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内容: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 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 宋淳熙十五年(1188),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 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 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 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 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 上句是看,此句是闻。 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词的境界逐渐伸展、扩大。 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 《晋书》载: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王济与王恺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 麾是军旗。 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 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 古代的瑟有五十弦。 李商隐诗:锦瑟无端五十弦。 这词里的五十弦,当泛指合奏的各种乐器。 翻,指演奏。 塞外声,指雄壮悲凉的军歌。 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 马作的卢飞快,的卢,骏马名。 相传三国刘备在荆州遇厄,的卢马载着他一跃三丈,越过檀溪(见《三国志先主传》引《世说》)。 作,作如解。 弓如霹雳弦惊,比喻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震。 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 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收复中原,不仅是君王的事,也是人民共同关心的大事。 末句一结,却转到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 这一转折,使上面所写的愿望全部成为幻想,全部落空。 这首词题是壮词,前面九句的确可称得上是壮词,但是最后一句使全首词的感情起了变化,使全首词成为悲壮的而不是雄壮的。 前面九句是兴高采烈、雄姿英发的。 最后一句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大矛盾,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幻灭。 这是辛弃疾一生政治身世的悲愤,也同样是陈亮的悲愤。 辛弃疾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宗师。 在这首词中表现的艺术风格有两方面:一是内容感情的雄壮,它的声调、色彩与婉约派的作品完全不同。 二是他这首词结构布局的奇变。 一般词分片的作法,大抵是上下片分别写景和抒情,这个词调依谱式应在沙场秋点兵句分片。 而这首词却把两片内容紧密连在一起,过变不变(过变是第二片的开头)。 依它的文意看,这首词的前九句为一意,末了可怜白发生一句另为一意。 全首词到末了才来一个大转折,并且一转折即结束,文笔很是矫健有力。 前九句写军容写雄心都是想象之辞。 末句却是现实情况,以末了一句否定了前面的九句,以末了五个字否定前面的几十个字。 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 这样的结构不但宋词中少有,在古代诗文中也很少见。 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 但是辛弃疾运用这样的艺术手法,不是故意卖弄技巧、追求新奇,这种表达手法正密切结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 由于他的恢复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规,这绝不是一般只讲究文学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发布时间:2025-04-29 18:35:08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6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