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十七章 明清时代之道教 内容: 明代僧道皆置官以管其众。 《明史职官志》:京师置道录司左右正一,二人(正六品)。 左右演法,二人(从六品)。 左右至灵,二人(正八品)。 左右元义,二人(从八品)。 神乐观提点,一人(正六品)。 知观,一人(从八品,嘉靖中革)。 龙虎山正一真人,一人(正二品。 洪武元年,张正常入朝,去其天师之号,封为真人,世袭,隆庆间,革真人,止称提点;万历初复之)。 法官、赞教、掌书,各二人。 皁山、三茅山,各灵官一人(正八品)。 太和山提点,一人。 道录司掌天下道士,在外府州县有道纪等司分掌其事,俱选精通经典、戒行端洁者为之。 神乐观掌乐舞,以备大祀天地神祇,及宗庙社稷之祭,隶太常寺;与道录司无统属。 洪武元年,立善世元教二院,四年革,五年给僧道度牒,十一年建神乐观于郊祀坛西,设提点、知观(初,提点从六品,知观从九品,洪武十五年,升提点正六品,知观从八品,凡遇朝会,提点列于僧录司左善世之下,道录司左正一之上)。 十五年,始置僧录司,道录司(各设官如前所列)。 僧凡三等,曰禅、讲、教。 道凡二等,曰全真、正一。 设官不给俸,隶礼部。 府置道纪司,都纪一人(从九品),副都纪一人。 州置道正司,道正一人,县置道会司,道会一人,俱洪武十五年置,设官不给录。 明帝历世奉道亦甚至,世宗尤躬亲斋醮,不理朝政。 道士邵元节本龙虎山上清宫道士,封为清微妙济、守静修真、凝元衍范、志默秉诚、致一真人,统辖朝天、显灵、灵济、三宫,总领道教,赐金、玉、银、象牙印各一。 陶仲文封神霄保国、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授少保、礼部尚书,加少傅少师,封恭诚伯。 世宗又上皇考道号,为三天金阙、无上玉堂、都仙法主、玄元道德、哲慧圣尊、开真仁化大帝。 皇妣号为三天金阙、无上玉堂、总仙法主、玄元道德、哲慧圣母天后、掌仙妙化元君。 帝自号灵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元真君。 后加号九天弘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人、元虚圆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 再号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元证应、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 盖当时道士除炼丹服食外,且以能焚香召鹤,为仙真下降之证,其伎俩亦可睹矣。 至清代虽亦崇奉,但不若前朝之甚,且听廷臣之言,对于张天师,始但许称正一真人,由二品降为五品,后又不许朝觐,令礼部带领引见。 乾隆四年,又禁正一真人传度,道教从此衰矣。 但人民崇奉,延请祈禳超度者,仍比比皆是耳。 发布时间:2025-05-05 18:21:2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7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