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廿九类 钱财门 内容: ●衣鉢敕修清规尊宿迁化云。 示疾觉沈重。 预请两序勤旧。 点对封收衣鉢行李。 就留方丈。 差公谨行仆看守。 以俟估唱。 忠曰。 僧钱帛。 总言衣鉢。 盖钱财元非僧可蓄者故婉词。 言之衣鉢耳。 解清规衣鉢侍者者曰。 衣鉢者。 住持三衣一鉢也。 又谓私财。 此侍者司之圭峯盂兰盆经疏云分减衣鉢。 元照新记云。 今世俗谓僧长物。 以为衣鉢。 或恐疏主。 随俗为言。 宝积经宝梁聚会云。 当来比丘。 多畜衣鉢。 多有诸物。 忠曰。 经谓畜数种衣。 数种鉢乎。 若复总称僧财帛。 则当以此经为二字本据也。 ●免丁钱敕修清规圣节云。 住时。 僧道岁一供帐。 纳免丁钱。 免丁义。 详簿券门。 免丁由处。 佛祖统记云。 宋高宗绍兴十五年。 敕天下僧道。 始令纳丁钱。 自十千。 至一千三百。 凡九等。 谓之清闲钱。 年六十已上。 及残疾者。 听免纳道法师致书於省部曰。 大法东播。 千有余岁。 其间。 污隆随时。 暂厄终奋。 特未有如今日抑沮卑下之甚也。 自绍兴中年。 僧道征免丁钱。 大者十千。 下至一千三百。 国四其民。 士农工商也。 僧道旧籍仕版。 而得与儒分鼎立之势。 非有经国理民之异。 以其祖。 大圣人。 而埀化为善故耳。 至若天灾流行。 雨阳不时。 命其徒。 以祷之。 则天地应。 鬼神顺。 抑古今耳目。 所常闻见者也。 夫苟为国家。 御菑而来福祥。 亦宜稍异庸庶之等夷可也。 若之何。 遽以民赋。 赋且数倍。 今天下民丁之赋。 多止缗钱三百。 或土瘠民劳。 而得类免者。 为僧。 反不获齿於齐民。 以其不耕不蚕。 而衣食於世也。 夫耕而食。 蚕而衣。 未必僧道之外。 人人耕且蚕也(云云)。 志盘述曰。 目僧道。 同丁夫。 而出征赋。 以免之。 岂独道之耻。 亦国家。 不知尊尚二教之耻也。 今州家。 征免丁。 则必举当年多额。 以责之。 而不顾僧之存亡去住。 既又欲以亏额。 均赋诸寺者。 其为患皆此类。 尝考郡志云。 僧道免丁岁。 无定额。 官吏曾不省。 此王荆公创新法。 当年後世。 谁不知为民患。 然今之为政者。 语安石则目之小人。 追民赋。 则仍用其立法。 盖利源一开。 虽有圣人之治。 所不能革。 以人心好利者同然耳。 然则为利创法者。 未尝不为後世患。 悲夫。 已下。 录论增免丁钱。 物初賸语。 笑翁堪禅师行状云。 廷臣奏端嘉以後。 牒廉僧杂。 欲增免丁三分之一。 荆湖总司。 亦奏僧道买紫衣师号。 且俾以衣号住持。 师曰。 审是。 则主法者。 徒以货取。 吾道委地矣。 力言于庙堂。 议遂寝。 枯崖漫录云。 双杉元禅师。 嘉熙间。 乃石田堂中第一座。 上丞相书。 言朝廷新指挥。 买师号金环象简不便。 书云。 正月十三日。 景德灵隐禅寺前堂首座。 前住持嘉兴府天宁寺僧中元。 谨熏沐。 献书枢使大丞相国公。 窃以。 为佛老之教。 救世计也。 其所以与儒道。 相参於天地间。 以能开悟性真。 不堕邪见。 其功未易量也。 我朝太宗皇帝。 尝曰。 释氏之道。 有补教化。 孝宗皇帝亦曰。 以佛修心。 以老治身。 以儒治世。 斯可也。 张文定谓。 儒道淡薄。 一时圣贤。 尽归释氏。 而关洛诸公。 亦必玩味释氏之书。 而後能接续洙泗不传之秘。 然教必有主。 必有师。 国家以度牒许人承买。 凡有僧者。 各寻师。 以为依归。 师苟有道行。 则可使迷者悟。 塞者通。 其裨助世教。 要非小补。 近世货赂公行。 求为住持者。 吾教之罪人。 若以例传。 天下之贤者。 必深藏远遁而已。 其肯出而为师。 夫师废则正法微。 正法微则邪法炽。 以清净之门。 而为利慾交征之地。 非国家之福也。 譬如家塾党庠。 不能无师。 不求其能传道解惑者。 为之。 而惟贿是视。 则弟子何以仰。 孔门之教。 亦几乎熄。 佛老之道。 何以异是。 若谓佛老之徒。 身居大厦。 日享膏腴。 不蚕而衣。 不耕而食。 为世所嫉。 然天下之人。 有无用於世。 而坐享膏腴之奉者。 尤众。 何特僧道。 寺观创立。 常住供养。 非官与之也。 以众人乐施。 而与之也。 寺观有田。 税赋尤倍。 又有非泛不时之需。 正与大家相似。 今既买度牒以钱。 免丁又增以钱。 官府无丝毫之给。 而徒重责其利於无穷。 则僧道可谓不幸矣。 国家爱惜。 名器泛滥。 何以劝励天下。 僧道若以贿。 得金环象简得诸处住持。 则嚚顽无赖之徒。 皆以贿进。 何以整齐风俗。 况寺观虽多。 其常住阙乏者甚多。 纵使此令一行。 第能率敛寺观之大者。 其小者亦岂能应其求。 如此则所得能几。 况僧道非能自出己财。 求为住持。 必将取之寺观。 师徒相残。 常住必坏。 所谓膏腴。 将见芜秽。 所谓大厦。 将见为丘墟。 所谓温饱。 将见为冻馁。 部虽有牒。 谁将请之。 岁虽有丁。 谁将输之。 今日军需籴本。 秤提诸券。 无非鬻爵。 鬻爵之者。 或累於国牒之多者。 无病於官。 乃循一时不恤之事。 斵丧千万载之利源。 殆非理财之长策也。 伏覩近降旨挥。 增钱鬻爵。 识者病之。 事不果行。 总所今来陈请。 正亦类此。 伏望钧慈。 详酌利害。 特有敷奏。 尽行寝罢服号之命。 令僧道不胜幸甚。 伏惟钧慈。 俯赐鉴念。 不备时江西璨无文亦有书。 先是朝省。 因总领岳珂奏。 乞降紫衣师号二等。 赐金环象简并四字禅师法号。 以住大寺观。 每赐服师号。 绫纸出卖三百缗。 仍附品官条制。 非有官。 不得差注。 非有赐服。 不得住持。 此书上。 事果寝。 岂非秘护大法者之用情乎。 莹山清规云。 七月十八日。 起单诸人。 就维那寮。 可请免丁抄小牓头。 式云。 (某年  夏中) 免丁抄      (某甲  上座)          (能州洞谷安居)忠曰。 优免丁役。 是朝省勾当。 僧家何得僭行之。 盖洞谷所出于起单僧者。 坐夏由耳(见簿券门)。 元不识免丁义。 强为谬事。 又抄与钞通。 钱钞也免丁抄。 即免丁钱也。 又讹免丁由。 益无义。 因录民间丁钱。 鹤林玉露云。 广右深僻之郡。 有所谓丁钱。 盖计丁。 输钱于官。 往往数岁之儿。 即有之。 有至死而不与除豁者。 甚为民病。 故两人之谣曰。 三岁孩儿便识丁。 更从阴府役幽魂。 读之可为流涕。 ●无尽财忠曰。 无尽财者。 以金财假贷。 逐利焉。 本生息。 息复为本。 故云无尽。 释氏要览云。 寺院长生钱。 律云无尽财。 盖子母展转无尽故。 两京记云。 寺中有无尽藏。 又则天经序云。 将二亲之所蓄。 用两京之旧邸。 莫不总结招提之宇。 咸充无尽之藏。 十诵律云。 以佛塔物出息。 佛听之。 僧只云。 供养佛华多。 听转卖买香油。 犹多者。 转卖。 入佛无尽财中(详诸律三宝皆有无尽财)。 宋高僧传。 唐圆观传云。 李源父憕。 居守。 天宝末。 陷於贼中。 遂将家业。 舍入洛城北慧林寺。 即憕之别墅也。 以为公用无尽财也。 ●长生钱无尽财名长生钱。 见无尽财。 及库质钱处。 橘洲文集宝云院长生库记云。 住持莹公。 坐席未温。 首敛巾盂。 以估於众。 得钱一十万。 内外道俗。 又得钱十万。 太师魏国史公捐国太夫人簪珥。 以施之。 合为利益长生库。 以备岁时土木。 钟鼓无竆之须。 後五年。 建大讲堂。 半取其羸。 以助工役实其志也。 ●库质钱老学庵笔记云。 今僧寺辄作库质钱。 取利。 谓之长生库。 至为鄙恶。 予按。 梁甄彬。 尝以束苎。 就长沙寺库质钱。 後赎苎还。 於苎束中。 得金五两。 送还之。 则此事亦已久矣。 庸僧所为。 古今一揆。 可设法严绝之也。 忠曰。 陆游言。 虽出於护法意。 然不多读经律。 而致此臆断。 律有无尽财。 事稍相类未可槩为庸僧之作。 但防其鄙猥而可也。 敕修清规首载。 圣旨。 所谓解典库。 亦是取典物贷财。 而逐利以赈寺用也。 ●陪寮钱敕修清规新挂搭人。 点入寮茶云。 新挂搭人。 入寮後。 照例纳陪寮钱若干。 候寮元。 轮排当在何日。 挂点茶牌。 报众。 旧说曰。 僧堂挂搭之外。 众寮亦挂搭。 故纳陪寮钱。 ●暖席钱忠曰。 凡借他寺院房舍。 或修法会。 或辨斋供。 则纳暖席钱於本院。 暖席字。 出于文子。 文子云。 墨子无黔突。 孔子无煖席。 琅邪代醉编云。 文子云。 孔无暖席。 墨无黔突。 淮南子云。 墨子无暖席。 然则席不暇暖。 墨子亦然。 ●谢挂搭香钱敕修清规。 谢挂搭云。 堂司行者。 具名数。 率香钱。 写小榜云(新归堂首座。 各率钱若干买香谢挂搭一堂司行者。 某。 取覆)。 贴众寮前。 收香钱足。 交侍者。 纳方丈。 教苑清规谢挂搭云。 令堂司行者。 率各人香钱五伯文。 烦侍者。 到方丈。 回香。 ●抽分钱敕修清规亡僧板帐云。 估唱得钱。 必照板帐。 支用外。 其钱作三七。 抽分。 归常住(百贯抽参拾贯不满百贯则不抽分)。 余则均俵僧资。 忠曰。 亡僧估唱。 所得钱。 除板帐支行外。 拆作十分。 十分中。 抽三分。 以归常住。 此名抽分钱。 但不满百贯。 则不复抽分矣。 余七分。 俵秉炬等嚫。 居家必用云。 抽分即解取其物也。 已下。 畧录外典抽分字。 元史食货志市舶云。 至元二十年。 遂定抽分之法。 二十一年。 设市舶都转运司。 於杭泉二州。 官自具船。 给本选人。 入蕃买易。 诸货其所获之息。 以十分为率。 官取其七。 所易人得其三。 续文献通考征榷考云。 太祖洪武二十六年。 定凡龙江大胜港。 俱设立抽分竹木局(有三分取一。 三十分取一。 十分取二等)。 ●众财人天宝监云。 灵源清禅师。 门牓。 其略曰。 清名曰住持实同客寄。 但以领徒弘法。 仰助教风。 为职事尔。 若其常住所管财物。 既非己有。 理不得专。 一委知事。 僧徒分局主执。 明依公私合用。 支破。 惟清止同众僧斋衬。 随身缾鉢。 任缘去住而已。 伏想。 四方君子。 来有所须顾寝食只接之。 余别难供应。 盖以彼所管者。 世法则属官物。 佛教则为众财。 偷众财。 盗官物。 以买悦人情。 而取安己有。 实非素志之所敢当。 预具白闻。 冀埀恕察(石刻在天章)。 ●率财敕修清规佛降诞云。 先期堂司率众财。 又月分须知云。 七月预率众财。 办斛食供养。 居家必用云。 制众建议。 谓之率。 假如势要之人。 独建计谋。 妄托名目。 敛众人之物。 或馈与人。 或自入己之类。 是名制众建议率敛也。 小补韵会云。 率朔律切。 广韵募也。 正字通云。 率山律切。 音蟀。 约数也。 周礼太宰注。 赋口率出钱。 徐刘音类。 焦氏云。 督率之率。 音朔。 算法约数之率。 音类。 竝非。 旧说曰。 令大众均出钱财。 言率财也。 或曰。 二祖。 三佛会。 率比丘众财。 每人五百钱。 以辨香华灯烛供物。 ●率钱即率财也。 敕修清规告香云。 堂司行者。 率众钱。 买香大小三片及纸。 作图之费。 付参头收。 五代史补云。 赵在礼在宋州。 所为不法。 百姓苦之。 一日制下。 移镇永兴。 百姓相贺曰。 眼中拔却钉矣。 可不快哉。 在礼闻之。 上表乞还镇。 朝廷许之。 在礼每口率钱一千。 号拔钉钱。 遂获百万。 戴埴鼠璞云。 唐宋遗史载。 张崇帅庐州。 不法。 民苦之。 既入觐。 人谓渠伊必不来。 崇计口率渠伊钱。 再入觐。 人不敢言。 捋须相庆。 崇率捋须钱。 续酉阳杂爼云。 五娘死。 其妨。 率钱。 葬之。 ●折钱敕修清规请丧司职事云。 如无布绢。 随宜折钱俵之。 旧说曰。 以钱折中。 当布绢之价。 而俵之。 此名折钱。 月令广义云。 大明会典。 国初宝钞。 与铜钱兼使。 每钞一贯。 折钱一千文。 银一两。 ●收钞忠曰。 所收纳之钱财也。 敕修清规。 尊宿唱衣云。 收钞若干。 系某件唱到。 旧说曰。 钞者。 纸造。 印天子印。 以代钱。 但价贱於铜钱。 钞壹贯文。 当铜钱壹佰文。 品字笺云。 钞。 楮货名。 宋史绍兴二十四年。 徼外以铜少。 循宋交子法。 造钞引。 一贯二贯三贯五贯十贯。 五等。 谓之大钞。 一百二百三百五百七百。 五等。 谓之小钞。 与钱竝用。 以七年为限。 纳旧易新。 诸路置交钞库。 官受之。 每贯。 取工墨钱十五文。 公私便焉。 明丘濬曰。 元以来钞制。 始此。 宋之交会。 其制无考。 金史交钞之制。 外为阑。 作花纹。 其衡书贯列。 外书禁条。 阑下。 备书经由交换之法。 及印章花押。 元承其旧。 沿用之。 中虽小异。 大槩实同也。 宋交会。 犹与钱。 相为轻重。 而有称提之法。 此後则钱自钱。 钞自钞。 各与物相为轻重矣。 大明会典云。 国初宝钞。 与铜钱兼使。 每钞一贯。 折钱一千文。 银一两。 其等凡六。 曰一贯。 曰五百文。 曰四百文。 以至百文。 每一百文以下。 只用钱。 其後不行。 郑所南大义略叙云。 宝佑丙辰。 鞑始僭年号。 曰中统。 次曰至元。 袭亡金僭效大宋楮币之法。 易名曰钞。 以通贸易。 ●支钞忠曰。 分支。 所费用。 钱财也(钞义。 见收钞处)。 敕修清规尊宿唱衣云。 支钞若干。 系某项用度。 品字笺云。 支支取支给。 谓取其所应取。 给其所应给也。 又度支。 度其所宜支。 而支给之也。 ●见管钞忠曰。 现前所有钱财也。 幻住庵清规。 亡僧唱衣云。 除支外。 见管无。 文献通考市籴考云。 渐东提举朱熹言。 熹请於府。 得常平米六百石。 赈贷。 夏受粟於仓。 冬则加二计息。 以偿。 凡十有四年。 得息米。 以元数六百石还府。 见管米。 三千一百石。 以为社仓。 癸辛杂识云。 是岁积两年租米。 未粜。 见管五六十石。 ●下嚫敕修清规。 佛降诞云。 住持上香下嚫点茶。 又三拜旧说曰。 下嚫者。 用布施物。 薰于炉上。 安置佛祖前也。 嚫或作嚫。 或作[打-丁+亲]。 以手受所施。 故从手。 口发施事。 故从口。 所施钱宝类。 故从贝。 忠曰。 但从手义。 见名义集。 余未见据。 品字笺云。 嚫斋嚫也。 亦作嚫。 忠曰。 下者。 安下义。 凡有所措辨。 言下。 敕修清规圣节云。 就佛座前。 下茶汤。 历代祖忌云。 下食一位。 碧岩录云。 陆亘入寺下祭。 皆同此义。 嚫义详达嚫处。 备用清规云。 佛诞。 涅盘。 成道。 常住设供。 无嚫。 禅苑清规。 校定清规。 同备用说。 ●上嚫旧说曰。 下嚫。 又云上嚫上下语。 无深意忠曰。 此说漫漶。 上嚫者。 献上嚫财也。 下嚫者。 安下嚫财也。 ●达嚫增壹阿含经云。 是时迦叶。 从佛受教。 往至梵志妇舍已。 就座而坐。 是时彼婆罗门妇。 便供办肴馔种种饮食。 以奉迦叶。 是时迦叶即受食。 欲度人故。 而向彼人。 说此哒嚫。 祠祀火为上。 众书颂为最。 王为人中尊。 众流海为上。 众星月为首。 照明日为先。 四维及上下。 於诸方域境。 天与世间人。 佛为最尊。 上欲求其福者。 当归於三佛。 是时。 彼梵志妇。 闻此语已。 即欢喜踊跃。 (乃至)得法眼净。 又增壹阿含经云。 世尊告尸婆罗曰。 汝今可受此长者。 白千两金。 使蒙其福。 此是宿缘之业。 可受其报。 尸婆罗对曰。 如是世尊。 是时尊者尸婆罗。 即时而说哒嚫。 施衣及余物。 欲求其福德。 往至天世人。 五欲自娱乐。 从天至人中。 度有无疑难。 涅盘无为处。 诸佛之所乐。 施惠无难者。 蒙此获福佑。 当起慈惠心。 作福无有懈。 悲华经云。 太子不眴。 供养如来及比丘僧。 竟三月。 已所奉达嚫八万四千。 金龙头璎。 音释云。 达嚫梵语也。 此云檀施。 嚫初槿切。 罗摩伽经云。 如来为一切众生说功德哒嚫三轮。 化度一切众生。 玄应众经音义云。 达嚫差觐切。 案尊婆须蜜论亦作檀嚫。 此云财施。 解言。 报施之法。 名曰达嚫。 导引福地。 亦名达嚫。 复次割意所爱。 成彼施度。 於今所益。 义是檀嚫。 又西域记云。 正言达嚫拏。 或云駄器尼。 以用右手。 受他施为其生福。 故从之立名也。 释氏要览云。 梵语达嚫拏。 此云财施。 今略达拏。 但云嚫。 五分律云。 食後施衣物。 名达嚫。 转轮五道经云。 转经不得倩人。 乃至斋食。 以达嚫为常法。 得福。 飜译名义集云。 达嚫。 字或从手。 西域记。 正云达嚫孥者。 古也。 或云駄器尼。 以用右手。 受人所施。 为其生福故。 行事钞讣请设则篇云。 大嚫法。 五分。 食後施衣物。 名为哒嚫也。 资持记云。 达嚫大嚫。 梵言少异。 亦云檀嚫。 此翻财施。 谓报施之法。 名曰达嚫。 文约施衣。 准应不局(世谓以财衬食。 故名嚫者。 不识华梵又召说法为施财者。 并非)。 问为召施物。 为目说法。 答据名召物。 今谓行施之时。 必为说法。 因名说法。 以为达嚫。 准理。 具云达嚫说法。 事义方全。 问此与咒愿何别。 答约事似同。 究义须别。 咒愿则别陈所为。 达嚫则通为说法。 今或营斋。 事须双用。 玉耶经云。 佛。 告玉耶。 当信布施。 常得其福。 後世当复生长者家。 玉耶言诺。 佛饭毕讫。 达嚫。 咒愿。 五十善神。 拥护汝身。 四分律云。 佛言。 不应食已。 默然而出。 应为檀越说大嚫。 乃至为说一偈。 若为利故施。 此利必当得。 若为乐故施。 後必得快乐。 时人人皆说。 佛言应令上座说。 若上座不能说。 应语能者说。 愚丘宗禅师。 答洪庆善问嚫金本据(见祭供门。 斋僧处)。 ●嚫资嚫金也。 敕修清规管待专使云。 知事。 预禀住持。 议专使。 宣疏帖人。 嚫资轻重。 方丈备贴嚫。 须令合节。 ●俵嚫敕修清规。 历代祖忌云。 举大悲咒。 (乃至)或有俵嚫。 则举楞严咒。 正字通云。 俵悲庙切。 标去声。 俵散。 六书故。 分[田/廾]也。 品字笺云。 俵俵散也。 以应得之物。 而照人分散。 为俵。 又印纸。 言俵子。 见簿券门。 ●堂嚫忠曰。 施僧堂僧之[日*亲]金也。 备用清规。 煎点西堂头首新命云。 专使诣新命前。 议定。 方丈嚫施。 引座谢礼。 堂嚫。 贴嚫。 宣疏帖人。 陪嚫。 ●贴嚫忠曰。 修法会等。 有特劳者。 加增其施物。 此谓贴嚫。 篇海类编云。 贴天叶切。 音帖。 裨也。 依附也。 又粘置也。 敕修清规迎待尊宿云。 请客侍者具状。 请特为。 管待。 山门置食备嚫。 方丈备贴嚫。 又专使特为新命煎点云。 专使先与新命。 议定斋嚫轻重合宜。 两序。 勤旧。 乡人。 法眷。 办事。 贴嚫。 ●陪嚫忠曰。 功劳非常者。 一陪其嚫也。 见堂嚫处。 篇海类编云。 陪重也。 贰也。 加也。 益也。 ●随年钱忠曰。 盖随其人年数。 多少。 施与钱也。 联灯会要亡名尊宿章云。 昔有施主。 入寺行众僧随年钱。 知事云。 圣僧前着一分。 施主云。 圣僧年多少。 僧无对。 法眼代云。 心期满处即知。 虗堂愚和尚录云。 代僧。 倒指示之。 十诵律。 三归五戒法云。 尔时应问。 汝几年。 随年答。 何时出家。 冬春夏。 有闰无闰。 随问应答。 ●丧嚫忠曰。 送亡。 山头嚫。 言丧嚫。 日本俗。 称野布施。 敕修清规。 出丧挂真云。 丧司维那知客。 圣僧侍者。 俵行丧嚫。 忠曰。 布施之目。 六度之随一。 布者散也。 铺也。 然日本丰州民俗。 以为布帛之布义。 凡新丧。 则持麻布。 而施于僧寺。 故寺多檀主者。 布匹倚叠。 可笑。 昔唐庄宗。 为晋王时。 擒灭刘守光。 命书记王缄。 草露布。 缄不知故事。 书之於布。 遣人曳之。 为议者所笑(止此)。 谬解布字。 复有类似矣。 ●赙仪忠曰。 他家有新亡。 则我赠钱财。 助其丧。 此谓赙仪。 日本俗称香奠。 然香奠。 赙仪。 义别。 篇海类编云。 赙符遇切。 音父。 以货财助丧。 敕修清规。 挂真举哀云。 所有赙仪。 用余。 当归常住。 补犒诸山人从支费。 ●香奠翰墨大全谢送香财状云。 杖朞孙。 姓某。 奠仪如目。 右某。 兹者某亲。 随人改易丧亡。 乃蒙尊慈。 特赐香奠。 焚帛外。 下诚不胜哀感之至。 谨具状。 申谢。 谨状。 壒囊钞云。 日本俗。 香钱字。 作香奠。 非也。 钱。 唐音近奠。 故有此讹。 忠曰。 香奠字。 出翰墨大全。 但香钱。 香奠。 义意稍别。 文献通考。 郊社考云。 非时而祭。 曰奠。 ●纸钱忠曰。 日本禅林。 祈祷。 及盂兰盆会等。 雕纸如钱形。 数十相连。 与绘马心经。 共之。 挂之堂柱。 会毕。 则设铜鉢。 就内点火。 焚化之。 所以飨鬼神也。 或以锡箔鍮箔。 粧纸。 为银钱。 金钱。 则滋殷重也。 顺和名类聚云。 纸钱(俗云加美势迩一云势迩加太)。 新乐府云。 神之来兮风飘飘。 纸钱动兮锦繖摇。 释门正统云。 今之施食。 亦施财者。 事祖广记云。 寓钱今楮镪也。 唐王璵传云。 玄宗时。 璵为祠祭使。 专以祠解。 中帝意。 有所禳祓。 大抵类巫觋。 汉以来。 葬者。 皆有瘗钱。 後世俚俗。 稍以纸寓钱。 为鬼事。 至是璵乃用之。 则是丧祭之焚纸钱。 起于汉世之瘗钱。 也。 其祷神。 而用寓钱。 则自王璵始耳。 今巫家。 有焚羹禳谢之事。 亦自此也。 忠曰。 所授王璵传即新唐书也。 佛祖统纪云。 唐以前。 无纸钱为用者。 自王璵盛行此法。 於是冥中。 藏积缗镪。 金银缯彩。 与世间所用。 无少异。 由心法之能变造故。 天府冥关。 亦随人心而转。 世有用纸镪。 寄库者。 有鬼神用纸镪。 入人间。 买物者。 有见泰山堆积蜡钱。 无用。 云人间。 化财。 用油炷。 度火为污者。 此等显验不一。 心生则种种法生。 不特纸钱一法而已也。 大慧为卢时用普说云。 宣律师。 问韦駄天神。 世人奉鬼神以纸钱。 还可用否。 曰用矣。 盖古时无纸钱。 汉魏已前。 多埋钱。 冥冥之中。 亦能享受。 唐高宗已後。 方有纸钱。 後来有智之人。 去藏教中。 搜出化财雨宝真言。 使人持诵。 能令一财。 变无量财。 已下。 录焚纸钱法。 茅亭客话云。 孙处士名知微。 字太古。 眉州彭山人也。 因师益部攻水墨僧令宗。 俗姓丘氏。 导江县有一女巫。 知微尝问其鬼神形状。 欲资其画。 女巫曰。 今见有王三郎。 有冥中。 足知鬼神之事。 处士请自问之。 知微曰。 敢问三郎鬼神形状。 俄有应者云云。 知微曰。 今欲酬君。 君欲希我何物。 应者曰。 望君济我。 资镪数百千贯。 知微辞之。 应者曰。 所求者非世间铜钱为者。 乃楮货尔。 知微乃许之。 应者曰。 烧时慎勿使着地。 可以薪艹。 荐藉之。 向一处以火爇。 不得搅剔。 其钱则不破碎。 一一可达也。 遂依教。 燔纸钱数百千贯。 噫昔汉世以前。 未知幽冥。 以何为赂遗之物尔。 已下。 录焚纸钱自唐时。 旧唐书王璵传云。 王璵少习礼学。 博求祠祭仪注以干。 时开元末。 玄宗方尊道术。 靡神不宗。 璵抗疏引古今祀典。 请置春坛。 祀青帝於国东郊。 玄宗甚然之。 因迁太常博士侍御史。 充祠祭使。 璵专以祀事希幸。 每行祠祷或焚纸钱祷祈福佑。 近於巫觋。 由是过承恩遇。 肃宗即位。 累迁太常卿。 以祠祷每多赐赉。 新唐书王璵传云。 王璵者。 方庆六世孙。 少为礼家学。 玄宗在位久。 推崇老子道。 好神仙事。 广修祠祭。 靡神不祈。 璵上言。 请筑坛东郊祀青帝。 天子入其言。 擢太常博士侍御史。 为祠祭使。 璵专以祠解。 中帝意。 有所禳祓。 大抵类巫觋。 汉以来。 葬丧皆有瘗钱。 後世里俗。 稍以纸寓钱为鬼事。 至是璵乃用之。 肃宗立。 累迁太常卿。 又以祠祷见宠。 已下。 证鬼用纸钱事。 唐唐临冥报记云。 永徽二年。 六月九日。 尚书都官令史王璹。 暴病死。 经二日而苏。 自言。 初死时见四人。 来至其所云。 官府追汝(云云)。 大官谓璹曰。 汝无罪。 放去。 璹拜辞(云云)。 见向所讯璹之吏。 从门出来。 谓璹曰。 君尚能待我。 甚善。 可乞我千钱。 璹不应。 内自思曰。 吾无罪。 官放我来。 何为有贿吏乎。 吏即谓曰。 君不得无行。 吾向若不早将汝过官。 令二日受缚。 岂不困顿。 璹心然之。 因媿谢曰。 谨依命。 吏曰吾不用汝铜钱。 欲得白纸耳。 期十五日来璹许诺。 因问归路。 吏曰。 但东行二百步。 当见一故墙。 穿破见明。 可推倒之。 即至君家也。 璹如其言。 行至墙推。 良久乃倒容人。 璹从倒处出。 即至其所居。 隆政坊南门矣。 於是归家。 家人哭泣。 入户而苏。 至十五日。 璹忘不与钱。 明日复病困绝。 见吏来。 怒曰。 君果无行。 期与我钱。 遂不与。 今当复将汝去。 因驱行出含光门。 令入大坑。 璹拜谢百余。 并请作钱。 乃放归。 又苏。 璹告家人。 买纸百张作钱。 送之。 明日璹又病困。 复见吏。 曰君幸能与我钱。 而恶不好。 璹复辞谢。 请更作。 许之。 又至二十一日。 璹令以六十钱。 市纸百张。 白纸作钱。 并酒食。 自於隆政坊西渠水上烧之。 既而身体轻健遂愈。 又冥报记云。 左监门校尉冯翊李山龙。 以武德中。 暴病亡。 而心上不冷。 如掌许。 家人未忍殡敛。 至七日而苏。 自说云。 当死时。 被冥官收录。 至一官曹(云云)。 有三人。 语山龙曰。 王放君去。 可不少多乞遗我等。 山龙未言。 吏谓山龙曰。 王放君。 不由彼。 三人者是前收录君使人。 一是绳主。 当以赤绳缚君者。 一是棒主。 击君头者。 一是袋主。 吸君气者。 见君得还。 故乞物耳。 山龙惶惧。 谢三人曰。 愚不识公。 请至家备物。 但不知於何处送之。 三人曰。 於水边若树下。 山龙许诺。 辞吏归家。 见亲眷正哭。 经营殡具。 山龙入至屍傍即苏。 後日剪纸作钱帛。 并酒食。 自送於水边烧之。 忽见三人来谢。 曰。 蒙君不失信。 重相赠遗。 媿荷。 言毕不见。 太平广记云。 韩彻者。 以乾元中。 任陇州吴山令。 进士宇文觌。 辛稷。 随彻读。 觌稷掘令厅大槐树孔。 得塚。 彻至。 命佐史。 收骨发。 以新棺。 敛葬诸野。 灵托巫语云。 己是晋将军契苾锷。 明府恩及幽壤。 然创造此谋。 是宇文七及辛四。 幽魂佩戴。 岂敢忘之。 辛侯不久自当擢禄。 足光其身。 但宇文生。 命薄无位。 且多戹难。 我当救其三死(以至)。 会岐州土贼欲僭伪号。 署置百官。 觌有名被署中书舍人。 贼寻被官兵所杀。 觌等七十余人。 系州狱十人。 锷复至觌妻所语云。 七郎犯事。 我在地中。 大为求请。 然要三千贯钱。 妻辞。 贫家实不能办。 锷曰。 地府所用。 是人间纸钱。 妻云。 纸钱。 当力办之。 焚毕。 复至狱中。 谓觌曰。 我适於夫人。 索三千贯为君属请。 事亦解矣。 有刘使君至者。 即当得放。 饱食无忧也。 寻而诏。 用刘晏为陇州刺史。 辞日奏曰。 点污名贤。 曾未相见所由。 但以为逆所引。 悉皆系狱。 臣至州日。 请一切释免。 上可其奏。 晏至州上毕。 悉召狱囚。 宣敕放之(广异记)。 已下。 录成长史黄色涂锡作金。 鬼用之。 冥报记云。 眭仁蒨者。 赵郡邯郸人也。 少有经学。 不信鬼神。 常欲试其有无。 就见鬼人。 学之十余年。 不能得见。 後徙家向县。 於路见一人。 如大官衣冠甚伟。 乘好马。 从五十余人骑。 视仁蒨而不言。 後数见之。 常如此。 经十年凡数十相见。 後忽驻马呼蒨曰。 比频见君。 情相眷慕。 愿与君交游。 蒨即拜之问。 公何人耶。 答吾是鬼耳。 姓成名景。 本弘农人。 西晋时为别驾。 今任胡国长史。 仁蒨问。 其国何在。 王何姓名。 答曰。 黄河已北。 总为临胡国。 国郡在楼烦西北。 沙碛是也。 其王是故赵武灵王。 今统此国。 总受太山控摄。 每月各使上相。 朝於太山。 是以数来过此。 与君相遇也(以至)。 时大业初。 江陵岑之象。 为邯郸令。 子文本。 年未弱冠。 之象请仁蒨於家。 教文本书。 蒨以此事。 告文本。 仍谓曰。 成长史谓曰。 我有一事。 羞君不得道。 既与君交。 亦不能不告君。 鬼神道中。 亦有食。 然不能饱。 苦饥。 若得人食。 便得一年饱。 众鬼多偷窃人食。 我既贵重。 不能偷之。 从君请一飡。 蒨既告文本。 文本即为具馔。 备设珍羞。 蒨曰。 鬼不欲入人屋。 可於外边张幕设席。 陈酒食於上。 文本如其言。 至时仁蒨见景两客来坐。 从百余骑。 既坐。 文本向席再拜。 谢以食之不精。 亦传意辞谢。 初文本将设食。 仁蒨请。 有金帛。 以赠之。 文本问。 是何等物。 蒨云。 鬼所用物。 皆与人异。 唯黄金及绢。 为得通用。 然亦不如假者。 以黄色涂大锡。 作金。 以纸为绢帛。 最为贵上。 文本如言作之。 及景食毕。 令从骑更代坐食。 文本以所作金钱丝绢。 赠之。 景深喜谢曰。 因眭生烦郎君供给。 郎君颇欲知寿命乎。 文本辞曰。 不愿知也。 景辞而去。 法苑珠林。 鬼神部引之。 释氏要览云。 冥报记云。 唐眭仁蒨为鬼成景设酒食。 复以钱彩为好。 辞曰。 鬼所用钱即纸钱也。 若彩绢亦纸为之。 银即锡纸。 金即黄涂之也。 忠曰。 要览所言。 多谬妄矣。 释门正统一承要览之谬。 按冥报记。 眭仁蒨事中。 但云。 以黄色涂大锡作金。 以纸为绢帛(止此)。 未初言鬼所用即纸钱也。 银即锡纸等。 亦非彼言。 冥报记言鬼用纸钱。 唯在彼王璹。 及李山龙记中耳。 释门正统云。 法苑珠林云。 纸钱起于殷长史也。 忠曰。 珠林引冥报记载眭仁蒨事。 但云成景为胡国长史。 初不言殷长史。 予谓成字上。 残缺。 下似殷字下画。 或填补者。 误作殷字。 然自此妄一出。 诸说雷同。 以鬼用纸钱为成景事。 复讹成长史为殷长史。 儒家不能多览释典。 遂有纸钱起於殷长史之说。 实珠林无此说耳矣。 已下。 录儒家辨纸钱。 就日录云。 焚纸钱之说。 唐王璵传曰。 汉以来。 葬者。 皆有瘗钱。 後世里俗。 稍以纸寓钱为鬼事。 至是璵乃用为禳祓。 则是丧葬之焚纸钱起於汉世之瘗钱也。 其祷神而用寓钱。 则自王璵始矣。 康节先生春秋祭祀。 约古今礼行之。 亦焚楮钱。 程伊川怪问之。 曰。 冥器之义也。 脱有益。 非孝子顺孙之心乎。 徽庙朝。 高峯廖用中奏。 乞禁焚纸钱。 有云。 尝怪世俗。 凿纸为钱。 焚之。 以徼福於鬼神者。 不知何所据依。 非无荒唐不经之说。 要皆下俚之所传耳。 使鬼神而有知。 谓之慢神欺鬼可也。 李珂松牕百记云。 世既是妄。 人死而为鬼。 其妄又可知。 无身心耳目口鼻之实。 而六习常不断。 颠倒沈迷。 岂复觉悟。 方其具酒殽。 列冥器。 凿楮象钱。 印绘车马而焚之。 以妄塞妄也。 盖尝原其本初。 恐瘗钱为死者之祸。 及世艰得钱。 易以纸钱。 自後沿袭。 至唐而焚之。 其来久且远。 而廖高峯。 遽欲绝之。 以塞妄费。 且夫子谓。 死葬之以礼。 又曰。 敬鬼神而远之。 是夫子不欲遽绝。 而以有无之中。 言之。 惟邵康节云。 脱有益。 非孝子顺孙之心。 最为通议。 忠曰。 康节窃信释氏轮廻鬼神之说者。 故有此言。 康节信轮廻。 见于闻见前录。 戴埴鼠璞云。 法苑珠林载。 纸钱。 起於殷长史。 唐王璵传载。 汉来。 皆有瘗钱。 後里俗稍以纸寓钱。 王璵乃用於祠祭。 今儒家。 以为释氏法。 於丧祭皆屏去。 予谓不然。 之死而致死之不仁。 之死而致生之不知。 谓之明器神明之也。 汉之瘗钱。 近於之死而致生。 以纸寓钱。 亦明器也。 与涂车刍灵。 何以异。 俗谓。 果资於冥涂。 则可笑。 忠曰。 礼记檀弓云。 孔子曰。 之死而致死。 之不仁。 而不可为也。 之死而致生。 之不知。 而不可为也(止此)。 梦溪笔谈云。 先王之於死者。 以之为无知。 则不仁。 以之为有知。 则不智。 文公家礼全载鼠璞说(家礼为晁氏说)。 云。 按此则用纸钱代币帛。 似亦无害。 宋叶爱日斋藂抄云。 事林广记。 考论寓钱之始云。 今楮镪也(以至)。 自王璵始耳(与前引释门正统全同)。 法苑珠林云。 纸钱起于殷长史也。 按此。 则里俗以纸寓钱。 璵始用之。 非刱于璵矣。 朱文公云纸钱。 起玄宗时王璵。 盖古人以玉币。 後来易以钱。 玄宗惑于王璵之术而鬼神事繁。 无许多钱来埋得。 璵作纸钱易之。 文字便是难理会。 且如唐礼书载。 范传正言。 唯颜鲁公张司业家。 祭不用纸钱易之。 文字便是难理会。 且如唐故衣冠效之。 而国初言礼者。 错看。 遂作纸衣冠而不用纸钱。 不知衣冠纸钱。 有何间别。 近世戴氏鼠璞云。 法苑珠林载。 纸钱起于殷长史(以至)。 谓果资于冥涂则可笑(全同前引鼠璞)。 是说虽异。 亦有文公纸衣冠。 何别之。 吕南公有钱。 邓公不烧楮镪。 颂有云。 古用币以礼神只。 後之罪士为多。 则假之。 以请禳祷祈。 假之不已。 则飜楮代焉。 而弗支。 是故罪士满世。 而莫救其非。 大抵深恶夫寓钱。 以徼福者也。 予观洪庆善杜诗辨证载。 文宗备问云。 南齐废帝东昏侯。 好鬼神之术。 剪纸为钱。 以代束帛。 至唐盛行其事。 云有益幽冥。 又牛僧孺云。 楮钱。 唐初剪纸为之。 此是以补事林广记之未及。 已下。 略举机缘。 大慧武库云。 汾阳无德禅师。 一日谓众曰。 夜来梦。 亡父母。 觅酒肉纸钱。 不免徇俗置。 以祀之。 事办於库堂。 设位如俗间礼。 酌酒行肉。 化纸钱讫。 令集知事头首。 散其余盘。 知事辈却之。 无德独坐筵中。 饮啖自若。 众僧数曰。 酒肉僧。 岂堪为师法耶。 腰包尽去。 惟慈明大愚泉大道等。 六七人在耳。 无德翌日上堂云。 许多闲神野鬼。 秖消一盘酒肉。 两陌纸钱。 断送去了也。 法华经云。 此众无枝叶。 唯有诸贞实。 下座。 ●阴钱纸钱。 又名阴钱。 羣谈采余云。 王勃过长庐。 为神焚阴钱十万。 ●寓钱忠曰。 纸钱言寓钱。 谓镂纸寓钱义也。 见纸钱处。 ●瘗钱唐书云。 汉以来。 葬丧。 皆有瘗钱(详纸钱处)。 大慧普说云。 汉魏已前。 多埋钱。 冥冥之中。 亦能享受(详纸钱处)。 忠曰。 日本俗。 送亡。 柩内着铜钱六纹。 名六道钱。 即瘗钱义也。 ●寄库钱忠曰。 盖汉魏瘗钱也。 寄者。 犹如托人寄物於化方。 即托新亡人。 寄钱於冥库。 请免亡者之罪也。 佛祖统纪云。 世有用纸镪。 寄库者。 (纸钱处详引。 )龙舒净土文云。 予遍览藏经。 即无阴府寄库之说。 奉劝世人。 以寄库所费。 请僧。 为西方之供。 一心西方。 则必得往生。 若不为此。 而为阴府寄库。 则是志在阴府。 死必入阴府矣。 譬如有人。 不为君子之行。 以交结贤人君子。 乃寄钱於司理院狱子处。 待其下狱。 则用钱免罪。 岂不谬哉。 横川育王录。 施主寄库上堂云。 坚牢库藏各各有。 珍宝且非金与银。 今日婆婆须认取将来免得问他人。 ●香钱敕修清规知殿云。 施主香钱。 不得互用。 忠曰。 此即佛前。 资助香费之钱也。 余谓。 与香奠义不同。 又见香奠处。 ●回祭敕修清规。 亡僧大夜念诵云。 预报库司。 造祭食。 差人铺排祭筵。 乡人法眷。 作祭文。 纳库司钱。 回祭。 解者曰。 先报库司。 造祭食。 後还其费用。 此名回祭。 ●回财旧说曰。 施主就寺修荐。 或。 未纳支费见钱。 且借常住财营辨。 後时施主。 如数偿之。 此言回财。 忠曰。 但是回祭。 讹言回财耳。 发布时间:2025-04-26 12:39:17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5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