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之六十事紀七 内容: 元 世祖至元十五年春三月癸亥,鹹淳府等郡饑,詔以鈔千錠賑之。 辛未,以川蜀地多嵐瘴,弛酒禁。 三月甲午,西川樞密院招降重慶等處。 先是重慶既平,遣同知隆州事趙孟烯賚詔招諭。 南平軍、都掌蠻、羅計蠻等皆降,田、楊二 家、豕鵝夷民亦各遣使納矣。 播州楊邦憲表請乞仍降,璽書從之。 至是招降西川,得府二、州 六、軍、監各一、縣二十、柵四十、蠻夷一。 五月乙未,立川蜀水驛,自敘州達荊南府。 八月壬子,以重慶平,還侍衛親軍歸本司。 九月癸未,詔重慶設宣慰司。 時川蜀既平,省東西行樞密院,其成都、潼川、利州、重慶四處皆設宣慰司。 十二月丙申,從播州安撫楊邦憲請,以鼎山仍隸播州。 十六年春正月,召王立入覲,命為潼川路安撫使知合州事。 先是王立以合州降李德輝,東川行院憤之,遂言立久抗王師,指斥憲宗宜殺之。 降臣李諒 立言前殺其妻子有其財物,遂詔殺之,籍其家償之。 而安西王具立附降始末,即召立入覲,因 有是命。 壬戌,分重慶路為四川南道立宣慰司。 時分川蜀為四道:以成都等路為四川西道,廣元等路為北道,順慶等路為東道,重慶等路 為南道,並立宣慰司。 詔賞重慶等路從征蒙古漢軍鈔。 改播州鼎山縣為播川縣。 立重慶路總管府。 丁卯,賜參知政事昝順田民百八十戶於江津縣。 五月庚午,賜攻圍重慶將士鈔、衣服有差。 六月癸巳,命東川行樞密院調兵守釣魚山。 八月甲辰,賞征重慶將校幣、帛有差。 十八年閏八月,命播州每歲親貢方物。 十九年二月壬子,詔播、思、敘三州軍征緬國。 二十年,以李忽蘭吉為四川南道宣慰使。 先是忽蘭吉每戰輒勝,引兵略重慶、取簡州,累夔東招討。 入覲,賜虎符,至是改南道宣 慰,奉旨征五溪蠻。 三月庚申,太陰犯井。 六月,四川行省參政曲星吉思、宣慰使李忽蘭吉擊溪洞蠻,平之。 時思、播以南九溪十八洞蠻獠叛服不常,詔四川行省討之。 曲星吉思與忽蘭吉等鑿山開 道,分兵並進。 諸蠻伏險以拒,然眾寡不敵,多就擒戮,其酋長率眾來降,詔分其地郡縣之。 七月丙辰,太白犯井;乙丑,又犯之。 九月壬申,太陰掩井。 二十一年夏四月戊申,敕發思、播田、楊二家軍從征緬。 閏五月己卯,以思、播二州隸順元路宣撫司。 升重慶為上路,割忠、涪二州為屬郡。 九月乙未,太陰犯井。 二十二年二月辛亥,太陰犯井;八月癸醜,入東井。 十一月己醜,籍重慶府不花家人百二十二戶為民。 十二月辛卯,並省重慶等處州縣占城,置重慶錄事司。 時又割瀘、合二州來屬,省璧山縣入巴縣,廢南平軍入南川縣為屬邑,置錄事司。 二十三年二月丙午,太陰犯井;九月辛亥、十一月己卯、十二月丁未皆犯東井。 二十四年正月甲戌,太陰犯東井;二月辛醜、三月丙申如之。 乙卯,降重慶定遠州為縣。 先是四年,使宜都統師兵屯女箐坪,並為武勝軍,後為定遠州,至是降為縣,隸合州。 八月辛巳,太陰又犯東井。 播州宣撫賽因不花等赴關,請留順元宣慰使速哥。 速哥初除四川南道宣慰使,鎮重慶、黔、涪等州。 亦溪不薛叛,置順元等處宣慰司,以速哥 為使,經理諸蠻。 是歲,遷河東、陝西路萬戶不花等赴關留之,降八番、金竹等砦,得戶三萬四 千,悉置郡縣。 至二十九年,入朝加官。 二十五年夏四月,太陰犯井。 五月癸醜,遷四川省治重慶,複遷宣慰于成都。 六月甲戌,太白犯井。 十二月甲子,太陰犯井。 二十六年九月戊寅,歲星犯井。 十月己醜,太陰犯井。 十一月丁巳,改播州為播南路。 二十七年春正月癸醜,太白犯井。 三月庚申,詔複徙四川行省治成都。 初移治,重慶、成都之民苦於供給,詔複徙治之。 夏四月丙子,太陰犯井。 八月丁亥,複徙四川南道宣慰司于重慶府。 二十八年七月己亥,太白犯井。 二十九年春正月丙辰,以行播州安撫楊漢英為沿邊宣慰使。 時播州洞蠻因籍戶,懷疑竄匿,降詔招集之。 以漢英為紹慶、南平、珍州等處沿邊宣慰、行 軍民宣撫使,管軍萬戶。 十月乙巳、十一月庚子、太陰皆犯井。 三十年五月,命思、播、黃平、鎮遠拘刷亡宋避役手號軍人,以增鎮守。 十月辛醜、十一月丁卯、十二月乙未,太陰皆犯井。 遣使督思、播、黃平、鎮遠發宋舊軍八千人從征安南。 三十一年六月丙午、九月乙未,太陰皆犯井。 成宗貞元二年二月丁未、六月癸亥,太陰皆犯井。 秋七月壬午,太陰犯井。 十一月庚辰、十二月丁未,太陰又犯井。 大德元年三月戊辰,熒惑犯井。 十二月己卯,捕獵、平伐等蠻未附,播州宣撫楊漢英請己力討之。 二年三月壬戌,徙重慶宣慰司都元帥于成都。 三年七月己卯朔,太白犯井。 四年七月辛卯,熒惑犯井。 八月癸醜,太陰犯井。 五年四月壬申,太陰犯東井。 五月丁卯,太白犯井。 六月己酉,歲星犯井。 紹慶路水渰綠陰軒頂。 八月庚辰,彗星出井二十四度,經天貫索星,長丈餘,至天市垣,巴蜀之東,凡四十日乃滅。 十月癸未,太陰犯東井。 十一月己亥,歲星犯東井。 六年二月癸卯,歲星犯井。 四月乙丑朔,太白犯東井。 十月癸醜,熒惑、食星、填星聚井。 七年五月壬辰,辰星犯東井。 七月己卯,太陰犯井;九月甲戌、十月辛醜、十二月壬申,太陰皆犯東井。 九年三月己巳,太陰犯東井;四月庚辰、壬辰,皆犯井。 十年十月甲寅,太陰犯井。 十一年十一月丙子,太陰犯東井。 武宗至大元年正月辛未,太陰犯井;三月乙丑,如之。 二年十二月庚申,太陰犯參。 三年三月甲寅,太陰犯井;丁未,太白犯井。 仁宗皇慶元年三月丁酉朔,熒惑犯東井;壬寅,如之。 秋七月戊午,太陰犯東井。 十二月甲申,熒惑、填星、辰星聚井。 三年正月丁未,彗星出東井。 七月己醜朔、八月壬戌,歲星皆犯東井。 延祐元年二月癸酉,熒惑犯東井。 二年五月癸卯,太白犯東井。 三年六月,重慶大火,郡舍十焚八九。 四年春正月壬辰,重慶民饑,詔發廩賑之。 五年十一月,播州南寧長官洛麼遣人以方物入覲。 初,洛麼作亂,思州守臣換住哥招諭之,洛麼遂來附。 十二月辛亥,置重慶路屯田。 四川行省趙世延議即重慶路立屯田,物色江津、巴縣閒田七百八十三頃,摘軍千二百人墾 之,歲得粟萬一千七百石,減成都歲漕如數。 六年十月戊辰,太陰犯東井。 七年夏四月己未,紹慶路洞蠻為寇,命四川行省捕之。 六月丁卯,太白犯井宿東扇第三星。 十月癸未,太陰犯井宿。 十二月丁未,播州蜑蠻的羊籠等來降。 戊午,太陰犯井。 英宗治平元年十一月丙戌,太陰犯井宿東扇北第二星。 二年二月戊申,太陰犯井宿東扇北第二星;七月戊午,犯井鉞星;十月庚辰,犯井距星;辛 巳,犯東扇、犯第二星及第三星;十一月戊申,掩井宿東扇北第二星;十二月乙亥,掩井宿、 距星。 三年正月壬寅,太陰犯井宿、距星;癸卯,太陰犯井宿東扇南第二星。 泰定帝泰定元年秋七月丙戌,思州平茶楊大車、酉陽州冉世昌寇小石、耶凱江等寨,調兵 捕之。 十二月乙亥,夔路容米洞蠻田先什用等九洞為寇,四川行省遣傳諭降五洞,餘發兵捕之。 二年二月丙戌,填星犯井宿鉞星;丙午,犯井宿。 秋七月丙辰,播州蠻黎平愛等集群夷為寇,詔播州宣撫楊燕里不花招撫之。 時湖廣行省請兵討之,不許。 十月癸巳,填星退犯井宿;戊午,退犯井宿鉞。 播州凱黎苗率諸寨苗獠為寇。 三年春正月,播州宣慰使楊燕里不花詔諭蠻酋黎平愛等來降。 三月丙午,填星犯井宿鉞星;戊辰,犯井宿;庚午,與太白、歲星聚于井。 六月癸未,播州蠻黎平愛複叛,合謝烏窮為寇。 楊燕里不花招平愛出降,烏窮不附,命 討之。 秋七月丁未,紹慶酉陽寨冉世昌及何惹洞蠻為寇。 十一月辛酉,播州蠻宋王保來降。 四年春正月庚戌,置紹慶路石門十寨巡檢司。 三月丁卯,熒惑犯井宿。 六月乙未,紹慶路四洞酋阿者等降,並命為蠻夷長官司,仍設巡檢司以撫之。 秋七月甲辰,播州蠻謝烏窮來獻方物。 十一月,以降蠻謝烏窮為蠻夷官。 文宗天曆元年二月己酉,熒惑犯井宿。 二年春正月丁醜,四川嚢加台攻破播州貓兒埡隘,宣慰使楊燕里不花開關納之。 壬午,播州楊萬戶引四川賊兵至烏江峰,官軍敗之。 二月己酉,熒惑犯井宿。 癸醜,遣使詔諭播州。 諸王月魯帖水兒等至播州詔諭土官,之從嚢台吉者楊延里不花及其弟等皆來降。 三月,紹慶彭水縣水。 四月,重慶路火延二百四十餘家。 五月戊子,命有司市馬補思、播諸驛。 思、播諸驛因兵興,馬多羸斃,驛戶貧乏,命有司市馬補之。 十二月丁未,開重慶路酒禁。 至順元年夏四月戊子,四川行省調重慶五路萬戶,以兵救雲南。 五月壬戌,重慶五路立萬戶軍,至雲南遇賊,兵卻敗之引還。 秋七月戊申,征重慶路夔州逃亡軍人八百余人赴成都。 二年春正月戊子,征重慶兵往戍四川行省。 樞密院臣言:四川行省地鄰烏撒,雲南未平,戍卒單少,宜增兵防遏,請調夔路怯憐口戶丁 七百,重慶、河東五路兩營兵三百同往戍之,俟征進軍,還日悉罷。 六月丁卯,太白犯井。 三年春正月己醜,調重慶兵往救帖木兒不花。 四川行省言:去年九月左丞帖木兒不花與餘祿賊兵戰被創,賊遂侵境,乞調重慶、敘州兵 二千五百人往救之。 五月癸酉,熒惑犯東井。 順帝至元二年六月戊子,太白犯井宿東扇北第二星。 三年夏四月辛卯,大足民韓法師反,自稱南朝趙王。 五月壬戌,命四川行省參知政舉理等捕反賊韓法師。 四年六月壬午,立重慶路墊江縣。 五年正月庚午,太陰犯井宿東扇上星。 至正元年正月庚申,太陰犯井宿東扇北第二星;六月庚子、九月壬辰,皆犯井宿距星;十一 月己亥,又犯東井。 二年八月戊子,太陰犯東井宿東扇南第一星;三年二月甲辰,太陰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十一年十一月,有星孛於西方。 十二年閏三月,詔四川行省平章咬住以兵討荊襄賊,克復忠、夔等州。 六月辛亥,太白犯井宿東第二星。 十三年四月辛醜,太白犯井宿東扇北第一星。 十五年十一月庚寅,填星退犯井宿東扇北第二星;十六年冬十月,行省右丞相完著都鎮重慶。 時徐壽輝僭號漢陽,遣明玉珍將鬥船五十艘上夔州哨糧,玉珍至巫峽,貿糧皆滿,完者都 鎮重慶招兵。 十一月壬辰,太陰犯井宿東扇上星。 十七年三月,明玉珍襲重慶,取之。 時辰州人楊漢者,元義兵元帥也,以精兵五十千屯江北,完者都誘之來謁,席間殺之,欲並 其軍。 麾下懼且怒,乃虜船下流,遇玉珍於巫峽訴其事,且言重慶一城有左丞相哈林禿、右丞相完者都,兩不相下,郡無厚兵,可攻也。 玉珍猶豫未決,萬戶戴壽等曰:鳥困投林,人困投人,公在沔陽為民也,遠來覓糧,亦為民也。 若分船為二,半載糧還沔陽,以其半因漢兵攻重慶。 事濟則為之,不濟則歸,無損也。 玉珍從之,道路俄見鬥船,遠近騷然。 完者都夜遁果州,生獲哈林禿。 父老迎玉珍入城,玉珍禁侵掠,城中安堵如故。 秋七月,徐壽輝以明玉珍為隴蜀右丞。 閏九月庚申,太陰犯井宿東扇北第一星。 十八年二月,完者都規複重慶,明玉珍遣明二禦之。 初完者都奔果州,至是屯於嘉定之大佛寺,謀複重慶。 玉珍使義弟明二禦之,越平載相 持,後玉珍親率兵繼之,尋日內潰,始克。 行省參政趙資等被執于重慶,死之。 時趙資與平章郎革歹、完者都會于龍州,謀興複重慶,為遊兵執至重慶,玉珍欲用之,館之 治平寺,使人諭意。 三人曰:國破家亡,祈一速死耳。 玉珍猶欲生之,時傳趙參政兵將至,三人 者同斬於市,蜀人謂之 三忠。 十九年春,明玉珍為徐壽輝立廟于城南。 時陳友諒殺壽輝自立,玉珍曰:陳友諒同臣于徐,今弑逆,予當討之,遂令莫仁壽守夔關, 絕不與通。 遂立壽輝廟於南城,眾推玉珍為隴蜀王。 二十年正月己亥,太陰犯東井北第二星。 六月癸巳,太白犯井宿東扇北第二星。 秋七月乙丑,太陰犯井宿;八月,犯井宿鉞星。 十月戊子,熒惑犯井宿東扇北第一星。 二十一年春三月丙辰,太陰犯井宿西扇第一星。 戊辰,明玉珍即位于重慶。 先是玉珍以瀘州劉禎為參謀,朝夕侍講,屏人屢請稱號,玉珍諮謀於眾,遂即位重慶,改元 天統,即日以戴壽為塚宰、萬壽為司馬、張文炳為司空、劉禎為宗伯、牟圖南為翰林承旨,餘置官有差。 秋八月,明玉珍廷試進士于重慶。 賜董重璧等八人及第,餘出身有差。 二十二年秋七月丙辰,熒惑見西方,白氣如長蛇,光炯有文,橫亙中天,移時乃滅。 十二月,明玉珍偽司馬萬勝攻雲南,兵引還重慶。 初,玉珍命勝攻雲南,士多戰傷。 勝以孤軍不可深入,乃留建水元帥府聶千戶守之,遂引 還重慶。 二十三年,明玉珍以竇英為參政,鎮播州;商希孟為宣慰,鎮黔南。 六月乙卯,太白犯井宿西扇北第一星;壬戌犯東扇南第二星。 二十四年夏四月癸醜,太白犯井宿東北第一星。 九月丁醜、十月己酉,太白皆犯井東扇南第一星。 二十六年春,明玉珍卒,子升襲位於重慶。 十二月庚申,太陰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 二十七年二月乙卯、六月辛未,太陰皆犯井宿西北第二星。 七月己亥,太陰犯井宿東扇南第二星;九月癸巳,犯東扇北第二星;十月,犯東扇南第 三星。 发布时间:2025-05-04 15:23:3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7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