茶处。 ●特为汤特为义。 见特为茶处。 敕修清规。 迎待尊宿云。 请客侍者。 具状。 诣客位插香。 拜请特为汤。 ●小座汤敕修清规。 众寮。 结解特为众汤云。 鸣寮内小板。 先讲小座汤。 亦设照牌。 特为寮主。 副寮。 楞严头。 行瓶盏人也。 解者曰。 小座汤。 名行药。 忠曰。 行瓶盏人者。 行瓶盏兄弟也。 清规上文云。 夏中行茶汤瓶盏图注。 兄弟结缘随意书名。 东福清规云。 小座汤者。 众寮讽经时。 先但为夏中执役人。 进汤也。 寮元坐主位。 寮头坐宾位。 敕修清规。 方丈小座汤云。 东西堂。 前堂。 首座。 都寺。 系请客侍者。 各诣寮。 触礼拜请(云云)。 余头首。 办事。 名胜方丈客头行者请(云云)。 ●大座汤忠曰。 敕修清规。 库司四节。 特为首座大众汤。 是也。 东福清规云。 四月十四日。 大座汤。 都寺所点。 故都寺。 自以榜。 诣首坐寮。 又云。 凡大座汤。 则有揖坐。 揖香。 揖汤。 三度巡堂(其规详于彼)。 旧说曰。 小座汤。 长击内板。 大座汤。 长击外板。 ●三巡汤旧说曰。 四节汤。 名三巡汤。 忠曰。 四节大小座汤。 皆有三巡问讯。 谓揖坐。 揖香。 揖汤也。 故曰三巡汤(三巡问讯。 见礼则门)。 ●陪食敕修清规达磨忌云。 次日早。 住持上香礼拜。 上汤上粥。 座下侧坐陪食。 旧说曰。 达磨忌。 住持不赴僧堂粥。 於法堂。 与祖师相伴。 吃粥。 此曰陪食。 萧师。 曾遇达磨忌。 伴祖吃粥曰。 月中岩讲此礼矣。 义堂东渐住南禅。 皆准敕修清规。 行陪食焉。 ●品食备用清规达磨祖师忌云。 山门设供。 无嚫。 有品食三拜者。 恐礼过成谄。 忠曰。 品食。 亦是陪食也。 相陪如品字。 故曰品食也。 ●伴真汤敕修清规。 嗣法师忌云。 若讲特为伴真汤。 斋罢。 方丈客头。 请西堂两序。 晚间对真。 相伴吃汤。 排照牌位。 列座右。 住持揖就座。 烧香上汤。 并下相伴人汤。 退身烧香展拜。 起身问讯。 谢相伴。 鸣鼓三下。 退座。 ●送汤备用清规众寮楞严云。 寮元亲送方丈汤。 分送诸寮汤。 忠曰。 日本僧家。 有送饭果者。 亦有所据。 ●罗斋忠曰。 罗。 犹如罗欲之罗也。 品字笺云。 包罗。 若纲罗之无不包。 今罗斋。 乞食于四方。 无遗余之义。 破庵先禅师录。 上堂。 举普化大悲院里有斋云。 者风颠汉。 不妨令人疑着。 及至被人竆诘将来。 却只道得个罗斋打供。 也。 似熟处难忘。 又举临济同普化赴斋。 踢倒饭床因缘云。 世谛门中。 罗斋打供。 则无可不可。 若是少室门风。 未梦见在。 北磵简禅师。 散知识会颂云。 朝来灵隐罗斋去。 添得从前满面惭。 (详报祷门知识会处)有作罗者。 韵书不见义。 冷斋夜话云。 予往临川景德寺。 与谢无逸辈。 升阁得禅月所画十八应真像甚奇。 而失第五轴。 予口占嘲之曰。 十八声闻解埵根。 林丛林汉乱山门。 不知何处罗斋去。 不见云堂第五尊(云云)。 有作逻者。 字汇逻巡也(止此)。 有次第乞食义。 月江印和尚录。 罗汉賛云。 不为自己逻斋供。 只要众生破吝悭。 山庵杂录云。 杭下天竺。 凤山仪法师。 教门少有龃龉。 必整理之。 高丽驸马渖王。 被旨。 礼宝陁观音。 过杭就明庆寺。 设斋(云云)。 师後至。 竟趋座上。 问王曰。 今日斋会。 为何。 王曰。 斋诸山。 师曰。 大王既言斋诸山。 主人今无位。 而王自处尊位。 诸山列两庑。 至有席地而坐者。 与逻斋何异。 於礼恐不然。 王闻之惶愧。 请谢。 即下法座。 贞和集。 葛无怀谢少林蒲鞋偈云。 四棱踏地老无怀。 正好重新买草鞋。 成现送来虽着了。 诸方无处可逻斋。 普庵萧禅师录。 训行童云。 三家村里逻茶汤。 十字街头觅饭吃。 又示小师圆契语云。 向野狐口边。 逻些骨头。 吃了。 又东覰西覰。 发布时间:2025-04-26 12:20:37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5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