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三 長洲 内容: 吳宮(在長洲苑東。 相傳吳王別宮。)姑蘇臺下遊麋鹿,莫問離宮三卜六。 屟廊香徑久塵埃,尚憶君正步輦來。 歌舞照殘吳苑月,鶯花催老玉階苔。 即今遺址荒榛暮,落日樓臺不知處。 山頭祇剩夜烏啼,井底空餘水蛙怒。 館娃佳麗捧心愁,己兆他時戊馬憂。 南陵風雨丙陵哭,越甲鳴來茂苑秋。 香水溪〈用高青邱韻〉(在吳故宮。 西施浴處。 一云吳宮人洗妝於此,又名脂粉塘。)溫泉水滑光溶溶,美人賜浴吳王宮。 玉質嬌憨扶不起,粉香欲褪千花紅。 花枝綽約誰曾見,傭髻低眉才半面。 芙蓉瀲灩洗殘妝,小宴華清開別殿。 殿前歌舞妒宮腰,峽雨巫雲夢昨宵。 太息胭脂流禍水,屟廊香徑久煙消。 長洲苑(在縣西南七十里太湖北岸。 吳王遊獵之所。)蘇臺柳色幾秋風,剩有啼烏吊故宮。 往日青山傳獵火,至今廢苑老梧桐。 鹿陂雲影荒原白,虎阜魚燈遠寺紅。 惆悵五湖舊馳道,扁舟失卻一冥鴻。 射臺(夫差為太子時,立時臺於安平里。 《述異記》:射臺柱礎皆伏龜。)射臺落日影蒼茫,舊是君王縱獵場。 草淺平原逃鹿竄,雲埋斷礎伏龜藏。 即看越甲來傾國,多事唐弓學挽強。 他日華林誇賦手〈(華林園亦在臺之左右)〉,南齊曾否鑒吳亡。 鴨城(在匠門外沙里。 吳王築以養鴨。)祇聞鵝鴨亂軍聲,不信微禽亦築城。 果使飛鳴能助陣,六千猿鶴盡奇兵。 豨巷(在鴨城東。 吳王畜豕之所。)豢豕誰知竟豢吳,不堪齒冷牧豬奴。 吳宮麋鹿紛紛走,曾及當年稀巷無。 雞陂(在婁門外。 《越絕書》:吳王畜雞處,使李保養之。)捧顰越女竟司晨,弱羽偏教塒桀馴。 但得珍羞供尚膳,不須朝市唱雞人。 鶴市(《吳越春秋》:闔閭女勝玉會食蒸魚,王嘗半而與女,女怒自殺,闔閭痛之,葬於閶門外,舞鶴於市送之,聚觀者以殉焉。 一云悅童子韓重,不得而死。 又取土窪其地為湖,號女墳湖。)傳聞舞鶴送雲車,華表魂歸玉女家。 別有奇香偷不得,祇應韓重殉宮娃。 錦帆涇(環繞子城,四面皆水,後多淤塞,酒樓跨其上,僅得小渠一線耳。 俗傳吳王與諸宮娃錦帆遊樂於此。)錦帆涇涸故宮蕪,重賦吳都海易枯。 曾憶春風融暖漲,可堪淺瀨長荒蘆。 運移地軸湖山改,路出城濠水月孤。 滿目興亡同寄慨,不如分付酒家胡。 采蓮涇(在郡城東南運河之陽。 兩岸皆民居,間有蔬圃曠地,即種蓮舊跡也。 上有采蓮涇橋。)采蓮美人貌如花,紅裳綽約香雲遮。 沙棠之楫木蘭槳,錦帆十里迎潮上。 君王笑倚碧霞窗,采得芙蓉正涉江。 踏歌一路放舟去,驚起鴛鴦不知處。 梧桐園(夫差宮中園。 《樂府》云:梧宮秋,吳王愁。)梧桐瑟瑟吳宮秋,吳王宮中樂未休。 井欄疏雨點秋葉,采香士女含顰愁。 對君歌舞背君泣,滿院西風則秋色。 越騎東來鐵甲嗚,梧桐老矣芳園歇。 惟餘涼月掛疏枝,曾照當筵金屈卮。 楊柳傷心枯樹賦,蘼蕪銜恨碧雲墀。 淒涼池館荒榛麓,麼鳳不來烏喙啄。 珍重龍門百尺桐,置身莫任居高覆。 鬱林石(在府學。 吳鬱林太守陸績罷歸,官廉無裝,舟輕不能道海,取以為重,世稱廉石。)客子靜勿喧,聽我歌廉石。 此石有緣起,乃是壓舟物。 其高可數尺,頑重少奇崛。 方之几案供,彼文此何質。 方之袖中藏,彼靈此何拙。 不資玩好求,不蓍煙雲跡。 塊然偃路傍,棄擲復奚惜。 豈知航海時,鎮此免覆溺。 薏苡漫生疑,明珠意不悄。 區區鬱林裝,清風良可挹。 千秋太守心,澄如玉壺澈。 以此勵廉隅,以此重品節。 至今郡學中,士夫留表率。 鴨塍(在甫里蛇涇。 唐陸魯望畜鬥鴨處。)蛇溪春漲綠漪漪,鴨鴨能言暖自知。 老去江湖供散誕,閑來鷗鷺任委蛇。 鳧□有渚群爭食,雞騖何心獨守雌。 卻為高人曾寄賞,一欄風雨水嬉時。 第六泉(在吳凇江中。 唐張又新品為第六泉。 相傳南近千畝潭,北近蔣家圩,一灣清憨音是。)萬頃吳淞水,中涵第六泉。 竹爐春試茗,楓葉夜移船。 調水松風習,傾甌玉露鮮。 側聞馳遠奠,泂酌重名賢〈(吾鄉浦浪臣曾酌此水,徒步至平湖莫陸清獻公)〉。 虎邱山〈次清遠道七韻〉(在郡城西北九里。 吳王闔閭葬此,以扁諸、魚腸劍為殉,金精結為白虎,嘗踞其土,故名。 又名海湧峰。)金虎騰星精,光氣燭霄漢。 山徑蔓藤蘿,麋鹿各驚竄。 劍化古澗空,層訊失珍玩。 兩崖聳崔嵬,一峰湧彌漫。 遙溯五湖流,衝齧及高岸。 吳王舊殯宮,閱世幾治亂。 神物不可常,陵谷各參半。 生公坐講臺,說法千花散。 池中開白蓮,灼灼迎旭旦。 何物神怪流,登臨妙揮翰。 自謂殷周人,彭聃昔所歎。 繼聲屬後來,懷古結幽讚。 附:千人石(又名千人坐,平石可容千人,相傳即生公講經處。)天生千人石,能容千人坐。 上有枯禪僧,講經萬花墮。 一片襯苔茵,寬廣復帖妥。 有如無縫衣,煙霞妙兜裹。 況現盤陀身,立心平坎坷。 地脈共獻誠,山靈豈相左。 至今說法壇,遊屐連雲鎖。 附:劍池(在虎邱。 始皇發闔閭塚求劍,無所得,其鑿處遂名劍池。)石裂雙崖聳,雲蘿幕夕陰。 池涵秋水影,劍化老龍吟。 古墓魚燈閃,高邱虎氣沈。 泉鳴深澗底,若為淬霜壇。 附:白蓮池(在生公講臺下。 相傳說法時生千葉蓮花,故名。)頃刻能開千葉蓮,雨花即是散花天。 白雲萬朵經壇靜,留證人間玉女禪。 附:養鶴澗(在白蓮池。 相傳清遠道士養鶴於此。)古澗雲深響碧泉,昔人於此豢胎仙。 仙風若化青城鶴,翠表歸來不計年。 附:陸羽石井〈和范石湖韻〉(在劍池旁經藏後。 唐陸羽與李秀唧論二十水,以虎邱寺井水為第五。 劉伯芻論水七等,以虎邱石井焉第三。)靈源話潑幾千年,留待新爐宿火然。 不是僧寮供茗話,銀跳誰試第三泉。 四壁嶙峋聳碧巒,松風竹雨劇清寒。 仙家酷有盧仝癖,吐納煙雲在舌端。 《茶經》品第圖經記,惟有當年陸羽知。 誰倡新亭疏舊脈,隱侯遺愛石湖詩。 《茶經》品第圖經記,惟有當年陸羽知。 誰倡新亭疏舊脈,隱侯遺愛石湖詩。 附:煉丹井(在回仙徑南。)玉井傾瓊液,金丹證羽流。 遊蹤輕嶽瀆,靈跡溯殷周。 老子青牛騎,仙人黃鶴樓。 清泉合雲窟,徑欲揖浮邱。 附:點頭石(生公講經,人無信者,乃聚石為徒,與談至理,石皆點頭。)從來頑石亦通仙,不信人心競寂然。 慧業待參三昧火,鈍根休墮四禪天。 點頭語妙山花舞,脫口經傳法而宣。 誰向元關修秘密,一群硌確臥苔煙。 附:試劍石(在虎邱,中開如截。 《吳郡志》云石秦皇試劍石。 或云吳王,未知孰是。)屬鏤枉斷子胥頭,空有魚腸殉髑髏。 不分千秋留片石,苔花繡蝕古鈍鉤。 東遊弓劍已塵埋,剩有遺蹤裂斷崖。 聞道斬蛇逢赤帝,腥風碭澤積煙霾。 附:鐵花巖(在劍池側。 取東坡詩「鐵花秀巖壁」之句。)鐵樹不開花,空巖聳幽秀。 載誦坡翁詩,山氣挾雲走。 附:生公講臺(在虎邱。 宋神僧竺道主講經處。 唐李陽冰篆書勒石。)一片生公石,曾傳說法來。 雨花今不見,此老獨登臺。 變化馴龍性,空虛仗辨才。 盤陀皈淨業,蕭寺晚鐘催。 附:何胤講堂(胤字子季,仕齊為建安太守,去官居若邪山雲門寺,與二兄求、點稱何氏三高。 又稱點為大山,胤為小山。 還吳居西寺,講經論學不輟。 胤禁殺,鹿來就,胤伏而不動;又有異鳥集講堂,馴狎如家禽。)風雅爭推大小何,講堂曾此幕煙蘿。 東籬舊墅三高隱,西寺遺經六代多。 脫屣浮雲輕富貴,潛蹤蘭若雜弦歌。 名山事業皋比領,鹿鳥能馴古澗阿。 附:可中亭(竺道生居青園寺,宋文皇設會下食,眾疑已晚,帝曰:「始可中耳。」亭名以此。 或傅會劉夢得「一方明月可中亭」之句。 又稱可月亭,恐誤。)齋壇法會醒塵蒙,傳到天言日再中。 莫道此間明月好,危亭獨自下西風。 附:花雨亭(下臨千人石,取方子通「生公天人師,說法花雨墮」名此。)亭外生公說法壇,庭前花雨散無端。 上方鐘磬催雲墮,一陣東風釀宿寒。 附:致爽閣(在法堂後。 四山爽氣日夕西來,故名。)登臨傑閣俯層巒,天與西山爽氣盤。 萬笏嵐光淩縹緲,閬風吹墮十分寒。 附:仰蘇樓(在天王殿東。 相傳為東坡樓舊址。)舊傳坡老曾遊地,還傍天王古道場。 此日登臨仰高躅,何年俎豆鬱靈光。 雲開法會生公石,月掛簾衣苟令香。 千載詩名追李杜,三層樓閣入蒼茫。 附:千頃雲(在舊方丈前。 取東坡詩「雲水麗千頃」而名。)山川平野講堂開,古寺曾參石佛來。 千頃蒼茫雲水窟,十方清淨雨花臺。 樓憑落日來帆遠,徑有歸僧去鳥回。 妙句坡翁留署額,東軒相對坐徘徊。 附:王珣琴臺(在虎邱寺。 相傳即塔基是。)東亭別墅感滄桑,舊跡重尋選佛場。 久已琴弦摧子敬,獨餘臺殿禮空王。 烏衣夢遠青山暮,雁柱音沉白草荒。 底竟風流數王謝,天風一曲渺斜陽。 附:鐵佛山房(在虎邱。)浮圖不壞身,金剛比厥固。 丈六現真形,大冶任陶鑄。 胡哉範鐵成,下世廣普護。 山房占佛尊,欲度眾生苦。 是諸法空相,無恐亦無怖。 雲迷古佛岡,劫應鐵花樹。 妙諦悟莊嚴,金碧尚塵汙。 附:顏魯公石刻〈用石刻詩韻〉(上書清遠道士詩。)魯公古忠直,完節成鐵漢。 殘碑臥松陰,雲湧鳥驚竄。 大書清遠詩,鑿石供世玩。 嶽瀆示神靈,清遊恣汗漫。 曾偕沈恭子,陟山此登岸。 生長殷周末,還更六季亂。 方之柱下史,開世過其半。 留題雜雅騷,風流迄未散。 摩勒共經字,常使親震旦。 書名推巨手,妙絕古人翰。 健欲淩秋鷹,弗致春蚓歎。 空巖蝕苔花,摩崖起幽讚。 附:幽獨君詩(唐大曆中,有詩隱於石壁之上,自稱幽獨君。 又有一詩答和幽獨君。 有司異之,上其事,敕令致祭。 祭後二詩沒不見,復隱出一詩云云。)莽莽荒原草,累累古塚魂。 題詩曾石壁,埋骨此山村。 鬼唱秋風冷,烏啼夜月昏。 至今誰姓氏,何處問生存。 附:古杉(在毆前。 晉王瑉手植。)典午風流舍宅遺,憑將手植吊烏衣。 松杉寂寞空王夢,剩有當年燕子飛。 附:古柏(共六株,相傳明開斗王常遇春手植。)遺植留旌百戰功,姓名大樹久推馮。 吳王殿外長松古,葛相祠前老柏同。 香葉雲棲鸞鳳影,虯枝煙鎖翠微宮。 開平老去淮張死,茂苑蕭蕭卷朔風。 附:虎邱茶(葉微帶黑不甚蒼翠,茶色自如玉而作豌豆香,宋人呼為白雲茶,為天下第一。)春風茗碗試新芽,第四泉烹第一茶。 山寺白雲遮不住,名香先供佛前花。 附:玉蘭(相傳南宋時從閩移植,明天啟初為大風所摧。 令孫枝復高三尋乓。)名花留植蕊珠宮,素豔曾誇冰雪同。 香雨一庭瓊佩冷,林霏四照玉顏空。 平分簷葡軒前影,消受瑤臺月下風。 見說孫枝盛蘭若,上方雲氣入空蒙。 陽山(距城西北三十餘里,高八百五十丈,逶迤二十餘里,以面陽,故名。)吾聞陽山之高八百五十丈,群峰岌嶪相顱驚摧藏。 下瞰太湖之水三萬六千頃,洪波駭浪上與大地爭低昂。 相傳此山奉是秦皇遊射處,舍舟登陸稱餘杭。 箭缺一峰縹緲淩絕頂,射瀆下注隱隱窺微茫。 山亭浴日雲湧現,乘風一徑排大閶。 其下又有白蓮松化諸洞壑,神仙樓閣窄際昭回光。 化人來往盡是赤城侶,丹崖仿佛驂龍翔。 又聞卑猶之山舊是夫差塚,生俘會稽死故鄉。 不及闔廬之墓結虎氣,星精上撼抽魚腸。 但見猶亭蔓草黤黮蔽殘隴,烏啼茂苑鹿走僵。 吾登此山慷慨寄幽感,霸圖不競王業亡。 吳王淫虐啟秦政,山靈卒笑君德荒。 君德荒,江山幾度更滄桑。 紛紛列岫爭欲出奇勢,四飛雲氣靉靆空斜陽。 附:罐山(東北峰之最高者。 土人指岝為雌,雚為雄云。 相傳始皇時,有管仙人隱此,又名管山。 山有雚山道院,院中東嶽誕日進香音甚多,俗號草鞋香。)危峰東北接重岡,岝㟧雌雄兩恰當。 曾說管仙棲隱處,行宮爭蒸草鞋香。 附:白鶴峰(下有丁令威宅。 威化鶴渡海,丹井猶存。 唐建白鶴寺。 吳越時有泉出,改仙泉院。 泉產十葉蓮,又名白蓮寺。)白鶴峰頭化鶴歸,青山無恙亂雲圍。 千年華表空丹井,何事重來丁令威。 附:箭闕(在山頂。 秦始皇曾射於此。 闕為箭鏃所穿。 下為射瀆。 頂有浴日亭,每年九日晦日,郡人登此觀日月同升。 又有半山寺,夫差殺公孫聖於此。)絕頂峰高掛夕曛,箭鋒沒石詫奇聞。 如何飲羽誇神臂,不射紛紛逐鹿群。 附:白龍塢(中有龍母塚,塚前有龍湫、晉柏,白龍廟在焉。)一泓清水鬱靈湫,茶筍年年此地遊。 高塚舊傳龍母子,修柯曾閱晉春秋。 雷霆劫後雲山古,風雨藏來洞壑幽。 願酌寒泉薦芳杜,空潭瀉影總悠悠。 附:文殊巖(下有文朱寺,又名觀音寺,相傳晉支道林創。 其上即長雲韋馱。)文殊巖下文殊寺,曾見支公掛塔來。 此處靜參觀自在,長雲縹緲接蓬萊。 尹山(在寶帶橋東南六里。 周大夫尹吉居,實一土阜耳。 梁建崇福寺。 明洪武間,聖僧永隆運巨木重建,今木池尚存。 舊有澹台滅明書院,尹和靖慕其風曾僑寓焉。)古阜猶留尹吉風,木池遺構靈宮〈(闕一字)〉。 永隆而後天花散,都在神僧感應中。 白石山(在滸墅北。 《越絕書》云故為胥女山,春申君封吳時更今名。 其南有小蜀山,即春申君客街公子塚也。)皚皚白石隱仙寰,嶺復岡重相對閑。 硌確一群羊變化,蒼茫千仞鶴飛還。 雲迷北墅春申浦,月掩南荒胥女山。 好客祇今誰繼起,夕陽古塚淚潸潸。 松江(即今笠澤江也。 自太湖分派,從吳江北合寵山湖,折而東入長洲縣界;其北自鯰魚口經婁門而東為上雉瀆、下雉瀆。)百里松江路,煙波笠澤秋。 蓴鱸縣客夢,風月送歸舟。 遠浦山光接,孤帆夜色浮。 三吳空霸業,不洗古今愁。 澹台湖(在縣南,西界太湖。 《史記》詹台滅明南遊王江,即其故址。 《吳地記》以為滅明宅昕陷。)欲訪南遊路,明湖對夕陽。 雲沈遺宅古,風溯昔賢長。 津逮沿東土,源流白北方。 不因吳境近,誰趣武城裝。 陳湖(舊本陳川,沈為湖。 迄今湖水清淺時,底見街、井、上馬石等物。 在甫里西南境。)滄海桑田事有無,陸沈空復吊陳湖。 煙波笠澤魚龍影,風物江鄉蟹稻區。 豈是昆池餘劫火,任教水國長茭蘆。 蓬萊清淺今三度,井石分明競沼吳。 荷花蕩(在葑門外二里。 前明於六月二十四日遊船最盛。)采蓮涇小蕩吳娃,又為紅妝寫綺懷。 水國煙波初日上,畫船簫鼓好風偕。 花光掠鬢雲鬟嫋,湖氣噴涼月鏡揩。 一棹葑溪香十里,芳姿誰似六郎佳。 陰澄湖(距北潼子門一里,湖當城隈,幽曠平遠,夏月納涼最宜。 湖上有龍王祠,「陰澄」蓋「應澤」之訛。)一水背城陰,三面受虛曠。 盛夏計逃暑,惟此撤塵障。 招涼泥近局,劇飲恣遙唱。 璧月下篷窗,清風吹畫舫。 蕩槳入湖心,湖波影清漾。 我生愛蕭爽,遇炎如病瘴。 安得掛席來,相對此幽暢。 近謁龍王祠,遠邀應澤貺。 臨風一開襟,不數羲皇上。 半塘(自大津橋下塘至虎邱,延亙七里,舊名白公堤,約三里半為半塘。 自此至山麓,紅欄碧榭與綠波晝舫相映發,為遊賞勝地。)上津橋畔月如霜,虎阜鐘聲度半塘。 碧榭紅欄春似夢,珠簾畫舫醉為鄉。 煙迷楊柳樓頭影,風吹芙蓉檻外香。 千古白堤饒勝景,漫將興替感吳閶。 滸墅(一名許市。 秦皇發闔廬塚求劍,見白虎西走二十五里,失劍所在,地裂為池,因名曰虎翏。 至吳越時諱改云遊墅。)劍去不返虎西走,裂地一窪映清瀏。 許市名因武肅更,津亭栽遍垂楊柳。 青山兩岸卸帆影,烏榜一聲催別酒。 關門令尹妙丹訣,日鑄黃金斂箕斗。 青牛老子去不還,西渡流沙遠離垢。 我徒局促轅下駒,棄繻愧落終童後。 偶偕秋賦幾度經,十里郵簽屢回首。 幸非商販挾重資,免使豪胥怒鳴吼。 蒼涼重為暴秦感,虎氣銷沈劍何有。 空餘古墅扼要衝,送客河梁一揮手。 唯亭(去婁門三十五里。 宋李樂庵見道人云:「潮到唯亭出狀元。」邑令葉子強作問潮館識之,後果驗。 又云東彝寇吳,吳結亭禦之,故名彝亭。)侯潮館啟溯唯亭,屈指鼇頭屬衛涇。 佳讖三吳新甲第,清風州里舊滄溟。 雲迷古渡春波影,夢落遙村夜月扃。 回首馬鞍山色好,片帆高掛一峰青。 甫里(在縣東五十里,唐陸魯望避地居此。)皮陸當年事,清風甫里存。 江湖容散髮,漁釣老荒村。 舊隱天隨墅,輕裝笠澤輪。 鴨塍春水漫,惆悵古詩魂。 望亭(距滸墅三十里,吳先主所御亭。 隋改為驛,唐易今名。)古驛分南北,三分尚說吳。 風雲前赤壁,亭館舊黃圖。 落日青山暮,回頭白練粗。 江幹動懷古,贍眺一踟躊。 相城(在縣東北四十里,四望皆水。 吳王闔閭於此相度築城。 明初釋道衍住鎮之妙智庵,以靖難功進宮少師。 後沈石田築別業於此,佳時勝日,具酒肴合近局出圖書古玩相品題,晚歲名益重,客至益多,東南耆德莫有過之者。)一川四望影空明,曾是吳王舊相城。 靖難風雲歸釋子,棲真翰墨屬先生。 但教老輩尊耆宿,何用奇門制勝兵。 終古詩壇推白石,笑他北郭枉高名。 乘魚橋〈用高青邱韻〉(相傳琴高乘鯉之地。 或云宋子瑛乘鯉升仙,故吳中門戶皆畫神魚,非琴高也。)朝遊乘魚橋,夕溯乘魚水。 縹緲仙之流,冥升不能已。 乘魚軼埃壒,視此雙赤鯉。 天風忽前導,閶闔倏萬里。 下瞰塵世緣,碌碌者誰子。 六合大區蓋,都在籠罩裏。 何如御風行,三島戶庭耳。 迄今橋下水,粼粼波欲起。 誰是天上仙,卻笑穴中蟻。 幸謝赤鯇公,彭殤一生死。 楓橋(去閶門七里。 《豹隱紀談》云:舊作封橋,因張繼詩相承作楓。 今天平寺藏經背有「封橋常住」字。)金閶西去又楓橋,十里胥江早晚潮。 張繼詩心最蕭瑟,烏啼月落夢迢迢。 斟酌橋(在虎邱山左。)半塘春水綠如澠,贏得橋留斟酌名。 橋外酒簾輕揚處,畫船簫鼓正酣聲。 天開圖畫虎溪灣,秋月春花過等閑。 咫尺垂虹蕩雲影,一重水浸一重山。 天隨別墅〈用高青邱韻〉(唐陸魯望避地甫里居此,自號天隨子,又號江湖散人。 初為蘇湖從事,退隱不仕,博學工詩,長於《春秋》。 墅有清風亭、杞菊蹊、垂虹橋、鴨塍諸勝。)甫里有別墅,長與高世期。 江湖老遺佚,清風想見之。 酬唱累千言,才富不療饑。 春秋守一編,弗顧右手胝。 脫簪憫衰亂,肥遁行自悲。 祇今笠澤水,無復投竿時。 南園(在子城西南。 吳越廣陵王元蟟帥吳時築,島嶼峰巒各極奇勝。 錢氏納土,廢為賓館,後賜蔡京。 其間異木奇石盡為朱勔取去。)廣陵王子真天人,雙旌來鎮吳閶城。 名園締構美且精,飛樓畫閣連雕甍。 當時十國盛割據,錢王恭順先歸誠。 閉門天子出方鎮,諸郎競事豪奢名。 亭臺島嶼萃工巧,賓僚宴樂飛瑤觥。 數十年來祇一瞬,撤藩舉族朝神京。 風雨局變臺榭古,廢為別館摧軒楹。 賜園曾作相公第,奸雄輒復誇殊榮。 平泉草木都減色,為他紹述師章惇。 未幾花石遘奇禍,雲根劚斷良木傾。 蒼涼東墅竄狐免,賦詩多半銜商聲。 哀蟬古樹縱繁響,徒令文士悲榛荊。 滄浪亭(在郡學南。 相傳吳越廣陵王池館。 或云其近戒孫承祐所作。 宋慶曆間蘇子美得之,歐陽公所謂「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祇賣四萬錢」是也。 後屢易主。 韓蘄王嘗駐節於此。 自元迄明,廢為僧寺。 國朝宋大中丞犖復構亭山顛以祀子美,為蘇公祠。)滄浪之水可濯纓,危亭縹緲淩瑤京。 創自吳越迄宋明,就中獨以子美名。 清風明月誰能爭,才人遷謫感不勝。 觀魚且復尋鷗盟,梅氏亭林日望衡。 松陵酬倡聯同聲,歐公詩句意獨傾。 有境不到常牽情,名園閱世幾變更。 蘄王曾此停雙旌,英靈或與長史迎。 商邱塚宰今名卿,表揚風節出至誠。 作亭舊地列兩楹,春秋俎豆儼卜牲。 南園花木皆增榮,登臨攬勝百感生,一畦碧水清流清。 梅都官園〈用蘇子美《和聖俞庭菊》韻〉(在滄浪亭西。 宋梅聖俞晚年謝事,卜築滄浪之旁,與子美日夕往還賦詩,相得甚歡。 今猶稱其地為梅家園。)園居倘無侶,亭臺為誰好。 遊覽倘無詩,鶯花為誰老。 我愛梅都官,不嫌退谷小。 卜築吳趨坊,敦厚化狷巧。 文章著錄多,朋輩同時少。 子美托比鄰,一徑路回繞。 滄浪蕩水雲,清風吹未了。 鷗群日往還,借此拓幽抱。 江山兩寓公,一笑共傾倒。 拙政園〈用吳梅村《拙政園山茶花》韻〉(故大宏寺基,明御史王憲臣侵以為園。 其子以樗蒲負失之,後歸徐鴻臚。 兵興為鎮將所據。 國朝海昌相國陳之遴得之;之遴戍遼左,園亦籍沒。 園中有寶珠山茶甚盛。)空門法雨生苔花,名園卉木紛交加。 中有山茶樹連理,含葩顆顆飛丹砂。 繡衣御史最驕貴,占將精舍藏煙霞。 豪家池館妙結構,錦茵翠幕爭繁華。 高門甲第恣酣宴,黃塵閱遍恒河沙。 萬事興衰有緣起,誰使當年橫閭里。 有子樗蒱好佚遊,傾囊縱博泉流水。 當作名園孤注看,一擲梟盧聲震耳。 頃刻煙雲化作塵,伎堂賓客停珠履。 後來主者更無常,蒼涼不復從前比。 戎馬南來多武人,強占樓臺撤紈綺。 誰將彩障護嬌花,一夜東風隕桃李。 海昌相國舊名家,曾假荒園除廢壘。 裝成金谷鬥豪奢,草木春歸燕鶯喜。 平泉綠野賜三公,宦海空教夢故宮。 長安消息遲征雁,絕塞煙霾卷朔風。 全家遠戍黃沙北,血淚啼殘杜宇紅。 愁絕梅村斷腸句,山花依舊故園中。 故園好景憑誰說? 天涯有客蒙霜雪。 萬里投荒去不還,夢遠遼陽待明發。 我懷勝跡渺吳山,雲樹垂垂夕照殷。 塵綱珠簾盈蠟淚,花殘古砌點苔斑。 西風落葉知多少,百年富貴難長保。 寂寂朱門掩落花,蘿纏石磴愁禁掃。 近來此地復前規,蔣徑三三蘿青草。 遊人來往駐遊聰,秋月春風長不老。 願從花際試春衣,來逐花間蛺蝶飛。 一株寶相仍無恙,古佛今從何處歸。 梅花墅〈用陳眉公韻〉(在甫里。 明中秘書許自昌構,陳眉公記之。 今為海藏庵。)萬樹梅花一夢餘,嬉春常駐七香車。 名園記就題徵士,甫里歸休老秘書。 好向松陵盟杞菊,且從笠澤問鱸魚。 風流海藏庵猶在,結習空王替懺除。 戴顒宅(戴字伯若,安道次子,隱吳之白鵠山。 嘗春日攜雙柑斗酒往聽黃鷓聲,曰:「此俗耳針砭,詩腸鼓吹也。」宅今為北禪寺。 唐司勳郎中陸灣嘗居之,有花橋水閣。)昔聞戴處士,僑寄闔閭城。 白鵠山中隱,黃鵬葉底鳴。 為誰砭俗耳,劇我試新聲。 後作司勳宅,花橋流水清。 陸魯望宅〈用韓慕廬韻〉(在臨頓橋。 魯望《幽居賦》云陸子居全吳,東距長洲故苑一里。 又云地接虎邱,門臨鶴市。)手把漁竿意灑如,四圍煙水護精廬。 幽居不隔長洲苑,曲徑時停從事車。 鶴市鶯花隨意領,虎山風月未全疏。 祇今臨頓橋邊路,一碧雲山得所於。 閭邱孝終宅(在閭邱巷張馬步橋。 東坡謫黃州,孝終為太守,往來甚密。 子瞻嘗云:「蘇有二邱,不到虎邱,即到閭邱。」)不見黃州守,重尋馬步橋。 投詩曾玉局,換酒又金貂。 白傅尊前淚,紅裙月下簫。 香風吹燕寢,幾許綺情撩。 鄭所南宅(在樂橋東條坊巷。 所南連江人,隨父宦寓吳,初名某,宋亡改名思肖,字憶翁,號所南,皆寓意也。)所南古遺民,大節在心史。 僑寓樂橋巷,舊跡不可指。 江山漢臘存,歌哭楚騷似。 蘭草思靈均,深用踐土恥。 風雨蔽一椽,寄食半竺氏。 盟言大義申,中興紀甲子。 所惜孤臣心,枯如眢井水。 同時陸謝張,艱難存趙祀。 崖山撚冷灰,海角一息視。 完璧計難全,攀髯情曷已。 先生較諸公,曾未膺祿仕。 慷慨矢奇節,哀音雜變徵。 倘假尺寸權,定建義旗起。 文山正氣歌,與君同不死。 韓襄毅葑溪草堂〈即用草堂聯句韻〉(在葑門內。 溪流環繞,作堂其上,曰「葑溪草堂」。 襄毅諱雍,明正統進士,以餘都御史平大藤峽寇,再起右都御史總製兩粵。 諸夷震懾,以父呼之而不名。)襄毅古名臣,風華揚正始。 小築草堂開,溪流清且美。 同時諸巨公,觴詠曾寄此。 遙通溟渤潮,環帶胥江埃。 奇石倚嶙峋,淵淳復嶽峙。 林下引清風,鶯花占吳市。 憶公立朝時,明良稱喜起。 藤峽殲群雄,兩粵資坐理。 峨峨平寇功,載筆耀彤史。 一朝歸去來,溪山幸有主。 洛社領耆英,賓筵集壺矢。 武功及大參,連篇仿蘇李。 憲副兩同官,賭韻不能已。 白髮會良期,琴弦合桐梓。 杯酒小乾坤,一醉悟生死。 庶幾獨樂園,風流或相比。 金谷競繁華,豪奢何足齒。 至今葑溪瀕,舊觀還奕祀〈(近韓桂舲尚書營葑溪小築)〉。 石澗書隱(在南園。 明隱士俞琰所居,因自號石澗。 中有詠春齋、盟鷗軒、端居室,皆其孫貞木所構。 又有九芝堂,今皆廢為菜圃。)舊是南園地,曾為石澗居。 江山容大隱,水木繞精廬。 待訪盟鷗社,時停問字車。 荒榛叢菜圃,寂寞古琴書。 袁孝子宅(一名臥雪齋,在葑門上塘。 孝子名駿,字重,其傭書奉母,家貧不能旌母節,乞詩文遍海內。 陳眉公題曰「霜哺篇」,多至數百軸。 母老不能行,花開時輒負母看花,好事者為作《負母看花圖》。)反哺恩深臥雪齋,傭書跡與賃舂偕。 新詩題遍諸名士,吟到霜雛老淚揩。 龍鍾雙袖病看花,負母庭前日未斜。 卻憶寒宵燈影畔,抱兒還自掰新麻。 武功伯徐有貞宅(有貞自謫所歸,號天全翁,建堂以名之。 後為外孫祝允明所居。)奪門往事冷秋風,尚憶勳階說武功。 但得新君迎北狩,不妨故主老南宮。 無端復辟終成誤,似爾爭名枉落空。 僥幸生歸來戍所,天全空復笑而翁。 孝廉船(在新學東。 國朝舉人張曾餘讀書處。 先生高才碩學,隱居教授,世稱經師。 子大受亦領鄉薦,聲望翕然。 宗伯韓慕廬顏其居,曰孝廉船。)箕裘兩世一青氈,人望張華博物仙。 桂籍蟬聯新甲第,草廬蝸寄舊韋弦。 稚歌久主河汾席,勝地長懷笠澤船。 千古匠門同劍氣,一條秋水悟蹄筌。 雲巖寺(即虎邱寺。 晉王珣與弟瑉之別業也,成和二年捨以為寺。)舊是烏衣巷,今為般若門。 雲山沈甲第,香火寂聞根。 劫已紅羊換,形猶白虎蹲。 重尋景德寺,仿佛古杉存〈(杉為王瑉手植,唐末猶存)〉。 東禪寺(在郡城東南。 吳赤烏二年,陳丞相舍宅建。 宋異僧遇賢,號林酒仙嘗居之,今留像寺中。 寺有棋盤街、紅蝦池、蟹眼井、清溪堂、紅豆樹諸勝。)蓮池遺構赤烏年,見說神僧象教傳。 鼎業三分雲外寺,彈機一刹酒中仙。 能馴虎豹開山力,便息風濤度世緣。 好為南宗通別派,清吟伴月有佳篇〈(明天機禪師與諸名士相倡和,沈石田題其額曰「伴月」。)〉南禪寺(在郡學東。 唐開成間建。 有千佛轉輪經藏,白樂天在郡嘗書《長慶集》,留千佛堂中。)千佛堂開閱轉輪,一編長慶署詩人。 破除綺障皈禪地,卻掃名心了俗塵。 老去定參無上法,吟來祇是未歸身。 百年道藏論文字,象教何如風雅真。 白蓮寺(在保聖寺西。 梁時建。 又西為陸龜蒙別業。)白蓮池外鴨塍荒,古寺蕭森易夕陽。 半晌鐘魚僧梵靜,一庭花雨佛燈涼。 秋風笠澤蓴鱸影,盡日招提簷卜香。 猶憶天隨留別墅,聯吟曾過讚公房。 雙塔寺(在城東南隅。 唐咸通中建,名般若院。 宋雍熙中建兩磚塔,遂名雙塔寺。 紹定間有袁提舉《再簡寺僧普華詩》。)般若臺高麗碧穹,普華遺跡比支公。 祇今雙塔門前路,一桁青山落日紅。 天宮寺(在城東北。 創自晉末,後廢。 唐景德中,光祿大夫許臺拾宅建。 明正統間發地得鐵像二,因創說法堂。 又有善財古像。)紛紛花雨散天宮,說法堂開鐵佛崇。 聞道善財留相好,樞衣來自福城東。 獅林寺(在城東北隅。 元天如則禪師倡道之地,中多奇石,狀類狻猊,故名。 倪雲林過之,愛其景,為之繪圖。)絕妙獅林寺,菩提正果傳。 中峰皈淨業,下界得安禪。 圖繪倪迂筆,人懷普利緣。 萬竿修竹裏,法雨散諸天。 壽聖寺稚兒塔〈用高青邱韻〉(在彩雲里半塘中。 晉道生法師有童子能誦《法華經》,死葬此。 後商人謝本夜聞誦經聲,旦見墓上生青蓮花。 事聞,詔建塔院。)佛現童子身,萬物皆含靈。 蓮花湧三界,何待爐火青。 稚兒有前因,曾受生公經。 埋魂不埋性,梵語常泠泠。 華嚴度世厄,姑與塵俗聽。 彭殤亦乎等,人醉我獨醒。 禪興寺梁公主墓(一名傳法寺,在乘鯉坊,梁刺史孫文建。 或云孫瑒故宅。 瑒尚主,寺後有妙嚴公主墓。)淨域曾聞葬玉容,青山無恙白雲封。 秋原草沒扶風邸,古寺雲沈落月鐘。 齊女門前看舞鶴,琴高橋畔記乘龍。 妙嚴已入華嚴界,留著西來第一宗。 正覺庵(距楓橋西二里。 相傳吳王夫差登山輦道,故俗稱王路庵。 晉支遁談經證果處。 西望天池,東枕武邱,南控寒山,北襟射瀆。 明僧心光瑞公精修於此。 劉侍御題曰「古正覺庵」。 韓宗伯隸「水月觀」三字縣諸佛殿。)水月因緣證此宵,草庵鐘梵暮蕭蕭。 千秋馳道開王路,五戒清修數客寮。 石室經傳支遁馬,楓溪雲湧伍胥潮。 寒山回首天池繞,一寸心光耿沆寥。 圓妙觀(在郡城東。 創自晉咸寧中。 兩廊畫靈寶度人經變相、山林人物。 宋孝宗御書「金闕寥陽殿」六字,有何蓑衣真人為孝宗敬禮,賜號通神先生,數著靈跡。 今觀為祝厘祈禱之所。)金闕寥陽感夢頻,璽書歲歲降全真。 琳宮玉宇郎環地,瑤草琪花閬苑春。 廊廉清嚴圖變相,神仙仿詭號通神。 祇今共效蕃厘祝,道藏丹經護紫宸。 衛道觀〈用申文定公韻〉(在新學北。 始名會道觀。 明嘉靖間遷長洲學於萬壽寺,形家言觀當學,元武為外衛,因更今名。 國朝康熙間廣建堂宇,東為東華堂,申文定公讀書處;西為西華堂,王太常時敏書額。)仙壇抗手揖浮邱,白鶴青山勝地幽。 丞相書窗塵往跡,真人羽帔夢來遊。 門臨元武題名易,堂辟西華署額留。 一卷黃庭隨分讀,鶯花莫問古長洲。 短簿祠(在虎邱寺山門內東嶺上。 祀晉司徒王珣。 又於西祀珣弟司空瑉。 珣初為桓溫主簿,封東亭侯。)舍宅曾留香火龕,崇祠法雨護精藍。 長幹門巷烏衣貴,短簿功名白髮慚。 入幕郗超空畫計,依人王粲誤投驂。 清流何處東西澗,兩晉興亡劇勝談。 五賢祠(在虎邱北。 虞山拱其前,諸流南瀉如練。 明萬曆中,長洲令江盈科即平遠堂遺址祀韋左司應物、白太傅居易、劉賓客夢得、王蘄州禹偁、蘇學士軾,並為之記。)平遠堂開枕碧流,群山遙拱各低頭。 名賢自昔多遺跡,異代相思半舊遊。 詩格漫區唐宋界,宦途永洗古今愁。 危祠記是登臨處,江令文章重虎邱。 甫里先生祠(在白蓮寺西,即先生別墅。 卒後葬其旁,遂廟食焉。 宋咸淳中,有盛氏子醉仆其像,得詩文稿於腹中。)記讀松陵倡和詩,越來舊里拜叢祠。 棲真自昔耽高隱,學易誰當勉遁思。 鬥鴨闌空池草碧,清風亭小墓碑欹。 心香敬為先生奉,應有當年杞菊知。 尹和靖祠(先生諱焞,師程伊川。 入闈見議誅元祐黨人策,不對而出。 靖康初,以布衣召,不至,詔褒為和靖處士。 洛陽陷,焞死復蘇,竄長安山中。 紹興間,以徽猷閣待制乞祠,寓虎邱西庵,後即其地建祠。)絕業伊川紹,高風立雪存。 江山消浩劫,黨錮痛沈冤。 未息和戎議,長開講學門。 荒臺懷舊跡,不作奉祠論。 忠烈祠(在乘鯉坊,祀宋文信國天祥。 公嘗開府平江,尋以獨松事召還,行未幾而城陷。 正德中題建賜額。)平江曾此握牙璋,賜額重題乘鯉坊。 碧血難消柴市恨,黃冠肯易道家裝。 千秋正氣餘忠悃,九死孤臣吊國殤。 記向西臺長慟哭,清風傳遍古祠堂。 顧榮祠〈和高青邱韻〉(在黃天蕩東。 祀晉驃騎將軍榮,以其墓在此,故地名顧墓。)鳴鳳在朝陽,清才證疏朗。 江東數名俊,顧陸眾稱賞。 惟君機鑒精,深沈粹學養。 典午板蕩初,舉朝塞群枉。 八王競吞噬,草澤畢應響。 微服自南還,崎嶇受塵鞅。 卒也招諭功,王室誓同獎。 拂衣歸去來,情寄白雲上。 揮扇企高風,此事成已往。 大節比賀循,徇義結遐想。 迄今荒祠旁,夕陽卷宿莽。 冠服儼晉人,塵土蔽空幌。 墓門竄狐兔,再拜益悲愴。 獨餘吊古心,野芹肅將享。 庶幾一鼓琴,因聲寄瞻仰。 闔閭墓(在劍池下,即虎邱寺法堂基。)三千神劍十萬卒,下殉君王葬靈窟。 金精上焰虎氣騰,終古青山埋朽骨。 生前圖霸死鬼雄,隧道偏遭祖龍掘。 魚腸何處化清風,澗底泉鳴深不測。 法堂基下□幽宮,一盞禪燈光指月。 干將墓(在匠門外。 吳王使鑄二劍,干將匿其陽,獻其陰,王殺之。 後耕者嘗見青蛇繞其塚上,逼視之,乃劍也。)匠門吊遺塚,我懷古劍師。 干將與莫邪,兩劍分雄雌。 金鐵炫奇寶,神物代護持。 奈何匿其一,卒啟吳王疑。 懷璧賈罪戾,殺身亦何為。 青蛇見形處,魂魄猶戀之。 微聞闔閭墓,劍化成空池。 夫差墓(在匠門外。 吳王使鑄二劍,干將匿其陽,獻其陰,王殺之。 後耕者嘗見青蛇繞其塚上,逼視之,乃劍也。)匠門吊遺塚,我懷古劍師。 干將與莫邪,兩劍分雄雌。 金鐵炫奇寶,神物代護持。 奈何匿其一,卒啟吳王疑。 懷璧賈罪戾,殺身亦何為。 青蛇見形處,魂魄猶戀之。 微聞闔閭墓,劍化成空池。 发布时间:2025-05-03 13:58:0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7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