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南朝寺考序 内容: (原本清光绪三十三年刻本。 无他校本。 原分六卷。 吴晋宋齐梁陈各一。 兹合为一卷。 )余童时读杜樊川江南春诗.有南朝四百八十寺语.因慕南朝佛寺之盛。 会乙酉夏.先大夫自江西藩使拜出使欧洲之命.移家江甯。 每春秋佳日.辄游灵谷.访定林.叩雨花之高座.蹑清凉之翠微。 追思往日.绀宇琳宫.百不逮一。 考之志乘.有仅存遗基者.有并基址而俱失者。 家居城南.与瓦官凤游相邻近。 只林毘舍.亦多非当时旧蹟.每欲考之而未得也。 辛卯秋.收得上元孙丈澂之(文川)故书.中有金陵六朝古寺考二册.乃丈同治初元客京师贤良寺时随手所录。 偶一翻阅.散如乱丝。 壬辰癸巳间.读礼家居。 检梁慧皎高僧传载金陵寺甚多.亦偶及基址所在及创建之始。 他如南朝诸史.六朝事迹编类.景定至正二志.金陵梵刹志.建康实录等书.皆已聚得。 取校孙氏之书.或解题已及而考证溢出.或櫽括史传而兼下己意.或牵连并录而无关本旨.或不审语言而轻为割弃。 其有涉於训诂与视听荧眩者.尚不在此。 因念梁灵味寺僧昙宗曾着京师寺塔记二卷。 昙宗秣陵人.所记必实.惜其不传。 高僧传作於梁初.故同泰诸寺未见着录。 幸许氏建康实录稍补其阙.而陈氏一代微逊焉。 盖叔宝竞於土木.恣为佚乐.士夫不复以嚫施为急.下之视上.亦其徵也。 得孙丈此稿後.曾以视江甯陈伯雨同年(作霖).伯雨排纂成帙.举以畀余.藏之箧衍久矣。 比官京师.曹事余暇.偶料理此稿.凡所规检具可缮写。 有传伯雨已刻此书.亟索观之.则一仍孙氏之旧。 重悂貤缪.诚所不免。 复以案语阑入孙氏解题之下.颇有未去葛龚之病。 余欲有资於伯雨者.不觉索然意尽。 今取孙氏之书.而以余前所校录者.一一附丽其内。 仿元吴礼部师道战国策鲍注补正之例.均以案语概之。 其孙氏原案改为原注.陈氏之言则名陈云.不相杂厕。 伯雨改孙氏原名为南朝佛寺志.今此名曰南朝寺考.以实樊川之语。 江甯由隋以前.六为帝都.乃自古必争之地。 洪杨乱後.昔时着名古刹.皆荡然无遗。 虽有一二规复旧观.其庄严结构.俱不逮古。 且并其榜署移易。 川湮谷塞.迷其所向。 自夫新学一启.多牒请寺观改为学堂.恐此後举此区区者.益不可踪迹矣。 余之亟成此书.所以纪六朝之旧刹.着高僧之轶事.惜仅得樊川所言之半。 夫孙氏筚辂初开.有首事之功。 伯雨熟习乡故.略有諟正。 余则批却导窍.因其故然而游刃有间.恢恢乎謋然易解。 虽不敢於孙丈为功臣.然持比伯雨所刻.则固欲效齐人之矜先登而屈伯雨之笑也。 光绪三十有三年太岁在丁未秋九月十有九日.贵池刘世珩识於京邸十五幢亭。 发布时间:2025-04-26 15:23:07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5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