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一案~第九案 内容: 【一】福建谢宽,寄居粤城,癸未三月,其妻患腹痛,杂药乱投,月余不效。 延余诊视,六脉滞涩,少腹满痛,拒按,大小便流通。 断为瘀血作痛。 投以桃仁承气汤,二服痊愈。 盖拒按本属实症,大便通,知不关燥屎,小便通知非蓄水,其为瘀血无疑。 【二】河南永发店,予先人旧日所做生理也。 癸未六月,有店伴陈姓者,其妻患产难,二日始生,血下甚少,腹大如故,小便甚难,大渴。 医以生化汤投之,腹满甚,且四肢头面肿。 延予诊视。 不呕不利,饮食如常,舌红黄,脉滑有力,断为水与血结在血室。 投以大黄甘遂汤。 先下黄水,次下血块而愈。 主家初亦疑此方过峻。 予曰:小便难知其停水,生产血少知其蓄瘀,不呕不利,饮食如常,脉有力知其正气未虚,故可攻之。 若泥胎前责实,产后责虚之说,延迟观望,正气即伤,虽欲攻之不能矣。 主家坚信之,故获效。 【三】甲申六月,木匠李某亦在永发店出入。 其妻患发热恶寒,不药自愈。 转而腹痛,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大小便不通。 予曰:脾不转输,故腹满痛,不输于上渴饮而吐,不输于下故二便不通,法宜转输脾土。 投以五苓散,一服痊愈。 【四】甲申十月,西关锦龙南机房潘某之妻,少腹痛,每腹痛甚则脉上跳动,气上冲不竭,息苦楚异常,月余不效。 予断为奔豚。 投以桂枝加桂汤一服,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一服,痊愈。 【五】乙酉四月,南海李总戎斌扬之妻患头痛。 每痛则头中隐隐有声,即有血从鼻中流出,精神颓,肌肉瘦。 诸医川祛风活血之药,愈治愈其。 延予诊视,适座中有一老医,谓其脑下陷,例在不治。 予笑而不答,许以十五日愈。 病家未之深信。 然素慕贱名,亦姑试之也。 予用大剂当归补血汤加鹿茸数两,如期而愈。 盖督脉从腰上头入鼻,又主衄血,故重加鹿茸以治督脉,不似他方之泛泛,故奏效也。 【六】乙酉夏,吾粤霍乱盛行,从阳化者热多,口苦渴,舌红,古法川五苓散,粤人用纯阳仙方多效。 然入阴者死,出阳者生。 阳症其轻,亦有不药自愈者。 惟从阴化之症寒多,不欲饮,即饮亦喜热水,古法用理中汤,且有吐利一刻紧一刻,手足冷,声嘶日陷或手足拘急,复大汗出则死矣。 古人嫌理中力薄用通脉四逆汤或四逆汤。 予遂其法治之。 附子有用至二两,干姜有用至两以上者。 全活甚多,但此症内霍乱外伤寒,从阴从阳瞬息不同用药亦当(如转圈)。 营长李某,上吐下利,恶寒,盛暑亦覆被,面目青,昏不知人。 延予诊视,断为阴症。 甫订方,即闻病者呻吟,自发去衣被,恶寒转而恶热,面青转而面赤,吐利亦渐止。 予为之贺喜曰:病已由阴出阳,自内而外,为将愈之兆。 拟桂枝汤一服全愈。 (凌波按:今日此等热症颇多,往往视而畏寒、口渴,处方甫毕转为恶热口渴。 走马看伤寒,信不我诬。)【七】友人黄贡南番禺积学士也。 乙酉九月患腹痛,每食甜物少愈。 医者以为燥也。 用甘润之药不效。 旋用下药,痛益甚。 延予诊视,六脉细小,喜按,口淡,倦怠,断为寒症。 投以理中汤加木香,旋止旋发,夜间更甚。 予曰:夜为阴,阴寒盛,夜间痛更甚也。 用通脉四逆汤加白芍十余服全愈。 【八】同邑吕叔骏,明经,通医学,其长女适郑孝廉玉山之子丙戍五月在外家,忽患吐血,每吐则盈盆盈斗,气上冲不得息。 眩晕,无胃,举室仓皇,其三婿梁镜秋茂才荐予往诊。 予曰:冲任脉起于血海,挟脐而上,冲气上逆故血随而上逆也。 拟旋福代赭石汤以炮姜易生姜,以五味子易大枣,嘱其连服二剂,复以柏叶汤一剂睡时先服。 是晚气顺血止,又叔骏弟妇吕六吉之妻,丙戍十月,偶食寒凝。 心下痞硬,气上冲作呕,亦以旋福代赭石汤,重用生姜半夏获愈。 【九】丙戍岁,同邑吕少薇之妻,生产后数日,大便难,呕不能食,微眩晕。 医者用补药未效。 延予诊视。 主以小柴胡汤,柴胡用至八两。 举座(哗)然,以为服此方必死。 吕叔骏明经,少薇之叔也。 知医道,力主服予方。 谓古人治产妇郁冒原有是法。 一服即愈。 发布时间:2025-04-30 16:46:3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6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