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洛陽伽藍記集證 内容: 錢塘吳若準譔海寜張宗祥補序撫軍府司馬。 (各本皆同,惟法苑珠林作鄴都期城郡守。 宗祥案:廣宏明集作祕書監,右北平人。 )楊衒之(楊,史通、通考皆作羊,隋志與此同。 )理在寰區,(寰,毛斧季本、叢書、何鏜本並作人。 )漢曰東中門,(案:水經註曰:東陽門,故中東門也。 此二字倒。 御覽作中東門,是也。 )次南曰青陽門,(案:水經註:陽渠水於城東隅枝分,北逕清陽門,故清明門也。 則凡青陽、青明之青字,皆當作清字。 各本俱脫書水旁,惟何氏本於城內修梵寺作清陽門,不誤。 )遂以開陽為名;(遂,何本作因。 )魏、晉曰津陽門,(津,何本作宣。 毛本註曰:津,一作宣。 桉下句云高祖因而不改,則何本作宣是也。 宗祥案:宣陽為南面中門,津陽為南面西門,已引水經註、太平寰宇記證之,在前此節本文,疑當作次西曰宣陽門,漢曰小苑門,晉改曰宣陽門,高祖因而不改。 次西曰津陽門,漢曰津門,魏晉曰津陽門,高祖因而不改云云。 各本皆有脫文。 而楊氏敘門自東而西,酈氏註穀水所歴城南各門自西至東,昔人不察,遂至宣陽、津陽,莫能斷為二門。 )有銅璇璣玉衡,(有字上何本有上字。 )當金墉城前。 (何本無當字。 )嘗造三層樓,去地二十丈。 (桉李善文選註引陸機洛陽記曰:大夏門,魏明帝所造,有三層,高百尺。 又水經註:穀水又東歴大夏門下,故夏門也。 陸機與弟書云:門有三層,高百尺,魏明帝造。 據此,則嘗字當从何本作帝,其上脫去魏明二字。 二字當从何本衍。 何本此下又有高祖、世宗造三層樓,去地二十丈十三字,誤。 多宗祥案:龍谿精舎鈎沉本據吳氏此說,作魏明帝造三層樓,去地十丈。 下从何本作高祖、世宗造三層樓,去地二十丈。 )廣莫門以西,(廣字上何本有自字。 )所謂九軌。 (軌,何作逵。 毛本註曰:軌,一作逵。 )城内卷第一在宮前閶闔門。 (桉水經註曰:魏明帝上法太極,於洛陽起南宮太極殿之故處,改雉門為閶闔門。 此言宮前,明非西面次北之閶闔門也。 )閶闔門御道東,(各本門字下有一前字。 )司徒府南有國子學堂,(何本無司徒府三字。 )已遙見之。 (已遙,何作遙已。 )金象三千軀,(千,何本作十。 毛本註云:十一作千。 御覽引亦作十。 )布殫土木之功,(各本皆無布字,此疑衍。 )窮造形之巧,(巧,何作力。 )鏗鏘之聲。 (聲,何作音。 )中有丈八金象一軀,(中字上各本多一殿字,誤。 八字當是六字之訛。 )中長金象十軀。 (中字上何本有一人字,誤。 )叢竹香草,(叢,何作翠。 )布護階墀;(護,何作濩。 )綺□青瑣,(□,各本作錢。 )□赫麗華,(□,毛作輝。 )皆亦如之。 (皆亦,各本作亦皆。 )拱門有四力士、四師子,(何本拱字下有一夾字。 )惟樓二重。 (二,各本作兩。 )景字永昌,(字字何本脫去。 )為律學博士。 (桉魏書官氏志有律博士景。 本傳亦言公孫良舉為律博士,高祖親得其名。 此學字疑衍。 )治書侍御史高僧裕,(桉魏書袁翻傳作高綽,此舉其字也。 )譔集其議。 (議,何作事,誤。 )所箸文集,(所上何本有一景字。 )胡世孝,(各本俱作胡孝世。 )閻浮所無也。 (句上何多一徧字。 )極物境界,(物,當从各本作佛。 )合掌連日。 (合字上何本多一或字。 )至孝昌二年中,(何本無中字。 )更鑄新瓶。 (鑄,何本作著,非是。 )今欲以鐵騎五千,(騎,各本作馬,誤。 五,何本作三。 )世跨并肆,(毛本此句下有英武志略四字,臆加。 )人各鑄象。 (人各,何本作令別,非是。 )蒼頭王豐,(豐,魏書尒朱榮傳作相。 )詢以為主,(詢,各本作約。 )假八議者,(何本無假字。 八,各本作入,皆誤。 )惟黃門侍郎徐統,(侍字,何本無。 統,當从各本作紇。 )長戟指闕,(長,何本作張,誤。 )死者三千餘人。 (桉魏書孝莊本紀云:公卿以下二千餘人。 則此三字,當从何本作二也。 )驚駭未出,莊帝(何本脫以上二十字。 )并宅競竄,(并,各本竝作棄。 此殆因弃而誤。 )錄尚書事。 (各本此句下有餘官如故四字。 桉下文有餘官皆如故句,則此句明係後人臆加。 )正以穅粃萬乘,(正,何本作故。 )出卿於桎梏,(出字下,何本多一公字,誤。 )共敘哀辛。 (辛字,何本作悴。 )或□生素懷,(□,何本作訢,毛本作貳。 )兼利是圖。 (兼,各本作義,非是。 )此黃門郎祖榮之詞也。 (榮,當从各本作瑩。 郎字上,各本有一侍字。 )來赴急,(急字下,何本有一難字。 )握手成列。 (列,各本作別。 )顥與數千騎,(千,當从各本作十。 )為社民斬其首。 (社,何本作村,誤。 )帝恐:(恐,當从各本作怒。 )朕寜作高貴卿? 公死,(卿,當从各本作鄉。 )榮下車騎將軍尒朱陽都等,(榮字下,各本俱有部字。 )隆與妻鄉郡長公主(毛本妻字上有榮字,鄉字上有北字。 按魏書孝莊紀:是夜,僕射尒朱世隆、榮妻鄉郡長公主率榮部曲焚西陽門,出屯河隂。 則毛本有榮字是也。 又榮本傳:榮妻北鄉郡長公主。 則毛本有北字是也。 )為榮追福齋。 (齋字上,各本有一薦字。 )尒朱那律歸,(那,何本作弗,綱目作拂。 )造濟生民,(造,當从各本作道。 )一日即得萬人,(萬字下,毛本有一餘字。 )便擊刺。 (便字下,各本有一利字,誤。 )李荀為水軍,(桉孝莊紀:通直散騎常侍假平西將軍都督李苖以火船焚河橋。 此荀字或是苖字之誤,或另一人,無以辨之。 又桉苖本傳:梓潼人。 則與此言蜀人合也。 )建□元年,(□,各本作元。 又桉孝莊紀:世隆推太原太守行并州刺史長廣王曄為主,大赦所部,號年建明。 則□當是明字,各本作元,非也。 )長廣王□晉陽,(□,各本作都。 )未謂兆得濟,(各本竝作謂兆未得猝濟。 )不沒馬腹。 (沒,何作及。 )冰橋宜於滹水,(宜,當从各本作凝。 )神祗所福;(福,何本作將。 )孟津由膝,(由膝,何本作由漆。 桉二字疑有差譌。 )天道禍淫。 (淫,何作盈。 )遂囚帝還晉陽。 (還,何作送。 )錄尚書長孫椎(椎,當從各本及魏書作稚。 )有火入地尋柱,(何本作有入地柱火尋柱。 )(永寜寺。 )所謂延年里,(所字何本脫。 )庫東至閶闔宮門是也。 (庫字上何本有一武字。 宮字何本脫。 )西陽門內御道□,(□,各本作南,是也。 )至孝昌二年,(何本無二字。 桉綱目,太后反政在元年,此作二,疑缺誤也。 )無所歸趣。 (趣,各本竝作聚。 )建義元年,(義當作明。 )(建中寺。 )負釋迦在虛空中(空字何本無),(長秋寺)。 在閶闔城門御道北。 (桉此言城門,所以別宮前之閶闔門也。 各本俱脫去城字,誤也。 )東去千秋門二里,(桉水經註:千秋門,右宮門也。 )登之遠望。 (遠望,各本竝作望遠。 )臺東有宣慈觀,(有字,何本無。 )去地十丈。 (十字上,何本有一一字。 )殿前九龍吐水,(九,何本作有。 )向靈芝往來,(芝字下,何本有一臺字。 )來儀此寺,(儀,各本作依。 )投心入正。 (桉大品經說八正曰: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則此入字當作八。 )時有秀容胡騎數十,(十字下,何本有人字。 )頗獲譏訕。 (訕,各本竝作誚。 )洛陽男兒急作髻,(男,何本女。 )即魏氏所築。 (各本此句下,皆多晉永康中,惠帝幽于金墉城東,有洛陽小城,永嘉中所築二十二字。 )(瑶光寺。 )閶闔南,御道西。 (桉此處疑有脫誤。 子註言望永寜寺正相當,則閶闔宮前之門也。 子註言西有司徒府,則御道西當作御道東也。 )井里北門外有桑樹數株,(各本井字上有義字,數字下有十字。 )飲水庇蔭,(蔭,毛本作隂。 )至於大齋,(大,何本作六,誤。 )舞抃殿庭,(庭,何本作亭。 )剝驢投井,(投,何本作扳。 )皆得食,(食字下各本俱有之字。 )目亂睛迷。 (睛,各本竝作精字。 )(景樂寺。 )東陽門内道北,(内字下疑脫去御字。 )太北倉、導官二署,(北字當从何本衍。 )閹官之釐婦,(閹字上各本俱有盡是二字。 釐當从各本作嫠。 )閽寺寵盛。 (閽,各本作閹。 )佛堂前生桑樹一株,(生,何本作有。 )命給事中黃門侍郎元紀伐殺之。 (殺字毛本無。 )暉其異之,(其字各本及太平廣記所引皆作甚,此當从之。 )有二菩薩,(廣記引有字上有一并字。 )趺上銘曰:(趺字下何本有一坐字,誤也。 廣記所引與此合。 曰,廣記作云。 )晉太始二年,(太,廣記引作泰。 )中書監(監,何作令,誤。 廣記所引與此合。 )時人咸云:(廣記引無時人二字。 )荀勗舊宅,(舊,廣記引作故。 )應即殞倒。 (廣記引作即時殞倒。 )(昭儀寺。 )對戶交疏,(疏何作窗。 )徒無比也。 (徒當从各本作從。 )(胡統寺。 )蒿明寺,(蒿,各本作嵩。 )菩提達磨,(磨,各本作摩。 )尚書右僕射李祚,(李,當从各本作郭。 魏書有郭祚,無李祚也。 )尚書邢鸞,(鸞,魏書、綱目竝作巒。 )掘此地者,(廣記引無者字。 )輒得金玉寶玩之屬。 (屬,廣記引作物。 )邢鸞家,(邢字上,廣記引有一時字。 )(修梵寺。 )巧構難加。 (難字下,何本有一比字。 加字下,何本有一以字。 )白頭一字景裕,(桉景裕一字白頭,見魏書本傳。 此句疑有倒誤。 )說通百氏。 (說,何作疏。 )洞底明靜,(靜,毛作淨。 )鱗甲潛藏。 (藏,何作泳,謬。 )中朝歩廣里也。 (中字上,何本有一晉字。 朝字下,各本俱有一時字。 )池中猶有文帝九華臺。 (文字上,疑脫去魏字。 )季秋巳辰,(巳,何本作良,毛本作九。 桉古人春秋修禊,皆用上巳,各本誤也。 )峰上有露寒館。 (露寒,何作寒露。 )景陽山南,(陽字下,何本有一觀字。 )得霜即熟。 (各本竝作得嚴霜乃熟。 )公幹、仲宣,□其羽翼。 (□,各本竝作為。 桉明帝時,劉、王二人已歿,衒之不應謬誤至此。 桉水經註:池南直魏文帝茅茨堂,前有茅茨碑,是黃初中立。 此當是刊本誤以文帝為明帝也。 陳耀文天中記据此以正善長之誤謬,實失之矣。 )以蒿覆之,故言苖茨。 (桉魏書任城王澄傳:次之凝閑堂,高祖曰:此葢取夫子閑居之義,不可縱奢以忘儉,自安以忘危。 故此堂後作茅茨堂。 則苖字是茅字之誤也。 桉說文:茨,以茅葦葢屋。 衒之葢據之以釋碑。 蒿疑茅字之訛。 蒿,𦱽也,即香蒿也,不可以覆屋也。 )若旱魃為虐,(虐,各本作害,誤。 )陽穀泄之不盈。 (穀,當作渠。 )(景林寺。 )城東。 卷第二。 在建春門外石樓南。 (樓當作橋,各本俱誤。 )假因行役,(假何作暇,行各本作征,非是。 )天下貢賦所聚也。 (聚字下各本有一蓄字。 )(明懸尼寺。 )宿衞、羽林、虎賁等所立也。 (各本脫等字。 )寺南有租場里。 (各本無里字。 )初,蕭衍子豫章王綜來降,(初字上,何本有孝昌二字。 )遂造聽歌三首,(聽字下,當从各本補一鐘字。 歌字下,何本有一詞字。 )行傳於世。 (行字,何本無。 )綜字世□。 (□,各本作讚。 )衍因幸景暉,(幸,何本作納。 )更改名曰讃,(讃,魏書作賛。 )尚莊帝姊壽陽公主,(姊,何本作妹。 桉魏書賛本傳,作姊為是。 )後除徐州刺史。 (據賛本傳,徐疑齊字之譌。 )胡狗敢辱天王女乎? (此句下,各本有我寜受劍而死,不為逆奴所汙十二字。 )遂縊殺之。 (何本作遂縊死之矣。 )(龍華寺。 )即中朝時,白社池(池,當从何本作地。 )眾僧剎養,(剎,各本作利。 )舉高三丈八尺,(舉字,各本竝無。 )炎光騰輝赫赫。 (何本作炎光輝赫。 )比邱惠凝,(惠凝,法苑珠林作慧嶷。 )死一七日,(一,法苑珠林作經,廣記引無一字。 )還活。 經閻羅王檢閱,(法苑珠林作時與五比邱次第於閻羅王所閱過。 經字,廣記作云字。 )以錯名放免。 (法苑珠林作嶷以錯召,放令還活。 )惠凝具說過去之時,有五比邱同閱,(法苑珠林作具說王前事,意如生官無異。 五比邱亦是京邑諸寺道人,與嶷同簿而過。 )云是寶明寺智聖,(聖,法苑珠林作聰。 )坐禪苦行。 (法苑珠林坐字上有自云生來四字,行字下有為業二字。 )有一比邱,(法苑珠林作復有比邱。 )是般若寺道品,(是字上,法苑珠林及廣記引俱有一云字。 寺字下,法苑珠林有一僧字。 )以誦四湼槃。 (各本作以誦四十卷湼槃,法苑珠林作自云誦湼槃經四十卷,廣記引作以誦湼槃四十卷,此係脫落。 )有一比邱,(法苑珠林作復有比邱。 )云是融覺寺曇謨最,(寺字下,法苑珠林有一僧字。 )講湼槃、華嚴,(法苑珠林作狀,註云:講華嚴、湼槃。 )領眾千人。 (法苑珠林領字上有恒常二字。 )閻羅王云:(法苑珠林作王言,句上有解釋義理四字。 )講經者,(者字,法苑珠林作眾僧,下有我慢貢高四字。 )以驕凌物。 (法苑珠林作驕已凌物。 )比邱中,(中字上,法苑珠林有之字。 )今惟試坐禪誦經,不問講經。 (法苑珠林無此十一字。 )其曇謨最曰:貧道立身以來,惟好講經,實不闇誦。 (法苑珠林作最報王言:立身以來,實不憍慢,惟好講經。 立身,廣記引作立道。 )閻羅王敕付司,(法苑珠林作王言付司。 )送曇謨最向西北門,(法苑珠林作送最向於西北入門。 )居舎皆異。 (異字,各本及廣記引皆作黑。 )有一比邱,(法苑珠林作復一比邱。 )云是禪林寺道宏,(寺字下,法苑珠林有一僧字。 )造一切經人中象十軀。 (中字下,法苑珠林有一金字。 )閻羅王曰:(法苑珠林無閻羅二字,曰作云。 )志在禪誦,(在,法苑珠林作念。 )不干世事。 (于,法苑珠林作預。 )雖造作經象,正欲得它人財物。 既得它物,(法苑珠林無此十六字,祗有教化求則四字。 )既懷貪心,(法苑珠林及廣記引俱無此四字。 )便是三毒不除,具足煩惱。 (法苑珠林無便是具足煩惱六字。 )亦付司,(法苑珠林作付司依式。 )仍與曇謨最同入黑門。 (法苑珠林作還與最同入一處。 )有一比邱,(法苑珠林作又有比邱。 )云是靈覺寺寶明,(寺字下,法苑珠林有僧字,明作真。 )自云出家之前,(法苑珠林出字上有一未字。 )嘗作隴西太守,(此句下,法苑珠林有自知苦空,歸依三寶,割舎家資十二字。 )即棄官入道,(即字法苑珠林無,棄作舎。 )曲理枉法,(理,法苑珠林作情。 )劫奪民財,(民,法苑珠林作人。 )假作此寺,(此句上法苑珠林有以充己物四字。 )亦付司,(法苑珠林作付司準式。 )青衣送入黑門。 (此句下法苑珠林有似非好處,慧嶷為以錯召免問,放令還活,具說王前過時意,時人聞已奏胡二十九字。 )太后聞之,(法苑珠林作太后以為靈異。 )遣黃門侍郎徐紇依惠凝所說,(法苑珠林作即遣黃門侍郎徐紇依嶷所陳。 )即訪寶明寺,(法苑珠林作訪問聰等五寺,此句疑有差訛。 )城東有寶明寺,(法苑珠林此句上有竝云二字。 )城内有般若寺。 (内,廣記作中。 )問智聖,(問字上廣記有并字。 )議曰:人死有罪福,(廣記無此七字。 )殿内供養之;(内,廣記作中。 )若私有財物,(有,廣記作用。 )居隱修道。 (居,法苑珠林作小。 )出建春南門外一里餘,(桉南字當从何本衍。 )至東石橋西北而行,晉太康元年造。 橋南有魏時馬市,刑嵇康之所也。 (西,何作南。 有魏時馬市,何本作即中朝牛馬市。 桉此石橋即水經註所謂馬市石橋也。 言東,所以別建春門外馬憲所造之橋也。 毛斧季謂世傳如隱堂刊本此卷内脫三紙,好事者傳寫補入晉太康元年至刑嵇康之所也二十三字,以下文校之,當是重文複出也。 )危行及於誅死,(死字,何本作也。 )瀛州刺史李次壽所立也。 (案閹官傳,次壽,李堅之字。 此稱字而不稱名,殆以字行耶? )東臨石橋,(當从何本作臨東石橋。 )難可揚推。 (推,各本作確。 )時有隱士趙逸,(逸字下,廣記有一者字。 )此宅中朝時,(廣記作此是晉朝。 )時人未信,(廣記未字下有之字。 )遂問寺之由,(廣記作問其由。 )果得甎數十萬,(廣記無十字。 )遂舎為靈應寺,(廣記舎字下有一宅字。 )還為三層浮圖。 (還為二字,廣記祗一造字。 )好事者尋逐之,問:(何本作好事者遂尋問,廣記作好事者問。 )晉時民少於今日,(時,廣記作朝。 )皆遊其都邑,(邑,廣記作鄙。 )妄書生惡。 (生,何作君,誤。 )人問其故,(廣記無人字。 )莫不窮天地之大德,(莫不二字,何作必字。 )盡生民之能事。 (廣記無盡字。 )為臣與伊皋等迹,(伊皋,廣記作伊尹。 )侫言傷正。 (侫,各本作妄,訛。 )搆文之士,(搆,廣記作作。 )李澄問曰:(澄,廣記作登。 )猶未崩毁,未知早晚造? (廣記作未知何年所造。 )因而問:何所服餌,以致長年? (廣記無而字,長作延。 )今始餘半。 (餘,各本作踰。 )帝給歩輓車一乘,(帝,何本作嘗,誤。 )崇義里,(義,各本作儀,誤。 )時人號為三門,(何本無時人二字。 )常在此處。 (處字下,何本多一也字。 )(瓔珞寺。 )司馬恍、(洸,各本作洸。 案魏書有司馬悅,悅之子朏,尚世宗妹華陽公主,拜駙馬都尉。 )幽州刺史李真奴、(案魏書,真奴,李訢小名,范陽人,終官徐州刺史。 此作幽,疑傳刻之誤。 )公孫驤等四宅(等字何本無。 )(莊嚴寺。 )正號崇訓母天下,(母字下各本有一儀字。 桉綱目:魏延昌四年,魏尊太妃胡氏為太后,居崇訓。 又桉當時太后至因以名焉三十二字,各本俱在下文司空張華宅句下,今移於此子注。 )在東陽門外二里御道北。 (何本無二里兩字。 )冀州刺史李詔,(詔,以魏書考之,當从各本作詔。 )暉文里是晉馬道里,(各本俱在下文亦有千數四字下,明係錯簡,今移於此。 )花林芳卉。 (卉,何本草。 )永安中,(中字上各本有一年字。 )臨去奉辭,(臨去,廣記作將行。 )私問舎人温子昇,(句下毛本及廣記俱重有子昇二字。 )聞至尊兄彭城王,(至,毛作子,誤。 何本脫去尊兄彭城王五字。 廣記聞字上有一吾字。 案此彭城王謂勰之嫡子劭也,見本傳,故曰至尊兄也。 )皆懷甎叩首,(廣記皆字上有百姓二字。 )以美其意。 (意字,李璧王荊公詩註引廣記作來字,義似長。 )齊人外矯仁義,(外矯,廣記作庶幾。 )側肩競入,(此句至慕勢最甚十八字,廣記作促共歸之,苟無所資,隨即舎去,言囂薄之甚也。 )甜然濃於四方。 (濃字下何本多泗譬二字。 )有在京邑,(有,何本作布。 )咸共恥之;(咸,何本作或。 )稷下儒林,(儒,何本作孔。 )苖莠自口。 (苖莠,各本作莠言。 )(秦太上君寺。 )在東陽門外御道西。 (西,何本作南。 毛注:一作南。 )檐宇精淨,(精,各本作清。 )美於叢林,(叢,當从何本作景。 )施錢四十萬。 (四,毛本注:一作七。 )陳留李崇、(毛本崇字下有一侯字。 案魏書崇襲爵陳留公,侯字或是公字之訛。 據高陽王寺子注,則當作陳留侯李崇也。 )兵部尚書崔林、(兵部尚書,何本作七兵書。 案魏書百官志無兵部尚書官名,列傳中亦無崔林其人。 惟列傳第五十七有崔休,肅宗朝進號撫軍將軍、七兵尚書。 据此,當作七兵尚書崔休。 各本誤休為林,何本又脫尚字也。 )張倫等五宅,(倫,續古文苑作綸。 )邐迤連接。 (迤,何本作逶,毛本作遞。 )愛昔先民之重,由樸由純,(何本無昔字。 古文苑謂重字是衍文,應刪。 )與造化而津勉。 (勉字當从各本作梁。 案津梁當作梁津,協韻。 )濠上之客,□柱下之吏,(□,各本無。 吏,各本作史。 )卧無為以明心,(卧,當从各本作悟。 )實鍾其人。 (鍾,何作踵。 )巨量接於物表,(接,各本作煥。 )又不偏華上,(上,各本作尚。 )進不入聲榮。 (何本入作為,聲作身。 )拔嶺巖前,(巖,何本作檐。 )斜與危雲等曲。 (曲字各本作竝。 )纖列之狀如一古,(如一,各本作一如。 )水紆徐如浪峭,山□高下復危多。 (何本作泉水未徐如浪峭,山石不高復危多。 毛本作泉水紆徐如浪峭,山石高下復危多。 此水字上疑脫一字。 )五尋百拔,(拔,何作援。 )□□蓬萊如何? (□□,各本作未審。 )或傾或倒,(倒,各本作頺,誤。 此與上草字協韻。 )玉葉金莖,(葉,何本作蕋。 )散滿堦墀。 (墀,續古文苑校作坪,以協韻。 )然目之綺,(綺,何本作色。 )既共陽春等茂,(陽,何作緣。 )異人焉識其中? (中,續古文苑校作名。 )羽徒紛泊,(紛,何作分。 )丹足出自它鄉。 (自,何作於。 )伺候鳥之迷方,(伺,當从續古文苑作何。 )實神怪之異□。 (□,何作趣,毛作趨。 )氣嶺與梅岑,隨春之所悟。 (續古文苑校云:氣字乃菊之訛,上當脫一字。 今無以補之。 春字下當脫一秋字。 )預參次於山垂,(預,何作務,續古文苑作須。 垂,當从何本作陲。 )□為仁智之田。 (□,各本作庭,續古文苑校作廼。 )森羅兮草木,(羅,何作列。 )春夏兮其游陟,(其,續古文苑校作共。 )方寸心兮何所憶? (心兮二字何本無。 )(正始寺。 )寺門外有金象一軀,(有字各本無。 )孝昌三年十二月,(月字下各本有一中字。 )更換以它綿拭。 (拭字各本無。 )京邑士庶,(京邑二字何本無。 )北海大敗,(海字下各本有王字。 )此象悲泣如初,(悲字下法苑珠林有一復字。 )朝夕惶懼,(夕當从法苑珠林作野。 )崩於晉陽。 (崩字上法苑珠林有帝字。 )在京宮殿空虛,(法苑珠林無在京二字。 )是莊帝從父兄也。 (是字上何本有恭字。 )遂佯啞不語,(何本無不語二字。 )復拔刀劍欲殺之。 (各本無復字。 )恭常住龍華寺,(常住二字何作往。 )人神□主,(□各本作乏。 )岳立基趾。 (趾各本作址。 基趾二字疑是棊峙之誤。 魏書李騫釋情賦中亦有既雲擾而海沸,亦岳立而棊峙之語。 )丞相一揮大定,(揮各本作麾。 )招散輕俠,(散當从各本作聚。 )痛齊鉗齒。 (鉗齒,何本作齒劍。 )宸極不可以曠,(以,各本作久。 )時多□難,(各本作時遭多難。 )敬之哉! (各本重有三字。 )功齊四海,(齊,各本作濟。 )識無光遠,(光,各本作先。 )不敢仰承。 (承,何作忝。 )凡恭讓者三,(凡恭,何本作恭凡。 )逢成濟之禍。 (逢字上各本有故字。 )謂左右:將詔來! (詔,何作筆,非。 )為臣不終,(終,何作忠。 )季明不避彊禦。 莫不嘆伏焉。 世隆既有忿言,(何本無此十七字。 )史仵龍、(仵,毛作五。 )楊文義(楊,毛注云:一作羊。 案:魏書忤作五,楊作羊,毛本殆據書以校此也。 又源子恭傳作仵。 )表用其下都督□瑗。 (桉魏書列傳有竇瑗、裴瑗二人,未知孰是,未敢臆補。 )帝每言:太原王(毛本無帝字。 )罪有合死,(有,何作亦。 )不敢復入朝。 (復字何本無。 )土木畢工,(工,何本作功,非。 )奔長安。 (奔字下各本竝有一於字。 )(平等寺。 )即是洛陽小寺,(寺,當从何本作市。 )自立巷寺市,(寺字,當从何本衍。 )時人謂是魚鼈寺也。 (寺,當从何本作市。 )遂徙居孝義里焉。 (何本無里字。 )待吳兒甚厚,(兒,何作人。 )蛙黽共穴,(黽,各本作龜,誤。 )禮樂所不治,(治,各本作沾。 )雜以華音,(音,何作言。 )與五常而竝迹,(常,當从毛本作帝。 )豈卿魚鼈之徒? (豈,何作宜。 )急手速去! (急手,何作急急,下同。 )還奔蕭衍。 (衍字下,何本重一衍字,屬下句。 )朱异怪,復問之。 (復,毛本作而。 )始登泰山者,卑培塿,(始,當从何本作如。 )仁心自放,(仁,當从各本作任。 )亦不慶弔親知,貴為交友。 (知字下,何本有諸字。 )孝昌年,(年字上,各本俱有元字。 )元慎退還,告人曰:(毛本無退字。 )建義,(義字下,當从各本有一初字。 )京兆許超,(超,毛本作兆。 )義出方途,(方,當从各本作萬,此因万而誤也。 )鄰人謂胡兄弟相毆鬥,(何本無鄰字、毆字,廣記無鬥字,下句無而字。 )即舎宅為歸覺寺,(即字上,廣記有胡字。 )合家人入道焉。 (廣記無人字。 )廣陵被廢死,(死字下,廣記有焉字。 )(景寜寺。 )城南卷第三山,懸堂光觀,盛一千餘間。 (案:此十字疑有脫誤。 各本俱作山縣臺觀,光盛一千餘間。 )交疏對霤,(此句上各本有複殿重房四字。 )竹松蘭芷,(竹松,何作松竹。 )青鳧白雁,(青字上各本有或字。 )最得稱首。 (得,何作為。 )至八月節,(月節二字,各本俱作曰字。 以上句四月七日校之,當从各本為長。 )騰班馬而孤上,(騰,何作跨。 )猶聽東吳之句。 (聽,何作得。 )正光末,(末,毛本作中。 )復遷國子祭酒,(復,毛作後。 )竟懷雅術。 (竟,當从各本作競。 )子才恪請懇至,(恪請,各本作辭情。 )辭淚俱下。 (辭,各本作涕。 )所生之處,(桉:所生,謂母也。 各本作所在,誤矣。 )前格後詔,(各本作前革後沿,誤。 )咸自子才出。 (咸,何作或,誤。 )(景明寺。 )即所謂利民里。 (各本無即字。 )人謂此地(人字上何本有以世二字。 )以二十斤與之。 (二十,何本作十二。 )東有秦太、師公二寺。 (桉綱目:神龜元年,司徒胡國珍卒,追號太上秦公,葬以殊禮。 迎太后母皇甫氏之柩合葬,謂之太上秦孝穆君。 則師字當从各本作上。 )東寺,皇姨所建,(建,何作造。 )素綵布工,(布,何作畫。 )即是漢武帝所立者。 (案水經注:陽渠水又逕靈臺北,望雲物也。 漢光武所築,高六丈,方二十步。 則武帝二字當从各本作光武也。 )至我正光中,(我字何本無。 )造明堂於辟雍之西南,(案綱目:魏作明堂在太和十五年,又六年始祀明堂。 )設募征格於堂之上、(上字各本作北。 )曠掖將軍。 (案魏書百官志:第九品有曠野將軍,從第九品有偏將軍、褊將軍。 此曠掖二字,疑是曠野之訛也。 )時虎賁駱子淵者,(時字下,何本有有字。 )孝昌年,(孝字上,各本有昔字。 年,何作初,廣記作中。 )戍在彭城。 (在,廣記作於。 )近洛河,(河,何作水。 )忽見一老翁來,(翁,何作公。 )問何從而來。 (廣記作云從何而來,各本作從何而來。 )坐,命婢取酒。 (坐字上,廣記有既字。 )元寶初甚怪之,(廣記無初字。 )海陸具備。 (備,廣記作有。 )飲訖辭還,(辭還,廣記作告退。 )淥波東傾,(東傾,何本作漣漪。 )唯見一童子,(廣記無唯見二字。 )可年十五,(五字上,廣記有四字。 )鼻中出血。 (出血,廣記作血出。 )(大統寺。 )御道東。 (案此三字各本俱在開陽門三字下,今移正於此。 )漢右中郎將(何本無將字。 )又讀書碑一所,(讀書二字何本作讃學,顧炎武石經考引作讃學。 案水經註陸機言太學賛別一碑在講堂西,下列石龜,載蔡邕、韓說、堂谿典等名,太學弟子賛復一碑在外門中,今二碑竝無。 又云石經東有一碑,是漢順帝陽嘉元年立,漢石經北有晉辟雍行禮碑,是太始二年立,凡四碑,竝無所謂讀書讃學碑也。 )魏文帝作典論云:碑(云當从何本作六。 案魏志明帝太和四年二月戊子以文帝典論刻石立於廟門之外,水經註魏明帝又刊典論六碑附於其次,則此云字乃六字之誤也。 )猶有四□,(□各本俱作存。 )里有文覺、三寶、寧遠三寺,(里字下毛本有內字。 文各本作大。 案此十字疑在武定四年大將軍遷石經於潁十二字下,刊本誤倒也。 )遷石經於潁,(桉魏孝靜帝紀武定四年八月遷洛陽漢魏石經於鄴,隋書經籍志後魏之末齊神武執政自洛陽徙於鄴都,此潁字當从各本作鄴。 )有大谷梨承光之柰。 (大谷毛作含消梨,別有重十斤從樹著地盡化為水如十二字,何本無大谷二字,亦無承光之柰四字,下句承光寺三字上有如字,疑此當作有大谷梨如承光之柰。 )公懿,(公,各本作恭。 )瑯琊人也。 (也字何本無。 )多所制論,(制論,各本及廣記俱作造制。 )復尚公主。 (句下廣記有其後謝氏入道為尼,亦來奔肅,見肅尚主十六字。 )謝作五言詩以贈之。 (以字毛本無。 )其詩曰:(詩,毛作詞。 )無作機上絲,(無字當从各本作令。 )頗憶纏絲時。 (絲字當从各本及廣記作綿。 )鍼是貫錦物,(錦,各本及廣記俱作線。 )自中恒任絲。 (自,當从各本及廣記作目。 )何能衲故時? (衲,何本及廣記作納。 )肅甚有愧謝之色,(廣記作謝甚悵恨。 )卑身素服,(卑,各本俱作畢。 )不聽樂。 (聽字下各本有一音字。 )道肅一飲一斗,(道,各本作見。 )魚者乃水族之長,(乃,何作是。 )甚是優劣。 (甚是,何本作是有。 )沽酒老嫗瓮注𤬪,(𤬪,當是瓨字之誤。 說文:瓨,罌長頸,受十升,讀若洪,从瓦工聲。 此與上下句韻協也。 )妓兒擲絕在虛空。 (絕,當从各本作繩,廣記作袖。 )臣始解此是習字。 (始,廣記作思。 )時給侍中劉縞(縞,各本作鎬。 )遠來降者好之,(好之,各本作飲焉。 )元乂欲為之設茗。 (之字何本無。 )下官雖生於水鄉,(雖字毛本無。 )(報德寺。 )常景為汭頌:(汭頌,何本作勒銘。 )實同土中,(同,當从何本作曰。 )□夏下風。 (續古文苑引作圅夏同風。 )詳觀古列,考見邱墳。 (何本古字下缺一字,考見作列見。 續古文苑引作詳觀古昔,列見邱墳。 )周餘九列,(列,當从何本作裂。 )天地發揮。 (揮,何作輝。 )璽運會昌,龍圖受命。 (續古文苑以此八字當衍。 )永懷保定,(保,毛作寶。 )流美洪模。 (模,毛作謨。 )道東有四館:一曰歸正,二曰歸德,三曰慕化,四曰慕義。 (案:歸正等皆里名也,不得言館。 案:綱目:魏於洛水橋南御道東作金陵、燕然、扶桑、崦嵫四館,道西立歸正、歸德、慕化、慕義四里,以處四方降者。 則此當从各本作道東有四館:一名金陵,二名燕然,三名扶桑,四名崦嵫。 道西有四館:一曰歸正,二曰歸德,三曰慕化,四曰慕義。 道西有四館之館,字當作里。 )寶夤恥與夷人同□,(□,各本作列。 )□□至都,久閭阿郍[肱-月+舟][1]來朝。 (此十一字,毛本作蠕蠕主郁久閭阿那肱來朝。 郍,當从何本作那。 案:蠕蠕,國名也。 郁久閭三字,姓也。 阿那肱三字,名也。 當作蠕蠕主郁久閭阿那肱來朝。 案魏書肅宗紀阿那肱作阿那瓌。 )單于來朝,(單字上疑當有南字。 )莫不歡附。 (歡,何作欵。 )綠樹垂庭,(樹,各本作柳。 )別立市於樂水南,(樂,當从各本作洛。 )民間謂永橋市,(謂市,何作為寺,非是。 )遇牆亦倒。 (亦,毛作則。 )醜奴破,(破字下各本有滅字。 )可覓誠之。 (誠,當从各本及廣記作試。 )園中素有一盲熊,(有,何作育,無盲字。 )虞人牽盲熊至,(盲,何本作育,誤。 )送師子胡,(胡,各本作者。 )殺師子而返,(殺,何本作卻,誤。 )西域胡人所立也。 (法苑珠林、廣記無胡字。 )發冢取磚。 (冢,廣記作墓。 )華林都堂(廣記無都字。 )黃門侍郎(廣記無侍字。 )范友明家奴(友明,廣記作明友。 )死者曰:(廣記作答曰。 )家在城西阜財里,(阜,何作準。 )無所食也。 (廣記無也字。 )或遇飯食,(飯,廣記作飲。 )如似夢中。 (廣記無似字。 )門下錄事張秀攜(秀攜二字,當从法苑珠林、廣記作雋字,下仝。 )詣準財里,(準,廣記作阜。 )果有崔暢,(有,何作得。 )有息子涵,(何本作有一息字子涵,毛本無一字。 )年十五而死,(死,法苑珠林、廣記作亡。 )在華林園中,主人故遣我來問。 (廣記作主上在華林園,遣我來問。 案人字當从各本及法苑珠林、廣記作上字。 )秀攜還,以實陳聞。 (還,廣記作具。 )后遣攜送涵回家,(廣記無攜字。 )謂曰:(廣記作拒之曰。 )急手速去,(急手,何本作急急,廣記無手字。 )游於京師,(京師,何作京巷,法苑珠林作游於京師巷内。 )黃衣一具,(具,廣記作通,法苑珠林同。 )不敢仰視(廣記作不仰視天。 )及兵刃之屬,(兵刃,毛本作刀兵。 )遇疲則止。 (各本無遇字。 )奉終里,(奉字上,廣記有一有字。 )多賣送死人之具,(何本無多字,廣記無人字。 )勿以桑木為欀。 (欀,當从法苑珠林及廣記作榱。 )見人發鬼兵,(廣記無人字,法苑仝。 )訴稱是柏棺。 (法苑珠林、廣記無訴字。 )主兵吏曰:(廣記無主字,法苑珠林有。 )貨涵發此等之言也。 (何本及法苑珠林無等之二字。 )(龍華寺)給輿,羽葆鼓吹,(輿字,各本及廣記皆無。 )白殿丹楹,(殿,廣記作壁。 楹,各本作檻。 )飛檐反宇,(反,何作峻,毛作仄。 廣記作華。 )羅衣從風,(衣,廣記作綺。 )諸王豪侈,未之有也。 (何本無之字。 )鳴騶夾道。 (夾,廣記作御。 )雍嗜口味,(味,廣記作食。 )性多儉恡,(恡,廣記作吝。 )亦常無肉,(各本及廣記作常無肉味。 )止有韭菹。 (菹,何作薤。 有字下,廣記有韭茹二字。 )崇客李元祐,(客字上,廣記有家字。 )二九一十八,(二九,何作二韭。 廣記無一字。 )世人即以為譏罵。 (何無為字。 )善彈箜篌,(廣記作能彈卧箜篌。 )能為明妃出塞之曲歌,(曲字,各本無。 廣記無能字、歌字。 曲作聲。 )豔姿善火鳳舞,(火,各本作么。 善字上,各本有尤字,下有為字。 廣記作善為逐鳳舞。 )竝愛傾後室,(室,疑宮字之誤。 )常令徐鼓綠水火鳳之曲焉。 (常字上,各本俱有遂字。 火,廣記作文。 )荀潁子文。 (各本竝作潁川荀子文。 )荀生住在何處? (何無在字。 )問才曰:何往? 曰:往城南。 (各本俱作才曰:何為住城南。 )城南有四夷館,(夷字下,何本有里字。 )信非虛言也。 (何無言字。 )即漢之躍龍閣也。 (閣,各本作園字。 )室華葢之座,(室,當从各本作設。 )(高陽王寺。 )城西卷第四土山釣臺,(臺,何作池。 )斜峰山牖,(牖,何作墉。 )竝選雋俊。 (俊,何作民。 )至於清晨明景,(明,何作美。 )使梁王愧兎園之游,(園,何作苑。 )太子還總萬幾。 (子,當从各本作后。 )拔清河國令,(何本國字下有郎中二字。 案魏書百官志有侯伯國郎中令,何本殆据之以增此也。 )從王國三卿為執戟者。 (從,當从各本作徙。 )(沖覺寺。 )侍中司州牧城陽王所立也。 (王字下各本有徽字。 )永康中,(康,當从各本作安。 )婦生産子,(何本作婦人生產,毛本作婦人産子。 )遣徽特至太原王第,(特,何本作馳詔,毛作特詔。 )連索酒飲之。 (何無連字。 )祖仁一門刺史,(何無祖仁二字。 )皆是徽之將,(將字下各本有校字。 )少有舊恩,(少,各本作以。 )故往投之。 (何無故字。 )時聞尒朱兆募城陽王甚重,(時,何作始。 )我有黃金二百斤,(何無黃字。 )祿位隆重,(祿位,何作位望。 )盡送致兆,(何無致字。 )猶不滿數。 (滿,毛作充。 )積禍之門,(禍,何作惡。 )殃所畢集。 (何作餘殃所集。 )徽即托㝱增金馬。 (增字下各本有徽字。 )雖魏侯之笞田蚡,(魏字下何本有其字。 )閹官楊王桃湯所立也。 (案魏書閹官傳:王温,字桃湯。 楊字當从各本衍。 )惟桃湯所建僧寺,(所建,何作獨造。 )世人稱□英雄。 (□,何作之。 )工踰昭義,(義字疑儀字之訛。 )最為入室。 (入室,各本作人寶。 )(宣忠寺。 )寺在西陽門外,(寺字當衍。 )背日月光明金神。 (金,何作胡。 )時白馬負而來,(負字下何本有經字。 )自此從後,(從,當从各本作以。 )形貌醜陋,(醜,廣記作寢。 )不可解。 (解字上廣記有得字。 )胡太后聞之,(廣記無聞之二字。 )時亦有洛陽人,(各本及廣記無亦字。 )當有爵否? (何本作當有官爵。 廣記無否字。 )經十餘日,(各本及廣記作經月餘。 )法和父喪,(喪,廣記作亡。 )大竹者杖,(當从廣記作大竹箭者苴杖。 )造十二辰歌。 (造字上何本及廣記有一初字。 )(白馬寺。 )盡皆湮滅,(湮,何作堙。 )惟此寺獨存。 (惟字下何本有有字。 )此是浴室,(室,何作堂。 )當時園池平衍,(池,當从何本作地。 )葭菼被岸,(菼,何作芙。 )雍西刺史(西,各本作州。 )(光寶寺。 )僧摩羅所立也。 (僧,各本作曇。 )隔苑竝門,(苑,各本作牆。 )凡聞見,(凡字下,各本有所字。 )作祗洹寺一所,(何無寺字。 )丹素發彩,(素,毛作青。 發,毛作炫。 )花果蔚茂,(花,何作珍。 )嘉木被庭,(木,毛作樹。 )閻浮所無。 (無字下,何本有也字。 )侍中尚書令,(何無令字。 )辨慧清恬,(恬,各本作悟。 )萬國齊珍,(珍,何作臻。 )金貂耀首,(金貂,何作貂蟬。 )春風扇揚,(揚,毛作柳,誤。 )莫不飲其元奧。 (飲,何作領。 )荊州秀才張裴裳,(裳字下,各本有常字。 )異秋花共色,(秋,當从各本作林。 )子明八日而醉眠。 (日,當从各本作斗。 )市南有皇女臺,(南字上,何本有東字。 )臺中有侍中侯釗宅,(釗,考魏書,當从各本作剛。 )足蹟所履。 (足,何作人。 )市南有調音、樂律二里。 (律,何作肆。 )有田僧超者,(廣記無者字。 )善吹笳,(善,廣記作能。 )能為壯士歌,(廣記無能字。 )虐吏充斥,(虐,當从各本作虎。 )朝廷為旰食。 (為字下,各本有之字。 )僧超吹壯士笛曲於後,(笛字下,何本有歌字。 )威名早著,(早,何作卓。 )二十餘年,(二,何作三。 )攻無全城。 (全,何本作牢,誤。 )延伯每臨場,(場,何本作陳,廣記作敵。 )單馬入陳,(句上,何本有延伯二字。 )威鎮戎豎,(鎮,何作振。 )射僧超亡,(射,何作中。 )謂伯牙之失。 鍾子期(何本無子字。 )善能釀酒,(能,廣記作於。 )時暑赫晞,(晞,何作曦,廣記作劉,屬下句。 )其酒不動,(其酒,廣記作酒味。 )飲之香美而醉,(而字,各本在醉字下,屬下句讀。 )經月不醒。 (廣記作而不易醒。 )京師朝貴,多出郡登藩,(廣記作京師朝貴出郡者。 )以其遠至,(廣記作以其可至遠。 )亦曰騎驢酒。 (曰,各本及廣記皆作名。 )永熙年中,(廣記無年字。 )齎酒之藩,(藩,廣記作任。 )逢路盜賊,(何本作路逢劫盜賊,賊字屬下句。 廣記作中夜逢劫盜。 )飲之即醉,(廣記作盜飲之皆醉。 )皆被禽獲。 (被,廣記作備。 )因復命禽奸酒。 (因字下,何本及廣記皆有一此字。 命,何本作為,廣記作名。 )市北慈孝、奉終二里,(北字下,毛本有有字。 )里内之人,(何無之字。 )有輓歌孫巖,(歌字下,廣記有者字。 )巖因怪之,(因,廣記作私。 )似野狐尾。 (廣記無野字。 )妻臨去,(妻,廣記作甫。 )鄰人追之,(追,毛作逐,廣記仝。 )變成一狐。 (成,廣記作為。 )行路人見而悅,近之,(行字下,廣記有於道二字,無近字。 何本作行於道路,人見而悅之。 )皆被截髮。 (何本及廣記皆字上有行者二字。 廣記無皆字。 )當時有婦人著綵衣者,(廣記無有字。 )皆指為狐魅。 (廣記無皆字。 )四月有此,至秋乃止。 (至字,何本在此字上。 )層樓□□,(□□,各本作對出。 )不聽金銀錦繡,(不字上,何本有議字。 )更納河內人。 (法苑珠林引無人字。 )英聞梁氏嫁,(法苑珠林引無氏字。 )卿忘我也。 (也,法苑珠林引作耶。 )子集驚怖,(怖,法苑珠林作怪。 )亦變為茅馬,(為,法苑珠林作成。 )盡化為蒲人,(法苑珠林無化字。 )舍宅為寺,(舍宅,法苑珠林作遂舎。 )可高丈餘,(丈,法苑珠林及廣記作尺。 )儗為金色。 (為字上,法苑珠林及廣記有貨字。 )今取卿兒醜多,(醜,何作丑。 )以償金色焉,(償,法苑珠林及廣記作充。 焉,毛本及廣記作馬氏。 法苑仝二字屬下句。 )心不遑安。 (法苑珠林及廣記作而心不安。 )慶年五十,(十字下,法苑珠林及廣記有餘字。 )象自然生色,(然,何作有。 廣記作象忽自然金色。 )一里之內,(一,廣記作鄰。 法苑仝。 )皆來觀覩,(覩,廣記作矚,下有焉字。 )遂改準財里,(毛無里字。 )皇宗所立也。 (立,毛作居。 )縹囊紀慶,(縹,各本作居。 )擅山海之富,(擅,廣記作阻。 )洞戶連房,(洞,廣記作阿。 )高臺芳樹,(樹,當从毛本作榭。 )常與高陽爭衡,(衡,何作行。 )以金五色績為繩,(績,何作續。 毛本無金字。 色字下有絲字。 廣記作以五色絲為繩。 )在山谷為冦也,(也,廣記作耶。 )即相率歸降。 (廣記無即字。 )琛在秦州,(州,廣記作中。 )號曰追風赤驥。 (何無驥字。 )其次有七百里者,(其字各本無,廣記仝。 者,何本作馬。 )琛常語人:(各本俱無常字,廣記有。 )晉室石崇,(何無晉室二字。 )畫卵雕薪,(卯,各本作茆。 桉杜臺卿玉燭寶典:寒食,城市多鬥雞卵之戲,出古之豪家,食稱畫卵。 今代猶梁藍茜加雕鏤,遞相餉遺。 此卯字當从廣記作卵。 )金瓶銀瓮百餘口,甌檠盤盒稱是。 自餘(此十五字,何本錯簡在皆從西域而來句下。 )自餘酒器,(自,廣記作其。 何本無酒器二字。 )繡纈、油綾、絲綵、越葛、錢絹等,不可勝計。 (廣記無此十五字。 纈,何作緹。 絹字下有布字。 計,何作數。 )三日不起。 (起字上,廣記有能字。 )江陽王繼來省疾,(何本脫王字。 )謂曰:(廣記作論之曰。 )寶貨多融。 (多字下,何本及廣記有一於字。 )繼笑曰:(廣記無笑字。 )錢絹露積於廊者,(者,廣記作廡間。 )賜百官負絹,(何本無負字。 )任意自取。 (取,廣記作量。 )負絹過性,(性,當从廣記作任。 )蹶倒傷踝。 (此句下,廣記有太后即不與之,令其空出,時人笑焉十四字。 )太后問:侍中何少? (問字下,廣記有曰字。 )寶塔高凌,(凌,何本作臨,廣記作壯。 )四月初八日。 (初,當从何本及廣記衍。 )京師士女,(師,廣記作都。 )亦不是過過。 (字下,廣記有也字。 )□樹出雲,(□,各本作高。 )(法雲寺。 )欲起義兵,(欲,何作故。 )逃命江右。 (右,各本作左。 )臣在本朝之日,(在字,何本無。 )鴛鸞接翼,(鸞,何作鴦。 )敘錄存歿。 (敘,何作收。 )凡見敬禮如親比,(親,各本作此句斷,以比字屬下句,非是。 )今便言旋闕下。 (闕下,何作詣闕。 )然國既邊地,(何本無既字。 )(追光寺。 )傳之於西域,(毛無之字。 )沙門常東向遙禮之。 (沙字上各本有西域二字。 )(融覺寺。 )禪皋顯敞,(禪當从何本作神。 )是以温子昇云:(昇字下當从各本有碑字。 )(大覺寺。 )適兹藥土,(藥,當从何本作樂。 毛作洛,非。 )故立此寺以憩之。 (寺字下,何本有一俾字。 )檐拂高松,(松,何作樬。 )盡天地之西垂。 (垂,當从何本作陲。 )今始有沙門焉子善提拔陁,(善,各本作菩。 毛本無焉子二字。 陁字下有至焉二字。 )自云:北行一月日,(何本無日字。 )北行十一日,(一,何作二。 )最為强大,(何本無强字。 )民戶殷多。 (殷字下,何本有富字,以多字屬下句。 )沙門問其南方風俗,(沙門二字上,何本重有京師二字。 )亦與西國大秦、安息、身毒諸國,(西國之國字,當从各本作域。 )浮浪乘風,(浪,何本作海。 )愛人好事,(事,何本作士。 )夙善元言,(夙,何本作尤。 )安置佛徒。 (佛,何本作僧。 )暉遂造人中夾,貯象一軀。 (貯,當是紵之訛。 )其年冬,而京師遷鄴。 (何本無而字。 )(永明寺。 )城北。 卷第五。 有羽林馬僧相,善觝角戱。 (何本無有字。 )虎賁張車、(車字下何本有渠字。 桉魏書靈后補傳:太后從子都統僧敬與備身左右張車渠等數十人謀殺乂,復奉太后臨朝。 則此當从何本補一渠字也。 )宣武場(場字下何本有在字。 )(禪虚寺。 )凝圓寺,(圓,何作玄。 )閹官濟州刺史賈璨所立也。 (璨,何作燦。 桉魏書閹官傳作粲。 )注:即漢太上王廣處。 (此處疑有脫誤。 )洛陽城東北有上高景,(景字,各本作里字,此誤也。 )洛陽城東北上高里。 (陽字,當从各本衍。 )李元謙樂雙聲語:(樂,何作能。 )是誰第宅過佳? (過佳,何作遇值,毛作遇佳,皆誤。 )凡婢雙聲。 (凡,古音芃,故曰雙聲。 何本作此,誤。 )神龜元年,(案釋老志,惠生使西域,在熙平十年。 )唯土谷渾城左右,(土,當从各本作吐,下仝。 )土谷渾所吞。 (吞,何作居,誤。 )今城是土谷渾第二息,(城字下,各本俱有內主二字。 )□中國佛與菩薩。 (□,各本作城。 國,各本作圖。 )戶人有患,(戶人,何作人戶。 )即得隂愈。 (何無即字。 )及諸宮塔,(宮,何作象。 )幅上隸書,(幅,各本作旙。 )云:太和十九年。 (云字上,各本有多字。 )唯有一幅,(幅,各本作旙。 )是姚秦時旙。 (秦,何作興。 太平御覽亦作興。 )居喪者翦髮劈面,以為哀戚。 髮長四寸。 (劈,當是剺字之訛。 四,何本作五。 廣記無劈面以為哀戚髮七字。 )有商將一比邱,(商字下,何本有胡字。 )石毘盧旃,(石,當从各本作名。 )今輒將吳國沙門來。 (吳,各本作異。 )王言:令我見佛。 (言,毛作曰。 )令覆瓮之影,(何作今之覆瓦之影。 )非皮非□。 (何本作非皮綵。 □,毛作繪。 )案于闐境,(境字上,各本有國字。 )五穀甚豐,(穀,何作果,訛也。 )食則麴麥,(麴麥,何作麥麩。 )文字與波羅門同。 (波,何作婆。 )入漢槃陀國,(漢李延壽北史西域傳作淐。 )至鉢盂城,(桉北史西域傳,鉢盂作鉢和,下波斯國作波知國,烏場國作烏萇國,乾陀羅無羅字,又上朱駒國作朱居國,殆梵音無定字也。 )復呪池龍,(何本作就池呪龍。 )即徙之葱嶺山。 (即字上,何本有王字。 )長坂千里,(長,何作危。 )方此則夷,(方,何作對。 )依約中下,(下,何作夏。 )水皆西流。 (此句下,何本有入西海三字。 廣記與此仝。 )人民決水以種,(人字上,廣記有其上二字。 以,何作而。 )聞中國,(國字下,各本有田字。 )天何由可共期也? (廣記無共字。 )天氣已冷,(冷,何作寒。 )十月之初,(之初,何作初旬。 )至𠿒噠國,(至,何作入。 𠿒,當从何本及魏書作嚈。 )以氊為屋,(屋,何作衣。 )皆來朝賀。 (賀,何作貢。 )王張大氊,(張,何本作居。 )以四金鳳皇為牀腳,(何無四字。 )頭帶一角,(帶各作戴。 )團圓垂下,(垂下各本作下垂。 )境土甚狹,(何無土字。 )多致難艱。 (難艱當从各本作艱難。 )此國漸出葱嶺,(何本無此國二字。 )望風謝路耳。 (何無耳字。 )國王精食,(食各本作進。 )唯從空山。 (從當从各本作徙。 )國王見宋雲,云大魏使來。 (璜川吳氏本作國王見大魏使宋雲來。 )龍王瞋怒,(怒何作恚。 )非直條縫明見,(縫何作縱。 )至於細縷亦新。 (新當从各本作彰。 )王城北八十里,(八十何作十八。 )若水踐泥,(水何作以。 )金象六千軀。 (千何作十。 )如來苦行,投身餓虎之處,(餓毛作餵。 )温熾已扇,(熾何作風。 )矚此芳景。 (矚何作屬。 )目入神定,(目當从各本作因。 )以金傅之,(何作以金箔帖之。 )隔小嶺。 (小毛作山。 )遂立敕[勒/心]為王:([勒/心]當从各本作勒。 )好祀鬼神,(祀何作事。 )手持刀,(持何作捉。 )莫能責之。 (莫何作未。 )宋雲曰:(曰字上各本有一答字。 )遠求經典,(典何作論。 )未敢言疲,(言何作告。 )不無頓弊。 (頓何作損。 )宋雲初謂王是夷人,不可以禮責。 (何本謂作見,不字上有謂字。 )冰有大小,(冰當从各本作水。 )我見魏主則拜,(我字下何本有一親字。 )我一坐讀書。 (一各本作亦。 )時跋跋提國(各本少一跋字。 )與乾陀羅王(何無羅字。 )復西行三月,(月何作日。 )至辛頭河,(頭下各本有大字。 )十二年□。 (□各本作中。 )復西行十三日,(何無十字。 )推其本源,(源法苑珠林引作緣。 )與弟子游化此土。 (弟上法苑珠林有一諸字。 )我入湼槃三百年,(三何作二。 )此處起浮圖,(此上法苑珠林有一在字。 )二百年來,(二何作三。 )累牛糞為塔。 (累當从法苑珠林作壘。 )王怪此童子,(句下何有即此童子四字。 )然後止。 (法苑珠林作然後始定。 )王始更廣塔基,(法苑珠林無始字。 )從此構木,(此法苑珠林作地。 )階砌櫨栱,(櫨何作楹。 )上有鐵柱,(柱何作棖。 )高三尺,(法苑珠林作高三百尺。 )糞塔如初,(塔何作垢。 )在大塔南三歩。 (三歩法苑珠林作三百歩。 )婆羅門不信是糞,(法苑珠林婆字上有時有二字。 )以手探看,(看,法苑珠林作之。 )天火所燒,(所,當从法苑珠林作七。 )無有能上者,(有,何作由,無者字。 )悉在上。 (在下,何有樓字。 )塔内物事,(物,當从何本作佛。 )旭日始開,(開,何作升。 )覆於其上,(於字,何本在下句後字上。 )則有禍變。 (則,何本及御覽竝作即。 )其形正圓,(圓,法苑珠林作直。 )高二丈,(高字上,法苑珠林有舉字。 )能與世人表吉凶。 (表,何作報。 表字下,法苑珠林有作字。 凶字下有之徵二字。 )觸之若吉,(觸字上,法苑珠林有以指二字。 )錦香袋五百枚。 (袋,當从何本作囊。 )王公卿旛,(卿下,何有士字。 )以銅摹寫,(銅,何作鍮。 )須禁日取之。 (禁,何作藥,誤。 )至那迦羅阿國,(阿,何作訶。 )值有動,(各本竝作重時。 )二人勝之,(二,當从何本作一。 )見佛影入山窟十五歩,(入山二字,何本在窟字下。 )近看暝然不見,(何無不見二字。 )始見容顏挺特。 (見字下,何本有其相二字。 )窟前有方石,(何無有字。 )山下有六佛,(六,各本作大。 )并為七塔。 (七,何本作大。 )塔南石銘云:(塔字上,毛本有七字。 )(凝園寺。 )正光二年,(桉魏書釋老志,惠生於正光三年冬,還京師。 )戶十萬九千餘。 (九,何作六。 )劉長秋□(□,毛本作寺。 )嵩高中有闕居寺。 (闕,當从何本作閒。 ) 发布时间:2025-05-03 16:38:07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7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