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寒山唱和序 内容: 【寒山.丰干.拾得原诗梵琦.济岳和】寒山唱和序佛祖慧命相沿。 虽贝笈梵函。 喝棒顾盼。 作用不同其体一也。 唐世韵语盛行。 村稚爨妇。 能解歌吟。 寒拾二老溷迹於中。 移商换徵。 积成篇什。 大要悯世痴迷。 沈没于利欲生死之海。 而不知止息。 故闲言以挑。 冷语以讽。 痛言如骂。 正语如经。 纵横反覆。 斜侧正视。 无非为此大事。 毋令断绝耳。 余尝题其端曰。 扫尽尘沙转见沙。 千年苕帚白生花。 闾丘只认丰干舌。 落叶飘零何处家。 嗣後拟其作者代有。 而步武全韵。 铢两不殊者。 则楚石琦公一人。 今石树隐公继之矣。 盖江河愈下。 可涕可悲。 事有甚於古时。 援手无力。 忍俊不禁。 乃以旧时机杼。 重翻花样。 虽文彩顿新。 而丝簆相接。 绵密无间。 余喜而为咏曰。 粪扫堆头无价珠。 痴人觌面漫踌蹰。 千年长夜黑如漆。 忽发神光是此书。 世有读者。 无俟丰干闾丘而後知其人。 木叉道人郑龙采(法名弘辨)合刻楚石石树二大师和三圣诗集序寒山拾得丰干三大士。 不由闾丘之口传之。 孰知为文殊普贤弥陀之化身也。 尝诵其诗。 或喜或悲。 或笑或骂。 究其所以然者。 无非使人徵善弃恶而已也。 斯後楚石石树二公。 何其人辄敢和之。 亦尝诵其诗。 亦喜亦悲。 亦笑亦骂。 虽时移事易。 究其和之所以。 亦无非徵善弃恶而已也。 其词转意宛。 悉亦如之。 尝错杂于三大士篇。 若不可辨。 然则二公者。 抑天台水牯牛之化蹟耶。 抑三大士愿力未谐而再来应身耶。 不然。 何其声气之同如此。 夫楚石石树。 既不下三大士之风。 吾辈又岂甘逊闾丘之志哉。 闾丘录诗于石壁高岩老树之上。 余则录诗于空江瓢笠之内。 因编次之。 遂成古今合璧。 不敢私秘一肘。 公与天涯有道共之。 於是稽首以偈赞云。 稽首三圣。 楚石石树。 三圣去遥。 楚石已逝。 五百年来。 声韵几坠。 唯我石翁。 唱导末世。 继寒拾风。 承丰干智。 追挽古音。 笔花生瑞。 黄海天台。 去来何处。 文殊古院。 国清破寺。 短句长謌。 不落文字宸生何缘。 得闻开示。 广陵道上负笈随侍。 每见挥毫因录编次。 合刻流通。 永传盛事。 曰三曰五。 是一是二。 请着眼看。 快追云驶。 虞山社弟子许宸翰。 法名且住。 和天台三圣诗叙虚空可画乎。 虽不可画。 而天地山川。 烟云人物。 细而醯鸡太末。 大而刹海浮幢。 太虚空中一物不受。 而实无一物不包也。 然求图画虚空。 打破大唐。 难遇好手。 有大脱空汉。 寒山。 拾得。 并丰干三人。 掣风掣颠。 炊热国清冷竈。 唐言梵语。 题徧天台山岩石壁。 有好事者编成书册。 目之为诗。 而实於三人实际分中。 不留剩迹也。 数百年後。 有法镫。 慈受。 中峰诸老。 从而拟之。 已是犀角生纹。 月边带晕矣。 又有楚石琦老。 从而步韵。 不免虚空钉橛。 我石树法兄。 以烟霞道骨。 丘壑心胸。 高挂鉢囊。 放浪黄海。 虽胸中空洞无物。 而咀嚼寒山诸人言句。 忍俊不禁。 复为步和。 一字一句。 如入万山深处。 荒寒幽悄。 使人毛发俱栗。 又若高山望海。 静夜闻钟。 旷若发蒙。 猛地痛省。 较之楚石。 可谓後来居上。 压倒元白。 而实石兄实际分中。 亦不留点墨。 归於图画虚空而已。 虽然如是。 三十年後。 有人沾着字句。 如涂毒鼓。 闻者皆丧。 莫谓纸墨文字中。 遂无杀人刀活人剑也。 真具眼人。 急着眼覰。 住西江云居晦山法弟戒显题於邓峰禅室和三圣诗自序尝读三圣诗。 声韵似出寻常。 意义都超格外。 故愚者读之易晓。 智者读之益深。 三圣之诗至矣。 追夫三圣示迹寒岩。 或悲或笑。 或舞或歌。 或书石壁。 或书树皮。 为状不一。 为语甚奇。 人皆目之为风颠汉也已。 自丰干饶舌。 闾丘传颂。 而後世知其为三圣诗。 然不知其诗曷为而作也。 不知作者之意。 而读之何为。 盖三圣以悯世之热肠。 为惺世之冷语。 其意以诸经之旨玄微。 未能旦晚解悟。 故。 以触景即物之句。 为引迷入悟之门。 使智者得鱼忘筌。 愚者因象觅意。 智者去浮辞而证实际。 愚者由粗言而悟直指。 此三圣悯世惺世之深意也。 拟作者如法灯慈受。 中峰诸祖。 而赓韵者惟国朝楚石梵琦禅师。 余初读之。 不知三圣之为楚石。 楚石之为三圣。 再读之。 恍若三圣之参前。 楚石之卓立也。 是时凡遇佳山胜水。 好风朗月。 目之所见。 意之所会。 辄不禁长吟短咏。 独於三圣诗。 未敢轻和。 癸未罢参。 高卧黄海。 复见三圣诗读之。 爽然曰。 此余向所欲和者也。 去余三百年之上有楚石。 去楚石五百年之上有三圣。 时移事易。 风韵若合符节。 彼在盛唐国初者。 犹有世道人心之叹。 今时人心逾薄。 生兹不辰。 所见所闻。 又当超三圣楚石而快言之。 随拈三圣韵而为石树诗。 不逾月而和竟。 乃冁然曰。 吾愿在二十年前。 而酬於二十年後。 吾事毕矣。 但未知於三圣悯世惺世之旨有当乎否也。 姑录此藏之名山。 俟後五百年。 或复有人焉读之和之耳。 石树道人通隐题于黄海石笋峰前。 发布时间:2025-04-26 15:01:01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5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