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九 崇明 内容: 蝦港(在東三沙。 相傳高宗至崇,泊舟此港。 午潮退,遽命放舟,舟人恚曰:秀才官人不曉事,無潮安得行。 忽有二巨蝦擁水浮舟出海。)瀚海微行閱劫塵,江山猶是漢家春。 潮回子午通蝦港,地僻東南駐日輪。 侍輦尚餘埋玉恨,揚帆陡覺反風神。 小朝廷亦邀天佑,夢遠三沙曲水濱。 鶴塚(在東沙秦家符。)鶴化空留塚,千秋華表心。 青城何處夢,碧海幾回吟。 豈有銘傳古,還遺跡到今。 東沙春草路,渺渺白雲沉。 水格分濤(崇地淡水西至,鹹水東來,中分水格。 淡水色白,鹹水色黑。 每潮轉濤分,聲若雷霆,兩水如相鬥。)水格東西自古聞,海天風浪去如雲。 濤聲撼作雷霆怒,蜃氣噓成黑白文。 涇渭無心清濁判,滄浪何處足纓分。 蒼茫萬頃淩鼇背,遠睇三山掛夕曛。 蒙古字學(元至正六年,國師八思巴建,今廢。)故元盛浮屠,象教遍州郡。 字學創國師,何以通詁訓。 維時至正初,荒淫兆劫運。 儒墨混一家,所對非所問。 署名八思巴,當作十方聖。 梵書雜國書,體製更淆紊。 越職侵官司,結響病聲韻。 何如倉頡文,千古共傳信。 拗拷雙鐘(元至正中,有二鐘隨潮至,相擊作聲,停東沙岸弗去。 一置壽安寺,一置慈濟寺,晨昏叩之,聲俱拗拷。)海水蒼茫湧佛幢,雙鐘靈跡溯南邦。 聲傳拗拷疑鯨吼,寺列東西笑莛撞。 得器定知來路遠,求音轉覺客心降。 若同泗磬隨流駛,合有浮槎達九江。 古瀛洲(元末張士誠據吳,明太祖命徐達討之,知州何永孚率東款附,御書「東海瀛洲」四字賜之,因號古瀛洲。)元綱淪棄九鼎沸,張吳割據等兒戲。 豐沛真人唱大風,海東傳箭歸誠易。 御製爭看飛白書,瀛洲隱隱瞻王氣。 劇郡由來倚股肱,竇融早獻河西地。 迎降曾不為封侯,十萬生靈待君寄。 鍾家窳(明監軍唐順之駐此禦倭,訓練水師。 順之字荊川,以通政使家居,奉敕巡視軍政,士爭用命,釋被俘者千餘人,又奏定海洋會哨事宜。)荊川先生儒者流,文章著錄追韓歐。 銀臺晉秩方歸休,即家起拜資良籌。 監軍海嬌雄兜鍪,備倭方略功隨收。 軍中韓范民歌謳,鍾家窳口偏師留。 水營訓練容方舟,魚龍聽令海鶴愁。 陣雲滾滾揚旌斿,神武不殺寬累囚。 海洋例禁宏遠猷,七營會哨齊戈矛。 迄今事遇三百秋,斜陽廢壘叢荒邱。 海防成議猶堪諏,扶筇直上籌邊樓。 金鳳山亭(康熙九年築山。 後又作亭於其上,今廢。)飛來金鳳對金鼇,幕府登臨擁節旄。 東望海門潮落處,夕陽亭上卸弓刀。 蛇山(在東洋面。 有東西二峰,東峰不可上,西峰頂有石大數畝,五十七松環之。 稍東為雞骨山。)海水蕩雲氣,山高下無地。 東西峙兩峰,其一不可企。 蜿蜒而委蛇,象形表其異。 有石大數畝,千人憑位置。 有松環其巔,百尺鎖空翠。 回望雞骨山,相對若拱臂。 小洋山(山多羊,又名羊山。 有碑曰「海闊天空」,國朝總督噶禮巡洋時立。 上有天后宮、三官堂、羊公廟。)海外鬱嵯峨,萵象豁屏蔽。 聞說山多羊,叱石出巖際。 巡洋大府來,登陟趁晴霽。 四顧碧天空,寰海供一睇。 馬跡山(在小洋山東北。 漁人多漁於此,田腴可耕。 舊有民人居之,國朝康熙間,總兵穆廷拭恐萑苻潛匿,各遭還鄉,焚其廬舍。)古瀛環海多名山,就中馬跡尤孱顏。 淩波萬頃蕩空碧,排雲次第梳煙鬟。 漁人散網踞山麓,鳴榔擊榜歌魚蠻。 地廣沃野近千里,惜無土著成市闤。 跳梁小醜萃淵藪,海氛何以清奸頑。 穆公靖海先靖寇,搜山各遣鄉民還。 焚廬雖烈不為害,綠林無警山雲間。 四時會哨經此地,弓衣小隊時登攀。 玉龍山〈用孟集《玉龍山登高》韻〉(在奉聖寺後。)玉龍臥高穹,山氣挾雲走。 置身百尺巔,一笑空諸有。 滄浪足下浮,雲夢吞八九。 載諷東野詩,天地小蓬牖。 龍山績後遊,賓從時握手。 遙指大瀛東,月上西山口。 金鱉山〈用吳金城韻〉(在東門外壽安寺。 舊名金鳳山。)嵐光撲翠點苔斑,梵宇莊嚴試共攀。 曉策六鱉搖海嶽,手揮五鳳入雲關。 風回弱水三千界,日浴瀛洲第一山。 曾記郡樓觴詠地,使君清節化勾蠻。 高廖二嘴(趙廷健《崇明誌主》云:形如蕉葉,廣長袤隘,高廖二嘴,淺灘隱隱,依浪如山,無風自振,屏藩十郡,鎖鑰五省。)東瀛沃壤辟千里,環帶滄海建百雉。 高廖二嘴臨淺灘,拍拍浮鷗浴春水,廣長袤隘鎖海門,蕉葉宛然泛中沚。 依浪如山勢萬重,無風陡覺驚濤起。 蛇山婉蜒像廬龍,馬跡崔嵬近可指。 果然海國有屏藩,十郡襟喉倚唇齒。 孝友先生隱居(在姚劉沙。 元高士李重發別業,其自詠有「奉母甘疏食,呼兒課古書」之句,可想見其高致。)昔聞陶隱君,高臥華陽巔。 又聞焦隱士,山名屬孝先。 先生海東老,乃以孝友傳。 人各有天性,性至樂自全。 一椽拓小築,百行成大賢。 萊衣老親悅,蘭膳高堂歡。 呼兒課奇字,稽古懷舊編。 孝經了大義,安用多言詮。 雲山祝母壽,所誌耽林泉。 南溪草堂(明張元崇築,有觀海樓、乃吾廬、讀書堂、白華串、東軒諸勝。 元崇字南郊,歲貢生,家不豐而好施與;里黨爭訟,一言剖釋,有彥方之目;嘗建普濟橋,人稱為張普濟。)溪南竹木暢幽情,贏得人傳普濟名。 觀海不愁違弱水,讀書勝比擁專城。 庭延花月張三影,座有琴尊賀四明。 回首草堂淹蔓草,風流猶憶彥方評。 劉婕妤莊(在三沙。 婕妤,宋高宗妃,御書石經皆出其手。)永巷承恩記賜莊,萬家湯沐寵椒房。 漫吟團扇縈秋思,手寫金經祝上皇。 韓侂胄莊(在三沙。)都堂來往著有令,何煩知閣與朝政。 一朝定策擅威命,外戚勢移丞相柄。 莊田遠在三沙鎮,鄙塢驕奢志益逞。 憸人獻媚啟奔競,臣妾犬馬無不應。 蓋世功名徒構釁,相公首級可徵信。 玉津園裏膏霜刃,頃刻銅山成破甑,區區湯沐猶灰燼。 奉聖寺(在東沙。 唐貞元間,僧道成浚井得甘泉,因建此寺。 中有一覽亭、千佛閣,後沒於海。 今移建習文巷。)甘泉四溢灑楊枝,玉井蓮開掛錫時。 蕭寺雲流千佛果,海門月落一鐘知。 亭空自閱滄桑劫,寺古應留元白詩。 一覽瀛洲遠離垢,三山縹緲更何之。 壽安寺(在東門外。 宋淳祐中有二僧插枯竹於此,祝曰:竹榮當置道場。 已而果然,因建寺。 國朝康熙間,有大士像浮海而來,迎置寺中。 復築金鼇山,鑿玉蓮池,建紫竹林亭,延僧主之。)插竹曾開古道場,浮杯徑渡佛慈航。 金鼇玉葉新添築,傳與宗風話海鄉。 岳武穆祠(在姚劉沙。 中有古柏,枝幹扶疏,上干雲霄。)古柏曾題葛相祠,又從海角挺虯姿。 貞心合待棲鸞鳳,赤手能教統虎貔。 下國金繒隨北狩,孤臣魂夢泣南枝。 干雲貫日英雄氣,了卻風波舊獄詞。 湣忠祠(在縣東。 祀明知縣贈光祿丞唐一岑。 嘉靖時,倭入寇,一岑禦戰,斬獲甚多。 後城圮,率親兵巷戰死,奉敕立祠。)禦倭奇烈屬唐公,廟食長留瀚海東。 偏是書生能斃敵,笑他上將怯彎弓。 登陴竟夕傳峰火,巷戰孤忠歎鞠藭。 千古滄溟同飲恨,蟲沙劫盡化清風。 盧公廟(名復元,明萬曆間知崇明縣,督築孫家河及南沙海岸以禦咸河,始得樹藝。 民感其惠,建祠岸旁,禱雨輒應。)水利農田舊瀦防,憑公瀛海植耕桑。 雲旗野外飄秋雨,留取當時化澤長。 发布时间:2025-05-03 14:15:3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7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