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内容: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唐诗三百首重阳节登高写景译文/注释译文  汉文帝筑有一座高高的望仙台,这天登临时曙色正要散开。 三晋的云山都向着北方,二陵的风雨从东边过来。 当年守关的令尹谁认识? 河上公一去就不再回来。 不如就近寻找彭泽宰,一起畅饮陶醉在菊花酒杯中。 注释  ①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五。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望仙台:据说汉河上公授汉文帝《老子章句》四篇而去,后来文帝筑台以望河上公,台即望仙台,在今河南陕县西南。 ②高台:指望仙台。 ③曙色开:朝日初出、阳光四照的样子。 ④三晋:今山西、河南一带。 北向:形容山势向北偏去。 ⑤此句一作“二陵风雨自西来”。 二陵:指肴山南北的二座山。 在今河南洛宁、陕县附近。 ⑥关门令君:守函谷关的官员尹喜,相传他忽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至。 不一会果然老子骑青牛过关。 尹喜留下老子,于是老子写《道德经》一书。 尹喜后随老子而去。 谁能识:谁还能遇到关门令尹呢? ⑦河上仙翁:即河上公。 ⑧彭泽宰:晋陶渊明曾为彭泽令。 渊明嗜酒而爱菊。 有一次重阳节无酒喝,久坐于菊丛中,刚好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后而归。 这里暗用其“九日”事。 彭泽宰借指刘明府。 ⑨此句一作“陶然一醉菊花杯”。 陶然:欢乐酣畅的样子。 菊花杯:意谓对菊举杯饮酒。 全文赏析诗人重阳节登临仙台,描写了仙台雄伟壮丽的景色,指出就近邀友畅饮要比寻访神仙畅快舒适。 这首诗写景气势雄浑,酣畅淋漓,转承流畅自然。 望仙台,汉文帝所建。 三晋,泛指山西。 二陵,汉代皇帝的陵墓。 关门,望仙台所在地城关,令尹,地方长官,县称令,府称尹。 此诗格律为平起式首句入韵格,韵合十灰。 中二联对仗半工,风雨对云山,河上对关门,都不很工。 对仗微有不工,可见灵活,不拘泥,唐诗多如此。 此诗主题表达富贵荣华转瞬即逝,奔波仕途徒劳无功,不如归隐。 首联言事:在这个早上,作者登上汉文帝修造的望仙台。 凭高望远,看到朝阳,心情顿觉开朗。 颔联字面写四季变换,“云山皆北向”,是夏天;“风雨自东来”是春天。 从汉文帝修筑此台到作者登台时,经历了近千个春夏秋冬。 战国时的三晋,经过秦汉、魏晋、北朝,几经分合,此时成了一统天下的一个部分。 汉代的皇帝,当时多么显赫,而此刻只能在二陵中,任凭风雨侵袭了。 实际上是感叹;历史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颈联继续抒发历史感慨:望仙台所在地的地方长官,经过多次改朝换代,谁能记住他们一个个的名字呢? 当年磻溪垂钓、后来被周文王聘请为宰相的姜尚,也早死了多年,再也不能回来了。 真有“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感慨。 尾联言志。 有了前面的铺垫,既然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那么就不必拼命走仕途了。 不如沿着陶渊明的道路,采菊东篱下,饮酒自娱。 崔曙只有这一首七律,但却是名作,可见诗贵精不贵多。 发布时间:2025-04-29 09:09:0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6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