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浣溪沙·秋情 内容: 波面铜花冷不收。 玉人垂钓理纤钩。 月明池阁夜来秋。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 西风梧井叶先愁。 宋词三百首秋天写景悲秋全文赏析“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或作“纱”。 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得名。 又名《小庭花》、《玩丹砂》、《怨啼鹃》、 《浣纱溪》、《掩萧斋》、《清和风》、 《换追风》、《最多宜》、《杨柳陌》、《试香罗》、《满院春》、《广寒枝》、《庆双椿》、《醉木犀》、 《锦缠头》、《霜菊黄》、《频载酒》、《减字浣溪沙》。 此调有平仄两体,平韵见唐词,仄韵始自李煜。 《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 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过片多用对偶。 上片“波面”三句写景。 言园内水池中波光微漾,看上去恰似铜镜上的花纹一样。 然而深秋月夜池水阴冷沁人肌肤,因此不敢伸手去收拾整理这面“铜镜”。 池边耸立着的石笋在月光中倒影水中,这倒影与月牙之影,好象一位佳人在池边手理丝钩钓鱼消遣一般。 清冽的月色下,池塘楼阁显得更加寂静,秋夜的寒气也就显得更为浓重。 下片“江燕”三句因秋而兴愁。 言词人见到燕儿南归,知秋已更深矣,因此呢喃的燕语,词人听来就象是在与他话别。 此是燕归,也是人归也,所以触景生情,陡生愁心。 词人又见池中红荷枯萎,恰似春尽时的落花一般,更使他感到时不再来的悲哀。 最后见西风扫落梧桐黄叶,更添一重愁心。 此非叶愁,实是词人愁老之将至,青春不再重现之愁也。 下片全从词人自身之愁而加诸外物:燕、花、叶,使之皆含愁情。 《海绡说词》云:“‘玉人垂钓理纤钩’,是下句倒影。 非谓真有一玉人垂钓也。 ‘纤钩’是月,‘玉人’言风景之佳耳。 ‘月明池阁’,下句醒出,《解蹀躞》‘可怜残照西风,半妆楼上’,半妆谓残照西风。 西子西湖,比兴常例,浅人不察,则谓觉翁晦耳。 发布时间:2025-05-06 10:19:2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7487.html