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原文及赏析 内容: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 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 牛栏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鉴赏】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小词。 词的前两句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写的是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 白色的荠菜花开满了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 聊聊数笔,把一幅乡间春一色 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出来。 本词由荠菜开花而说春入,对平凡微贱的荠菜花寄予了极大的感情,又把群鸦写得充满生意,一点不像平时我们所见的那副使人讨厌的聒噪相。 词人留意和刻画这些细物细事,可见其意态闲适。 但是,接下来两句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情绪陡变,适才令人心情舒爽的春一色 不见了,万种愁绪染白了的头发。 词中说的是白发,实际上讲的是愁绪。 多情白发春无奈,词人心情沉闷,只好到小酒店去饮酒解愁。 这里多情二字写得诙谐,恰如其分地传递出词人那种带有苦味的诙谐。 而在这诙谐中,又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无可奈何的愁绪。 面对如画的春一色 ,词人的愁绪从何而来呢? 这首词有一小序: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我们可以从这两句话中找到一定的线索。 这时,正是词人被罢官落职、不得不退居田园之时。 这时他才四十二岁。 他还有一精一力,足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怎能耐得住清闲无为的生活? 所以词人游鹅湖,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事业上的失意与感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 清人王夫之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姜斋诗话》)。 这也是本词上阕的艺术手法。 下阕写的是一幅农村景象: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过得井然有序,牛栏附近的空地上种满了桑麻。 春播即将开始,大忙季节就要到来,不知谁家的年轻女子,穿着白衣青裙,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 与本词的开篇几句不同,下阕词人从近处落笔,一个闲字,一个细字,一个有字,一个趁字,把农村生活的闲适与古朴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然而,词人越是写闲适、古朴,越是让人联想到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烦闷和无可奈何的情绪。 词人无一字写我,尽情描写客观景象,着力描绘了一个无我之境,实际上我尽在其中。 词人采用这种高超的艺术手法,把烦乱复杂的失意之情在这闲适的氛围中突现得淋漓尽致。 或许人有会问:词人既然喜欢农村,喜欢农村古朴而又悠闲的生活,为什么还要借酒浇愁呢? 这里,我们就必须结合词人当时的生活背景和他当时的处境去理解。 我们知道,辛弃疾是一位很有抱负、正义,充满爱国心的词人,然而,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官一场中有的是尔虞我诈、争权夺利,有的是夸夸其谈,食言而肥,词人对此看透了,厌烦了,所以他要远离城市的喧闹,他认为美好的春天在田野,在溪头,在那漫山遍野雪白的荠菜花中。 如今,他虽置身于纯洁、清新的农村,却还有愁苦,那是因为他不能忘怀祖国万里一江一 山。 他要奔赴抗金疆场,去收复已夺占的土地,那才是真正关心的事业,然而,他却被排挤到农村,过起闲意态的生活来,他怎能不愁苦呢? 他不是不喜爱春天,但春天并不能给他带来真正的快乐。 总之,这首词写了作者的苦闷,而在这苦闷中,表达了作者的追求,是一首难得的借景抒情的好词。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发布时间:2025-05-01 11:05:4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6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