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之五十五事紀二 内容: 晉 武帝泰始四年七月,星隕如雨,皆西流。 五年濟陰太守巴郡文立請錄巴蜀名臣,後詔從之立,上言:故蜀名臣子孫,流徙中國者宜 量才敘用,以慰巴蜀之心,以傾吳人之望。 詔曰:諸葛亮在蜀盡其心力,其子瞻難而死義,其孫 京宜隨才署吏。 帝以文立為散騎常侍。 咸寧三年,星孛於西方。 六月,郡暴水殺人。 四年,蚩尤旗見於東井。 五年十一月,益州刺史王濬率巴蜀卒伐吳。 初,濬為巴郡太守,郡邊吳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養。 濬乃嚴其科條,寬其徭課。 其產育 者皆與休複,所全活數千人。 至是徵兵於郡,先所全育者皆堪徭役供軍,其父母戒之曰:王府君生爾,爾必勉之,無愛死也。 遂下巴蜀兵,東西二十余萬,與王渾、王戎、杜預諸將軍大舉伐吳,擊破丹陽,攻武昌,趣建業,入于石頭,吳主皓請降。 惠帝元康八年,巴氐流人李特等至漢中,上書求寄食巴蜀。 遣侍御史李苾慰勞監察之。 初,張魯在漢中,賨人李氏自巴西宕渠往依之,後遷于略陽,號曰巴氏,其孫特、庠、流皆有材。 武州黨多附之,關中為饑,流入漢川者數萬家,特兄弟賑救,遂得眾心。 流民至漢中,上書求寄食巴蜀,詔書不聽敕。 苾持節慰勞且監察之,不令入劍閣。 苾受賂開關放入,散在梁、益,不可禁止。 李特至劍閣歎曰:劉禪有如此地面縛於人,豈非庸才耶? 永甯元年,巴氏李特殺趙廞,詔以羅尚為益州刺史。 初,廞陰有據蜀之志,以李特兄弟材武,厚遇任用。 李庠厏驍勇得眾,廞心忌之。 庠勸廞稱□,廞斬之。 特流怨廞,遂攻殺之,縱兵大掠。 詔拜尚益州刺史,特等聞尚來,甚懼,以牛酒勞迎。 廣漢太守辛冉勸尚因會誅,特不從。 太安二年春二月,羅尚遣兵討特,斬之,傳首洛陽。 建平太守孫阜破德陽,獲蹇碩、任臧,退屯涪陵。 先是李特潛渡江,擊羅尚,水上軍皆散走。 朝廷遣孫阜與荊州刺史宗岱帥水軍三萬救尚 岱,以阜為前鋒,進逼德陽。 特遣任臧拒之,又遣蹇碩略地至巴郡之墊江。 岱、阜軍勢甚盛,遂 擊破德陽,獲碩、臧等,退屯涪陵。 三月,涪陵民樂紳等起兵攻李流。 夏五月,李雄襲擊孫阜,兵大破之,宗岱卒于墊江。 初,流以李特、李蕩繼死,岱、阜將至,甚懼,遣其子世為質於阜,退與雄謀襲阜軍,雄乃說 流:民同心,襲阜以取富貴。 眾皆從之。 雄遂與李離襲擊阜軍,大破之。 會宗岱卒于墊江,荊 州軍遂退。 流甚慚,由是奇雄材,軍事悉以任之。 秋七月,熒惑入東井。 平西參軍涪陵徐輿出降流。 時李流徙郫,蜀民皆保險結塢,或南入寧州,或東下荊州,城邑皆空,野無煙火,流眾饑乏, 唯涪陵千餘家依青城山處士范長生。 徐輿說羅尚,求為汶山太守,邀結長生與共討流。 尚不 許,輿怒,出降於流,說長生使給軍糧,流軍複振。 永興元年春正月,詔羅尚權統巴東、巴郡、涪陵,以供軍賦。 時李雄攻尚,入成都,尚遁至江陽,遣使表狀,詔尚權統三郡,以供軍賦,尚遣別駕李輿詣 荊州劉弘求糧,弘曰:天下一家,彼此無異。 吾今給之,則無西顧之憂矣。 遂以三萬斤給之,尚 賴以存。 十月李雄迎立涪陵范長生,固辭,目即成都王位。 李雄以長生有名德,為蜀人所重,欲迎以為君。 而臣之長生不可,諸將固請雄即尊位,遂 從之,大赦改元,約法七章。 驤為太傅,始為太保,離為太尉。 十一月,羅尚移屯巴郡,遣兵擊蜀,獲李驤妻昝氏及子壽。 二年九月,歲星守東井。 光熙元年,成都王雄拜涪陵范長生為丞相,自稱成皇帝。 初范長生詣成都雄,門迎執板,拜為丞相,尊之曰範賢,至是以為天地太師。 時諸將恃恩 互爭位,尚書令閻式請考漢晉故事,立百官制度,從之。 懷帝永嘉三年,譙登募巴蜀流民,西至巴郡。 初,譙周有子居巴西城,巴西太守馬脫殺之。 其子登詣劉弘,請兵以復仇。 弘表登為梓潼 內史,使自募巴蜀流民,得二千人。 西上至巴郡,從羅尚,求益兵不得。 進攻宕渠,斬馬脫,食 其肝。 會梓潼降,登進據涪城。 雄自攻之,為登所敗。 四年春二月,李雄太尉李國帳下文石殺國,以巴西來降羅尚。 秋七月,羅尚卒于巴郡,詔以長沙太守皮素代之。 十二月,皮素至巴郡,羅宇等使人夜殺之,巴郡亂。 時李驤攻譙登,素次巴東,敕平西將軍張順、楊顯救登。 尚子宇素惡登,糧運不給。 皮素 怒,欲治其罪,懷懼。 及素至巴郡,降人趙攀、閻蘭等夜殺素,建平都尉暴重殺宇及攀,於是巴 郡亂,不果救登。 五年春正月,李驤拔涪城,譙登死之。 巴郡既亂,驤知登食盡援絕,攻涪愈急。 士民皆熏鼠食之,無一人離叛者。 於是城拔,獲 登至成都。 李雄欲宥之,登詞氣不屈,遂見殺。 巴蜀流人反於湘州。 流人汝班、蹇碩等數萬家,布在荊、湘,數為土民侵苦。 會蜀賊李驤拒樂鄉,友應詹等共擊 破之。 參軍馮素與班有隙,言于刺史荀聎,曰流人皆欲反聎,欲盡誅之。 流人大懼,四五萬家 一時俱反,共推杜弢為主,自稱梁益二州牧。 三月,益州將吏表巴郡太守張羅行三府事。 隗文叛,劫巴郡太守黃龕,張羅自討之,敗死。 初將吏共殺暴重,表羅行三府事。 羅治枳,自討隗文,破降之。 旬月複叛,劫太守黃龕,讬 以為主。 龕窮急欲自殺,主簿楊預諫止,預乃作龕書遣弟詣羅。 羅遣軍討之,不克,自討之,敗 績身死。 二府文武共表平西司馬王異行三府事,領巴郡太守。 六年,龍驤將軍張啟行三府事,羅琦領巴郡太守。 啟、琦共殺王異而代之。 二府文武共表涪陵太守向沈行西夷校尉。 張啟病卒,三府複共表沈行西夷校尉,南保涪陵。 湣帝建興元年三月,向沈卒,眾表汶山太守蘭維為西夷校尉。 沈卒,蜀郡太守程融等表維為西夷校尉。 維將吏民壯出巴東。 雄將李恭、費黑等獲之,於 是自巴以東,皆為雄有矣。 夏四月,涪陵李運、巴西王建寇漢中,梁州刺史張光擊殺之。 元帝太興二年二月甲申,熒惑犯東井。 七月甲子,歲星熒惑合于東井。 三年十月己亥,熒惑在東井二十日。 成帝咸和元年九月,李雄將張龍寇涪陵,執太守謝俊。 九年冬十月,詔以李玝為巴郡太守。 李雄卒,李班嗣,李期弑之即位。 玝屯於涪,期欲討之。 李壽先遣使告以去就利害,開其 去路,玝遂來奔,因以為郡太守。 咸康元年八月戊戌,熒惑入東井。 二年正月辛巳,慧星夕見西方。 三年七月甲戌,月犯東井距星。 咸康四年秋七月,李壽以李閎為荊州刺史,鎮巴郡。 五年夏四月,征西將軍庾亮遣參軍李松擊巴郡江陽,執荊州刺史李閎、巴郡太守黃植,送 于建康。 李壽以李奕為鎮東將軍,代閎守巴郡。 穆帝永和元年五月辛巳,太白畫見在東井。 二年十一月辛未,安西將軍桓溫率諸將伐巴蜀,拜表即行。 溫將伐蜀,朝廷以蜀道險遠,溫眾少而深入,皆以為憂。 唯劉惔以為必克,或問其故,惔 曰:以博知之,溫善博者也,不必得則不為,但恐克蜀之後,溫終專制朝廷耳。 二年六月,月犯東井距星。 李勢降于溫,巴蜀平。 五年四月丁未,太白犯東井。 八年七月壬子,歲星犯東井距星。 十一年八月,熒惑入東井。 十二年六月,庚子太白畫,見在東井。 升平元年二月,太白入東井。 夏四月丁亥,月掩井南轅西頭第二星。 六月,孛星入太微,連東井。 二年十二月甲午月犯東井。 哀帝興寧二年,月掩歲星在參。 海西公太和元年二月丙子,月掩熒惑在參。 孝武帝甯康元年冬十月,秦王堅遣將寇梁益,梁州刺史楊亮帥巴僚萬餘拒之,敗奔。 十一月秦王堅以姚萇為甯州刺史,鎮墊江。 時秦取梁、益二州,邛、莋、夜郎皆附于秦,遂以楊安鎮成都,毛當鎮漢中,萇鎮墊江。 慧星出於尾,箕長十餘丈,經太微掃東井。 二年夏五月,益州刺史竺瑤、威遠將軍桓石虔帥眾三萬,攻墊江。 姚萇兵敗,退屯五城。 太元三年冬十月,巴西人趙寶起兵梁州,自稱晉西蠻校尉、巴郡太守。 四年三月癸未,使右將軍毛虎生帥眾三萬擊巴中。 九年五月,梁州刺史楊亮帥兵伐蜀,屯巴郡。 亮帥眾五萬伐蜀,遣巴西太守費統等將水、陸兵三萬為前鋒,亮屯巴郡。 秦益州刺史王廣 遣巴西太守康回等拒之。 安帝隆安元年四月丁醜,太白畫見在東井,八月熒惑守井鉞。 元興元年七月戊寅,熒惑在東井。 三年春正月,桓玄命諸將分戍三巴。 時玄僭號,加毛璩散騎常侍、左將軍,璩執留玄使,不受其命。 玄以桓希為梁州刺史,分諸 將戍三巴以拒之。 璩傳檄遠近討之,擊破希等,進屯白帝。 夏四月,司馬時延祖、涪陵太守文豦茂退保涪陵。 桓振複攻陷江陵,諸將引兵退。 豦茂等撫其餘眾,退保涪陵。 十一月,毛璩遣涪陵太守文豦茂東下,擊破桓放之。 時桓振以桓放之為益州刺史,屯夷陵。 豦茂東下擊破之,放之敗走,還江陵。 義熙元年二月,毛璩遣諸將率師出外水、涪水,東討桓振。 譙縱反,殺璩及弟瑗。 璩聞桓振陷江陵,帥兵卒三萬東下,使弟西夷校尉瑾、蜀郡太守瑗出外水。 參軍譙縱、侯 暉出涪水。 蜀人不樂遠征,眾遂逼縱反。 璩聞變,奔還成都,益州營戶李騰開城納縱兵,殺璩 及弟瑗,滅其家,縱自稱成都王。 三月丁酉,太白犯東井。 二年八月乙未,月犯歲星在參。 二年五月己醜,太白畫見在參。 四年秋七月,劉敬宣帥師伐蜀,遣文豦茂、時延祖由墊江擊譙縱。 初劉裕聞譙縱反,遣毛修之、文豦茂、時延祖共討之,表襄城太守劉敬宣帥眾。 敬宣既入 峽,遣巴東太守溫祚以二千出外水,自帥益州刺史鮑陋、文豦茂等由墊江轉戰而前。 譙縱求救 于秦,譙道福悉眾拒險,相持六十日不得進。 七年七月丁卯,歲星犯填星在參。 八年七月己未,月犯井鉞。 十一月丁醜,填星犯東井。 十二月癸卯,鎮星犯井鉞。 九年夏六月,巴民杜瑾執譙道福送軍門,斬之。 時朱齡石伐蜀,誅譙縱。 道福謂其眾曰:蜀之存亡,實系於我,不在譙王。 今我在,猶足一 戰。 眾皆許諾,因盡散金帛以賜眾,眾受之而走。 道福逃於獠中,杜瑾執而送之,斬於軍門。 十一年六月己未,太白犯東井。 八月,熒惑不見八十餘日,複出東井。 十四年七月丁巳,月犯東井。 宋 太祖元嘉七年六月,熒惑犯東井。 八年五月,太白犯天關、東井。 六月庚子,熒惑入東井。 十月丙辰,月掩天關、東井。 九年,益州人許穆之、趙廣等作亂。 涪陵、江陽諸郡守皆棄城奔。 刺史劉道濟信任長史費謙、別駕張熙,聚斂害民,籲嗟滿路。 穆之變姓名為司馬飛龍,依 氐王楊難當,招合蜀人,與趙廣聚眾。 向廣漢參軍程展等擊之,皆敗死。 巴西人唐頻聚眾應之,進陷涪城。 巴西、梓潼二郡太守王懷業再遣軍拒之,失利。 於是太守漢中常豦伯、涪陵阮惠、江陽杜玄起、遂甯馮遷並委郡出走,蜀土僑舊俱反。 十二年二月,平西將軍,臨川王義慶以巴東太守周籍之督巴郡、宕渠五郡諸軍事。 趙廣等進攻成都,劉道濟嬰城自守。 賊眾大至,會道濟卒,梁儁之、裴方明詐為道濟教命,以答簽疏,雖其母妻亦不知也。 方明出城擊賊,大破之,賊退保廣漢。 義慶時將荊州刺史遣籍之督軍,將二千人救成都。 廣等聯營數百,籍之與方明等合攻克之,進擊廣漢,廣等走還涪。 五月,裴方明等擊趙廣,大破之,涪、蜀皆平。 十一年三月丙辰,太白畫見在參。 十四年正月,月犯東井。 十五年十一月丁未,月犯東井鉞星。 二十二年二月,金、火、木合于東井。 二十三年二月,金、火、水合于東井。 孝武大明二年三月辛未,熒惑入東井。 四月己亥,熒惑在東井犯北轅第二星。 四年六月,太白犯井鉞。 五年四月,太白犯東井北轅。 八月、十月,熒惑入東井。 七年六月,太白入東井,又犯東井。 七月,熒惑入東井。 八年四月,太白入東井。 六月,有流星大如五鬥,甌赤色,有光尾,長丈餘,從參北東行直下,經東井,過南河沒。 明帝泰始二年三月乙未,有流星,大小西行不可稱,數至曉乃息。 三年六月甲辰,月犯東井。 五年,置三巴校尉。 先是三峽蠻獠歲為 □暴,故分荊、益四郡置三巴校尉,立府于白帝以鎮之,以孫謙領其事, 敕募千人自隨。 謙曰:蠻夷不賓蓋,待之失節耳,何領兵役以為國費。 固辭不受。 至郡,開布恩信,蠻夷翕然懷之,競餉金寶,謙皆慰諭不受。 六年,以王悅補三巴校尉,加持節輔師將軍,領巴郡太守。 齊 高帝建元元年二月壬申,以三巴校尉明慧昭為巴州刺史,領巴東太守。 時以群蠻數為叛亂,分荊、益置巴州以鎮之。 四年六月戊子,熒惑從行,入東井。 戊戌在東井度。 庚子,太白入東井。 九月壬子,有流星如瓜大,出西行,沒空中。 巴氏擾亂荊州,魏以大將軍李崇為刺史鎮之。 時將之鎮,敕發陝、秦二州兵送之。 崇辭曰:邊人失和,本怨刺史,今奉詔代之,自然安靖。 但湏一詔而已,不煩發兵。 魏從之,崇將輕騎宣諭民夷帖。 建元元年五月,白鳥見巴郡。 永明元年五月甲午,歲星入東井。 九月癸巳,月犯東井北轅西頭第一星。 二年三月丁醜,月犯東井北轅北頭第一星。 四月丙申,太白從行,犯東井鉞星。 六月丙寅,月犯東井轅頭第一星。 八月戊子,月犯東井南轅西頭第一星。 三年八月丙辰,月犯東井北轅二星。 九月癸未,月犯東井南轅西頭第一星。 十一月戊寅,月入東井曠中,因蝕三分之一。 四年正月癸酉,入東井。 二月丁卯,月犯東井。 三月乙未,月入東井。 七月辛亥、八月戊寅,月犯東井。 九月辛卯,十一月辛醜,月入東井。 十二月己巳,月犯東井北轅東頭第二星。 五年二月癸亥,月犯東井南轅西頭第二星。 六月甲戌,太白犯東井北轅第三星,在西一尺。 七月丁未,月行入東井曠中,無所犯。 六年四月癸醜,月犯東井南轅西頭第二星。 又熒惑伏在參、度,去太白二尺五寸。 甲戌, 熒惑、辰星俱從行入東井曠中,無所犯。 九月丁酉,月入東井。 閏十月壬辰,月行入東井。 十一月乙未,月行東井南轅西頭第二星。 七年正月甲寅,月入東井曠中,無所犯。 二月辛巳,月掩,犯東井北轅東頭第一星。 九月庚申,月在東井北轅東頭第一星。 八年六月戊子,太白從行,入東井。 十月壬子,月入東井曠中,無所犯。 九年二月辛未,月入東井;壬申,行東井北轅東頭第一星。 四月癸未,太白夕見西方,從參、宿一度。 七月戊子,有流星,如二升器,黃白色,有光,從天江。 星西出東北,經天過入參中而沒,沒 後如連珠。 十一月辛未,月在東井南轅西頭第二星,又入東井曠中。 十年二月庚子,熒惑從入東井北轅西頭第一星。 五月辛巳,太白從行入東井,在軒轅西頭第一星。 八月甲辰、十月辛卯,月入東井曠中,無所犯。 十二月甲午,月入東井曠中,又進北轅東頭第二星,四寸為犯。 十一年正月辛酉,月入東井曠中,無所犯。 二月丁醜,太白從行,東井北轅西頭第一星。 八月辛巳,熒惑從行入東井,在南轅西頭第一星。 九月己亥,月入東井曠中,無所犯。 十一月辛酉,月行在東井鉞星南八寸,又在東井南轅西頭第一星南五寸並為犯,進入 井中。 十二月辛巳,月入東井曠中,又入北轅西頭第二星南六寸為犯。 郁林王隆昌元年三月辛亥,月在東井;六月丁卯,月入東井。 梁 武帝天監四年,魏將王足寇巴蜀。 以張齊為輔國將軍,與甯州刺史李略禦之。 七年九月己亥,月犯東井。 文帝大寶元年六月,武陵王蕭紀遣其子圓照舉兵由外水將兵東下赴援。 先是侯景陷台城,帝有密敕至硤,加紀侍中。 紀乃移告諸州征鎮,遣圓照將二蜀精兵三萬 受湘東王繹節度,繹命且頓白帝,未許東下。 元帝承聖二年夏四月,武陵王紀至巴郡,遣兵還救成都,次於西陵。 時紀帥諸軍東下至巴郡,聞有魏兵,遣譙淹還軍救蜀,紀將兵至西陵。 上以護軍陸法和築 二硤口兩岍,運石填江,鐵索斷之,於是不得東下,眾潰。 上殺之及其諸子,遠近聞而悲之。 三年三月丁亥,長沙王蕭韶取巴郡。 五月,魏大將軍李遷哲略地巴蜀,巴州刺史牟安民降之,巴、濮皆附魏。 敬帝紹泰元年,譙淹徙屯墊江。 魏益刺史宇文貴使淹從子子嗣,誘說淹以為大將軍,不從,斬子嗣,貴怒攻之,徙屯墊江。 陳 武帝永定元年,周合州民張瑜反,詔開府陸騰討平之。 周世宗初,陵、眉、江、資八州及張瑜兄弟俱反,眾數萬人,破郡縣。 騰率兵討之。 武成初,詔征騰入朝。 騰在巴蜀,平獠禦寇,屢有討平之功。 文帝天康元年,周信州蠻擾巴峽,反陸勝討平之。 時信州蠻冉令賢、向五子王等據巴峽,反攻 白帝,黨與連結二千餘里。 周遣開府儀同三司,元契、趙康等前後討之,終不克。 詔開府儀同三司陸勝,督王亮,司馬裔討之,斬首捕虜各萬餘。 宣帝大建十一年四月己醜,歲星太白辰星合于東井。 十二年二月壬寅,白虹見西方。 隋 文帝開皇元年,改巴郡為渝州。 四年春正月辛卯,渝州獲獸,似麋,一角、同蹄。 八年二月庚子,填星入東井。 十七年春二月,太平公史萬歲擊南寧羌,平之。 先是西南夷、獠莫不歸附,唯南寧州酋帥熒震恃遠不服。 梁睿上疏,以為南寧,漢世牂牁 地,因平蜀之後略定南寧。 帝初未之許,後來降複叛,命萬歲討之,諸夷大懼,遣使請降。 煬帝大業三年三月辛亥,長星見西方,竟天干,曆奎、婁、角、亢而沒,唯不及參、井,經歲 乃滅。 十三年六月,填星宿幹參。 恭帝義寧二年三月丙午,熒惑入東井。 十二月丁酉,唐遣李孝恭至巴蜀檄書 □至降附者三十餘州。 甲辰唐遣雲陽令詹俊武功縣正李仲袞,徇巴蜀下之。 发布时间:2025-05-04 14:54:1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7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