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冬青館古宮詞一 内容: 十國宮詞,以王建居首。 然竹垞以為《關雎》亦房中之作,則其源遠餘。 矣毷氉餘閑,輒引伸之,得三百首,工拙不計也。 金線盤龍五色旗,春宵宮殿換戎衣。 鞭絲走過桃花馬,爭似將軍演陣歸。 〖《國語》:吳王乃戒令秣馬食士,夜中,乃令服兵擐甲,系馬舌,出火灶陳士卒。 百人以為撒,行百行。 行頭皆官師,■⑵鐸,拱稽,建肥胡,奉文犀之渠。 十行一嬖大夫,建旌,提鼓,挾經,秉枹。 十旌一將軍,載常,建鼓,挾經,秉枹。 萬人以為方陳,皆白常,白旗,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 王親秉鉞,戴白旗以中陳而立。 左軍亦如之,皆赤常,赤旗,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 右軍亦如子,皆元常,元旗,黑甲,鳥羽之矰,望之如墨。 《昊越春秋》:孫子,名武,吳人也。 善為兵法,每陳一篇,王不知口之稱善,其意大悅。 問曰:兵法可以小試耶? 孫子曰:可。 可以小試于後宮之女。 王曰:諾。 孫子曰:得大王寵姬二人,以為軍隊長,各將一隊。 令三百人皆被甲兜鍪,操劍盾而立,告以軍法,隨鼓進退,左右迴旋,使知其禁。 乃令曰:一鼓皆振,二鼓操進,三鼓為戰,形於是。 宮女皆掩口而笑。 孫子乃親自操枹擊鼓,三令五申,其笑如故。 孫子顧視,諸女連笑不止。 孫子大怒,兩目忽張,聲如駭虎,發上衝冠,項■⑶絕纓。 顧謂執法曰:取鐵鑕。 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信,將之罪也。 既以約束,三令五申,卒不卻行,士之過也。 軍法如何? 執法曰:斬。 武乃令斬隊長二人,即吳王之寵姬也。 吳王登臺觀望,正見斬二愛姬,馳使下之,令曰:寡人已知將軍用兵矣。 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宜勿斬之。 孫子曰:臣既已受命為將,將法在軍。 君雖有令,臣不受之。 孫子復撝鼓之,當左右進退迴旋規矩,不敢瞬目。 二隊寂然,無敢顧者。 於是乃報吳王曰:兵已整齊,願王觀之。 惟所欲用,使赴水火,猶無難矣,而可以定天下。 任昉《述異記》:吳王夫差,別立春宵宮,為長夜之飲,造千石酒鍾。 〗雙峨不寫采香行,碧杜紅欄葉又生。 花裡飛來雙燕子,大家留爪記分明。 〖《樂史》:《太平寰宇記? 香山吳地記》云:吳王遣美人采香于此山,以為名,故有采香徑。 長興縣南嶼山,昔西施采香之所,上有蘭茞畹。 《潛確類書》:吳燕者,吳宮人,翦爪以驗其來也。 〗金錢市上那能同,秋到琴川細細風。 未必君王愁勝我,秋深一葉下梧桐。 〖孫奭《孟子疏》:西施每入市,願見者輸金錢一文。 任昉《述異記》:梧桐院在吳宮,本吳王夫差舊園也。 一名鳴琴川。 古樂府云:梧桐秋,吳王愁。 〗館娃深院月如鉤,別喚笙歌懶下樓。 響屧聲中喧笑語,涼風應避殿西頭。 〖《述異記》:夫差作天池,池中造青龍舟,舟中陳伎樂,日與西施為水嬉。 吳王于宮中作海靈館、館娃閣,銅溝玉檻。 宮之楹檻,珠玉飾之。 《吳郡志》:響屧廊,相傳吳王建廊而虛其下,令西施與宮人步屧繞之,則響。 〗溪山如畫絳紗張,消夏灣環逭暑涼。 水殿乘風歸去晚,繡裙幅幅白蓮香。 〖宋王伯虎詞:聞說吳王避暑宮,滿山六月絳紗紅。 《吳郡志》:消夏灣,在昊縣西南。 相傳吳王避署處。 李白詩:風動荷花水殿香,姑蘇臺上見吳王。 西施醉舞嬌無力,笑倚東窗白玉床。 〗美人宮外作春寒,薄試羅衫卍字闌。 一夜花梢微雨歇,親來諸畔種秋蘭。 〖《越絕書》:美人宮,週五百九十步。 勾踐習教西施、鄭旦宮台也。 〗章華禁殿鬱迢迢,激楚聲中嚲翠翹。 辛苦不辭三飯減,年來忍餓鬥纖腰。 〖《墨子》:楚靈王好纖腰,故其臣皆三飯為節,肋肩然後帶緣牆然後起。 《史記? 司馬相如傳》鄢郢繽紛,激楚結風注:郭璞曰:激楚,歌曲也。 《列女傳》曰:聽激楚之遺風也。 〗羽陽殿角玉蟾升,繡戶霜寒夜不勝。 樹到轆轤人夢醒,起挑青玉五枝燈。 〖《漢書》:陳倉有羽陽宮,秦武皇起。 葛洪《西京雜記》:高祖初入咸陽宮,周行府庠,金玉珍寶,不可稱言。 其尤驚異者,有青玉五枝燈,高七尺五寸,作螭螭以口銜燈。 燈然,鱗甲皆動,煥炳若列星而盈室焉。 〗渭水澄波複道開,阿房宮殿望崔巍。 深宮鎖住猶難信,又遣青銅照膽來。 〖《史記? 秦始皇紀》:於是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 吾聞周文王都豐,武王都鎬,豐鎬之間,帝王之都也。 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 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 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 南山之巔以為闕。 為複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也。 《西京雜記》:高祖初入咸陽宮,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裡有明。 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 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曆然無硋。 人有疾病左內,掩心而照之,則知病之所在。 又女子有邪心則膽張心動,秦始皇常以照宮人,膽張心動者則殺之。 《三輔黃圖》:雲閣,二世所。 造起雲閣欲與南山齊。 〗漠漠春風綠草滋,銅人十二立瑤墀。 幾回興樂宮中過,但賜昭華玉管吹。 〖《史記? 秦始皇紀》: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鑲金人十二。 重各千石,置廷宮中。 《西京雜記》:高祖初入咸陽宮,有鑄銅人十二枚,坐皆高三尺,列在一筵上。 琴築笙竽各有所執,皆綴花采,儼若生人。 有玉管,長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則見車馬山林,隱轔相次。 吹息,亦不復見。 銘曰昭華之管。 《三輔黃圖》:興樂宮,秦始皇造。 〗醉倚高臺不倩扶,試將飛雪煉紅爐。 宮中不見吹簫侶,虛憶雙雙跨鳳雛。 〖馬縞《中華古今注》:自三代以鉛為粉。 秦穆公子弄玉有容德,感仙人蕭史,為燒水銀作粉,與塗。 亦名飛雪丹。 劉向《列仙傳》:蕭史者,秦穆公時人也。 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於庭。 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遂以女妻焉。 日教弄玉作鳳鳴。 居數年,吹似鳳聲,鳳皇來止其屋。 公為作鳳台,夫婦止其上,不下數年。 一旦皆隨鳳皇飛去。 〗辭卻梁山住望夷,上林春苑落花時。 寸椹要乞神仙藥,渭北山南那得知。 〖《金樓子》:始皇聞鬼谷先生言,因遣徐福入海,求金菜玉蔬,並一寸椹。 《三輔黃圖》:梁山宮,始皇幸梁山在好畤。 望夷宮,在涇陽縣界,長平觀道東。 北臨涇水,以望北夷,因以為宮名。 〗梳罷參鸞鏡匣斜,琴彈漏月豈宜誇。 自從三尺屏風越,賜得羅裙五色花。 〖段成式《髻鬟品》:秦始皇有望仙髻、參鸞髻、淩雲髻。 《燕丹子》:荊軻左手把秦皇袖,可手揕其胸,秦王曰:今日之事,從子計耳。 乞聽琴聲而死。 召姬入漏月,鼓琴琴曰:羅縠單衣,可裂而絕。 八尺屏風,可超而越。 鹿盧之劍,可負而拔。 秦王乃奮地而起,遂殺軻。 《中華古今注》:始皇元年,宮人令服五色花羅裙。 〗一曲迎人黍一杯,夜深靈女廟中回。 不須扶上宮車去,逐隊行歌赤鳳來。 〖《西京雜記》:戚夫人侍女賈佩蘭,後出為扶風人段儒妻。 說在宮時,嘗以弦管歌舞相歡娛,競為妖服,以趣良時。 十月十五日,共入靈女廟,以豚黍樂神,吹笛擊築,歌上靈之曲。 既而相與聯臂踏地為節,歌赤鳳來。 〗新月彎彎百子池,於闐奏罷對涼颸。 莫嫌身在長楊住,七夕還羈五色絲。 〖《西京雜記》:戚夫人侍女賈佩蘭,後出為扶風人段儒妻。 說在宮時,七月七日,臨百子池,作于闐樂。 樂畢,以五色縷相羈,謂為相連愛。 〗風雨重陽一片斜,定須添壽度年華。 內人連夜團蓬餌,相約明朝醉菊花。 〖《西京雜記》:賈佩蘭說在宮時,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 〗門外章華漏點移,冥冥花影影娥池。 夜深觸月船頭坐,借得秋波照鬢絲。 〖郭憲《洞冥記》:武帝於望鵠台西,起俯月臺。 台下穿池,廣千尺。 登臺以眺月影入池中,使仙人乘舟弄月影,因名影娥池,亦日眺蟾台。 影娥池中有遊月船、觸月船、鴻至船、遠見船,載數百人。 或以青桂之枝為棹,或以木蘭之心為揖,練實之竹為篙,紉石脈之繩為纜也。 〗涼露娟娟濕繡鞋,花開扶荔放宮牌。 可憐殿角雙飛燕,正似宮人白玉釵。 〖《洞冥記》:元鼎元年,起招仙閣。 有神女留玉釵以贈帝,帝以賜趙婕妤。 至昭帝元鳳中,宮人猶見此釵。 黃諃欲之,明日示之,既發匣,有白燕飛升天。 後宮人學作此釵,因名玉燕釵,蓋吉祥也。 《三輔黃圖》:扶荔宮在上林苑中。 漢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宮,以植所得奇草異木。 〗御爐香暖繡簾斜,昨夜吹笙宿九華。 女弟不勞頻問訉,堤防新注守宮砂。 〖《西京雜記》:漢掖庭有月影台、雲光殿、九華殿、鳴鑾殿、開襟閣、臨池觀,不在簿籍,皆繁華窈窕之所棲宿焉。 張華《博物志》:蜥蜴一名蝘蜓,以器養之以朱砂,體盡赤。 所食滿七斤,治搗萬杵,點女人支體,終年不滅。 惟房室事則滅,故名守宮。 傳云東方朔語漢武帝,試之有驗。 《古樂府》:護惜加窮褲,提防托守宮。 〗招靈閣迥夜休歸,翠羽麟毛見亦稀。 王母不來仙藕盡,如何青鳥更西飛。 〖《洞冥記》:元鼎元年、起招仙閣于甘泉宮西。 編翠羽麟毫為簾,青琉璃為扇,懸黎火齊為床。 《漢武故事》:七月七日,上于承華殿齋正中,忽有青鳥飛集殿前。 上問東方朔,東方朔曰:王母欲來。 有頃王母至,青衣相隨,乃先二鳥也。 《拾遺記》:西王母進洞,淵紅蘤嵰山甜雪、昆流素蓮、陰岐黑棗、萬歲冰桃、千常碧藕、青花白桔。 〗玉龍抽開翠羽輕,虛將候日掛丹楹。 此心未卜君王過,飛上羅衣叫幾聲。 〖《洞冥記》:元封五年,勒畢國貢細鳥。 以方尺之玉籠,盛數百頭,形如大蠅,狀似鸚鵡。 聲聞數裡之間,如黃鵠之音也。 國人常以此鳥候時,亦名曰候日蟲。 帝置於宮內,旬日而飛盡。 帝惜求之不復得。 明年見細鳥集帷幕,或人衣袖,因名蟬。 宮內殯妃皆悅之,有鳥集其衣者,輒蒙愛幸。 〗點盡龍膏玉漏頻,哀蟬落葉總酸辛。 葡萄宮內秋風緊,不作蘅蕪夢裡人。 〖《拾遺記》:漢武帝思懷往者,李夫人不可復得。 時始穿昆靈之池,泛翔禽之舟。 帝自造歌曲,使女伶歌之。 時日已西,傾涼風激水,女伶歌聲甚遒,因賦落葉哀蟬之曲。 曰:羅袂兮無聲,玉墀兮塵生。 虛房冷而寂寞,落葉依於重扃。 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餘心之未寧。 帝聞唱動心,悶悶不自支。 持命龍膏之燈,以照舟內,悲不自止。 親侍者見帝容色愁怨,乃進洪梁之酒,酌以交螺之卮。 帝飲三爵,色悅心歡。 乃召女伶出,侍帝息於延涼室。 夢李夫人,授帝蘅蕪之香。 帝驚起,而香氣猶著衣枕,曆月不歇。 遂改延涼室為遺芳夢室。 《三輔黃圖》:葡萄宮,在上林苑西。 〗內宴安排酒半醺,侍兒翟扇兩邊分。 殿頭傳報魚龍戲,自起匆匆掠鬢雲。 〖《後漢書? 禮儀記》:正月旦,天子幸德陽殿,公卿將大夫百官各陪朝賀,作九賓徹樂。 舍利從西方來,戲於庭極乃畢。 入殿前,激水化為比目魚,跳躍嗽水作霧障。 日畢,化成黃龍,長八丈,出水遊戲於庭,炫耀日光。 崔豹《古今注》:雉尾扇,漢朝乘輿服之。 〗芳苡燈寒分外明,珠襦甲帳夜初平。 神仙合燒荃蘼供,鹿駕難臣衛叔卿。 〖郭憲《洞冥記》:■⑷嵻細棗,出■⑷嵻山,山臨碧海上。 萬年一實,如今之軟棗。 咋之有膏,膏可然燈。 西王母握以獻帝,帝然芳苡燈,光色紫。 有白鳳、黑龍、馵足來戲于閣邊,有青鳥赤頭沿路而下,以迎神女。 波抵國,亦名波弋國。 獻神精香草,亦名荃蘼,一名春蕪。 一根百條,其間如竹節,其皮如絲,可為布。 握一片滿室皆香。 《漢武故事》:上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雜錯天下珍寶,為甲帳。 其次為乙帳。 甲以居神仙,乙以自居。 《太平御覽》引《漢武故事》:甲帳居神,以白珠為簾箔,玳瑁押之,象牙為蔑。 葛洪《神仙傳》:衛叔卿者,中山人也。 服雲母得仙。 漢元封二年八月壬辰,孝武皇帝閒居殿上,忽有一人乘雲車,駕白鹿,從天而下,來集殿前。 其人年可三十許,色如童子,羽衣星冠。 帝乃驚,問曰為誰。 答曰:吾中山衛叔卿也。 帝曰:子若是中山人,乃朕臣也,可前共語。 叔卿本意謁帝,謂帝好道,見之必加優禮。 而帝今云乃朕臣也,於是大失望。 默然不應,忽焉不知所在。 〗流蘇寶輦七香輪,鳳羽分開展繡茵。 遙撒同心花果去,滿身卻中子多人。 〖《原始》:撒帳始于漢武帝。 李夫人初至,坐七寶床,流蘇輦,障鳳羽長生扇。 帝迎入帳中共坐,飲合巹酒。 預戒宮人遙撒五色同心花果,帝與夫人以衣裾盛之,云得多,得子多也〗扶上雲遊艇子時,春風積草水澌澌。 不愁明月宵來盡,南越初賨絳火枝。 〖王嘉《拾遣記》:漢成帝常以三秋暇日,與飛燕戲於太液池。 以沙棠木為舟,貴其不沉沒也。 以雲母飾於鷁首,一名雲舟。 葛洪《西京雜記》:積草池中有珊湖樹,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二條。 是南越王趙佗所獻,號為烽火樹。 至夜光景常欲然。 〗二八宮娥未按班,如蘭吹氣亞雙鬟。 風前慣唱回風曲。 妒殺生芝殿裡顏。 〖《洞冥記》:帝所幸宮人名麗娟,年十四,玉膚柔軟,吹氣勝蘭。 不欲衣纓,拂之恐體痕也。 每歌,李延年和之,於生芝殿唱回風之曲,庭中花皆翻落。 〗新得披香殿上行,洞簫度曲太愁生。 亦將琥珀裁環佩,步步珊珊骨節鳴。 〖《洞冥記》:麗娟以琥珀為佩,置衣裾裡,不使人知,乃言骨節自鳴。 相與為神怪也。 《三輔黃圖》:武帝時,後宮八區,有昭陽、飛翔、增成、合歡、蘭林、披香、鳳皇、鴛鴦等殿。 〗宮娃小隊立前頭,雁足鐙邊索進裘。 等候婕妤來院裡,便開筵席賭藏鉤。 〖《太平御覽》引《三秦記》:漢武鉤弋夫人手拳時,人效之,目為藏鉤戲也。 〗鼓吹西園夜未眠,內廚不食索新鮮。 含消梨子青華棗,定向秋前供御筵。 〖辛氏《三秦記》:漢武園,一名樊川,一名御宿。 有大梨如五升,落地則破。 其主取者以布囊盛之,名含消梨。 《西京雜記》:初修上林苑,群臣遠方,各獻名果異樹。 亦有制為美名,以標奇麗。 棗七:弱枝棗、玉門棗、棠棗、青華棗、樗棗、赤心棗、西王棗。 〗飛鷁翔鸞夜不稀,商台黃月照秋幃。 木蘭舵畔無人見,手拗蓮花踏曲歸。 〖《拾遺記》:昭帝元始元年,穿湫池。 廣千步,中植分枝荷帶。 時命水嬉,遊宴永日。 以文梓為船,木蘭為柁,刻飛鸞翔鷁於船首,隨風輕漾畢景忘歸。 乃至通夜使宮人歌曰:秋素景兮泛洪波,揮纖手兮折菱荷。 涼風淒淒揚棹歌,雲光開曙月低河。 萬歲為樂豈云多。 帝乃大悅,起商台于池上。 〗窮褲初加坐半宵,黃金買賦總無聊。 赫蹄小紙懸針體,不寫長門寫洞簫。 〖《漢書? 外戚傳》:宮人使令皆為窮褲,多其帶。 相如《長門賦序》:武帝陳皇后得幸,頗妒,別在長門宮。 聞相如之為文,奉黃金百斤為相如。 文君取酒,因得解悲愁之辭。 後陳后復親幸。 《前漢書》:王褒,字子淵。 宣帝時以太子體不安,詔褒侍太子疾。 平復,乃歸太子喜。 褒所為《甘泉》及《洞蕭頌》,令後宮皆誦讀之。 〗海肺銷餘禁漏催,似聞青鴨集高臺。 一從承露盤空後,換得金雞碧馬來。 〖《後漢書? 班固傳》:抗仙掌以承露,摧雙立之金莖。 注:武帝時作銅柱,承露仙人掌之屬。 《三輔故事》云:建章宮承露盤,高二十丈,大七圍,以銅為之。 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飲之。 《漢書? 郊祀志》:或云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可醮祭而致於是。 遣諫大夫王褒持節而求之。 注:金形似馬,碧形似雞。 《洞冥記》:帝升望月台,時暝。 望南端有三青鴨群飛,俄而止於臺上。 帝悅之。 至夕,鴨宿於臺端。 日色已暗,帝求海肺之膏以為燈焉,取靈■⑸布為纏火。 光甚微,而光色無幽不入。 青鴨化為三小童,皆著青■⑹文繻,各握鯨文大錢五枚,置帝幾。 前身止影動,因名輕影錢。 〗藤格紅薔一丈妍,桂宮蘭殿幕春天。 翠嬪不耐深宮往,欲辦香奩買笑錢。 〖《三輔黃圖》:桂宮,漢武帝造,周圍四十裡。 《漢書》曰:桂宮有紫房,複道通未央宮。 〗燕釵分賜鬢頭簪,細雨昭陽夢裡心。 只恐君恩無買處,休將誤筆賺黃金。 〖《西京雜記》:元帝后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案圖召幸之。 諸宮人皆賂畫工,多者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 獨王嬙不肯,遂不得見。 後匈奴入朝,求美人為閼氏。 於是上按圖,以昭君行。 及去,召見,貌為後宮第一,應對舉止嫻雅。 帝悔之,而名籍已定,方重信於外國,故不復更人。 乃窮案其事,畫工皆棄市。 〗守宮槐聶露如絲,玉匙收來入硯池。 雲母屏風羅面帽,書番帖子上昭儀。 〖《西京雜記》:上林苑守宮槐十株。 趙飛燕為皇后,其女弟在昭陽殿,遺飛燕書曰:今日嘉辰,貴姊懋膺洪冊,謹上襚三十五條,以陳踴躍之心。 中有金花紫羅面衣,雲母屏風。 〗玉床牙簟未教安,畫燭明光徹骨寒。 燕趙三千誰得似,何須舞上水晶盤。 〖《西京雜記》:武帝以象牙為簟,賜李夫人。 《三輔黃圖》:武帝求仙,起明光宮,發燕趙美女二千人充之。 率取二十以下,十五以上,年滿三十者出嫁之。 掖庭令總其籍。 時有死出者,隨補之。 《太真外傳》:上在百花院便殿,因覽《漢成帝內傳》。 時妃後至,以手整上衣領曰:看何文書? 上笑曰:莫問,知則又殢人意覓去。 乃是漢成帝獲飛燕,身輕欲不勝風,恐其飄翥,帝為造水晶盤,令宮人掌之而歌舞。 又制七寶避風台,閑以諸香安其上,恐其四肢不禁也。 〗畫堂甲觀曉清涼,徐試慵來別樣妝。 雅鬢一雙親洗罷,蘭膏曾進九回香。 〖《漢書? 成帝紀》:元帝在太子宮生甲觀畫堂,為世嫡皇孫。 注:如淳曰:甲觀,觀名。 畫堂,堂名。 《飛燕外傳》:帝取後五彩組紋手,藉為符,以召合德。 合德新沐九曲沈水香,為卷髮,號新髻;為薄眉,號遠山黛;施小朱,號慵來妝。 江都易王故姬李陽華,善賁飾,常教後九回沉水香澤,雄麝臍內息肌丸。 婕妤好亦內息肌丸。 〗翠袖留仙自翦成,屏發龜甲炧香煤。 分明夢到昭陽殿,不見花間七寶台。 〖《洞冥記》:上起神明台,有金床象席,雜玉為龜甲屏風。 《飛燕外傳》:後歌舞歸風送遠之曲,帝以文犀簪擊玉甌,令後所愛侍郎馮無方吹笙以倚。 後歌中流,歌酣,風大起。 後揚袖曰:仙乎仙乎! 去故而就新,寧忘懷乎。 帝曰:無方為我持後! 無方舍吹持後履。 久之風霽,後泣曰:帝恩我,使我仙去不得。 悵然曼嘯,泣數行下。 帝益愧,愛後。 他日宮姝幸者,或擘裙為縐,號曰留仙裙。 〗玉漏棠梨抵死長,女巫度厄費評量。 綠熊席上涼生骨,祗願重熏燕卵香。 〖《西京雜記》:趙飛燕女弟昭陽,殿中設玉幾、玉床、白象牙簟、綠熊席。 席毛長二尺餘,入眠而擁毛自蔽,望之不見:坐則沒膝其中。 雜熏諸香,一坐此席,餘香百日不歇。 《博物志》:漢武帝時,弱水西國有人乘毛車以渡弱水,來獻香者,大如燕卵,三枚,與棗相似。 燒一枚,長安中百里咸聞香氣芳,積九月餘,香猶不歇。 《三輔黃圖》:棠梨宮在甘泉,苑垣在雲陽南三十裡。 〗西風太液月如鉤,不住添香折翠裘。 燒盡兩行紅蠟燭,一宵人在曝衣樓。 〖《西京雜記》:太液池西有武帝曬衣樓,七月七夕,宮女出後衣曝之。 《三輔黃圖》:太液池在長安故城西,建章宮北,未央宮西南。 太液者,言其精液所及廣也。 《關輔記》:建章宮北有池,以象北海。 刻石為鯨魚,長三丈。 《漢書》曰:建章宮北治大池,名曰太液他。 中起三山,以象灜洲、蓬萊、方丈。 刻金石為魚龍奇禽異獸之屬。 〗一朵晴雲泥畫廊,羅袍半卸避風涼。 不消沉水和山藥,別煮花陰豆蔻湯。 〖伶元《飛燕外傳》:後浴五蘊七香湯,踞通香沉水坐,燎降神百靈香。 婕妤浴豆蔻湯。 傳露華百英粉。 帝嘗私語樊嫕曰:後雖有異香,不若婕妤體自香也。 〗木犀花底月涼時,團扇秋風懶賦詩。 好事年來隨意卜,竹林深處鬥圍棋。 〖《西京雜記》:賈佩蘭說,在宮時,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戶,竹下圍棋,勝者終年有福,負者終年疾病。 取絲縷就北辰星求長命,乃免。 《漢書》:班婕妤,扶風安陵人。 越騎校尉況女。 少有才學,成帝選入宮。 為婕妤。 其後趙氏日盛,婕妤恐久見危,求供養太后長信宮。 作《紈扇詩》以自悼: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 裁成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石華廣袖蝶雙圖,吹起金釭內又呼。 唱遍房中新曲子,殿頭時倚女珊瑚。 〖《趙飛燕外傳》:飛燕與其妹合德共坐,誤唾其袖。 合德曰:姊唾染衣紺碧,正似石上華。 令尚方為之,未必能如此。 《述異記》:光武時,南海獻珊瑚婦人,帝命植於殿前,謂之女珊瑚。 一旦枝葉甚茂,至靈帝時死。 《西京雜記》:趙飛燕女弟居昭陽殿,中庭彤朱,而殿上丹漆。 砌皆銅遝,黃金塗白玉階,壁帶往往為黃金釭,含藍田璧,明珠翠羽飾之〗貪吃櫻桃結禍胎,赤瑛盤子更休開。 腰支恰似三眠柳,倚遍銀床不喜抬。 〖《太平御覽》引《拾遺錄》:漢明帝於月夜宴群臣,櫻桃盛以赤瑛盤。 群臣視之月下,以為空盤,帝笑之。 《三輔故事》:漢苑中有柳,狀如人形,號曰人柳,一日三起三眠。 〗初寫丹青便入神,紫綃雲帳燭如銀。 夜來扇扇屏風上,描出麒麟閣內臣。 〖《西京雜記》:成帝設雲帳、雲幄、雲幕於甘泉紫殿,世謂三雲殿。 《飛燕外傳》:帝用樊嫕計,為後別開遠條館,賜紫茸雲氣帳。 《蘇武傳》:甘露三年,單于始入朝。 宣帝思股肱之美,圖畫其人于麒麟閣,狀其形貌,署官爵姓名。 〗嬌額塗黃寶髻偏,無端織室過流年。 濯龍殿裡春歸去,又見紅蠶上箔眠。 〖《後漢書》:明德馬皇后、紀太后,乃置織蠶室蠶于濯龍中,數往觀視,以為娛樂。 王安石詩:漢宮嬌額半塗黃。 〗昭儀初賜鳳皇彈,種種絲弦壓內官。 昨夜鼓鼙新習得,又來殿下墜銅丸。 〖《西京雜記》:趙後有寶琴,曰鳳皇。 皆以金玉隱起為龍鳳螭鸞、古賢列女之象,善為歸風送遠之操。 《漢書? 史丹傳》:建昭之際,元帝被疾,不親政事。 好音樂,或置鼓鼙殿下,天子自臨軒檻上,隤銅丸以擿鼓,聲中嚴鼓之節。 後宮及左右習知音者,莫能為。 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數稱其材。 〗正字封章動石渠,隨班點勘破三餘。 那須盡乞宵明草,照遍宮人入夜書。 〖《三輔舊事》:石渠閣,在未央大殿北,以藏秘書。 《拾遺記》:宣帝地節元年,樂浪之東,有背明之國來貢。 其方物有宵明草,夜視如列燭,書則無光,自消滅也。 《三輔黃圖》:石渠閣,蕭何造。 其下礲石為渠,以導水,若今御溝,因為閣名。 所藏入關所得圖籍。 至於成帝,又于此藏秘書焉。 〗茵犀浴罷上簾櫳,渠水香流內院通。 玉色宮娥還擁揖,鬥將商曲喚涼風。 〖《拾遺記》:靈帝盛夏避暑于裸遊館,長夜飲。 帝嗟曰:使萬歲如此,則上仙也。 宮人年二七以上,三六以下,皆靚妝,解其上衣,惟著內服,或共裸浴。 西域所獻茵犀香,煮以為湯,宮人以之浴浣,使以餘汁入渠,名曰流香渠。 〗遠山如畫映橫波,斜倚流黃更踏歌。 夜靜裸遊涼館去,月中齊放望舒荷。 〖《西京雜記》:會稽歲時獻竹簟供御,世號為流黃簟。 《拾遺記》:靈帝初平三年,游於西園。 起裸遊館千間,采綠苔而被階,引渠水以繞砌,周流澄澈,乘船以遊漾。 使宮人乘之,選玉色輕體,以執稿揖,搖漾于渠中。 其水清澄,以盛暑之時,使舟覆沒,視宮人玉色者。 又奏招商之歌,以來涼氣也。 歌曰:涼風起兮日照渠,青荷晝掩葉夜舒。 惟日不足樂有餘。 清絲流管歌玉鳧,千年萬歲喜難逾。 渠中植蓮,大如蓋,長一丈,南國所獻。 其葉夜舒晝卷,一莖有四蓮叢生,名曰夜舒荷。 亦曰月出則舒也,故曰望舒荷。 〗宮門山色武擔高,秋影遙分蜀錦袍。 卻學南來諸女伴,纖腰都掛鸊鵜刀。 〖《華陽國志? 蜀志》:武都有一丈夫,化為女子,美而艷,蓋山精也。 蜀王納為妃,不習水土,欲去。 王必留之,乃為東平之歌以樂之。 無幾,物故。 蜀王哀之,乃遣五丁之武都,擔土為妃作塚。 蓋地數畝,高七丈,上有石鏡。 今成都北郭武擔是也。 《三國志》:劉先生孫夫人才捷剛猛,有諸兄風。 侍婢百人,皆仗劍侍立。 先主每下車,心常凜凜。 〗月中聚雪貌來殊,宮女梳妝繞殿廚。 試向白綃帳裡坐,得教勝似玉人無。 〖《拾遺記》:先主甘後,玉質柔肌,態媚容冶。 先主召入綃帳中,於戶外望者,如月下聚雪。 河南獻玉人,高三尺,乃取玉人置後側。 晝則講說軍謀,夜則擁後而玩玉人。 嘗稱玉之所貴,比德君子,況為人形而不可玩乎? 後與玉人,潔白齊潤。 觀者殆相惑亂嬖寵者,菲惟嫉後,亦妒玉人也。 〗芝田羅襪夢生時,費盡陳王八鬥辭。 金錯鏡邊相對罷,幾人銀燭寫烏絲。 〖曹植《洛神賦》: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 體逸飛鳧,飄忽若神。 淩波微步,羅襪生塵。 《太平御覽》引《魏武帝上雜物疏》:御物如尺二金錯鏡一枚。 〗病蘇銅雀倚宮奴,可要金盤露一壺。 淥水池頭扶得過,鳳袍初繡試蘼蕪。 〖《魏志》:建安十五年冬,太祖乃于鄴作銅爵台。 《鄴中記》:銅雀、金鳳、水井三台,皆在鄴都北城西北隅,因城為基址。 建安十五年,銅雀台成。 曹操將諸子登臺,使各賦詩。 陳思王植援筆立就。 曹植《承露盤頌序》:皇帝鑄承露盤,莖長十二丈,大十圍。 _七盤徑四尺,下盤徑五尺。 銅龍繞其根,龍身長一丈,背負兩子,自立于芳林園。 甘露乃降,使臣為頌。 《三輔黃圖》:神明台,漢武帝造,祭仙人處。 上有承露盤,有銅仙人舒掌,捧銅盤玉杯,以承雲表之露。 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 魏文帝徙,銅盤折,聲聞數十裡。 《初學記》:魏在鄴,有淥水瓊華疏圃,元武靈芝池。 〗春宵宮伴隔窗紗,巾拂奩棋笑語嘩。 記得君王初著賦,慣將扃勢譜長斜。 〖《魏志? 文帝紀》注:《博物志曰》:帝善彈棋,能用手巾角。 時有一書生,又能低頭,以所冠著葛巾角撇棋。 《御覽》引《世說》:彈棋,始自魏文帝宮內裝器戲也。 文帝於此伎特妙,用手巾拂之,無不中者。 有客自言能,帝使為之。 客著葛巾拂棋,妙逾于常。 魏文帝《典論》:余於他戲弄之事,少所喜。 惟彈棋略盡其妙,乃為之賦。 中云:然後直扣先縱,二八次舉,緣邊間造,長邪迭取。 沈括《夢溪筆談》:白樂天詩:彈棋局上事最妙,是長斜謂抹角斜。 彈一發過半局,今譜中具有此法。 〗玉井花開映綺闌,九龍深殿卸輕寒。 夜來門外鑾輿過,一路東風長合歡。 〖《魏志? 明帝紀》:青龍三年,洛陽崇華殿滅。 命有司復崇華,改名九龍。 魚豢《魏略》:明帝九龍殿前,為玉井綺闌。 《拾遺記》:魏明帝起淩霄台,有合歡草,狀如蓍,一株百莖。 晝則眾條扶疏,夜則合為一莖,萬不遺一。 謂之神草。 〗牙籌輸卻鳳皇簪,坐覺芳林晝漏沉。 翻得西來雙陸譜,明朝更打海棠陰。 〖魏陳思王制雙陸局,置骰子二。 〗尚衣歌舞一宵同,憶得還家祗夢通。 宮裡不知人世事,雙雙紅淚唾壺中。 〖《拾遺記》:文帝所愛美人薛靈芸,常山人也。 咸熙元年,谷習出守常山郡,以千金寶賂聘之。 既得,乃以獻文帝。 靈芸聞,別父母,歔欷累日,淚下沾衣。 至升車就路之時,以玉唾壺承淚,則紅色。 既發常山,及至京師,壺中淚凝如血。 帝以文車十乘迎之。 《中華古今注》:魏文帝宮人,絕所愛者,有莫瓊樹、薛夜來、陳尚衣、段巧笑,皆日夜在帝側。 瓊樹始制為蟬鬢,望之縹緲如蟬,故曰蟬鬢。 巧笑始以錦衣絲履作紫粉拂面。 尚衣能歌舞,夜來善為衣裳。 皆為一時之冠絕。 〗寶髻晨窗盡百花,銀盆清水進宮娃。 好將紫粉盈盈洗,別漬胭脂鬥曉霞。 〖段成式《髻鬟品》:魏武帝宮有反綰髻,又梳百花髻。 賈思勰《齊民要術》:作紫粉法,用白米英粉三分,胡粉一分,和合均調。 取葵子熟蒸,生布絞汁,和粉。 日曝令幹。 若色減者,更蒸取汁重染,如前法。 張泌《妝樓記》:夜來初入魏宮,一夕文帝在燈下詠,以水晶七尺屏風障之。 夜來至,不覺面觸屏上,傷處如曉霞將散。 自是宮人俱用胭脂仿畫,名曉霞妝。 〗雨中簫鼓隔華林,蟬翼慵梳擁繡衾。 休道鸞釵須火樹,九重賜與辟寒金。 〖《魏志? 文帝紀注》:黃初四年十二月丙寅,甘露降芳林園。 臣松之按:芳林即華林,齊王芳即位,改為華林。 《拾遺記》:魏文帝納美女薛靈芸,有獻火珠龍鸞釵。 帝曰:珠翠尚不勝,況龍鸞之重乎。 明帝即位二年,昆明國貢嗽金鳥。 帝得此鳥,畜於靈禽之園,飴以真珠,飲以龜腦。 鳥常吐金屑如粟,鑄之可以為器。 此鳥畏霜雪,乃起小屋處之,名曰辟寒台。 皆用水晶為戶牖,使內外通光。 宮人爭以鳥吐之金用飾釵佩,謂之辟寒金。 故宮人相稱曰:不服辟寒金,那得帝王心。 〗一曲難分兩曲聲,香添石葉伴更深。 燈前白髮宮奴在,聽話當年玉虎鳴。 〖伊世珍《琅嬛記》:絳樹一聲能歌兩曲,二人細聽,各聞一曲,一字不亂。 又疑其一聲在鼻,竟不測其何術。 《拾遺記》:咸熙二年,宮中夜,異獸白色光潔,繞宮而行。 閹宦見之,以聞於帝。 帝曰:宮闈幽密,若有異獸,皆非祥也。 使宦者伺之,果見一白虎子,遍房而走。 候者以戈投之,即中左目。 比往取觀,惟見血在地,不復見虎。 搜檢宮內及諸池井,不復有物。 次檢寶庫中,得一玉虎頭枕,左眼有傷,血痕尚在。 〗紫綃帳裡曳銀燈,倦暑昭陽畫夙稱。 欲得君王彈指誤,更將墨點作蒼蠅。 〖《吳志? 趙達傳》注:《吳錄》曰:曹不興善畫。 權使畫屏風,誤落筆數點,因就以作蠅。 既進御,權以為生蠅,手彈之。 《拾遺記》:孫權居照陽宮,倦暑,乃褰紫綃之帷。 〗曾將如意舞當筵,獺髓新調側鬢鈿。 祗恐畫圖難省識,愁容不許似神仙。 〖《拾遺記》:孫和悅鄭夫人,常置膝上。 和于月下舞水晶如意,誤傷夫人頰,血流汙褲,嬌姹彌苦,自舐其瘡。 命太醫合藥,醫曰:得白獺髓,雜玉與琥珀屑,當滅此痕。 和乃命合此膏。 琥珀太多,及差而有赤點如朱,逼而視之,更益其妍。 諸嬖人欲耍寵,皆以丹脂點頰而後進幸。 吳主潘夫人,父坐法,夫人輸入織室。 容態少儔,江東絕色,同幽者百餘人,謂夫人為神女,敬而遠之。 有司聞于吳王,使圖其容。 夫人憂戚不食,減瘦改形,工人寫其真狀以進。 吳王見而喜,驚以琥珀如意,撫案即折。 嗟曰:此神女也。 愁貌尚能惑人,況在歡樂? 乃命雕輪就織室,納于後宮。 〗春院無聲玉漏長,朝來媚寢侍君王。 環榴台畔吹笙過,賺得羅衣百濯香。 〖《拾遺記》:孫亮作琉璃屏風,甚薄而瑩徹,每於月下清夜舒之。 常與愛姬四人,皆振古絕色,一名朝姝,二名麗居,三名洛珍,四名潔華,使四人坐屏風內,而外望之如無隔。 惟香氣不通於外。 為四人合一氣香,殊方異國所出。 凡經踐躡,宴息之處,香氣沽衣,歷年彌盛,百浣不息,因名曰百濯香。 或以人名香,故有朝妹香,麗居香,洛珍香,潔華香。 亮每出遊,此四人皆與同輿席。 來侍皆以香名前後為次,不得亂之。 所居室名曰思香媚寢。 潘夫人以姿色見寵,每以夫人游昭宣之台,志意幸愜。 既盡,酣醉。 唾於玉壺中,使侍婢瀉於台下,得火齊指環,即掛石榴枝上。 因其處起台名曰環榴台。 時有諫者云:今吳蜀爭雄,還榴之名,將為妖矣。 權乃翻其名曰環榴台。 〗重重瑞應奏江東,一樣金螭刻鏤工。 宮女夜闌歌舞罷,高燒紅燭照屏風。 〖馮贄《南部煙花記》:吳主亮命工人潘芳作金螭屏風,鏤祥物一百三十種,種種有生氣,遠視若真。 一日與夫人戲,觸屏,墜其一鳳,頃之飛去。 〗汗濕涼衫幕雨餘,萬年枝下看紅蕖。 偶從寒露台邊過,欲乞迎風觀裡居。 〖《太平御覽》引《晉宮闕名》:華林園有萬年樹十四株,謝元暉詩:風動萬年枝。 潘嶽《關中記》:晉帝作迎風觀、寒露台,以避炎暑。 〗芭蕉抽葉雨初濃,蛙吠華林上曉鐘。 併入宮鶯驚破夢,綠窗髻子試芙蓉。 〖《太平御覽》引《晉宮闕名》曰:華林園芭焦三株。 又引《晉書》:有蛙鳴于華林園,惠帝問左右曰:為官乎? 為私乎? 侍中賈充對曰: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 《酉陽雜俎? 髻鬟品》:晉惠帝宮有芙蓉髻。 〗水殿雲房好護持,金羊到處少人知。 紅燈睡斷秋霜影,不見青鹽舐竹枝。 〖《晉書? 胡貴嬪傳》:帝平吳之後,掖庭殆將萬人。 帝嘗乘羊車恣其所之,宮人乃取竹葉插戶,以鹽汁灑地而引帝車。 〗隔院銀箏妙選誇,葡萄園外輾香車。 幾人絳縷添清淚,難話曾封系臂紗。 〖《晉書? 胡貴嬪傳》:泰始九年,帝簡良家子女以充內職,自擇其美者,以絳紗系臂。 《太平御覽》引王隱《晉書》曰:武帝采諸葛沖等女五十餘人入殿,賜采女食,皆憂不食。 帝使縵帳楊後,曰:可但人障,其中者,以絳紗系臂。 胡芳泣,左右止之,曰:陛下聞之。 芳曰:死且不畏,何畏陛下。 帝壯其言,故遂敬之。 《太平御覽》引《晉宮闕名》:洛陽有瓊圃園,靈芝園。 鄴有鳴鶴園,蒲陶園,華林園。 〗住遍新宮感歲華,怨風酸雨聽宮鴉。 貴嬪賦稿曾抄得,懶向秋深詠菊花。 〖《晉書》:左貴嬪,名芬,兄思。 少好學,善綴文,名亞於思。 武帝聞而納之,拜修儀,後為貴嬪。 《太平御覽? 左貴嬪集》:有離思賦、相風賦、孔雀賦、松柏賦、芍藥花頌、郁金頌、菊花頌。 〗寒卸台城燕子回,嫩黃露葉長宮槐。 內人曉起量紅線,添卻花階日影來。 〖《事文類聚》:晉魏間,宮中以紅線量日影,自冬至後,日添長一線。 〗春風夜繞護窗紗,幾樹寒香拂鬢斜。 一自含章人臥起,滿宮山額畫梅花。 〖《演繁露》: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含章殿簷下,梅花飄著額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號為梅花妝。 宮人皆效之。 《太平御覽》引《雜五行書》: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于含章殿簷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皇后留之,看得幾時。 經三日,洗之,乃落。 宮女奇其異,競效之,今梅花妝是也。 〗一枕珊瑚憶舊陪,竹林堂裡裸身回。 不知若個君恩重,置得山陰面首來。 〖《南史? 宋前廢帝紀》:帝好游華林園竹林堂,使宮人裸體相逐。 《宋書,前廢帝紀》:山陰公主淫恣過度。 謂帝曰:妾與陛下,雖男女有殊,俱托體先帝。 陛下六宮萬數、而妾惟附馬一人。 事不均平,一何至此。 子業乃為主置面首,左右三十人。 〗玉柄霜毛不住麾,皮衣閉閣卻嫌遲。 內人羨殺司風令,枕簟長來侍繡帷。 〖《齊書? 虞願傳》:宋明帝體肥,憎風,夏日常著皮小衣。 拜左右二人為司風令史。 風起方面,輒先啟聞。 《宋書? 明恭王皇后傳》:廢帝即位,尊為皇太后。 嘗賜帝玉柄毛扇。 〗葛籠燈前熨素衣,往來深殿錦綾稀。 夢回聽得龍輿過,御仗湘宮寺裡歸。 〖《南史? 宋武帝紀》:孝武大明中,壤上所居陰室,於其處起玉燭殿。 與群臣觀之,床頭有土障壁,上掛葛燈籠、麻繩拂。 侍中袁領盛稱上儉素之德。 《齊書? 虞願傳》:宋明帝以故宅起湘宮寺,費極奢侈。 以孝武壯嚴刹七層,帝欲起十層。 不可立,分為兩刹、各五層。 新安太守巢向之罷郡還見,帝曰:卿至湘宮寺來? 我起此寺是大功德。 願在側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賣兒貼婦錢。 佛若有知,當悲哭哀憫,罪高浮圖,有何功德。 〗淡黃舞褲著還同,綠線絲牽越布篷。 好憶梅根估客樂,龍船侵曉發江中。 〖《文獻通考》:估客樂,齊武帝之所載也。 布衣時常游樊鄧,登祚已後,追憶往事而作歌:昔經樊鄧夜,假揖梅根渚。 感昔追往事,意滿情不敘。 《丹鉛總錄》:帝作此曲,令釋寶月被之管弦。 帝遂乘龍舟,游江中。 以紅越布為帆,綠絲為帆,纖鍮石為篙足。 篙傍悉著郁林布作淡黃褲,舞此曲,用十六人。 〗芳林月轉露華濃,一片晴雲度遠峰。 多少深宮春夢裡。 曉風吹上景陽鐘。 〖《齊書? 武穆裴後傳》:上數游幸諸苑囿,載宮人從後。 宮內深隱不聞端門鼓漏聲。 置鐘于景陽樓上,宮人聞之,早起妝飾。 〗颯颯梧桐一院秋,層台觀內月如鉤。 金盤祀卻天孫罷,正要穿針倚畫樓。 〖顧野王《輿地記》:齊武帝起層台觀,七月七日宮中多登之,穿針以乞巧,謂之穿針樓。 〗神女雕窗翡翠欞,夜來紅蠟閉銀屏。 遙知玉壽飛仙帳,夢裡風搖九子鈴。 〖《金樓子》:齊武帝內殿,則張雜色錦覆帳帳之。 四角為金鳳皇,銜九子鈴。 《南史? 齊東昏紀》又紀:為潘妃起神仙、永壽、玉壽三殿,皆幣飾以金璧。 其玉壽中,作飛仙帳,四面繡。 綺窗間盡畫神仙壯嚴寺,有玉九子鈴。 外國寺佛面有光,相禪靈寺塔諸寶餌,皆剝取以施潘妃殿飾。 〗夜深涼露浥金階,鬢腳剛辭琥珀釵。 明日看花芳樂苑,燈前試取綠絲鞋。 〖《齊書? 東昏侯紀》:潘氏服御,極選珍寶。 主衣庫舊物不復周,用貴市民間金銀寶物,價皆數倍,琥珀釵一隻,直百七十萬。 每游走,潘氏乘小輿,宮人皆露褲,著綠屏。 帝自戎服,騎馬從後。 《南史? 齊東昏侯紀》:又以閱武堂為芳樂苑,窮奇極麗。 當暑,種樹插葉系花,取玩俄頃。 〗別築神仙殿內行,繡欄四面捲簾旌。 不愁貼地黃金盡,買得蓮花步步生。 〖《南史? 齊東昏侯紀》:鑿金為蓮花以貼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花也。 〗麝壁香濃燭影遲,鴨■⑺初煮桂姜時。 數枚玉律江南物,付與宮奴鈿笛吹。 〖《南史? 茹法珍傳》:宮中刀敕之徒,悉號為鬼。 宮中訛云:趙鬼食鴨■⑺,眾鬼盡著調。 俗間以細剉肉糅以姜桂曰■⑺。 《齊書? 潘妃傳》:帝與潘妃以江左古玉律數枚,悉裁以鈿笛。 〗柳枝初種未勝烏,閱武堂前酒細沽。 年少宮娃剛選到,不梳雙鬢已當壚。 〖《齊書? 東昏侯紀》:于苑中立店肆,與宮人奄豎市販,而以妃為市令,自為市錄事。 有鬥者,就潘妃罰之。 自有所失,亦就妃受杖。 又自坐店屠肉,潘妃當壚。 百姓歌曰:閱武堂前種楊柳,至尊割肉,潘妃沽酒。 〗華林礓石翠蒙茸,絕曉看花繞楚鐘。 閑豫南頭元苑北,錢龍不見見銅龍。 〖《南史? 到溉傳》:溉第居近淮水。 齋前山池,有奇礓石,長一丈六尺。 帝戲與賭之,並《禮記》一部。 溉並輸焉,未進。 帝謂朱異曰:卿謂到溉所,輸可以送未? 斂板對曰:臣既事君,安敢失禮。 帝大笑。 其見親愛如此。 石即迎至華林園宴殿前。 移石之日,都下傾城縱觀,所謂到公石也。 《南史? 梁元帝紀》:帝與宮人幸元洲苑,見大蛇盤屈於前,群小蛇繞之,並黑色。 帝惡之,宮人曰:此非怪也,恐是錢龍。 帝敕所司即日徙數千萬錢,鎮於蛇處,以壓之。 《玉海》一百七十一:梁有閑豫池,池有龍影,五采。 遂鑄銅龍其上。 〗皂帳清宵感翠璣,蟒蛇殿角語依稀。 尚方記得頒新禁,莫繡黃羅獸錦衣。 〖《南史? 梁武德都皇后傳》:後酷妒忌,及終,化為龍,入後宮通夢於帝,或現形,光彩照灼。 帝體將不安,龍輒激水騰湧,于露井上為殿,衣服委積。 常置銀鹿盧金瓶,灌百味以祀之。 故帝卒不敢置後。 《南史? 梁武帝紀》:天監十六年,敕太醫不得以生類為藥。 公家織官文錦飾,並斷仙人鳥獸之形,以為褻翦裁,有乖仁恕。 《南史? 梁武帝紀》:身衣布衣,木棉皂帳,一冠三載,一被二年。 〗阿育回廊護靜雲,犧牲只合禁腥葷。 他時若到長千寺,願舍珍珠五色裙。 《南史? 梁武帝紀》:天監十六年,敕郊廟。 牲牷皆代以面。 《梁書? 扶南國傳》:阿育王即鐵輪王,王閻浮提,一天下。 佛滅度後,一日一夜,役鬼神造八萬四千塔,此即其一也。 有胡人劉薩,出家名慧遠。 登越城四望,見長千里有異氣色。 因就禮拜,果是育王塔所屢放光明,由是定知必有舍利。 乃集眾就掘之,入一丈,得三石碑,並長六尺。 中一碑,有鐵函。 函中有銀函,函中又有金函,盛三舍利、及爪發各一枚,發長數尺。 即遷舍利近北,對簡文所造塔西,造一層塔。 十六年,又使沙門僧尚伽為三層,即高祖所開者也。 初,穿土四尺,得龍窟,及昔人所舍金銀鈈釵鑷等諸雜寶物。 可深九尺許,方至石磉,磉下有石函,函內有鐵壺,以盛銀坩。 坩中有金鏤罌盛三舍利,如粟粒大,圓正光潔。 函內又有琉璃碗,內得四舍利及發爪。 爪有四枚,並為沉香色。 至其月二十七日,高祖又到寺禮拜,設無■⑻大會,大赦天下。 《南部煙花記》:梁武帝造五色繡裙,加朱繩真珠為飾。 〗靜居殿上走驊騮,菩薩鸞輿下鳳樓。 好是鐵鍋新解脫,蓮花供養佛前頭。 〖《名勝志》:甘露寺中鐵鑊甚钜,梁天監十八年造、在解脫殿前,銘曰滿□甘泉,種以荷蕖,供養十方一切諸佛。 後二行書官名,並五十石鑊四字。 《南史? 梁武帝紀》:中統元年九月癸巳,幸同泰寺,設四部無遮大會。 上釋御服,披法衣,行清淨大舍。 以便省為房,素床瓦器,乘小車私入執役。 甲午,升講堂法坐,為四部大眾開涅盤經題。 癸卯,群臣以錢一億萬奉贖皇帝,菩薩大舍,僧眾默許。 已巳,百辟詣寺東門奉表請還。 臨宸極三請,乃許。 〗吳歌西曲竟成非,銅盤聲聲隔禁闈。 空向竹林堂裡過,一枝和雨折薔薇。 〖《古今樂錄》:梁武帝改西曲,制江南弄七曲。 《諸宮舊事》:湘東王繹於子城中穿構池山,長數百丈。 上有通波閣,跨水為之。 南有芙蓉堂,東有楔飲堂,西有鄉射堂。 堂置竹棚,可移動。 東南有連理堂,堂北有映月亭、修竹堂、臨水齋。 齋前高山,山有石洞潛行苑中。 山上有陽雲樓,北有臨風亭、明月樓。 顏之推詩屢陪明月宴是也。 竹林堂庭前有劉宅紫薔薇、唐家四出薔薇、白馬寺黑薔薇、長沙千葉薔薇。 並以長格架其上,下有十間花房,仰而望之,枝葉交映。 〗簾閣焚香發未梳,經翻三慧愛樓居。 夜來曾到龍光殿,聽講青牛老子書。 〖《梁書? 元帝紀》:承聖三年九月,世祖于龍光殿述老子義。 尚書左僕王褒為執經。 《武帝紀》:篤信正法,尤長釋典。 制涅盤、大品、淨名、三慧諸經義記,復數百卷。 聽覽餘閑,即於重雲殿及同泰寺講說。 名僧碩儒,四部聽眾,常萬餘人。 〗金管批書侍御床,渚宮秋冷夜初長。 不曾觸忤君王看,何似花陰半面妝。 〖《事類賦》引《梁書》:元帝為湘東王時,好文學。 著書紀錄忠臣義士,及文章之美者。 筆有三品。 忠孝全者,用金管書之,德行精粹者,用銀管書之,文章贍逸者,以斑竹管書之。 《南史? 元帝徐妃傳》: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為半面妝以俟。 帝見則大怒而出。 〗凝嬌卻扇對銀蟾,殿影光昭壓翠簾。 多少花陰人未寐,玉階休報舊時簽。 〖《陳書? 世祖紀》:每雞人伺漏,傳更簽於殿中,乃敕送者,必投簽于階石之上,令槍然有聲。 云:吾雖眠,亦驚覺也。 《南史? 張貴妃傳》:至德三年,乃於光昭殿前,起臨春、結綺、望仙三閣。 〗抬過熏籠換夙香,雀釵初映白銀床。 一雙柘彈春林過,驚起流鶯落海棠。 〖江總《為陳六宮謝表》曰:鶴蘥晨啟,雀釵曉映。 《南部煙花記》:陳宮人喜于春林放柘彈。 〗狎客飛箋細細商,瓊花璧月照長廊。 紅衫宮女傳詩出,認得班雅過陸郎。 〖《陳書? 江總傳》:日與後主遊宴後庭,與陳暄、孔范、王緩等十餘人,當時謂之狎客。 《後主張貴妃傳論》:以宮人有文學者袁大舍等,為女學士。 後主每引賓客對。 貴妃等游宴,則使諸貴人及女學士,與狎客共賦詩,互相贈答。 采其尤艷麗者,以為曲詞,被以新聲。 選宮女有容色者以千百數,令習而歌之,分部迭進,持以相樂。 其曲有玉樹後庭花、臨春樂等,大指所歸,皆美張貴妃、孔貴嬪之容色也。 其略日:璧月夜滿,瓊樹朝朝新。 《樂府曲》:陳孔驕赭白,陸郎乘班雅。 李賀詩:陸郎去兮乘班雅。 注:陸郎,後主狎客。 〗沉香亭檻月初低,叢桂花開奏刺閨。 藥臼不殊霜兔在,玉顏難與駐刀圭。 〖《陳書? 世祖紀》:性明察儉約。 一夜內刺閨取外事分判者,前後相續。 《南部煙花記》:陳後主為張貴妃麗華造桂宮於光昭殿后,作圓門如月,障以水晶。 後庭設素粉罘罳,庭中空洞無他物,惟植一桂樹,樹下置藥杵臼,使麗華恒馴一白免。 麗華被素桂裳,梳淩雲髻,插白通草、蘇孕子,趿玉華飛頭履,獨步於中,謂之月宮。 帝每入宴,呼麗華為張嫦娥。 庚信詩:量藥用刀圭。 〗著盡羅袍綠玉環,水晶宮冷隔仙班。 新聲玉樹重重唱,祗有嫦娥未許閑。 〖注:原闕。 〗臂垂曲子按懷風,鶴蘥晨開處處同。 但有流光庭樹在,也須休放燭花紅。 〖王灼《碧雞漫志》:《通典》云:玉樹後庭花,堂堂黃鸝留,金釵兩臂垂。 並陳後主造。 《南部煙花記》:陳後主、孔貴嬪琵琶,名懷風。 江總《為陳六宮謝表》:鶴蘥晨開,雀釵曉映。 《陳書? 張貴妃傳論》:至德二年,乃於光照殿前,起臨春、結綺、望仙三閣。 閣高數丈,並數十間。 其窗牖壁帶、懸楯欄檻之類,並以沉檀香木為之。 又飾以金玉,間以珠翠。 外施珠簾,內有寶床、寶帳。 其服玩之屬,瑰奇珍麗,近古所未有。 每微風暫至,香聞數裡。 朝日初照,光映後庭。 其下積石為山,引水為池,植以奇樹,雜以花藥。 〗宮井胭脂碧草肥,景陽樓角送春歸。 柳枝慣道誠卿意,又糝飛花上舞衣。 〖《南畿志》:景陽井在台城內。 陳後主與張麗華、孔貴嬪投其中,以避隋兵。 舊傳欄有石脈,以帛拭之,作胭脂痕,名胭脂井。 一名辱井。 《廣博物志》引《類記》:陳後主與張麗華遊後園,有柳絮點衣。 麗華謂後主曰:何能點人衣? 曰:輕薄物,誠卿意也。 麗華笑而不答。 〗 发布时间:2025-04-27 15:39:28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5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