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洛陽伽藍記卷第四 内容: 魏撫軍府司馬楊衒之撰。 城西:沖覺寺。 太傅清河王懌捨宅所立也,在西明門外一里御道北。 懌親王之中最有名行,世宗愛之,特隆諸弟。 延昌四年,世宗崩,懌與高陽王雍、廣平王懷並受遺詔,輔翼孝明。 時帝始年六嵗,太后代總萬幾,以懌名德茂親,體道居正,事無大小,多諮詢之。 是以熙平、神龜之際,勢傾人主,第宅豐大,踰於高陽。 西北有樓,出凌雲臺,俯臨朝市,目極京師,古詩所謂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者也。 樓下有儒林館、退賔堂,形製並如清暑殿。 土山釣臺(漢魏池),冠於當世。 斜峰入牖,曲沼環堂,樹響飛嚶,堦叢花藥。 懌愛賔客,重文藻,海內才子,莫不輻輳。 府僚臣佐,並選雋俊(漢魏民)。 至於清晨美(如隱照曠明)景,騁望南(漢魏祖)臺,珍羞(漢魏奇)具設,琴笙並奏,芳醴盈罍,嘉(如隱佳)賔滿席,使梁王愧兎園(漢魏苑)之遊,陳思慚雈臺之讌(如隱照曠燕)。 正光初,元乂秉權,閉太后於後宮,薨懌於下省。 孝昌元年,太后(如隱子)還總萬機,追贈懌太子太師、大(如隱太)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假黃銊,給九旒鸞輅、黃屋左纛、輼輬車、前後部羽葆鼓吹、虎賁班劍百人、挽歌二部,葬禮依晉安平王孚故事,謚曰文獻。 圖懌像於建始殿,拔清河國郎中(如隱照曠,無郎中二字)令韓子熙為黃門侍郎,徙(如隱從)王國三(漢魏無三字)卿為執戟者,近代所無也。 為文獻追福,建五層浮圖一所,工作與瑶光寺相似也。 宣忠寺侍中司州牧城陽王徽(如隱無徽字)所立也,在西陽門外一里御道南。 永安(如隱康)中,北海入洛,莊帝北廵,自餘諸王各懷二望,惟徽獨從。 莊帝至長子城,大兵阻河,雄雌(如隱雌雄)未決,徽願入洛陽捨宅為寺。 及北海敗散,國道重暉,遂捨宅焉。 永安末,莊帝謀殺尒朱榮,恐事不果,請(漢魏謀)計於徽。 徽曰:以生太子為辭,榮必入朝,因以斃之。 莊帝曰:后懷孕未(如隱照曠於)十月,今始九月,可爾以(如隱照曠已)不? 徽曰:婦人生產(如隱婦生產子,照曠婦人產子),有延月者,有少月者,不足為怪。 帝納其謀,遂唱生太子。 遣徽馳詔(如隱照曠,特無詔字。 照曠注云:一本作持詔)至太原王第,告云:皇儲誕育。 值榮與上黨王天穆博戯,徽脫榮帽,歡舞盤旋。 徽素大度量,喜怒不形(漢魏盈)於色,遶(漢魏兼)殿内外歡呌,榮遂信之,與穆並入朝。 莊帝聞榮來,不覺失色。 中書舎人温子昇(如隱升)曰:陛下色變。 帝連(漢魏無連字)索酒飲之,然後行事。 榮、穆既誅,拜徽太師司馬,餘官如故,典統禁兵,偏被委任。 及尒朱兆擒莊帝,徽投前洛陽令冦祖仁。 祖仁(漢魏不重)一門刺史皆是徽之將校,以有舊恩,故(如隱無校字,以作少,漢魏無故字)往投之。 祖仁謂子弟等曰:始(如隱照曠時。 )聞尒朱兆募城陽王甚重,擒獲者千戶侯,今日富貴至矣。 遂斬送之。 徽初投祖仁家,齎金一百斤,馬五十疋。 祖仁利其財貨,故行此事。 所得金馬,緦親之内均分之。 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信矣。 (漢魏有哉字。 )兆得徽首,亦不勲賞祖仁。 兆忽夢徽云:我有黃(漢魏無黃字。 )金二百斤,馬一百疋,在祖仁家,卿可取之。 兆悟覺,即自思量,城陽祿位(漢魏位望。 )隆重,未聞清貧,常自入其家採掠。 (漢魏跡。 )本無金銀,此夢或真。 至曉,掩祖仁,徵其金馬。 祖仁謂人密告,望風欵服,云:實得金一百斤,馬五十疋。 兆疑其藏隱,依夢徵之。 祖仁諸房,素有金三十斤,馬三十(如隱照曠五十。 )疋,盡送致兆,猶不充數。 (漢魏無致字,充作滿。 )兆乃發怒,捉祖仁,懸首高樹,大石墜足,鞭捶之,以及於死。 時人以為交報。 楊衒之曰:崇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如隱漢魏禍。 )之門,殃所畢集。 (漢魏餘殃所集。 )祖仁負恩反噬,貪貨殺徽。 徽即託夢增(漢魏增下有徽字,照曠增作徽。 )金馬,假手於兆,還以斃之。 使祖仁備經楚撻,窮其塗炭,雖魏其(如隱照曠無其字。 )侯之笞田蚡,秦主之刺姚萇,以此論之,不能加也。 宣忠寺東王典御寺,閹官(如隱有楊字)王桃湯所立也。 時閹官伽藍皆為尼寺,惟桃湯獨造(如隱、照曠所建)僧寺,世人稱之(如隱無之字)英雄。 門有三層浮圖(如隱屠,下同)一所,工踰昭義。 宦者招提,最為人實(如隱、照曠入室)。 至於六齋,常擊鼓歌舞也。 白馬寺。 漢明帝所立也。 佛入中國之始,寺在西陽門外三里御道南。 帝夢金神(漢魏人)長丈六,項背(漢魏皆)日月光明。 金(漢魏胡)神號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經像焉。 時白馬負經(如隱無經字)而來,因以為名。 明帝崩,起祗洹於陵上。 自此以(如隱從)後,百姓塚上或作浮圖焉。 寺上經函至今猶存,常燒香供養之。 經函時放光明,耀於堂宇。 是以道俗禮敬之,如仰真容。 浮圖前柰林、蒲萄異於餘處,枝葉繁衍,子實甚大。 柰林實重七斤,蒲萄實偉於棗,味並殊美,冠於中京。 帝至熟時,常詣取之,或復賜宮人。 宮人得之,轉餉親戚,以為奇味。 得者不敢輙食,乃歴數家。 京師語曰:白馬甜榴,一實直牛。 有沙門寶公者,不知何處人也。 形貌醜陋,心機(漢魏識)通達。 過去未來,預覩三世。 發言似(漢魏言下空二格),讖不可解。 事過之後,始驗其實。 胡太后聞之,問以世事。 寶公曰:把栗與雞呼朱朱。 時人莫之能解。 建義元年后,為尒朱榮所害,始驗其言。 時(如隱照曠有亦字)有洛陽(漢魏無陽字)人趙法和,請占早晚當有官爵(如隱照曠作爵否)。 寶公曰:大竹箭,不須羽。 東廂屋,急手作。 時不曉其意。 經十餘日(漢魏經月餘),法和父喪。 大竹者杖,東廂屋者倚廬。 初(如隱照曠無初字)造十二辰歌,終其言也。 光寶(如隱照曠寶光,下同),寺。 在西陽門外御道北,有三層浮圖一所,以石為基,形製甚古,畫工雕刻。 隱士趙逸見而歎曰:晉朝石塔寺,今為光寶寺也。 人問其故,逸曰:晉朝三十二寺,盡皆湮(漢魏埋)滅,惟(漢魏有有字)此寺獨存。 指園中一處曰:此是浴室(漢魏堂),前五步應有一井。 眾僧掘之,果得屋及井焉。 井雖填塞,甎口如初,浴堂下猶有石數十枚。 當時園地(如隱綠君池)平衍,菓菜葱青,莫不歎息焉。 園中有一海,號咸池,葭菼(漢魏芙)被岸,菱荷覆水,青松翠竹,羅生其旁(漢魏傍)。 京邑士子,至於良辰美日,休沐告歸,徵友命朋,來遊此寺。 雷(漢魏雲)車接軫,羽蓋成隂,或置酒林泉,題詩花圃,折藕浮瓜,以為興適。 普泰末,雍州(如隱西)刺史隴西王尒朱天光總士馬於此寺,寺門無何都崩,天光見而惡之。 其年天光戰敗,斬於東市也。 法雲寺。 西域烏塲(漢魏陽)國,胡沙門曇(如隱照曠僧)摩羅所立也。 在光寶寺西,隔墻並門。 摩羅聰慧利根,學窮釋氏。 至中國,即曉魏言隸書。 凡所(如隱無所字)聞見,無不通解。 是以道俗貴賤,同歸仰之。 作祗洹(如隱照曠有寺字)一所,工制(照曠製)甚精。 佛殿僧房,皆為胡(漢魏塗)飾。 丹素(照曠青)炫(漢魏發)彩,金碧(如隱照曠玉)垂輝。 摹寫真容,似丈六之見鹿苑。 神光壯麗,若金剛之在雙林。 伽藍之内,珍(如隱照曠花)果蔚茂。 芳草蔓合,嘉木(照曠樹)被庭。 京師沙門好胡法者,皆就摩羅受持之。 戒行真苦,難可揄揚。 秘呪神驗,閻浮所無。 (漢魏有也字)呪枯樹能生枝葉,呪人變為驢馬。 見之莫不忻怖。 西域所齎(漢魏賣)舍利骨及佛牙經像,皆在此寺。 寺北有侍中尚書令(漢魏無令字)臨淮王彧宅。 彧博通典籍,辨慧清悟。 (如隱恬)風儀詳審,容止可觀。 至三元肇慶,萬國齊臻。 貂蟬耀首,(如隱照曠齊珍金貂曜首)寶玉鳴腰。 負荷執笏,逶迤複道。 觀者忘疲,莫不歎服。 彧性愛林泉,(漢魏山林)又重賔客。 至春風扇柳,(如隱照曠楊)花樹如錦。 晨食南館,夜遊後園。 僚寀成羣,俊民滿席。 絲桐發響,(如隱綠君响)羽觴流行。 詩賦並陳,清言乍起。 莫不領(如隱照曠飲)其玄奧,忘其褊恡焉。 是以入彧室者,謂登仙也。 荊州秀才張裴裳(漢魏有常字。 )為五言,有清拔之句云:異林(如隱秋。 照曠注云:一作秋。 )花共色,別樹鳥同聲。 彧以蛟龍錦賜之,亦有得緋紬緋綾者。 惟河東裴子明為詩不工,罰酒一石,子明八斗(如隱日。 照曠注云:一作日。 )而醉眠,時人譬之山濤。 及尒朱兆入京師,彧為亂兵所害,朝野痛惜焉。 出西陽門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陽大市,周廻八里。 市東(如隱無東字。 照曠注云:一多一東字。 )南有皇女臺,漢大將軍梁冀所造,猶高五丈(漢魏尺。 )餘。 景明中,比邱道恒立靈仙寺(漢魏無寺字。 )於其上。 臺西有河陽縣,臺中有侍中侯剛(如隱照曠釗。 )宅。 市西北有土山魚池,亦冀之所造,即漢書所謂採土築山,十里九坂,以象二崤者。 市東有通商達(漢魏逵。 )貨二里。 里内之人,盡皆工巧,屠販為生,資財巨萬。 有劉寶者,最為富室。 州郡都會之處,皆立一宅,各養馬一疋。 至於鹽粟貴賤,市價高下,所在一例。 舟車所通,足(漢魏人。 )跡所履,莫不商販焉。 是以海内之貨,咸萃其庭。 產匹銅山,家藏金穴。 宅宇踰制,樓觀出雲。 車馬服飾,擬於王者。 市南有調音樂律(漢魏肆。 )二里。 里内之人,絲竹謳歌,天下妙伎出焉。 有田僧超者,善吹笳,能為壯士歌、項羽吟,征西將軍崔延伯甚愛之正光末高平失據虎(如隱虐照曠注云一作虐)吏充斥賊帥万俟(如隱綠君侯)醜奴冦暴涇岐之間朝廷為之(如隱無之字)旰食延伯總歩騎五萬討之延伯出師於洛陽城西張方橋即漢之夕陽亭也時公卿祖道車騎成列延伯危冠長劍耀武於前僧超吹壯士笛歌(如隱無歌字)曲於後聞者懦夫成勇劍客思奮延伯膽略不羣威名卓(如隱照曠早)著為國展力二(漢魏三)十餘年攻無全(漢魏牢)城戰無橫陣是以朝廷傾心送之延伯每臨陣(如隱場)常(如隱照曠無常字)令僧超為壯士聲甲冑之士踴躍延伯(如隱無此二字)單馬入陣旁(漢魏傍)若無人勇冠三軍威棖戎豎二年之間獻捷相繼醜奴募善射者射(漢魏中)僧超亡延伯悲惜哀慟左右謂伯牙之失鍾子(漢魏無子字)期不能過也後延伯為流矢所中卒於軍中於是五萬之師一時潰散市西有退酤治觴二里里内之人多釀酒為業河東人劉白墮善能釀酒季夏六月時暑赫晞(漢魏羲)以甖貯酒曝(如隱暴)於日中經一旬其酒不動飲之香美醉而(如隱而醉)經月不醒京師朝貴多出郡登藩遠相餉饋踰於千里以其遠至號曰鶴觴亦名騎驢酒永熙年中南青州刺史毛鴻賔齎酒至藩,(漢魏番。 )路逢刦賊盜,(如隱綠君逢路賊盜,照曠無刦字。 )飲之即醉,皆被擒獲。 因此復為(如隱因復命,照曠因復名。 )擒奸酒。 游俠語曰:不畏張弓拔刀,惟畏白墮春醪。 市北有(如隱漢魏無有字。 )慈孝、奉終二里,里内之(漢魏無之字。 )人以賣棺槨為業,賃輀(漢魏轜。 )車為事,有輓歌。 孫巖娶妻三年,不脫衣而卧。 巖因怪之,伺其睡,隂解其衣,有毛(漢魏毛上有三字。 )長三尺,似野狐尾。 巖懼而出之。 妻臨去,將刀截巖髮而走。 鄰人逐(漢魏追。 )之,變成一狐,追之不得。 其後京邑被截髮者一百三十餘人。 初變婦人,衣服靚妝行於道,(如隱照曠無此二字。 )路人見而悅,近之,皆被截髮。 (漢魏悅之,近者被截髮。 )當時有婦人着(漢魏著。 )綵衣者,人皆指為(漢魏其。 )狐魅。 熙平二年四月有此,至(漢魏至此。 )秋乃止。 別有準財、金肆二里,富人在焉。 凡此十里,多諸工商貨殖之民。 千金比屋,層樓對出,(對出如隱空格。 )重門啟扇,閣道交通,迭相臨望。 金銀錦繡,奴婢緹衣,(錦漢魏緹,緹漢魏裳。 )五味八珍,僕隸畢口。 神龜年中,以工商上僭,議不聽衣(如隱照曠無議字衣字。 )金銀錦(漢魏緹。 )繡。 雖立此制,竟不施行。 (如隱綠君連下條。 )準財里内有開善寺,京兆人韋英宅也。 英早卒,其妻梁氏不治喪而嫁,更納(如隱、綠君約)河内人向子集為夫,雖云改嫁,仍居英宅。 英聞梁氏嫁,白(漢魏向)日來歸,乘馬將數人至於庭前,呼曰:阿梁,卿忘我也。 子集驚怖,張弓射之,應弦(漢魏箭)而倒,即變為桃人,所騎之馬亦變(漢魏化)為茅馬,從者數人盡化為蒲人。 梁氏惶懼,捨宅為寺。 南陽人侯慶有銅像一軀,可高丈餘。 慶有牛一頭,擬為金色,遇急事,遂以牛他用之。 經二年,慶妻馬氏忽夢此像謂之曰:卿夫婦負我金色,久而不償,今取卿兒醜(漢魏丑,下同)多以償金(漢魏無金字)色焉。 (照曠無焉字)馬氏悟覺,(漢魏無馬氏二字,悟覺作覺悟)心不遑安。 至曉,醜多得病而亡。 慶年五十,惟有一子,悲哀之聲,感於行路。 醜多亡日,像自然(漢魏有)金色,光照四鄰,一里之内,咸聞香氣,僧(漢魏道)俗長幼,皆來觀覩。 尚書右僕射元稹(綠君慎案:魏書作瑱)聞里内頻有怪異,遂改準財里(如隱、照曠無里字)為齊諧里也。 自退酤以西,張方溝水,(如隱、照曠以)東南臨洛水,北達芒山,其間東西二里,南北十五里,並名為壽邱里,皇宗所居(漢魏立)也,民間號為王子坊。 當時四海晏清,八荒率職,縹(漢魏珠)囊紀慶,玉燭調辰,百姓殷阜,年登俗樂,鰥寡不聞犬豕之食,煢獨不見牛馬(漢魏羊)之衣。 於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饒,爭修園宅,互相誇競,崇門豐室,洞戶連房,飛館生風,重樓起霧,高臺芳榭(漢魏樹),家家而築,花林曲池,園園而有,莫不(漢魏無此二字)桃李夏綠,竹柏冬青。 而河間王琛最為豪首,常與高陽爭衡(漢魏行),造文柏堂,形如徽音殿,置玉井金罐,以五色絲績為繩(如隱以金五色績為繩,漢魏以金五色續為繩),妓女三百人,盡皆國色。 有婢朝雲,善吹箎,能為團扇歌、壟上聲。 琛為秦州刺史,諸羗外叛,屢討之(照曠無之字)不降,琛令朝雲假為貧嫗,吹箎而乞,諸羗聞之,悉皆流涕,迭相謂曰:何為棄墳井在山谷為冦也? 即相率歸降。 秦民語曰:快馬健兒,不如老嫗吹箎。 琛在秦州,多無政績,遣使向西域求名馬,遠至波斯國,得千里馬,號曰追風赤驥(漢魏其),次有七百里者(漢魏馬)十餘疋,皆有名字,以銀為槽,金為瑣(漢魏鏁。 )環,(照曠鐶。 )諸王服其豪富。 琛常(如隱照曠,無常字。 )語人云:晉室(漢魏無此二字。 )石崇乃是庶姓,猶能雉頭狐腋,(如隱漢魏掖。 )畫卵(如隱卯漢魏茆。 )雕薪,况我大魏天潢,(如隱漢魏王。 )不為華侈。 造迎風館於後園,窗戶之上,列錢青鎻,玉鳳衘鈴,金龍吐珮,素柰朱李,枝條入簷,伎女樓上,坐而摘食。 琛常會宗室,陳諸寶器,金瓶銀瓮百餘口,甌檠盤盒稱是。 自餘酒器,(漢魏以上十五字在西域而來,句下又無酒器二字。 )有水晶鉢、瑪瑙盃、琉璃(漢魏無盃字、琉字,璃作[王*禽]。 )碗、赤玉巵數十枚,作工奇妙,中土所無,皆從(漢魏自。 )西域而來。 又陳女樂及諸名馬,復引諸王按行府庫,錦罽(如隱𦋺。 )珠璣、冰羅霧縠,充積其内,繡纈(漢魏緹。 )紬(如隱照曠油。 )綾絲綵、越葛錢絹等,不可數計。 (漢魏越葛作葛越,絹下有布字,數作勝。 )琛忽謂章武王融曰:不恨我不見石崇,恨石崇不見我。 融立性貪暴,志欲無限,見之惋歎,不覺生疾,還家卧三日不起。 江陽王(漢魏無王字。 )繼來省疾,謂曰:卿之財產,應得抗衡,何為歎羨,以至於此? 融曰:常謂高陽一人,寶貨多於(如隱照曠,無於字)融,誰知河間瞻之在前。 繼笑曰:卿欲作袁術之在淮南,不知世間復有劉備也。 融乃蹶起,置酒作樂。 於時國家殷富,庫藏盈溢,錢絹露積(漢魏無積字)於廊者,不可較(漢魏校)數。 及太后賜百官絹,(如隱照曠,絹上有負字)任意自取,朝臣(漢魏廷)莫不稱力而去。 惟融與陳留侯李崇負絹過性,(漢魏空格)蹶倒傷踝,侍中崔光止取兩疋。 (漢魏無以上八字)太后問:侍中何少? 對曰:臣有兩手,惟堪兩疋,所獲多矣。 朝貴服其清亷。 經河隂之役,(漢魏投)諸元殲盡,王侯第宅,多題為寺。 壽邱里間,(如隱綠君閭)列刹相望,祗洹鬱起,寶塔高凌。 四月初八日,(漢魏凌作臨,八上無初字)京師士女,多至河間寺,觀其廊,(漢魏殿)廡綺麗,無不歎息,以為蓬萊仙室,亦不是(漢魏足)過。 入其後園,見溝瀆蹇產,石(漢魏空格)磴嶕嶢,朱荷出池,(如隱也,漢魏地)綠萍浮水,飛梁跨閣,高樹出雲,(如隱樹上空格,漢魏作飛梁跨樹,層閣出雲)咸皆唧唧,(照曠嘖嘖)雖梁王兎苑,想之不如也。 追光寺侍中尚書令東平王略之宅也。 略生而岐嶷,幼而(如隱緑君則)老成,博洽羣書,好道不倦。 神龜中,為黃門侍郎。 元乂專政,虐加宰輔。 略密與其兄相州刺史中山王熙,欲(漢魏故)起義兵,問罪君側。 雄規不就,釁起同(漢魏周)謀。 略弟兄四人,並罹塗炭,惟略一身,逃命江左(如隱右)。 蕭衍素聞略名,見其器度寬雅,文學優贍,甚敬重之。 謂曰:洛中如王者幾人? 略對曰:臣在(漢魏無在字)本朝之日,承乏攝官。 至於宗廟之美,百官之富,鴛鸞(漢魏鴦)接翼,杞梓成隂。 如臣之比,趙咨所云:車載斗量,不可數盡。 衍大笑,乃封略為中山王,食邑千戶,儀比皇子。 又除宣城太守,給鼓吹一部,劍卒千人。 略為政清肅,甚有治聲。 江東朝貴,侈於矜尚,見略入朝,莫不憚其進止。 尋遷信武將軍,衡州刺史。 孝昌元年,明帝宥吳人江革,請略歸國。 江革者,蕭衍之大將也。 蕭衍謂曰:朕寜失江革,不得無王。 略(漢魏重略字)曰:臣遭家禍難,白骨未收,乞還本朝,叙(漢魏收)錄存沒。 因即悲泣,衍哀而遣之。 乃賜錢五百萬、金二百斤、銀五百斤、錦繡(漢魏繡錦)寶玩之物,不可稱數。 親帥百官送於江上,作五言詩贈者百餘人,凡見禮敬(漢魏敬禮)如此比(如隱如親比□)。 略始濟淮,明帝拜略侍中、義陽王,食邑千戶。 略至闕,詔曰:昔劉蒼好善,利建東平;曹植能文,大啟陳國。 是用聲彪盤(漢魏磐)石,義鬱維城。 侍中、義陽王略,體自藩華,門勲夙著,内潤外朗,兄弟偉如。 既見義忘家,捐生殉(漢魏狥)國,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往雖施擔為梁,今便言旋闕下(漢魏詣闕),有志有節,能始能終,方傳美丹青,懸諸日月。 略前未至之日,即心立稱,故封義陽。 然國既邊地(漢魏陽下有王字,國下無既字),庽食他邑,求之二三,未為盡善。 宜比德均封,追芳曩烈,可改封東平王,戶數如前。 尋進尚書令、儀同三司,領國子祭酒,侍中如故。 略從容閒雅,本自天資,出南入北,轉復高邁,言論動止,朝野師模。 建義元年,薨於河隂,贈太保,謚曰文貞。 嗣王景式捨宅為此寺。 融覺寺。 清河文獻王懌所立也。 在閶闔門外御道南,有五層浮圖一所,與沖覺寺齊等。 佛殿僧房,充溢一(漢魏無一字)里。 比邱曇謨最善於禪(漢魏義),學講湼槃華(如隱花)嚴,僧徒千人。 天竺國胡沙門菩提流支見而禮之,號為菩薩。 流支解佛義,知名西土,諸夷號為羅漢。 曉魏言及隸書,翻十地、楞伽及諸經論二十三部。 雖石室之寫金言,草堂之傳真教,不能過也。 流支讀曇謨最大乘義章(漢魏義在大上),每彈指讚(漢魏贊)歎,唱言微妙,即為胡書寫之。 傳之(照曠無之字)於西域,西域(如隱不重)沙門常東向遙禮之,號曇謨最為東方聖人。 大覺寺。 廣平王懷(漢魏環)捨宅也(漢魏無也字),在融覺寺西一里許。 北瞻芒嶺,南眺洛汭,東望宮闕,西顧旗亭。 神(如隱照曠禪)臯顯敞,實為勝地。 是以温子昇(如隱升,下同)碑云:面水背山,左朝右市是也。 懷所居之堂,上置七佛,林池飛閣,比之景明。 至於春風動樹,則蘭開紫葉;秋霜降草,則菊吐黃華(如隱照曠花)。 名僧大德,寂以遣煩。 永熙年中,平陽王即位,造甎浮圖一所,是土石之工,窮精極麗。 詔中書舎人温子昇以為文也。 永明寺。 宣武皇帝所立也,在大覺寺東。 時佛法經像,盛於洛陽。 異國沙門,咸來輻輳。 負錫持經,適兹樂(如隱藥漢魏洛)土。 宣武(如隱照曠世宗)故立此寺(漢魏有俾字)以憩之。 房廡連亘,一千餘間。 庭列修竹,簷拂高松(漢魏樬)。 奇花異草,駢闐堦砌。 百國沙門,三千餘人。 西域遠者,乃至大秦國,盡天地之西陲,耕耘(如隱陲作垂,下空一格,漢魏無耕耘二字)績紡。 百姓野居,邑屋(居漢魏店,屋漢魏房)相望。 衣服車馬,擬儀中國。 南中有歌營國,去京師甚遠。 風土(漢魏土風)隔絕,世不與中國交通。 雖二漢及魏,亦未曾(漢魏嘗)至也。 今始有沙門菩提拔陁至焉(如隱沙門焉子善提拔陁,漢魏善作菩,皆無至焉字)。 自云:北行一月(如隱照曠有日字),至勾稚國。 北行十一(漢魏二)日,至孫典國。 從孫典國北行三十日,至扶南國。 方五千里,南夷之國最為强(漢魏無强字)大。 民戶殷富(如隱綠君無富字),多出明珠金玉及水晶珍異,饒檳(如隱梹)榔。 從扶南國北行一月,至林邑國。 出林邑,入蕭衍國。 拔陁至揚(如隱綠君楊)州嵗餘,隨揚州比邱法融來至京師。 京師(如隱不重)沙門問其南方風俗,拔陁云:古(集證改占)有奴調國,乘四輪馬為車。 斯調國出火浣布,以樹皮為之,其樹入火不燃。 凡南方諸國,皆因城郭而居,多饒珍麗。 民俗淳善,質直好義。 亦與西域(如隱國)、大秦、安息、身毒諸國交通往來。 或三方四方,浮海(如隱照曠浪)乘風,百日便至。 率奉佛教,好生惡殺。 寺西有宜牛里,里内有陳留王景皓、侍中安定公胡元吉等二宅。 景皓者,河内刺史陳留莊王祚之子。 立(漢魏無以上十八字)性虛豁,少有大度,愛人好士(如隱綠君事),待物無遺。 夙(漢魏尤)善玄言道家之業,遂舎半宅,安置佛(漢魏僧)徒,演唱大乘數部,並進京師。 大德超、光、挻、榮(漢魏藥)四法師,三藏胡沙門菩(如隱善)、提流支等,咸預其席。 諸方伎(漢魏技)術之士,莫不歸赴。 時有(漢魏有時)奉朝請孟仲暉者,武城人也。 父賔,(照曠有為字)金城太守。 暉志性聰明,學兼釋氏,四諦之義,窮其旨歸。 恒(漢魏前)來造第,與沙門論議,時號為玄宗先生。 暉遂造人中夾(漢魏俠)紵(如隱照曠貯)像一軀,相好端嚴,希世所有。 置皓前廳,(漢魏聽)須臾彌寶座。 (如隱照曠坐)永安二年中,此像每夜行遶其座,四向脚跡,隱地成文。 於是士庶異之,咸來觀矚。 由是發心者,亦復無量。 永熙三年秋,忽然自去,莫知所之。 其年冬,而(漢魏無而字)京師遷鄴。 武定五年,暉為洛州開府長史,重加採訪,寥無影迹。 出閶闔門城外七里長分橋,中朝時以穀水浚急,注於城下,多壞民家,立石橋以限之。 長則分流入洛,故名曰長分橋。 或云晉河間王在長安,遣張方征長沙王,營軍於此,因為張方橋也。 未知孰是。 今民間語訛,(如隱照曠訛語)號為張夫人橋。 朝士送迎,多在此處。 長分橋西有千金堰,計其水利,日益千金,因以為名。 昔都水使者陳勰(如隱照曠勰)所造,令備夫一千,嵗恒修之。 洛陽伽藍記卷之四 发布时间:2025-05-03 16:25:4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7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