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一 起丙寅至戊辰 内容: 古詩二十首人日住在天,但知住在地。 天者積氣成,離地便是氣。 氣在斯天在,豈有高下異。 蒼蒼非正色,仰望謂天際。 試乘高視下,亦復濛濛翠。 乃知地與天,相隔不寸計。 人生足以上,即天所涵被。 譬如魚在水,何處非水味。 世惟視天遠,所以肆無忌。 其二五色石補天,幻語滋世惑。 豈知語非幻,理可推而得。 五金在石中,邃古人莫識。 女媧辨物性,煉之以火德。 其色恰有五,青黃赤白黑。 制器既必需,生財亦不測。 用濟天缺陷,功在彌縫隙。 是謂石補天,非天有破裂。 其三先聖治天下,因俗制典禮。 其有未盡善,原弗禁改毁。 即如祭用尸,雖云求諸似。 祖父拜兒孫,究未協於理。 井田各百畝,養民意本美。 安能禁人間,一父只一子。 俗儒識拘墟,硜硜守故紙。 或言古制非,攻者輒蠭起。 豈知窮變通,聖人固云爾。 是古而非今,一步不可履。 爲語魯兩生,勿膠成見鄙。 其四仙者長不死,元會爲冬春。 安期羨門輩,宜其至今存。 何以五代來,但聞呂洞賓。 從前度世者,無復示現因。 豈非佺喬流,世遠亦就湮。 多活數百年,終歸墮劫塵。 惟有古賢傑,身去留其神。 或文采映發,或英烈炳麟。 照耀人耳目,千載猶鮮新。 與天地同朽,此乃真仙人。 其五陋巷有一士,每夕露禱天。 天神憫其誠,來問所欲言。 士也叩頭語,所願殊戔戔。 不求拾青紫,不求擁金錢。 但期衣食足,了無塵事牽。 朝則茅簷曝,夕則布被眠。 泛舟水之涯,倚杖山之巔。 天神忽大笑,此樂惟真仙。 青紫或可覬,金錢亦可權。 獨餘清閒福,上界所最慳。 世果有此樂,吾亦來世間。 其六謂性有可移,橘過淮則枳。 謂性有不變,鷹縛縧亦喜。 聖言性相近,其說渾渾爾。 孟氏救世深,特標性善旨。 眼白識王敦,面青識盧杞。 一見定其人,終身弗改徙。 藉非有性惡,何以驗若此。 後儒强爲詮,分别氣與理。 既名之曰性,理早落氣裏。 舍氣而言理,又一重障矣。 其七范蠡既霸越,一舸笠澤中。 手挾西施去,同泛烟濛濛。 人謂謀身智,吾謂謀國忠。 惟恐浣紗人,又入越王宮。 荒醼再釀亂,覆轍蹈甬東。 所以絶禍水,脂粉一掃空。 賢士既致君,更慮鮮克終。 徒以遠害論,猶未測其衷。 其八衰世尚名義,作事多矯激。 郭巨貧養母,懼兒分母食。 何妨委路旁,而必活埋亟。 伯道避賊奔,棄子存兄息。 何妨聽其走,或死或逃匿。 而乃縛之樹,必使戕於賊。 事太不近情,先絶秉彝德。 穫金豈冥報,乏嗣實陰殛。 君子依乎中,孝友有定則。 其九武侯事先主,身任帷幄籌。 草草隆中對,後來語皆酬。 如何一着棋,忘却援荆州。 有明于忠肅,再造功誠優。 景泰七八年,軍國皆其謀。 如何易太子,不聞諫疏留。 千古兩偉人,駿烈無與侔。 千古兩疑竇,未免滋瑕尤。 當時或有故,事往難推求。 九原不可作,望古長悠悠。 其十長統樂志論,潘岳閒居賦。 抗懷托高尚,千載令人慕。 吾觀仲公理,州郡辟不赴。 及舉尚書郎,胡不聞誓墓。 遂參曹瞞軍,入幕腹心布。 濯水追凉風,此樂竟弗顧。 安仁本輕躁,勢利趨若騖。 板輿奉母遊,矯語甘淡素。 望塵拜賈謐,抑何工諂附。 乾没不知足,翻貽老親懼。 乃知曠達言,大抵十九寓。 一朝見可欲,鮮不失故步。 徒以言取人,動爲古人誤。 其十一六朝前祠廟,多祀城陽王。 蔣侯加帝稱,享之如明堂。 其次項羽神,卞山赫烝嘗。 後來時代改,氣燄皆消亡。 乃有關壯繆,威靈久始彰。 雕繢崇像設,面赤長髯蒼。 婦孺盡膜拜,血食徧八荒。 惟公秉忠義,固與日月光。 然古烈丈夫,屈指難具詳。 彼皆就湮没,此獨垂無疆。 鬼神亦聽運,何况人行藏。 其十二有唐裴行儉,論士先器識。 謂四傑雖才,浮薄宜擯抑。 乃其所賞拔,亦未見英特。 薦一蘇摸稜,庸庸但伴食。 而所擯抑中,駱丞起吏職。 草檄斥武曌,發憤佐討賊。 舉事雖不成,慷慨見骨力。 糜身赴忠義,此豈浮薄列。 是知鍳早謬,目已迷白黑。 不辨品邪正,但卜遇通塞。 斯亦肉眼耳,真士何由得。 其十三嚴光與李泌,皆共帝王卧。 一則去不返,一則起相佐。 若論高蹈風,子陵固不挫。 豈知衣白人,相業亦甚播。 近護太子危,遠紓吐蕃禍。 鑿鑿副名實,力有回天大。 使皆托鴻冥,國家事誰作。 公獨爲其難,豈厭辟穀餓。 回首披裘翁,蒼山但晏坐。 區區一釣竿,寧勝芋半个。 其十四梅花最高格,羣仰絶世姿。 離騷擷衆芳,無一語及之。 西蜀多海棠,艷色天下奇。 堪笑浣花老,亦弗留一詩。 乃知卓犖人,胸次故不羈。 吟咏出興會,萬物供驅馳。 興會偶不屬,目固弗見眉。 豈比雕繪家,掇拾靡有遺。 其十五元勳郭崇韜,自詭汾陽後。 西征拜其墓,涕泣奠巵酒。 方托華胄榮,旁觀早掩口。 樞使狄漢臣,起家弓箭手。 或贈梁公像,卻之弗敢有。 吾豈名卿孫,面湼猶未朽。 兩人皆不學,人品於焉剖。 謙退彌覺高,攀附益增醜。 此處關才識,識陋事必苟。 所以平蜀師,元戎喪厥首。 武襄終自全,弭釁角生狗。 其十六歐九不讀書,乃修唐表志。 子京澁於文,偏任作傳記。 巨手如二公,猶嫌易位置。 何况羣材紛,各欲及鋒試。 及其應世用,動輒違所肄。 鳬頭續鵠頸,牛鼻穿馬轡。 用必當其才,古來無此事。 其十七伯時擅丹青,神到秋毫顛。 宣和愛遺筆,幅值數百千。 甚或持獻者,布衣輒得官。 使其作畫時,矜重索價懸。 豈特韈材聚,輦金當如山。 龍眠乃長嘯,供養資雲烟。 惟得數君子,詩文十餘篇。 由來藝事妙,正以人品傳。 設令有市心,畫已不值錢。 其十八古來作史記,一家私著錄。 但求文之工,好逞臆見獨。 是非或多謬,往往得禍酷。 邱明以瞽廢,馬遷以腐辱。 班椽繫絏縲,中郎困牢獄。 陳壽既被放,蔚宗亦就戮。 魏收剖及屍,崔浩誅及族。 由其獲報顯,可知用筆曲。 後來屬官書,編纂自朝局。 成之非一手,屬之有衆目。 記載較可憑,畧少冤鬼哭。 是以撰述家,多保名位祿。 卻嫌文又劣,難繼古人躅。 金元太缺畧,宋又太繁複。 其十九文人逞才氣,往往好論兵。 及乎事權屬,鮮見成功名。 古來稱儒將,惟有一孔明。 寥寥千載後,庶幾王文成。 此外白面徒,漫詡韜畧精。 河橋二十萬,惜哉陸士衡。 深源令僕才,身名喪北征。 房琯陳濤斜,車戰旋摧崩。 忠如張魏國,五路敗富平。 由來非所習,奴織婢學耕。 如何紙上談,輒欲見施行。 君看雲臺上,何曾有書生。 其二十世傳房次律,前身永禪師。 樂全未了經,再生寫成之。 其說主輪廻,其理或不欺。 人乘生氣生,氣散則滅澌。 既散豈復聚,還又爲生機。 譬如花落後,明年開故枝。 寧必舊花魂,來作新花姿。 佛家論往生,冥報昭若蓍。 可以寓懲勸,世教固有資。 細推陰陽故,幽渺終可疑。 所以季路問,聖亦言不知。 東坡洗硯池歌吾郡顧塘橋蔣氏宅有石池一,形似槽,長三尺許,深半之,相傳爲東坡洗硯池。 按公生平居常者再,元豐八年春被命許歸陽羨,遂居常州,未幾赴登州任,其所居今不可攷。 建中靖國元年自嶺外歸,五月至真州,病暴下,復止於常。 據方嶽《深雪偶談》述,公是時先卜居陽羨,已用五百緡買宅矣,夜與邵民瞻步月,聞老嫗哭聲,詢知以將徙宅故,即公所買宅也,遂焚券,不索其值。 至毘陵,借顧塘橋孫氏宅寓焉,是歲七月即殁於寓所。 然則顧塘橋宅乃公晚歲所居,此池亦即養疾一二月中所用也。 今蔣氏宅相傳即當日孫氏故址,池幸無恙。 名賢遺跡,良可寳也,爰作歌記之。 是誰斵取銅官石,節角四周腹深尺。 傳是東坡洗硯池,一斛清泉浸寒碧。 公昔投老居常州,顧塘橋僦孫氏樓。 翩然乘雲倏仙去,手澤惟此一器留。 讀公集,硯可數:御黼硯,王齊愈;龍尾硯,孔毅甫;丹石硯,唐林父;更有石鐘鏗,銅雀古。 窪或形似瓢,欹或狀如斧。 是皆公所銘,而公非硯主,諒未洗向池中墨花舞。 公之硯,鳳咮工。 許硯乞從孫莘老,洮硯貽自黃涪翁。 沙湖所獲文有呂,定國所贈字作風。 以及紗縠行中掘地得,魚膚淺碧非人功。 類皆聲銅色寒鐵,不比青州石末兼絲紅。 未知何者擕向此池洗,至今硯去池已空。 我思當日瓊海歸來托無地,途次真州已下痢。 賃廡聊復養衰疾,豈復能作文字戲。 得非嶺外日,久苦筆墨焦。 取煤幾致茅屋燼,握管直似驢蹬摇。 一朝北還復得諸葛散卓毫,常和劒脊膠,不覺見獵心喜技癢不可搔。 想當臨池手自滌殘墨,解衣磅礴氣尚豪。 光浮金星銀星燦,波映鵒眼鸚眼嬌。 餘瀋繽紛灑作雨,疑有潛虬下噴黑浪高。 噫嘻乎! 身行萬里半天下,晚就吾鄉來羽化,遺此石池湛不瀉。 似與此邦之人獨結翰墨緣,風雅千年相枕藉。 雖輸定州雪浪質,已過壺中九華價。 莫同岐陽石鼓作柱礎,好共吳興碑亭覆深厦。 梅花詩芳信誰吹暖律微,一枝開獨破寒威。 香生紙帳春何處,人住山齋雪正飛。 生面素娥清八畫,前身高士白爲衣。 東風動我廵簷興,起踏空庭趁曉霏。 其二冰霜滿野怯憑欄,忽露陽和一點看。 似有力能回造化,未妨身本出寒酸。 不知驛使將誰寄,尚笑騷人未及餐。 莫以早開嗤躁進,要他領袖百花端。 其三生是牟尼不染身,亭亭獨秀了無塵。 好同姑射稱仙子,曾到羅浮化美人。 瘦影當窗高在格,素粧臨水淡傳神。 笑他何物林逋老,唐突西施要結親。 其四世眼空懸色界邊,誰知冷蘂别成妍。 衆芳皆後真香祖,同調無多只水仙。 踏凍來尋芒屨滑,忍寒相對繡帘搴。 着花老樹嫣然處,箇是人間枯木禪。 其五江南江北枉相思,何處探春見一枝。 古寺月明僧定夜,空林雪滿鶴歸時。 尚愁琢句人難寫,可惜尋芳蝶未知。 近被俗流爭托附,又嫌無地寄幽姿。 其六漫誇柳雪與梨雲,比較孤芳品已分。 一到歲寒誰伴我,每逢月落便思君。 丹青手筆難描影,鐵石心腸許作文。 剩欲訂爲交耐久,江城笛好數相聞。 舟夜扁舟夜泛滆湖東,一片清秋月滿空。 映水橋圓雙破鏡,側風帆抝半開弓。 鴈更欲喚蒹葭白,蟹信將催䆉稏紅。 貪聽吳歌忘坐久,滿身衣濕露濛濛。 杭丈應龍先君子執友也以余久廢舉業令兩郎君杏川白峯邀爲文會詩以誌感疎狂久作子光喑,砥鏃慚叨古誼深。 東郭履甘貧士跡,西華帔累故交心。 繅絲新課同功繭,操縵重調舊譜琴。 便合窮經風幔底,敢同漢上但題襟。 與杏川白峯廷宣震峯踏春醉歌東風吹來軟於綿,黃鶯喚人不得眠。 相邀勝侶踏青去,平蕪彌望春如烟。 化工何許萬針線,一夜繡徧枯山川。 是時夭桃蘂方綻,欲放未放含紅嫣。 枝間已有嫩蝴蝶,與我衫袖同翩翩。 人生難得少年暇,暇矣又少良朋聯。 今朝得閒又得友,况遇風日清而妍。 此是天私我輩樂,忍能局促守一編。 典衣沽酒藉草飲,高歌金石聲淵淵。 狂名一日里中徧,措大必帶三分顛。 歸來書窗月已出,相顧而笑稱散仙。 采石錦袍黃樓笛,此樂動論數百年。 江陰登君山作春申遺跡渺難攀,覽古蒼茫上碧孱。 小邑萬人爭館宇,〈時學使按臨,多士雲集。〉近游百里得江山。 市喧魚蟹乘潮上,風急帆檣掣浪還。 欲擬洞庭湘瑟句,數峯青入暮雲閒。 題閻典史祠傳芭伐鼓刲羊豕,前代孤臣今代祀。 不讐枯骨國法寛,不忘忠魂民意美。 是時王師下金陵,大江以南望風迎。 小朝廷已被俘去,爲誰保此彈丸城。 國亡援絶獨拒守,作計雖謬心則貞。 姓名已入㸃鬼簿,滿城皆鬼作鬼兵。 以鬼易人一當一,人則怕死鬼怕生。 梯衝環攻百道禦,積屍高與雉堞平。 縛芻爲人夜取箭,縋絙出卒霧斫營。 軍久絶糧鼷鼠掘,士不解甲蟣蝨生。 相持八十有一日,一日中有千輸贏。 君山礟聲沸江水,鐵騎平明滿街市。 短兵巷戰血尺深,袒臂一呼仆者起。 力盡俱甘駢首戮,至今白骨填荆杞。 嗚呼! 明季雖多殉節臣,乙酉之變殊少人。 將帥降旛蚤竪壘,公卿款表先趨塵。 高門王謝獻城亟,盛名巢由拜路頻。 何哉節烈奇男子,乃出區區一典史。 紅梅等是冰霜骨,偏看着色殊。 高人多倚醉,仙女亦施朱。 伴鶴迷丹頂,先蘭試絳趺。 夭桃休便附,終遜一分臞。 題史翼宸明經天尺軒翠柏深垂似柳絲,書堂籤軸許吟披。 虚慚高士南州榻,豈有才人北郭詩。 翦韭春盤三雅酒,挑鐙夜雨一枰棋。 他年細數鴻泥跡,應最難忘是此時。 呈家謹凡教授臞骨長身一鶴如,典型猶見古風餘。 兩齋弟子胡安定,三策賢良董仲舒。 〈先生曾上萬言書。〉款戶屨聲人問字,隔簾經義婢傳書。 師資幸得依宗老,請業何辭月滿除。 步邨落偶成六枳編新籬,一亭臨古渡。 但聞桂花香,不見桂花樹。 青山莊歌毘陵城北皆平地,何許林巒叠層翠。 路人說是青山莊,門帖新題官賣字。 我來出郭偶經行,款戶曾無主出迎。 繡闥雕甍空尚在,殘山剰水不勝情。 頭白園丁老扶病,爲余縷述資談柄。 園是前朝貴介爲,依稀記得延陵姓。 後屬安昌相國孫,廿年行樂尤繁盛。 相國勳名在廟廊,清貧未有午橋莊。 令孫繼起爲方伯,分陜曾栽召伯棠。 罷官歸徙常州住,百畝林扃供散步。 入門便陋舊規橅,大笑前人太寒素。 已編錢埒買堂成,拚倒金籯將地布。 不覺松杉也改觀,何曾臺榭還如故。 繚垣甃異枳編籬,砥室築臨花夾路。 十馬馳毬闢作場,百牛拖石排依樹。 粉本溪山似幛懸,壁衣籓溷皆紗護。 一重一掩景廻環,某水某邱途錯互。 倚杖疑探栗里幽,汎舟訝入桃源誤。 勝賞經年興不殘,四時花鳥暢游觀。 清音警露鳴仙鶴,浩態嬌春豔牡丹。 西府海棠移釦砌,上林盧橘植雕闌。 跳波魚婢能知樂,挂檻鸚哥解勸餐。 園林成後教歌舞,子弟兩班工按譜。 法曲猶傳菊部箏,新腔催打花奴鼓。 反腰貼地骨玲瓏,擎掌迎風身媚嫵。 阿誰棋墅伴壺觴,綈几羅㡡樂未央。 幸舍賓朋珠履貴,便房姬妾翠鈿香。 傾城妓入籠鵞館,要路官登射鴨堂。 熱客倚冰終日計,乞兒向火一羣忙。 主人自顧矜豪放,揮霍不將錢簏障。 博局籌償舊帑錢,纏頭錦出新花樣。 茶經蟹眼淬棋槍,食品猩脣調醢醬。 蠟淚成堆更爇膏,酒瓶卧壁仍傾釀。 笙歌酣倚賞花亭,鐙火醉歸邀月舫。 自製當筵上壽詞,青山與我長無恙。 豈知巵漏比泉流,猗頓潛懷折閲憂。 已失又思求塞馬,未蹊輒欲奪田牛。 豪名本足招人妒,禍事真成與鬼謀。 張樂正期投轄飲,叩門忽報檻車收。 填尸圜土悲黃犬,回首歡場付爽鳩。 春夢一場那可再,祗今惟有青山在。 青山也要屬他人,官價三千聽人貸。 猶憶倉皇對簿趨,難憑複壁寄錙銖。 委地圖籤爭剔玉,隨身衣履敢留珠。 翻教百口求舂賃,那有千金賄獄輸。 籍到平泉花木簿,林霏亦似淚糢糊。 平生枉使錢如水,此日人情薄於紙。 有誰廣柳路旁迎,并少綠珠樓下死。 老僕如今也入官,仍充園戶守荒寒。 飢窮全仗遊園客,給一文錢一度看。 往日監門粱肉厭,近時失路斗升難。 我聞此語心棖觸,信有興衰如轉轂。 重向林巒曲折尋,繁華彷彿留人目。 垂楊影裏釣堪垂,秋樹根邊書可讀。 愛山我乏買山資,有山渠少看山福。 空餘别廟祀花神,自塑泥身占巖谷。 畫寢香消落燕泥,空堂氣冷飛蝙蝠。 平津廐庫古曾悲,華屋山邱今莫哭。 梓澤風流昔未經,踏春偶到訪池亭。 無端一段園丁話,說到傷心不忍聽。 日暮歸途回望處,夕陽猶照晚山青。 戲贈性海上人小茅庵底酌香醪,詞客詩僧兩老饕。 偏袒右肩獅獨吼,堅持左手蟹雙螯。 參寥戒爲狂來破,蘇晉禪須醉後逃。 灌頂醍醐原佛諦,未妨世眼笑酕醄。 十不全歌世間萬事無不有,奇形乃見支離叟。 眼無縫,頤有紐;胸怒蛙,頸癭狗;足一腿,手半肘:倮然一身叢百醜。 市頭坐乞錢,人呼十不全。 天生是使獨,彼亦不知所以然。 我讀山海經,人生初本無定形。 或蛇身牛首,或三臂獨肱。 臍爲口無舌,乳爲目無睛。 天公見之不好看,逐件端相細改換。 譬如塑佛欲成滿月面,鼻大減幾分,口小拓幾線。 自從鑄就人樣子,化工能事始畢矣。 聽他夫妻父子依樣畫葫蘆,大概不出範圍裏。 何哉爾獨缺不完,縮長凸短雙必單。 得非女媧摶土未定稿,千年抛落荒山道。 爾托生時不暇擇,負之出胎太草草。 獨眼龍,稱豪英;豁鼻馬,爲公卿。 瞎兒一淚亦大貴,鑿齒半人且得名。 爾則手不能持,足不能行。 同在覆載內,天桎地梏過此生。 噫嚱乎! 謂出自天意,生之胡令痼疾廢;謂是惡所招,受形時豈即召戾。 將無輪回果報信有之,今生苦是前生致。 不覺對之爲悲涕,願天生好人,願人行好事。 苦雨事有不如意,韶華夢裏過。 一春晴日少,三月落花多。 空擬乘吳榜,誰能挽魯戈。 遥山亦含悶,煙際蹙修蛾。 新霽同杏川諸人散步積雨江村綠漸稠,喜逢霽景豁吟眸。 春留紅藥拖殘尾,雲放青山出一頭。 聲在樹間禽姓杜,香尋花底蝶爲周。 邨翁莫笑貪兒戲,我是人間馬少游。 五牧鎮爲宋將尹玉戰死處五牧塘邊路,經過弔夕陽。 一軍忠義鬼,兩岸戰爭場。 地尚多遺鏃,祠今有奠觴。 當年運河水,想見血如湯。 題黃丈季游梅花小照雪作寒交月作鄰,水邊疎影本前身。 始知畫手傳神好,只寫梅花不寫人。 遊陽山清水洞獨山拔地起,邱壑頗幽偏。 骨立通身石,腰藏一眼泉。 離家無十里,結屋有三椽。 五岳兹遊始,題詩紀歲年。 其二僧寮留一宿,萬象泬寥中。 夜色高樓月,秋聲落木風。 身臨白雲迥,心與碧天空。 安得辭塵鞅,來營一畝宮。 陽湖晚歸布帆輕漾晚風微,回首陽山正落暉。 鷺點碧天飛白字,樹披紅葉賜緋衣。 詩情澄水空無滓,心事閒雲澹不飛。 最喜漁歌聲欸乃,扣舷一路送人歸。 黄天蕩懷古打岸狂濤捲白銀,似聞桴鼓震江津。 歸師獨遏當强寇,兵氣能揚到婦人。 有火誰教戎箭射,無風何意海舟淪。 建炎第一功終屬,太息西湖竟角巾。 其二航海先傳警蹕趨,孤臣猶自矢捐軀。 小朝氣象偏安局,半壁江山百戰圖。 龍廟尚傳舟似馬,鸛河終恨幕啼烏。 章安不作崖山覆,容易諸公赤手扶。 題明太祖陵 鍾山陵寢鬰嵯峨,四海當年一奮戈。 宋祖應慚燕地少,漢高猶覺泗亭多。 金鳬氣冷消凉雨,石馬年深卧綠莎。 何代不留興廢慨,英風要自耿難磨。 其二戡亂兼能致治平,規模宏遠照寰瀛。 身從乞食艱俱試,目不知書學自成。 養士末流猶氣節,親儒初運已文明。 始知三百年天下,盡是開天一手擎。 其三定鼎金陵控制遥,宅中方軌集輪鑣。 千秋形勝從三國,一樣江山陋六朝。 燕啄皇孫傳豈誤,〈謂靖難師。〉狗烹諸將亂終消。 運移恰稱懷宗烈,多事孱王此續貂。 其四聖代深仁到九幽,玉魚金盌護林邱。 有人周陛班三恪,無恙唐陵土一抔。 猶見丹青藏寢廟,〈明祖御容尚在廟中。〉豈聞樵牧及松楸。 居民共說春秋節,每見祠官祀典修。 太平寺修塔歌太平古寺擅名蹟,貫河清濟昔所稱。 〈舊有郡人徐友畫清濟貫河,一筆縈繞數十丈,傳爲名蹟。〉年深窣堵賸半截,秃鬝頂似頭陀僧。 是何住持起太息,修復弗顧力弗勝。 手書齋疏榜衢市,募布地金恐不譍。 初以福利聳人聽,謂文筆峯宜崚嶒。 旋設木關釘足坐,欲使觀者悲憫增。 慘同割肉飼飛鳥,創甚鈎體然明燈。 未幾錢帛果泉涌,庀材筮日工作興。 百艘運甓塞廣路,千夫輦木拖長縆。 圬人梓人畢趨役,邪許聲應鼛鼓䥢。 屹然遂見刹竿矗,擎天柱地高於陵。 丹碧晃耀欲怖鴿,墁堊潔滑難㸃蠅。 雲浮杗棟漏寶網,風語鐸鈴搖金繩。 欄楯鉤連梯詰曲,拾級可以階而升。 羊角盤旋一千尺,螺殻宛轉六七層。 落成鐘魚集海會,經聲佛號香霧騰。 遊人屐齒日幾折,我亦賈勇試一登。 百里川原景緯繣,滿城煙火氣鬰蒸。 靈峯飛來平地卓,化城現出當空凌。 喟然深歎營造績,豈佛力大實式憑。 禪家妙諦在虛寂,一切色相不滯凝。 七寶莊嚴喻言耳,空花無果泡豈冰。 徒以土木作佛事,毋乃已入最下乘。 吾特取其護法意,浮圖合尖獨力膺。 龜毛兔角苦結構,紙皮筆骨堅擔承。 嗚呼! 佛門中人有如此,儒門轉覺無人能。 題顧氏水榭方塘十畝好漣漪,聊作先生洗硯池。 墻外帆飛雲片片,簾前柳織雨絲絲。 竹須問主看非易,魚不留賓樂可知。 差喜地幽堪結夏,摩挲便腹日哦詩。 一飯何許憐才意,青裙摘露葵。 飱如分瀨女,食豈乞歌姬。 跡敢疑求牡,情逾烹伏雌。 賤貧身易感,一飯報何時。 遊惠山曉緣梁溪行,波滑一枝櫓。 忽聞溪流聲,知是夜來雨。 舍舟入林麓,霽色澹天宇。 空翠霏濛濛,孤煙起縷縷。 葉落風自掃,山缺雲或補。 言尋漪瀾堂,寒碧見太古。 却訝尺許深,汲綆萬人取。 始信一眼泉,中涵滿腹乳。 臨流澄水觀,眉髮朗可數。 翻嫌塵網身,到此成傖楚。 日斜歸路促,勝遊歎莽魯。 回首蒼山巔,新月上高樹。 秦園看竹何須主,林扃曲折通。 人行山翠裏,秋在水聲中。 邱壑因天巧,松杉有古風。 我無書可賣,敢問爾家東。 冬夜布被爲偷兒所竊歌歲事逼人暮不歸,荒邨燈火猶鳴機。 到家欲睡忽失被,偷兒已去月在幃。 起看書簏亦狼籍,破硯未碎紙亂飛。 此中那得有長物,知汝應笑所願違。 可憐布衾冷於鐵,補綻已似百衲衣。 明朝還擬入質庫,不敢禦寒聊救飢。 忽經胠篋捲而去,晨炊何以供親闈。 黃虀半瓶幸無恙,手自藏護謹掩扉。 夜闌無人三歎息,不謂黔婁尚遭竊。 恃陋不備吾誠疎,擇肥不暇汝亦亟。 忍寒翻自笑多貲,爲有青氊盜乃窺。 今朝一絲真不掛,好作袁安臥雪奇。 发布时间:2025-04-27 16:07:1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5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