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象教皮编卷之四 内容: 禅语释迦牟尼佛(西天佛祖)涅盘会上,以手摩胷,告众云:汝等善观吾紫磨金色之身,瞻仰取足。 若谓吾灭度,非吾弟子;若谓吾不灭度,亦非吾弟子。 世尊,(西天佛祖)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摩诃迦叶,(西天二祖)微笑。 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付嘱迦叶。 脇尊者,(西天十祖)。 示富那夜奢(西天十一祖)偈云:真体自然真,因真说有理。 领得真真法,无行亦无止。 龙树尊者,(西天十四祖)座上,现自在身,如满月轮。 因说偈云:身现圆月相,以表诸佛体。 说法无形形,用辩无声色。 闍夜多尊者,(西天二十祖)。 至罗阅城,语婆修盘头弟子云:我不求道,亦不颠倒。 我不礼佛,亦不轻慢。 我不长坐,亦不懈怠。 我不一食,亦不杂食。 我不知足,亦不贪欲。 心无所希,名之曰道。 般若多罗尊者,(西天二十七祖)。 答东印度国王云:贫道出息不随众缘,入息不居蕴界。 文殊菩萨拈药草示众云:此药能杀人,能活人。 跋陀禅师示生法,师云:一微空故众微空,众微空故一微空。 一微空中无众微,众微空中无一微。 宝志和尚云:终日拈香择火,不知身是道塲。 又云:大道秪在目前,要且目前难覩。 欲识大道真体,不离声色语言。 达磨大师,(东土初祖)。 少林面壁九年,欲返天竺,命门人各言所得。 道副云: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 师云:汝得吾皮。 尼总持云:吾今一见,更不再见。 师云:汝得吾肉。 道育云: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 师云:汝得吾骨。 最後慧可礼拜,依位而立。 师云:汝得吾髓。 慧可大师,(东土二祖)云:是心是佛,是心是法。 法佛无二,僧宝亦然。 灿可大师(东土三祖)信心铭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但莫爱憎,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逆顺相争,是为心病。 不识元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忽住空忍。 一种平怀,妥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 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 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二见不住,慎莫追寻。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能由境灭,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欲知两端,元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 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 小儿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 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疎亲。 欲取一乘,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着。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 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梦幻空花,何劳把捉。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 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一如体元,兀尔忘缘。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狐疑净尽,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唯言不二。 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极小同大,忘绝境界。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须有。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虑不毕。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道信大师,(东土四祖)。 示法融禅师云:百千法门,同归方寸。 河沙妙德,总在心源。 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身。 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 一切因果,皆如梦幻。 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 人与非人,性相平等。 大道虚旷,绝思绝虑。 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缺少,与佛何殊? 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随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宏忍大师,(东土五师)告众云:汝等各随意述一偈。 神秀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惠能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师说偈云: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遂以衣法付惠能。 惠能大师(东土六祖)示内侍薛简云:明与无明,其性无二。 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慧忠国师(六祖旁出),上堂云:青萝夤缘,直上寒松之顶;白云淡泞,出没太虚之中。 万法本闲,而人自闹。 希迁禅师,(即南岳石头和尚,嗣青原行思)。 上堂云:吾之法门,先佛传受。 不论禅定精进,唯达佛之知见。 即心即佛,心佛众生。 菩提烦恼,名异体一。 汝等当知,自己心灵。 体离断常,性非垢净。 湛然圆满,凡圣齐同。 应用无方,离心意识。 三界六道,唯自心现。 水月镜像,岂有生灭。 汝能知之,无所不备。 时门人道悟问佛法大意,师云:长空不碍白云飞。 宝通禅师,(湖州大颠和尚嗣希迁)。 上堂云:学道人须识自家本心,将心相示,方可见道。 多见时辈,秪认扬眉瞬目,一语一默,蓦头印可,以为心要。 此实未了,吾今为汝诸人分明说出,各须听受。 但除却一切妄运想念现量,即汝真心。 此心与尘境,及守认静默时,全无交涉。 即心是佛,不待修治。 何以故? 应机随照,泠泠自用。 穷其用处,了不可得。 唤作妙用,乃是本心。 大须护持,不可容易。 惟俨禅师,(澧州药山和尚,嗣希迁)。 愽通经论,严持戒律。 鼎州刺史李翱问:如何是道? 师云:云在青天水在缾。 翱述偈云:链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缾。 翱又问:如何是戒定慧? 师云:太守欲得保任此事,直须向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闺阁中物舍不得,便为渗漏。 宣鉴禅师,(常德德山和尚,嗣龙潭信禅师)。 担青龙疏钞出蜀,至澧阳,路逢婆子卖饼,因息肩买饼点心。 婆指担问:金刚经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未审上座点那个心? 师无语。 乃住龙潭,焚疏钞,直诣沩山。 ○武陵太守薛廷望建古德禅院,延师居之。 师上堂云:若於己无事,则勿妄求。 妄求而得,亦非得也。 汝但无事於心,无心於事,则虚而灵,空而妙。 若毛端许言之本末者,皆为自欺。 何故? 毫厘系念,三途业因,瞥尔情生,万刼覊锁。 圣名凡号,尽是虚声。 殊相劣形,皆为幻色。 汝欲求之,得无累乎? 及其厌之,又成大患,终亦无益。 又云:一毛吞海,海性无亏。 纤芥投锋,锋利不动。 (维摩经云:佛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挠鱼鼈性。 彼大海水,本相如故。 又云: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轮着掌中,掷过恒河沙国界之外,其中人不觉不知,不使人有往来相。 余谓此以心言也,宣鉴之说本於此)。 义存禅师(雪峯和尚,嗣宣鉴)。 上堂云:我若东道西道,汝则寻言逐句。 我若羚羊挂角,汝向甚麽处扪摸? ○又示众云:此事不从唇吻得,不从黄卷上得,不从诸方老宿得,合从甚麽处得,也须子细。 宗一禅师,(即元沙师,备嗣义存)。 上堂云:佛道闲旷,无有程途。 无门解脱之门,无意道人之意。 不在三际,故不可升沉。 建立乖真,故非属造化。 动则起生死之本,静则醉昏沉之乡。 动静双泯,即落空亡。 动静双收,颟顸(一作。 瞒旰)佛性,必须对尘对境,如枯木寒灰,临时应用,不失其宜。 镜照诸像,不乱光辉。 鸟飞空中,不杂空色。 所以十方无影像,三界绝行踪。 不堕往来机,不住中间意。 名相无体,道本如如。 法尔天真,不同修证。 秪长虚闲,不昧作用,不涉尘泥。 个中纤毫道不尽,即为魔王眷属。 句前句後,是学人难处。 所以一句当天,八万门永绝生死。 直饶得似秋潭月影,静夜锺声,随扣击以无亏,触波澜而不散,犹是生死岸头事。 道人行处,如火销氷,终不成氷。 箭既离弦,无返廻势。 所以牢笼不肯住,呼唤不回头。 古圣不安排,至今无处所。 若到这里,步步登元,不属邪正。 识不能识,智不能知。 动便失宗,觉即迷旨。 二乘胆颤,十地魂惊。 语路处绝,心行处灭。 直得释迦掩室,净名杜口。 须菩提唱无说而显道,释梵绝听而雨花。 本来真净,动用语笑,随处了明,更无欠少。 今人不悟个中道理,妄自涉事涉尘,处处染着,头头系绊。 纵悟则尘境纷纭,名相不实。 便拟凝心敛念,摄事归空,闭目藏睛,终有念起。 旋旋破除,细想才生,即便遏捺。 如此见解,即是落空亡底外道,魂不散底死人。 真真漠漠,无觉无知,塞耳偷铃,徒自欺诳。 这里分别则不然,也不是隈户傍门,句句现前,不得商量,不涉文墨,本绝尘境,本无位次,权名个出家儿,毕竟甚麽急切尽一生去。 且如今谁是堪任受学底人? 仁者,莫秪是记言记语,恰与念陀罗尼相似,蹋步向前来,口里哆哆和和地,被人把住诘问没处去,便嗔道:和尚不为我答话,恁麽学事大苦。 汝知麽? 有一般坐绳牀和尚,称善知识,问着便摇身动手,点眼吐舌瞪视。 更有一般说昭昭灵灵,灵台智性,能见能闻,向五蕴身田里作主宰,恁麽为善知识大赚人。 汝知麽? 我今问汝:汝若认昭昭灵灵是汝真实,为甚麽瞌睡时又不成昭昭灵灵? 若瞌睡时不是,为甚麽有昭昭灵灵时? 汝还会麽? 这个唤作认贼为子,是生死根本,妄想缘起。 我向汝道,昭昭灵灵秪因前尘色声香味等法而有分别,便道此是昭昭灵灵。 若无前尘,汝此昭昭灵灵同於龟毛免角。 汝今欲得出他五蕴身田主宰,但识取汝秘密金刚体,汝还见南阎浮提日麽? 世人兴营养身活命,种种心行作业,莫非皆承日光成立。 秪如日体,还有许多心行麽? 还有不周徧处麽? 欲识金刚体,亦须如是。 秪如举山河大地,十方国土,色空明暗,踪迹真如。 凡圣地狱人天,秪是疗狂子之方。 虚空向无改变,大道岂有升沉。 悟则纵横,不离本际。 若到这里,凡圣也无立处。 若向句中作意,则没溺杀人。 若向外驰求,又落空界。 如如向上,没可安排。 恰似焰鑪,不藏蚊蚋。 此理本来平坦,何用剗除。 动静扬眉,是真解脱道。 不强为意度,建立乖真。 若到这里,纤毫不受,指意不差,便是千圣出头来,也安一字不得。 ○又上堂云:我今问汝诸人,且承当得个甚麽事? 在何世界安身立命? 还辩得麽? 若辩不得,恰似捏目生花,见事便差。 如今目前见有山河大地,色空明暗,种种诸物,皆是狂劳花相,变作颠倒知见。 夫出家人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 汝今既剃发为沙门相,即便有自利利人分。 如今看着,尽黑漫漫地墨汁相似,自救尚不得,争解利人? 佛法因缘事大,莫作等闲相似,聚头乱说杂话,趁惯过时,光阴难得。 可惜许大丈夫,何不自省察看是甚麽事? 从上宗乘,汝既承当不得,所以我方便劝汝,但从迦叶门接续顿超去。 此一门超凡圣因果,超毗卢妙庄严世界海,超释迦方便门,直下永刼,不教有一物与汝作眼见。 何不急急究取宗乘是甚麽事? 不可由汝用工庄严便得去,不可他心宿命便得去。 汝会麽? 秪如释迦出头来,作许多变弄,说十二分教,如缾灌水,大作一塲佛事。 向此门中用一点不得,用一毛头伎俩不得。 如同梦事,亦如寐语。 沙门出头来,不同梦事,葢为识得。 识得即是大出脱、大彻头人。 所以超凡越圣,出生离死,离因离果,超毗卢,越释迦,不被凡圣因果所谩,一切处无人识得。 莫秪长恋生死爱网,被善恶业拘将去。 饶汝链得身心同虚空,饶汝到精明湛湛不摇处,不出识阴。 古人唤作如急流水,急流不觉,妄云恬静。 恁麽修行,尽出他轮廻际,不得依前被轮廻去。 所以道,诸行无常,直是三乘功果,如是可畏。 若无道眼,亦不竟究。 何似我如今更不教汝加工链行,如今不恁麽,更待何时? 元安禅师,(洛浦和尚嗣。 夹山会禅师),僧问:供养百千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 未审百千诸佛有何过? 无心道人有何德? 师云:一片白云横洞口,几多归鸟尽迷巢。 良价禅师,(筠州洞山和尚嗣。 云岩)价师自唐大中末於新丰山接诱学徒,厥後盛化豫章、高安之洞山,权开五位,善接三根,大阐一音,广宏万品。 横抽宝劒,翦诸见之稠林;妙叶元通,截万端之穿凿。 又得曹山深明的旨,妙唱嘉猷,道合君臣,偏正回互。 由是洞上元风,播於天下。 故诸方宗匠,咸共推尊为曹洞宗焉。 ○师因曹山辞别,遂嘱云:吾在云岩先师处,亲印宝镜三昧,今付於汝。 词云:如是之法,佛祖密付。 汝今得之,宜善保护。 银盌盛雪,明月藏鹭。 类之弗齐,混则知处。 意在不言,来机亦赴。 动成窠臼,差落顾伫。 背触俱非,如大火聚。 但形文彩,即属染污。 夜半正明,天晓不露。 为物作则,用拔诸苦。 虽非有为,不是无语。 如临宝镜,形影相覩。 汝不是渠,渠正是汝。 如世婴儿,五相皆具。 不去不来,不起不住。 婆婆和和,有句无句。 终不得物,语未正故。 重离六爻,偏正回互。 叠而为三,变尽成五。 如茎草味,如金刚杵。 正中妙挟,敲唱双举。 通宗通涂,挟带挟路。 错然则吉,不可犯忤。 天真而妙,不属迷悟。 因缘时节,寂然昭着。 细入无间,大绝方所。 毫厘之差,不应律吕。 今有顿渐,缘立宗趣。 宗趣分矣,即是规矩。 宗通趣极,真常流注。 外寂中摇,系驹伏鼠。 先圣悲之,为法檀度。 随其颠倒,以缁为素。 颠倒想灭,肯心自许。 要合古辙,请观前古。 佛道垂成,十刼观树。 如虎之缺,如马之馵。 以为下劣,宝几珍御。 以有惊异,狸奴白牯。 羿以巧力,射中百步。 箭锋相直,巧力何预。 木人方歌,石女起舞。 非情识到,宁容思虑。 潜行密用,如愚黄鲁。 但能相续,名主中主。 ○师作五位君臣颂云: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 莫怪相逢不相识,隐隐犹怀旧日嫌。 偏中正,失晓老婆逢古镜。 分明觌面别无真,休更迷头犹认影。 正中来,无中有路隔尘埃。 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 兼中至,两刃交锋不须避。 好手犹如火里莲,宛然自有冲天志。 兼中过,不落有无谁敢和。 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还归炭里坐。 本寂禅师,(曹山和尚嗣良价)。 僧问五位君臣旨诀。 师云:正位即空界,本来无物。 偏位即色界,有万象形。 正中偏者,背理就事。 偏中正者,舍事入理。 兼带者,冥应众缘,不堕诸有,非秽非净,非正非偏。 故曰:虚元大道,无着真宗。 君为正位,臣为偏位。 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视臣是正中偏。 君臣道合,是兼带说。 乃作偈云:学者先须识自宗,莫将真际杂顽空。 妙明体尽知伤触,力在逢缘不借中。 出语直教烧不着,潜行须与古人同。 无身有事超岐路,无事无身落始终。 德止禅师,(圆通和尚嗣宝峯照禅师)。 上堂云:山僧二十年前,两目皆盲,了无所覩。 唯闻人说,青天之上有犬日轮,照三千大千世界,无有不徧之处。 筹策万端,终不能见。 二十年後,眼光渐开,又值天色连阴,浓云乱涌。 四方观察,上下推穷。 见云行时,便於行时作计较。 见云住时,便於住时立个窠臼。 忽遇多知汉道:何不向高山顶上去? 山僧却问:那里是高山顶上? 他道:红尘不到处,是好个端的消息。 诸仁者还会麽? 文偃禅师,(云门和尚嗣雪峯义存,是为云门宗)。 上堂云:我事不获已,向你诸人道,直下无事,早是相埋没了。 更欲踏步向前,寻言逐句,求覔解会,千差万别,广设问难,嬴得一塲口滑,去道转远。 有恁麽休歇时,此事若在言语上,三乘十二分教,岂是无言语? 因恁麽道,教外别传。 若从学识机智得,秪如十地圣人说法,如云如雨,犹被呵责。 见性如隔罗谷,以此故知一切有心,天地悬殊。 虽然如此,若是得底人,火不能烧口。 终日说事,未尝挂着唇齿,未尝道着一字。 终日着衣吃饭,未尝触着一粒米,挂着一缕丝。 虽然如此,犹是门庭之说也,须是实得恁麽始得。 若约衲僧门下句里呈机,徒劳伫恁。 直饶一句下句当得,犹是瞌睡汉。 澄远禅师(香林和尚,嗣文偃)。 上堂云:汝诸人尽是担鉢囊向外行脚,还识得性也未? 且问汝诸人,是汝参学日久,用心扫地煎茶,游山玩水,汝且唤恁麽作自性? 诸人且道,始终不变不异,无高无下,无好无丑,不生不灭,究竟归於何处? 诸人知得下落所在也未? 若於这里知得所在,是诸佛解脱法门,悟道见性,始终不疑不虑,一任横行。 文益禅师,(清凉和尚。 嗣罗汉粲,是为法眼宗)。 南唐李主与师论道,同观牡丹花,命师赋诗云: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 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 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晓风。 何须待零落,然後始知空。 ○师颂三界唯心云: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唯识唯心,眼声耳色。 色不到耳,声何触眼。 眼色耳声,万法成办。 万法匪缘,岂观如幻。 山河大地,谁坚谁变。 ○师颂华严六相义云:华严六相义,同中还有异。 异若异於同,全非诸佛意。 诸佛意总别,何曾有同异。 男子身中入正定,女子身中不留意。 不留意,绝名字,万象明明无理事。 清耸禅师,(灵隐和尚嗣文益)。 上堂云:十方诸佛常在汝前,还见麽? 若言见,将心见,将眼见。 所以道: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 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 又云:见色便见心,且唤恁麽作心? 山河大地,万象森罗,青黄赤白,男女等相,是心不是心? 若为心,为恁麽却成物象去? 若不是心,又道见色便见心,秪为迷此而成颠倒。 种种不同,於无同异中强生同异。 且如今直下承当,顿豁本心,皎然无一物可作见闻。 若离心求解脱者,古人唤作迷波讨源,卒难晓悟。 德韶国师(天台和尚,嗣文益)。 上堂云:古圣方便,犹如河沙。 祖师道:非风旛动,仁者心动。 斯乃无上心印法门。 今作麽生会祖师意? 莫道风旛不动,汝心妄动。 莫道不发风旛,就风旛通取。 莫道风动处是甚麽? 有云:附物明心,不须认物。 有云:色即是空。 有云:非风旛动,应须妙会。 与祖师意旨有何交涉? 若於这里彻底悟去,何法门而不明? 百千诸佛方便,一时洞了,更有甚麽疑悟? 怀让禅师,(南岳和尚六祖法嗣)。 示沙门道一云:汝学坐禅,为学坐佛? 若学坐禅,禅非坐卧。 若学坐佛,佛非定相。 於无住法,不应取舍。 汝若坐佛,即是杀佛。 若执坐相,非达其理。 道一禅师,(江西大寂和尚,即马祖嗣。 怀让)示众云: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 达磨大师传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开悟。 又引楞伽经文,以印众生心地。 恐汝颠倒,不自信此一心之法,各各有之。 故楞伽经以佛语心为宗,无为为法门。 夫求法者,应无所求。 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 汝受吾教,听吾偈云:心地随时说,菩提亦秪宁。 事理俱无碍,当生即不生。 洪恩禅师,(中邑和尚嗣马祖)。 仰山问佛性,师云:我与汝说个譬喻,如一室有六窗,内有一猕猴,外有一猕猴,从东边呼猩猩,猩猩即应。 如是六窗俱呼俱应。 仰山云:和尚譬喻无不了知,更有一事,秪如内猕猴睡着,外猕猴欲与相见,且又如何? 师执仰山手云:猩猩与汝相见了。 惟宽禅师、(兴善和尚,嗣马祖)。 唐宪宗召师至阙下。 白居易问:既称禅师,何以说法? 师云:无上菩提者,被於身为律,说於口为法,行於心为禅。 应用者三,其致一也。 譬如江河淮汉,在处立名。 名虽不一,水性无二。 律即是法,法不离禅。 云何於中妄起分别? 白问:既无分别,何以修心? 师云:心本无损伤,云何要修理? 无论垢与净,一切勿念起。 白问:垢即不可念,净无念可乎? 师云:如人眼睛上,一物不可住。 金屑虽珍宝,在眼亦为病。 白问:无修无念,何异凡夫也? 师云:凡夫无明,二乘执着。 离此二病,是为真修。 真修者,不得勤,不得忘。 勤即近执着,忘即落无明。 此为心要云尔。 (与孟子无助无忘之说相似)。 自在禅师,(伏牛和尚嗣马祖)。 上堂云:即心是佛,是无病求药句。 非心非佛,是病药对治句。 僧问:如何是脱洒句? 师云:伏牛山下古今传。 庞蕴居士(嗣马祖)偈云: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 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乖。 朱紫谁为号,邱山绝点埃。 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 怀海禅师,(即洪州百丈和尚。 与西堂智藏、南泉普愿同为马祖入室弟子,时号三大士)。 上堂云:灵光独耀,逈脱尘根。 体露真常,不拘文字。 心性无染,本自圆成。 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又云:汝等先歇诸缘,伏息万事,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不被见闻知觉所缚,不被诸境所惑,自然具足神通妙用,是名解脱人。 对一切境,心无静乱,不摄不散,透过一切声色,无有滞碍,名为道人。 善恶是非,俱不运用,亦不爱一法,亦不舍一法,名为大乘人。 不被一切善恶,空有垢净,有为无为,世出世间,福德智慧之所拘系,名为佛慧。 是非好丑,是理非理,诸知见情尽,不能系缚,处处自在,名为初发心菩萨,便登佛地。 招贤禅师,(长沙景岑和尚怀让【泳-永(+瓜)】。 -上堂云:我若一向举扬宗教,法堂里须草深一丈。 事不获已,向汝诸人道:尽十方世界是沙门眼,尽十方世界是沙门金身,尽十方世界是自己光明,尽十方世界在自己光明里,尽十方世界无一人不是自己。 我尝向汝诸人道:三世诸佛,法界众生,是摩诃般若光。 光未发时,汝等诸人向甚麽处委悉? 光未发时,尚无佛无众生消息,何处得山河国土来? 大安禅师,(潭州长庆和尚,号嬾安,嗣怀海)。 上堂云:汝诸人各自有无价大宝,从眼门放光,照见山河大地。 耳门放光,领采一切善恶音响。 如是六门,昼夜常放光明,亦名放光三昧。 汝自不识取,影在四大身中,内外扶持,不教倾倒。 如人负重担,从独木桥上过,亦不教失脚。 且道是甚麽物,任持便得? 如是且无丝毫可见。 志勤禅师,(灵圣和尚嗣。 大安)初,在沩山见桃花,悟道偈云: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 法员禅师,(大随和尚嗣大安)。 上堂云:此性本来清净,具足万德。 但以染净二缘,而有差别。 故诸圣悟之,一向净用,而成觉道。 凡夫迷之,一向染用,没溺轮回,其体不二。 故般若云:无二无别分,无别无断故。 普愿禅师,(池州南泉和尚。 嗣马祖)。 上堂云:然灯佛道,若心相所思,出生诸法,虚假不实。 何以故? 心尚无有,云何出生诸法? 犹如形影,分别虚空。 如人取声,安置箧内。 亦如吹网,欲令气满。 且说十地菩萨首楞严三昧,得诸佛秘密法藏,自然得一切禅定解脱,神通妙用。 至一切世界,普现色身。 或示现成等正觉,转大法轮,生涅盘,尚唤作所知愚,极微细。 所知愚,与道全乖。 希运禅师,(黄蘖和尚嗣。 怀海)裴相国拓一尊佛像於师前,请师安名。 师唤裴休,相国应诺。 师云:与汝安名竟。 从谂禅师,(赵州和尚嗣普愿)。 上堂云:如明珠在掌,胡来胡现,汉来汉现。 把一枝草为丈六金身用,把丈六金身为一枝草用。 佛是烦恼,烦恼是佛。 ○又云未有世界,早有此理,世界坏时,此理不坏。 灵佑禅师,(澧州沩山和尚。 嗣怀海,是为沩仰宗)。 上堂云:道人之心,质直无伪,无背无面,无诈妄心。 一切时中,视听寻常,更无委曲。 亦不闭眼塞耳,但情不附物即得。 从上诸圣,秪说浊边过患。 若无许多恶觉情见想习之事,譬如秋水澄渟,清净无为,澹泞无碍。 智闲禅师,(香岩和尚嗣。 灵佑)在南阳,除草抛瓦,击竹作声,忽然省悟。 作颂云: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慧寂禅师,(袁州仰山和尚嗣灵佑)。 上堂云:汝等诸人,各自回光返照,莫记吾言。 汝无始刼来,背明投暗,妄想根深,卒难顿拔。 所以假设方便,夺汝尘识。 如将黄叶止啼,有甚麽是处? 亦如人将百种货物,与金宝作一舖货卖,秪拟轻重来机。 所以道石头是真金舖,我这里是杂货舖。 有人来覔鼠粪,我亦拈与他。 来覔真金,我亦拈与他。 ○师示寂偈云:一二二三子,平日复仰视。 两口一无舌,即是吾宗旨。 义元禅师,(镇州临济和尚嗣希运,是为临济宗)。 僧问真佛真法真道。 师云:佛者心清净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处处无碍净光是。 三即一,皆是空明而无实有。 如真正作道人,念念心不间断。 自达磨大师从西土来,秪是覔个不受人惑底人。 後遇二祖,一言便了,始知从前虚用工夫。 山僧今日见处,与祖佛不别。 若第一句中荐得,堪与祖佛为师。 若第二句中荐得,堪与人天为师。 若第三句中荐得,自救不了。 僧问:如何是第一句? 师云:三要印开朱点窄,未容拟议主賔分。 又问:如何是第二句? 师云:妙解岂容无着问,沤和争负截流机。 又问:如何是第三句? 师云:但看棚头弄傀儡,抽牵全藉里头人。 ○又云:我有时先照後用,有时先用後照,有时照用同时,有时照用不同时先照後用,有人在先用後照,有法在照用同时。 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敲骨取髓,痛下针锥,照用不同时。 有问有答,立賔立主,合水和泥,应机接物。 ○师示寂,偈云: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 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 纸衣和尚,(即克符嗣临济)。 师问临济:如何是夺人不夺境? 济云:煦日发生铺地锦,婴儿垂发白如丝。 师问:如何是夺境不夺人? 济云:王令已行天下徧,将军塞外绝烟尘。 师问:如何人境俱夺? 济云:并分绝信,独处一方。 师问:如何是人境俱不夺? 济云:王登宝殿,野老讴歌。 师於言下领旨,作四颂。 其一云:夺人不夺境,缘自带淆讹。 拟欲求元旨,思量反责麽。 骊珠光灿烂,蟾桂影婆娑。 觌面无差互,还应滞网罗。 其二云:夺境不夺人,寻言何处真。 问禅禅是妄,究理理非亲。 日照寒光澹,山摇翠色新。 直饶元会得,也是眼中尘。 其三云:人境两俱夺,从来正令行。 不论佛与祖,那说圣凡情。 拟把吹毛剑,还如值木盲。 进前求妙会,特地斩精灵。 其四云:人境俱不夺,思量意不偏。 主賔言少异,问答理俱全。 踏破澄潭月,穿开碧落天。 不能明妙用,沦溺在无缘。 继戒禅师,(净因瞒庵和尚,嗣智海)师。 同圆悟、法真、慈受三大禅师,并十大法师,禅讲千僧。 赴太尉陈良弼府斋,时徽宗私幸观之。 有善僧问诸禅云:吾佛设教,自小乘至於圆顿,扫除空有,独证真常,然後万德庄严,方名为佛。 尝闻禅宗一喝,能转凡成圣,则与诸经论似相违背。 今一喝若能入吾宗五教,是为正法。 若不能入,是为邪说。 诸禅视师,师云:法师所问,不足当三大禅师之酬。 净因小僧,可使法师无惑也。 法师所谓五教者,愚法小乘教,乃有义也。 大乘始教,乃空义也。 大乘终教,乃不有不空义也。 大乘顿教,乃即有即空义也。 一乘圆教,乃不有而有、不空而空义也。 如我一喝,非唯能入五教,至於工巧技艺,诸子百家,悉皆能入。 师震声喝一喝,问善僧:闻麽? 答云:闻。 师云:汝既闻此一喝是有,能入小乘教。 须臾又问:闻麽? 答云:不闻。 师云:汝既不闻,适来一喝是无,能入始教。 师乃顾善僧云:我初一喝,汝既道有。 喝久声消,汝复道无。 道无则元初实有,道有则而今实无。 不有不无,能入终教。 我有一喝之时,有非是有,因无故有。 无一喝之时,无非是无,因无故无。 即有即无,能入顿教。 须知我此一喝,不作一喝用。 有无不及,情解俱忘。 道有之时,纤尘不立。 道无之时,横徧虚空。 即此一喝,入百千万亿喝。 百千万亿喝,入此一喝,是能入圆教。 善僧拜谢。 僧复云:非唯一喝为然,乃至一语一默,一动一静,从古至今,十方虚空,万象森罗,六趣四生,三世诸佛,一切圣贤,八万四千法门,百千三昧,无量法妙义,契理契机,与天地万物一体,谓之法身。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四时八节,阴阳一致,谓之法性。 故华严经云:法性徧在一切处,有相无相,一声一色,全在一尘中。 合四义事理,周徧无余,参而不杂,混而不一。 於此一喝中,皆悉具足,犹是建化门庭,随机方便,谓之小歇场,未至宝所。 殊不知吾祖宗门下,以心传心,以法印法,不立文字,见性成佛,有千圣不传底向上一路。 师远禅师,(梁山廓庵和尚,嗣大随静公)。 上堂,举杨岐三脚驴子话,乃召大众云:这因缘,如今丛林中商量者不少。 有般底,秪道宗师家无固必,凡有所问,随口便答。 若恁麽,秪作个乾无事会,不见杨岐用处。 又有般底,秪向佛边会,却与自己没交涉。 又有般底,秪向自己会,弃却古人用处,又消遣不下,却似抱桥柱澡洗,放手不得。 又有般底,却向脚多少处会。 此病最难医,所以他语有巧妙处,卒难摸索,才拟心则差了。 前辈谓杨岐宗旨,须是他屋里人,到恁麽田地,方堪传授。 这公案,直须还他透顶彻底汉,方能了得。 直须向威音那畔,空刼已前,轻轻觑着,提起便行,捺着便转,却向万刼峯前进一步,可以笼罩古今,坐断天下人舌头。 听我一颂:三脚驴子弄蹄行,直透威音万丈坑。 云在岭头闲不彻,水流涧下太忙生。 湖南长老谁解会,行人更在青山外。 宗杲禅师,(径山大慧和尚嗣圆悟,圆悟即照觉川勤)。 上堂,举圆通秀禅师示众云:少林九年冷坐,刚被神光戏破。 如今玉石难分,秪得麻缠纸裹。 这一个,那一个,更一个,若是明眼人,何须重说破。 径山今日不免狗尾续貂,也有些子。 老胡九年话堕,可惜当时放过。 致令默照之徒,鬼窟长年打坐。 这一个,那一个,更一个,虽然昔日叮咛,却是树头风过。 ○又云:水底泥牛嚼生铁,憍梵鉢提咬着舌。 海神怒把珊瑚鞭,须弥灯王痛不彻。 (此前隆庆壬申集,此後万历甲申增)。 慧思禅师,(南岳和尚志公同时)。 示众云:道源不远,性海非遥。 但向己求,莫从他覔。 覔即不得,得亦不真。 ○偈云:顿悟心源开宝藏,隐显灵通现真相。 独行独坐常巍巍,百亿化身无数量。 纵个偪塞满虚空,看时不见微尘相。 可笑物兮无比况,口吐明珠光晃晃。 寻常见说不思议,一语标名言下当。 ○又云:天不能葢地不载,无去无来无障碍,无长无短无青黄,不在中间及内外,超羣出众太虚元,指物传心人不会。 法常禅师,(荆州玉泉和尚嗣。 大寂)答盐官偈云: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 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 ○又偈云: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 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隐山禅师,(龙山和尚。 洞山师)示洞山偈云: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境闲。 莫把是非来辩我,浮生穿凿不相关。 齐安禅师,(黄州人)。 上堂云:言不落句,佛祖徒施。 元韵不坠,谁人得知? 僧问:如何识得自己佛? 师云:一叶明时消不尽,松风韵罢怨无人。 ○又偈云:猛炽焰中人有路,旋风顶上屹然栖。 镇常历刼谁差互,杲日无言运照齐。 鹿苑圭禅师,(潭州和尚)。 上堂云:凡有因缘,须晓其宗。 若晓其宗,无是无不是。 用则波腾海沸,全真体以运行。 静则镜净水澄,举随缘而会寂。 且道兜率天宫,几人行,几人坐? 若向这里辩得缁素,许你诸人东西南北,如云似鹤。 於此不明,踏破草鞋,未有了日。 善会禅师,(夹山和尚嗣船子德诚)。 上堂云:有祖以来,时人错会,相承至今。 以佛祖言句,为人师范。 若或如此,却成狂人,无智人。 他秪指示汝,无法本是道,道无一法,无佛可成,无道可得,无法可取,无法可舍。 所以老僧道,目前无法。 若向佛祖边学,此人未具眼。 何以故? 皆属所依,不得自在。 秪为生死茫茫,千里万里,求善知识。 须具正眼,求脱虚谬之见,定取目前生死,为复实有? 为复实无? 若有人定得,许汝出头上根之人。 若定不得,中下根器波波浪走。 更听一颂:劳持生死法,唯向佛边求。 目前迷正理,拨火覔浮沤。 法喜禅师,(令透和尚嗣翠微无学)。 上堂云:出家人须会佛意始得。 若会佛意,不在僧俗男女贵贱,但随家丰俭安乐便得。 诸上座,尽是久处丛林,偏参尊宿。 旦作麽生会佛意? 若未会佛意,直饶头上出水,足下出火,烧身链臂,聪明多辩。 聚徒一千二千,说法如云如雨。 讲得天华乱坠,秪成个邪说,争竞是非,去佛法大远。 诸人幸值色身安健,不值诸难,何妨近前着些工夫,体取佛意。 印肃禅师,(号普庵,袁州宜春人。 嗣沩山放庵忠公)。 诵华严论大悟,说偈云:捏不成团拨不开,何须南岳又天台。 六根门首无人用,惹得胡僧特地来。 ○自赞云:悟无生法,谈不说禅。 开两片皮,垢地该天。 如何是佛,十万八千。 乾德禅师,(潭州大沩和尚)。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云:水从山上出。 又问:意旨如何? 师云:溪涧岂能留。 ○又上堂云:山花似锦,文殊撞着眼睛。 幽鸟绵蛮,观音塞却耳际。 诸仁者,更商量个甚麽? 昨夜三更睡不着,翻身促得普贤,贬向无生国里,一觉直至天明。 今朝又得与诸人相见说梦。 噫! 是甚麽说话? 保宗禅师,(南岳福岩和尚)。 上堂云:世尊周行七步,举足全乖。 目顾四方,触途成滞。 金襴授去,殃及儿孙。 玉偈传来,挂人唇吻。 风旛悟性,未离色尘。 鉢水投针,全成管见。 祖师九年面壁,不见纤毫。 卢公六代传衣,图也小利。 江西一喝,不解慎初。 德峤全施,未知护末。 南山鼈鼻,谩指踪由。 北院枯松,徒彰风采。 云门顾鉴,落二落三。 临济全提,错七错八。 若说君臣五位,直如纸马过江。 更推宾主交参,恰似泥人澡洗。 独超象外,且非捉兔之鹰。 混迹尘中,本是咬猪之狗。 何异跳坑堕堑,正是避溺投置。 如斯之解,正在常途。 出格道人,如何话会。 岂不见陶潜俗子,尚自覩事见几。 而今祖室子孙,不可皮下无血。 如汉禅师,(郢州大阳和尚)。 示僧云:闻声悟道,失却观音眼睛。 见色明心,昧了文殊巴鼻。 一出一入,半开半合。 泥牛昨夜游沧海,直至如今不见回。 咄! 奉能禅师,(潭州衡岳和尚)。 上堂云:宗风才举,万里云收。 法令若行,千峯寒色。 须弥顶上,白浪滔天。 大海波中,红尘满地。 应思黄梅昔日,少室当年,不能退己让人,遂使舂糠答志,断臂酬心。 何似衡岳这里,山畲粟米饭,一桶没盐羹。 苦乐共住,随高就低。 且不是南头买贵,北头卖贱。 直教文殊稽首,迦叶攒眉。 龙树马鸣,吞声饮气。 目连鶖子,且不能为。 为甚如此? 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 希隐禅师,(郢州兴阳和尚)。 上堂云:了见不见,见了未了。 路上行人,林间宿鸟。 月里塔高十二层,天外星缠五百秒。 要会麽? 手执夜明符,几个知天晓。 真如禅师,(大沩慕喆和尚)。 上堂云: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 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示寂偈云:昨夜三更,风雷忽作。 云散长空,前溪月落。 崇哲禅师,(衡州开国和尚)。 上堂云:山僧有三印,更无增减剩。 觌面便相呈,能转凡成圣。 诸人还知麽? 若也未知,不免重重注破。 一印印空,日月星辰列下风。 一印印泥,头头物物显真机。 一印印水,捩转鱼龙头作尾。 三印分明体一同,看来非赤亦非红。 互换高低如不荐,青山依旧白云中。 处真禅师,(鹿门和尚嗣。 曹山本寂)。 上堂云:一片凝然光灿烂,拟意追寻卒难见。 瞥然撞着豁人情,大事分明总成办。 实快活,无系绊,万两黄金终不见。 任他千圣出头来,总是向渠影里现。 宏通禅师,(衡州育王和尚,嗣本寂)。 僧问:心法双忘时如何? 师云:三脚虾蟇背大象。 问:如何是切急处? 师云:针眼里打筋斗。 审承禅师,(南岳福岩和尚嗣。 大椽)李相公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指庭前柏树。 公如是三问,师如是三答。 公作颂云:出没云闲满太虚,元来真相一尘无。 重重请问西来意,唯指庭前柏一株。 庆预禅师,(随州大洪和尚)。 上堂云:进一步践他国王水草,退一步踏他祖父田园。 不进不退,正在死水中。 还有出身之路也无? 萧骚晚籁松钗短,游漾春风柳线长。 ○又云:海风吹梦,岭猿啼月。 敢问诸人,是何时节,恁麽会得。 无影树下任你游,其或未然,三条椽下直须打。 法真禅师,(石门清凉和尚,与大随和尚同名)。 上堂云:柳已含烟,春光回秀。 一峯孤峻,万卉争芳。 白云澹泞已无心,满目青山元不动。 渔翁垂钓,一溪寒色未曾消。 野渡无人,万古碧潭清似镜。 賔中有主,拄杖横挑日月轮。 主中有賔,踏破草鞋赤脚走。 直得賔主互显,杀活自由。 理事浑融,正偏不滞。 入荒田不拣,信手拈来草。 且道如何委悉? 尘中虽有隐身术,争似全身入帝乡。 法为禅师,(随州大洪和尚)。 上堂云:法身无相,不可以声音求。 妙道无言,不可以文字会。 纵使超佛越祖,犹落阶梯。 直饶说妙谈元,终挂唇齿。 须是功勳不犯,影迹不留。 枯木寒岩,更无津润。 幻人木马,情识皆空。 方能垂手入鄽,转身异类。 却不道无漏国中留不住,却来烟坞卧寒沙。 琳禅师,(真州长芦和尚)。 上堂云:其宗也离心意识,其旨也超去来今。 离心意识,故品万类不见差殊。 超去来今,故尽十方更无渗漏。 当头不碍,彻底无依。 悟向朕兆未生已前,用在功勳不犯之处。 平常活计,不用踌躇。 拟议之间,即没交涉。 道遵禅师,(潭州南台和尚)。 上堂云:从上宗乘,合作麽生提纲? 合作麽生言论? 佛法两字当得麽? 真如解脱当得麽? 虽然如是,细不通风,大通车马。 若约理化门中,一言才启,震动乾坤。 山河大地,海宴河清。 三世诸佛,说法现前。 於此明得,古佛殿前,同登彼岸。 悟通禅师,(蕲州北禅和尚)。 上堂,拈拄杖云: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微尘菩萨,一时在拄杖头上转大法轮,尽向诸人鼻孔里过。 还见麽? 若见,与我拈将来。 若不见,大似立地死汉。 了然禅师,(浮梁林和尚),尝寓黄州定慧院。 东坡居士至院,师云:此间无坐榻,居士来此作甚麽? 东坡云:暂借师四大为坐榻。 师云:山僧有一问,居士道得即请坐,道不得即输腰下玉带。 东坡欣然许之。 师云:山僧四大本空,五阴非有,居士向甚处坐? 东坡不能答,遂留玉带。 师酬以灵山衲衣。 东坡作诗云:百千灯作一灯光,尽是恒沙妙法王。 是故东坡不敢借,借君四大作禅牀。 又云: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箭锋机。 会当乞食歌姬院,夺得云山旧衲衣。 又云:此带阅人如传舍,流传到我亦悠哉。 锦袍错落犹相称,乞与佯狂老万回。 绍宴禅师,(鼎州德山和尚)。 上堂云:一尘才起,大地全收。 一毛头上,狮子全身。 且道一尘才起,大地全收,须弥山重多少? 一毛头上,狮子全身,大海水有几滴? 有人道得汝拄杖,天下横行。 若道不得,须弥山葢却汝头,大海水溺却汝身。 师戒禅师,(蕲州和尚)。 僧问:如何是佛? 师云:鼻孔长三尺。 光祚禅师,(随州智门和尚)。 上堂云:一法若有,毗卢堕在凡夫。 万法若无,普贤失其境界。 正当恁麽时,文殊向甚麽处出头? 若出头不得,金毛狮子腰折。 幸好一盘饭,莫待糁椒姜。 慧远禅师,(鼎州德山和尚。 宋人,与晋时远公同名)。 上堂云:枕石潄流,任运天真。 不见古者道:拨霞扫雪和云母,掘石移松得茯苓。 当恁麽时,复何言哉! 诸人要会麽? 听取一颂:雪霁长空,逈野飞鸿。 断云片片,向西向东。 节诚禅师,(潭州石霜僧)。 上堂云: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随缘荡荡,更莫沉吟。 显昇禅师,(岳州人)。 上堂云:大方无方,含裹十虚。 至理不形,圆融三际。 高超名相,妙体全彰。 迥出古今,真机独露。 握骊珠而监物,物物流辉。 掷宝剑以挥空,空空绝迹。 把定则摩竭掩室,净名杜嗣。 放行则拾得摇头,寒山拊掌。 且道是何人境界? 拈拄杖一卓云:瞬目扬眉处,凭君子细看。 乾广禅师,(襄州乾明和尚)。 上堂云:日头东畔出,月向西边没。 来去急如梭,催人成白骨。 山僧有一法,堪为保命术。 生死不相干,打破精魂窟。 咄咄! 是何物? 不是众生,不是参佛。 自龄禅师、(夹山和尚),上堂云:便乃忘机守默,已被金粟占先。 拟欲展演词锋,落在瞿昙之後。 离此二途,作麽生是衲僧透脱一路? 志璿禅师,(潭州云峯寺祖澄和尚)。 上堂云:休去,歇去,一念万年去。 寒灰枯木去,古庙香炉去。 一条白练去,山僧不休去。 不歇去,业识茫茫去。 七颠八倒去,十字街头闹浩浩地,声色里,坐卧去。 三家村里,盈衢塞路,荆棘里,游戏去。 刀山剑树,劈腹剜心,镬汤炉炭,皮穿骨烂去。 如斯举唱,大似三岁孩儿辊绣球。 应圆禅师,(平江长庆和尚)。 上堂云:寒气将残春日到,无索泥牛皆【跳-兆。 +孛】跳筑着崑仑鼻孔头,触倒须弥成粪扫。 牧童儿,鞭弃了,懒吹无孔笛,拍手呵呵笑。 归去来兮归去来,烟霞深处和衣倒。 良久又云:切忌睡着。 慧和禅师,(南岳祝融和尚)。 上堂云:未陞此座已前,尽大地人成佛已毕。 更有何法可说? 更有何生可利? 况菩提烦恼,本自寂然。 生死涅盘,犹如昨梦。 门庭施设,诳謼小儿。 方便开门,罗纹结角。 於衲僧面前,皆成幻惑。 且道衲僧有甚麽长处? 善直禅师,(即一庵和尚,德安云梦人。 嗣妙喜)。 上堂云:诸佛不曾出世,人人鼻孔撩天。 祖师不曾西来,个个壁立千仞。 高揖释迦,不拜弥勒,理合如斯。 坐断千圣路头,独步大千沙界,不为分外。 若向诸佛出世处会得,祖师西来处承当,自救不了,一生受屈。 ○留守陈丞相俊卿会诸山茶话,陈举有句无句,如藤倚树公案,诸山皆答以奇语。 师最後云:张打油,李打冲,不打浑身只打头。 陈大喜。 祖瑃禅师,(大沩和尚嗣沩山)。 上堂云:道无定乱,法离见知。 言句相投,都无定义。 自古龙门无宿客,至今鸟道绝行踪。 欲会个中端的意,火里蝍蟟吞大虫。 万寿念禅师,(郴州人)。 岁旦,上堂云:往复无际,动静一源。 含有德以还空,越无私而逈出。 昔日日,今日日,照无两明。 昔日风,今日风,鼓无两动。 昔日雨,今日雨,泽无两润。 於其中间,覔去来相不可得。 何故? 自他心起,起处无踪。 自我心忘,忘无灭迹。 大众,若向这里会去,与天地而同根,共万物为一体。 若也未明,山僧为你重重颂出:元正一,古佛家风从此出。 不劳向上用工夫,历刼何曾异今日。 元正二,寂寥冷淡无滋味。 赵州相唤吃茶来,剔起眉毛须瞥地。 元正三,上来稽首各休谈。 若问香山山里事,灵源一【泳-永(+瓜)】、-碧。 如蓝宁道完禅师,(德安州应城人)。 僧问云:从龙风从虎,未审和尚从个甚麽? 师云:一字空中画。 又问:得恁麽奇特? 师云:千手大慈提不起。 四祖仲宣禅师,(蕲州和尚)上堂云:诸佛出世,为一大事因缘。 祖师西来,直指人心是佛。 凡圣本来不二,迷悟岂有殊途。 非涅盘之可欣,非生死之可厌。 但能一言了悟,不起座而即证无生。 一念回光,不举步而徧周沙界。 如斯要径,引曰宗门。 山僧既到这里,不可徒然。 乃举拂子云:看! 看! 山河天地,日月星辰,若凡若圣,是人是物,尽在拂子头上,一毛端里,出入游戏。 诸人还见麽? 若向这里见得分明,更须知有向上一路。 如何是向上一路? 六月长天降大雪,三冬岭上火云飞。 佛照觉禅师,(岳州君山和尚)。 上堂,举:仰之弥高四句,诸人还识得麽? 若也不识,为汝注破。 仰之弥高,不隔丝毫。 要津把断,佛祖难逃。 钻之弥坚,真体自然。 鸟啼花笑,在碧岩前。 瞻之在前,正路非偏。 十方坐断,威镇八千。 忽焉在後,一场漏逗。 堪笑云门,藏身北斗。 咄! 了訔,(古誾,字)禅师,(号鼎庵,德安府应城四圣和尚)。 上堂云:佛圣降生西乾,现百亿种神异,作百亿种方便,不过曲为羣生发明本体而已,外此别无第二事。 吾今为汝保任此事,且道如何是此事? 良久云:秋树送蝉无密叶,春林留蝶有余花。 此个道理,乃人入现成三昧,无一点余法令尔等寻讨。 且不是寻讨的物,不奈尔等颠倒,反向他人求覔,受多少辛苦,转求转远。 ○又云:尔辈放不下,信不及,逗到发白面皱,力尽神衰,反观平昔所为,一点也用不着。 尔辈莫如趁今色身康健,强放下些子,向二六时中,孜孜参个四大分散时,向何处安身立命话头。 正当参时,不要前思後想,才有思想,便搀夺将去。 及至挽得回时,早是粘泥带水,所以定参之时,不容有第二念。 如此久久纯熟,自然省力,蓦然洞明,则安身立命处,一一瞒尔不得。 ○僧问:念佛甚无灵验。 师云:只为汝等信心不笃,缘想未忘,执是执非,滞无滞有。 终日说念佛,实无念佛之心,故见无灵验。 及遇善知识,又不肯咨其策进,反寻他短长,实自障耳。 古云:或是或非人不识,逆行顺行天莫测。 此等应用,二乘尚不能晓,况汝辈乎? 汝要灵验,须向初发心时,立定脚根,树大志节。 若不见佛誓必不休,遇善知识又起咨访,不以彼此形迹自障心地,只欲同跻妙道,然後念佛之心了无差别。 恁麽念工日切,无有不灵验者。 ○又云:近代有等聪明之士,说禅禅会,说教教会,及遇善恶境缘,不能无惑。 葢为当初不曾做得一番死工夫,只以聪明之资,搜求诸家语句,博览百氏词章,穿凿在心,评论在口,及遇境逢缘,不免改颜变色,倏忽老病临头,依旧黑漫漫地。 此事不是说了便休,贵须行到始得。 古云:入门易,出门难。 象教皮编卷之四(终) 发布时间:2025-04-26 14:00:11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5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