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之五十六事紀三 内容: 唐 高祖武德元年七月丙午,鎮星、太白、辰星聚于東井。 二年閏二月甲寅,隋夷陵郡丞許紹帥黔安諸郡來降,詔以為峽州刺史。 三月丙申,鎮星、太白、辰星複聚于東井。 開南蠻置南州南川郡。 九月,蕭銑遣將規取巴蜀,許紹遣子智仁等擊破之。 時銑據江陵,初遣其將楊道生寇峽州,許紹擊破之。 巳複遣普環帥舟師上峽,規取巴蜀。 紹遣智仁及參軍李弘節追至西陵,大破之,擒普環。 三年八月丁酉,南寧西爨蠻遣使入貢。 初,隋末蠻酋爨玩反,誅。 諸子沒為官奴,棄其地。 帝即位,以玩子弘達為昆州刺史,令持 其父屍歸葬。 益州刺史段綸因遣使招諭,其部落皆來降。 四年春正月,黔州兵攻蕭銑,拔其五州七鎮。 二月,行軍總管李靖,請錄用巴蜀酋長子弟。 初,靖說孝恭以取銑十策。 上之固說巴蜀酋長子弟悉宜召之,量才授任,置之左右,外示 引擢,實以為質,不報。 四年夏四月,詔益州行台、左僕射竇軌帥巴蜀兵來會秦王,討王世充。 九月甲申,詔趙郡王李孝恭發巴蜀兵討蕭銑,黔州刺史田世康從孝恭討銑,克之,銑降。 時孝恭為總管,李靖攝行軍長史,自夔州順流東下,世康以兵出辰州道,會擊銑。 時峽江 方漲,諸將請俟水落。 靖曰:兵貴神速,若乘江漲,倏忽抵其城下,掩其不備,必成擒矣! 孝恭 從之,遂圍江陵,銑果降。 南方州縣聞之,皆望風欸附。 六年八月丙申,渝州人張大智反,刺史薛敬仁棄城走。 冬十月己未,張大智侵涪州,刺史田世康等討之,大智以眾降。 七年秋七月,命韋仁壽檢校南寧州都督。 時西南夷內附,朝廷遣使撫之類皆貪縱,遠民患之。 仁壽性寬厚,有識度。 上聞其名,命 檢校南寧州都督,仁壽既受,命將兵至。 周歷數千里,蠻夷望風歸附,各遣子弟入貢。 九年六月己卯,歲星、辰星合于東井。 太宗貞觀元年二月,分天下十道,以渝、合、昌三州隸劍南道,忠、涪二州隸山南道,黔、南 二州隸江南道。 三年閏十一月丁未,詔以東謝為應州、南謝為莊州,隸黔州都督。 諸謝皆南蠻別種,在黔州之西。 時東謝酋長謝元深、南謝酋長謝強來朝。 詔以其地為州, 隸黔州。 是時遠方諸國來朝貢者甚眾,服裝詭異,顏師古請作壬會圖,從之。 乙丑,牂牁酋長謝能羽及充州蠻入貢。 詔以牂牁為牂州,以其酋長為刺史。 四年九月丙子,開南蠻地置費州、夷州。 八年五月辛未,朔日有食,之在參七度。 十二年六月辛卯,熒惑入東井。 十三年六月,太白犯東井北轅。 十六年六月甲辰,西方有流星如月,西南行二丈乃滅。 十七年夏四月,廢太子承乾為庶人,徙黔州。 六月己卯,朔日有食,之在東井十六度。 十八年五月,太白、辰星合于東井。 秋,忠州大水。 十九年六月丙辰,太白、辰星合于東井。 庶人承乾死於黔州。 二十二年七月乙巳,鎮星守東井。 高宗永徽元年二月己醜,熒惑犯東井。 顯慶元年四月丁酉,太白犯東井北轅。 夏四月,矩州人謝無靈舉兵反,黔州都督李子和討,平之。 夏四月,削太尉長孫無忌官,封黔州安置。 初,武后以無忌受重賜不助己深怨之。 令許敬宗伺其隙而陷之,敬宗陰使洛陽人上變與 侍中率茂按反狀。 於是詔削其爵秩,安置黔州,所在發兵護送,流其子、秘書監等於嶺外,從弟 渝州刺史知仁貶翼州司馬。 上元初,追複其官爵,以其曾孫翼襲趙公。 秋七月,許敬宗遣大理正袁公瑜殺無忌於黔州。 無忌至黔州,敬宗複令公瑜及禦史宋之順等再訊無忌反狀。 公瑜至,暴訊,無忌投繯 而卒。 六年六月,廢梁王忠為庶人,徙黔州,囚於承乾故宅。 龍朔元年五月甲子,晦,日有食之,在東井二十七度。 三年六月乙酉,太白入東井。 麟德二年三月戊午,熒惑入東井。 夏四月丙午,赦黔州都督府。 總章元年十二月,流高麗泉男建於黔州。 李 平高麗。 王遣首領持白幡詣 ,降。 男建猶閉門拒守,遣兵出戰,皆敗。 縱兵登 城,擒男建獻俘。 上赦之,流於黔州,餘流嶺南。 二年六月戊申朔,日有食之,在東井二十九度。 十一月,詔黔中官委都督注選。 時承平日久,選人益多,定詮注法。 其黔中、嶺南州縣官不由吏部,委都督選擇土人補授。 咸亨元年夏四月癸卯,月犯東井。 六月壬寅朔,日有食之,在東井十八度。 七月,熒惑入東井。 十一月,西方有流星,聲如雷。 儀鳳元年正月甲子,朔月見西方。 納州獠反,敕黔州都督發兵討之。 秋八月,遣使詣黔州等府注擬。 敕比來注擬,土人簡擇未精。 黔廣等府,每四年遣五品以上清正官充使,仍令禦史同往注 擬,時人謂之南選。 永隆元年八月,貶戶部侍郎高真行為渝州刺史。 初,太子冼馬劉訥言嘗撰《俳諧集》以獻太子賢。 賢敗,搜得之。 上怒曰:以六經教人,猶 恐不化,乃進《俳諧》鄙說,豈輔政之義耶? 時高真行之子政為太子典膳丞事,與賢連。 上付其父,使自訓責。 政入門,真行以佩刀刺其喉,審,行又刺其腹,兄子璿斷其首,棄之道中。 上聞不悅,由是俱得貶。 冬十月,安置曹王明於黔州。 明時為蘇州刺史,坐故太子賢之党,降封零陵郡王、黔州安置。 永淳元年五月,黔州都督謝天佑殺零陵王明於黔州。 明至黔,天佑希天后旨,逼令自殺,上聞甚悼之,黔府官屬皆坐免官。 佑後寢于平閣,婢妾 十餘人共處夜,失其首。 垂拱中,明子零陵王俊為天后所殺,有司籍其家,得佑首,漆為穢器, 題謝佑,乃知明子使刺客取之也。 中宗嗣聖二年四月癸未,辰星犯東井北轅。 四年六月丁亥朔,日有食之,在東井二十七度。 五年十二月,徙霍王元軌於黔州。 元軌時為司徒、青州刺史,坐與越王連謀,廢徙黔州。 載以檻車,行至陳倉而死。 九年,貶中丞魏元忠為涪陵令。 來俊臣羅吉同平章事狄仁傑及元忠等謀反下獄。 後仁傑子上書,太后稍悟,於是出皆貶 縣令,仁傑彭澤令、元忠涪陵令。 十五年六月甲午,出鳳閣舍人張柬之為合州刺史。 時突厥默啜有女,請和親。 武后欲令武延秀娶之。 柬之奏古無天子取夷狄女者,忤武后 旨,出為合州刺史。 神龍三年六月丁卯朔,日有食之,在東井二十八度。 景龍元年,中書令魏元忠貶為務川尉,卒於涪陵。 元忠以武三思擅權,意常憤鬱。 及太子重俊起兵,遇元忠子、太僕卿升于永安門,脅以自 隨。 太子死,升為亂兵所殺。 元忠揚言曰:元惡已死,雖鼎鑊何傷? 但昔太子隕歿耳。 宗楚客等遂誣元忠與太子通謀,請夷三族,制不許。 元忠懼表責,致仕。 乃貶渠州司馬,又貶務川尉,行至涪陵而卒。 三年六月癸巳,太白晝見在東井。 睿宗景雲二年三月壬申,熒惑入東井。 玄宗開元二年二月,黜涪州刺史周利貞等十三人。 以利貞等天后時酷吏,比周興等情狀差輕,放歸草澤,終身勿齒。 三年九月,西南蠻寇邊,遣右驍衛將軍李玄道發巴、戎、瀘、夔等州兵三萬人並舊屯兵 討之。 六年,宋璟請除員外司馬李邕渝州刺史。 時邕與儀州司馬鄭勉並有才略文詞,但性多異端,好是非改變。 璟奏言:若全引進,則咎 悔必至;若長棄捐,則材用可惜。 請除邕渝州、勉硤州。 七年六月甲戌,太白犯東井、鉞星。 八年三月庚午,太白犯東井北轅。 十二年秋七月,溪州蠻覃行璋反,以大將軍楊思勖為黔中道招討使,將兵擊之。 二十一年,分天下為十道,增置黔中道,置採訪使。 二十六年,黔州置五溪諸州經略使。 天寶十三載六月乙丑朔,日有食之,在東井十九度。 十四載十二月,歲星在東井。 肅宗至德元載三月丙戌,月有黃白冠連暈,圍東井。 五月,以黔中節度使趙國珍等擊賊,潰之。 時安祿山將武令珣圍南陽,節度魯炅在圍中,乃以國珍及夷陵太守虢王巨、嶺南節度何履 光等擊之,賊聞,解圍走。 二載分劍南為東西川節度使。 乾元元年,以忠州隸夔州。 二年十一月,貶平章事第五琦為忠州長史。 先是第五琦作乾元錢、重輪錢,與開元錢三品並行。 民爭盜鑄,貨輕物重,穀價騰踴,餓殍 相望。 上言者皆歸咎於琦。 庚午,貶琦御史大夫,賀蘭進明貶溱州司馬,坐琦黨也。 劍南東川節度領昌、渝、合三州。 二年四月丁巳,有彗星於西方,曆觽、參、東井。 閏月辛卯朔,有彗星於西方,長數尺,至五月乃滅。 上元二年,忠州長史第五琦除名,流夷州。 琦既行,或告琦受人金二百兩。 遣禦史劉期光追按之,琦曰:琦備位宰相,二百兩金不可 乎? 挈若付受有憑,請准律科。 期光即奏:琦已服罪。 故有是命。 五月,梓州刺史段子璋反。 東川節度使李奐等攻,拔綿州,斬之。 廣德二年春正月癸卯,合劍南東、西川為一道,以嚴武為節度使。 代宗大曆元年二月,以杜鴻漸為劍南東西川副元帥。 二年春正月,複置劍南東、西川節度使,領州如故。 秋七月,以杜濟為東川節度使。 九月戊申,歲星守東井。 三年八月辛酉,歲星守東井。 四年二月,瀘州刺史楊子琳反,擊涪州守捉使王守先,敗之。 子琳兵敗于成都,退還瀘州。 招聚亡命,得數千人,沿江東下,聲言入朝。 守仙伏兵黃草 峽,子琳悉擒之,擊守仙於忠州,守仙 以身免,子琳遂殺夔州別駕張忠,據其城。 六月庚戌,太白入東井。 六年,劍南東川節度罷領昌州。 七年十二月丙寅,有長星出於參下,其長亙天。 十年,劍南東川節度使複領昌州。 十二月丙子,月出東方,上有白氣十餘道,如匹練,貫五車及畢、觜、觽、參、東井與鬼、柳、 軒轅,中夜散去。 十二年,置黔州經略觀察招討使,領黔、施、辰、費、夷等十二州,治黔州。 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貶劉晏為忠州刺史。 初,劉晏為吏部尚書,楊炎為侍郎,不相悅。 元載之死,晏有力焉。 及上即位,晏久興利 權,眾頗疾之,風言晏嘗密勸代宗立孤獨妃為後。 楊炎因言晏與黎幹同謀,崔祐甫言茲事曖昧,況已更大赦,不當複究。 炎乃建言上書,省國政之本,比置諸使分奪其權,今宜復舊。 上從之,詔天下錢谷皆歸金部、倉部,罷晏轉運等使,尋貶忠州。 秋七月,殺忠州刺史劉晏。 荊南節度庾准希、楊炎指奏:晏與朱泚書,求營救,辭多怨望。 炎證成之,密遣中使縊殺 之,天下以為冤。 二年六月,熒惑、太白鬥于東井。 貞元元年,黔州觀察使移治辰州。 三年,黔州觀察使複治黔州。 四年五月,貶吳詵為涪州刺史。 六年閏三月庚申,太白、辰星合于東井。 九年六月,雲南王異牟尋遣使出黔州,詣韋皋,降。 韋皋遣將破吐蕃,克之。 異牟尋遣使者三輩:一出戎州、一出黔州、一出安南,各齎生金丹 砂詣韋皋,金以示堅,丹砂以示赤心三分。 皋所與書為信皆達成都。 異牟等尋上表請棄吐蕃 歸唐,皋遣使者詣長安,並上表賀。 上賜異牟,尋詔書令皋遣使慰撫之。 十一年春二月,貶太子賓客陸質為忠州別駕、京兆尹李充為涪州長史。 贄既罷相。 裴延齡因譖充與衛尉卿張滂、前司農卿范銛党於贄。 會旱,延陵奏言,贄等失 勢怨望,遂貶贄忠州、充涪州,滂汀州長史,銛邵州。 明州長史李吉甫遷為忠州刺史。 初,李泌、竇參器吉甫才,厚遇之。 陸贄疑其有黨,出為明州長史。 贄之貶也,宰相欲害 之,起吉甫忠州,使甘心焉。 既至,置怨與結。 歡人益重其量,坐是不徙者六載。 十六年四月丁亥,黔中設宴,將傳近逐觀察使韋士宗。 士宗在黔中,政令苛刻,近等逐之,出奔施州。 五月丙寅,韋士宗複入黔中。 十七年四月辛亥,以右諫議大夫裴佶為黔州觀察使。 先是韋士宗既入黔中,妄殺長史,人心大擾,士宗懼,三月脫身亡走,故有是命。 五月壬戌朔,日有食之,在東井十二度。 順宗永貞元年春正月,追忠州別駕陸贄赴京師,未至,卒。 八月壬寅,貶王叔文為渝州司戶。 十二月壬子,以右諫議大夫韋 為東川節度使。 韋皋薨,劉辟使其諸將表,求節鉞,不許。 以袁滋充西川節度,征 為給事中。 不受征, 阻兵自守,袁滋不敢進,遂以 為西川節度副使,使知節度事。 韋 上疏,以為令釋 不誅,則朝廷可以指臂而使者唯兩京耳,此外誰不為叛? 上善之,故有是命。 憲宗元和元年春正月,劉 發兵圍東川。 求領三川不許,遂發兵圍東川節度使李康于梓州,欲以同幕盧文若為東川節度。 推官林蘊力諫辟舉兵,辟怒,擊之,引出將斬,陰戒行刑者使不殺,但礪刃於其頸。 蘊叱之曰:豎子 當斬,即斬我頭,豈汝砥石耶? 辟顧左右曰:真忠烈士也! 釋之。 夏四月丁酉,以高崇文為東川節度副使,知節度事。 九月,高崇文克成都,擒劉辟,送京師,斬之。 冬十月戊辰,以嚴礪為東川節度使。 二年夏四月丙子,太白犯東井北轅。 三月,黔中觀察使增領涪州。 四年三月,翰林學士李終、白居易言黔中風俗多掠賣良人為奴婢,乞嚴禁止,降制禁之。 六年秋九月戊午,貶黔州觀察使竇群為開州刺史。 黔州大水,壞城郭,群發溪洞蠻以治之。 督役太急,於是辰、漵二州蠻反,群討之,不能定, 故有是貶。 閏十二月辛卯,黔州奏辰、漵賊帥張伯靖寇播州、費州。 八年四月己亥,黔中經略使崔能討張伯靖。 秋七月己巳,劍南東川節度使潘孟陽討張伯靖,丁未,伯靖降。 十年六月辛未,太白犯東井北轅。 十一年五月,歲星、辰星合于東井。 六月己未,歲星、辰星複合于東井十四年十一月壬子,月犯東井北轅。 穆宗長慶元年正月丙午,月掩東井,鉞遂犯南轅第一星。 四年三月庚午,太白犯東井,遂入井中。 六月丙戌,鎮星在觜、觽,行至參六度,遂犯井、鉞;癸未,熒惑犯東井;丁亥,入井中。 八月丙寅,熒惑犯鎮星于東井。 十一月,熒惑逆行向參。 十二月戊子,月掩東井。 文宗太和二年十月丁卯,月掩東井北轅。 三年八月,西方有白氣如柱。 十一月,南詔陷邛州,詔發東川兵救西川。 異牟尋死,二世勸龍晟立,為□棟王嵯顛所殺,遂專國。 時西川節度杜元穎以文雅自高, 不曉軍事,邊卒皆入蠻境鈔盜自給。 嵯顛兵至邊城,一無備禦,蠻以蜀卒為鄉導,襲戎、嶲二 州,遂陷邛。 元穎奏聞,詔發東川、荊南、興元兵救之。 十二月己酉,以東川節度使郭釗為西川節度事兼權東川節度事。 嵯顛自邛州引兵,徑抵成都;庚戌,陷其外郭,杜元穎率眾保牙城以拒之,欲遁者數四;壬 子,貶元穎,以郭釗代之。 壬子,南詔寇東川,入梓州。 時釗兵寡弱不能戰,以書責嵯顛。 嵯顛覆書曰:杜元穎侵擾我,故興兵報之耳! 與釗修好 而退。 七年十月己酉,西方有白氣如柱者二。 開成二年二月甲申,客星出於東井下,至四月丙午沒。 六月庚申,太白入于東井。 三年二月戊午,熒惑入東井。 三月,牂牁寇涪州,清溪鎮鎮兵擊卻之。 八月壬申,熒惑犯 ,遂入東井。 四年三月乙酉,月掩東井。 武宗會昌元年,黔南天風飄瓦。 二年六月丙寅,太白犯東井。 三年七月癸未,熒惑入東井,色蒼赤,動搖井中。 四年春正月己酉,西方有白虹。 六年夏四月甲戌,貶工部尚書、轉運使薛元賞為忠州刺史。 李德裕為相,秉權日久,位重有功,宣宗素惡其專,上崩,遂罷相。 元賞,德裕之黨也。 宣宗大中元年,以涪州隸荊南,未幾,複隸黔州。 二年五月己未,朔日有食之,在參五度。 三年夏四月,出周墀為東川節度。 墀為平章。 河東節度王宰入朝,以貨結權幸,求以使相領平章事。 墀上疏論之,寧遂還 鎮。 駙馬都尉韋讓求為京兆尹,墀言京兆非才望不可,議竟寢。 又諫上開邊,由是忤旨,罷之。 翰林學士鄭穎言於上曰:周墀以直言入相,亦以直言罷相。 上深感悟,墀入謝,加檢校右僕射。 六年三月,有慧星出於觜、參。 九月,獠寇資、昌二州。 十一年八月,熒惑犯東井。 十二年二月戊辰,以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崔慎由為東川節度使。 上欲禦樓肆赦,令狐 曰:禦樓所費甚廣,事須有名,且赦不可數。 上不悅,曰:遣朕於何 得名。 慎由曰:陛下未建儲宮,四海屬望,若舉此禮,雖郊祀亦可,況于禦樓。 時上餌方士藥, 已覺燥渴,疑忌方深,聞之,俯首不復言。 旬日,慎由罷相。 十三年,南詔僭號,寇陷播州。 初,韋皋在西川開清溪道以通群蠻,使由蜀入貢。 又選群蠻子弟聚之成都,教以書數,欲 以慰閱羈縻之。 業成則去,複以它子弟繼之,如是五十年,子弟殆以千數。 軍府頗厭於廩給,蠻使入貢,縱人浸多。 杜悰節度西川,奏請裁其數,詔從之。 於是南詔豐祐怒其賀冬使者留表,侍嶲州而還,於是遣兵來陷播州。 懿宗咸通元年七月己酉,朔日白虹,橫亙西方。 十月己亥,安南都護李鄠複取播州。 六年夏四月,以劍南東川節度使高璩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 九年七月戊戌,白虹橫亙西方。 十一年二月,南詔寇成都,以瀘州刺史楊慶複為東川節度使,擊敗之。 西川民聞蠻寇將至,走成都。 慶複與成都節度使盧耽共修守備,選兵三千人,號曰突將。 時戰蠻,合梯衝四面攻城,城上以鉤環挽之,使迨投火沃油焚之。 慶複與牙將李驤帥突將出戰,殺傷蠻二千餘人,焚其攻兵而還。 於是貶竇滂康州司戶,以慶複節度東川,凡援蜀諸軍,皆受節制。 蠻分兵拒之,大為所敗。 慶複始教蜀人築壅城,穿塹飲水滿之,植鹿角,分營鋪。 蠻知有備,自是不復犯成都矣。 十四年五月,南詔寇黔南、黔中,經略使秦匡謀棄城奔。 時南詔寇西川,又寇黔南,匡謀兵少不敵,棄城奔荊南。 荊南節度杜悰囚而奏之。 六月乙 未,敕斬匡謀,籍沒其家貲。 冬十月,貶戶部侍郎劉承雍為涪州司馬。 发布时间:2025-05-04 14:58:57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7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