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之六十二事紀九 内容: 正德元年七月,彗星見參井,掃太微垣。 十月,下戶科給事中劉 於獄。 ,涪州人,時上初即位,太監劉瑾、馬永成等導引聖駕,專事宴遊,搬弄雜劇。 疏首發之,且曰:近權奸預政,事勢異常,聽明漸壅弊端日滋,各處地方太監及各省鎮守內臣何必數數更換,用新人固不若用舊人,養饑虎固不若養飽虎,蓋舊人猶或知事、飽虎猶或易厭也。 又曰:方今備邊無良策,只增年例之銀兩;理財無良謀,買及廣東之庫藏。 浙江既奏軍士無糧餉者已累數月,山西又奏歲入不敷歲出者幾五十萬,小民困苦而征斂益急,帑窘乏而用度日奢。 今日之財用如此,何所恃而不動心哉? 疏數千言,言皆剴切,劉瑾惡之,遂下於獄。 二年三月,劉瑾矯詔榜奸党於朝堂,頒示天下,給事中劉 、禦史姚學禮與之。 學禮,巴縣人。 時戶部尚書韓文上疏乞誅馬永成、劉瑾等以消亂萌。 上不允,大學士劉健等以去就決之,各上疏求退。 瑾等趨至上前,環跪伏哭,訴太監王岳等交通外臣,於是上怒,立命瑾等分據要地,勤劉健、韓文等(致仕), 與學禮先是交 論瑾等俱廷杖削籍。 至是,榜大學士劉健、謝遷、尚書韓文等為奸党七十餘人, 與學禮與焉。 三年夏,大旱。 安居官濺河地脈自生沙接兩崖。 十月,四川盜藍廷瑞、鄢本恕起,巡撫、副都禦使林俊督兵討之。 五年三月,播州土官楊友賄劉瑾複宣撫,巡撫林俊抗,論不宜複,不報。 初,友與楊愛爭襲仇殺,已奏革其宣撫。 至是,乃以萬金賄瑾,求複,後言亂皆不可啟,忤瑾意。 秋七月,武隆、彭水大水。 是年夏旱至七月,淫甚,黔河水漲,渰武隆縣治,五入彭水,渰至長壽,寺官廨民居盡為漂沒。 九月,詔複劉 、姚學禮等官。 時瑾既誅,詔複劉瑾陷害給事中湯禮敬、劉 等十六人;禦史陳琳、姚學禮等二十五人查明敘用。 冬十月,流賊曹甫等劫江津縣,分巡僉事吳景死之。 江津賊曹甫聚眾作亂,川南僉事吳景奉兩台檄,守禦江津。 比入城,賊已逼近縣治,時縣兵役調赴東鄉,續調重、瀘兵未至。 景見賊臨城,倉卒領健卒百餘人親當矢石,賊眾四面攻圍,兵力不支。 賊擁入時有語之避賊者,景厲聲曰:憲臣豈逃避? 因與賊曰:甯殺我,毋殺百姓,複與賊危戰至僰溪驛,呼天子者三、老母者再,遂遇害,賊遂據其城。 六年正月朔日,巡撫林俊乘元旦進兵,圍燒江津,擊逆賊曹甫,殲之。 曹甫據江津,僭稱順天王。 俊聞報馳赴,乘元旦賊方醉酒不設備,乃夜半蓐食銜枚而往,圍而燒之,賊奔。 又於山坪、伏子岸等連戰連敗之,抵賊營殺死曹甫等。 先後共斬獲賊級八百餘顆,殺死四百七十,燒死七百餘人,擒獲賊屬另婦七百餘名口,收回男婦七百有餘,奪獲馬騾器杖等項數多,人心痛快,地方悉平,降敕獎勵。 二月,賊党方四、任鬍子擁余眾走綦江入思南等處。 時俊與總制洪鐘會剿藍鄢等寇,不暇追襲,數月間,方四等複聚數萬。 方四偽稱總兵,任 鬍子偽稱禦史,餘賊首二十餘人偽稱評事等名。 六月,賊党方四等複入境,欲至江津復仇。 時貴州兵敗賊于思南,播州兵敗賊于三跳諸處,先後擒斬三千餘人,賊遂由貴州入川境, 欲至江津復仇。 八月,賊攻南川馬頭、雀子岡等關入南川,聲言欲取江津。 重慶巡撫林俊會總制洪鐘,及巡撫松潘、都禦使高崇熙檄各屬土、漢官兵禦之。 時賊聲言欲取重、瀘、敘州以寇成都,遠近震駭。 於是俊等檄各屬土、漢兵至,俊駐江津、 崇熙駐瀘州、禦史王綸駐重慶、知府劉思賢督餉,餘各命官分道進攻夾擊之。 九月,賊攻江津,巡撫林俊遣副使李鉞、知府曹恕督酉陽、播州、石砫等兵,分三道迎擊之。 初,賊攻江津,會石砫兵至,與官兵並力禦之,賊敗走。 追至合小坪,破其四營,已賊複以 八千人舁攻具複攻江津,俊遣李鉞分各土、漢兵迎擊之,賊敗,多所斬獲。 官兵乘勝追擊,賊望見兵少,還擊官兵,酉陽等兵奮擊之,斬獲三百餘人,賊敗,乃據高下石,兵不敢近,賊複擁眾沖堅。 俊等見賊銳甚,下令收兵暫休。 羽檄遣人入營招撫之,不聽,遣人來言,任其自散去。 乃從鉞,複督諸將校分兵為六哨六面,皆令破賊中堅,遂斬賊首任鬍子等賊,大破追殺三十餘里,斬首千八百級,俘獲男婦倍之,奪獲馬騾四千五百有奇。 賊遁走,土兵乘勝追剿,賊首方四並餘賊二千餘人俱遁入思南境,且言聚眾候明年複來。 共約前後斬獲並墜崖傷死七八千人,捷聞,林俊等賞各有差。 巡撫、都禦使林俊乞致仕,許之。 時宦官者用事,每各邊征剿,必以子弟私人寄空名籍,冒功陛賞。 俊切拒絕不許,權幸惡之,且與總制洪鐘議多不合,因乞致仕,內批即允之。 時賊尚有餘黨台省保留,不從。 俊歸,蜀人號哭追送,未幾,兩川逋寇複熾,殘破蜀地,人民亦遭荼毒矣! 敕工部侍郎劉昺督木。 七年二月,江津殘賊方四等複劫南川等縣,巡撫高崇熙率兵討之,奉敕獎勵。 秋,賊犯榮昌峰高驛,驛丞候忠戰死之。 藍鄢賊党寇武隆、彭水境。 時賊党千餘人,涉武隆東北境,鄉民盡避山谷。 青雲山插旗,俯望曰:武隆四面懸崖,一河 擁塞,天險也,不可犯。 遂由彭水渡黃草,遠入思、辰。 八年六月,以劉春為禮部尚書。 春,巴縣人,榜眼及第,曆翰林春坊學士、吏部左侍郎。 拜尚書時,西僧欲奪甘州民田地, 遣官督建僧寺,春力爭之,大略謂建寺非止病民,邊警至不可支持,必致擾害,疏入幾兩月,報下竟停之。 又行人傅楫有事德府,聞母病,乞回京省母,疏下吏部,以 禮部春曰:苟可勸孝,何成案之拘耶? 即為題覆。 先是祭葬諡權勢及故舊,有以厚利力請者,春奏議定格以便持守,悉從之。 已又題給提學關防,遍行天下。 逾年,多所議定,尋以母憂歸賜祭葬,給驛以行。 十年冬,榮昌大雨。 十一年,遣郎中李寅催督采木。 十二年春正月,以蔣恭總督兩京糧儲。 恭,巴縣人。 夏四月,永川、榮昌界大蝗。 十四年,安居大水。 十五年秋七月,江津大溢。 是月十二日,江水暴至,浮沒大通橋舟,入縣二門,民舍近江者多漂沒,城中盡遷石子山露 居,越三日乃息。 八月,榮昌大水,入城澇沒街舍。 十六年,江津夏四月不雨,至六月,署縣事、通判簡甫禱之,大雨三日。 榮昌縣大雨雹,壞廬傷稼。 武隆縣甘露降。 世宗嘉靖元年秋八月,大足產嘉瓜。 時有瓜並蒂,雙花並頭。 邑人以為縣令施繼先循良之瑞,作歌以紀其盛。 八月,榮昌小天王山五色雲見,自朝經宿不散。 三年,榮昌秋不雨。 五年,武隆、彭水大有。 敕工部侍郎黃 督木。 七年,郡縣大旱。 是年春三月不雨,至夏秋不雨,草薙叢萎,土石尾裂,居行人即 浙瀝不易,得斗米至四百 錢,然市邸猶稱絕糴,流離餓莩,相轉於途,已複疫瘥殂傷,無慮萬數,至闔閭靡一孑遺者。 民 物風景,此為憯然一變,蓋三巴皆如是雲。 永川天皇山余天枝反,平之。 八年,郡縣大疫。 九年,流賊周天星等為寇,巡撫宋滄、巡按熊爵奏遣總兵何卿、副使林豫討平之。 賊兄弟號天星、天和,俱藍鄢餘黨,合流民張東陽以叛,嘯聚真州,號數萬人,入寇武隆、彭 水、南川屬境。 豫奉檄領總兵何卿、都司李爵率兵討之。 時賊抵南川,我兵連戰之,一敗之於 官地,再敗之于李湧,三敗之于柯門,賊兵遂潰,屬境以寧。 敕巡撫宋滄督木。 十年秋七月壬子,逮給事中曹汴於詔獄,尋釋之,謫其官。 汴,巴縣人。 時大學士張孚敬以事聽讒,傾夏言於上前。 汴與給事中孫應奎等面斥孚敬 壬憸,具疏連章劾之。 孚敬怒,密奏逮汴、應奎等下鎮撫司牧訊,明日複鞫,五毒備至,已而以 職在彈劾,又以星變從輕貸,謫汴監利縣丞、應奎華亭,汴官終參政。 甲寅,彗星出東井。 武隆、彭水大疫。 十一年八月己卯,彗星複出東井,芒長尺余,後東北行,曆天津星宿,芒漸長至丈餘,掃太 微諸星及角宿,至十二月甲戌,幾一百一十五日而減。 十二年,武隆、彭水大水。 黔河水泛,淹武隆縣二門,漂民廬舍十之九,彭水如之。 以聶賢為刑部尚書。 賢,長壽人。 持心清苦,始終不變,卒諡 忠襄。 十五年二月,安居縣地震。 夏,江津大雨雹。 十六年二月,武隆、黔江地震。 十八年秋七月戊寅,水、火、木、金四星聚于東井。 江津臨江街民舍火。 榮昌暴雨。 時郊外城內灌水成河,四郊一壑,居民浮筏而處。 十九年三月,武隆霪雨傷麥。 四月,江津民韓愷家牛生二犢。 敕右副都禦使戴金督木。 二十一年五月,武隆清溪左山崩。 時風雨大作,正午如夜,再恃而崩,填淤民田數畝,今尚未定。 二十三年,武隆鬼入市肩,人追之,懸於崖,刺以刃。 二十四年,合州火焚城內千餘家。 二十五年,大足有鳥,白身、黑喙、長嗉、高腳,似淮鵝,差大,俗雲天鵝,又名海 ,飛集縣 中。 是年旱。 榮昌大水,城中數尺。 二十六年夏,武隆旱。 是年五月至六月不雨,夏旱秋澇,豐米二百錢;明年春,饑,知縣党宗正發賑。 秋,黔江、武隆、彭水役麻陽。 筸子坪亂,勤兵三省。 黔江三縣民夫連餉銅仁往復;五月,多有斃於道者,黔江官軍調征 軍民俱困。 以喻茂堅為刑部尚書。 茂堅,榮昌人。 初為禦史,有風節,曆 中外,所至有聲。 至是拜尚書,時嚴嵩傾大學士夏 言,上欲置之重典,茂堅力爭之,謂無大故而殺師保,有虧聖德。 嵩指茂堅為奸黨,上怒,欲罪之,茂堅曰:罪人可刑,墨官可刑,唯法官不可刑。 仍忤旨,神色不變,引議貴、議能之條諍之,不聽,竟斬言於市。 茂堅遂乞骸歸,尋卒。 穆宗即位,詔贈太子少保,賜祭葬。 二十八年,以夏邦謨為吏部尚書。 邦謨,涪州人。 植德深厚,動遵矩矱,曆官四十四年,始終一節,尋請歸卒,賜祭葬。 三十年,定遠遷新縣城先是舊縣城據武勝軍,為元故壘,連年水沖射城,士民苦之,邑令胡濂從其請上之,巡按鄢 懋卿從之,於是相厥地宜,遷於今治,人始以為便。 十月,武隆盜起,知縣史載澤尋捕,息之。 三十一年,黔江、彭水大有,榮昌大饑。 三十二年,敕巡撫張臬督木,採辦板、枋。 彭水火。 時南北兩街一時並作,民舍官署俱為灰燼,即圖籍無複存者,年來民害,此為最烈。 三十三年,郡大饑。 三月,榮昌大雨雹害稼。 三十四年,武隆少婦生須長而髯。 三十五年,革重慶府稅課司。 三十六年六月,武隆疫。 是夏暑虐,人多不堪。 秋有大木之采,明年死者無算,民命於是乎慘矣! 敕工部侍郎劉伯躍督木。 二十八年,武隆、彭水黔河大水。 四十年十二月,盜寇武隆境,知縣唐宗元擊潰之。 流賊虛聲數千,自酆都、涪州劫掠,號一二大王,所向無敵,至縣境漩網箐結寨,刻日奪 庫擄民,假道思、石為下楚計。 宗元陰遣丐兒往探營中,相其險道,夜引官兵圍之,天明大戰, 賊突圍,斬獲無數,賊潰散,境內遂寧。 四十一年四月,武隆黑風,清溪水西徙。 是日風自西北拔木揚沙,不辨牛馬,凡移時雷雨大作。 清溪水溢數丈,塞東流,小溪盡流 於西。 郡大饑,合州火二日。 九月庚子,榮昌大盜劫庫。 江陽盜夥集四十餘人,由甘家灣以木梯越西城,落射圃山,自北街斬署垣,升石庫,庫高尋 尺者三,如登平地,從頂而入貯庫,銀兩大半劫去。 賊每一人手執油撚十餘枝,遠望者驚傳三 五百人,懼不敢近,履街衢若行家庭然,仍複故道而去。 四十四年春三月,榮昌、銅梁雨雹。 夏四月,大足縣星隕。 是月,星隕於縣東三十里法華寺之野,入地三尺,聲如雷,色黑,形如狗頭,火氣逼人,經宿 方散,馮相家佔有兵。 六月,武隆、彭水黔河大水。 秋七月,土寇黃中據支羅寨,巡撫劉自強駐重慶調郡屬兵討之。 中,石砫宣撫人。 先是父俊據支羅寨,假讬龍潭土舎名色,霸佔民田,時出劫掠,總督馮都 禦史奏誅之,中得減死充戍,隨即逃回招集亡命、擄殺人民,奉節、雲、萬等縣連遭荼毒。 至是自強題請與湖廣會兵夾攻,川兵進牛欄坪,湖兵由施州衛以進。 於是調所屬土、漢官兵,迫餉征討。 中懼,由施南逃去,為楚軍所獲,以軍搗其巢穴,獲其妻子,支羅平。 八月,大足縣海 複集。 是月,海 複來,延集官民廬舍,已而不能飛,沿門乞食。 《京房易》曰:野鳥入室,其邑虛。 馬氏《通考》亦曰:有鳥飛來,宿於邑中,國有兵,人相食。 是年果有蔡賊之變。 又初 至民間,皆雲:白 卒符伯貫雲。 丁卯夜,榮昌盜複劫庫,尋獲之。 時縣丞王采、主簿祁經率領民兵追至瀘州蓮花灣,或賊首高迎春等二十五人。 冬十月,白蓮賊蔡伯貫攻陷合州諸處,巡撫劉自強檄僉事傅思明等討平之。 初,大足人蔡伯貫、田紞與富順黃一元等師出山西妖人李桐,傳習白蓮教惑眾,為有司捕擊,郡獄久之脫網,遂以是月十四日攻破大足,執官奪印,脅入營中。 二十日,犯銅梁,乘夜過安居入城,燒縣治,沿及民居。 尋下合州,入城據之。 伯貫乘勝回大足七寶山,邀結賊黨,聚數千人。 已複下定遠、璧山等城,一呼而響應者以千萬數,弁白幘,建白旗,耰鋤筆挺,偽稱 大唐中興,所過從者如蟻,焚燹至酷烈,獨不妄殺一人,其志蓋不在小也。 時又有江津賊周嘉與弟虎率眾與伯貫為應,會自強以討黃中駐府,奸細不敢竊發,賊亦不敢近城,於是命官分兵擒之,而田紞者據守合州,與賊首陳四蠻夜縱酒,合州諸生蘇孚、陶舜臣覘其可擊,遂悉州中子弟斬關而入,與巷戰竟日,多所屠戮,紞宵遁去,已即乘勝窮追,道與他賊值,紞因還接我兵,孚與舜臣不能支,遂 敵刃,然賊勢以此 不振,官軍複乘之,諸路各獻捷,先是撫台已遣重兵徑詣大足七寶寨下,生擒伯貫,紞等俱就縛,鳥集者潰散,伯貫等體解,賊平。 四十五年二月,重慶大雪。 敕巡撫譚綸督水。 穆宗隆慶二年春二月,重慶大雪。 夏,武隆、彭水,五月至七月不雨。 六月,榮昌大水,溺民舍。 三年二月朔日,綦江大雪。 四年夏,大足大水,時水從西關淹及縣門,拽木者隨水入城,漂溺人畜。 八月,大足複大水,灌城。 武隆縣騶虞生於大溪河,鄉民斃之。 五年六月,武隆雨雹。 六年四月朔日,綦江晝晦自午,至未刻始複明。 八月,給事中曹大野論大學士高拱,謫官。 大野,巴縣人。 時拱當國,大野論其不忠十事。 上責大野妄言,調外任,出為乾州判官,尋 優遷之,官至江西巡撫、僉都禦使。 今上萬曆元年春三月,平九絲都蠻,調發重慶府屬,兵餉從之。 是時,蜀頗富饒,會九絲為梗,巡撫曾省吾疏請征之,調土、漢兵十四萬,餉夫倍之。 府屬 州縣各檄發糗糒遠,從餉夫以數萬計,土司之從征者則播州楊應龍、酉陽冉維屏、石砫馬鬥斤 等,各有擊獲,功與諸士並錄,而應龍於是始有戎心矣。 六月,重慶大水。 安居三仙石生連理木。 二年,武隆蝻蟲食禾,遍地草根如刈。 三年夏四月,榮昌瑞竹生。 冬,彭水寇掠境。 酉陽寇花狗兒等夥賊數百人劫掠鄉民,手刃官兵,為害甚劇,後檄酉陽,擒其巨魁,殄之。 四年五月至六月,武隆縣不雨,知縣李廷楚禱於壇,雨是年有秋。 五年春,合州李樹結長豆,栗樹結大桃,其味甘。 五月,武隆水,秋大有。 秋七月,榮昌芝草生。 八月,合州城內外大火,延千餘家。 六年夏四月,大足雨大雹。 時大雹如磚石,邑西南從順、加勝、三溪民間苗畜俱壞。 是年春、夏,邑疫複大行民間,老 幼多挈家以亡,事聞於縣,遍授醫方,問多沿者。 合州永清里,甘露降。 七年春,合州火。 八年春三月,武隆雨沙。 時黃雲四塞,白日如夜,牛馬嘶鳴,四野沙積如堵,署縣事綦江諭張 拜禱,風反雨息。 秋七月,銅梁瑞粟兩岐。 粟幾五本,產于南郊陳處士墓側,時以為巴令張文 循良之應,邑人張佳胤有《嘉禾記 碑》。 九年春三月夜,重慶府雨雹。 是夜,星月交輝,須臾驟雨雹,其大如拳,壞民廬舍,逾時乃止,星月如故,明日,林間雀鳥 死者無數。 六月,彭水大雨,四山崩。 冬十月,武隆桃李花。 巴縣知縣張文 歸併里坊。 先是巴治村居者為里,市居者為坊。 廂宴會祭享,一切器用,取辦於坊,民不堪命,文至,憫其苦,歸而並易坊為里,置諸器具,令民兵輪代管之,坊民始得更生,至今便之,為勒碑。 十年春,清丈重慶府田畝。 時有詔清丈田畝,移檄諸州縣行之。 州縣奉文分村履畝清丈,規制不同,大要分上、中、下 以定歲賦,於是瘠土膏壤,賦各有差。 時人情洶洶,至今為畫一之法雲。 十一年正月,綦江黃霧四塞。 三月,綦江火,飛延民居、公署,減而複起者七日,延燒民居數百餘家。 夏四月,彭水地震。 夏,定遠、武隆、彭水大水。 五月,銅梁產瑞蓮。 蓮生於梁雲構池,幾二本雙花,並蒂結實,明年複產二本。 十二年春正月,武隆雨泥。 夏四月,彭水雨雹。 六月,銅梁張叔佩池產瑞蓮。 十一月,重慶雨雪六出。 十三年春,奉敕督采大木。 秋,合州知州劉冠南被逮,尋釋之,複其官。 時采木之役,騰議不一。 巡按禦史赫瀛奏劾諸州縣官,冠南與榮昌知縣吳郡等七人被逮 於京,於是合民赴闕陳情,尋釋冠南,複其官。 十一月,銅梁甘露降。 播州楊應龍獻六木,賜飛魚服色。 舊五司承襲,各于播州宣慰司起文,至應龍,黠狼多所需索,又招集夷、漢狡獪以為羽翼。 會采大木,應龍因以萬余金付何邦卿等赴京獻木,乃緣先代曾有蟒玉例,夤緣遂有此賜,五司益為之魚肉矣。 十四年春,以張佳胤為兵部尚書。 佳胤,銅梁人。 先是以兵部侍郎出定,浙變還朝晉尚書,總督薊、遼,屢著奇績,至是入管 樞府,尚書加太子太保,無何,遂三上書乞骸。 上俞旨賜馳驛歸,居二年卒,賜祭葬,贈少保。 五月,武隆火。 龍見自東南至西北,其長亙天。 秋七月,重慶虎入城,千戶王之翰率兵射殺之。 七月,銅梁雨雹傷禾。 十六年夏,重慶旱。 調重慶府土、漢兵從征馬湖。 十七年夏,重慶複大旱。 是歲旱,禾方熟,六月至七月不雨,赤地千里,禾苗盡枯,民至采草根木皮不給。 冬複嚴寒 大疫,道路殍者無遠近枕藉,傷心慘目,比蓋其最酷雲。 十八年,重慶府大有,武隆流民漸去。 秋七月,逆酋楊應龍撤毀播州鎮守官旗令。 五司七姓羅承恩、毛守爵奏訐應龍諸不法事,下川東道勘問,應龍至重慶聽勘,未結回播。 會鎮守、指揮任選申允貴州撫院在播豎旗守禦,應龍率目把陳漢章等折倒旗,令燒毀撫院安民 牌令,逆萌蓋漸長於此。 九月,調楊應龍領土兵赴松潘防禦。 時任選申文撫院應龍入據金子囤,會松潘守邊官風聞番虜寇邊,撫按兵揭至部,調取應龍 領土兵防禦松潘。 四川撫按以為逆節未著,貴州巡撫葉夢熊疏謂 縱虞禍,於是兩省意見互 持,部覆革應龍職,戴罪立功,仍改限會勘之。 十九年五月,銅梁水溢。 調楊應龍從征疊、茂。 應龍時方聽勘,會疊、茂番亂,督撫調取領兵征剿,尋敘平番功,部覆複其冠帶,前項事情 聽勘定奪。 二十年春,檄楊應龍至重慶府聽勘,拘留之。 時兵科奏應龍嗜殺,惡極罪盈,部覆撫按會勘,委府通判路逵等紿出彭水,因諭至府聽勘。 參政薛亨等會審,擬應龍斬罪,照貴州土官安國亨例,罰銀二萬兩贖罪,並追陪償殺死家屬,余 党罪各有差,應龍拘留府候詳。 秋,武隆大有,銅梁大旱。 冬十月,兵部移諮四川,遣楊應龍選兵征倭。 先是部諮撫院議遣應龍選兵,令其子朝棟領赴陝西從征。 應龍計欲脫身,複奏感恩激義, 願自帶家兵平倭圖報,部遂允之,複移諮撫院令應龍領兵征倭,院議拘子朝棟留府聽結,仍差官押應龍入播選兵五千人,刻期起程。 應龍至播,遂叱辱差官抗拒,屢催不出,且無一兵以應。 出柙之虎,至是不可複招矣。 二十一年春,永川不雨,至四月雨。 銅梁大旱。 夏,武隆蝗蟲食麥,秋霪雨。 二十二年正月,巡撫王繼光遣總兵郭成等討楊應龍,敗于白石口。 先是撫臣奉命出京,議及播事,持勘、剿二議極為慎重。 及至任行三司會議,奏民何邦卿 等遂誑言應龍眾叛親離,皆為內應,官兵臨境即生縛應龍出獻。 總兵官郭成、丁光宇等亦輕酋易與,欲徼幸成功,皆言應龍可擒。 於是撫臣移駐重慶,調集官分四路討之,應龍統率諸苗分路拒討,郭成等至白石口紮營,苗兵亦至白石口分為二路十二哨,沖營截殺,全軍俱沒。 殺死成都衛指揮官管應鐘,成等僅以身免。 撫按具題革罰有差,仍令郭成戴罪立功。 會撫臣以他事被劾解任,於是國威大損,萎靡不振,應龍叛逆,負固日甚,借箸者因是多諱言兵。 永川大雪,傷豆、麥,歲大荒,有殍。 二十三年二月,總督、左侍郎邢玠奉敕駐重慶府會勘播事。 白石口之役,應龍逆節已著,猶疏懇息兵。 時奏逆者紛紛,部覆給事中楊東明之疏,請以 樞臣一員,便宜勘剿。 於是侍郎邢玠奉敕總督川、貴,相機撫剿。 玠至重慶,命知府王士琦諭應龍出勘,士琦至綦江,應龍遣其弟楊兆龍等擁導,迎至安穩驛,謬謂懼奏民謀害,懇求前臨松坎。 比士琦至松坎,應龍故作跪伏狀,備陳世效忠順,不敢叛逆緣由。 士琦旋白,督撫亦信應龍願死於朝廷,不願死於奏民語,遂遣贊畫郎中張國璽、劉一相及士琦等往勘安穩,應龍亦囚服跪聽審問。 遂以白石口戕殺官兵為目把苗民混殺,應龍不知,且雲武舉週一龍被擄,當以鞍馬、衣服送出,何敢拒敵。 乃抵應龍謀殺人造意,斬罪仍處,以夷法納續四萬兩免死,革職為民,餘罪各有差,姑以其子朝棟為上舍屬印管事。 督撫從之,止拘留其子可棟於府,贖完候發。 事聞,部覆如議,玠還朝。 (闕)月,武隆雨雹。 雹自治西南至東北四十里,小者如卯,大者如磚。 山無樹、地無皮,殺牛、馬者十七,殺蛇、 鼠者十九,民舍有移數里者,號哭動天,長老雲從來未見。 二十四年春,增設播州安邊廳。 初,督撫疏請于安穩設安邊廳,以府同知一員鎮之,於是增立邊廳,即以綦江知縣蒲林升 安邊同知,署其事。 林至,創修衙門,為應龍所阻,未就,唯退守綦江,遙制之。 應龍遂益輕我, 叛逆之謀,因是醞釀不可解。 六月,武隆大水,淹民居,彭水火。 七月,彭水複火。 二十五年,奉敕采運大木。 二十六年,酉陽宣撫司亂,遊擊梅鼎臣奉檄往鎮之。 時宣撫冉維屏卒,其孽子應龍與禦龍爭襲,乃糾永順兵執殺其司,禦龍出奔彭水至府,兩 台遣遊擊梅鼎臣至司鎮守,退其兵,於是禦龍得複入司,起文承襲,亂遂定。 兵巡副使王士琦升參政,督川兵征倭。 先是士琦知重慶府,奉督撫檄傳諭應龍,應龍佯為俯服,勘事遂成,即以士琦為川東兵備, 節制播州。 時應龍雖掠殺諸司,猶不敢外侮。 至是,部遂以播無事調川兵征倭,升士琦為參 政,督往之。 應龍遂漸犯內境,無複忌憚。 二十七年春,遊擊房嘉寵奉檄防守綦江。 先是應龍以兵圍合江,索奏民袁子升。 安邊廳蒲林馳至合江觀變,遂以子升與之,應龍臠殺子升,令諸苗共啖之,諸所殺掠,極其慘毒。 無幾何,貴州又有飛練之敗,於是巡按禦史王明、趙標相繼會議增兵防守。 時嘉寵守備彰臘,檄守綦江,嘉寵至綦,欲殺應龍而寢其皮,然力銳兵寡,且中有掣肘,應龍反日來挑戰,欲為先發制我之計。 三月起,兵部侍郎李化龍總督川湖、貴州軍務,巡撫四川。 應龍屢犯邊境,戕殺官兵。 川、貴巡按禦史俱請討之。 上以化龍故撫遼東,破處多,奏功允廷臣請起於家,化龍遂奉命兼程,以六月初臨成都。 六月,逆酋楊應龍破綦江,遊擊房嘉寵、張良賢死之。 時督撫方至,省徵兵議剿應龍。 應龍先率兵攻掠綦南諸境,嘉寵守綦,兵僅三千,總兵劉 綎奉命調兵進剿,未至。 是月,應龍自統苗兵八萬余安營攻綦,嘉寵報警益急,督撫出緣事遊擊張良賢從之,已又命鎮守總兵萬鏊。 以兵五百人赴重慶應援,月之二十日,鏊至府,甫一日,兵尚未集,苗兵逼近綦江,嘉寵、良賢領兵出敵,頗有斬獲,苗兵退去。 至二十一日,應龍複統兵圍城數匝,遂破其城,於城內大戰,二將一時陣亡,其臨死俱猶格殺數十人,守備胡汝寧、百戶蔣懋賞俱死。 時全軍盡沒,殺人如麻,府庫公私俱劫,據其城,複分兵掠境,屍骸山積,赴流者不知其數,蓋其慘雲。 七月,重慶大警。 綦城既破,賊酋聲言發兵東下,直趨重慶,進取全蜀。 時郡城雖雲天險,然人心洶洶,又城中操兵盡沒于綦,其家哭聲震地。 賊首複置木牌下流,肆言有兵數十萬,刻期進攻。 郡城一兵未集,於是大警。 道府縉紳各躬率士民增壘城守,間得其奸細,斬之。 總督洽以招撫,賊始稍複入播,人心少安。 八月朔日,建武兵變,推官高折枝定之。 初,建武兵五百人集重慶,兵巡副使莫 檄折枝清查之,中多虛額,及支軍餉,乃以市人充數,折枝一一 之。 先一日,郡縉紳、侍郎蹇達偵其欲噪。 是日,約都禦史曹大野、按察使傅寵等詣總兵萬鏊,屬言解之。 初不知其即發也,給事中鄒廷彥自東至南與諸亂兵遇,諸間道急馳至鏊所,堂署寂然。 達等尚與緩佩徐議,廷彥語以所見,始拂衣起鏊,屢傳問門官,俱雲無之,達等於是強鏊出署,相與觀變定噪。 及至,道府公署大門俱毀,大肆搶掠,鏊傳諭止之,不即聽。 折枝密遣人語達等,曰:無惶懼,少頃即定矣。 時石砫宣撫馬千乘兵防禦關外,會酉陽宣撫冉禦龍兵適至,折枝以片紙密諭之,於是兩兵入城,夾道而立,亂兵一時即斂。 明日,鏊斬其二人,遂定。 十一月,總兵劉綎帥兵至重慶。 初,綦江城破,聞綎奉命進剿,人心日望其速至。 綎以是月始至,軍容甚壯,先聲乃震,人 心始安。 十二月戊戌,督撫李化龍移駐重慶。 督撫在成都,調集各路將士防禦播境,戒將官無 虞玩寇、無輕敵喪師,請兵請餉,是月, 各省兵亦輻輳、軍餉漸集,於是移駐重慶,分兵調遣。 二十八年正月,南川兵攻破播州虎跳關及官壩。 先是應龍遣目把婁國等領苗兵欲攻南川,時諸兵來集,唯石砫及酉陽兵至府,督撫遣往防 禦之。 已推官高折枝請往監其軍。 月之二日,石砫兵營鄧坎,賊兵前來沖劫,折枝遣督兵奮擊之,破金竹、虎跳等關,多所斬獲。 至十三日,酉陽兵偵賊據官壩險囤,枝複遣,督兵擊之,四面 夾攻,奮勇斬關直上,賊眾潰散,跌崖死者無算,斬獲三百餘人,或賊器械倍之。 征播之役,此 實為第一捷雲。 庚申,督撫李化龍誓師于重慶演武場。 時諸路將兵俱集,督撫乃分兵為八路,各揀將領統之,監紀連餉,諸司道郡佐井井棋布。 四川則綦江、南川、合江、永甯為四路,湖貴則烏江、沙溪、興隆、白泥為四路。 是日,督撫自製誓盟,告諸上帝,以布文武將吏,奉賜尚方劍登壇而宣暢之,軍聲大震。 二月丙戌,總兵劉綎、吳廣等八路兵遵令進討播賊,時漢、土各省,南北馬、步卒二十余萬,俱奉督。 以月之十二日丙戌合,進攻討播賊。 是時,鷹揚虎賁朱鏊玄甲,蕩摩朗耀,將士始各有壯氣。 己醜,綦江路總兵劉綎攻楠水洞,克之。 綦江一路,自東溪入播,俱是崖嶺茂箐。 楠木、山羊、簡台諸洞元為天險,賊酋令頭目穆炤等盤據之。 綎初出師,即令都司周敦吉四面仰攻,賊滾木礌石,死拒洞門,綎躬詣洞前相度地形,乃懸重賞遣衝鋒兵士一面于洞前找廂對敵,仍於洞上伐木,運草堆積,洞下舉火焚燒,銃攻洞門,於是火焰入洞,賊勢不支,連攻三洞,盡破之,擒斬數百級,焚燒倉廩、俘獲男婦器具無數。 已又乘勝整兵追北賊子楊朝棟等兵數萬,擒斬甚眾,朝棟鼠竄而退。 是時,南川兵攻破赤崖、清溪等處,永寧、湖貴各以捷聞,賊氣稍奪。 二月辛亥,南川路總兵馬孔英等攻桑木關,破之。 先是孔英率漢、土官兵至清溪攻擊賊寨,頗有斬獲,清溪一帶,剿撫已定。 推官高折枝傳令兩上司,望草、風坎、封寧、大灘等隘俱悉勁敵,須先破諸賊,然後合兵取桑木關。 石砫馬千乘率兵,先鋒連戰數陣,頗有斬獲,生擒寨長巴習文,折枝就軍中斬之以狥。 因奉督撫原令,行賞異之,於是酉陽冉禦龍恥石砫獲功,於月之四日,遂率兵奮擊破風坎關,亦有斬獲。 於是孔英率參將李經、周國柱等合擊前驅,抵桑木關。 已而漢、土官兵並力衝鋒,複占封甯,逼近桑木,已又攻破九杵關。 至初八日,官兵鏖戰一夜,賊滾木礌石俱盡;明日,官兵奮勇衝突、爭擊先登,遂破關以入,驅賊四散,追至金子壩。 擒斬、俘獲各無數。 是時,永甯路總兵吳廣等攻破穿崖囤,貴州攻破烏江、河渡二關,湖兵亦以捷。 壬申,綦路總兵劉綎等攻婁山關,克之。 時南川路漢、土官兵克破桑木關後乘勝各領兵攻破銅鼓、鬼崖等囤寨,安營金子壩,賊子楊朝棟及楊珠等統兵數千伏林,沖桑木關營。 會我兵起營在賊先,遂沖空營。 總兵馬孔英及推官高折枝責令將領官周國柱等發兵迎敵,鏖戰數日,遂破金子囤,斬獲無數。 而賊于綦路、滴淚、三坡等處聯絡屯營,綎率諸兵將奮擊連戰,遂破重險,直抵頂山、三壩等處,燒焚營壘,煙焰蔽空。 賊披靡奔入婁山深箐,官兵乘勝追剿,綎躬率諸將出奇兵,從捷徑辟開林箐,息鼓分兵四路,左右前後夾攻賊。 矢石如雨,人莫敢近,隨用火炮、鳥銃一齊攻打搶入,連破關門十三重,已又乘勝追至石筍囤,直抵永安莊。 是月,破關奪隘擒斬招降無數,於是官兵安營犄角,去播州白田海龍囤僅五六十里,賊膽已寒。 時湖、貴路俱以捷聞。 四月丁醜,永甯路總兵吳廣等攻崖門關,克之。 初,廣督率漢、土官兵營馬鞍山,各賊埋伏四起。 官兵奮勇追賊四散,直抵磨槍埡,賊總管郭通緒敢戰苗關,官兵橫槊刺之,至丁醜,破崖門關,再力戰於水牛塘,斬獲無數,直抵三圓山。 山逼近海龍囤,高數十仞,賊所恃為左右,望者部苗萬餘,列柵堅守。 廣督部將曹希彬等奪之於,是遂據其山,斷賊樵汲。 時南川兵擊攻賊營高坪,綦江兵擊賊營關於山,與賊抵囤為壘,聲勢大震。 合兵克養馬、養雞諸城,破龍鳳、海門、鐵柱等關,龍爪、海雲等囤。 湖、貴路兵亦各有捷,賊始合眾退據海龍囤,以苟活旦夕。 六月丁醜,總兵劉綎等奉督撫檄,輪攻賊於海龍囤,克之,播州平。 先是賊眾退奔歸囤,賊氣已奪,然囤前重崗複領,重關險壁,日夜守以梟鷙,藏壘伏弩。 會時多淫雨,白日晦冥,諸將又多不和,督撫因複檄按察使張悌糾合諸將,偕監軍張棟謝詔及高折枝等督諸將兵夾攻之。 賊複詐降、詐死以緩我師,報聞督撫,悉不聽,詰責將領受始者。 檄攻益急,已複檄諸路輪日協攻,此攻其前,彼攻其後。 是時,兵將如雲,火炮震天,賊黨紛紛奔下,賊力不支。 至於丁醜日寅刻,各路驅兵上囤,賊苗奔出大戰,斬獲無算,時前後大兵會齊囤上,逆賊應龍見官兵大入,縱火燒其居,遂自經死,賊妻子田氏、楊朝棟及諸賊黨悉就擒。 監軍參政張棟卒。 棟,安肅人,素負才望,播事急,特起田間,監軍星馳至郡,恨不滅此朝食。 大軍進討,棟先由南川監理軍務,直抵囤下,短衣匹馬以督諸將士。 平播之日,竟日不食,憤激指麾,以此侵冐瘴癘,還至蒙渡,去綦二百里而卒。 卒之時語諄諄不休,察之但雲:齊上! 齊上! 猶攻囤時語。 是時三軍盡哭,知與不知皆為流涕。 李制台化龍題請贈官錫蔭、建廟賜額以表其忠,詔從之。 俘賊子楊朝棟等於軍門。 時大軍破囤,生獲賊妻田氏、子楊朝棟及其黨六十九人。 總兵吳廣解至俘於軍門。 是日, 郡人觀諸如堵,歡聲震地,已獻俘都門,各戮於市。 二十九年七月,涪州火,延蔓官民居舍。 九月,總督、侍郎、四川巡撫王象乾移駐重慶。 先是播州雖平,善後事宜百幾未舉。 總督奉上命來移駐重慶,清理疆界,擘畫綏靖,經緯 文武,一一詳悉。 明年三月,始還鎮成都。 十一月,知府付光宅複建涪橋。 先是知府王士琦 建涪橋于內水之滸,以便往來。 逾年,會有播之役,艘梁盡壞,半為兵 士所薪。 至是播平,光宅捐貲複造船百餘艘,架板齊上,翼以扶欄,貫繩橫江,仍議每歲補修定 額,民甚便之。 二十年,銅梁言大有。 三十一年二月,起兵部侍郎、右都禦使蹇達總督薊遼。 達,巴縣人。 先是總督薊遼,威望嚴明,為言者所摭拾,請歸。 奉旨勘明,在籍聽用。 至是 公論大明,仍起總督薊遼,明年加兵部尚書,總督照舊。 三十二年三月,有鴟集於郡城。 時有鴟鳥盡飛學宮之前,有群鴉百餘環而噪之,少頃墜地,街人捉而鬻之於市。 九月,巡撫湖廣、兵部尚書趙可懷卒。 懷,巴縣人。 初為工部侍郎,監督大工。 會湖廣稅監陳 □□變楚中,奉命往定之。 事定, 加尚書、巡撫 □□幾何,楚宗有假王之奏,懷複奉命勘其[闕]忽漢陽報亂,宗劫搶 □□皇扛檄 憲使[闕]鼓噪軍門,遂遇害,事聞,贈官[闕]。 [闕]霪雨傷稼。 時豆麥將熟,連月霪雨無收,又諸播種水溢不生,農已甚苦之。 夏五月至七月,不雨。 時五月五日雨,自後烈焰日熾,赤地千里,道、府、縣僚躬率士民昕夕步禱,陰雲四合,須臾晴空如故,較戊己之旱更甚。 至後得雨複生,八月淋漓不止。 一無所天災流行,蓋其數雲。 九月,巡按禦史李時華髮粟來賑。 先是旱極,人心洶洶,兵巡布政周嘉謨日夕[闕]府縣僚屬,疇諮救荒奇策,一切請賑借賑事宜,密上之兩台。 時按台駐敘府,即移文濱江州縣借賑,又捐[闕]米共六萬余石,又發錢二十八萬[闕]文[闕]來賑。 一時粟艘蔽江而下,民心大定[闕]謨遣官分賑[闕]察諸州邑以次分賑,餘貯郡城[闕]履[闕]分村核其肥瘠給次,貧[闕]發賑,已邑令周師旦複躬巡阡陌,勘其[闕]有七苦之歌。 是月,照次賑之。 明年春,覆命府縣正官入村分賑,又隨便宜,務廣實惠,蓋全活者真數十萬命雲。 十一月,有詔緩采大木。 发布时间:2025-05-04 15:36:5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7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