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之五十七事紀四 内容: 僖宗乾符元年八月乙巳,熒惑入東井。 十二月,南詔寇黎、雅二州,詔發東川及河東、山南諸兵援之。 仍命天平節度高駢詣西川, 制置蠻事。 廣明元年夏四月,以楊師立為東川節度使。 中和元年春正月,上幸蜀,東川節度使楊師立謁見於綿州。 二年冬十月,涪州刺史韓秀升、屈行從反,陳敬瑄遣押牙將莊夢蝶討之。 三年二月甲子,莊夢蝶為韓秀升所敗,退保忠州。 陳敬瑄遣高仁厚討之。 夢蝶為峽路招討指揮使,為韓秀升、屈行從所敗,退保忠州應援。 使胡弘略戰,亦不利。 江淮貢賦皆為賊所阻,百官無俸,雲安淯井路不通,民間乏鹽。 陳敬瑄奏以眉州防禦使高仁厚 為西川行軍司馬,將三千兵討之。 一月,高仁厚擒韓秀升;夏四月,獻於行在,斬之。 莊夢蝶與秀升等戰,又敗,敗兵紛走,遇仁厚于路,叱之即止。 仁厚斬都虞侯一人,更繕部 伍,諜知賊精兵在舟中,資糧在寨中,乃揚兵江上,為欲涉之。 狀潛發勇士,夜由間道攻焚其寨,賊望見,分兵往救不及。 複募善遊者鑿其舟底,相繼皆沉,賊往來惶惑不能救,遂遣兵于要路邀擊,旦招之賊,眾皆降。 執秀升二人詣仁厚,仁厚詰之曰:何故反秀升? 曰:自大中皇帝晏駕天下,無複公道紐解,綱絕反者,豈唯秀升成是敗非? 機上肉唯所烹 耳? 仁厚愀然,命善食而械之;夏四月庚子,獻於行在,斬之。 六月,加東川節度使楊師立同平章事。 四年春二月,東川節度使楊師立反;三月,詔以高仁厚為留後,將兵討之。 陳敬瑄之遣仁厚討韓秀升也,語之曰:成功而還,當奏以東川相賞。 師立聞之,怒。 田令 孜恐其為亂,征為右僕射。 師立得詔書,怒不受,代殺官告使及監軍使,舉兵進屯涪城,移檄行 何及諸道,數陳敬瑄十罪,自言集本道將士十五萬人長驅問罪,詔仁厚討之。 五月,高仁厚敗東川兵于鹿頭關,進圍梓州。 六月,東川將吏斬楊師立以降,詔以高仁厚為東川節度使。 仁厚圍梓州,久不下,乃為書射城中,為言仁厚不忍玉石俱焚,為緩師十日,使諸君將士自 成其功,不然四面俱進。 諸君圖之數日,鄭君雄大呼於眾曰:天子所誅元惡耳,他人無預也。 眾大噪,突入府,師立自殺,君雄擎其首出降,仁厚獻其首及妻子于行在。 陳敬瑄釘其子於城北。 敬瑄三子出觀之,釘者呼曰:茲事行及汝曹,汝曹於後努力領取。 三子走馬而返。 詔以仁厚為東川節度使。 光啟二年三月,陳敬瑄殺東川節度使高仁厚。 敬瑄疑仁厚,欲去之。 遂州刺史鄭君立攻漢州,進向成都。 敬瑄遣其將李順之逆戰,君立 敗死。 敬瑄又發維、茂羌軍擊仁厚,殺之。 夏四月,楊複恭出楊師 為忠州刺史。 田令孜自知不為天下所容,乃薦複恭為中尉,自除西川監軍,往依陳敬瑄。 複恭斥令孜之 党,出王建為利州刺史,師太忠州。 九月,白虹見西方。 三年春正月,以顧彥朗為東川節度使。 文德元年夏四月,荊南守將王建肇奔黔州。 初,成汭更名郭禹,結千人奔入峽,襲歸州,入之,自稱刺史,招還流亡,得勝兵三千。 遣將 許存擊荊南,又破其將王建肇,肇奔黔州,昭宗遂拜禹荊南節度留後,始改名複故姓。 西川節度使王建遣將屯忠州。 王建肇據黔州,詔以建肇為武泰軍節度使。 十二月丁亥,以東川節度使顧彥朗為行軍司馬。 大順元年九月,東川節度使顧彥朗卒,軍中推其弟彥暉知留後。 十二月乙酉,以顧彥暉為東川節度使,遣中使宋道弼賜旌節。 賜黔州觀察使號武泰軍節度使。 甲辰,王建遣其將王宗侃等救東川。 宋道弼至東川,楊守亮遣楊守厚囚之,奪共旌節,攻東川。 彥暉求救于王建,建遣其將王 宗侃、王宗弼等救之。 建密謂諸將曰:爾等破賊,彥暉必犒師。 汝曹於行營報宴,因而執之,無煩再舉。 宗侃破守厚七砦,守厚走綿州。 彥暉俱犒禮諸將報宴,宗弼以建謀告之,彥暉乃以疾辭。 景福二年三月,以渝州刺史柳玭為瀘州刺史。 柳氏自公綽以來,世以孝弟禮法為士大夫所宗。 玭為御史大夫,上欲以為相,宦官惡之, 故久謫於外。 玭嘗有家訓以誡子孫,世以為格言。 二年十二月戊子,華洪大破東川兵于楸林。 王建奏顧彥朗不發兵赴難而掠奪輜重,遣瀘州刺史馬敬儒斷峽路,請興兵討之,遂遣洪破 東川,俘斬數萬。 丙申,王建攻東川,別將王宗弼為東川兵所擒。 三年夏四月,武泰軍節度使王建肇棄黔城奔酆都。 成汭與其將許存溯江略地,盡取瀕江州縣。 建肇棄黔州,牧余眾保酆都。 成汭遣其將許存取渝、涪二州,以趙武為黔中留後。 五月庚寅,趙武攻酆都,王建肇降于王建。 十二月,東川兵焚掠漢、眉、資、簡之境。 四年二月戊午,王建遣華洪、王宗祐將兵五萬攻東川。 庚申,王建以王宗阮為開峽都指揮使,將兵八千趨渝州。 辛酉,王宗侃取渝州,降刺史牟崇厚。 冬十月乙卯,知合州王仁威帥眾千人降于王建。 王建陷東川節度使,顧彥暉死之。 建攻東川益急,彥暉聚其宗族共飲,遣王宗弼自歸王建。 酒酣,命假子瑤殺己及同飲者, 然後自殺。 建入梓州,兵尚七萬人。 王建命王宗綰分兵徇昌、普等州;以宗滌為東川留後。 光化元年九月己醜,分渝、昌、合、遂、瀘五州為一鎮。 東川留後王宗滌言于王建,以東川封疆五千余里,文移往還,動逾數月。 請分五州別為一 鎮,建表言之,置武信軍節度使。 冬十月丁巳,以東川留後王宗滌為節度使。 三年秋七月甲寅,以王建兼東川、武信兩道都制置等使。 天複元年五月丁酉至於己亥,太白晝見經天在井度。 閏六月,昌、普、合三州民作亂,王建遣王宗黯將兵討之。 道士杜從法以妖言惑眾,民遂作亂。 宗黯會東川武信兵討之。 王宗侃等討杜從法,未 幾,平。 八月己亥,西方有白雲如履底,中出白氣,如匹練,長五丈,上沖天,分為三慧,頭下垂。 三年八月,以渝州刺史王宗本為開道都指揮使。 宗本言于王建,請出兵取荊南,建從之,故有是命。 使宗本將兵下峽。 冬十月,王宗本定忠、萬諸州。 初,夔州刺史侯矩從成汭救鄂州,汭死,矩奔還。 會宗本兵至,矩以州降之。 宗本定夔、 忠、萬、施四州,複以矩為夔州刺史,更名曰王宗矩。 熒惑徊于東井間,久而去。 王建以王宗本為武泰留後。 武泰軍節度使徙治涪州。 武泰軍舊治黔州,宗本以地多瘴癘,請徙治涪州,建從之。 天祐元年,忠義節度使趙匡疑遣水軍上峽攻王建,知渝州王宗阮等擊敗之。 後樑 太祖乾化二年九月辛巳,蜀改劍南東川為武德軍。 三年五月,蜀騶虞見璧山,有二鹿隨之。 秋七月,蜀以武泰軍節度使潘炕為內樞密使。 蜀主將以七夕出遊,太子召集諸大臣宴飲,內樞密使潘峭等不至,太子怒,入白蜀主潘峭、 毛文錫離間兄弟。 蜀主怒,命逐峭等,遂有是命,於是太子遂謀作亂被殺。 四年春正月,荊南節度高季昌攻忠、涪等州,不克。 季昌以蜀夔、萬、忠、涪四州舊隸荊南,興兵取之。 先以水軍攻夔州,刺史王成先逆戰季 昌,縱火船焚。 蜀浮橋招討副使張武鐵 拒之,船不得進,會風反,荊南兵焚溺,死者甚眾。 季 昌乘戰艦蒙以牛革,飛石中之,折其尾,季昌易小舟以遁,荊南兵大敗,俘斬五千級。 蜀忠州節鎮王宗壽殺夔州刺史王成先。 季昌之來攻也,宗壽鎮忠州,成先請甲,宗壽但以白布袍給之。 荊南兵既敗,成先密遣人 奏宗壽不給甲之狀,宗壽獲之,召成先斬之。 秋八月庚辰,蜀殺武太軍節度使王宗訓于成都。 宗訓鎮黔州,貪暴不法,擅還成都,見蜀主多所邀求,言詞狂悖。 蜀主怒,命衛士毆殺之。 戊子,以內樞密使潘峭為武泰軍節度使、同平章事。 麟見昌州。 貞明二年春正月,蜀以李繼崇為武泰軍節度使兼中書令。 三年秋七月,蜀以武信節度使劉知俊為都招討。 後唐 莊宗同光三年九月,詔高季興取夔、忠、萬三州。 十月,高季興以夔、忠、萬三州詣魏,降。 唐之伐蜀也,亦命高季興充招討使,季興嘗欲取三峽,畏峽路招討張武威名,至是乘唐兵 勢,自將水軍上峽,張武以鐵索斷江路,季興遣勇士乘冊斫之,會風大起,舟 於鎖,不能進退, 矢石交下,壞其戰艦,季興輕舟遁去,繼而聞北路陷敗,以夔、忠、萬三州遣使詣魏王,降。 十一月,蜀武信節度使王宗壽以渝、合、昌、瀘、遂五州降。 十二月,以董璋為東川節度使。 郭崇韜之伐蜀也,以孟知祥有薦引舊恩,將行,言於上曰:知祥信厚有謀,可為西川帥。 崇 韜素與董璋善。 蜀平,詔以知祥節度西川、璋東川。 明宗大成元年六月,高季興表求夔、忠、萬三州為屬郡,從之。 秋七月癸未,流夷州司戶韋說於合州。 說與豆盧革同平章事奏事,帝前或時禮貌不恭,百 官俸錢皆折佑。 由是眾議沸騰,諫議大夫蕭希甫上疏論之。 貶說漵州刺史,又貶夷州司戶,尋 流合州,革流陵州。 冬十月以文思使朱弘昭為東川副使。 安重誨以知祥、董璋據險擁兵,恐久難制。 防禦使李嚴自請為西川都監、弘昭東川副使。 李嚴毋賢,明謂嚴曰:汝前啟滅蜀之謀,今日再往,必以死報蜀人矣。 二年二月丙申,高季興遣兵襲涪州,不克。 壬寅,以東川節度使董璋充東南,而招討使新夔州刺史,西方鄴副之。 三月甲寅,以李敬周為武信留後。 六月丙申,西方鄴敗荊南水軍於峽中,複取夔、忠、萬三州。 秋七月癸巳,以與夔、忠、萬三州為豆盧革、韋說罪,皆賜死。 三年六月,孟知祥奏夔、忠、萬三州已平,請召戍兵還,不許。 先是詔發西川兵戍夔州,知祥遣毛重威遣三千人往。 頃之,奏三川已平,請召還,帝不許。 知祥陰使人誘之,重威帥其眾鼓噪逃歸,帝命按其罪,知祥請而免之。 十一月,忠州刺史王雅取歸州。 四年九月,詔鄜州戍東川兵歸董璋,選羸老歸之,留其壯者,仍收其甲兵。 長興元年九月丁亥,以石敬瑭為東川管都招討使,權知東川事。 時董璋反,下制削璋官爵,興兵討之。 以孟知祥兼西南供饋使,及敬瑭等合兵攻討。 十月癸醜,東川兵陷合、巴、蓬、果等州。 十二月戊辰,峽路行營招討使張武至渝州,刺史張環降之,遂取瀘州。 遣先鋒將朱偓分兵 趣黔、涪。 甲申,張武卒於渝州,知祥命副將袁彥超代之。 朱偓取涪州。 偓將至涪州,武大節度使楊漢兵棄黔南奔忠州。 偓追至酆都,還取涪州。 知祥以成都支 使崔善權武太留後。 二年春正月丙戌,東川歸合州于武信軍。 二月庚子,孟知祥以武信留後,李仁罕為峽路行營招討使,將水軍東略地。 丙午,董璋還東川。 丁巳,李仁罕陷忠州。 閏五月丙午,帝遣東川軍將劉澄還本鎮。 三年夏四月乙丑,東川節度使董璋謀襲成都,不克。 六月戊午,武太節度使趙季良帥將吏請孟知祥兼鎮東川,許之。 八月甲子,孟知祥令李昊為武太留後,仍自求旌節。 四年,以孟知祥為東川節度使。 是年,知祥據蜀。 潞王清泰元年二月癸酉,蜀主以武太節度使趙季良同平章事,節度使如故。 九月,蜀武信節度使李仁罕加兼中書令,判六軍事。 仁罕自恃宿將有功,複受顧托,求判六軍令。 進奏吏宋從會以意,諭樞密院,又至學士院 偵草麻。 蜀王不得已從之,以保甯節度趙廷隱兼侍中為之副。 後晉 天福三年春正月丙寅,蜀主以武信節度、同平章事張業為左僕射;武太節度使王豦回兼武 信節度事、同平章事。 六年二月,蜀主加武信節度使同平章事王豦回都指揮使,罷其節度使。 蜀自建國以來,節度使多領禁兵,或以它職留成都,委僚佐知留務,專事聚斂,政事不治, 民無所訴。 蜀主知其弊,故罷節度,加職有差。 三月甲戌,以給事中謝從志知武太軍。 宋 太祖建隆二年五月己醜,歲星犯東井。 乾德二年七月己卯朔夜,西方起蒼白氣,長五十尺,貫天船、五車、參、宿。 十一月甲戌,命王全斌、曹彬等伐巴蜀。 時王全斌為兵馬都部、署武信軍節度,崔彥進副之,道出鳳州;劉光義為都部、署樞密承 旨,曹彬副之,道出歸州。 上宴於崇德殿,示川峽地圖,授攻取方略。 三年春正月,劉光義取忠、萬、開、施四州。 三月,兩川賊群起,先鋒都指揮使高彥暉死之。 時蜀既降,王全斌等在蜀晝夜宴飲,不恤軍務,縱掠子女,劫奪財物,蜀人苦之。 於是渝、 涪、資、昌等十六州皆起兵應文州刺史左師雄,彥暉戰死。 七月,珍州刺史田景遷內附。 十二月,兩川平。 上聞兩川兵起,命客省使丁德裕討之,以康延澤為東川招討,與劉光義、曹彬等擊師雄,破 之,分道招集,賊眾悉平。 四年,南州進銅鼓內附。 五年春正月丁未,合州漢初縣上青摎木中有文曰:大連宋。 開寶元年,珍州刺史田景遷言本州連歲災沴,乞改為高州,從之。 三年六月乙未,月犯東井。 四年四月己巳,太白犯東井。 五年七月乙丑,填星犯東井;庚辰,月犯東井。 忠州火,倉庫殆盡。 八年五月,合州巴川縣獻瑞麥。 太宗太平興國元年十月,渝州獻幾穗禾。 三年春二月甲子,罷昌州七井虛額鹽。 八月辛未,夷州蠻任朗政入貢。 七年八月己卯,詔川峽諸州官織錦綺、鹿胎、透背、六銖、欹正、龜殼等悉罷之,民間勿禁。 八年七月,銅梁縣民楊彥魯禾一莖九穗。 十月癸未,月犯東井。 雍熙元年七月乙卯,熒惑入東井。 冬十月戊戌,忠州錄事參軍蔔元幹坐受賕枉法,杖殺之。 黔南言溪峒夷獠疾病,擊銅鼓以祀神鬼,詔釋其銅禁。 二年正月壬戌,有星出東井,其大倍于金,入輿、鬼沒。 四年,有犀自黔南入萬州,民捕殺之,獲其皮角。 端拱二年春正月壬辰,以涪州觀察使柴禹錫為澶州兵馬部署。 秋七月戊子,彗星出於東井。 淳化元年八月己巳,禁川峽殺人祀鬼。 州縣捕察,募告者賞之。 九月辛巳,禁川峽民父母在出為贅婿。 十二月壬午,流星出天關,曆東井至大角墜地,光芒四照有聲。 忠州民王欽眉牛生二犢。 二年永川縣民梁行良牛生二犢。 五月壬申,以涪州觀察使柴禹錫知樞密院事。 八月,江溢,陷涪州。 詔溺死者給殮具,鐵錢三千,仍發廩以賑之。 五年五月,李順党張餘黨攻陷渝、涪、忠、開等州,開州監軍秦傳序死之。 先是青城賊王小波聚眾作亂,中流矢死。 眾遂推李順為帥,寇圍兩川。 遣王繼恩為兩川 招討使,分兵擊賊,獲李順,誅之。 其党張餘等複攻陷渝、涪等八州,監軍秦傳序死。 八月,峽路行營破賊於合州,複廣安軍,張餘敗走。 至道元年二月甲申,令川峽諸州瘞暴骸。 丙午,獲賊張餘,賊党悉平。 二年二月丙子夜,西方有蒼白氣,長短八道,如彗星掃稍,經天漢,參錯如交蛇。 三月,熒惑守東井。 六月戊戌,黔州言蠻寇,鹽井巡檢使王唯節戰死。 高州、溪州蠻併入貢。 三年,合州赤水縣民蘇福牛生二犢。 分天下為十五路,渝、忠、黔、涪四州隸夔州路,昌、合二州隸潼川路。 真宗咸平元年八月,涪州人風壞城舍。 牂牁夷龍漢堯遣使龍光晪入貢。 光晪率牂牁諸蠻千余人來貢,詔授光晪等百三十人官。 二年六月丁醜,太白入東井。 三年,牂牁都部署張文黔入貢。 四年六月丙申,填星犯東井。 丁巳,詔東川民田先為江水所害者除其租。 八月丁卯,遣使巴蜀,廉察風俗、官吏能否。 十月辛醜,填星犯井、鉞;己未,犯東井。 五年七月戊戌,白氣如陣貫東井。 牂牁夷龍漢 遣牙校率部蠻入貢。 特遣牙校率部蠻千六百人,馬四百六十匹,並藥物布帛等來貢。 賜冠帶於崇德殿,厚齎 遣還。 六年,合州石照縣民仲漢宗、大足縣民劉武,牛生二犢。 十一月甲寅,有星孛于井、鬼,曆五車入參,三十餘日沒。 景德元年,詔西南牂牁諸國進,奉使來朝者令廣南西路發兵援之,勿抑其意。 先是龍光進等來朝,上矜其道遠,人馬多斃。 因詔宜州自今可就賜恩物,至是懇請詣闕, 從之。 二年七月庚午,月犯東井。 詔西南羈縻保霸州刺史董紹重、董忠義歲賜紫綃錦袍。 三年八月戊寅,詔川峽戍兵,二年者代之。 四年,西南蠻羅甕井都指揮使顏士龍等入貢。 士龍種落遐阻,未曾來朝,今始至,詔館餼,賜予如高、溪州。 大中祥符元年七月,黔州嘉禾異畝合穗;八月乙巳,黔州言磨嵯浴浦蠻首領龔行滿等率族 二千三百人內附。 已酉,掩東井。 二年八月乙巳,月在東井;九月壬申、十一月丁卯,月入東井。 十二月,黔州芝草生一莖十二枝,若山峰狀。 庚寅,熒惑犯東井。 三年正月壬戌,月入東井。 昌州廨廳,桂芝生四本。 三月甲申、八月壬辰、十一月丁巳,皆犯東井。 四年三月庚寅,熒惑犯東井。 六月戊申,月在東井。 秋七月,昌州地震。 峽路鈐轄,執亂夷人王群等赴闕,詔釋之。 王群等至闕下,上曰:蠻人不識教義而之為亂,亦守臣失於撫綏。 並免死,分隸遠地。 八月,昌元縣民舒元晃田禾一莖九穗,知州柴德芳以聞。 長壽縣民常自天田禾合穗者二。 十一月乙酉,月犯東井。 五年二月戊申、九月乙酉、十一月丁未,月皆入東井。 六年正月壬寅,月入東井;四月甲子,在東井;七月癸醜,掩東井;九月丁未,犯東井;十一 月壬寅,入東井。 十二月己巳,犯東井。 二月甲戌,月犯東井。 六月辛未,太白犯東井。 七年正月,牂牁酋鬥望三路分眾來寇,官軍大敗之。 酋率眾來鬥,官軍大敗,射殺數百人,溺江水者莫計。 夷人震,讋詣軍首,服納牛羊、銅鼓、 器械,願貸死,永不寇盜邊境,因殺三牲盟誓,詞甚懇苦,即犒以牛酒,感悅而去。 二月,忠州獻芝五本。 六月庚辰,月入東井。 七月己酉,熒惑犯井、鉞,又犯東井。 十二月丁巳,詔川峽轉運提點刑獄官察屬吏貪墨慘刻者。 八年二月己未閏六月壬寅,月掩東井;十月壬辰,東井。 四月癸醜,熒惑掩井、鉞;甲子,太白犯東井。 昌州有芝生石上,一本四莖,其色黃白。 八月己亥,有星出參,南流入濁。 夔州路上言,南寧州夷族張聲進奉為蕃落,使龍漢 仇劫不已,乞降,敕書安撫之。 天禧二年五月庚寅,熒惑入東井。 四年八月,詔夔路置常平倉。 五年六月甲寅,太白入東井。 秋八月,兩川稔。 十月戊子,月掩東井。 乾興二年七月辛卯,月犯東井。 发布时间:2025-05-04 15:07:1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7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