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辛弃疾的《西江月·遣兴》 内容: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这首词题目是遣兴。 从词的字面看,好像是抒写悠闲的心情。 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这首词上片前两句写饮酒,后两句写读书。 酒可消愁,他生动地说是要愁那得工夫。 书可识理,他说对于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句话出自《孟子》。 《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尚书武成》一篇的纪事不可尽信。 辛词中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两句,含意极其曲折。 他不是菲薄古书,而是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 我们知道,辛弃疾二十三岁自山东沦陷区起义南来,一贯坚持恢复中原的正确主张。 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辛弃疾,迫使他长期在上饶乡间过着退隐的生活。 壮志难酬,这是他生平最痛心的一件事。 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境中写成的,它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大事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就是曲折地说明了作者的感慨。 古人书中有一些至理名言。 比如《尚书》说:任贤勿贰。 对比南宋统治集团的所作所为,那距离是有多远呵! 由于辛弃疾洞察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所以发为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的浩叹。 这两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不要相信古书中的一些话,现在是不可能实行的。 这首词下片更具体写醉酒的神态。 松边醉倒,这不是微醺,而是大醉。 他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问他:我醉得怎样? 他恍惚还觉得松树活动起来,要来扶他,他推手拒绝了。 这四句不仅写出惟妙惟肖的醉态,也写出了作者倔强的性格。 仅仅二十五个字 ,构成了剧本的片段:这里有对话,有动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画。 小令词写出这样丰富的内容,是从来少见的。 以手推松曰去,这是散文的句法。 《孟子》中有燕可伐欤? 曰:可。 的句子;《汉书二疏传》有疏广以手推常曰:去! 的句子。 用散文句法入词,用经史典故入词,这都是辛弃疾豪放词风格的特色之一。 从前持不同意见的人,认为以散文句法入词是生硬,认为用经史典故是掉书袋。 他们认为:词应该用婉约的笔调、习见的词汇、易懂的语言,而忌粗豪、忌用典故、忌用经史词汇,这是有其理由的。 因为词在晚唐、北宋,是为配合歌曲而作的。 当时唱歌的多是女性,所以歌词要婉约,配合歌女的声口;唱来使人人容易听懂,所以忌用典故和经史词汇。 但是到辛弃疾生活的南宋时代,词已有了明显的发展,它的内容丰富复杂了,它的风格提高了,词不再专为应歌而作了。 尤其是像辛弃疾那样的大作家,他的创造精神更不是一切陈规惯例所能束缚。 这由于他的政治抱负、身世遭遇不同于一般词人。 若用陈规惯例和一般词人的风格来衡量这位大作家的作品,这是不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发布时间:2025-04-29 18:40:02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6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