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七 嘉定 内容: 翏城(在縣南門外。 周二頃,中有殿址,俗名城頭。 唐有翏城鄉。 元築教場,得古塚碑石,云唐咸通二年,莊府君葬此。 又漢有翏縣,疑即此城。)我鄉故吳地,雲是胥主田。 翏以火種名,野燒迷荒煙。 縣南三十里,掘地得古磚。 仿佛殿遺址,俗以城頭傳。 考之舊碑誌,墓兆營昔賢。 咸通去今遠,地下人長眠。 或云漢翏縣,實在東海偏。 即今問水濱,陵谷幾變遷。 土著笑吾輩,論世心茫然。 安得古地誌,上下一萬年。 滬瀆壘(晉隆安四年,吳國內史袁山松築以備孫恩,遇害死之。 漁者列竹於海澨曰「滬」,是瀆以此得名。)內史威靈瀚海東,千秋廢壘吊孤忠。 路逢劇賊跳梁急,手障狂瀾設險工。 朽骨空餘磷火碧,英魂猶拂劍花紅。 即今列竹圍漁艇,怕聽蕭蕭蘆荻風。 新豐鄉(在黃渡。 宋咸淳七年,土人掘地得壙石刻,曰唐新豐鄉。)古有新豐市,貰酒歌未已。 吾鄉同此名,記自唐時始。 壙石出舊塋,實在黃歇里。 落日渡頭喧,覓醉漁舟蟻。 當山樓(《名勝志》:縣學前有山,在留光寺旁,廨內有樓,曰當山。 又有讀書樓,宋淳祐九年建。 後復建水竹亭。)衙齋風雨渺樓居,領取山光入綺疏。 秀挹文峰回黛影,雲齊奎宿補晴虛。 三層對面朝延爽,百尺容身夜讀書。 比似盧郎傳八詠,盡容高會集簪裾。 彙龍潭(在應奎山前。)桃花流水千尺深,層潭如鏡開淵襟。 歲時荊楚志競渡,龍舟雜遝來江潯。 泮宮林木蔚深秀,山光倒影涵波心。 驂霞駕霧炫五色,回翔夭矯雲沈沈。 錦帆繡傘揚空際,光搖奎宿低遙岑。 一龍起伏眾龍應,波濤出沒天為陰。 潭空水碧俯鮫室,琳宮貝闕風蕭森。 豢龍於此萃窟宅,雲雷轉眼施甘霖。 徐公坊(在城西。 宋開禧中,徐亮釀酒處。 明嘉靖間,裔孫學謨構宅居之。)開禧姓氏屬徐公,猶憶營廚釀法工。 聞說石孩曾盜酒,市橋吹遍曲塵風。 瑞竹軒(在集仙宮。 元道士孫應元植枯竹架薔薇,忽生枝葉,未幾成林,因以名軒。 明正統間賜道經一藏。 宮前環水,名玉帶河。 後里人重修此軒,於土中掘得斷碑,為當時道流倡和之作。)舊地曾參枯竹禪,籜龍冉冉學飛仙。 薔薇半架明斜照,金石千秋出亂磚。 坐有道經開法講,河流玉帶響神弦。 入林欲共黃冠語,分與山茶掃葉煎。 仙人跡(在馬陸村。 有池如足形,遇旱潦,水不盈涸。)一灣清水碧於蘿,苦竹荒蘆擲白波。 不信池形同履武,化人來往此間多。 尊勝陁羅尼經石幢(在南翔寺大殿前,東西相對。 一立於唐咸通八年,一立於乾符二年。)象教西來自天竺,白馬馱經參秘錄。 唐時佛法遍寰瀛,蕭寺傳燈證金粟。 寶幢東西禮法王,梵書留作摩崖讀。 尊勝陁羅有統宗,咸通勒石乾符續。 迄今遺跡更千年,皈誠唯識兼僧俗。 白鶴南飛道自東,空門法雨滋苔綠。 此幢雖曾歷劫餘,未經石火摧樵牧。 此幢當為上人立,姓名空與思高躅。 佛光兩道接層霄,照取樺心通具足。 惜無玉帶鎮隻林,欲往從之蘇玉局。 婁塘古松(在婁塘北。 大可十圍,枝橫數畝,相傳宋時物。)清風謖謖鳴秋濤,喬松百尺參天高。 野田十畝枝柯交,扶質立千雲垂條。 虯龍夭矯淩層霄,排空下俯棲鶻巢。 青鸞元鶴將翔翱,柪樛光怪盤螭蛟。 相傳留植自宋朝,不栽艮嶽栽荒郊。 有如隱者居蓬蒿,歲寒堅此松柏操。 空山風雨盟後凋,崇封何必秦皇叨。 旗樁石(在江灣。 宋建炎四年,金人由廣德破臨安,製置使韓世忠謀襲金師,以前軍駐青龍,中軍駐江灣,後軍駐海口。 石高丈餘,架大纛其上。)中軍旗鼓江灣駐,十萬貔貅掩歸路。 巨石基崇一丈餘,曾是蘄王建牙處。 當年黠虜破臨安,半壁江山窘南渡。 大家輿服尚蒙塵,到處旗靡望風附。 將軍鼓勇扼歸師,誓眾江千奮武怒。 但令深入老孤軍,收復中原在指顧。 將臺雲氣卷旌幢,帳下偏裨都部署。 拔幟親麾子重旌,大纛旗開掃塵霧。 鐵櫪木船(明嘉靖初於南橋鎮沈東津宅後掘得。)南橋舊臨海,航海歌方舟。 風波下瀕險,瞬息成漂流。 滄桑閱今古,沙磧夷平邱。 掘地出巨艦,古木經千秋。 是為堅多節,鐵櫪此其尤。 當時集貨貝,拍浪靈楂浮。 一朝遽淹覆,萬象同泡漚。 恒河等沙數,誰與溯所由。 異哉此船身,曠代猶獨留。 堅好一如故,質本砂棠侔。 分製幾與案,抱樸能完不。 摩挲當古器,天地同悠悠。 應奎山(在學宮前。)疁城古無山,積上成岡阜。 壁立黌宮前,榮光應杓紐。 奎躔燦列星,巍亭敞虛牖。 下俯彙龍潭,林木蔭左右。 百年科第徵,直挺江山秀。 寶山(在縣東南八十里。 明永樂十年,平江伯陳瑄督海運,築為表識,以建烽堠。 既成,賜名寶山。 帝親為文記之。)疁城鮮山水,瀕海地勢偏。 海舶待停泊,不見堠火傳。 築上表水道,實始文皂年。 高岡聳千尺,花竹常蔚然。 御製勒碑記,四顧淩蒼煙。 航琛夠貨貝,如泛波斯船。 嘉名錫厥祉,輝山更媚川。 守藏達津吏,請為開珠淵。 青岡〈用宣同知昶《宿練岡小舍》韻〉(在縣西五里。 一名中岡身。)出郭事登眺,高崗落日遲。 人煙分極浦,草樹亂斜暉。 去棹隨流遠,歸帆卸影微。 □吾懷州倅〈(昶曾任州府同知)〉,吟興逐雲飛。 外岡(在縣西十二里。 名西岡身。 明處士朱樵隱此,有東岡草堂。)祁塘流水去如雲,且向東岡訪隱君。 省識草堂名姓古,雙橋落日照鄉□。 沙岡(在外岡南五里。 其土俱沙。)沙岡橋畔沙岡路,一碧煙波入混茫。 不分青黎變黃壤,恒河浩劫閱滄桑。 雷墩(在縣西南五里。 相傳有雷石入地,其土暖,蒔菜早熟,種瓜味甘。)裂土驚雷石,荒原有古墩。 甘膏融地脈,暖意入春痕。 火種佳名協,瓜疇舊跡存。 田家占月令,菜把沃靈根。 白馬墩(在外岡。 宋韓世忠葬戰馬處。)南宋偏安劇可哀,韓王戰壘沒蒿萊。 一叢衰草鳴騅逝,半壁孤軍躍馬來。 市駿何人能殺賊,騎驢無地可容才。 荒原更有梅妃塚,曾記驪山侍輦回。 海(在縣東十五里。 自川沙口南抵吳淞至黃家灣,環縣八十餘里。 東北有崇沙障其外,勢距咸潮,得資灌溉之利。 明成祖《寶山碑記》云:瀕海之墟,江流之會,外即滄溟,浩渺無際,海舶往來,最為衝要。)吳淞瀕海滄溟開,舳臚萬里迎潮來。 三山縹緲望無際,東溯方丈西蓬萊。 遠商估舶御風至,瞬息蜃氣吹樓臺。 波斯進寶,鮫人織素,風檣陣馬,俶詭光怪真奇哉。 吾聞乘楂天際探宿海,張騫曾此淩九垓。 又聞樓船海外采靈藥,黃童丱女去不回。 何如東溟隘口扼衝要,寶山表識形崔嵬。 賈帆來往會潮汐,安瀾世世無偏災。 松江東口(亦名吳淞江,古之東江也。 宋葉清臣賦:「具區之野,吳淞之𤃩,東瞰滄海,西瞻洞庭。」)吳淞帶水連滄海,作賦曾傳葉道卿。 萬頃波濤回練浦,半江雲樹枕平城。 魚蝦市賤秋風冷,木末天高落照明。 澤國當年雄巨浸,洞庭煙雨不勝情。 郭澤塘(在錢門塘西,吾祖始遷於此。 有東西兩姚家宅,承緒祖墓祠宇在焉。)郭澤塘西問祖居,一灣流水繞吾廬。 故塋樵牧悲阡表,舊宅桑麻尚里閭。 生養雞豚常不逮,老來拜掃復何如。 徐公橋下扁舟蟻,正我清明上塚初。 練祁塘(一名練川,界縣市中,西承吳淞江水。 後江水不通,別開水道與海潮相接。)祁塘十里澄空練,一碧雲連古赤縣。 東趨溟渤西吳淞,江海分流駛於箭。 帆檣廣市市塵囂,邪許聲聲過沙堰。 練祁農隱入浩歌,延佇升平數清宴。 媯蜼擁雪作寓公,獻捷秋風論白戰。 青邱高詠徵士隨,一代風騷句矜煉。 古塘遙溯海東偏,兩界河山開鏡面。 我家日夕枕寒流,襟帶三江藻芳甸。 河形今昔信無常,泥淤潮頭僅如線。 鹽鐵塘(在縣西南十八里。 南至松江葉謝,北達太倉、江陰入江。 相傳吳越王於此運鐵,或云漢吳王濞。)五季殘氛霸業開,古塘水運勢瀠洄。 計籌鹽鐵桓寬論,力挽江潮武肅才。 平野桑麻隨岸曲,入村雞犬隔雲猜。 況聞山海資奇富,煮采曾傳吳濞來。 楊涇(元孝女楊九娘奉父母守桔槔,蚊齧不去,以贏死,土人立祠祀之,名其里曰「孝女里」。 涇有菊花泉,飲之可益壽。)涇水東流尚姓楊,清泉涓滴總流芳。 靈扉野外神祠古,遠火江干蟹籪涼〈(涇產蟹甚肥美)〉。 弱質竟遭蚊見厄,貞心原與菊分香。 露筋有女同完節,猶遜村姑孝行彰。 槎浦(在南翔南。 有上槎、中槎、下槎之名。 相傳張騫乘槎至此,其地張姓特多。)舊時博望經行處,此日清河著姓多。 宿海源流探弱水,練溪風雅入高歌。 雲翔鶴跡三生夢,月貫星槎萬頃波。 咫尺黃姑灣十八,支機留贈奈愁何。 南翔(在縣南二十四里。 百貨填集,甲於諸鎮。)三槎雲樹渺汀洲,古寺豈嶢接素秋。 廣市生涯叢百貨,繁華漫說賽蘇州。 安亭(在縣西南二十四里。 明歸有光外家居此。 宅西有畏壘亭,望見吳淞帆影、華亭九峰、青龍古塔。 有光嘗讀書其中,因為之記。)安亭江上路,平野盡桑麻。 寺證菩提古,亭懷畏壘賒。 重尋讀書處,遙見亂帆遮。 遠眺渾無際,荒原落日斜。 錢門塘市(在縣西二十四里。 相傳為錢王下駕之所。 元通海運糧艘皆經於此。 不佞初生於培實堂之舊居,自五世祖介馨公以來,皆居此市。)爭說錢王下駕初,宋元漕運浚通渠。 人煙輻湊看成市,田宅飄零又析居。 老去難忘初祖地,愁來欲問故鄉漁。 屋烏敢道留遺愛,剩有鴻文記草廬〈(外祖王西莊先生有《竹雨山房記》)〉。 江灣(在縣東南六十里。 其水自吳淞江屈曲入虯江。 宋嘗於此置水軍。 紹興間,韓世忠以中軍駐其地。 今有旗樁石尚存。)江形屈曲注寒流,村市荒煙吊廢邱。 澤國魚龍空甲循,水軍鵝鸛亂兜鍪。 貔貅帳外高牙建,鷗鷺磯頭故壘秋。 見說金山旗鼓盛,風檣陣馬不勝愁。 周公村(在安亭北,本名杭家村。 明巡撫周忱微行至此,飯於民家,見其耕織具,曰:「是家當世世豐衣足食。」後名其地曰周公村。 忱字恂如,宣德中巡撫南畿,減崇明沙稅四萬石。 卒謐文襄。)杭家宅畔耕桑地,舊記文襄按部回。 減稅棠陰流化雨,勸農花意上春臺。 一甌麥飯同芹曝,萬灶炊煙起草萊。 偶聽村氓談往事,屋烏遺愛使君來。 廠頭(在縣東三十五里。 相傳宋韓世忠屯兵處,地有八景。)青龍江上前軍駐,又記屯兵古廠頭。 遮莫荒村圖八景,羽書旁午海天秋。 壽寧橋(跨顧浦上。 國朝康熙五十二年,先高祖方寧公建。)彎環虹影對斜陽,南北通津駕石梁。 卻憶先人勞創建,百年利涉話梓鄉。 孩兒橋(宋至和間建。 開禧中,橋北徐公坊釀酒屢耗,見小兒自坊中出,踵而逐之,至橋乃滅,疑是橋石孩為祟。 鑿斷其趾,其怪始絕。)徐公酒庫市橋風,橋外青簾映日紅。 誰向甕頭拚醉倒,石孩曾此鑿洪濛。 歸有園(在演武場西。 明尚書徐學謨辟,今西隱寺亦其遺址。 學謨字叔明,官禮部尚書,在職方時裁汰城工冒食。 入直內閣,屬以青詞,不撰。 後守荊州,與景王爭沙市之請。 上營壽宮,學謨進諫,反為異議者所螫,乃乞歸。)海隅遺跡舊,歸有剩荒園。 竹樹自秋色,藤蘿空夕痕。 宅餘蘭若火,人憶謝公墩。 三百年來樂,風流無一存。 東園(在東城。 有明月堂、歲寒亭諸勝,明太常侯震陽辟。 震陽在諫垣時,疏論客魏及遼東兵事,以謫去官。 崇禎初,恤贈太常少卿。)東園水木明且清,烏臺風節推侯贏。 諫垣八月章草上,黃𧟌保姆徒未名。 軍書遼海少方略,逃臣罪大難原情。 建言不合落職去,拂衣歸臥超塵纓。 五柳門園易容膝,東山心事悲蒼生。 惟時客魏盛私謁,舉朝奸黨陰相傾。 河西既壞邊事廢,將驕卒惰誰能兵。 先生念此慘不樂,孤忠戀闕餘丹誠。 歲寒永矢松柏操,常將素履盟幽貞。 誅茅東郭遂初志,堂延明月開軒楹。 宗風速紹在孫子,鳳阿小築雲扉扃〈(鳳阿山房為侯開國讀書處)〉。 石岡園(在石岡門。 明布政龔錫爵築。 錫爵字汝修,尚書宏五世孫,累官廣西布政。 在水部時,佐潘季馴治河,有「共沐恩波」賜額。)中外旬宣繼祖風,歸帆有約海門東。 宦遊兩粵思廉石,治行三江策禹功。 退士襟期林壑勝,故園觴詠管弦同。 崇岡轉瞬都陳跡,留取恩波澤國通。 秋霞圃(在東城。 龔方伯故宅,後屬注氏,今為邑廟,極木石亭館之盛。)方伯歸休日,春風繞故廬。 畫圖誰主客,池館好家居。 圃任秋霞落,亭延夜月虛。 棲神今作室,尚憶集簪裾。 柳雲居(在清鏡塘。 明都事金兆登辟。 兆登字子魚,舉萬曆鄉試,授都察院都事,未任卒。 嘗計偕北上,夜亡其金,有司按治之,兆登曰:「吾不忍戕數口以完吾橐也。」其長厚如此。 父大有亦以孝廉家居,望重鄉里。)清鏡塘東好結廬,四圍高柳閉門居。 雲深宏景三層閣,運蹇長安十上書。 月旦久推名父子,風流長想舊門閭。 亡金逆旅渾閑事,囊橐蕭然計吏車。 檀園(在南翔。 明皋人李流芳辟。 流芳字長蘅,一號慎娛居士。 天啟初,璫焰方盛,公車抵京而返。 好遊佳山水,以詩書畫擅名一時。 所居檀園,一樹一石皆手自位置。 一門群從並著風雅。)脫屣公車富貴途,檀園風雅近時無。 清遊癖愛佳山水,小築如披古畫圖。 博士聲名三絕備,儒林品藻一家俱。 四先生里留題句,太息槎南老慎娛。 漪園(在南翔。 明諸生李宜之辟。 宜之字緇仲,庶常名芳子,流芳從子也,才敏而贍,鼎革時遭奴變死,園改城隍廟。 里人於別室祀張鴻磐、李流芳及宜之為三賢祠。)謝庭群從最風流,摩詰山莊水竹幽。 終古林巒無俗韻,一家書畫擅清修。 洛陽劫火名園記,別墅秋風落木愁。 剩有叢祠高里社,不須華屋感山邱。 墊巾樓(在明德書院後。 明員外汪明際構,為程孟陽、宋比玉輩觴詠之所。 明際字無際,少孤力學,事母以孝聞,歷官工部員外,以同官誤工,廷杖死。)吾聞郭有道,曾塾一角巾。 後人競規仿,岸幘何彬彬。 樓名取斯義,毅然與道鄰。 吾翏盛壇坫,主者惟汪倫。 松園與比玉,縞紵情相親。 觴詠會裙屐,願與結隱淪。 惜哉宦途厄,勝地無主人。 何如此間樂,百尺能容身。 文會軒(在學宮旁。 元徵士強且宅。 又有嘉樹堂在城西北,楊維楨嘗主之。 且字彥栗,負奇工詩,遊京師歸隱,辟常熟判官,不就。)辭徵不就耽高隱,負氣工詩有盛名。 記取鐵崖觴詠地,應奎山色落霞明。 東里草堂(明徵士王彝宅。 彝字常宗,師事王煒,傳蘭溪金履祥之學。 楊維楨以文雄海內,彝著論詆之。 洪武初徵修《元史》,又薦入翰林,以母老辭。 與長洲高啟善,後坐魏觀事見法。 啟有《媯蜼子歌》。)我慕媯蜼子,仁山得正傳。 文章參史筆,才調薄時賢。 東里清風著,青邱舊雨聯。 不堪罹獄市,永棄草堂篇。 三隱堂(在東門外蒲華塘。 明尚書龔宏宅。 以先世龔宗元有中隱堂,龔況號起隱,子故名宏,字元之,由部曹歷官工部尚書。 武宗南巡,稱為幹事老臣。)拂袖歸來賦卜居,東山人望更誰如。 家風累世承中隱,幹事三朝試下車。 龔勝舊登循吏傅,二疏早上乞骸書。 蒲華塘外蕭蕭雨,一夢江幹狎釣魚。 孝友餘慶堂(在宮保橋西。 明副使張情宅。 情字約之,與弟意先後同官副使,以治行稱。)一家華鄂記聯輝,張翰秋風已賦歸。 兄弟頭銜同副使,林泉心跡遂初衣。 為誇軾轍齊名久,轉惜機雲見事非。 終古草堂懷孝友,鏡塘何處舊漁磯。 世忠堂(在宮保橋西。 明尚書徐學謨宅。 董其昌為其孫元嘏書額。 元嘏字爾常,以祖蔭官刑部,貂璫用事,於善類多所保全。 以引律拂上意,拜杖放歸。)羞學青詞上相公,進身不與俗流同。 欲除冒濫清軍籍,肯許侵牟變祖風。 眼看冰山沈劫火,力持異議格宸楓。 當官更有孫繩武,恰稱堂名署世忠。 呂墅草堂(明徐學謨築以居老友邱集者。)故人戀戀舊誅茆,老去仍聯杵臼交。 別墅何須誇賭勝,圍棋留待對窗敲。 東岡草堂(在外岡。 明處士朱樵宅。 樵字蕪久,與陳瑚、諸士儼輩挫廉逃名,著《大禮私議》、《廣濮園議》。 朱彝尊《練祁老人歌》,蓋指樵也。)小隱寄林壑,清風渺夕陽。 濮園廣私議,叢桂鬱平岡。 鴛水高歌續,婁江舊夢長。 東皋舒嘯處,陳跡感蒼涼。 林於山房(在東城。 先曾祖西亭公別業,與前輩朱厚章、張擔伯諸先生流連觴詠。 先君思庭公繼之繪圖徵詩,名流題贈,幾遍海內,西莊先生為之記。)精舍城東辟,修篁萬個陰。 祖風懷舊德,竹雨試新吟。 圖畫名賢記,煙雲別墅沈。 負薪長抱恨,歲月易駸駸。 雙清閣(在東南城。 國朝詹事張鵬翀宅。 乾隆九年御書賜額。)碧草朱門感不禁,空餘題額重綸音。 金蓮榮遇思原廟,玉局才名冠古今。 風月依然雙絕在,苔煙重認一痕深。 夕陽半壁城南路,啼鳥間關亦解吟。 法華塔院(在縣治前。 舊名金沙塔,宋開禧年建。)佛家寶舍利,光焰燭天際。 歷級為浮屠,薰修合靈契。 赤日揚金沙,一塔半空麗。 鳩工始何年,孰為布金施。 頓費巨萬貲,永鎮大千世。 瓔珞開莊嚴,樓欄恣遊憩。 宜若登天然,丹梯遙可跂。 回首海東瀛,三山撥雲翳。 相傳宋元間,本是瀕海地。 商舶待卸帆,立此為表識。 可知寶筏功,不減慈航注。 開講聽法華,妙說無生諦。 西憶寺(在縣治西北。 元泰定間,僧悅可建。 中有寂照堂、直節堂、空翠亭、勁節軒諸勝,明徐學謨、張任讀書處。 學謨後與任子其廉增創竺林院、藏經閣。 悅可賜號廣慧大師。)城西有古寺,咫尺演武場。 昔賢棲影地,屈指徐與張。 尚書舊名德,副憲眾所望。 讀書表直節,圓此常寂光。 藏經待來者,傑閣臨斜陽。 迄今半傾圮,蘿徑徒荒涼。 僧無廣慧業,佛減金碧裝。 摩挲舊碑誌,牧夢歸牛羊。 西林庵(在西南城。 明進士黃淳耀、弟諸生淵耀殉節處。 後人名之曰留碧軒。)天地有正氣,磅礴為忠義。 登陴戰守窮,血濺孤臣淚。 西林舊讀書,解脫得初地。 俯仰留碧處,載讀豐碑記。 從容為拾冠,結纓成素志。 噀血滿壁間,列序各以次。 西山兩兄弟,至死亦正誼。 夜窗磷火青,魂兮歸來未? 昭慶寺(在北城。 明萬曆間建庵,崇禎九年改寺。 寺有浩月堂。)虛堂臨浩月,寶座引春風。 蔬筍僧廚供,茶煙梵磬通。 言招蓮社客,來過虎溪東。 粥飯慚初志,留詩證雪鴻。 雲翔寺(在南翔。 梁天監中,里人掘地得石,有二鶴飛集其上,名鶴跡石。 僧德齊即其地建庵,每鶴至,必有檀施。 一夕鶴去不返,有題詩於石上,曰:「白鶴南翔去不歸,惟留空跡在名基」,遂名寺曰南翔。 國朝康熙間御書「雲翔寺」易之。)鶴飛來兮槎之南,清風淨課參精藍。 鶴飛去兮槎之浦,三生鶴跡常千古。 古刹傳聞天藍年,靈禽止息皆前緣。 高人卓錫此圓寂,名基留輿談空禪。 何莊寺(在婁塘北。 今名永壽寺。 有何氏自唐宋世居於此,嘗延呂蒙正館其家,後舍宅為寺,設其先龕位於內,號香火院。)見說何莊寺,曾留香火緣。 風流開士宅,粥飯老僧禪。 舊塾延文穆,荒庵枕練川。 婁江春水漫,梵磬夕陽邊。 菩提寺(在安亭。 梁天監二年,即孫吳時廢址改建。 明歸太僕嘗讀書於此。 寺有井,名投鑰泉。)安亭江上皈禪地,舊址孫吳閱劫灰。 一樹菩提參勝果,千秋蘭若冷荒苔。 營齋無力還投鑰,說法何人更築臺。 為是昔賢棲隱處,講堂曾謁到公來。 吳興寺(在外岡。 梁天監十年建,中有唐碑,已漫滅。)古寺興衰閱梵王,南朝煙雨尚蕭梁。 鐘聲遠應祁塘櫓,生計猶慳病鶴糧。 雲護斷碑苔繡字,客邀枯衲缽添香。 舍身枉費官錢贖,終古臺城吊夕陽。 鐘樓(在東城資善寺。)一徑蒼茫入翠微,丹梯百尺敞雙扉。 鐘敲木葉霜初降,樓倚西風雁正飛。 蔬筍漫尋香積飯,雲山欲換水田衣。 登臨根觸吟秋興,紫蓼丹楓映夕霏。 集仙宮(在東城。 宋道士葉子琬建。 元道士孫應元增建三清殿、玉皇閣、瑞竹軒。 明正統間敕賜道經一藏。 宮外水繞四圍,名玉帶河。)元修何處訪幽宮,瑞竹軒窗曲徑通。 玉帶一灣流水碧,薔薇半架夕陽紅。 仙壇北斗群真應,道藏東林萬法同。 香火虛皇晨夕供,丹房妙訣話飛衝。 三忠祠(祀吳伍員、唐張巡、宋岳飛。 在接待寺東,今移置醋坊橋南堍靈官廟中。)三高祠外又三忠,廊廟江湖義可通。 殉國英靈前後揆,孤臣心事日星同。 河山共壯風雲氣,社稷空懷戰伐功。 千古出師常飲恨,卻思遺像在隆中。 陸清獻公祠(公諱隴其,字稼書,康熙進士,宰嘉定,歷著清節。 上官誣以諱盜,劾去之,士民乞留不得,各以詩歌送之。 名公歸,集建陸公書院,肖像祠之。 後從祀文廟,追贈內閣學士,謐清獻。)我公來兮練水清,居民夾道臚歡聲。 我公去兮練水秋,攀轅無計空牢愁。 公來公去係欣戚,棠舍歌詩編合集。 古今廉吏不數人,如公清德誰等倫。 宗風理學紹濂洛,四子精微探著作。 公之大名在宇宙,兩廉牲醴列籩豆。 公之盛德在我鄉,當湖遣澤山水長。 拜公像,感公事,奠公一勺吳淞水。 紀王廟(在紀王鎮。 祀漢紀信。 相傳諸廟皆借古名將之靈以鎮江防。 又先是疫癘盛行,疑有邪祟,故立諸忠臣義士之廟以壓之。)項伯為婚雍齒侯,漢家恩怨總權謀。 劇憐黃屋忠魂餒,不及淮陰一飯酬。 雲旗獵獵野塘風,廟貌依然布越同〈(英布、彭越,西鄉皆有廟祀)〉。 太息將軍空誓死,河山無地錄元功。 忠惠侯廟(在外岡。 祀宋兩淮安撫使楊滋。 侯武功大夫應龍之孫,以邊功歿,贈護國忠惠侯,廟食里中。 今集仙宮所奉豐都府義信王極著靈應,蓋即侯也。)傳家將略署邊功,廟享巍然故里中。 聞說陰曹崇義信,年年報社卷秋風。 姚夫人墓(在十八都長墩。 明隆慶中,上人得墓銘云:「唐上柱國鬱朝泰母姚夫人葬信義岡東一里雞鳴塘南。」)柱國猶傳唐代稱,勳階誌傳少留名。 孤墳荒草春無主,信義岡頭落日明。 莊府君墓(在東門外。 土人掘得墓石云:「府君諱泰,馮翊人,唐咸通三年葬昆山縣之翏城鄉。」)舊誌咸通記,阡留古姓名。 府君埋朽骨,漢縣有翏城。 魂化雲中鶴,人騎海上鯨。 千年華表路,何處返緱笙。 发布时间:2025-05-03 14:10:46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7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