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虞美人·赋琵琶》原文及赏析 内容: ●虞美人·赋琵琶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 最苦浔一陽一江一 头客,画舸亭亭待发。 记出塞、黄云堆雪。 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一陽一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一陽一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撚,泪珠盈睫。 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 千古事,云飞烟灭。 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 弹到此,为鸣咽。 【鉴赏】同一题材,在不同的作家笔底,表现各异;试听琵琶,一到作者手里,即翻作新声,不同凡响。 此琵琶,乃檀木所制,尾刻双凤,龙香板为拨,何其一精一美名贵! 凤尾龙香拨。 这杨贵妃怀抱过的琵琶,它标志着一个黄金时代。 作者在此,暗指北宋初期歌舞繁华的盛世。 而霓裳曲罢则标志着国运衰微与动乱开始。 借唐说宋,发端即点到主题而又不露痕迹,可谓引人入胜之笔。 浔一陽一江一 头二句,一转,用白居易《琵琶行》所叙事。 白氏在一江一 边关客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诗序云是夕始有迁谪意,是听了琵琶曲与弹奏女子自述身世之后的所感。 词以最苦二字概括,表明作者也有同感。 画舸句用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句意。 作者以白居易的情事自比,并切琵琶,其天涯沦落之感亦可知矣。 记出塞接连数句又一转,从个人遭遇写到国家恨事。 望昭一陽一宫殿等句分明是写一种特殊感情,与当日昭君出塞时去国怀乡之痛不完全是一回事。 这里恐怕是在暗喻二帝蒙尘的靖康之变。 这种写法在南宋词家中也不乏其人。 姜夔《疏影》词中亦有昭君不惯一胡一 沙远,但暗忆一江一 南一江一 北之句,郑文焯亦云伤二帝蒙尘,诸后妃相从北辕,沦落一胡一 地,故以昭君托喻。 辽一陽一驿使数句转到眼前的现实。 词人怀念北方故土,联想琐窗深处,当寒气袭人时,闺中少一妇 正在怀念远戍辽一陽一而杳无音信的征人。 她想藉琵琶解闷,结果愈弹愈是伤心。 推手等句,指弹琵琶,汉刘熙《释名。 释乐器》:枇杷,本出于一胡一 中,马上所鼓也。 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 欧一陽一修《明妃曲》本此而有推手为琵却手琶之句;所弹之曲为《梁州》。 《梁州》即《凉州》,唐西凉府所进边地乐曲,梁、凉二字唐一人已混用。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谓贞元初康昆仑翻入琵琶。 白居易诗:《霓裳》奏罢唱《梁州》,红袖斜翻翠黛愁。 可见其声哀怨。 哀彻两字加深了悲凉的意绪。 云飞烟灭已将上文一齐结束,贺老句便是尾声。 这尾声与发端遥相呼应,再次强调盛时已成过去,已成为历史。 贺老即贺怀智,开元、天宝间琵琶高手,他一弹则全场寂静无声。 元稹《连昌宫词》云: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 贺老定场即无消息,则沉香亭北倚栏干(李白《清平调》)的贵妃面影当然也不可见,这凤尾龙香拨的琵琶亦无主矣。 故作者云弹到此即鸣咽不止,写悲慨无穷的国难家愁。 此篇手法新颖,从章法上看与《虞美人。 别茂嘉十二弟》。 可并为姊妹篇,都列举了许多有关的典故,而其中皆有一线相连。 即所用典故中情事都与词人内心的情感和生活经历有关,与当时时代特点有关,故典故虽多,却不为事所累,且抒情气氛浓郁。 仍觉圆转流丽。 由此我们联想到唐时李商隐的《泪》(永巷长年怨绮罗)一诗,也是列举古来各种挥泪之事,最后归结为一事。 辛词章法可能学自李诗,而又有出蓝之妙。 再上溯可找到一江一 淹的《恨赋》、《别赋》,李白《拟恨赋》等类篇章,作者用之以为词,可谓创新。 此词除使用典故多能流转自如外,还显示了辛词的另一特色,即豪放而兼俊美,所谓肝肠似火,面目如花者。 词中如望昭一陽一宫殿孤鸿没句,不独用昭君出塞之典故,且含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四言十八首赠兄秀才入军》)的诗意,形象很美,韵味亦深长。 又轻拢慢撚四字,不独是用白居易诗点出弹琵琶,而好在将闺人愁闷无意绪、心情懒慢的神态也随之描画出来了。 泪珠盈睫,令人想见那长睫毛闪动的晶莹珠泪,非而见美,更渲染了哀怨气氛,烘托了主题。 前人评辛词曰大气包举,所谓大气,就是指贯穿在词中那种浓烈的爱国之情,沉郁而激昂。 而他的词风却不见粗犷,反倒是思理细腻绵密,语言华丽高雅,虽用事多,不嫌板滞。 情在其中,密处见疏,实中有虚,令人读后有荡气回肠之感。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发布时间:2025-04-29 12:26:3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6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