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唐词选释 六十首 内容: 叙世之习词者,群奉瓣香于两宋,而唐贤实为之基始,采六朝乐府之音,以制新律。 李白以后,若温、王、刘、韦,作者十数人,皆一代诗豪,以余事为长短句,其肫然忠爱,蕴而莫宣,则涉笔于翠帘红袖闲,以达其怨悱之旨。 但沅芷、澧兰,固楚累所托想;亦有返虚入浑,以无寄托为高者,刻舟求剑,或转失之。 故蜀之《花间》,宋之《草堂》《花庵》,昔操选政者,但有去取,不加评议。 余为便于初学计,取唐贤之词,循其文而申其意,蠡测之见,于昔贤宏旨微言,恐未能曲当也。 庚辰花朝,七十三叟俞陛云识于故都乐静居。 李白 四首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连短亭。 太白仙才旷世,即小令亦高挹群言。 以字句论,首二句写登高晚眺,极目平林,林外更寒山一碧,乃高楼所见也。 林霭浓织及山光入暮逾青,乃薄暝之时也。 故三句以暝色入髙楼承接之。 四句言楼上愁人,叙入本意。 下阕玉阶宿鸟二句承髙楼及暝色而言,且有鸟归而人未归、空劳伫立之意。 故接以何处归程。 结句长亭连短亭,则归程愈盼愈远,见离愁之无尽也。 以词格论,苍茫高浑,一气回旋。 黄叔畅称此词及《忆秦娥》词为百代词曲之祖。 忆秦娥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此词自抒积感,借闺怨以写之,因身在秦地,即以秦女箫声为喻。 起笔有飘飘凌云之气。 以下接写离情,灞桥折柳,为迁客征人伤怀之处,犹劳劳亭为自古送行之地,太白题亭上诗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同此感也。 下阕仍就秦地而言,乐游原上,当清秋游赏之时,而古道咸阳,乃音尘断绝,悲愉之不同如是。 古道徘徊,既所思不见,而所见者,惟汉代之遗陵废阙,留残状于西风夕照中。 一代帝王,结局不过如是,则一身之伤离感旧,洵命之衰耳。 结二句俛仰今古,如闻变徵之音。 清平乐令禁庭春昼。 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 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 御前闲舞霓裳。 谁道腰支窈窕,折旋消得君王。 此太白在翰林时应制之作。 先言禁庭春暖,斗草奢华。 后言歌舞邀恩,翩嬛旋折,以取媚君王,不惜腰支约瘦,如楚宫之服息肌丸,意殆讽谐弄之臣耶? 前调禁帏秋夜。 月探金窗罅。 玉帐鸳鸯喷沉麝。 时落银灯香炧。 女伴莫话孤眠。 六宫罗绮三千。 一笑皆生百媚,宸游教在谁边。 前首言昼景,此言夜景,丽句妍词,想见唐宫春色。 转头处言粉黛列屋而居,争怜希宠,延伫羊车,以应制体而词乃尽态取妍,可见当时禁令之宽,故飞燕新妆,不嫌唐突也。 成肇麐辑《唐五代词选》录太白《清平乐》一首,其词云:烟深水阔。 音信无由达。 惟有碧天云外月。 偏照悬悬离别。 尽日感事伤怀。 愁眉似锁难开。 夜夜长留半被,待君魂梦归来。 按《花庵词选》云:唐吕鹏《遏云集》载应制词四首,以后二首无清逸气韵,疑非太白所作。 今观其烟深水阔一首,语近宫怨,与前二首不类,或他稿误入。 杨玉环 一首阿那曲罗袖动香香不已。 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下乍摇风,嫩柳池塘初拂水。 贵妃精音律,故词取协调,被诸管弦,而句不求工。 既言秋烟芙蕖,又言嫩柳初拂,物候亦失序。 贵妃逸事夥矣,词则仅此一首,姑录于卷。 张志和 五首渔歌子 五首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青草湖中月正圆。 巴陵渔父棹歌连。 钓车子,橛头船。 乐在风波不用仙。 松江蟹舍主人欢。 菰饭莼羹亦共餐。 枫叶落,荻花干。 醉宿渔舟不觉寒。 霅溪湾里钓鱼翁。 舴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 笑着荷衣不叹穷。 钓台渔父褐为裘。 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 长江白浪不须忧。 自来高洁之士,每托志渔翁,访尚父于磻溪,讽灵均于湘浦,沿及后贤,见于载籍者夥矣。 而轩冕之士,能身在江湖者,实无几人。 志和固手把钓竿者,而词言西塞巴陵松江霅溪钓台,地兼楚越,非一舟能达,则此词亦托想之语,初非躬历。 然观其每首结句,君子固穷,达人知命,襟怀之超逸可知。 桃花流水句,尤世所传诵。 刘长卿 一首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长卿由随州左迁睦州司马,于祖筵之上,依江南所传曲调,撰词以被之管弦。 白云千里,怅君门之远隔;流水东西,感谪宦之无依,犹之昌黎南去,拥风雪于蓝关;白傅东来,泣琵琶于浔浦,同此感也。 韩翃 一首章台柳章台柳。 章台柳。 往日依依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此词窥作者之意,若谓台边垂柳,曾依依向我,而珍护无从,尽他日旁人攀折,何情之深耶! 若谓春到人间,年复一年,长条自发,一任思妇征人攀条赠别,清泪盈怀,而柳枝不识不知,青青终古,又何其旷达也。 夫帝室河山,豪家楼阁,刹那即物换星移,又何异台边折柳乎? 柳氏 一首杨柳枝杨柳枝,芳菲节。 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折枝赠别,已觉可伤;若秋来欲折无由,谁能堪此! 与莫待无花空折枝诗意相似。 一言须惜少年,一言勿轻离别,皆王武子所谓情文相生也。 戴叔伦 一首调笑令边草。 边草。 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 明月。 胡笳一声愁绝。 唐代吐蕃、回纥,迭起窥边,故唐人诗词,多言征戍之苦。 当塞月孤明,角声哀奏,正征人十万碛中回首之时。 李陵所谓胡笳互动只令人悲增忉怛耳。 韦应物 二首调笑令 二首胡马。 胡马。 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 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 迷路。 边草无穷日暮。 河汉。 河汉。 晓挂秋城漫漫。 愁人起望相思。 塞北江南别离。 离别。 离别。 河汉虽同路绝。 上首言胡马东西驰突,终至边草路迷,犹世人营扰一生,其归宿究在何处? 下首言人虽南北遥暌,而仰视河汉,千里皆同。 有少陵依斗望京、白傅共看明月之意。 而河汉在空,人天路绝,下视尘寰,尽痴男女,诉尽离愁,固不值双星一笑。 此二词见韦苏州托想之高。 王建 六首古调笑团扇。 团扇。 美人病来遮面。 玉颜憔悴三年。 谁复商量管弦。 弦管。 弦管。 春草昭阳路断。 前调胡蝶。 胡蝶。 飞上金花枝叶。 君前对舞春风。 百叶桃花树红。 红树。 红树。 燕语莺啼日暮。 前调杨柳。 杨柳。 日暮白沙渡口。 船头江水茫茫。 商人少妇断肠。 肠断。 肠断。 鹧鸪夜来失伴。 前调罗袖。 罗袖。 暗舞春风已旧。 遥看歌舞玉楼。 好日新妆坐愁。 愁坐。 愁坐。 一世虚生虚过。 第一首言管弦抛掷,写宫怨之正面。 次首言莺燕嬉酣,写宫怨之侧面。 三首感商妇之飘零。 四首怅芳华之迟暮。 四词节短韵长,独弹古调,以团扇胡蝶杨柳罗袖为起笔,诗经之比体也。 意随调转,如弦管管弦句,音节亦流动生资,倘使红牙按拍,应怨入落花矣。 三台令池北池南草绿,殿前殿后花红。 天子千秋万岁,未央明月清风。 前调鱼藻池边射鸭,芙蓉苑里看花。 日色赭袍相似,不着红鸾扇遮。 此调一名《翠华引》,乃应制之作。 上首言宝殿清池,萦带花草,游赏于风清月白时,写宫掖承平之象,犹穆满之万年为乐也。 次首看花射鸭,虽游戏而不禁人观,龙鳞日绕,群识圣颜。 二词皆台阁体,录之以备一格。 其浑成处,想见盛唐词格。 刘禹锡 三首忆江南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浥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 作伤春词者,多从送春人着想。 此独言春将去而恋人,柳飘离袂,兰浥啼痕,写春之多情,别饶风趣,春犹如此,人何以堪! 潇湘神 二首湘水流。 湘水流。 九疑云物至今愁。 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秋。 斑竹枝。 斑竹枝。 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此九疑怀古之作。 当湘帆九转时,访英皇遗迹,而芳草露寒,五铢珮远,既欲即而无从,则相思所寄,惟斑竹之泪痕;哀响所传,惟夜寒之瑶瑟,亦如萼绿华之来无定所也。 李白诗白云明月吊湘娥与此词之深夜月明,同其幽怨。 白居易 二首长相思深画眉。 浅画眉。 蝉鬓鬅鬙云满衣。 阳台行雨回。 巫山高,巫山低。 暮雨潇潇郎不归。 空房独守时。 先言其妆饰,风鬟雾鬓,约步而来。 次言其情思,虚帷听雨,其寥寂可知。 转头以巫山高低,联合上下文之阳台暮雨,句法细密。 长短句本嗣响乐府,此首音节,饶有乐府之神。 前调汴水流。 泗水流。 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 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此词若晴空冰柱,通体虚明,不着迹象,而含情无际。 由汴而泗而江,心逐流波,愈行愈远,直至天末吴山,仍是愁痕点点,凌虚着想,音调复动宕入古。 第四句用一愁字,而前三句皆化愁痕,否则汴泗交流,与人何涉耶! 结句盼归时之人月同圆,昔日愁眼中山色江光,皆入倚楼一笑矣。 《花庵词选》评此二词,谓非后世作者所及。 段成式 一首闲中好闲中好,尘务不萦心。 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 郑、段二词调名同,用意亦同。 一用仄韵,一用平韵,皆本体也。 郑言人在松阴,但听风传僧语,乃耳闻之静趣;段言清昼久坐,看日影之移尽,乃目见之静趣,皆写出静者之妙心。 皇甫松 九首摘得新酌一卮。 须教玉笛吹。 锦筵红蜡烛,莫来迟。 繁红一夜经风雨,是空枝。 清景一失,如追亡逋,少年不惜,老大徒悲。 谪仙之秉烛夜游,即锦筵红烛意也。 竹枝 六首槟榔花发、鹧鸪啼。 雄飞烟瘴、雌亦飞。 木棉花尽、荔支垂。 千花万花、待郎归。 芙蓉并蒂、一心连。 花侵槅子、眼应穿。 筵中蜡烛、泪珠红。 合欢桃核、两人同。 斜江风起、动横波。 擘开莲子、苦心多。 山头桃花、谷底杏。 两花窈窕、遥相映。 此南方竹枝女儿词也。 虽皆缘情靡曼之音,而未乖贞则,音节古艳可诵。 梦江南 二首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 人语驿边桥。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 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 双髻坐吹笙。 调倚《梦江南》,两词皆其本体。 江头暮雨,画船闻桃叶清歌;楼上清寒,笙管擫刘妃玉指,语语带六朝烟水气也。 温庭筠 十三首菩萨蛮 四首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南园满地堆轻絮。 愁闻一霎清明雨。 雨后却斜阳。 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 枕上屏山掩。 时节欲黄昏。 无聊独倚门。 翠翘金缕双。 水纹细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 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 烟草黏飞蝶。 青琐对芳菲。 玉关音信稀。 水晶帘里玻璃枕。 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 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 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 玉钗头上风。 飞卿词极流丽,为《花间集》之冠。 《菩萨蛮》十四首,尤为精湛之作。 兹从《花庵词选》录四首以见其概。 十四首中言及杨柳者凡七,皆托诸梦境。 风诗托兴,屡言杨柳,后之送客者,攀条赠别,辄离思黯然,故词中言之,低回不尽,其托于梦境者,寄其幽渺之思也。 张皋文云此感士不遇也,词中青琐金堂,故国吴宫,略露寓意,其言妆饰之华姸,乃《离骚》初服之意。 更漏子柳丝长,春雨细。 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 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 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 梦长君不知。 《更漏子》四首,与《菩萨蛮》词同意。 梦长君不知即《菩萨蛮》之心事竟谁知此情谁得知也。 前半词意以鸟为喻,即引起后半之意。 塞雁、城乌,俱为惊起,而画屏上之鹧鸪,仍漠然无知,犹帘垂烛背,耐尽凄凉,而君不知也。 前调玉垆香,红蜡泪。 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 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此首亦以上半阕引起下文。 惟其锦衾角枕,耐尽长宵,故桐叶雨声,彻夜闻之。 后人用其词意入诗云:枕边泪共窗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加一泪字,弥见离情之苦。 但语意说尽,不若此词之含浑。 前调背江楼,临海月。 城上角声呜咽。 堤柳动,岛烟昏。 两行征雁分。 京口路。 归帆渡。 正是芳菲欲度。 银烛尽,玉绳低。 一声村落鸡。 就行役昏晓之景,由城内而堤边,而渡口,而村落,次第写来,不言愁而离愁自见。 其征雁句寓分手之感。 唐人七岁女子诗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亦即此意。 结句与飞卿《过潼关》诗十里晓鸡关树暗,一行寒雁陇云愁、清真词露寒人远鸡相应,皆善写晓行光景。 前调星斗稀。 钟鼓歇。 帘外晓莺残月。 兰露重,柳风斜。 满庭堆落花。 虚阁上。 倚阑望。 还似去年惆怅。 春欲暮,思无穷。 旧欢如梦中。 此首总结四首。 张皋文评云:兰露重三句与塞雁城乌义同。 下阕追忆去年已在惆怅之时,则此日旧欢回首,更迢遥若梦矣。 此调各家所选不同,皋文未录背江楼一首,成氏《唐五代词选》亦未录此首而录相见稀一首,今从《花庵词选》录四首。 其相见稀一首,附录于后:相见稀,相忆久。 眉浅淡烟如柳。 垂翠幕,结同心。 待郎熏绣衾。 城上月。 白如雪。 蝉鬓美人愁绝。 宫树暗,鹊桥横。 玉签初报明。 忆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洲。 千帆二句窈窕善怀,如江文通之黯然消魂也。 蕃女怨 二首万枝香雪开已遍。 细雨双燕。 钿蝉筝,金雀扇。 画梁相见。 雁门消息不归来。 又飞回。 碛南沙上惊雁起。 飞雪千里。 玉连环,金镞箭。 年年征战。 画楼离恨锦屏空。 杏花红。 唐人每作征人、思妇之诗,此词意亦犹人,其擅胜处在节奏之哀以促,如闻急管么弦。 此词借燕雁以寄怀。 集中尚有《遐方怨》二首,有断肠潇湘春雁飞梦残惆怅闻晓莺句。 《定西番》三首有雁来人不来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句,亦借莺雁以寄离情,其意境与《蕃女怨》词相类。 河传湖上。 闲望。 雨潇潇。 烟浦花桥路遥。 谢娘翠娥愁不消。 终朝。 梦魂迷晚潮。 荡子天涯归棹远。 春已晚。 莺语空肠断。 若耶溪,溪水西。 柳堤。 不闻郎马嘶。 此调音节特妙处,在以两字为一句,如终朝柳堤,与下句同韵,句断而意仍连贯,飞卿更以风华掩映之笔出之,洵金荃能手。 清平乐洛阳愁绝。 杨柳花飘雪。 终日行人争攀折。 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 南浦莺声断肠。 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通是写离人情事,结句尤佳。 临歧忍泪,恐益其悲,更难为别。 至别后回头,料无人见,始痛洒千行之泪,洵情至语也。 后人有出门诗云:欲泣恐伤慈母意,出门方洒泪千行。 此意于别母时赋之,弥见天性之笃。 窦弘馀 一首广谪仙怨胡尘犯阙冲关。 金辂提携玉颜。 云雨此时萧散,君王何日归还。 伤心朝恨暮恨,回首千山万山。 独望天边初月,蛾眉犹自弯弯。 明皇幸蜀,登高遥辞陵庙,泣曰:吾听九龄之言,不至于此。 在马上索长笛,吹此曲,谓有司曰:吾意在九龄。 可名此曲为《谪仙怨》。 其音怨切,传称为剑南神曲。 长卿谱此曲,而未知其本事。 弘馀云:余备知其事。 因撰其词,命乐工吹之。 其词意先序偕杨妃西巡之事,继言天边初月,犹似蛾眉,谓其追忆杨妃也。 后人或言杨妃未死,为之辩证,岂弘馀亦知其潜遁,故言蛾眉犹似,隐约其词耶? 康骈 一首广谪仙怨晴山碍目横天。 绿叠君王马前。 銮辂西巡蜀国,龙颜东望秦川。 曲江魂断芳草,妃子愁凝暮烟。 长笛此时吹罢,何言独为婵娟。 此词原序谓刘随州固未知制曲意。 而窦使君但以贵妃为怀,未及九龄之事。 骈因更广其词,盖欲两全其事云。 观康骈此词,述明皇感旧,兼及思贤之意,而《谪仙怨》本意了然。 袁随园诗金鉴果教言在耳,玉环何至泪沾衣,即此意也。 司空图 一首酒泉子买得杏花,十载归来方始坼。 假山西畔药阑东。 满枝红。 旋开旋落旋成空。 白发多情人更惜。 黄昏把酒祝东风。 且从容。 表圣为唐末完人,此词借花以书感。 明知花落成空,而酹酒东风,乞驻春光于俄顷,其志可哀。 表圣有绝句云:故国春归未有涯。 小栏高槛别人家。 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 与此词同慨,隐然有《黍离》之怀也。 郑符 一首闲中好闲中好,尽日松为侣。 此趣人不知,轻风度僧语。 韩 二首生查子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 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 前调懒卸凤皇钗,羞入鸳鸯被。 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二词皆咏闺怨。 前首言已是清夜无眠,而泪痕界粉,复背面偷垂,以三折笔写之;次首言已是绣衾不展,而静见残灯坠穗,且夜深时复见之,亦三折写来,皆善状闺怨之深也。 李晔 一首巫山一段云蝶舞梨园雪,莺啼柳带烟。 小池残日艳阳天。 苎萝山又山。 青鸟不来愁绝。 忍看鸳鸯双结。 春风一等少年心。 闲情恨不禁。 古乐府山上有山言人之出也。 苎萝山句殆用此语,故接以青鸟不来之句。 人生最乐光阴,莫若少年时,而淹忽易过,少焉瞩之,已化为古。 宋人谢懋词老年常忆少年狂、章良能词旧游无处不堪寻。 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与昭宗少年心句,有同感也。 张曙 一首浣溪沙枕障熏炉隔绣帏,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应知。 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黄昏微雨画帘垂。 第三句问消息于杏花,以年计也;诉愁心于明月,以月计也。 乃申言第二句二年相思之苦。 下阙新愁旧恨,一时并集,况帘垂微雨之时,与玉溪生更无人处帘垂地句相似,殆有帷屏之悼也。 王丽真 一首字字双床头锦衾斑复斑。 架上朱衣殷复殷。 空庭明月闲复闲。 夜长路远山复山。 前二句叠用斑字、殷字,见衣饰之华,喻己才学之美,犹屈子崔巍之冠、陆离之剑也。 后二句叠用闲字、山字,见独旦之悲及离人之远,颇具乐府风格。 佚名 一首后庭宴千里故乡,十年华屋。 乱魂飞过屏山簇。 眼重眉褪不胜春,菱花知我消香玉。 双双燕子归来,应解笑人幽独。 断歌零舞,遗恨清江曲。 万树绿低迷,一庭红扑簌。 千里之遥,十年之久,而知其憔悴者,惟有菱花,其踪迹之销匿可知。 观遗恨清江句,殆唐末遗民,自晦其姓名者。 以其姓名无考,诸选家有列于唐末者,有附于五代者,未能确定也。 发布时间:2025-04-29 15:51:3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6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